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秋季高二第二次联考
语文
得分:________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曾是这样一幅不堪的图景:
港督权力无边,28任港督任命从不征求港人意见,施政无须向香港民众负责;制定歧视华人法律,以“盗贼横行为由"限制华人夜间行走,肆虐50多年后才被废止;自诩文明先进,但在香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实施免费小学教育、才使用社会保障的名称,比英国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1984年前,香港立法局没有一个经选举产生的华人议员。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占人口98%的华人是名副其实的二等公民。
150多年间,香港始终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痛。母子分离,割不断血脉相连。150多年间,备受煎熬的香港民众从未忘却祖国,从未冷却炽热的爱国之情。
1978年,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便着手思考谋划解决“香港主权”问题。是年4月,国务院成立港澳事务办公室,召开第一次港澳问题会议。1979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强调:“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第一次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办法,推进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正是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气度和胸怀,邓小平缜密地思考和谋划香港回归问题。所以,当中英两国政府最高层正式过招时,他已成竹在胸。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带着马岛战争胜利的骄矜之色来到北京。这时的她信心满满:香港问题大不过马岛,可以强势解决。但这一次,“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
面对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依然有效”,邓小平坚定鲜明亮出三点立场。第一,关于香港主权: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第二,关于1997年后中国怎样管理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关于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过渡期不出现大的波动:两国政府抱着合作的态度共同解决。这三点主张,为此后双方谈判明确了方向、确定了基调。
没有哪个殖民统治者,会心甘情愿地将侵占的土地交还本该拥有她的本国人民。从1982年9月到1984年9月,中英双方分两个阶段先后进行了27轮会谈和谈判。
英方始终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所谓“主权换治权”,企图只是把主权还给中国,但管辖权仍留在自己手上;所谓“最大程度的自治”,企图阻挠香港特区直辖于中央政府;所谓派驻“英国专员”,企图将未来香港特区变成一个英联邦成员或准成员;所谓“不在香港驻军”,企图限制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凡此种种,无理,无据,无义。
谈判过程充满激烈较量。中方事实在握、真理在手,对原则问题寸步不让。
在关键和胶着时刻,邓公一言九鼎: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位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草签了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各界为之振奋,金庸先生在第一时间撰文,称赞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天才的设想”,“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香港人心趋定,股市迭创高峰,此轮牛市维持长达四年之久。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邓小平对此曾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评说,“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
材料二:
走过四分之一世纪的风雨历程,时间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写下变与不变的生动注脚——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没变,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始终稳固。不变之外,是香港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巨变。
经济发展被誉为“香港奇迹”,人均GDP由回归前的19.20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38.71万港元。2021年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达1667亿港元,是1997年的10倍多。香港的世界竞争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等排名位居前列,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得以保持。
中西合璧的风采浪漫依然,文化、康乐和体育设施数量不断增加。25年间,公共图书馆从64间增至82间,体育馆从74座增至102座,足球场从291个增至317个,儿童游乐场地从596个增至665个。香港也是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2021年香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83.0岁,女性为87.7岁
超过9000家内地及海外公司在港设立办事处,超过90份日报和500份期刊在港出版,外国在港领事机构从88家增加到119家,特区护照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国家和地区由40个增至168个。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16年来,共接到近100个国家或地区的申请36689宗,其中9131名申请人获分配名额。
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从经济合作到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拓展,在国家全面开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作出独特贡献,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归来25载,东方明珠,魅力更胜往昔;今日香江,更加气象万千。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回归之后的东方之珠,不仅风采依旧、浪漫依然,还越发光华璀璨。
(以上材料均选自《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响中,眺望香江之美——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而作》,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长达15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期间,香港华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备受歧视,遭受压迫,甚至立法局没有一个华人议员。
B.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持的第一次港澳问题会议明确了香港的主权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办法,谋划香港回归问题。
C.撒切尔夫人计划强势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针锋相对,亮出三点鲜明立场,迫使撒切尔夫人立即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当想法。
D.香港胜利回归25年后,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没变,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始终稳固、经济社会全面腾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华人人口众多,却是“二等公民”,曾被限制夜间行走。
B.中英会谈关键和胶着时刻,中方事实在握、真理在手,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C.中英两国草签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后,香港各界精神振奋,股市迭创高峰。
D.香港回归后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参与重大建设,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下列选项,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头描绘香港华人遭受英国殖民者压迫的图景,将“中国人民心中的痛”具象化,为下文叙事作铺垫。
B.“一国两制"是推进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体现了政治家邓小平的过人智慧,与前所未有的气度和胸怀。
C.“铁娘子”指撒切尔夫人,“钢铁公司"比喻坚强有力的香港人民,以及香港人民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D.材料二用一系列翔实、准确的数据说明香港回归25年后经济社会的全面腾飞,前后对比,发展情况一目了然。
4.香港经济社会全面腾飞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4分)
5.香港成功回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说说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的生命之歌
贺捷生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那时,我刚刚出生十九天。
我哭着来到了这个世界,可难为了戎马倥偬的母亲。部队长征在即,我这刚出生的婴儿是随行,还是忍痛割舍?父亲把一位最忠厚、最亲近的亲戚找来,对他说:“部队这次走得很远,要越过千山万水,越往前走,气候会越冷。毛毛刚刚出生,实在是没法带走,留给你抚养,好吧?!”亲戚满口答应,说,回去找个奶妈,过两天来接。分手时,父亲还给了他一些钱,可是左等右等,那位亲戚没来接。父亲着急了,亲自去登门拜访,却一头撞在门环上。邻居说,全家人几天前就都搬走了。父亲当然明白人家有顾虑,也理解人家的顾虑。回来对母亲说:“他是怕我们连累他。"父亲沉默了一会儿又说:“这么亲近的亲戚都躲起来了,看来没人敢要这孩子。罢了,我们干革命,就是为了下一代,这孩子我们带走。只是你要多多辛苦些了。”这时候,我正在哭,①母亲把我抱起说:“别哭了,再辛苦我也要把你这小毛毛带走。无论路有多远!无论……"
当时,部队为了长征,进行了轻装精简,把老弱病残人员都留了下来。我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能带吗?为此,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党委专门开会进行了一次研究,最后的决议是:先把娃娃带起走,路上遇到合适的人家再送人吧。母亲很伤心,她知道这个决议意味着随时都可能和自己的新生女儿生生别离。就这样我跟着红二、六军团长征了。为了照顾母亲和我,指挥部让我们随着军团的卫生部走,部长是贺彪。行军第一天,在乘船过一条河的时候,母亲要其他人先过,她抱着我在河边等。当贺彪划船来接妈妈和我时,突然敌机来了,在船的周围扔起了炸弹,船像一片树叶在波浪上摇晃,涌起的水柱几次都险些把船掀翻。
因为卫生部是行军队伍的后卫,母亲和我都休息不好。指挥部就让母亲和我跟先遣队走。每天行军时,母亲怕树枝划了我,就用布袋子兜着我,她把布袋挂在胸前,这样她可以时时照看着我。②出生刚一个月的我,随着母亲行军时的摇晃、天上飞机的轰鸣、地上的枪炮声,就是在这种奇特的摇篮曲伴奏下活下来的!
母亲生下我就没奶,每到一个宿营地,她就抱着我四处找奶。我的哭声把老乡们都引来了,老乡见红军中还有婴儿,都感到稀奇。母亲就给他们讲革命道理,讲红军是穷人的队伍。那些正在喂奶的年轻妇女就把饥肠辘辘、大哭大叫的我抱进她们的怀里。可以说,长征二万五千里,有无数位妈妈给过我奶水。爸爸妈妈说我吃过千家奶,这是名副其实的千家奶啊!
那时怪不怪?父母和任弼时、萧克、王震、卢冬生、贺炳炎、贺彪这些叔叔、伯伯、阿姨们,对我的哭泣不仅不厌烦,反而都愿意听。一旦我不哭了,他们反倒担心。有一次,我病得很重,不吃不哭不睁眼,长征路上又没有药。当地老百姓告诉妈妈一个偏方,用百年老灶的土和蛋清搅成泥糊抹在我的肚脐上。偏方还真管用,两三天不哭的我又哭起来,父母听到我的哭声才舒心地笑了。
父母盼我哭,可有时他们又怕我哭。每次过敌人封锁线时,母亲都用奶头堵住我的嘴。一次,急行军。母亲很紧张,紧紧地用奶头堵住了我的嘴。当队伍冲过敌人封锁线后,母亲拉出奶头,我却没有声音,母亲以为我被奶头堵得没气了,仔细一看,我在母亲胸前的布兜里酣睡呢。
过雪山时,母亲背着我,当她千辛万苦翻过雪山之后,又听见我的哭声,她也激动得哭,毛毛!小毛毛还活着啊!雪山没夺走你!我的命大啊!在那次,我十五岁的舅舅蹇先超就牺牲在寒冷的雪山上。
过草地的时候,母亲把干粮分给了丢了干粮的女战士马忆湘(当时她才十二三岁),身为总指挥的父亲也断了粮,我饿得哇哇直哭。一个警卫员把干粮袋抖了一阵,抖下一小撮面粉,搅成糊糊,抹在我嘴里,我的哭声才慢慢地止住。
红二方面军过草地时,由于行走在红四方面军的后面,野菜都被前面部队挖光了,许多人因为吃了不知名的野菜都中了毒。为此,父亲下令成立“试吃组”,成员都是共产党员。母亲就把试吃过的野菜捣成菜泥喂我。野菜又苦又涩,我哭着不肯吃,一次次吐出来,母亲就一次次再喂。
长征路上,父母几次想把我送人,可我不断生病,他们见我病着,总也不忍心丢下,只好带着走。看来我是因祸得福呀!如果我是个健健康康的婴儿,我会流落在哪里呢?也许早已是长征路边上一小堆白骨了,真是难以设想。
我这个小毛毛跟着长征,可以说无时不牵动着大家的心。每到宿营时,大家都安排我和母亲住能遮风挡雨的房子。指战员经过我们居住的屋外,都要侧耳倾听,怕我没了声息。有一次我病得非常重,两天没有哭声了,大家认为我真的活不下去了。③陈希云找了块花布,递给我母亲说:“娃儿走的时候用这块花布包着吧,她到底是个女孩。"
也许真的是我命大,几天后,我又哭了,我的哭声,使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下了。我又哭了!几乎给了全军一个惊奇。④像传达一个总部的口令一样,队伍里都在传递着这句话:捷生又哭了!捷生又哭了!新中国成立,许多叔叔阿姨都对我说:“长征路上,我们都愿听到你的哭声,你的哭声,就是平安,就是欣慰啊!就怕听不到你的哭声!”
是的,我的长征,留下的是一路哭声,也是我的生命之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生十九天时,“我"就不得不跟随红二、六军团长征,开始了这段九死一生的生命旅程,文章开头营造了压抑、悲伤的氛围。
B.长征途中,饥肠辘辘、大哭大叫的“我”喝上“千家奶”,这是母亲给老乡们宣传革命道理,教育、感化那些年轻妇女的成果。
C.文章叙事曲折生动,细节描写真实感人。例如写过封锁时,母亲以为“我”被奶头堵得没气了,却发现“我"睡着了,虚惊一场。
D.母亲分干粮给十二三岁的女战士,身为总指挥的父亲带头试吃野菜,文章再现了红军过草地时艰难而令人感动的场景。
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①中母亲的话表现了母爱的深沉博大,“无论”连用,既表明母亲的决心坚定,又暗示未来困难重重、极其艰难。
B.句②中的“摇篮曲"指行军时的摇晃、飞机轰鸣、枪炮声,再现长征的真实图景,又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句③中,找来花布说明陈希云认为“我”病重垂危;“到底是个女孩"表现出对“我”的不幸遭遇的悲悯、同情。
D.句④中“捷生又哭了"反复连用,突出全军因为“我”又活过来而产生的无比惊喜,预示着革命胜利即将到来。
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我的生命之歌"包含了哪些含义。(4分)
9.文章多次写到要把“我”送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将下斗。孔于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也,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
(节选自《说苑》)
材料二:
孔子遂适卫,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材料三: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①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
(节选自苏轼《上梅直讲书》)
【注】①管、蔡:周公之弟管叔(名鲜)、蔡叔(名度),他们散布周公将要篡位的流言。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居十月A去B卫C孔子D去曹E适宋F与弟子G习礼H大树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进献,与“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中的“奉”意思和用法相同。
B.“速”,快速,与“至外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中的“速"意思不同。
C.“危”,危险,与“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苏轼《赤壁赋》)中的“危”意思不同。
D.“绝”,断绝,与“绝巘多生怪柏”(郦道元《三峡》)中的“绝"意思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子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像阳虎,简子带领士兵包围孔子居住的房子,子路拿起武器前去搏斗,孔子却阻止了他。
B.楚国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即将前去拜见答礼,陈、蔡两国的大夫一起征调服劳役孔的人们,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
C.陈蔡之厄中,孔子不能自由行动,断绝了粮食,随行的弟子饿得病倒,不能起身。孔子依然讲诵《诗》、弹琴唱歌不停歇。
D.孔子怀疑自己推行的道义不正确,颜渊认为是曲高和寡。孔子说将来自己主政时,定会让颜渊等天下人生活富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也,是丘之过也。(4分)
(2)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4分)
14.材料三中,苏轼是如何评价周公与孔子的?为什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先秦诗,完成15~16题。
凯风①
《诗经·邶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②。棘心天天,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③有寒泉,在浚④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睆⑤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①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②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③爰:指何处。④浚:卫国地名。⑤睆:清和婉转的鸟鸣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夭夭”指酸枣树芽又嫩又壮的模样,意味着七个孩子渐渐茁壮成长。
B.“棘薪"是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诗歌用来比喻七个儿子已长大成器。
C.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画,寓情于景。
D.诗歌虽然没有实写母亲如何辛劳,但母亲的形象还是生动展现出来。
16.同样是写母亲,本诗与孟郊《游子吟》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两句,就是人们常说的“恕道”,道出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在于要将心比心。
(2)同学十周年聚会上,同学们邀请班主任李老师唱歌、李老师拿起话筒,风趣地说道:“好!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然后,欣然高歌一曲。
(3)古人诗词里常用“霜"来描写双鬓,抒发复杂深沉的情感,如:“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以玫瑰代表爱情的意象源自西方文化,(甲),玫瑰与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少有关联,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芳香发挥出实用价值。
汉字里的植物名称通常以草木为偏旁,(乙)。它本是一种美玉,从偏旁可以窥见端倪。汉代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翡翠火齐,络以美玉”,后世通常认为,“火齐”就是玫瑰的别名,是一种珍异的宝石。在唐代,玫瑰这一名词还在美玉和植物之间A。到了宋代,“玫瑰"就基本固定为植物了。中国本土产的玫瑰花型较小,花茎多刺,宋代人直截了当地称之为“刺客”,它的观赏性比起牡丹、莲花、菊花等名花来B,而香气却非常可观。古人根据玫瑰香气浓烈的特点,开发出了更实用的功能。
玫瑰有别名“徘徊花”,相传在宋代,宫女将玫瑰采下晾干,和其他香料一起做成香囊,芬氤袅袅不绝,因此得名。明清时期,用干玫瑰为日常物品增添香气的做法已很普遍。《红楼梦》里写到的宝玉夜宴庆生时靠着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就是用各色玫瑰芍药花瓣填装而成的。明清时期,随着大众饮茶习惯从“点茶"到“泡茶”的改变,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花茶,玫瑰花茶便是其中之一。清代陆廷灿《续茶经》讲述了制作花茶的方法:“三停茶,一停花,收于瓷罐中。一层茶,一层花,相间填满。"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流传久远,若以玫瑰花瓣佐餐,香甜程度犹胜菊花。咸菜也能接受玫瑰香气的滋润,吴江旧产“玫瑰大头菜”,将酱腌芜菁切成书页状的连片,各片之间夹入玫瑰花瓣,益添馨香。①云南昆明亦有酱菜做法类似,②将这种带有玫瑰香气的大头菜切成小丁,③与肉末和辣椒碎同炒,④黑白分明、香脆辣爽,⑤这就是能够堪称经典的下饭菜“黑三剁”。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0.古人根据玫瑰香气浓烈的特点,开发出了哪些实用的功能?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
21.将第三段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能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3分)
22.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中,“我"在长征中的苦难经历令人感慨万千。以前,人们进行励志教育时常说,“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两万五”;现在,有人却说,新时代了,不需要用“苦难"来教育孩子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秋季高二第二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A.“立法局没有一个华人议员”错误,原文是“香港立法局没有一个经选举产生的华人议员”,且有时间“1984年前”的限制。B.“明确香港主权问题"是在1979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期;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是在“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并非“第一次港澳问题会议”上。C.“立即"彻底”夸大事实。)
2.B(“寸步不让"错误,选项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对原则问题寸步不让”。)
3.C(“钢铁公司"是针对来到北京的“铁娘子”而拟写的比喻,用来说明“铁娘子"的对手强大,因此,“钢铁公司”应指邓小平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人民,“香港人民"的范围太小。)
4.①经济高速发展,世界竞争力、国际贸易总额等排名位居前列,自身特色和优势得以继续保持,吸引了大量外资注入。②文化、康乐和体育设施数量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进步,香港成为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③中外合作交流增加,劳动结构得以优化升级,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④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发展做出独特贡献,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5.①血脉相连的国家统一意识:香港殖民统治期间,香港始终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痛,香港民众从未忘却祖国。②“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有力推进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③中国政府与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进行的27轮会谈和谈判,打破英方的“如意算盘"。④强大而信用的国家,是和谈成功的保障。(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C(A.“压抑、悲伤的氛围”错误,文章第一段是在平静叙事,第二段则表现了父母迎难而上的乐观心态。B.“成果"错误,“我”喝上千家奶,是那些年轻妇女看“我"饥肠辘辘、大哭大叫,与母亲讲革命道理并无因果关系。D.“带头试吃野菜”于文无据,原文是“父亲下令成立‘试吃组’"。)
7.D(“预示着革命胜利即将到来”错误,“又哭了"表明“平安”“欣慰"。)
8.①“生命之歌”指“我"在长征途中的哭声,哭声是“我”的生命标志。②“我的生命之歌"也指“我”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难而得以活下来的宝贵人生经历。③哭声是“我"顽强生命的见证,能够给予军民信心,也象征着对红军长征这段艰难而光辉的革命历程的赞美。(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①结构上:“多次写到要把‘我’送人”,使得文章前后呼应,巧妙勾连。②内容上:点明环境背景,再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处境,使得故事真实可信且丰富了文章内容。③情节上: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牵挂“我"的命运,引起阅读兴趣。④情感和主题上:表现了父母的不易和对“我”的爱,也突出了长征途中不屈不挠、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ACF(“居十月"表示过了十个月,其后应断开;由上文可知,“去卫”即孔子离开卫国,其后应断开;由下文可知,孔子后来到了宋,因此在“适宋"后应断开。原文标点为:居十月,去卫。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意思是:待了十个月,离开了卫国。孔子离开曹国去到宋国,在大树下与弟子们演习礼仪。)
11.A(“奉”通“俸”,俸禄。“再拜奉大将军足下”的“奉"是“进献”的意思。两者意思和用法不同。)
12.D(“主政"定会让颜渊等天下人生活富足”错误,原文是孔子与颜渊开玩笑,说等颜渊有钱了,孔子去给颜渊做管家。)
13.(1)不学习《诗》《书》,不研究《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两个宾语前置句式“《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1分,判断句“是……也"1分,句意通畅2分)(2)上天赋予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德”1分,“如……何"1分,句意通畅2分)
14.①周公和孔子都不能被世人理解。(1分)②周公的富贵比不上孔子的贫贱,(1分)因为无人与周公共享富贵的欢乐,(1分)而天下贤能之士能与孔子同患难、(1分)共欢乐。(1分)
15.B(“长大成器”错误,原文中说“我无令人”,意思是“我们是没有才德的人”,与母亲的“圣善"形成对比。且“棘薪”意为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表明并非良材。)
16.①孟诗主要写母亲对游子的关爱、牵挂,(2分)赞美母爱的深厚博大;(1分)②本诗赞美母亲辛勤、圣善、劳苦的美德,(2分)表达不能抚慰母亲的自责。(1分)
【参考译文】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3)示例一: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示例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示例:A摇摆不定/举棋不定B稍逊一筹/相形见绌(每个成语1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甲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乙玫瑰却是个例外(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0.①用干玫瑰为枕头等物品增香;(1分)②制茶饮;(2分)③做菜肴。(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红楼梦》里写宝玉夜宴庆生,②他靠着“玉色夹纱新枕头”,③这枕头就是用各色玫瑰芍药花瓣填装而成的。(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22.(1)①云南昆明亦有类似的酱菜做法
(2)⑤这就是堪称经典的下饭菜“黑三剁”【D语序不当,在“类似"后加上“的”,再放到“酱菜做法"前面做定语(若有其他改法言之成理亦可);⑤成分赘余,删除“能够”或将“堪称"改为“称为”。每点2分,序号与修改各1分】
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思辨类的作文题。作文材料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红军长征的“苦难"经历来进行励志教育,二是有人认为新时代已不需要进行“苦难”教育。材料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是“苦难"教育,前者提醒要牢记长征的“苦难”,后者反对以“苦难"来教育孩子。作文材料可以引发如下的联想与思考:
励志教育为什么要“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两万五”,长征的“苦"给予人们什么样的启示与教育,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效果;新时代的“苦难”教育是什么样的,其初衷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为什么会遭到反对;“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两万五"与新时代的“苦难”教育能否建立联系,建立什么样的联系;等等。
一般认为,“苦难"教育磨炼孩子的意志力,丰富孩子的人生体验,使其拥有面对挫折的底气与勇气。但是,人为制造苦难、让孩子“没苦硬吃”,则是变味的“苦难"教育,不仅妨碍孩子的成长,还可能使其丧失对父母、社会的信任感。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坚韧性、创造力和适应性的个体,同时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苦难”教育应该成为这个目标的一部分,而不是过度强调。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在培养坚韧性的同时,重视儿童的整体幸福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新时代确实没有必要刻意地进行“苦难"教育。
但“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两万五”,不是仅仅聚焦于长征的“苦”,而应从中发掘出红军战胜困难、战胜苦难的“长征精神”,例如: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由此,可以确定如下命意:
“苦难"教育应合理适度,摒弃形式主义;“苦难”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建材购销合同模版
- 试用期劳动合同
- 铝业公司铝锭购销合同规范本二零二四年
-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办公系统建设项目合同3篇
- 木胶板购销合同范本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结构力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机械制造基础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工程公司项目风险管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质押权利和质押物详细描述
- 水手工艺技能题
- 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培训会专题资料PPT课件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表
- 5.DL647-2019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doc
- DBB、DB、EPC模式的解析及其优缺点+第三小组
- 铁路工务线路工作业指导
- 小学美术《14虾和蟹(二)》PPT课件
- VI设计手册的设计与制作PPT课件
- 天然气管道冰堵发生原因及解堵措施
- 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
- 工程安全监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