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中国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

【时空坐标】壹经济——发展与局限贰文化——沉暮与开新叁科技——总结与创新目录肆课堂小结经济之变农业高产粮食作物

推广,粮食产量大量提高

很多农民兼营

或相关副业手工业商业

大量流入,促进

的发展任务:请根据预习成果,完成下列表格。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经济之变农业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推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江南等地区农业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商业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任务:请根据预习成果,完成下列表格。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低价购入沼泽地,改为良田,收成大增养鱼、养猪、种植果木蔬菜、捕捉鸟类昆虫送入市场销售实现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任务:阅读本课导言,概括指出谭晓致富的方式有哪些?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任务:思考“地主谭晓”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致富?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任务:思考“地主谭晓”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致富?325146棉花茶树桑树烟草席草靛蓝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在民营制瓷手工工场……中从事瓷业生产的,是具有自由雇佣劳动性质的陶工……这类“以陶为业”的佣工,嘉靖间“聚佣至万余人”,到万历三十四年,据……说:“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梁淼泰:《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由陶业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可推断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生产规模很大任务:据材料推断景德镇制瓷业生产规模如何?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明清时期(景德镇)发展成为商贾盈市、商业发达的“五方杂处十八省”码头,康熙、乾隆年间有“千年窑火,万匠制瓷,商贾盈市,舳舻蔽江”之说。……自明至清,景德镇的城镇人口因瓷贸易带来的商业繁荣而日益密集起来……有一天能够消耗一千头猪、一万担米之说。——张德山、程云著:《图像景德镇》制瓷业发展推动景德镇成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制瓷业与景德镇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汉口镇天下四大镇任务:观察下列瓷器上的图案,猜想这些瓷器的消费者可能是谁?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阅读教材【P82学习聚焦】【P90史料阅读】分析《盛世滋生图》背后的危机?①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占据压倒性优势;②专治统治日益僵化;③文化专制日益严重。分析《盛世滋生图》危机

一、经济——发展与局限

明清——农业文明繁荣西方——工业文明崛起政治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确立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相继向工业文明转变;重商主义思想反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居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解放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领先世界,但未产生近代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发展对外“海禁”“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明清时期中外社会发展对比(一)思想领域的变化任务:了解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重要变化,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1.明朝中期,陆王心学形成问题1阅读教材【P84页学习聚焦】【P87问题探究】,概括陆王心学?(3)作用: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③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1)代表: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2)核心:“致良知”

二、文化——沉暮与开新

2.李贽材料: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李贽《藏书》、《焚书》(1)内容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问题2阅读教材【P84页学习聚焦】【P87问题探究】,概括离经叛道?(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文化——沉暮与开新

问题3阅读教材【P84页学习聚焦】认识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王夫子——“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黄宗羲——“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见与有责焉”3.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①抨击君主专制②提出“工商皆本”③主张“经世致用”(1)主要思想:(2)作用: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早期民主启蒙色彩。新思想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属于儒家,影响只在少数士人。官方思想:程朱理学仍然占有统治地位,政府实行思想控制。(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文化——沉暮与开新

人物时代思想主张明朝明末清初

王阳明李贽黄宗羲“夫学贵得之心……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天下为主,君为客”“四民异业而同道”“商贾亦何可鄙之有”“工商皆本”“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

王夫之倡个性自由兴重商观念反君主专制

材料十

经过18世纪启蒙思想家将近一个世纪的轰轰烈烈的宣传和鼓动,新思想、新意识才冲破重重障碍逐渐深入人心。它们包括理性、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宽容、博爱、科学、宪政等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切相关概念。经过这次思想解放大潮的冲击,宗教势力和封建专制势力丧失了它们的神圣光环和统治合法性日渐衰落消亡。新的民主、自由制度的曙光开始出现在欧陆的地平线上。—徐鹤森《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探究:对比西方思考明清时期思想活跃的实质

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构建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传统文化换发了生机,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性。

但从本质上看,没有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主流,更没有推动中国社会实现转型,影响有限。实质:批判继承儒学;

未超出儒家思想范畴(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文化——沉暮与开新

通俗文艺异彩纷呈(大众化、世俗化)结合教材,归纳明清的小说、戏曲作品?领域作者作品小说戏曲

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吴敬梓曹雪芹汤显祖孔尚任《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桃花扇》昆曲、京剧《牡丹亭》《盛世滋生图》材料: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吴承恩《西游记》材料: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施耐庵《水浒传》材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汤显祖《牡丹亭》反叛现实,向往爱情问题4(二)文艺领域的变化

二、文化——沉暮与开新

时期人物贡献地位(意义)明朝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传教士)永乐朝清朝康熙朝乾隆朝特征:①总结性著作多②多集中于实用科技③西方近代科技传播《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农政全书》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天工开物》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坤舆万国全图》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三、科技——总结与创新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第四目“历史纵横”栏目,思考:明清统治者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编纂大型典籍有何影响?影响:①保存了大量的古籍;

②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

③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④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历史纵横】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明清时期,不仅私人编纂的几部科技著作在各自领域具有总结性,朝廷为标榜“文治”,也一再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

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分装为1.1万余册,辑录了上古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这部巨著已经散佚,今天能看到的不足4%。

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约3500种,合计近8万卷,3.6万余册,约7.7亿字。根据各书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下面又分许多类。它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整理,但在编纂时也按照清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

三、科技——总结与创新

材料1: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本土科技:科技并无创新成就材料2: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外来科技:对进步的外来科技成果持排斥态度《坤舆万国全图》西学东渐局限: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三、科技——总结与创新

【学习拓展】P88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一时期“中学西渐”的进程及其历史影响。(1)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的“中学西渐”主要包括以下环节: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翻译和西传,以及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儒家经典中汲取思想资料的情况。②传教士对中国历史概况和文化特征的介绍。③中国器物和艺术品在欧洲的传播,以及欧洲社会一度界犁罚圣睡赶灯出现“中国热”的状况。(2)历史影响: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三、科技——总结与创新

【能力提升】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承古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除此之外还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中国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对古籍整理和总结文化遗产有重要的贡献。萌新传统文化中孕育新的内容明清小说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著作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思想、文学中体现反传统、反封建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激烈的揭露和大胆否定;其次,明清的小说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趋势文化交流上“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家经典,并传回欧洲,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主动学习西方科技,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天工开物》也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介绍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

三、科技——总结与创新

【深度思考】明清时期中国没有产生文艺复兴的原因?

材料:当时传播到中国的西方文化为什么没有造成文化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