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命题技术与规范_第1页
高中历史命题技术与规范_第2页
高中历史命题技术与规范_第3页
高中历史命题技术与规范_第4页
高中历史命题技术与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命题技术与规范新高考命题要求:内容平衡、素材平实、设问平和、结构平稳

素材新颖,脱风出俗,给人高雅清新之感构思巧妙,出神入化,给人以回味和联想结构严谨,无懈可击,堪称权威经典之作立意高远,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历史试卷的命制是广大历史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大家都很重视,但试题背后所关联的诸多外在与内在因素却是我们不太注重甚至忽视的,有时可能认为与教学关系不大,离自己很远。今天的交流,围绕命题,主要想就以下三个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切磋,互相促进:

命题多维细目表研制:考试框架的设计

多种试题情景创设:学科价值的追求

试题命制基本要求:测试质量的保证

命题准备:决定评价目的:学生能力实际和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决定评价类型:纸笔测试决定评价时机:单元、期中、期末、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综合复习决定自编与否:原创、改编、组合、现成

编制试题的基本步骤

设计多维细目表

编拟检测试题、审查和修改检测试题、编辑检测试题、审校测试试题

明确目标:改善学习与教学2021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双向细目表202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二月调考历史试题多维细目表一、研制命题多维细目表:考试框架的设计

设计双向细目表的步骤:1.确定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内容比例:第一单元21分、第二单元6分、第三单元18分、第四单元3分

第五单元19分、第六单元9分、第七单元3分、第八单元0分第九单元15分、第十单元6分2.明确测试目的

本测试属于阶段总结性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确定学生

是否达成教学预定目标,以改进教学。

内容要求(教学目标,与测试呼应的目标):1.1早期中华文明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1.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1.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6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1.7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10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1人民解放战争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1.1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4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预定测试时长:75分钟

4.安排题型赋分:选择题16题48分

非选择题4题52分(材料题3题、开放题1题)5.规划命题蓝图:

题型维度(序号、题型、赋分)

内容维度(问题、主题、话题)

能力维度(提取信息100分、分析理解100分、探讨论证52分;

必备知识理解30分,关键能力发展50分,学科素养养成20分)

难度维度(0.70左右,其中容易题30分,中等题50分,稍难题20分)

二、多种试题情景创设:学科价值的追求

试题情境类型与基本要求学习情境,指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史料、图表、历史叙述、

史论等

生活情境,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遇到的与历史相关的问

题,如在游览名胜古迹时遇到的问题

社会情境,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如某一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

问题

学术情境,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的

多种看法1.陌生:抽象的概念原理——丰富的历史现象(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2022湖北卷)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字《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2.复杂:结构性知识——非结构性知识(2022广东卷)3.如图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

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2022湖北卷)14.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髻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文明开化”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3.开放:封闭性材料——选择性材料

(2022山东卷)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图5《工人新村》(1952年,孙佳桐何正慈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全国乙卷)44.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据《后汉书》等现象性解释:

良吏都与治理“虎患”相关内涵型解释:

良吏治理“虎患”的具体特点(全国各地、与以德施政相结合、“虎患”消失与政治是否清明密切相关,“虎患”不仅仅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本质性解释:

“虎患”只是一个隐喻,比喻政府的腐败无能

古人迷信“虎患”的程度,与政府的治理水平密切相关

(2021湖北卷)20.【历史的“变与不变”】

小楚同学参加了“历史的变革与延续”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了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观点

于不变之中,而寓变之制;因己变之势,而复制造之规。——顾炎武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

材料

赵宋官制虽承前代,如宰相大抵类似于唐,而宋则又以枢密院、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若外官,则宋与唐大有别。藩镇(节度使)之权既夺,大约统率所部者有安抚使、转运使诸官职。——摘编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鼎革之义。对于临时政府组成人选,宋教仁主张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但最后不得不妥协。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名单中,同盟会会员仅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其余六部均为立宪派或旧官僚。——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1789年7月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国民自卫军总司令拉法耶特侯爵将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与巴黎民众武装的色彩(红色与蓝色)结合,创设三色徽章作为国民自卫军帽徽。不久,法国国王到巴黎接受了三色帽徽,表示对革命形势的认可。此后,红白蓝三色配置在全国流行,三色帽徽、三色服饰成为革命者的标志。几经演变,三色旗成为法国国旗。——摘编自沈坚《三色旗和高卢雄鸡》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围绕“变与不变”,从历史的延续、历史的变革以及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三个方面分三个层次理解:

历史是延续、变革或在承继中变革

造成历史延续、变革或在承继中变革的原因何在

怎样看待历史延续、变革或在承继中变革示例:论题:历史在承继中变革。(2分)论证:许多思想家深刻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如顾炎武认为传统中蕴含着发展变化的因素,应该顺应这种变化的趋势适时变革。(2分)揆诸史实,历史总是在赓续中嬗变。如北宋建立初期,为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统治,沿用唐制并有所创新。在中央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同时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宰相之权;在地方保留节度使,但剥夺其实权,改派文臣知州事,并设转运使等较强监督。由此,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6分)结论:综上所述,承继传统,顺应时势的变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2分)论题:历史时空影响人们的认知。

论证:顾炎武认为“于不变之中,而寓变之制”即历史在变化中延续,马克思认为历史“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即历史在变革中发展。两人认知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两人所处的时代和空间不同导致的。

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中国,他经历了专制集权的加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固以及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所以认为历史主要是在变化中延续;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他经历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认为历史在变革中发展。

结论:任何历史认知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产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2022湖北卷)20.【历史中的人】(12分)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相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图11892年在纽约展示电话机的贝尔图21912年剪发后的梅兰芳

图3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的孩子

图4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审读立意:围绕“历史中的人”,思考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1:人创造历史,推动历史进步

图2:人引领潮流,促进社会变革

图3、图4:人记录历史,感受历史真实分层理解:围绕“历史中的人”,从图片的历史价值入手进行探讨

表象:看图说史

深层:据图论史

本质:援图证史解题路径:

触摸历史脉搏:记录时代进步

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记录真实历史示例一:人在历史的旅途中

照片,往往定格了历史的一瞬间,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

1912年,民国政府须布“剪发令”,视剪发为新国民的象征,开启了剪发易服的移风易俗之旅。图2所展示的梅兰芳,正是这一大历史的写照,照片中,梅兰芳剪发后的新影,干净、利索、阳光,跃然成为民国的新民之一。

图4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生,每个人都用来之不易的考试迎接自己新的命运——关于知识和希望的命运。对于每个生活中的个体来说,这是个人一生中的关键一刻。对于历史而言,这是中国的关键一刻。

照片中的梅兰芳和考场中的考生,皆是历史中的人。照片让我们看到人在历史中的真实状态,人也在永远的历史旅途中,此刻的“我”,终将是历史中的“他”。

示例二:普通人的历史瞬间

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而在历史书写中,总是以英雄人物、帝王将相为主角,往往忽略了对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经历的记录,而这些照片恰恰记录了普通人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瞬间。

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量失业的工人,照片上的孩子们更是受害者。年幼的他们不得不举着牌子,为其失业的父亲呼吁就业的机会。他们的声音尽管微弱,却被照片记录下来,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大危机中普通人的命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

通过这些普通人的照片感受历史,可以让我们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示例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的洪流中创造

了恢弘历史,推动了历史发展进步。

美国内战初期,北方失利引起人民强烈不满。政府审时度势,颁布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

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并打败南方军队,

避免了美国分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

盈亏,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总之,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示例四:人们的历史活动记录了时代的进步

历史的发展进步都是特定时代中人推动的结果,人们的历史活动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一系列发明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贝尔发明电话机就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成就。

辛亥革命后,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自由平等成为社会潮流,梅兰芳剪发正是这一潮流的产物。

总之,人的活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也记录了时代进步,人的活动与时代进步息息相关。

4.真实:认知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2022全国乙卷)3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

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

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2022湖北卷)15.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

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

举着锤子的工人图

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

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

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

为新政权积累了

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情境创设的意义: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情境创设的要求:真实性、适切性、典型性。三、试题命制基本要求:测试质量的保证明确命题原则要求、熟悉命题基本技术优秀试卷的基本特征:科学性:符合学科本质和规律,具有充分的理据性和合理性。公平性:对每一个测试对象来说都是公平的,都未曾见过。原创性:原创试题情景、立意、设问,试题材料尚未出现过。时代性:体现国家对考试的要求,与社会生活和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相吻合。导向性:测试结果良好,达到预期效果。结构稳:与近年高考真题结构一致导向正:突出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必备知识的考查选材新:所选材料必须是其他试题没用过的设问活:形式多样且有明显的思维因素考核全:全卷必须涵盖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考核目标与要求试题命制要求:

多维细目表作指引,兼顾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适当多编拟一些题目,并提供材料来源(书名与作者和出版社、文章名与作者和杂志、材料详细论述);

试题信息明晰,依托充分,指向明确;

试题符合测试者的阅读水平。1.明确命题原则要求

(1)把握正确方向

没有政治倾向性问题:无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试题;无与路线、方

针、政策相违背的试题;无与历史结论不符的试题;无与民族、宗教政策

相违背的试题。

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

确保考查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立足新版教材,正确引导学生学

习。

(2)讲求科学规范

没有科学性问题: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内容没有学术争议;试题

符合相应题型编制要求;试题原创;试题没有相互提示;答案科学、准确,

没有争议。

试卷命制规范:统筹设置知识、能力考查的梯度,准确检测学生的不同水平;各模块知识考查比例适当,避免同一考点重复和集中考查。试题考查角度和呈现方式多样化,考查内容顺序安排合理,试题表述要符合学科特点。

(3)合理调控难度

综合研判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科作出基本判断,将难度调整到最佳值;命题时要注意常规题与创新题、难度高中低、知识能力点覆盖的广度与难度等的比例,合理设置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

(4)适度追求创新重点关注:第一,体现立德树人核心价值;第二,突出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回归教材;第三,加强情境化试题的命制,适度考查能力与素养。

2.熟悉命题基本技术(1)选择题的命制改造材料,讲故事,选项密切联系材料,不人为编造、以偏概全

不要过分推导,个案就是个案,就材料本身说话,不要硬性回归教材,选项不能太宏大

尽量按照素养要求命题:史实鉴别(时空观念),看图说史、事实判断(史料实证)情境、问题与目标的一致性选项的同质性、异构性、互扰性、迷思性、客观性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心智结构:映射性、可归纳性、可区分性、易理解性

一是题干表述必须准确

例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这一现象A.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B.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C.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D.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

题干是两个现象,问题是一个现象;周礼、周道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前后没有必然联系。二是知识依托必须充分例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

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

A转了一个弯,B、D没有知识依托,C有些粘连三是立意导向必须妥当例元代郭居敬编著的《二十四孝图》中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人王祥由后娘朱氏抚育成人。虽然朱氏待王祥刻薄,但在她染重病卧床后,王祥仍然在数九寒天,光着膀子卧在冰面之上,融化冰面,求得鲤鱼为后娘治病。这一故事的广泛流传表明A.封建王朝倡导“致良知”B.民众深受儒学道德观念影响C.统治阶级重视文化修养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风俗改良

现当代,如何看待孝四是材料价值必须突出例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命题时“并不以儒书为限,多杂出于老庄之书”,出现了“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的情况;对于考生的答案,在形式或内容上不做严格规定和限制。这表明北宋时期A.佛道思想开始传播B.儒学逐步失去正统地位C.科举考试更加规范D.统治者文化政策较宽明

选项A、B、C与材料关系不大五是学术支撑必须牢固

例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不再出现新盖的祠堂;以祠堂为中心的各种活动日益式微,共同祖产由子孙瓜分变卖的事也渐渐增多。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推动了地方政制变革B.农村经济出现了根本变化C.民主观念渗透到基层生活

D.传统的宗法关系彻底瓦解

宗法现象不是一定反映民主观念六是材料理解必须合理例20世纪20年代,除了国民党高举“三民主义”的旗帜外,地方军阀也在探索新的理论系统,孙传芳发明了“爱民、爱国、爱敌”的“三爱主义”;张作霖则发明了“四民主义”,即在“三民主义”外加一个“民德主义”。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A.封建军阀割据混战日趋激烈

B.政治思想训导功能受到重视C.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D.近代国家统一观念传播广泛

训导功能怎么理解七是选项设计必须独立例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得到发展。其中掌握最高行政大权的是A.内阁部长B.议会C.内阁首相D.国王

答案C,选B学生比例46.82%,接近选正确答案C的学生比例49.68%。例

1875年某国颁布的法律文献规定,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这部法律文献是

A.英国《权利法案》B.大日本帝国宪法C.法国《拿破仑法典》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D,选A学生比例47.45%,选D学生比例46.82%。选项A的干扰过强。八是文字表述必须精准例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到:“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我们则应坚决地树起红旗。”在此,毛泽东A.强调中共独立领导革命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主张继续维持国共合作D.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道路

“中共”表述,D项是伪项九是排除方法应该多样例对于抗美援朝的决策,毛泽东曾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

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由此可见,这一决策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B.防止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C.维护一五计划的建设成果

D.履行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义务

简单时间排除

(2)非选择题的命制史实判断、材料概括、观点综合

指向明确(从……方面答题

)赋分灵活(例:一个要点2分,两个要点5分)

情境信息的复杂性、寓知性、真实性、教育性、简洁性、有效性

设问的梯度性、基础性、关键性、本源性、迁移性、综合性、创新性

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严整性、易理解性

评分标准的等级性、可解释性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监察制度的创新始终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另外有朔方、交趾二郡,称朔方刺史部、交趾二郡,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或“十三州”。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