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单元专题卷】第1单元 阅读理解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单元专题卷】第1单元 阅读理解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单元专题卷】第1单元 阅读理解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单元专题卷】第1单元 阅读理解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单元专题卷】第1单元 阅读理解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专题卷】第1单元阅读理解同步练习(含答案)语文部编版8年级上册第1单元

单元专题卷02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包括了以下要素:

人物:-----;时间:;人数:-----;事件:_________________。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本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其意义在:

3.分析文中的加点词语的作用。

4.在这则消息中,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①。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②。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③。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④。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⑥。

【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③。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④。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⑤。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⑥。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⑦。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⑧。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⑨。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⑩。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两篇短文属于义的新闻;【乙】文中表明新闻背景的句子是句(只填句子编号,下同)。【甲】文的结语是第句。【乙】文的导语是句。

6.两则短文正文前面的黑体字部分在文章的结构中属于什么?有何作用?

7.第一则说“我三十万大军”,第二则却说“百万大军”,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8.消息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9.【甲】文中“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一句中加点词语突出了人民解放军具有怎样的气势?

10.【乙】文中“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航空母舰顺利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

倪宁杨毅斌胡善敏龚增兵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按计划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②航空母舰是搭载舰载飞机的海上活动平台,舰载机的起飞和着舰是掌握航母技术的重要环节。“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围绕舰载机上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试验与训练有机融合,以试验带动训练,以训练保障试验,大大提高了试航试训效率。11月25日上午7时许,身着七彩服装的航母舰员在甲板上一字排开,仔细排查飞行跑道上可能出现的异物,这是舰载机起降前的必要工作。各战位人员也随之就位,从服装色彩上可以区分出他们的岗位。上午9时,从陆地某机场起飞的歼-15飞机飞临辽宁舰上空。飞行员在完成对着舰环境的判断后,从舰艉进入,在光学助降系统和着舰指挥员的引导下,调整航向,对准跑道,放下尾钩。

③歼-15舰载机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阻拦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住,尾钩自动脱索,着舰一次成功!随后,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机翼折叠,滑行至机务准备位置,甲板作业保障人员迅速对飞机展开各项技术检查和准备。歼-15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执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可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④在完成各项机务准备作业后,歼-15舰载机转入待飞状态,双发动机点火、重新展开机翼,在起飞滑行引导员熟练的手势动作引导下,滑行至起飞位置。止动轮档、偏流板先后生起,发动机接通全加力,在战机强大的轰鸣中,两名起飞助理挥动右臂,做出放飞手势。止动挡板落下,舰载机如离弦的箭加速滑跑,沿着舰艏14度上翘角跑道滑跃升空。

⑤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飞行甲板跑道长度是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是百分之一,尽管航母甲板总长有300多米,但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距离只有百米左右。舰载机起降时,航空母舰要根据海区气象条件保持一定的航行速度,同时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这些无疑给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以及航母各种相关设施设备、各岗位人员的组织指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同行用“刀尖上的跳舞”来比喻舰载战斗机着舰,用“刀尖上的舞者"来形容舰载机飞行员。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舰上飞行指挥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新机种、新科目、新环境、新要求,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按照大胆地飞、科学地飞、精确地飞的要求,进行了高强度的飞行训练,探索并固化了着舰的飞行方法,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挡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掌握了大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等条件下的偏差修正动作要领。在实际研究和训练中,所有舰载机飞行员的成绩都达到了训练大纲规定的标准和上舰试验要求,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经多架次的起降飞行训练充分验证了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数据表明: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据了解,辽宁舰入列以来,他们已完成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下一步仍将按计划继续推进各项试验任务。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通讯,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B.文章中把舰载机的着舰写得比起飞更详细,是因为相比较而言,着舰比起飞难度更高,技术性更强。

C.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一系列数字,意在表明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着舰难度系数之高,说明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

D.通讯只要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或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它并不强调时效性。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

13.阅读第⑤段,说说人们为什么八舰载战斗机着陆比作“刀尖上的跳舞”,把舰载机飞行员比作“刀尖上的舞者"。

14.从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验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从文体来看,是一则消息。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同时也充满了自豪。

B.黑体字是电头,正文①②句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

C.从本文可以看出,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金字塔结构”。据此推断,文中关于东路军的战况报道最不重要。

16.请用“/"给文中语段划分层次,限划两处。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7.“我”字在文中多次出现,能否去掉“我"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8.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19.这则消息中,作者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遣词造句非常严谨。请以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为例,加以分析。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20.分别概括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21.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假如让你去采访其中的一位,你会设计怎样的问题?

我采访__________

采访问题1:__________

采访问题2: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22.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B.新闻特写C.通讯D.新闻评论

2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抓住吕伟“准备——起跳——腾空——入水”,逐一描写,极具镜头感。

B.作者描写观众的反应,不仅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同时衬托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

C.作者描写场边的专业记者“跳了起来”,同时提到裁判给出的高分,使得文中正面表现跳水动作的内容,有点有面,角度全面。

D.文章最后借印度观众的话既突出了吕伟技术的高超,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可谓恰到好处,又余味无穷。

24.这篇文章没有写吕伟跳水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分明,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B.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C.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

D.“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静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25.本文作为一篇新闻作品,虽然大量使用了文学笔法,但仍鲜明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特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使用的形容词与副词,“修长美妙"轻轻”“震耳欲聋"等,大多是比较客观、可以为感官直接感知的。

B.本文语言准确,如用“舒”“蹬"飞”“托"插”等动词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用“犹如"似乎”提示读者文中的“慢镜头"只是一种描写。

C.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沉静自若”、“翘首而望"、“潇洒自如”、“如梦初醒"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概括力,又体现了新闻语言的简洁特点。

D.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如以“飞天”这个极富动感的静态形象来比喻吕伟起跳时的身姿,既表现其优美,又能看出其动作轻盈。

26.阅读《一着惊海天》选段,按要求做题。

①“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②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③“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上,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④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⑤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⑥“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如果采用镜头定格的方式概括内容,选文中的场景可依次概括为“”“飞行员感觉好极了"”。

(2)选文第①段描写人们的反应有什么用意?

(3)选文第②段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声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④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今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⑤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2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增添表现力。

B.新闻报道传播事实,新闻评论发表意见;新闻报道以议论为主,新闻评论以叙述为主。

C.第②③自然段着重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陋嘴脸。

D.第④自然段中,弗雷德寇兹是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间接引用他的话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8.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29.这篇文章是一篇通讯还是新闻评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①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②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③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

④9时56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现场,站立在群众方阵前。1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持枪伫立。

⑤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⑥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随后,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⑦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千克的三足圆形铜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0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⑧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有删改)

30.第①段中引用的习近平的讲话有什么作用?

31.第②段属于哪种记叙方式?主要涉及了哪些信息?

32.第④~⑧段中,作者列出精确的时间和准确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33.阅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

3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家祭”到“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蔡玉高、蒋芳)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映照历史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旧金山举办南京祭

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南京祭”活动的。他说:“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2)材料二中的“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本则材料概括旧金山今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

(4)“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综观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渡江战役的正义性;消息的时效性

3.“摧枯拉朽"写出解放军的一往无前的英勇行为。“军无斗志”写出国民党军的不堪一击的状态。“纷纷溃退"表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逃跑的。“万船齐放”写出我军参战部队之多,船只之众。“只取对岸"写我军作战之勇、进展之快。“突破”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占领"说明作战的结果,突出解放军的锐不可当。这些词语传达出作者的兴奋与喜悦的心情。

4.人民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

5.狭⑥⑥①②

6.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新闻(消息)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7.并不矛盾,第一则报道的时间是“二十二日二时”,第二则的时间是“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从“二时”到“二十二时”,时间发生变化,成功渡江的人数也因此发生变化。

8.“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这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9.句中加点词语“突破"、“占领”、“进击"三个动词突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10.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1.D

12.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进行了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13.①航母甲板面积小,舰载机起降难度大;②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给舰载机的操作带来巨大难度。

14.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挑战,要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

15.D

16.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7.不能去掉“我"字。因为“我”在文中是新闻稿件的叙述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去掉“我"字会削弱文章的叙述连贯性和情感表达。

18.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19.“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充分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20.第③段介绍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与地点。

第④段介绍诺贝尔奖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

21.示例一:莫爷爷,您好!我是××中学校报小记者×××。请问:文学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有什么作用?

示例二:屠老师,您好!我是××中学校报小记者×××。请问:要想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中学时代该做怎样的准备呢?(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22.B23.C24.D25.D

26.(1)全场欢呼、落泪人们争先与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