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海南高二年级阶段性教学检测(一)
语文
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34年10月,遭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纵横十几个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面对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战士们四渡赤水,攻占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强渡乌江,威逼贵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夺天险腊子口,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图谋,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两年的长征创造和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的历史表明,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证。红军长征充分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互助、不谋私利的精神境界。长征作为一次全国大范围的战略行动,涉及了全国各支红军队伍,全党全军是否能保持高度团结统一、各支队伍能否服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直接决定着革命事业的成败。尽管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是党中央和红军队伍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格遵守纪律,自觉服从大局,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并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使红军队伍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摘编自徐高峰《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
材料二:
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价值追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其所彰显的人民性、革命性精神特质,及其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个“绝大多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肩负着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甘愿舍小家为大家,不惜流血牺牲。陈乔年为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壮烈牺牲,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用生命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黄文秀把青春献给扶贫、用生命坚守初心……一代代共产党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的誓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不变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既是对每名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使然。
革命性是红色基因的精神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的鲜明标识。敢于斗争是党的鲜明品格,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继续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一方面,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又一场社会革命,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党在推进社会革命的过程中自觉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彰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公平正义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将公平正义的追求同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相结合,推动了公平正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事业的新气象。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进入新时代,党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不仅贯彻在制度设计中、落实在经济建设中、融入在理想信念中,还体现在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中。维护公平正义是国际关系中的道义基础,也是中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描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图景,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维护人类共有家园的目标向往,代表着人间正道,展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
(摘编自肖述剑《红色基因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传承》)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对“红色长征”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纵横十几个省,最终完成战略大转移。
B.红军既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极其不易。
C.红军战士们在会宁胜利会师,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扭转了局面。
D.各支队伍能否服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直接决定着革命事业的成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征是一次全国大范围的战略行动,全国各支红军队伍组成了坚不可摧的整体,保证了长征这一革命事业的成功。
B.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追求公平正义当作主要任务,贯彻在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构建中。
C.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体现出这种鲜明品格。
D.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价值追求深深地印刻在红色基因中,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列举长征经历的所有战役及关键时间节点,翔实的信息,既展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也让读者可知可感。
B.材料二引用的《共产党宣言》中的话,列举的陈乔年、王进喜等事例,都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奉行人民至上的原则。
C.材料二在论述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社会革命性时,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表示序列的词,条理清晰。
D.材料二结尾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图景,展现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4.今年是长征出发九十周年,学校要举行“体悟长征意义,弘扬长征精神”的主题活动,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列出发言要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红色基因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这在长征过程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失联
石钟山
玉莲除被捕当天晚上遭到审讯之外,一连几天并没有人再提审她,除了一日三餐有把守的士兵从门缝里给她送吃食,似乎他们把她遗忘了。
第一天她几乎一夜未睡,想着他们在审讯她的样子,她的周围还摆了许多刑具,想起那些刑罚,浑身就怕冷似的缩了起来。加入组织时,她是宣过誓的。地下组织有地下组织的规矩,比如严守组织的纪律,保守组织的秘密,等等。她知道,组织的秘密她是不能说的。但想起那些刑罚,还是不由得紧张,不知自己能够坚持多久。
被捕后,也许是第三天,或许是第四天,一天中午时分,门突然开了,外面站了两个士兵,皱皱眉头,把她端详了一遍。其中一个说:“放风了。"她拖着腿一步一步向外挪去,几天没有活动,腿似乎不是自己的了。她走出长长的走廊,又拐了一个弯儿,就来到一个院子里。院子不大,在墙角还有两棵树,不伦不类地长在那里。久违的阳光慷慨地洒在她的身上。她眯着眼睛,望了一会儿太阳。院子里已经有其他人在放风了。她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以为自己在做梦。她揉了揉眼睛,再次望过去,离她不远处,站着的果然是老冯。
没想到,老冯也被捕了。她被敌人抓住时,以为老冯一定安全转移了,正在外面想办法营救她,没想到却在这里见到了老冯。她有些吃惊,不可思议地打量着老冯。
老冯和她的目光对视之后,像不认识她似的。她也把目光虚虚地从老冯身上移开,手里攥了两把虚汗,本以为老冯脱离了危险,她有机会被营救出去,现在可倒好,老冯和她一样也被捕了。
余光处,她看到老冯游移身子,在她眼前不远处蹲了下来,老冯的鞋带开了,蹲在那里认真地系鞋带。老冯突然说:“你指认我是你的上级。”老冯说这话时,屁股都没抬一下,还在那里系着鞋带。她以为老冯是在和别人说话,打量了一圈儿,发现只有自己和老冯最近。老冯又说:“他们还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你指认我就算立功了。你就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我把所有都扛下来,他们会放你出去的。"
听着老冯的话,她A______。
老冯说:“电报还没有发出去,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咱们两个只有你会发报,只要你指认我,你就自由了,你出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任务。”她当然知道那份十万火急的电报还没有发出去,电报中提到的“让王专员转移”,还没完成,许多同志还处在危险之中。
老冯说到这儿,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发报机被我扔到河里了,在第二棵树下。不远,往水里走两步就能捞出来。老冯说完,也系完了鞋带,起身来还拍了拍手,若无其事地从她眼前走过。
她有些蒙,放风结束被带到房间里,脑子里一时还没有转过来。老冯把发报机扔到了河里,他们向上级传送的情报还没有发出去。现在她终于梳理清晰了,老冯这是命令她完成还没有传送出去的那份情报的工作。要是想出去,她必须指认老冯,把所有自己知道的秘密都推给老冯。
果然半天后,她又被两个士兵带到了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很特殊,没有窗子,只有门。墙角摆了一张桌子,地上扔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稍后才看清,那堆东西里有皮鞭、木棍,还有一些不认识的铁具面目狰狞、张牙舞爪地卧在她面前。桌子后坐了一个军官模样的人,一旁还有一个年轻人,打开一个日记本,一管钢笔眼拧开了,随时记录的样子。那个军官模样的人,上上下下地把她打量了一遍,掏出一支烟来,不急不慢地吸了两口。他操着外地的口音:“想好了没有,你不想对我们说点儿什么吗我们对你手下留情,你也不能把我们当外人呢。”
突然听到隔壁的审讯室里,传来老冯的叫喊声。老冯此时发出的声音,和平时一点儿也不一样。尖厉,恐怖,痛苦,她不由得缩紧了身子,B______。但她又想起老冯对她说过的话。老冯是她的上级,所有的一切她都要听老冯的。她清了清嗓子,就按照老冯的命令说了,然后她就被带回了牢房。
昏天黑地的,不知又过了几天,又是那两个士兵,再一次打开她那扇门,带着她,走出长长的走廊,又经过他们放风时来过的那个院子,似乎还经过一个兵营,又经过几个院子,终于来到一扇大门。门卫让她在一份文件上签了字。那扇大门就打开了,随后又在她身后关上。才几天时间,她望着外面的世界,觉得是那么陌生。脑子清醒一些之后,想着还有没完成的任务,便快步地向裁缝店走去。还是那条胡同,熟悉的一切,她远远地看到了裁缝店那扇门,直到走近,才发现裁缝店的门已经被封上了,钉着厚重的木条,有几根钢钉还歪倒在木条上,被封的门上,贴着封条。她知道,这个联络点不能再用了。
她是夜半时分,才从河里把发报机捞了出来。发报机又回到了手中,突然又想起译电本,当时离开屋子时,译电本就放在床上。老冯急得几乎把她推出房门,她只带走了一缕空气。在暗夜里,回头望着那间联络站。她明白,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走进去了,译电本在哪里,老冯没有交代,是不是老冯把它连同发报机一起丢到了水里她把发报机藏好,又一次走进了河里,仔细地梳理着河道。淤泥,腐烂的树棍,都在她的双手和双脚间梳理过了一遍,又冷又怕。从找到发报机的地点开始向四周扩散,她一遍又一遍寻找,直到东方发白,还是一无所获。她真想回去问问老冯,译电本到底放在哪里可惜她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老冯了。
她知道,没有了译电本,手里的发报机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她突然哭了起来,为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她想,上级接收不到她传达的秘密,会有怎样的危险。她真的无助了。望着东方日渐亮起来的天际,真想一头扎到河里。突然她想起老冯之前交代过,联络点出事,可以激活下一个联络点。一想到这个,她立马精神起来,不再焦虑了,人也不再孤独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连几天都没有人再提审玉莲,一是把她遗忘了,二是因为军官想要通过对她手下留情,获得她的信任,让她交代具体情况。
B.玉莲加入地下组织时宣过誓,要严守组织的纪律,即使是严刑拷打也不能说出组织的秘密,但玉莲想起那些刑罚,知道自己是坚持不了的。
C.放风时,玉莲和老冯发现双方被捕都有些吃惊,随即假装不认识对方,老冯借系鞋带的机会对玉莲交代了下一步的部署。
D.从河里捞出了发报机,但是没有译电本,而老冯可能已经牺牲,上级接收不到她传达的情报也会陷入到危险之中,玉莲极为无助。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也许是第三天,或许是第四天"这种不确定的感觉,写出了玉莲被捕后精神恍惚的状态。
B.小说中出现的多种“刑具”是重要物象,对塑造玉莲和老冯的人物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写玉莲梳理河道寻找译电本时,既有她打捞时的动作,又有她的感受,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D.标题“失联"概括了小说的内容,结尾段与标题相呼应,强调了小说的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8.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对玉莲的相关心理描写,要求内容贴切,语言恰当,每处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语文老师将本文作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请你结合文本中老冯及玉莲的形象,谈谈对当代青年的启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材料二:
孟子作《性善》之篇,以为人性皆善,及其不善,物乱之也。谓人生于天地,皆禀善性,长大与物交接者,放纵悖乱,不善日以生矣。若孟子之言,人幼小之时,无有不善也。微子曰:“我旧云孩子,王子不出。”纣为孩子之时,微子睹其不善之性。性恶不出众庶,长大为乱不变,故云也。羊舌食我初生之时叔姬视之及堂闻其啼声而还,曰:“其声,豺狼之声也。"遂不肯见。纣之恶,在孩子之时;食我之乱,见始生之声。丹朱生于唐宫,商均生于虞室。唐、虞之时,可比屋而封,所与接者,必多善矣。二帝之旁,必多贤矣。然而丹朱徽,商均虐,并失帝统,历世为戒。且孟子相人以眸子焉,心清而眸子瞭,心浊而眸子眨。人生目辄眨瞭,眨瞭禀之于天,不同气也,非幼小之时瞭,长大与人接,乃更眊也。性本自然,善恶有质。孟子之言情性,未为实也。然而性善之论,亦有所缘。一岁婴儿,无争夺之心,长大之后,或渐利色,狂心悖行,由此生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本性篇》)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羊舌食我A初生B之时C叔姬D视之E及堂F闻其啼声G而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用来,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故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相同。
B.让,推让,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让"意思相同。
C.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与成语“夜以继日”的“日"用法不同。
D.相,观察,与《论语·先进》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到有小孩要掉到井里,人们会感到惊骇怜悯,这种心理的产生是一种本能,不是因为要和小孩的父母结交,也不是为了博取名声。
B.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是非心,但这只是发端,人们还要对其进行扩充,才能将其升华为仁义礼智等君子品格。
C.丹朱、商均在尧、舜的宫室里出生,他们接触的大多是善良、贤能的人,然而丹朱傲慢,商均暴虐,其结局也成了后世人们的警戒。
D.孟子认为人的心地清明眼珠就明亮,心地混浊眼珠就昏花;但王充认为人的眼珠幼小时都是明亮的,长大之后与人接触才变得昏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孟子之言情性,未为实也。然而性善之论,亦有所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4.对于“人性”的本质,孟子和王充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金陵歌送别范宣(节选)
李白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壮哉"这一感叹,极言昔日金陵的气势雄大,极大地放大了诗人的情绪。
B.“冠盖”“金舆"两句的情感基调由感时伤物的感慨转为怀古悼今的悲叹。
C.诗中运用比喻修辞,将梁陈时期交错的白骨比作乱麻,写其多而杂乱之态。
D.“此地”句直抒胸臆,写诗人伤心难抑无法言说,只能将目光投向离离的青草。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十二章》中,孔子以“______,______"阐明了义利观,影响到后人对君子的认知。
(2)同学们针对儒家修身思想进行了激烈讨论,小刚依据《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不论身份高低都要把加强个人修养作为根本的观点。
(3)小王在博物馆看到一幅国画,画中有月、树、水等物象,他想用两句唐诗来丰富画面的意境,可以用“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大兴安岭每个年度留给一棵树生长的时间太不充裕了。“冷”是这里的一个标识。“五十八"这个数字与根河紧紧贴合在一起。(甲)这里的极端低温是零下五十八摄氏度!年平均气温也在零下五摄氏度左右,全年无霜期不足百天,被称为“中国冷极”。
被寒意架在脖子上的大兴安岭的树,都在静候一个窗口期,每年也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乙)感知到大自然发出的信号,(丙)很微弱,大兴安岭的树(丁)会支棱起来,敲着锣、打着鼓,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吮吸大地、阳光、雨露的营养,让自己再强壮一圈。这个时候的整个森林,节奏当然是欢快的,甚至是激昂的。长大是一件光荣的事,值得大肆铺排。窗口期倏忽而过,大兴安岭的树就沉寂了。它们将汲取的能量积攒起来,站成队,排成排,携手抵抗那太过结实的冷,抵抗那一眼难以望到头的冷,抵抗那寒意的撞打、暴击,来一场贴身的肉搏。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整段文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情绪是人在外界的各种认知和意识下产生的态度和反应,情绪稳定的人并非没脾气,而是能更好地达到内在整理和自洽,从自己的各种情绪中接收信息,了解自己的状态。
愤怒意味着不满,焦虑则表示担忧,迷茫往往是没找到眼下要做的具体是什么①______。当情绪来袭时,压制、漠视、绕行并不会让它们消失,盲目地扩大问题、胡思乱想更是糟糕,“打鸡血"对自己大喊“不能再想啦”“不许生气啊"更无济于事。
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人生,任何人都会有陷入愤怒、悲伤、恐惧、厌恶、焦虑的时刻,不要惧怕情绪,更不要回避它们,②______,和它们共处。努力从增强自己的生命力入手,建立良好的身体机制、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与自己的内在建立联系。
当情绪来临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心灵进行交流,有的放矢,驾驭情绪,自我分析,自我疗愈,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电报称:“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B.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C.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D.“当、当、当”不久前,关闭了近百日的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来自各行各业的战“疫"代表一起敲钟祈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海南高二年级阶段性教学检测(一)
语文·答案
1.D2.B3.D
4.①长征意义重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创造和培育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互助、不谋私利等伟大精神。②青少年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学习红军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长征追求的根本是为人民谋福利,长征的过程体现了红色基因所彰显的人民性。②在党的领导下,红军长征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敢于斗争,体现了红色基因所彰显的革命性。③长征过程中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并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每点2分)
6.D7.D
8.(示例)A:惊愕地睁大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老冯说的话,指认他他要干什么(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B:她感到恐惧,同时又担忧老冯,她有些犹豫自己要不要指认老冯。(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老冯被捕后甘愿牺牲自己,让玉莲脱身继续完成任务,启示当代青年要坚定革命目标,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②玉莲听从上级安排,在老冯牺牲后,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独立寻找发报机,为胜利保留希望。启示当代青年要听党指挥,增强自身责任感。(每点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CEF11.A12.D
13.(1)用怜爱别人的心去施行怜爱别人的政令,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运转东西一般容易。(关键词“不忍人”“运"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孟子说的人情天性,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然而人天性善良的说法,也有一定依据。(关键词“实”“缘"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怜爱之心。②王充认为性本自然,善恶有质,每个人出生时,本性的善恶是不同的。(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由于有怜爱别人的心,才有怜爱别人的政令;用怜爱别人的心去施行怜爱别人的政令,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运转东西一般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面去了,都会有惊骇怜悯之心;这不是为了跟小孩的父母结交,不是为了在同乡朋友间博取名誉,也并不是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就不算是人;没有羞耻心,就不算是人;没有谦让心,就不算是人;没有是非心,就不算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如同有四肢一样。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要是知道把它们都扩充起来,那就会像火刚开始点燃,泉水刚开始涌出一样。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材料二:
孟子作《性善》篇,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至于那些不好的一面,是受了外界事物的不良影响。说人由天地所生,都禀受了善良的本性,长大以后与外界事物接触,放纵自己,迷惑昏乱,恶劣品质一天天地滋长。像孟子说的,人幼小的时候,没有不善良的。微子说:“我过去评论孩子时说过,商纣王没有一般孩子好。"因为纣王是孩子的时候,微子就看出了他不良的本性。其禀性恶劣不如一般人,长大之后为非作歹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禀性),所以他这样说。羊舌食我刚出生的时候,叔姬去看他,刚走到堂屋,听见他啼哭的声音就往回走,说:“他啼哭的声音,像豺狼号叫。”于是不肯去看他。纣王的恶劣品质,表现在孩子的时候;羊舌食我的作乱,显现在刚出生时啼哭的声音。丹朱在尧的宫里出生,商均在舜的屋里出生。尧、舜的时候,挨家挨户都有品德高尚可以受封的人,所接触到的人,肯定大多是善良的人。尧、舜二帝的身旁,肯定大多是贤能的大臣。然而丹朱傲慢,商均暴虐,都失去了帝位,成为历代人们的警戒。再说孟子是根据对方的瞳仁来观察人的好坏,心地清明眼珠就明亮,心地混浊眼珠就昏花。人生下来眼睛总有昏花与明亮,这种昏花与明亮是上天授予的,是承受了不同的气形成的,并不是幼小的时候明亮,长大之后与人接触,才变得昏花的。生性原本自然就如此,他的善恶是由承受的气的性质决定的。孟子说的人情天性,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然而人天性善良的说法,也有一定依据。一岁的婴儿,没有你争我夺的心,长大之后,有的逐渐浸染了自私与情欲,野心和叛乱,由此而产生。
15.B
16.①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以古喻今,借历史兴衰、朝代更迭来表达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②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之感。诗人扣剑悲歌,空自叹息,其中包含着想要为国家效力,但又怀才不遇的悲伤。③对朋友远行的不舍。朋友远行,诗人的心和江水一起陪友人长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能再相见,表达对朋友的留恋。(每点2分)
诗歌鉴赏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追念往昔,又转写繁华落尽的悲凉,抒发历史兴衰的感叹。“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这两句的时空跨越与今昔对比令人心惊,使人顿感悲凉。“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历史的风云变幻、战争的离乱凄惨、王朝的更迭都深沉委婉地寓于其中。这首送别诗将大半篇幅用于追述与金陵一地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直到篇末才道出送别之意。“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朋友远行,诗人的心和江水一起陪友人长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能再相见,表达对朋友的留恋。
全诗融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别为一体,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怀,亦有对家国的忧虑。
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示例一)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示例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示例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空1分)
18.甲:因为乙:一旦/如果丙:即使丁:也(每空1分)
19.①拟人:赋予“大兴安岭的树"以人的情态,“站成队,排成排”“携手"肉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兴安岭的树的整齐,以及面对寒冷的无畏与坚韧。(2分)②排比:“抵抗那太过结实的冷,抵抗那一眼难以望到头的冷,抵抗那寒意的捶打、暴击"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表现了大兴安岭的树抗寒能力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蓝湿牛皮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电路实验报告书
- 钢结构成品生产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中国卫生防疫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轿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灯笼纸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花茶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CMP研磨材料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人工鼻过滤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关于购置超声诊断仪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 2024年河南住户调查业务题库
- 天车安全操作培训教材
- 国企关于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责任追究办法
- CRF病例报告表模板
- 九上下册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课件(42张)公开课教案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单(微调版)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审批表
- 【绝味鸭脖公司的存货管理问题及完善对策8500字】
- 山东省技能大赛青岛选拔赛-世赛选拔项目52样题(平面设计技术)
- 防排烟规范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