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考试时间:2024年11月2日09:00-11:30】
保山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据联合国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PCC)的定义,人为排放即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
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人为移除则是指人类
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包括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碳捕集等。
由于二氧化碳有不错的保温能力,这层“毯子"越厚,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升
高,进而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多种生物因为栖息地环境的骤然变化而走向
灭绝。要消除碳排放对气侯带来的影响,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取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吸
收与排放量相等的温室气体,此时“排放”就等于“没排放”,就实现了这个“0”,这
也是碳中和的内涵。另外,侣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是碳中和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
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绿色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重要。
(摘编自王一《碳中和,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材料二: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
中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落实国
家自主贡献目标,应对气侯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高三语文·第1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2022年以来,中国继续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及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做出一系列新部暑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应
对气候变化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代
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处理好高
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
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并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美丽中国
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
(摘编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
材料三:
说起碳汇,人们常会想到以森林为代表的陆地“绿碳”,与之相对的海洋“蓝碳"
是地球自身固碳能力的另一种表现。“蓝碳”概念源自联合国2009年发布的《蓝碳:健
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主要指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
的碳,这类生态系统也因此被称为“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与森林相比,滨海湿地
规模不算大,但共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却是前者的几十倍至上百倍。
滨海湿地之所以能高效固碳,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海陆交错带,潮汐周期
性的淹没会形成局部缺氧环境,从而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极大减缓了有机质的分
解,进而减少碳排放。类似现象也出现在陆地淡水湿地中,像我国北大荒的黑土,就是
由于长期沼泽淹没导致大量有机质累积,从而形成以“泥炭”为主的黑色沉积物。假以
时日,这些沉积物若能在地壳运动中被埋入地下,历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就
会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煤炭。
相对于淡水湿地,滨海湿地还能减少甲烷排放,固碳优势更为明显。一部分有机质
在长期水淹的环境下被微生物利用,会以甲坑的形式排放出来,这在淡水湿地特别是稻
田土壤中尤为明显。而在滨海湿地,海水中存在大量硫酸根离子,可以极大减少甲烷的
产生和排放。
令人担忧的是,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近海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海岸工程等一系
列人类活动,致使地球上约1/3的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消失,缩减速度远大于热带雨
林。对其开展保护修复刻不容缓。
(摘编自王法明《挖掘“蓝碳"大潜力》)
材料四:
目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思路有二:一是通过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二是提高碳汇
增量。增加碳汇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陆地绿碳和海洋蓝碳。海洋蓝碳的增汇方式主要有
高三语文,第2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保山市普通高中BC类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三语文多维细目表
板块题号题型分值考查内容学科核心素养预测难度
选文/主要内容考点情境类型易中难
现代文阅读
(35分)现代文阅读Ⅰ
(19分)1客观题3摘编自《碳中和,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挖掘“蓝碳”大潜力》《发挥海洋自然保护地碳汇功能推动蓝碳事业发展》理解文意、图文转换学科认知情境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提升与发展√
2客观题3信息筛选及概括√
3客观题3分析论证特色√
4主观题4句子的表达效果√
5主观题6整合信息√
现代文阅读II
(16分)6客观题3《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理解文意审美鉴赏与创造√
7客观题3鉴赏小说艺术特色√
8主观题4内容理解与分析√
9主观题6主题理解与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
(35分)文言文阅读
(20分)10客观题3《论积贮疏》节选《汉书·贾谊传》节选文言断句学科认知情境语言构建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11客观题3词语解释√
12客观题3内容的概述√
13主观题8文言翻译√
14主观题3内容理解与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9分)15客观题3《咏怀古迹》其五理解和赏析√
16主观题6诗歌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6分)17主观题6《赤壁赋》《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词学科认知情境√
语言文字运用
(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8分)18主观题4话题人物:江寻千引号的作用学科认知情境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提升与发展√
19主观题5语病修改√
语言文字运用II(12分)20主观题2话题人物:苏轼成语√
21主观题6语句连贯√
22客观题3句式变换√
写作
(60分)23作文60“人与自然"话题写作学科认知情境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提升与发展√
命题思想目标达成预测难度区间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备注
0.57~0.6785.5~100.57%~9%75%~85%
本试卷以《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导向,参照2023年新高考Ⅱ卷命题思路,结合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命制。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综合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所选材料坚持价值导向、贴近生活实际。
填写说明:
情境类型: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
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预测难度:难度值P参考:易,P≥0.7;中,0.41≤P≤0.69;难,P≤0.4。填报时只需打“√”即可保山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根据材料四“通过植物残体沉积海底进而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和捕获"
可知二氧化碳通过植物残体沉积后转化和捕获,而非固存。
2.(3分)D【解析】根据材料三“与森林相比,滨海湿地规模不算大,但其单位面积的固
碳能力却是前者的几十倍至上百倍”,可知森林也具备一定的固碳能力,两者都需要保护。
3.(3分)B【解析】材料二强调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及成效。B项陈述的
是“三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
4.(4分)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将二氧化碳比作毯子,强调了二氧化碳的保温
作用,使得抽象现象形象化,易于理解;②按因果关系逐步表述,逻辑清晰。句子先指出
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接着指出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读者清晰认识到二氧
化碳的危害。(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5.(6分)①实现技术突破,在能源技术、工业制造技术、发电、交通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
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使碳总量真正降下去。②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顶层方案,大力发
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责任分担机制以及相关制度。③因地制
宜,利用有利资源,创造条件,发挥地理优势。如可以增强我国的海洋碳汇能力,促进实
现碳中和。(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6.(3分)D【解析】“全矿的人像过节一样都来看热闹,这反映出矿区生活的单调与乏味”
错误。全矿的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
精神的共同追求。
7.(3分)A【解析】“小说采用全知视角"错误,小说以儿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我”
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亲历者、见证者,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
8.(4分)①对根的追寻与坚守。矿区的人们渴望在山前有一棵树,也是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找
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的移植,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环境,更是为了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让人们的心灵有一个寄托的地方。这种对根的追寻和坚守,体现了人类对于故乡、对于家
园的深深眷恋。②群体意识与集体精神。矿区的人们,尤其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期待着
树的到来,为了移植一棵胡杨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集体的行为体现了群体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展现出了强烈的集体精神。(每点2分,其
他答案酌情赋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9.(6分)①从物质层面来看,水对于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们来说,固然是生命的急需品,但它
的作用是短暂的、即时性的,无法持续地为人们提供保障。而树可以扎根于土地,不断生
长,形成一个天然庇护所,能够为人们持续地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这种作用是长期的、
稳定的。②从精神层面看,一口水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一棵树却能成为人们的心灵寄
托和精神支柱,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成长,给予人们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人们在这片土
地上有了可以依靠和眷恋的对象,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永远的慰藉和滋养。(每点3分,
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10.(3分)CEG
11.(3分)B【解析】A.“其本欲舒"中的“本”意为“(树)根”,材料中的“本”特指
农业,二者意义不同,解说正确。B.二者都是“过度"的意思,解说错误。C.“将军身
被坚执锐”中的“被"同“披”,意为“穿着”,与材料中的“被”意义不同,解说正确。
D.“曲罢悯然"中的“罢”意为“结束,停止”,与材料中的“罢”意义不同,解说正确。
故选B。
12.(3分)D【解析】原文是说:“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了,臣独自认
为并非如此,凡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者,不是愚昧便是阿谀奉承,都不是从事实出发、懂
得国家安定与动乱根本的人。"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13.(8分)
(1)生产的人极少而靡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生”“靡"蹶”各1
分,句意1分。)【解析】“生"即“生产”,“靡"即“奢靡”“靡费”,“蹶”即“枯竭"。
(2)有人捧着火种放在柴堆之下,自己却睡在上面,火还未燃烧起来时,就说很安全。(“火
厝”“然"因”各1分,句意1分。)【解析】“火厝"即“火种”,“然"同“燃”,“因"
即“就”。
14.(3分)①善于纳谏;②能够认情形势;③发展农业,储备粮食。
【解析】根据材料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可知,汉文帝
采纳了臣子的建议,发展农业,储备粮食,开创了文景之治。(答对1点给1分,答对3
点即可给3分)
15.(3分)C【解析】“强调了诸葛亮不能与之相比"分析错误,应该是:颈联通过对比诸
葛亮与古代名臣伊尹、吕尚的成就,强调了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16.(6分)议论。(2分)(1)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2)对诸葛亮功业未遂
的深切叹惋。(3)寄托了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每点2分,答对2点即
可,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
17.(6分)
(1)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18.(3分)A【解析】A.强调;B.特定称谓;C.直接引用;D.特殊含义。
19.(4分)江寻千,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
蕴,更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解析】成分残缺,在“不仅”前加主语“她的作品";不合逻辑,“不仅……更”是表示
递进的关联词,其后内容对调。
20.(2分)A.才华横溢;B.理所当然(每空1分)
21.(6分)①常常能够脱口而出(信手拈来);②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③这些引用不过是冰
山一角。(每空2分,共6分)
22.(5分)在苏东坡这里,他与鱼鸟梅竹相亲,与清风明月为伴,与孤鸿幽鹤共眠,诗文不
过是人生旅途上时断时续的手记。
23.(60分)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20~16分】【15~11分】【10~6分】【5~0分】
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内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
容
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
基20
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
础分
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等
表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级
达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20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字体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
发特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征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例子较好
等20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分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有创意个别地方有新意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
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
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最多扣3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1~2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
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
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匮乏。古
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
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害;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
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
救。生产的人极少而靡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
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就要请求卖掉自己的官位和孩子。这样的事
情皇上已经有所耳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
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的大旱灾,国家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
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边境上突然有紧急情况,几十万上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去发粮
饷?假如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疲乏
的男子与衰弱的老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到达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
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造反了。皇上这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
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
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
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
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
陛下痛惜啊!
材料二:
贾谊,洛阳人。汉文帝时,任梁怀王的太傅。当时,匈奴强大,侵犯边境。天下刚刚安
定,制度还不够完备。诸侯王超越本分而与天子相比,封地超过了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厉
王刘长、济北王刘兴居都因作乱而被诛灭。贾谊多次上书陈述政事,大多是想匡正过失并建
立新的制度,其大意是:“臣私下考虑当前的形势,认为可为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为之流泪
的事有两件,可为之深深叹息的事有六件,至于其他违背事理、有伤道义的事,难以全部逐
条列举。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了,臣独自认为并非如此。凡说天下已经
安定太平者,不是愚昧便是阿谀奉承,都不是从事实出发、懂得国家安定与动乱根本的人。
有人捧着火种放在柴堆之下,自己却睡在上面,火还未燃烧起来时,就说很安全。如今国家
的形势,与此有什么不同呢?陛下为何不让臣在您面前把这些事详细地禀明,据此陈述治国
安邦之策,也好让您来审慎地选择呢?"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5页(共5页)
保山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根据材料四“通过植物残体沉积海底进而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和捕获”可知二氧化碳通过植物残体沉积后转化和捕获,而非固存。
2.(3分)D【解析】根据材料三“与森林相比,滨海湿地规模不算大,但其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却是前者的几十倍至上百倍”,可知森林也具备一定的固碳能力,两者都需要保护。
3.(3分)B【解析】材料二强调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及成效。B项陈述的是“三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
4.(4分)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将二氧化碳比作毯子,强调了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使得抽象现象形象化,易于理解;②按因果关系逐步表述,逻辑清晰。句子先指出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接着指出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读者清晰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危害。(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5.(6分)①实现技术突破,在能源技术、工业制造技术、发电、交通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使碳总量真正降下去。②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顶层方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责任分担机制以及相关制度。③因地制宜,利用有利资源,创造条件,发挥地理优势。如可以增强我国的海洋碳汇能力,促进实现碳中和。(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6.(3分)D【解析】“全矿的人像过节一样都来看热闹,这反映出矿区生活的单调与乏味"错误。全矿的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7.(3分)A【解析】“小说采用全知视角”错误,小说以儿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亲历者、见证者,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
8.(4分)①对根的追寻与坚守。矿区的人们渴望在山前有一棵树,也是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的移植,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环境,更是为了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让人们的心灵有一个寄托的地方。这种对根的追寻和坚守,体现了人类对于故乡、对于家园的深深眷恋。②群体意识与集体精神。矿区的人们,尤其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期待着树的到来,为了移植一棵胡杨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集体的行为体现了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展现出了强烈的集体精神。(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9.(6分)①从物质层面来看,水对于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们来说,固然是生命的急需品,但它的作用是短暂的、即时性的,无法持续地为人们提供保障。而树可以扎根于土地,不断生长,形成一个天然庇护所,能够为人们持续地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这种作用是长期的、稳定的。②从精神层面看,一口水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一棵树却能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成长,给予人们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有了可以依靠和眷恋的对象,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永远的慰藉和滋养。(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10.(3分)CEG
11.(3分)B【解析】A.“其本欲舒”中的“本"意为“(树)根”,材料中的“本"特指农业,二者意义不同,解说正确。B.二者都是“过度”的意思,解说错误。C.“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同“披”,意为“穿着”,与材料中的“被"意义不同,解说正确。D.“曲罢悯然”中的“罢"意为“结束,停止”,与材料中的“罢"意义不同,解说正确。故选B。
12.(3分)D【解析】原文是说:“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了,臣独自认为并非如此,凡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者,不是愚昧便是阿谀奉承,都不是从事实出发、懂得国家安定与动乱根本的人。”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13.(8分)
(1)生产的人极少而靡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生"靡”“蹶"各1分,句意1分。)【解析】“生”即“生产”,“靡”即“奢靡"靡费”,“蹶"即“枯竭”。
(2)有人捧着火种放在柴堆之下,自己却睡在上面,火还未燃烧起来时,就说很安全。(“火厝"然”“因"各1分,句意1分。)【解析】“火厝”即“火种”,“然”同“燃”,“因”即“就"。
14.(3分)①善于纳谏;②能够认情形势;③发展农业,储备粮食。
【解析】根据材料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可知,汉文帝采纳了臣子的建议,发展农业,储备粮食,开创了文景之治。(答对1点给1分,答对3点即可给3分)
15.(3分)C【解析】“强调了诸葛亮不能与之相比”分析错误,应该是:颈联通过对比诸葛亮与古代名臣伊尹、吕尚的成就,强调了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16.(6分)议论。(2分)(1)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2)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深切叹惋。(3)寄托了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17.(6分)
(1)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8.(3分)A【解析】A.强调;B.特定称谓;C.直接引用;D.特殊含义。
19.(4分)江寻千,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解析】成分残缺,在“不仅"前加主语“她的作品”;不合逻辑,“不仅……更"是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其后内容对调。
20.(2分)A.才华横溢;B.理所当然(每空1分)
21.(6分)①常常能够脱口而出(信手拈来);②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③这些引用不过是冰山一角。(每空2分,共6分)
22.(5分)在苏东坡这里,他与鱼鸟梅竹相亲,与清风明月为伴,与孤鸿幽鹤共眠,诗文不过是人生旅途上时断时续的手记。
23.(60分)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
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某互联网公司与软件开发团队的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幼儿园幼儿保险服务合同
- 药用糖浆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个人劳动合同中农民工权益保障
- 2024年度安全保卫服务承包合同协议
- 2024年度企业间跨区域产品代理销售合同
- 2024年度工业区物业全面服务合同
- 电线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眼影盘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商用厨房设备供货与安装合同
- NS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辅助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2006-5-25)
- 检验科标本拒收记录
-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及职责
- 生活垃圾处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地下水池施工方案
-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企业汇总
- 关于初中英语的论文试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 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ppt
- 工程部维修工考核表
- 村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登记表
-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计算程序(基于《10S505》)beta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