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8 社科图表文阅读-上(核心考点精讲精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考点08 社科图表文阅读-上(核心考点精讲精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考点08 社科图表文阅读-上(核心考点精讲精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考点08 社科图表文阅读-上(核心考点精讲精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考点08 社科图表文阅读-上(核心考点精讲精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8社科图表文阅读-上(核心考点精讲精练)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考点题型社科现代文(有图表)选择问答分析试卷分值考查标题考查内容2023·上海高考卷16分科普著作目录及试读内容筛选+逻辑推断+评价反驳观点2016·上海春考卷5分西餐食品调查内容筛选+推断2015·上海秋考卷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词句理解+词句作用+写作手法分析+内容概括2015·上海春考卷6分二元选择内容筛选+推断2005·上海秋考卷18分民间剪纸词句理解+筛选比较+内容概括+开放探究2004·上海秋考卷16分介绍中国报业的现状和发展词句理解+筛选比较+内容概括+图表作用+开放探究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有关图表转换的内容如下:1.5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图表转换考点只有在含图表类社科文中出现,是2015年和2016年考查内容之一,近几年虽不太常见,但时隔七八年2023年再度出现。说明随着时代发展,图表越来越多成为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高考的考点虽然单独看只有一个,但其实是与社科文其他考点诸如词句段涵义及作用、概括归纳段落思路、分析论证合理性充分性、问题探究等考点紧密结合融合运用的,因此,本考点可单独将有图表的社科文作为一个类型整体进行复习。我们将有图表的社科文也称为图表社科文或图表文。近3年上海卷对于社科图表文的考查,与普通社科现代文一样,主要是以选择+填空题+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第1题,填空题,一般考查词句段理解或图表要素。每题2分。第2题,选择题,一般考查内容理解,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题2~3分。第3题,选择题,一般考查逻辑推断,要求针对图表和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每题2~3分。第4题,问答分析题,一般考查概括论证思路,要求针对图表和文章正确概括文段论证思路。每题4~5分。第5题,问答分析题,一般考查论证充分性或问题探究,要求针对图表和文章进行论证论断与材料的结合关系,理解图表涵义等。每题4~5分。考题组合与社科文一样,分值16~17分。【备考策略】复习时做到以下两点:(1)关注时代和现实生活,加强学术性文本阅读,注重平时积累和相关背景知识储备。阅读时侧重文艺论著、社科类、科技类论文的泛阅读,做到大体了解相关知识或学术概念,了解最新学术动态,以此构建知识背景,形成初步判断。(2)结合文体,作针对性阅读与训练。熟悉图文转换的特点,增强对图表的作用、图表隐含信息的概括提取能力。熟悉词句在表达、结构、主题上的作用和语句不同用意的理解,注意辨析论证合理性,熟悉论证特征,增强文体特点的理解能力,加强词义辨析、词语搭配、修辞手法运用的理解与文体语感积累。(2015年上海春考语文真题)阅读材料,完成各题。①二元选择是指目击证人在辨认某人是不是犯罪嫌疑人时,做出“是”或“不是”的选择。做出“是”的选择,我们称为“指认”;做出“不是”的选择,我们称为“排除”。经事后验证,证人在指认和排除时都有可能发生错误。②研究发现:当证人把握十足地指认某人“是”犯罪嫌疑人时,事后证明他们的指认往往是正确的;而他们在犹豫不决中指认某人“是”犯罪嫌疑人时,事后证明他们的指认更容易出错,这样一来,无辜者也就更容易被冤枉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下,辨认的正确率是不同的,“指认”是这样,“排除”也是这样。③因此,司法部门在二元选择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不知道”选项,即设置“是”“不是”“不知道”三元选择系统,做出“不知道”的选择,我们称之为“无法判断”。使用三元选择系统后,证人的辨认结果发生了很大变化。④根据目击证人在两种选择系统中判断结果的数据,制作了下图:1.根据上述内容,上图括号内应填入的是“”。(2分)2.根据上图“错误的指认”这一组数据,推测司法部门采用三元选择系统的原因。(4分)【答案】1.无法判断2.示例:相对二元选择系统,三元选择系统可以使目击证人在指认嫌疑人时发生错误的百分比减小,这样无辜者被冤枉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解析】1.关键字段:原文第③段:因此,司法部门在二元选择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不知道”选项,即设置“是”“不是”“不知道”三元选择系统,做出“不知道”的选择,我们称之为“无法判断”。图表是与文字信息紧密联系的,因此有关信息需要筛选文字信息。阴影柱状图是“三元选择系统”,而只有“三元选择系统”具有“不知道”这一项。原文第③段“做出‘不知道’的选择,我们称之为‘无法判断’”,所以答案是“无法判断”。(做出“是”的选择,我们称为“指认”;做出“不是”的选择,我们称为“排除”。)2.关键字段:原文第②段:事后证明他们的指认更容易出错、无辜者也就更容易被冤枉了等表明原因的不同表述。上图“错误的指认”这一组数据对比明显,“错误的排除”明显降低。第②段“经事后验证,证人在指认和排除时都有可能发生错误”。所以,使用三元选择系统的原因经推理判断就是“目击证人在指认嫌疑人时发生错误的百分比减小”、“无辜者被冤枉的可能性”大大减少。(2023·上海虹口·一模)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①我们知道,小说叙事是以语言为载体并在时间之流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对小说的接受只能是在时间之流中的阅读,而对小说的视觉观看或凝视绝无可能。因为,在本质上,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叙事所呈现的形象本身并非是一种视觉形象,并不能直接呈现于人的视觉,因此不能形成观看或凝视的行为。②当我们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时,要通过我们的眼睛,但这种行为并不能称为“看”或“凝视”,只是阅读行为。因为,凝视的对象应是视觉呈现物,如图像、影像等。虽然小说也会塑造形象,但这“形象”并不是直接诉诸于视觉,而是诉诸心灵或意识。而当小说以图像的形式亦即插画的面目出现时,读者对小说的接受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小说的接受出现了新方式,即对小说的“观看”成为可能。而这一切,要归功于《红楼梦》插图的出现。③明清两朝,出版商为了吸引读者,在小说中插入了精美插图,特别是《红楼梦》的插图,版本更是繁多。显然,出版商的本意就是从售书这一商业化的目的出发的,但这些精美的插图却能对文字起到补充作用,如解释、说明文中的情节。鲁迅先生亦认为:“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文字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在鲁迅先生看来,插图相比文字,更具形象性,易于被人们所接受。④从《红楼梦》的刊本可知,在程伟元首次将《红楼梦》付梓刊印时,其中就是附有插图的。这是因为,图像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互为阐发,无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变成一种关照性的体验。(选自陆涛《关于<红楼梦>插图的图像学考察》)【材料二】①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文体,应有自己的整一性、纯粹性。就此而言,将图像插入小说叙事中是对文体纯粹性的挑战。眼见的插图通常与阅读想象并不一致,有的还差距甚远以至于相反,或使读者陷入“想得对”还是“看得对”的焦虑中。②诚然,插图可以使小说在文人化之后继续亲近民间大众。问题在于这种“亲民”并非是通过小说本身,而是转移给了不同于语言叙事的图像叙事。语言和图像则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意符号,在阅读过程中观看图像需要翻越符号的栅栏,即从沉浸其中的语言世界抽身而出,去观看一幅自己不一定认同的“图说”。就此而言,图像对于小说的“插入”实则是符号异类的入侵。图像作为“视觉诱惑”是难以回避的,如前所述,任何小说阅读都不可能跳越其中的插图。于是,插图有着危险的负面效应——诱惑它的读者“东张西望”,心神不专,即干扰沉浸式的全身心阅读,使读者频繁出入于语言编织的想象世界,何况这“想象世界”并不像图像世界那样已被凝定,而是稍纵即逝、随时可能缺损、变形或破灭的幻影。③就此而言,插图不能为阅读理解提供什么,尽管插图也能暗示画家对小说的理解,但却被隐匿在了图像的背后而未能“明说”,而其“图说”出来的意义也十分有限且模糊不清。原因当然还在于小说文体本身的虚构性,阅读它的根本意义在于激活想象力,引发多元、多层面的阅读恰恰是其文体价值所在。就这一层面来看,插图以其视觉优先性施加话语霸权,限制受众长期不能无视已经眼见过的“模样”。看来,插图有对小说叙事施加影响的图谋。这种“图谋”当然是指负面影响,与叙事艺术的自由旨归背道而驰。④既然如此,插图对于小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叶逢春说:“虑阅者之厌怠,鲜于首末之尽详,而加以图像。”一言以蔽之,插图的目的在于刺激阅读兴趣。至少就文士书商们的初衷而言,小说插图就是如此,不过如此,就像鲁迅说的“增加读者的兴趣”而已。⑤概言之,插图作为静观图像对于叙事流的瞬间凝定,决定了“暂停”与“川流”的不可调和性。就小说文体的纯粹性而言,这是一种危险的“插入”。(选自赵宪章《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材料三】程甲本《元春》

改琦本《元春》1.综合材料一、二,下列不属于插图优势的一项是(

)A.虚构性 B.亲民性 C.形象性 D.优先性2.对材料二理解恰当的一项的是(

)A.插图最危险之处是使读者陷入“想得对”与“看得对”的焦虑。B.小说是一种独立的叙事文体;图像则属于视觉符号,不能叙事。C.利用视觉优先性原理,插图有预谋地对小说叙事施加话语霸权。D.插图对小说有重重负面影响,而其意义却仅限于刺激阅读趣味。3.材料一、二中画线处都引用了鲁迅《“连环图画”辩护》中的观点,请分析哪一处引用得更合理。4.材料一、二在某些论述环节中,前提相似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请对此加以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相似的前提小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流而图像是凝视和瞬间暂停。相反的结论(1)(2)推论过程的差异(3)强调差异造成矛盾与不兼容,主张小说应保持文体的整一纯粹。5.小虹认为“以文为据”的优质插图,可以成为小说阅读的延伸。假如要为“读书报告会——元春”配画,你会选择材料三中的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A2.C3.第一处。鲁迅先生本意是插图的作用超出了增加读者的兴趣原意,还有补充文字的作用。是认同插图的。这和材料一观点一致。材料二观点是否定插图,引用内容即为断章取义,不合理。4.文字和插图互为阐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丰富阅读体验。插图是对文字的侵入,影响小说叙事,干扰对阅读的想象力。强调差异形成互补,主张小说文本中附有插图。5.选改琦本《元春》插图。此插图是元春一人独坐面对春色,心思深沉,孤独而落寞,符合小说中元春生活处境和状态。此插图和文字互相补充,让读者更形象感知人物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A.“虚构性”错误,原文有“小说文体本身的虚构性”,虚构性是小说文体的特点,不是插图的优势。故选A。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A.“最危险之处”错误,原文为“眼见的插图通常与阅读想象并不一致,有的还差距甚远以至于相反,或使读者陷入‘想得对’还是‘看得对’的焦虑中”,只是“或使读者……”,没有说“最危险”,选项于文无据。B.“不能叙事”错误,文中有“转移给了不同于语言叙事的图像叙事”,可见图像也能叙事。D.“其意义却仅限于刺激阅读趣味”错误,文中有“插图也能暗示画家对小说的理解”“一言以蔽之,插图的目的在于刺激阅读兴趣。至少就文士书商们的初衷而言,小说插图就是如此”,是说对书商而言仅限于如此。可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曲解文义。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材料一中结合“精美的插图却能对文字起到补充作用,如解释、说明文中的情节”可知作者认同插图,插图对小说文本有正面意义。第一处。鲁迅先生的“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那力量,能补文字所不及”,意即插图的作用超出了增加读者兴趣的原意,还有补充文字的作用。也是认同插图的。这和材料一观点一致,引用合理。材料二,“将图像插入小说叙事中是对文体纯粹性的挑战”,观点是否定插图,只引用鲁迅说的“增加读者的兴趣”为断章取义,不符合鲁迅先生赞同插图的原意,故引用不合理。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结合“图像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互为阐发,无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变成一种关照性的体验”可概括出,文字和插图互为阐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丰富阅读体验。结合“图像对于小说的‘插入’实则是符号异类的入侵……阅读它的根本意义在于激活想象力……插图有对小说叙事施加影响的图谋”可概括出,插图是对文字的侵入,影响小说叙事,干扰对阅读的想象力。结合“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互为阐发,无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变成一种关照性的体验”可概括出,强调差异形成互补,主张小说文本中附有插图。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图片,运用文中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红楼梦》中贾元春作为“四春”之首,是贾家唯一的皇妃,当她站在高高的顶峰,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时,也被套上了家族利益的枷锁。她背负家族荣辱,生活在勾心斗角的皇宫里,称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在深宫中没有快乐和幸福,回娘家省亲也没了纯粹的亲情,她的苦衷无人理解,她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以文为据”选插图,首先分析两组插图,程甲本《元春》插图元春面带笑容,整体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不符合原著内容和元春的人物形象,不是“以文为据”。改琦本《元春》插图,此插图中,元春一人独坐面对春色,无人陪伴,心思深沉,背影孤独而落寞。符合小说中元春生活处境和状态,元春身处宫闱,压力巨大,无人理解,没有幸福和快乐。结合“图像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互为阐发,无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变成一种关照性的体验”分析出,此插图形象而直接呈现了元春的孤独和落寞,和小说文字互相补充,让读者更形象感知人物特点。(2019·上海虹口·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出口铁路?留住旅客邢海洋①“春运”大幕拉开,万人挤破火车站护栏的局面没出现,却出现了一列临客只坐一位乘客的“奇葩”镜头,诸如北京到哈尔滨、到成都的“秒光”线路还有余票。最能反映紧缺经济的“春运”大车票也供需平衡了。全人类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曾被认为是“无解”的难题,中国式的产能扩张却奏效了。但平日里这些过剩的产能,又该如何利用?②中国铁路建设大干快上,高铁的网络化成就了全国人民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过剩的信号已经出现在铁路设备的生产上。。我国铁路已成为世界上铁路运输强度最大,运输效率最高的国家,客车动力也从早期的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和动车组过渡。5次提速以及高铁大跃进后,牵引动力的升级换代几近完成。如今,也只有春运高峰,铁路部门才会把闲置的老旧车辆拿出来,临时编组,让乘客重温绿皮车的回忆。③可问题是:铁路建里程相对于既有铁路,未来只会是边际式的递减,如何支撑车辆业因更新换代而迅猛扩张了的产能?对于即将过剩的产能,无论是南北车的合并还是北京、莫斯科高铁的动议,制造商和政府,选择的都是走出去战略,可并不顺利。中国铁建投资沙特轻轨亏损了41亿元,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搁置。而雄心勃勃的泰国高铁和北京到莫斯科高铁也需要中国大量投资。与海外合作,远没有国内政企合力的确定性和高效率。④中国的高铁路里程均已跃居世界第一。当“春运”也不再是紧缺商品,这意味着“春运”40天之外的320余天里,全国交通资产中已有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按衡量生产企业的说法是开工不足。中国铁路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营状态,松开紧的弦,对于调度和安全生产,未必不是好消息,但对中国铁路总公司逾3万亿元的负债却非如此,更不用说随着新线路的建设,负债还在快速升。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创造出利润增长点,铁路在竭尽所能。如开通了北京和燕郊之间的临时火车,争取日常通勤旅客。北京和广州深圳间还开通了夜行卧铺高铁,与航空运输争旅客。可和“春运”回家过年的刚性需求比起来,新增的试探性服务吸引到的客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⑤真正能够填补运力空缺的,应是体量更大的市场——旅游市场。据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超1.1亿人次出国旅行,游客海外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648亿美元,较2013年增加28%。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海外游输出国。另一方面,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却持续下降,2014年,中国遭遇历年来最大一笔旅游赤字,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开销比海外客在中国的支出多出113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近50%、⑥如果说“春运”是刚需,是亲情纽带和传统习俗浸润下中国人的不二选择,旅游则是提升生活品质之道。弥漫全国的雾霾、高昂的物价和景区涸泽而渔的门票,却使国人不得不舍近求远,费时费力去海外。纵观全球旅游输出国,不乏日本和俄罗斯那样地理气候单调的输出源,而如国土面积与我们相仿的美国,大半国民甚至没有出过国,中国的地大物博,气候与环境的多样性全球无出其右,资源禀赋上,国人本不该有出国旅行的冲动,现实却是不得不在春节加入“春运”大军,平日出国旅行,将交通网络的使用和闲置都推向极端。留住国内游客,吸引海外游客将是一个比“春运”更难解的难题,这就不仅是交通部门的难题了。1.第①段中加点词“奇葩”的表达效果是。2.依据图表数据并结合上下文,填写第②段横线处的内容。3.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铁路产能过剩已成为了中国铁道建设最为重要的问题。B.绿皮车承载了美好的铁路回忆,因此只有在春节使用。C.能从超负荷状态走出,呈现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进步。D.铁路部门为了减少铁路部门负债采取的措施见效甚微。4.第⑥段谈及日本、俄罗斯、美国旅游状况,分析其作用。5.全文多次提到“春运”,请分析其作用。【答案】1.奇特的景象/中国铁路运力的过剩情况/讽刺、调侃的意味突出了2.2010-2013年产量持续下降,2014年虽然较2013年增长到15.5%,但是相较于2010年,仍然缩水了1/3。3.B4.以地理气候条件单一的日本、俄罗斯和地理条件复杂的美国的旅游情况作为材料分析,两种情况的比较突出显示了中国人境外旅游的原因与无奈。也更清晰地揭示了当下旅游无法成为铁路部门改善闲置状况的原由。5.从结构上,以“春运”的现状开头,引出全文对于铁路产能过剩情况的阐述与分析。从内容上,“春运”是形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是本文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起点。一方面作为刚需的“春运”需要得到满足,因而使曾经超负荷的铁路运力得到了缓解,另一方面,“春运”客流需求的满足又带来了平日的铁路运力过剩。从而引发了铁路部门对于过剩的问题的努力,也引发了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解析】1.本题考查结合文段理解词语。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联系上下文,得出答案。本题中,结合原文首段“诸如北京到哈尔滨、到成都的“秒光”线路还有余票。最能反映紧缺经济的‘春运’大车票也供需平衡了。全人类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曾被认为是‘无解’的难题,中国式的产能扩张却奏效了。”可知“奇葩”在文中具体指一种奇特的景象,即中国铁路运力的过剩情况。这样用词突出了讽刺、调侃的意味。2.本题考查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也考查选用句式。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写出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2010-2013年产量持续下降,2014年虽然较2013年增长到15.5%,但是相较于2010年,仍然缩水了1/3。3.此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绿皮车承载了美好的铁路回忆,因此只有在春节使用”强加因果,原文是“如今,也只有春运高峰,铁路部门才会把闲置的老旧车辆拿出来,临时编组,让乘客重温绿皮车的回忆”,故选B。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具体内容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行文结构和写作意图,加以概括总结。本题中,以地理气候条件单一的日本、俄罗斯和地理条件复杂的美国的旅游情况作为材料分析,将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如文中说道“纵观全球旅游输出国,不乏日本和俄罗斯那样地理气候单调的输出源,而如国土面积与我们相仿的美国,大半国民甚至没有出过国,中国的地大物博,气候与环境的多样性全球无出其右,资源禀赋上,国人本不该有出国旅行的冲动,现实却是不得不在春节加入‘春运’大军,平日出国旅行,将交通网络的使用和闲置都推向极端”,这样突出显示了中国人境外旅游的原因与无奈。“留住国内游客,吸引海外游客将是一个比‘春运’更难解的难题,这就不仅是交通部门的难题了”一句也更清晰地揭示了当下旅游无法成为铁路部门改善闲置状况的原由。5.本题考查把握关键词句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行文结构和写作意图,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本题中,从结构上,以“春运”的现状开头,引出全文对于铁路产能过剩情况的阐述与分析,如文章开篇写道“‘春运’大幕拉开,万人挤破火车站护栏的局面没出现,却出现了一列临客只坐一位乘客的‘奇葩’镜头……”。从内容上,“春运”是形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是本文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起点。一方面作为刚需的“春运”需要得到满足,因而使曾经超负荷的铁路运力得到了缓解,如文中提到“中国铁路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营状态,松开紧的弦,对于调度和安全生产,未必不是好消息”,另一方面,“春运”客流需求的满足又带来了平日的铁路运力过剩,如文中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海外游输出国”。从而引发了铁路部门对于过剩的问题的努力,也引发了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方法总结】一、图表分析题的特点与解题思路图表分析题也称“图文转换”。命题者给出“图”(漫画、数据图、徽标、流程图、图片),要求考生用“文”(文字)来阐释“图”中的内容、要素、寓意、构思、逻辑关系、结论等。答题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并且有字数限制。答题时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答题要求,审清题干。(2)注意表格标题以及注释,初步理解图表所陈述或证明的对象或角度,必须仔细观察图片内容:或数据所体现出来的信息,或初步通过表象感知、体会图表在文中的作用或用意;如果是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要注意纵横数据或线条标示的不同分类、拐点、大小或变化,感知趋势或特点,找出共同特征或比较不同点。做到:①比高低,寻规律。抓住最高值与最低值,快速把握图表重心。②做统计,找走势。横向纵向比较,总结变化规律。③归类别,做概括。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再做一些合并同类项。(3)注意结合文段能紧密联系图表的文字,组织答案,力争语意简明,句子通顺。常见描述图表信息趋势的修饰限制语:上升/下降,上涨/下滑,峰值/低谷,回升/反弹,回暖、负增长,失衡/平稳,递增/递减,稳中有升,稳中有降,遥遥领先,独占鳌头等等。常见描述图表信息变化的修饰限制语:明显、迅猛、强劲、井喷,急剧,略有,加速,放缓等。(4)常见图表的作用。A.展示详细数据,直观清晰,科学严谨,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增强了可读性、说服性;B.简化文字表述,印证文段论点,增强了实证性,丰富性,深刻性,快捷性,从而能快速理解数据的含义;C.图文并用,图文并茂,通过图表,不同数据和信息在同一个图表中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趋势、特征,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D.数据和信息以一种简单、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E.数据和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可以快速发现数据和信息中的异常值和离群值,从而更好地发现数据和信息中的隐藏信息和遗漏。(2017·上海宝山·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各题。甲《湄公河行动》:主流电影的良心品质①国庆节档期,《爵迹》《王牌逗王牌》等电影纷纷遭遇口碑滑铁卢,票房成绩后劲不足。唯有警匪动作片《湄公河行动》低开高走,在观众良好口碑的助推下票房逆袭,多日蝉联单日票房冠军。影片凭借现代化的艺术表达、奇观化的视觉呈现和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主旋律题材的类型突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不断涌现的行业背景下,这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良心之作获得市场成功,让更多潜心艺术创作的电影人获得了继续前行的信心。②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流域遇袭,13名中国船员遇难,这起“湄公河惨案”震惊了全世界。犯我国民,虽远必诛。为了替国人讨回公道,中国政府出动警力,境外追捕幕后黑手、毒枭糯康。《湄公河行动》讲述的正是我国缉毒精英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的那段不凡经历。影片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集中展现警察工作的凶险刺激和英雄警察的机智勇猛,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光明,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挡住了黑暗”的道理。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舍我其谁、为了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主题流于说教,而是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丰富的细节处理使这些大情怀、大格局落在了实处,做到了有看点、有骨架、有灵魂。③对真实事件的创新性改编是影片成功的第一步。创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呈现现实本身,而是在保证故事逻辑性和目的性的基础上,架构艺术真实。《湄公河行动》的开篇就从维护国家尊严、打击国际犯罪行为的层面简洁交代了案件的背景,然后迅速切入故事本身,用强情节推进剧情。影片三段重头戏,即在赌场营救线索人物,商场假交易以及抓捕糯康,可谓险象环生,悬念迭起。其中既包括窄巷追击、高空飞跃,也有丛林野战、近身格斗,既有直升机空中救援、水面快艇追逐,也有无人机侦查和缉毒犬排雷,更别提追车、爆破等警匪片中的常见桥段了……这种短平快的叙事节奏和奇观景象的有效营造展示了中国警察领导者的运筹帷幄、团队的有力配合和个人的英雄本色,使观众的肾上腺素不断飙升,极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观影热情。其中,商场假交易的情节让人印象最为深刻。在这场戏开始前,导演一气呵成完成了重要的情节铺垫,尤其是方新武为毒贩与伪装成富商的高刚穿线搭桥的过程,节奏明快。进入正题后,高刚、方新武与糯康手下在商场假装交易时,多条线索齐头并进。正邪两组人物分别通过耳麦对话,进行跟踪与反跟踪,表现得杂而不乱,扣人心弦。④《湄公河行动》的主要角色,特别行动小组队长高刚和缉毒情报员方新武,戏骨大叔加实力偶像的组合,这种好莱坞类型片的经典设置在国产警匪片中却比较少见。张涵予饰演的高刚几乎就是现代版的杨子荣,浑身是戏,既是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正义卫士,又是与女儿温情互动的呆萌老爸。而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则是游走于犯罪边缘的卧底,为了得到情报对线人严刑拷打,为了报仇杀死犯罪嫌疑人。但对自己的行为,他也内心不安,最终为了保障完成任务、掩护高刚和被捕的罪犯安全离开,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这些用细节描写展示内心世界和情感故事的做法,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真实可信,在观众的心中找到了立足点。⑤总而言之,在电影创作者诚意满满的辛苦付出中,《湄公河行动》挖掘故事本身的张力,充分借鉴好莱坞与香港类型电影的先进经验,将警匪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视觉呈现带到一定的高度。——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7日14版),有删节乙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今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到124.29亿元,同比减少0.38%,观影人次比去年比去年同期增长5.01%。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63.3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0.82%,国产影片份额比去年减少22.42%。暑期档虽然上映影片数量超过百部,但市场表现平淡。1.甲文第①段加点字“低开高走”在文中指2.甲文第②段概述了“湄公河惨案”及中国政府出动警力追凶的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了《湄公河行动》的故事来源及人物原型。B.有助于阐明《湄公河行动》对题材的艺术处理。C.能够彰显《湄公河行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良心。D.说明《湄公河行动》对好莱坞类型片借鉴的原因。3.下列对甲文③④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影片有赌场营救线索人物,商场假交易以及抓捕糯康等三段重头戏。B.影片开场交代背景后,迅速进入高刚、方新武与糯康假交易的正题。C.方刚既有威武的一面,是正义卫士;又有温情的一面,是呆萌老爸。D.缉毒情报员方新武的形象,直入内心世界和情感故事,饱满而真实。4.概括《湄公河行动》电影人对“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5.根据乙文图表,简介2014年—2016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情况。6.根据甲文第②段,从“主题表现”方面,为暑期档市场表现平淡的影片的制作者提出改进的建议。【答案】1.票房(收入、成绩)开始低迷后来上升(为多日蝉联单曰冠军、多日第一)2.D3.B4.不局限于真实事件,在保证故事逻辑性和目的性的基础上,构建艺术真实;简洁交代背景后,迅速切入故事本身,用强情节推进剧情;叙事节奏短平快(明快),险象环生,悬念迭起;多线条齐头并进,杂而不乱(有条不紊)。5.答案示例,2014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为90.0亿元;2015年增长为124.31亿元;2016年比上一年减少,为124.29亿元(同比减少0.38%)。答案示例,相较2014年的90.0亿元,2015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增长到124.31亿元;但是与2015年相比2016年却减少了0.02亿元,为124.29亿元。图表所转换的文字表述要清晰;具体数字及单位要清晰。6.答案示例,电影要歌颂为光明而奋斗乃至牺牲的人们,要弘扬正义。但主题表现不能流于说教,耍特别重视电影“故事性”的特质,把主题融入动人的故事和细节。应用电影特有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处理把大情怀、大格局落到实处,做到有看点、有骨架、有灵魂。答案示例,要通过动人的艺术手段把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主题落到实处,不能程式化、套路化,要通过电影特有的手段使故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使细节与人情人性想通,引起观众共鸣,这样使故事在表现人物和主题时富有张力。答案示例,弘扬爱国主义秘英雄主义、歌颂正义和光明的主题,应跳出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要充分注意对“故事”进行艺术处理,用扣人心弦或惊心动魄的情节和视觉表现主题,满足暑期观众特殊的南美需求。答案承例,感动才能打动,打动才能有票房。要观众感动就要有表现保家卫国为国奉献、为正义舍我其谁的主题。要打动观众,就要对这种主题进行情节和细节的艺术处理,使得故事情节紧张刺激,细节细腻丰富,壹入观众的生活和内心,做到主题表现、人物形象动人而丰满。【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词语的理解。先把握文章段落的内容,然后瞻前顾后,看看语句在文中到底指什么。“低开高走”本来指资本市场中,当日交易的开盘价格低于昨日收盘价格,然后随时间推移,股价却一路上扬,这种走势通常称为“低开高走”;本文中,根据后文出现的“票房逆袭”“多日蝉联单日票房冠军”等句子,推知“低开高走”指票房(收入、成绩)开始低迷后来上升(为多日蝉联单曰冠军、多日第一)。2.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做题时,从内容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考虑。第②段内容分成两部分,首先概述了“湄公河惨案”及中国政府出动警力追凶的内容,表明了“犯我国民,虽远必诛”的立场,其次交代了电影《湄公河行动》的内容和艺术处理。所以,“湄公河惨案”交代了《湄公河行动》的故事来源及人物原型,也有助于阐明《湄公河行动》对题材的艺术处理,也是在彰显《湄公河行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良心。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浏览文段时,整体把握段落大概内容,细处着眼,瞻前顾后,多揣摩,多分析。B项,“迅速进入高刚、方新武与糯康假交易的正题”错,原文第三段为“然后迅速切入故事本身”,影片的第一个重头戏是“赌场营救线索人物”。故选B。4.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然后锁定区间,整理得出答案。本题的作答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三段,相关的句子有:“创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呈现现实本身,而是在保证故事逻辑性和目的性的基础上,架构艺术真实”;“开篇就从维护国家尊严、打击国际犯罪行为的层面简洁交代了案件的背景,然后迅速切入故事本身,用强情节推进剧情”;“可谓险象环生,悬念迭起”;“这种短平快的叙事节奏”;“多条线索齐头并进。正邪两组人物分别通过耳麦对话,进行跟踪与反跟踪,表现得杂而不乱,扣人心弦”。整理得出答案:不局限于真实事件,在保证故事逻辑性和目的性的基础上,构建艺术真实;简洁交代背景后,迅速切入故事本身,用强情节推进剧情;叙事节奏短平快,险象环生,悬念迭起;多线条齐头并进,杂而不乱。5.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要注意具体数字及单位要清晰准确,文字表述也要简洁明练;答题时比较它们对的增长幅度即可。另外,审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是“2014年-2016年”,从图表中得到三年的数据分别为90.0亿元、124.31亿元、124.29亿元,然后总结规律相较2014年的90.0亿元,2015年全国暑期档电影票房增长到124.31亿元;但是与2015年相比2016年却减少了0.02亿元,为124.29亿元。6.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然后锁定区间,找出问题所在点。作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在主题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相关句子有“影片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集中展现警察工作的凶险刺激和英雄警察的机智勇猛”“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丰富的细节处理使这些大情怀、大格局落在了实处,做到了有看点、有骨架、有灵魂”,根据这些句子概括即可。【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21-22高三上·上海松江·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导演的限制与自由①导演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近代戏剧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主流派认为,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导演则是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导演创作,可以发展或充实剧本,但却不能违背原作的立意与风格。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美国的贝拉斯科、中国的焦菊隐等,都持这种观点。②也有人认为,导演是现代戏剧的核心,他可以随意篡改或解构剧本,甚至干脆不要剧本,正如他有权设计布景,有权摆布演员,有权使用音响灯光一样。一些先锋派导演或理论家多持这种观点。如果把这种“导演中心”论限制在演出的范围内,还是有道理的,作为某种创新实验,更是无可厚非,但要推行于全部戏剧活动,恐怕就行不通了。③导演的职责是排戏。作为整个创作群体的一员,导演的基本职责是把剧本搬到舞台上去,使文学形象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舞台形象。而剧本,特别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所以一个导演必须具备广博的社会、历史、人文知识,方能深入发掘原作的思想内涵,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其次,导演是演出的组织者。为了把各种艺术成分组织起来,融为一体,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舞台形象,导演必须谙悉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第三,导演还承担着培养演员的责任。演员是舞台艺术的中心,当然也是导演的主要表现手段。选好演员,往往戏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导演,在排戏当中,能以各种方式启发演员,激起演员的创作欲望,从而大大提高演员的艺术表现能力。现代剧坛上的许多优秀演员,都是在一些著名导演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导演与剧组关系图④导演艺术是以剧本为基础,以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为表现形式的二度创作。导演创作不仅受到剧本的制约,而且必须在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可以说,导演是戏剧艺术里限制最多,也最富挑战性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戴着脚镣跳舞。所以,《艺术形态学》的作者莫·卡冈说,“导演是最少独立性的艺术,因为它是其他所有艺术的上层建筑,而它控制其他这些艺术,使它们互相‘迁就’,最终创造出以它们的综合为基础的新的艺术。”⑤有时候,因为演员、舞台或社会环境的限制,即使是名家执导,也会把一些优秀剧作给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欧阳予倩先生曾先后三次执导曹禺的《日出》,每次都不一样。第一次(1937年2月)是个业余剧团,因为找不到扮演翠喜的演员和做效果的人,不得不删去整个第三幕,结果让专程赴上海观摩演出的曹禺很不高兴,认为它没有体现出原作的立意来。4个月后,欧阳予倩为中国旅行剧团导演《日出》,就保留了第三幕。为什么呢?因为该团是中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聚焦了不少人才,可供导演支使,为其二度创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演出大获成功。特别是扮演翠喜的青年演员王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欧阳山尊总管舞美灯光效果,做得也很有层次情调,台口处那面背对观众的空架衣镜和全剧繁复的音响效果,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看后非常满意。演员、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由此可见一斑。⑥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导演又是戏剧艺术里表现手段最多,自由度最大的工作。对剧本,他有选择和修改的权力,对演员,他有遴选和调教的职责,对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他有根据整体构思和排演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自由。限制与自由都是相对的。譬如有些剧本,本身平平,乏善可陈,但是到了优秀导演手里,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排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好戏来。郭沫若的《蔡文姬》(1959),又是写自己,又是替曹操翻案,主题分裂,台词啰嗦,就连作家本人都说它“很不成熟”。但幸运的是遇到了焦菊隐这样的好导演。焦弱化了作者对曹操文治武功的阿谀奉承,突出了蔡文姬的人生悲剧,刻意追求舞台艺术的民族化,使之成为那个朝代最富创意,也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⑦剧本是演出的基础但不等于演出,演员、舞美、灯光、音响都很重要,但分开了就难以为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是导演,导演才是舞台演出的真正作者。(选自《戏剧艺术十五讲》,有删改)7.第④段中的“戴着脚镣跳舞”形象地描述了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处于和的矛盾状态。8.下列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是导演。B.作者反对“剧本中心”论,而主张“导演中心”论。C.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受限于剧本、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D.焦菊隐成功改编《蔡文姬》说明剧本对导演限制很小。9.下列对文中“导演与剧组关系图”各种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导演是戏剧演出的组织者,直接管控监制。B.舞美包括布景、道具、灯光和效果四要素。C.舞美的质量由技术指导负责,与导演无关。D.舞蹈是由导演做领舞和舞蹈演员共同完成。10.第③段提到“而剧本,特别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容”,请以学过的剧作为例进行分析。11.第⑤段论证了演员、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作用,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7.限制(制约)自由8.C9.B10.《窦娥冤》叙写了善良孝顺的窦娥蒙冤致死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草菅人命、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寄托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美好愿望。11.示例一:论证并不充分。欧阳予倩第二次导演《日出》的事例只论证了演员对导演制约,而没有明确论证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作用。示例二:论证充分。重点通过欧阳予倩两次指导《日出》的事例,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阐释演员对导演创作的制约,也兼论了舞美条件对导演效果的影响。【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干要求对“戴着脚镣跳舞”进行理解。根据上文“以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为表现形式的二度创作”可知,导演可以对剧本进行二次创作,这是其自由发挥的一面;根据“不仅受到剧本的制约,而且必须在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可知,其二次创作是有限制的。所以此处“脚镣”指的是导演在戏剧艺术中受到的限制,而“跳舞”则是指其二次创作的自由空间。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A.根据“主流派认为,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导演则是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可知,“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是导演”只是主流派的观点,选项以偏概全;B.“作者……主张‘导演中心’论”错,原文第二段是“也有人认为,导演是现代戏剧的核心,他可以随意复改或解构剧本,甚至干脆不要剧本,正如他有权设计布景,有权摆布演员,有权使用音响灯光一样,一些先锋派导演或理论家多持这种观点。如果把这种‘导演中心’论限制在演出的范围内,还是有道理的,作为某种创新实验,更是无可厚非,但要推行于全部戏剧活动,恐怕就行不通了”,可见“导演中心论”是有些人的观点。D.“说明剧本对导演限制很小”错,原文第六段是“限制与自由都是相对的,譬如有些剧本,本身平平,乏善可陈,但是到了优秀导演手里,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排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好戏来”焦菊隐成功改编《蔡文姬》的例子说明优秀导演可以在剧本限制之下发挥自己的水平,创作出好的作品。论证的是导演的自由度,不是说“剧本对导演限制很小”。故选C。9.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A.“直接管控监制”中的“直接”错误,根据图表,布景、道具、灯光、效果等归技术指导管,导演并不直接管理。C.“与导演无关”错误,根据图表,导演负责整个演出,虽然不直接管理舞美,但是也要对其负责。D.“由导演做领舞”错,根据图表,“舞蹈”是由“领舞”和“舞蹈演员”共同完成的。故选B。10.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可以结合高中教材中学过的剧目为例进行分析。如,可结合高中课本中的《窦娥冤》,“包含丰厚的文化内容”就是要分析《窦娥冤》剧本反映的多方位的主旨和情感,比如通过窦娥被屈打成招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官员们草菅人命、黑白不分的黑暗现实,寄托了人民希望沉冤昭雪、正义得到伸张的美好愿望等。11.本题考查分析论据、论证方法。首先要找到论据,“欧阳予倩先生曾先后三次执导曹禺的《日出》,每次都不一样。第一次……4个月后……演员、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由此可见一斑”,然后分析这个例子是否充分论证了观点句“演员、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作用”。结合“因为该团是中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聚焦了不少人才,可供导演支使,为其二度划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演出大获成功。特别是扮演翠喜的青年演员王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可认为论证不充分,这个例子只是论证了演员对导演制约,而没有明确论证布景、效果等舞台艺术条件对导演的制约作用。结合“欧阳山尊总管舞美灯光效果,做得也很有层次情调,台口处那面背对观众的空架衣镜和全剧繁复的音响效果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看后非常满意”可认为论证充分,通过欧阳予倩两次指导《日出》的事例,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阐释演员对导演创作的制约,也兼论了舞美条件对导演效果的影响。(2022·上海静安·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语言生活书写时代编年史一历数70年中国语言生活大事,当首者应该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及和提高。当今中国,除了少数地方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普通话已经成为真正的国家通用语言,成为中国语言生活中的语言主体。全国已基本形成普通话、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一起构成主体多样性的语言生活局面,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大的汉语方言区,双(多)语双(多)方言的交际模式成为社会语言生活的主流。对此,有学者不无骄傲地欢呼,“中国两千年来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言同音”。的确,如果说两千多年前的“书同文”凭借统一的汉字记录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的话,那么,当代中国的“言同音”则为增进各民族和各地区的言语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语言基础,它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不仅是口音上的“同”,书面上也有了更多的“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5亿多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掀起的扫除文盲运动,使文盲率逐年下降,达到如今的4.08%,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从文盲到脱盲,改变了人们的语言生活。二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国家,中国语言国情复杂,语言生活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情况千差万别。随着普通话推广、外语教育普及以及语言接触频繁,双语双言的人越来越多。带有方音的普通话,普通话味儿的地方话等等,都呈现在语言生活中,活跃在语言生活中。从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看,国家通用语言是主体,各少数民族语言体现出多样性;从普通话和方言的角度来说,汉语普通话作为主体,同时又有方言的多样性。国家通用语言、民族语言和方言,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各得其位,各司其职。20世纪90年代,语言生态和方言保护问题进入我们的视野,随后,方言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中央提出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它从顶层设计上确定了中国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性发展的宏观基调。与此同时,讲方言、方言比赛、方言文化进课堂等成了社会热点,方言资源网站和公众号越来越多,构成了当今中国语言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主体化和多样性发展还体现在中文跟外文的关系上。外语正不断地进入语言生活,外语广播不断地进入语言生活,外语广播电视、外文书刊数量有很大增加;外语词、外语穿插以及字母词的使用曾不断引发热议,常常成为中国语言生活的热点话题。海外华语也不断跟中国国家通用语言互动。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海外华语在世界各地形成不同变体,体现了各地华语的互补,对中国的语言生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三中国语言生活始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运行。改革开放带来了人口大流动,使得普通话成为必需。经历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涌现出大量新概念、新词语。除政治生活外,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外交流的增加扩大了语言生活的接触。语言生活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得到丰富。媒体是语言生活的记录者和重要推手。例如,“建设”是共和国的主旋律。从《人民日报》上“建设”一词使用的走势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的变化。(见下图)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不断为语言传播提速,同时改变了前30年单媒单声的局面。当今,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语言生活逐步务实,语言不断走向活泼。各种来源的新词语,各种新的表达方式,既出现于自媒体,也出现在大众口中,更出现于各种“官宣”。时代的发展也使语言生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语言使用习惯正在改变:传统书信已经成为罕见物,纸质书刊在不少情况下正在被电子读物取代,而听书成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已成为普遍现象。四语言逐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都关心的话题,在中央到地方相关机构的文件中,涉及语言的内容越来越多,语言文明、语言扶贫、语言安全、语言传承等等都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汉语盘点、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更不断引起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多元取向带来了语言生活的热点不断。汉语危机论、旧地名恢复、地名用字读音、奥运会上的中国话、古诗文热、“语保”工程、字母词使用、方言进课堂、语言识别、中药名称规范、外语教育等,有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的则引发各种争议。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中国召开,会议起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文件——保护与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的正式发布,更把语言价值取向多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链接70年语言生活大事记(1949—2019)时间内容1951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并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举行,把“国语”改称“普通话”。195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1958年2月全国人大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12月“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宪法》。1997年4月《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发布。2000年10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2018年5月《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公布。(2019《新华文摘》,有删节)12.选文第一部分加点词“言同音”是指(

)。A.少数民族通用普通话 B.普通话、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融为一体C.全国通用普通话 D.口头语与书面语相“通”13.根据第三部分“建设”一词使用走势图,对70年中“建设”一词使用情况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1950年后和1978年后使用率高。B.反映国家1978年后迎来了建设新高潮。C.1962年到1978年,“建设”一词因不是新词语而不受欢迎。D.从语言这一侧面反映了国家整体发展情况。14.简析本文第二部分的论证思路。15.如果将链接的《70年语言生活大事记》这一材料,放到本文中作为论证材料,你认为放到哪一部分合适?请写出理由。16.针对以下语言现象,你认为国家应该怎样管理网络语言?说说你的建议。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近于密码的谐音,诸如:1314925/一生一世就爱我、2456/饿死我了、407/死东西、521/我愿意、609/到永久、741/气死你、8013/伴你一生、910/就依你……以往时代在少儿中流通的口头语音游戏,现在以无声的符号表达。而且,由语音的相似性关系,还有对英语语音的谐音处理,比如3KU/thankyou(谢谢)等。至于图像符号(包括标点)是否可以算语言,目前也在争议中。建议:【答案】12.C13.C14.(1)从章法结构上看,先总说语言多样性和主体这一特点,再分说在确立国家通用语言作为主体的前提下,一方面加强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保护,一方面又加强对外语、海外华语的学习与互动,显得严谨。(2)从表达顺序上看,先写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外语的关系,再写方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最后写对外语的学习和海外华语的互动,显示了发展与深化的过程,十分清晰。(3)从说理论证上看,先提出“主体”与“多样性”并存于语言生活的观点,然后列举了保护方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学习外语、与海外华语互动发展事实,进一步证明了“主体”与“多样性”的功能和地位,显得论证充分。15.放在第一部分,论证的观点是国家推动了通用语言(包括文字)的普及,第一次言同音。放在第二部分,论证的观点是主体与多样性和谐共生。放在第三部分,论证的观点是语言生活的时代变化。放在第四部分,论证的观点是语言价值取向逐渐多元。16.建议:建议国家发布《基于现代汉语的网络语言使用规定》这样一类的政策,明文规定新闻、广播电视、国家文件等重要文稿及重大严肃语言场合禁止使用;学校教育中也不提倡等等。【解析】1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从一中第一段“普通话已经成为真正的国家通用语言,成为中国语言生活中的语言主体”可知,作者此处的“言同音”是指“全国通用普通话”。故选C。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因不是新词语而不受欢迎”分析错误。当时“建设”一词的使用率低,不是因为词义陈旧,而是“建设”停滞。故选C。1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对于本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分析文章第二部分的论证思路,比如从章法结构上、表达顺序上和说理论证上等方面。从章法结构上看,材料开头“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国家,中国语言国情复杂,语言生活多样”,交代了我国语言多样性和主体这一特点,这是总说;接着,文章从两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证。一是论证加强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保护,“语言生态和方言保护问题进入我们的视野”“进入新世纪,中央提出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二是论证加强对外语、海外华语的学习与互动,“主体化和多样性发展还体现在中文跟外文的关系上”“外语正不断地进入语言生活”。这样在论述结构上就形成了总分结构,这样让论证层次分明,严谨有力。从表达顺序上看,作者按照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外语的关系——方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对外语的学习和海外华语的互动这样的顺序进行论证,采用了先总后分,先内后外的顺序,让中国语言发展与深化的过程更加清晰,让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说理论证上看,作者先提出“主体”与“多样性”并存于语言生活的观点,接着再从“多样性”的角度列举保护方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学习外语、与海外华语互动发展事实,这样就让“主体”与“多样性”的功能和地位更加清晰,也让论证显得更加充分,在表达上收到更好的效果。15.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链接材料是一张70年语言生活大事记(1949—2019)的表格,记录了从建国以来70年中国语言史上的大事,大部分是关于语言改革和语言建设的法律法规。其实,这一类材料几乎是万能论据,可以印证很多论证观点。如果将其放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证的观点是国家推动了通用语言(包括文字)的普及,第一次言同音。那么这一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这可以印证这一观点。如果将其放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论证的观点是主体与多样性和谐共生。从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一内容,这正是支持观点的好论据。如果将其放在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主要论证的观点是语言生活的时代变化。在表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发布”等内容都体现了这一观点。如果将其放在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主要论证的观点是语言价值取向逐渐多元。这一表格中“《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公布”体现了这一观点,可以作为论证的论据。16.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是在网络时代新出现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在日常的聊天中使用倒也无妨,但如果进入正式的语言系统则可能引起混乱。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些词语或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其次,这些表达缺乏语言的严肃性。所以,这行词语或数字是不能用于新闻、广播电视、国家文件等重要文稿及重大严肃语言场合,也不提倡在学校教育中使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发布《基于现代汉语的网络语言使用规定》这样一类的政策,并要有明文规定,规定其不能用于哪些方面。据此总结答案即可。(11-12高三下·上海长宁·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十二生肖:小动物,大智慧①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拥有了跟随自己一生的属相。这种习俗到底从何而来?______?______?记者就此请教了几位民俗学家。②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认为,古人选择这十二种动物作生肖,是基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其排序也颇有说道。十二种动物包括了生活中常见的“六畜”、野生动物和代表吉庆的虚构动物——龙。其中,子鼠人丁旺,丑牛粮满仓,头一对反映的是麦黍文化,老鼠繁殖能力强,符合古人人丁兴旺的最大愿望,故居首;牛劳作得丰收,居次位。寅虎林中吼,卯兔草中慌,折射渔猎文化。辰龙天上飞、巳蛇洞中藏,龙蛇代表稻作文化,龙居五,暗合“九五至尊”,蛇形长圆,合六六大顺之意。后六位跟人关系也很密切,其中,猴与人形似,居九之尊,猪有“肥猪拱门”福气到家之意,用以收尾,完成一个吉庆的循环。③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任王作楫则另有倾向:“鼠咬天开,子时老鼠最活跃;牛善犁地,丑时牛正忙于反刍;寅时老虎出山觅食,卯时玉兔月宫捣药,辰时蟠龙行云布雨,巳时灵蛇捕猎归洞,午时马飞驰,未时羊上膘,申时猴啼跃,酉时鸡上架,戌时狗守夜,亥时猪酣睡。”他特别强调,谈论十二生肖的起源,不能忽略其与昼夜十二时辰的配属关系。④“十二生肖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代代古人文化积淀、不断认识自身和自然界关系的过程。从《诗经》、《左传》里的雏形到东汉《论衡》基本形成,它被植入了深厚的天文学背景,也和物候变化、时序更替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吴裕成介绍。⑤在学者们看来,无论十二生肖的来源有多少种不同的传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选择这十二种充满灵性的“动物精灵”来充当人的属相,蕴含着先民们对于自然和自身的认知与感悟,饱含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吉祥福喜的寄托之情,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与动物亲善相待、和谐共处的自然观。⑥十二生肖的体系一经形成,不但客观上起到了趣味纪年、用生肖符号强化记忆的作用,指导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而且很快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反馈和充实了中华文化本身。用吴裕成的话说,生肖本身是“中华‘文脉’上开出的花,却也五颜六色地装点了民族文化的绿草地”。⑦比如传说故事和诗词歌赋。几乎每种生肖都被人们编进传说、纳入笔端,结合其不同特质,惟妙惟肖,寓意无穷。老鼠成亲、玉兔捣药、伯乐相马……通过这些故事和描述,人们把属相和一定的人生仪礼对应起来,解释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例如,西汉初期,韩婴在《韩诗外传》中称赞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还送它一个“雅禽”的美称。还有很多属相被写进了传世的文学作品,如《西游记》里的灵猴、憨猪、骏马,就成为中国读者最为亲切的文化记忆之一。很多文人还专门写下生肖诗,不但突出了每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还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令人称妙。⑧当然,不可否认,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习俗里,也有不少蒙昧迷信的成分;今天,在品评生肖时,应该把握其主流。这一点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要珍视生肖文化中蕴含的幽默睿智、正直善良的情怀以及人民大众企盼吉祥的美好情感,让这种“吉祥文化”和“祥和传统”发散出永久的魅力。⑨“属相作为每个人相伴一生的动物形象,既是一个人的出生符号,也是美好的吉祥物,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祝愿和祈求。这种心态能够产生正向、积极的力量,对人的生活有所助益。”赵书认为。⑩今天,十二生肖还以其鲜明形象、富有趣味的特征而走出国门,日渐受到各国人民喜爱。例如,很多国家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小小方寸间,中华情意浓。(选自2012年2月1日《光明日报》)17.第②段中,赵书说十二生肖“完成一个吉庆的循环”,是因为?18.第⑦段举了大量的例子,这是为了说明。19.文章题目为“十二生肖:小动物,大智慧”,根据文意,“大智慧”是指。20.请根据文意,写出第①段中记者采访民俗学家所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2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书认为十二生肖源于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B.王作楫认为十二生肖只和昼夜十二时辰不同动物的活动有关,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经验没有关系。C.根据吴裕成的介绍我们可以推断,《诗经》里已经有了关于生肖的记载。D.珍视生肖文化中蕴含的幽默睿智、正直善良的情怀以及人民大众企盼吉祥的美好情感,就是把握了生肖文化的主流。22.原文附了一幅今人画的《十二生肖图》(如下)。请选择其中的任意一张生肖图,为其写一段说明性文字。【答案】17.十二生肖以表示人丁兴旺的鼠开始,以表示福气到家的猪收尾。18.十二生肖衍生出的文化艺术反馈和充实了中华文化本身。19.十二生肖蕴含着先民们对于自然和自身的认知与感悟,体现了中国人的幸福观和自然观。20.(1)(历史上)有过怎样的作用(或意义)。(2)十二生肖在当代有何现实意义(或今天怎样继续发挥这种习俗的作用;今天如何看待十二生肖)。21.B22.兔。首先兔子的外形就像一只在回头望的兔子,兔子蹲在草丛里,竖着长长的耳朵,像是在迪厅什么。【解析】17.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要求概括赵书说十二生肖“完成一个吉庆的循环”的原因。阅读第②段,找到有效答题区间,提取或概括答案。“子鼠人丁旺,丑牛粮满仓,头一对反映的是麦黍文化,老鼠繁殖能力强,符合古人人丁兴旺的最大愿望,故居首;牛劳作得丰收,居次位。寅虎林中吼,卯兔草中慌,折射渔猎文化。辰龙天上飞、巳蛇洞中藏,龙蛇代表稻作文化,龙居五,暗合“九五至尊”,蛇形长圆,合六六大顺之意。后六位跟人关系也很密切,其中,猴与人形似,居九之尊,猪有“肥猪拱门”福气到家之意,用以收尾,完成一个吉庆的循环。”然后抓住题干中的“循环”一词,回答其原因要抓住十二生肖的首尾两个,即十二生肖以表示人丁兴旺的鼠开始,以表示福气到家的猪收尾。18.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概括作用题,要求分析第⑦段中举的大量例子的目的。阅读这一段,还要阅读关注上下文,尤其是第⑥段,第⑥段领起本段和第⑦段,所有答题区间主要在第⑥段。阅读这两节文字,找到有效答题区间,提取或概括答案即可。“十二生肖的体系一经形成,不但……,而且很快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反馈和充实了中华文化本身。”由此概括出本题答案:十二生肖衍生出的文化艺术反馈和充实了中华文化本身。19.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第④段,“十二生肖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代代古人文化积淀、不断认识自身和自然界关系的过程。”第⑤段,“选择这十二种充满灵性的‘动物精灵’来充当人的属相,蕴含着先民们对于自然和自身的认知与感悟,饱含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吉祥福喜的寄托之情,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与动物亲善相待、和谐共处的自然观。”根据以上句子概括:“大智慧”是指十二生肖蕴含着先民们对于自然和自身的认知与感悟,体现了中国人的幸福观和自然观。20.本题考查“概括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这道题要求写出第①段中记者采访民俗学家所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这节中的几个问领起下文,所以可以根据下文中段落的意思反推记者的问题。第2至4节是说十二生肖习俗的来源。第5至7节讲的是历史上十二生肖有过怎样的作用。第8至10节讲的是今天如何看待十二生肖。本题就此答题。2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曲解文意,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经验没有关系”。原文“古人选择这十二种动物作生肖,是基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故选B。22.本题考查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题干要求选择今人画的《十二生肖图》中任意一张生肖图,为其写一段说明性文字。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试题。本题应该展开丰富和想象和联想能力,表达方式重点为说明,辅以描写,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描写一张生肖图。在介绍生肖图时,指出说明对象,抓住动物的特点说明,并说明该图中动物的姿态,还要说出生肖图是图和文字的巧妙结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0-21高三上·上海·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变形记》封面的演变王晓林①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变形记》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它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除《变形记》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外,它的“副文本”同样值得关注。对绘画艺术兴趣浓厚的卡夫卡,特别注重作品的封面设计效果。因此《变形记》封面从1915年初版单行本开始,就陷入了“作者意志”与“设计者意志”纷争的旋涡之中。②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初版单行本付梓之际,他给莱比锡的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写了这样一封信:③“尊敬的先生:您最近来信说,奥托玛尔·施塔克将为《变形记》设计封面。我产生了小小的恐惧。单就我从《拿破仑》上对这位艺术家的认识而言,但这种恐惧也许是多余的,我是说,由于施塔克真的要动笔了,于是我想到这样的问题,他会不会去画那个甲虫本身?别画那个,千万别画那个!我不是想限制他的权力范围,而仅仅是根据我对这个故事显然是更深的理解提出请求的。这个甲虫本身是不可画出的。即使作为远景也不行。如果这样的意图并不存在,因而我的请求变得可笑一一那倒巴不得。若能转告并强调·我的请求,我将十分感谢。假如允许我对插图提建议,那么我会选择诸如这样的画面:父母和商务代理人站在关闭的门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和妹妹在灯光明亮的房间里,而通向一片黑暗的旁边的那个房间的门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