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地理过程的考查及2024高考地理备课_第1页
2023高考地理过程的考查及2024高考地理备课_第2页
2023高考地理过程的考查及2024高考地理备课_第3页
2023高考地理过程的考查及2024高考地理备课_第4页
2023高考地理过程的考查及2024高考地理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过程的考查

先看几道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

一.【2023年全国甲卷】图1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为湖泊,其中①

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口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

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7~8题。

加一河流、湖泊

=谷地

比例尺02.5km

6.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划为

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

7.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I).泥石流通道

8.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A.南部抬升,背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

【评析】6-8题,基于希腊某区域水系演变历史,考查断层作用产生的河流重

组过程与机理。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二、图2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趁机,

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11题。

图2

9.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

10.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I).土壤水分

11.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评析】9T1题,要求学生解读典型剖面,分析地形和水分条件对区域植被分

异与演化过程的影响。

三、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

呈东北-西南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

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

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7.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8.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评析】本试题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要求学生在构造一气候

一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框架下,探讨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地形的塑造过程。

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1800米以卜.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

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

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

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图6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

因。(8分)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

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

【评析】本题围绕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地

理位置、排放特征、大气环流等方面思考气流与二氧化碳扩散过程。重点考查地理事

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以上几道试题都是以具体的地理现象考查地理过程。可见,地理过程是高考必

考的常考内容。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

过程。

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池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如大气的

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

人文地理过程是随着人类活动而不断变化的,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工业的集聚

和扩散等。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依据地理过程的时空尺度将其分为四类:

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过程;地理扩散过程

设问形式:”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

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

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

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

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

共同基础之上。•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

要地理过程。

1.自然地理部分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太阳辐射

地面

~^一短波辐射q地面长波辐射

图2-1-6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

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

过程。

暧气团

图3.3冷锋及其天气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

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崎出若

方装或烧岩冷却

般网后.就形成

了心裁#.

风化或侵蚀的

容石在地表以下稚运理婴产物被撤运并

的深处熔化,形沅根F来.

成界浆

沉枳物

沉枳物被技实

结形成沉枳岩

-1沉积外深埋Y

地壳中附.热量

加压力(应力)

使它发生变质,

沉租外

图2.10誉石图物质循环示意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士高原千

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山前冲枳平原发育于山前地带。

图2.30冲积平原的组成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

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水汽施送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

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山岭

图中地层①最老,苑层⑦最新

图2.15褶皱示意

a.水平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

图2.17断层两儡方各运动示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2.人文地理部分

(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过程

及其差异。

(2)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f城镇化水平仅

高质员

心I:*:

较离肮京与

80

城镇化水平

中质量除

60

.TrrTMrcTL.r

1•审

••••••••••••••••••••••

30低质量

L*U&GJLOXV*ULM

生更典泣:

::::::::::::::::

o30-70:70-30<30Ijll,・化水平/%

TSFfEW: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

经济发展阶段后工业化时期

经济增长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顶处阶段

(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I地形I条

±<件

[技术经济因素

_度

(4)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

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地v产资源吸引._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_近代中国人到东南亚.美洲

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珞线黑奴的人口迁移路线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

E1-2-115—19世纪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

(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过程。

答题思路与解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区域位置;

第二步,调用相关原理;

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

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

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

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

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

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f

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f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

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干言,不能把简单题写成小作

文。

答题模板与典型分析

模板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即短波懈射/地面长波疆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

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2014•北京卷)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

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

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北京晨报2019年10月7

口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

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答案】等量的太阳蝠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

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

作用。

【解析】屋顶绿化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

工作环境质量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

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模板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一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一大气水平运动一

热力环流形成。

a

等压面

BA

例2、阅读材料,回答卜列问题。

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

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

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图1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

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图1

4

图2

民居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

理加以解释。

【答案】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

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析】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

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

例3、阅读图义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

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佗天气

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

主,冰直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近日数最多,且冰直粒径以

小雀(直径小于5亳米)为主。冰雀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

关。下图是冰直形成示意图。

(1)据图中信息,概括冰直的形成条件。

(2)解释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

【答案】(1)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

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一20°C〜0°C。

(2)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

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层商度

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直;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降过程中不

容易形成雨滴或消失。

【解析】

(1)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形成冰雹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对流天气及积雨云层的

温度在一20C〜0℃等。

(2)结合冰苞:形成的条件和当地的气候(气温、降水)、地形等分析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

发的原因。

模板三: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

暧锋天气冷锋天气

冷锋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

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例4、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3

该天气系统从甲地经过A城移到乙地过程中,简要描述A城的天气变化过程。

【答案】该天气系统逐渐接近时降水增多,风力增大,继而转变为狂风暴雨天气,天气

系统中心位于A城时出现短暂的静风和晴朗天气,随后又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随着天气系统

的远离,风力和降水强度逐渐减弱。

【解析】从台风的影响角度分析。

例5、(2018・新课标卷3)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3-

A湖泊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答案】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

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解析】锋面过境时的天气

模板四:水循环的过程

例6、美国西部地区而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

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一万多年前,

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

已消退。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答案】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

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解析】从水循环的环节降水,蒸发量和径流分析。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大盐湖是内

流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死海相似,主要是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气候干旱,降水少,现在周

边的冰川已消退,蒸发量远超过河川补给量,同时盐分随径流不断汇入,所以湖水含盐量增

多,演变为咸水湖。

例7、(2015•广东卷)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枝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枝”,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枝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枝种植前、后

的变化。

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答案】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

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解析】该问主要考查陆地水循环。从图上可以看出,沼泽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山坡上

的地下水,因为山坡上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覆盖率较高,涵养水源的功能较强,较密的天然次

生林、灌丛对图示区域的水循环影响较大,截留的水分为下游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模板五: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地上河”是一个概念,而不特指某条河流,当河床海拔高度高于该段河流流经地区的

两岸地面海拔高度,就被叫做地上河,乂称悬河。由于水往低处流、水流方向全靠两岸人工

修建的河堤约束。

“地上河”成因: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

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称为“地

上河”。

世界最著名的地上河是黄河下游。由于携带了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黄河干流进入

比降平缓的下游平原地区后,径流动能不足以输送携带的大量泥沙。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平

均百出两岸地面4~5米以上,成为地上河的代表。

例8、图1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共形成过程。

【答案】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

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1),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

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解析】荆江之所以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荆江两岸地势低平,北面是江

汉平原,南面是洞庭湖平原。长江流出三峡进入平原后,河床变宽,流速变缓,从上游带来

的泥砂沉积下来。二是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洪水渲泄不畅。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

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被称为“九曲回肠”。三是筑堤防

水,进一步抬高河床。如明代江边修建的沙市万寿塔,如今已被江堤围了半截子,洪水期船

行荆江,船比塔高。

例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害在下游”。长760多千米的下游形成了宽3-20千米的

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可能。有人建议在下游将河床

往下挖60多米,以彻底清理黄河沉积的泥沙。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地上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的原因。

(2)分析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的形成原因。

(3)有人反对通过深挖河床的方式改变地上河,请简述理由。

【答案】(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崎岖,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加之降

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为下游地上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2)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人工筑堤束水,形成地上河;几

乎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

(3)土石方挖掘工程量大,投资大;挖沙量大,堆放困难;新泥沙沉积量大,清理效

率低,见效慢;改变地上河的根木是治理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来源。

【解析】(1)抓住沙源;(2)地上河+无支流;(3)难度大,效率低,无法根治。

模板六:盐碱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

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可能有)

①大水漫灌、水坝回水区内、调水线路两侧、地上河两侧等),注意降水多的地区一般

不会有盐碱化,比如我国南方地区;

②蒸发旺盛口工;

③盐分随着水分蒸发到地表集聚。

沿海地区的滩涂,多盐碱土地,是受海水入侵的结果,用海水或咸水湖水灌溉也会造成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示意图

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上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

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

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

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例10、图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

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例

-200-等高线(米)

/河流

A山峰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答案】影响:导致土壤盐碱化。发生过程: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

水中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表面不断枳累,导致土壤盐碱化。

【解析】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盐分聚集。

例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法重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我国某

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1)指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

(2)简述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3)试提出土壤盐溃化的防治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

(2)加剧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土壤水盐碱度较高,不利于农作物的成

活;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

(3)合理灌溉,实施喷灌、滴灌;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覆盖地膜减少蒸发的影响;

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盐渍化是由F人类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在地势

较低处,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土壤盐渍

化。

(2)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从对土壤、农作物的生长等方面的

影响来分析。

(3)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可从原因来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合理濯溉,采用

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实施喷灌、滴灌等:灌溉或雨后,可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可采

用地膜覆盖,减少蒸发的影响;还可以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模板七:湖泊的演变过程

深水湖泊草甸

浅水湖泊森林

沼泽

图5.3湿涧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晟逐渐增加,水旱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

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

淡水湖变成盐湖过程

①淡水湖一咸水湖一盐湖: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人类活动

用水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外流湖变成内流湖,径流携带盐分不断

汇入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

②咸水湖一淡水湖: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如西湖);后来由于沙坝、沙洲、沙岛的

形成或人工河I」坝的建设;导致湖泊与海洋分离;由于径流不断汇入,盐度不断降低,逐渐

变成淡水湖。

例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

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暧,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

大幅消退后,其补给大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

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

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

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

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

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1)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隔离,形成湖盆。

山脉的隆升,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会缩小。山脉的隆升,影响到了大

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导致其后向干旱化发展,湖泊逐渐演化为内陆湖。

(2)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开始回升,湖泊北方冰川融化最会大幅度增加,导致淡水补给

增多,而此时气温还相对比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淡水支出小于补给,盐度较低。

(3)一是要说明盐分的来源(河流带来);二是要说明盐分无法随径流(无出水口)排出;

三是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蒸发而排出。

(4)结合题干材料可知,里海的形成是板块挤压运动的结果。而地中海和黑海演化为湖

泊的原理与里海相同,因比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与亚欧板块持续挤压,导致直布

罗陀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消火,地中海和黑海水域封闭,最终变成湖泊。

例1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甲和图乙分别为美国局部示意图和纳米比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图甲和图乙中的死亡谷都是极度干旱地区,寸草不生。图甲中死亡谷在地质时

期曾是个大湖泊,后因冰川消退,逐渐干涸终成荒芜的干谷。

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述图甲中死亡谷地区湖泊演变成干谷的自然过程。

【答案】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泊为内流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冰川消退

后湖水补给减少;蒸发量大:下渗量大;水量收入小于支出,湖泊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变成干

谷。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四个环节。湖泊逐渐

干涸,要从补给量减少,蒸发量和下渗量增大来分析:该地深居内陆,降水较少,主要靠高

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的补给量小;该地蒸发旺盛,下渗量大,支出多,因此常年收入小于

支出,湖泊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变成干谷。

模板八:地貌的形成过程

-|wt1

变质作用-1

能量来源-i।

-I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外力作用

T岩浆活动」

L地壳物质循环-

褶皱山

飕山--山地的形成

河流地貌的发育H

—|火山P

I聚

-L等

——

—.

1.三角洲形成过程

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枳提供物质保障。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

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游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迤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河流三角洲的形成

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

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

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

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

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

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

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

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一冲积平原。

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

河曲的形成

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③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

嵌入式河曲

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

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馥地貌形成过程

丹霞地貌

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

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

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

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格然山系

】.湖泊沉枳,在湿涧炎热环境下,沉枳物的铁矿物发生氧化,

使岩石变成红色

背斜向斜

2.构造运动.岩质发生播发

3.彩色心层被地光运动拍人至地表,接受风化以位.

形成彩色丘陵

«叱i-皿3,丹霞地貌发育幼年期一沿

裂隙侵性,形成两箜直立的深

沟,称为巷谷.(一线天)崖

■物质不能被流水完全带走,

)形成罐积布.

1、红层堆积

|阶段一肩国碎

।屑物腰被流水

|带入湖泊不断

।沉枳,在炎热

|气候与水力作

।用下,岩石中;=

铁元素转变为2、红层罐地构造抬升一岩

层出现垂直或高角度节埋,

原湖泊变为外流区,沿裂

除侵蚀开始

4、丹匿地貌发育青壮年

期一li面崩均后退使山顶范

翳售镰般被献、

雅丹地貌

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

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6.花岗岩峰林

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发生间歇抬升随着地壳的

强烈隆升,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7.石蛋和石环形成

石蛋:花岗岩“石蛋”是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一般认为花岗岩在抬升过程中先产生

节理(花岗岩体中存在着一定走向的裂隙,地质学上称节理),当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阳光、

空气、冰楔、生物、水等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

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

的风化过程称为球状风化或石蛋化。

石环: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

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格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移动,最

终使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就是冻融分选作用,它就像筛子一样将不同的物

质分离。

在平缓而乂粗细混杂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

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围成•圈,这种冻土地貌叫

作石环。

石环形成的条件:有充足的水分、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8.沙坝和潟(xi)湖的形成

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沿海地区,当海洋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推动泥沙移动,

加之洋流的影响,泥沙沿着海岸堆枳,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沙坝,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坝出露海

面,包围了一部分海域,沙坝内侧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海湾

9.爬升沙丘形成过程

(2021年全国甲卷试题)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

(2分),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2分),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

坳或坡上(2分)。

10.构造湖和断裂盆地的形成过程

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的同时产生断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

雪融水的不断注入,从而形成湖泊。

地处板块边缘,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运动为主,中部岩体相对下

降成谷。

11.高山流石滩形成过程

解释一: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

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此处写到冰劈、冻融风化作用

也可以);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流石滩。

解释二: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

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

坡处堆积而成。

12.河流阶地的形成

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

积满一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

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

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

成下一个阶地。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卜.切侵蚀到最低点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为主,局部地区以湖泊、

河流汇水口、堤坝等基面为准。)

河谷阶地剖面模式图

地壳抬升会对河流阶地的形成产生两方面影响:

一是让已经发育的阶地面高出洪水位,成为新的河流阶地;

二是使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制造出阶地坡,让阶地高度上升,也通过堆积作用促进

新的阶地面发育。

13.河漫滩的形成

海拔

300m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在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

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随着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

面,形成河漫滩。

例14、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

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

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

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

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解析】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一入流水量减少一--水位下降--一河口

向湖心移动一一三角洲向湖心前进。

例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

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

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

图,见下图。

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答案】河流凹岸侵讪、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

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

就成为陡坎。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陡坎是河流原有的河岸遗留见证。由

于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发生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

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丁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

就成为陡坎。

模板九:太阳视运动过程

太阳视运动的判断,关键在三个点:日出点、正午点、日落点,要找准三个时间点的太

阳方位及对应的地方时。

(1)北极点(图甲)和南极点(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太阳东升西落。因南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北“逆”南

“顺”,则太阳视运动也相反,北“顺”南“逆”。

①春秋分日,南北极点太阳高度为0°,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上,北极点看逆时针、南极

点看顺时针运动。

②北极点夏至日、南极点冬至日,太阳整日不落,地平高度均为23°26',视运动方

向北“顺”、南“逆”。

(2)北极圈(图甲)和南极圈(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地面垂线地而垂线

夏至日冬至H

/春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