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杭州市采荷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老人崔立①老人真的是老了。②有点迫不及待地老了。③早上,阳光缓缓地照射在马路上,老人佝偻的背影,缓步地前行中。微风从老人的身边轻轻滑过,都像比老人的速度要快。老人,是要从人行道的一端,走到人行道的另一端。看起来,距离并不是很远,甚至用眼睛去看,应是触手可及的。但老人的眼睛,无法真切地触及到那里,只能迈开着她的脚步,艰难地往前走。有一个年轻人,急急地走过老人的身边。人行道并不宽,老人走在稍偏中间的位置。年轻人走过去时,带起了一阵风,也碰触了老人柔弱的肩膀一下,是风要刮倒了老人,还是年轻人撞到了老人。老人的身子踉跄地顺势往前仰了一下,像是要摔倒,摇摇晃晃地要倒下了,还是艰难地撑住了。老人很不容易地站在那里。匆匆而过的那个年轻人,在老人的眼睛里早已不见了踪影。④又一天,老人走着同样的路,缓缓地,在那条人行道上蹒跚着步子。老人走得还是很慢,慢慢悠悠地,看起来像在走,看起来又不像在走。有阳光照射在老人的头上,照出一头黑白相间的老人的鬓发。老人缓缓行走在人行道的中间。一个女孩,原本是在离老人身后很远的距离,接着是越来越近,直至女孩已经到了老人的跟前。老人站在人行道的中间,挡住了女孩前行的路线,女孩几次想走过去,但空间太窄,还是走不过去。女孩咬了咬牙,想说什么,又憋了回去。反复犹豫,女孩终于是忍不住开了口。女孩说,阿姨,你能让我一下吗?有好几秒的停顿,老人缓缓转过了身,看向女孩。顺势地,女孩在老人转身时多出来的空档,匆匆忙忙地走了过去。女孩真的是太匆忙了,连一声“谢谢”也忘记说出口,人已走出去好远。⑤……⑥再一天,老人还在那里行走,缓缓地,若你说她停在那里,其实也未尝不是真的。老人却是在行走,继续缓慢地行走在这条路上。这条路很漫长吗?老人披了一件外套,天是有些冷的,哪怕阳光是高高挂着的,也难以抵挡冬日的寒冷。老人的脖子上,是围着一条围巾的,围巾有些老旧,像老人漫长的年华。老人缓缓地在行走,不知不觉间,本来围得就有些松的围巾悄无声息地滑落。老人毫无察觉,老人丝毫感觉不到因围巾掉落后的寒冷,老人本来就很冷,冷与再冷之间差异不大。老人走了有几步路了,老人的那几步路,已经走了好久。老人在往前走时,身边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女人已经到了老人的身旁。老人注意过,原来她身边是没有人的。女人喊了声:阿姨!老人听到了,老人是有几秒钟的停顿,老人缓缓地转过身,老人以为还是要让开路,然后有一个人会像阵风般匆匆忙忙地从她身边走过。这次,没有风,要是风,也是空气中的寒风。女人停在了老人面前,女人说,阿姨,这围巾,是您掉的吗?老人看到了女人手上的围巾,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脖子间空荡荡的。无疑,眼前的这条围巾是老人掉的。老人从女人手上接过了围巾,说,谢谢。老人轻轻地摸索着往脖子里围,老人围得很艰难。女人说,阿姨,我帮您围吧。女人为老人围上了围巾,围得很严实,让那寒风吹不进脖子里。女人还说,阿姨,您是要往前面走吗?我送您过去吧。老人脸上挂起笑容,说,谢谢你。女人扶着老人缓慢地往前走,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是春天快要到来的暖意。⑦这是电视台做的一个节目,老人不是真的老人,老人是电视台请的一位知名演员。演员表演得很到位。演员在这条短短的人行道上行走了一个星期,没有人怀疑老人是假的老人。也没有人关注过老人。女人是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天出现的。电视台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找到了愿意帮助老人的女人。⑧这个节目很快就在电视台播出了。⑨同时播出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个诈骗故事:一个未经证实的儿童募捐,竟引发了全市高达数十万的捐款,若不是警方的及时介入,捐款数额还在不断地增长。为什么我们市民的防范意识是如此的薄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发出善心善念踊跃捐款呢?如果需要捐款的不是孩子,是老人呢?⑩两个故事放在了一起播放,是刻意,还是无心之举?节目的末尾,还贴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寻人启事:一份是关于老人的,一份是关于孩子的。是对比,还是有别的什么意思?这个节目什么都没表达,只是原生态地作了采集。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城市一下子多了许多主动帮扶老人的年轻志愿者们。(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9月9日,第11版,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有关“冬日”“太阳”“风”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环境。B.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提醒人们要关心老人,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因工作、学习忙碌而无暇顾及老人的现状。C.年轻人“触碰了老人”匆匆而过,女孩称呼老人“你”和女人称呼老人“您”,这些细节引发读者对人伦道德的思考。D.文中语句多富含深意,如“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暗示女人给老人带来了温暖和感动,赞颂了人情之美。2.小说第⑦段交代老人是电视台邀请的演员,这样处理在情节安排上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电视台这个节目看似“什么都没表达,只是原生态地作了采集”,其实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东藏记(节选)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漱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议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救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选文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有警报时,大学的师生提着马扎,到城外继续上课;没有警报时,市民在菜市上说点“废话”,说明民众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B.庄卣辰不愿意参加跑警报,总是留在实验室看书思考问题,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因为他喜欢清静,乱世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C.山坡上不堪一击的书桌课本和天上狂轰滥炸的钢铁炮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小说以平和的心态和优雅的笔调,展现了知识对战争的抵抗。D.两个学生在空袭中不幸遇难,“做了异地望乡之鬼”,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写出了炮火硝烟中的冷酷与残忍。2.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宗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全球瞩目的超级工程,是展示中国国家实力的超级舞台。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林鸣建设生涯的一个高峰,也可能是他的收官之作,但对中国的工程建设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个节假日,林鸣必定陪伴在坚守岗位的工人身边。这种“在一起”不仅是生活层面的关心、爱护,更是工作上的充分尊重、理解以及激励和培养。在林鸣的带领下,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队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工程难题。自项目开工以来,这支队伍中的16个集体、9名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1名一线技术工人被誉为“大国工匠”。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做了研究。林鸣对这一带很看好。在一些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市。现在,包括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珠江口区域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工程不能简单地用工程经济指标来衡量,而要用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去考量。它正在改变格局,改变人的思路,改变城市化的观念。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对现状的理性,对创新的欣喜,对超越的欣赏,对尝试的包容。现在,林鸣心底还有一个愿望:等到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如果可能的话,他想在大桥上跑一次。到现在为止,他的跑步纪录是46.3公里。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他想他应该能跑下来。(摘编自《独家专访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每一步都是第一步》)材料二:“说到为什么要建这样的一座大桥,我们得先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孟总说。珠江口水域面积大约2100平方公里,半径60公里以内有14个珠三角的大中城市、7座机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南大门上的一道防线,今天更是国家发展珠三角,特别是与香港、澳门携手打造“大湾区”前景非常辽阔的一个经济大舞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省依靠香港经济的带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只是多年来粤东、粤西发展并不平衡,交通造成的阻碍是主要的原因。孟凡超说:“香港通过珠三角东岸这一侧的交通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和内地,比如深圳的经济勾连。但和西岸,和澳门这边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原因就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天堑的阻隔,导致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明显滞后,经济布局相对薄弱,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进一步发挥我们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建一条港珠澳大桥就显得很有必要。”(摘编自长篇纪实文学《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材料三:由33节巨型沉管连接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它将直接消耗33万吨钢筋和200万吨混凝土,足以建造8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每节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重约8万吨,大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但在此之前,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做过外海沉管隧道,而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需要十几亿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定要有飞跃式的发展,这么重要的工程,如果我们还简单重复,那就对不起肩负的这份职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负责人孟凡超在大桥设计之初,就定下目标——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书写中国人自己的“大桥故事”。勇于开始,敢于尝试,沉管制造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2012年,伶仃洋深处牛头岛,数千名工人在荒岛建起一个足有10个足球场大小的超级工厂,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工厂。从未制作过模板的工程团队,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自动化模板制造,并集成开发了钢筋流水线生产、大型全液压模板、混凝土控裂、管节顶推等成套技术,提高了工效和质量。为了让沉管能经受近30米厚海底淤泥的重压,设计师们开创性提出半刚性沉管结构,解决了沉管隧道深埋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做到了深海沉管“滴水不漏”。(摘编自《海上工匠——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和它的建设者们》)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量港珠澳大桥这一类超级工程建设的意义,要考虑它的工程经济指标,更要看到它的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B.珠江口水域大,周围城市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是中国南大门上的一道防线,这是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主要原因。C.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改变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滞后,发挥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大有裨益。D.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在中国没有先例,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其关键技术是中国工程师自主研发的。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港珠澳大桥的沉管制造多项创新成果的产生,源于全体建设者敢为人先、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不懈奋斗的精神。B.材料一结尾一段写林鸣打算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在桥上跑步,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他希望看到自己的成果的喜悦、自豪之情。C.材料三开头部分列举了很多数据,并用世界第一高楼和中型航空母舰作说明,是为了突出今天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D.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援引了工程设计负责人的言语来解说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相关情况,这样写可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和意图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随州李君墓表(清)曾国藩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①于里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②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③刚介,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注)①考终:享尽天年。②缌:较为疏远的亲属关系。③受性:赋性、天性。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往吊,语之曰吊:安慰。B.敬以属先生属:托付。C.毫毛不以措意措意:放在心上。D.文学仕进,浸昌大矣浸昌:造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其隙也,则施施而行B.则为余缕述一一然此可为智者道C.随以不陷敢以烦执事D.树人之官京师纵一苇之所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写作缘起:户部主事李树人因为他的叔父——随州李君寿终,请作者写一篇墓碑记,以表达他的哀痛,并且弘扬叔父的品行、道义。B.李君出身寒门却智勇过人,在川楚教匪打算劫掠他家乡并将其作为匪巢时,他孤身一人,背着柴草,手拿长竿,举着火把,在水边巧设夜火阵,令盗匪不敢前来。C.在作者笔下,李君公心处事,面对有利于个人的事毫不动心;临危不乱,率领乡民智退教匪;心系民生,为百姓奔走呼号;又关爱家人,尤其对待侄子。视如己出。D.全文以叙事为主,详略结合,主要从社会、家庭两个角度突出随州李君的责任担当精神;文末通过议论抒情,画龙点睛,高度评价了李君的高风亮节,称他“不可朽”。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2)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目。解语花·元宵①[北宋]周邦彦风销焰蜡②,露浥烘炉③,花市光相射。桂华④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⑤,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⑥。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注释:①此词为词人做地方官时作。②焰蜡:正在燃烧的蜡烛。又作“绛蜡”。③烘炉:以其形似,用比灯笼。又作“红莲”。④桂华:月的光华。⑤放夜:节日开放夜禁。⑥语出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销焰蜡”以下三句紧扣节序,写元夕花灯,攒辉列彩,此映彼照,交互生光。B.“桂华流瓦”以下三句,用意于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元夕之夜月华如水的意境。C.“看楚女纤腰一把”,写观灯女形象之美,与“箫鼓喧”三句的背景相融合。D.“因念”以下三句承上片而来,推知上片写的是词人记忆中都城内灯会之盛况。2.下列对词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耿,明貌。纤云散去,月儿更明,“素娥”飘飘“欲”下,妙在这个“欲”字,下而未下。未下,是真实;下,也是真实。写出人间灯节的吸引力。B.“钿车罗帕”以下三句写马逐香车,人拾罗帕,是男女倾慕之情境。“暗尘随马”写马车所经之处,扬起尘土,道路也为之而昏暗,故称“暗尘”。C.“桂华流瓦”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动感,而“桂华”这一用语能令人联想起月中桂子,“满路飘香麝”一句,与之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嗅觉上的美感。D.“清漏移”承接“年光”而来,“年光”如是而“旧情”无复,于是词人心意颓丧,遂随着舞罢歌歇,怅然而归来,“飞盖”形容车行如飞,非常迅速。3.同样是写元宵节,周邦彦《解语花·元宵》与蒋捷词《女冠子•元夕》相比,在章法上有何相同?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与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女冠子•元夕①[南宋]蒋捷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②。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③,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注释:①此词作于南宋亡后元人统治下的元宵。②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③砑(yà):古代制作精美的笺纸,有“砑花”这道工艺,即将笺纸在特制的雕花木版上碾轧,使之隐隐显出凸凹不平的各种图案。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2)《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3)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5)且尔言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谁之过与?(《论语》)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开年原有的美好期盼,我们仍然身处“黑天鹅”带来的挑战之中。战“疫”面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本该如期热闹起来的学校课堂,也被一场场网络直播课所替代。教育有着穿透阴霾的力量,那些身处摄像头之后的老师们,用热情与坚守为孩子们筑起了一方精神天地。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石家庄一中要求,上网课时学生穿校服、老师着正装,该学校做法引发网友热议,话题一度处于热搜榜中。该校高三年级主任称,这样能让学生提高专注度,同时增强荣誉感。也有网友表示,此举过于形式主义,大可不必。针对此举,你怎么看?材料二四川广元市民扎堆喝茶,不戴口罩,被紧急叫停;郑州一家胡辣汤门店前,消费者排队呈扎堆状态,有关部门介入后迅速整改;广州的餐饮商家“陶陶居”宣布正式接受堂食,商家营业半天后紧急闭门谢客;江西赣州,不戴口罩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受到媒体批评……疫情拐点尚未到来,一些人却摘下口罩,出门逛街、聚餐,一些企业铆足了劲想招揽顾客,如此麻痹大意、侥幸松懈令人忧心如焚。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人蜗居在家久了,心里憋得慌,想出去逛一逛、好吃好喝一番,心情可以理解;早一点从“防疫状态”转入正常状态,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但是……请选择以上材料之一,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针对学生在家上网课是否需要穿校服这一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和看法。(不少于150字)(2)结合材料二,请结合你的观点和看法,续写材料。(不少于150字)8、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常凸显人物性格特征。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意选取一个场景,展开想象,进行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要求:描述生动形象,符合原著内容。②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贴春联是过年的习俗之一。每逢春节,你会选取哪副春联贴在门口?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要求:a.先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联、下联和横批;b.条理清楚,理由充分。答题格式如下:③每当国家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工作者一定冲在最前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写一段抒情文字来赞美他们。要求:感情真挚,有文采。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春冬之时,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3)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7)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参考答案1、1.B2.①与前文埋下的伏笔相呼应。上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暗示老人身份的可疑,这样处理揭示了伏笔,照应了上文,使情节更符合艺术真实。②达到“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造成情节的波澜。③与下文“儿童募捐”在内容上形成对比,更利于揭示主题。这样处理在内容上形成强烈地反差,更利于主题的揭示。3.①电视台原生态地呈现老人的故事,意在借一些人对老人需求的冷漠和对儿童募捐的热情形成对比,呼吁人们尊重和关注老年人群体。②引发人们主动思考:善念的关注对象,不应仅限于代表未来和希望的孩子,还应包括易于被忽视的老年人群体。③儿童募捐诈骗的真相提醒人们表达善心时应有防范意识。④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怀有善心、善念,但善心、善念的表达不一定要通过特殊的契机和形式(比如捐款)。很多时候,善行举手可为(比如帮扶老人)。【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因工作、学习忙碌而无暇顾及老人的现状”说法错误。小说批判对老人的漠视,并没有表现“当下年轻人工作、学习忙碌”和“无暇顾及老人”的内容。故选B。2.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本题题干“小说第⑦段交代老人是电视台邀请的演员,这样处理在情节安排上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首先从情节上卡,与前文埋下的伏笔相呼应。上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暗示老人身份的可疑,比如:老人多次行走在同一条路上,却无目的地;老人行动极其艰难、缓慢,却一直无人陪同;老人行走的人行道,其狭窄程度并不符合生活真实;以及文中对老人行走动作和细节的刻画等等,这样处理揭示了伏笔,照应了上文,使情节更符合艺术真实。从表达效果上看,达到“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造成情节的波澜。小说第⑦段交代老人是电视台邀请的演员所扮演使小说出人意料之处,但因上文多处埋下伏笔,所以这一情节并不显突兀,反而符合情理,这样处理,造成情节波澜起伏。从主旨的表达上看,与下文“儿童募捐”在内容上形成对比,更利于揭示主题。老人虽是演员所扮演,但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是真实的,老人多次独自缓慢行走,乏人关注。人们对儿童的捐助非常热情,但确是诈捐。这样处理在内容上形成强烈地反差,更利于主题的揭示。3.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主旨的能力。主旨题可以从题材、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来入手。本题题干是“电视台这个节目看似‘什么都没表达,只是原生态地作了采集’,其实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本文3、4、6自然段的内容反复,大致相同。反复的文字,往往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整齐有序。最后从小说的主旨上再进行分析即可。第3段“年轻人走过去时,带起了一阵风,也碰触了老人柔弱的肩膀一下,是风要刮倒了老人,还是年轻人撞到了老人。老人的身子踉跄地顺势往前仰了一下,像是要摔倒,摇摇晃晃地要倒下了,还是艰难地撑住了。老人很不容易地站在那里。匆匆而过的那个年轻人,在老人的眼睛里早已不见了踪影”;第4段写“老人站在人行道的中间,挡住了女孩前行的路线,女孩几次想走过去,……女孩在老人转身时多出来的空档,匆匆忙忙地走了过去。女孩真的是太匆忙了,连一声‘谢谢’也忘记说出口,人已走出去好远”;第6段写“女人为老人围上了围巾,围得很严实,让那寒风吹不进脖子里。……我送您过去吧”,可见内容上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前两个体现了人们对老人的冷漠态度,后一个人的表现给老人带来了暖意。电视台原生态地呈现同一个“老人”做着同一件事过马路遇到了不同的人,文章把他们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和老人遇到的三次不同遭遇进行对比,虽然“什么都没表达”,但是却能引发人们思考,老人也需要我们的关怀,结尾处“播出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个诈骗故事:一个未经证实的儿童募捐,竟引发了全市高达数十万的捐款”的新闻,与老人的遭遇更是形成对比,呼吁人们尊重和关注老年人群体。作者这种不置一喙的写法,意在启发读者从中体会、感受,这种不说比说的力量更强大,更能震撼心灵。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分析本文的意蕴,比如从“善”的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善行举手可为(比如帮扶老人);比如还可以提醒人们表达善心时应有防范意识。【点睛】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2、1.C2.①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既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又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②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③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酷。散文化的写法突显了小说的诗性,雅致隽永。3.①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学术研究,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孟樾研究宋史,梁明时专研数论,庄卣辰醉心物理,通过学术研究来实现人生价值。②他们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讲数论:敌机轰炸时舍生护卫实验设备。把文化传承当作历史使命,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正义,使知识和文化在战火中得以传承。③他们在乱世不仅保持了关爱、牺牲、坚韧的人格,活出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骨气,还为兴学强国奉献全部心血,将文化和精神代代相传,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表现了知识分子坚定的爱国情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等内容的考核。A项,“民众信任抗敌空军的实力”错;B项,“不愿意参加跑警报”的主要原因是不放心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D项,“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错。2.试题分析:此题文“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属于一道文中多次出现的意象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从结构、手法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内容可以从环境、人物形象角度分析,结构可以从上下文情节关系分析,如,蓝天属于环境,首先是环境角度上的作用: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角度考虑: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情节安排特点及作用角度:运用排比的修辞突出了蓝天的美,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酷。艺术效果角度:散文化的写法突显了小说的诗性,雅致隽永。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要求“谈谈你的看法”表明要有评价性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要言之有据。首先先审读句子主干,抓取关键词,“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是突出评价,“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突出可贵性,根据文本分析,为什么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和精神?与中华民族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去分析,思维就清晰了。回到文本抓住人物的表现,分析他们身上的可贵之处,可以得出结论:乱世中以学术为业,孟樾研究宋史,梁明时专研数论,庄卣辰醉心物理,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讲数论:敌机轰炸时舍生护卫实验设备。这些体现这些知识分子有严谨的学术精神,把文化传承当作历史使命,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正义,使知识和文化在战火中得以传承,他们在乱世不仅保持了关爱、牺牲、坚韧的人格,活出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骨气,还为兴学强国奉献全部心血,将文化和精神代代相传。他们做出的一切牺牲和努力与文化传承有关,与祖国有关,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表现了知识分子坚定的爱国情怀,所以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脊梁”。3、1.B2.C3.①材料一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体验、认识角度来报道,彰显超级工程建设者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开明远见、坚定信念;②材料二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价值角度来报道,突出港珠澳大桥对于珠三角、“大湾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③材料三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角度来报道,强调自主创新对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意义。【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对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主要原因,分析有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省依靠香港经济的带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只是多年来粤东、粤西发展并不平衡,交通造成的阻碍是主要的原因。故答案选B。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是为了突出今天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可知,是为了证明勇于开始,敢于尝试,沉管制造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2012年,伶仃洋深处牛头岛,数千名工人在荒岛建起一个足有10个足球场大小的超级工厂,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工厂。故答案选C。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分析、整合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和意图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可以从以下原文中筛选概括:材料一:建设者的角度: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做了研究。林鸣对这一带很看好。在一些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市。现在,包括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珠江口区域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材料二:珠港澳大桥的影响:孟凡超说:“香港通过珠三角东岸这一侧的交通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和内地,比如深圳的经济勾连。但和西岸,和澳门这边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原因就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天堑的阻隔,导致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明显滞后,经济布局相对薄弱,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进一步发挥我们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建一条港珠澳大桥就显得很有必要。”材料三:从大桥建设的自主创新的角度:由33节巨型沉管连接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它将直接消耗33万吨钢筋和200万吨混凝土,足以建造8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每节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重约8万吨,大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但在此之前,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做过外海沉管隧道,而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需要十几亿元。【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4、1.D2.B3.B4.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5.(1)李君走遍官府各部门哀求,请求免除百姓失了田还要交的赋税,最终因此而请求成功。(2)他对待兄长的儿子时不知道他不是自己的儿子,他对待自己的儿子时也不知道他不是兄长的儿子。【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D项,句意为:凭文才取得官位,逐渐兴旺发达。浸昌:渐渐昌盛。故选D。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代词,他的/连词,如果;B项,均为介词,对,向;C项,介词,因为(这)/介词,用,拿;D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义。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B项“他孤身一人,背着柴草,手拿长竿,举着火把,在水边巧设夜火阵,令盗匪不敢前来”错误,据原文第二段,“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可知应是李君告诫全镇每户出一人,每人背一捆柴火,手持长竿,点起火把。故选B。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因此,乡里有什么事情,非李君倡议就兴办不了。当他地位尊贵、声名显赫时,人们都为他感到称心如意(心愿得到满足);当他生病时,人们都赶过去探望;当他去世时,(人们)都为他悲伤哀哭。”“是故邑有举也”“也”,句尾语气词,之后断开;“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和“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句式相对,之前之间之后断开;“其疾皆奔视”“其没也”是两种并列情况,之间断开。故断句为“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5.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诸司”,官府各部门;“蠲”,免除;“竟”,最终;“得请”,请求成功。(2)“其”,他;“视”,对待;“其非己子”,不是自己的儿子;“其非兄之子”,不是兄长的儿子。【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以八十四岁的高龄,在家里高寿而终。李君兄长的儿子户部主事李树人听到叔父去世的消息,赶赴京城,打算辞职为叔父服丧。我前去慰问李树人,并对他说:“从古至今,为关系紧密的亲人服丧,做官的要辞职;为关系疏远的亲属服丧,士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现在,你回家为叔父守丧,这是符合礼制之举啊。”李树人说:“哪里是为了礼制啊?(我)是要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罢了。”又哭着说:“叔父安葬有些日子了,(他)已经埋棺墓穴,只是(我)应当在墓道边另外(为他)竖立一块墓碑,彰显他倡行仁义的事迹来让后来的人看,(我)恭敬地把(撰写碑文的事)托付给你。”就向我非常详细地讲述叔父的生平事迹。李树人对待我非常恭敬,又是以礼相请,我怎么能够推辞他的请求呢?李君生情刚正耿介,没有不敢做的事情。凡是他尽力去承担的,必定是公益之事;间或有对自己有利的私事,丝毫不放在心上。他人越是害怕的事情,他做起来越发勇敢。嘉庆初年,四川、湖北一带教民和土匪蜂起,汉沔荆襄这些地方的百姓遍遭蹂躏。随州的西边,有个澴潭镇,是个大镇。这些盗匪打算大肆劫掠这个镇子并将作为匪巢。李君告诫全镇每户出一人,每人背一捆柴火,手持长竿,生起一个火把,临水排列,整夜焚烧柴火,火光绵延六七里,盗匪不敢渡过澴潭,随州因此没有被盗匪攻陷。邻近的村子有块田,长时间被水淹没,差役和旁边的(好田)一样催要田赋,村民为此苦不堪言。李君走遍官府各部门哀求,请求免除百姓失了田还要交的赋税,最终因此而请求成功。其他的给乡民施以好处的事情,都像这样。因此,乡里有什么事情,非李君倡议就兴办不了。当他地位尊贵、声名显赫时,人们都为他感到称心如意(心愿得到满足);当他生病时,人们都赶过去探望;当他去世时,(人们)都为他悲伤哀哭。李氏世代居住在随州,家境寒微。李君年少时与自己的兄长发愤学习,自料最终没有办法凭读书光大家族,于是就去经商,积蓄达到千金,全部拿来资助兄长出外求学,从不过问钱的事情。后来,又为兄长捐出钱款给县官,(兄长)得以被授予县丞的职位,渐渐升迁做了云南嵩明州知州。而李君也凭武学生的身份捐资做了都司。于是几个儿子举止洒脱,凭文才取得官位,逐渐兴旺发达。李君名某,字某,曾祖父、祖父都没有出仕。因为嵩明君而地位尊贵,诰封奉直大夫。有子二人,长子因嵩明君生子较晚,过继给了他,后来也没有回到家中。次子生有儿子。从嵩明君去世二十年来,李君抚养他的几个孩子,恩勤备至。李树人到京城做官,也全由李君资助,如同(当初)资助自己的兄长一样。他对待兄长的儿子时不知道他不是自己的儿子,他对待自己的儿子时也不知道他不是兄长的儿子。啊呀,从百姓的角度来说,李君对乡里施恩很多;从懂得道的人的角度来看他只施恩于自己一家的事,是绝无可能的。绝无可能施恩自己一家,这也就是不朽啊!5、1.D2.B3.章法相同:总:两首词在章法铺排上都有今昔元夕的转换。但较之于周词,蒋词表现得更流动、跳跃、交错、曲折些。分:①周词上片主写今时此地元宵节情景。下片“因念都城放夜”以下六句因联想到昔日都城元宵盛况。今昔对比之下,自“年光是也”以下五句跌入今时的人生感概。②蒋词上片以“而今”句为过渡,前写昔日情景,后写当日元夕景况,今昔对比之下,合于词人“心懒意怯”之心情。下片“江城”以下四句写当日境与情,“但梦里隐隐”两句梦忆昔时故国元宵节繁华。“吴笺银粉砑”以下六句又回到今日当时的人事活动。情感相同:两首词咏元宵节都表现昔日升平繁华热闹气象,都在抒发往时之欢,今时之郁。不同:①周词年光如是而旧情无复,自此跌入身世之嗟(人生感触),或依人之苦,或患失之志,郁结成伤时情结。②蒋词佳节依旧而世事全非,郁结在深隐着的亡国之痛。【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上片写的是词人记忆中都城内灯会之盛况”错误。上片写的是是当下今时元宵情境,下片才是作者的追忆。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扬起尘土,道路也为之而昏暗,故称‘暗尘’”错误。“暗尘”,是说马蹄蹴起的灰尘在夜色中看不分明。其中“暗”字是形容词。故选B。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和思想感情。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两首词章法上的相同之处:周词上片描绘了元宵夜灯月交辉、丽人多姿的欢乐景象,创造出一个美妙神奇的境界;下片追忆京城“千门一昼”灯节欢腾的场景,抒写节日依旧而情怀衰谢的抑郁之情,蕴含着作者潦倒不得志的悲愤之意。蒋词上片前半写往日元夕之盛况,后半写今日之清冷及自己心情之郁闷。下片写往昔之繁华不再重来的无奈,包含着复国无望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可见两词都有对元宵节今夕的描写。两首词章法上的不同之处:周词前三句“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写今时此地元宵节情景,紧扣节日,写灯火的光灿耀眼。其中第一、二句是分写,第三句是总写。下片“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下片则由当前的灯节一下借回忆而连接上了昔日自己在都城的灯节,由眼前景色,很自然地联想到汴京风光,用“因念”二字领起,追忆昔日都城元宵盛况。结尾处“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而蒋词起笔“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那令人陶醉的音乐,那壮观的灯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当日元夕景况。“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既写此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是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下片“江城”以下四句写当日境与情,“但梦里隐隐”两句梦忆昔时故国元宵节繁华。“吴笺银粉砑”以下六句又回到今日当时的人事活动。两首词感情的相同之处:两首词咏元宵节都表现昔日升平繁华热闹气象,都在抒发往时之欢,今时之郁。两首词感情不同:周词“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昔日情怀,那种嬉笑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作者再也无心观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意味),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旦吧。抒写节日依旧而情怀衰谢的抑郁之情,蕴含着作者潦倒不得志的悲愤之意。而蒋词结合注释“此词作于南宋亡后元人统治下的元宵”可知,用今昔对比手法抒元夕感怀,表现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上片前半写往日元夕之盛况,后半写今日之清冷及自己心情之郁闷。下片写往昔之繁华不再重来的无奈,包含着复国无望的深深的眷恋之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6、匪我愆期秋以为期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匪”“愆”“培”“骢”“虎兕”“柙”“毁”“椟”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7、[例文1]我认为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上网课,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学校对网络教学的一种安排,是有利于学生们学习的。要求学生们上网课穿校服,第一能增强学生们上课的正式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第二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因为穿校服是学生身份的体现。同样老师上网课也要着正装,不能随意着装。所以在学生们上网课的这段时间,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一样,都是按着在校的要求和状态展开的,包括学生们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等。上网课,与在学校上课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学习地点由学校转换到了家里。而学生们上网课的学习效果,也超过了学校之前的预期。[例文2]但是,虽有多个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但零增长并不意味着零风险;尽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还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样的形势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远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绝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流。“谁无风暴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只有刹住松劲侥幸的苗头,坚决不让疫情抬头,才能早日迎来战胜疫情的兆头。待到疫情过去,大家想去哪里都可以,想每天聚在一起都可以,想顿顿吃火锅撸串也没问题。只是,还要再克制一段时日,静待春暖花开、防疫胜利、一切如常。【解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作答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材料,全面审清题意。针对材料一,可以提出为了提高学生上网课的专注度,形成一种仪式感,对学生形成无形中的一种监督,以助学习这样的观点;也可以认为学习效率的提高,不是一件衣服决定的,关键还是要靠个人;也可以二者结合进行论述。合理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少于150字。对于材料二,第一段是列出了一些对疫情麻痹大意、侥幸松懈的现象;第二段是对第一段出现的这些现象的“委婉理解”,而学生在续写的时候要抓住续写开头的一个词“但是”,即对第一段出现的这些现象的不认可、否定,围绕“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流”进行续写即可。【点睛】微写作成文注意事项:(1)全面审清题意。审清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重点、篇幅等。尤其重要的是弄清其涉及到的是哪方面的能力。(2)把握材料。微写作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常常是创设某种情景,让考生依情景作文;提供一个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车辆维护与租用合同3篇
- 健身房器材采购安装协议2024
- 国内快递运输服务合同书
- 二零二四年度销售合同标的销售区域及销售目标5篇
- 六下语文15课知识课件
- 二零二四年国际机票代理销售合作协议2篇
- 房屋居间合同
- 白鳍豚课件教学课件
- 《售前沟通技巧》课件
- 《轨道交通概论》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机器设备更新及厂房翻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CJJT148-2010 城镇燃气加臭技术规程
- 进料加工业务操作流程
- 2024年秸秆收储合同4
- 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课件
- Unit 7 Section A(1a-1c)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 MOOC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例仿真-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小学组)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拟建建筑物地质差异较大时的地基处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