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朔山中学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古代诗文阅读(7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直走咸阳:通达廊腰缦回:旋转
B.高低冥迷:分辨不清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C.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奈何取之尽锱铢:怎么办
D.日益骄固:更加秦人不暇自哀:空闲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开篇四句起势雄健,“六王毕,四海一"交代建造阿房宫的背景,“蜀山兀,阿房出”说明阿房宫耗资巨大,为写宫殿建筑之恢弘壮观做铺垫。
B.第二段描写阿房宫中宫人的生活,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燕赵之收藏……倚叠如山"则揭露了秦始皇对百姓的压迫和对百姓珍宝的掠夺。
C.第三段连用六组“使……多于……”句式的排比句,将阿房宫的奢华和人民的生活进行了对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第四段提出了“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观点,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并以此警示当朝统治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____________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文: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怕平伐其功:炫耀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明察故劳苦倦极:极其
C.靡不毕见:没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
D.举类迩而见义远:种类推此志也:推广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在楚怀王面前嫁祸、诽谤屈原。
B.屈原诚实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内心忧愤苦闷,因此创作《离骚》。“离骚"即“遭遇忧患”。
C.屈原在《离骚》中称述远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时期诸侯的事迹,用以讽刺楚国的时政。
D.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____________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译文: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材料一: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斋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以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节选自诸葛亮《将苑·出师》)
材料二:
昭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7.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能战胜A于外B功C成D于内E扬名于后F世G福流H于子孙矣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简,指选择、选拔,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意思相同。
B.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一样,以示必死的决心。
C.裨将,指副将。俗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中的“皮匠”,其实就是“裨将”的谐音。
D.拔,指攻取、占领,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相同。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借古代君王在将帅授权仪式上的训命,指出将帅统兵打仗应有的行为准则。
B.材料一既讲了将帅率军出征时临战指挥问题,也讲了将帅用人、律己和决策问题。
C.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战争,赵将廉颇坚守壁垒不出,秦军屡攻不下,对此无可奈何。
D.赵括到长平后,马上攻打秦军,被秦军引诱包围,粮食断绝40多天,赵括屡次突围无法成功。
10.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译文:____________
(2)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
译文:____________
11.从赵国的角度来看,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2.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译文:____________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译文:____________
16.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的两句是“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因而统治者需要重视人民力量的两句是“____,____”。
(4)陶渊明《移居二首》中“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写出了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这与杜甫《客至》中“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两句将人比喻成蜉蝣和大海里的一粒米,来突出生命的渺小。
(6)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雨后,月照松间,石上有清泉潺潺流过的安宁静谧的画面。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
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18.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①,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满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②,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1.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湿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遥不可及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尽收眼底。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22.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国藩曾告诫自己:“勿存成见,而须有定见,贵审轻重缓急之宜。”(《心经·虚心篇》)
成见,是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定见,是指确定的见解和主张,绝不人云亦云。所以,古语说:“成见不可有,定见不可无。"
你对“成见”“定见"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回:曲折。B项,辇:名词作动词,乘辇车。C项,奈何:为什么。)
2.B(“揭露了秦始皇对百姓的压迫和对百姓珍宝的掠夺”错误,应该是六国对百姓的压迫和对百姓珍宝的掠夺。)
3.(1)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的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十分可惜。(“铛"石”“块"砾”意动用法1分,“逦迤"1分,句意1分)
(2)假使秦国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那么可以依次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消灭它呢?(“使”“递"各1分,句意1分)
4.C(A项,害:嫉妒。B项,极:疲困。D项,类:事物;推:推赞。)
5.A(“目的是在楚怀王面前嫁祸、诽谤屈原”错误,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宪令底稿,是为了抢占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
6.(1)(屈原)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晓国家安定与动荡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闻"治乱”“娴"各1分,句意1分)
(2)屈原坚持正道,行为正直,竭尽忠诚和智慧来侍奉君主,说人坏话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是处境困窘了。(“事”“间"穷”各1分,句意1分)
7.BEG(原文标点: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8.D(“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是超出,两者意思不同。)
9.C(“秦军屡攻不下,对此无可奈何"错,六月秦军就攻破赵军阵地,夺下两个城堡。)
10.(1)秦国最忌讳的,只是害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领罢了,廉颇容易对付,他就要投降了。(“恶”“与"且”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来逼近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详"张”“造"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1.①古时征战,讲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队的进退只看时机,军中的事务不应听从君王的命令,命令应从将军发出。②长平一战,赵王临阵换将,让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这是赵国在长平战败的重要原因。(3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时候国家遇有危难,国君会选拔贤良有能之人任用他。(出征前,)斋戒三天,进入太庙(告祭列祖列宗),国君面南而站,将帅面北而立。太师把钺(权力的象征)献给国君。国君手持钺柄授予将帅,说:“拿这个到了军中,将军可以自己决定军中事务了。"又告诉他:“(作战时,)见敌人势弱则进击,见敌人实力强固则以退为主。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而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可以仗着自己功绩显赫有才能而失去忠诚守信之士人。部下还没有坐下来休息时,身为将帅不能自己先坐下来休息;部下还没有吃饭时,身为将帅也不要首先进餐;不论寒暑、劳逸、甘苦、危难,你都要与士兵同样面对;做到了这一切,手下的将士必会拼死尽力,敌人也一定会被消灭。”将帅听完国君的训命后,凿开凶门,率军出征。君王亲自送军队上路,跪着推动战车的轮子,说:“军队的进退只看时机,军中的事务不听从君王的命令,命令都从将军发出。"这样,将军就上没有天,下没有地,前面没有可以与其对抗的敌人,后面没有发号施令的君主。所以,有智慧的谋士就会为他出谋划策,勇猛的士兵就会为他奋勇战斗,所以在外能取得胜利,在内能得到功赏,能扬名于后世,能把福分留给子孙了。
材料二:
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夺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往赵国逃。赵国在长平屯兵,据以接应上党的百姓。四月,王龁借此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去统率军队。赵军士兵侵害了秦军侦察兵,秦军侦察兵又斩了赵军名叫茄的副将,(战事逐步扩大)。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夺下两个城堡,俘虏了四个尉官。七月,赵军高筑围墙来防守阵地。秦军实施攻坚,俘虏了两个尉官,攻破赵军阵地,夺下西边的营垒。廉颇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兵坚守不出。赵王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交战。秦国丞相应侯又派人到赵国花费千金之多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最忌讳的,只是害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领罢了,廉颇容易对付,他就要投降了。”赵王早已恼怒廉颇军队伤亡很多,屡次战败,却又反而坚守营垒不敢出战,再加上听到许多反间谣言,(信以为真,)于是就派赵括取代廉颇率兵攻击秦军。秦国得知马服君的儿子充任将领,就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命令军队中有敢于泄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挥官的,格杀勿论。赵括一到任上,就发兵进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来逼近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但是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入,而秦军的一支突袭部队两万五千人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断绝了它们的联系,)把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运粮通道也被堵住。这时秦军派出轻装精兵实施攻击。赵军交战失利,就构筑壁垒,顽强固守,等待援兵的到来。秦王得知赵国运粮通道已被截断,他亲自到河内,封给百姓爵位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断绝他们的粮食。到了九月,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军内士兵们暗中残杀以人肉充饥。困厄已极的赵军扑向秦军营垒,发动攻击,打算突围而逃。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仍不能冲出去。他们的将领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这些部下与秦军搏杀,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部队大败,士兵四十万人向武安君投降。武安君谋划着说:“前时秦军拿下上党,上党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国的臣民而归附赵国。赵国士兵变化无常,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要出乱子。"于是用欺骗伎俩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了,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此战前后斩首擒杀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12.CEG(“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在他的书中说”,其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来说明“礼"的重要,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对孔子的话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开。同时,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出三处以上不给分)
13.B(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围”和“举"都是实词的被动用法,二者用法相同。正确。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句意:不能不鼓励关爱他人。此处的“劝"也是鼓励的意思,二者词义相同。C项,正确。D项,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是指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的言论,和“诬说"词义不同,正确。)
14.C(“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在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修饰,援引圣贤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传播他的说辞的人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的说法扩大范围。)
15.(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意"先”各1分,句意2分)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一隅"审”各1分,句意2分)
16.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3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的首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第一个受赏的,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让我的国家宗庙都陷入了危机。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到后说:“这是懂得正确行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没有敢失礼的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的道理。善于赏罚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权,群臣不敢失礼。君主设立法令,而臣下没有奸诈之心。这样的话,就可以算是善于赏罚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法令,这样尚且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襄子不善于惩罚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谋事有功才应该奖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而襄子却奖赏他,这是不善于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得正确行赏。
材料二:
陈国有个武将,对子鲋说:“韩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论截然不同之处。我经常探索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护理
- 2025至2030年中国安座螺丝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天然石墨行业竞争策略研究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 2025年红外线热源传感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教育数字化转型方案
- 2025年水塔液位控制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全审计综合分析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无尘无粉指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化养护报价及方案
- 外墙保温及涂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移植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洞察分析
- 星际分子光谱分析学的研究方法探究系列如下-洞察分析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IATF16949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儿童春季常见病及预防
- 酒店服务流程规范化手册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24年)解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专题培训
- 2024年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