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友谊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广安友谊中学2023年秋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②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尽管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但其实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由于加入了作者和读者主观因素,意境超出客观的、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③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④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选自袁行霈《境与象》)
材料二:
①诗歌意境,从表现对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②所谓“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山水诗、咏物诗、山水画、花鸟画中多有此类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这些都是“物境"名句,一个个逼真如画,历历在目,令人有“处身于境”、目悦神怡之美感。
③所谓“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叙事诗、咏史诗和写人诗中多有此类意境,此外古典戏曲、小说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类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时一句诗就是一个事境,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风雪夜归人”“落花时节又逢君";有时一首诗是一个事境,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和《卖炭翁》。事境的审美特点是“近”,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所以才能获得“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④所谓“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抒情诗、抒情小赋、抒情散文和音乐、戏曲中多有此类意境。在古典诗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赵嘏《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多惭江上鸥。"金圣叹评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间杂用‘愁’字、‘怜’字、‘忧’字、‘伤’字、‘叹’字、‘惭’字,凡若干悲苦字成诗,知先生怀忧,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汉乐府《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又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李白是写情境的圣手,他有许多这方面的名句,诸如“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李白笔下,风、水、月皆成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样亲切自然,尽情尽理,真是大家风范。
⑤所谓“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如果说“情境”的审美特点是求“美"的话,那么“理境”的审美特点则是求“真"。玄言诗、哲理诗、议论散文、寓言、写意画中多有此类意境。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还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颢《黄鹤楼》一诗,金圣叹评云:“他何曾是作诗,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什么“道理"呢?就是“黄鹤”飞了,“昔人"去了,甚至他们早都死了,而“楼”还存在着。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楼"是无限的,实的。所以,感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便是这首诗的道理。这些道理是通过昔人、黄鹤、楼、白云、此地、千载等时空意象表现出来的。前者所举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浓郁的感情里;后者所举的“道理”则隐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潜先生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的未受情感饱和的理。”
(选自古风《意境探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境是一个联系着主观与客观、作者与读者的想象世界。研究意境问题的基础是承认其独特性。
B.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与比喻、象征和暗示无关,所以不能机械套用英美意象派的相关理论。
C.抒情诗、抒情小赋中多有以“情"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这种“情境”既有直抒其情的,也有借景抒情的。
D.“理境"以呈现“真”理为审美追求。这种“理"或者浸泡于浓郁的情感中,或者隐藏于意象背后。
2.以下学者关于意境的论述,不能作为材料一中画横线观点的证据的一项是(3分()
A.意境是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思理想的主观方面在有机统一中所反映出的客观生活的本质真实。——李泽厚
B.意境作为丰富的美学想象的产物,具有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其中间接性是指读者通过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的美学境界。——李元洛
C.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宗白华
D.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皎然
3.下列诗句从意境表现对象的类型来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材料一第②、③段在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小题共4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戴车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车匠,无可考。想来这是很久远的事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坐南朝北。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夹在两家之间。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跨进门坎,得上五层台阶。因此,车匠店有点像个小戏台(戴车匠就好像在台上演戏)。店里正面是一堵板壁。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后面,是住家;前面,是作坊。作坊靠西墙,放着两张车床。这所谓的车床和现代的铁制车床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张狭长的小床,木制的,有一个四框,当中有一个车轴,轴上安小块木料,轴下有皮条,皮条钉在踏板上。双脚上下踏动踏板,皮条牵动车轴,木料来回转动,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没有一点活动。戴车匠嫌它过于笨重,就自己另打了一张新的。除了做特别沉重的东西,一般都使用外边较小的这一张。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了。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动的。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人想起古人说的:“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很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白耗子,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挂在东面的墙上。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无事忙。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儿子玩的。
一到快过清明节,大街小巷的孩子们就都惦记起戴车匠来。
这里的风俗,清明那天吃螺蛳,家家如此。孩子们除了吃,还可以玩,用螺蛳做弓把。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戴车匠每年照例要给他的儿子做一张特号的大弓,所有的孩子看了都羡慕。
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呢?
他的儿子已经八岁了。他该不会是想: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了。
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第一段,作者就交代“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用“景"字来形容一车匠店,蕴含作者鲜明的赞赏态度。
B.作者在第二段写“戴车匠就好像在台上演戏”与下文写住在街上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他工作形成呼应之势。
C.戴车匠很喜欢一副对子:“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表明他除了是车匠以外,还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
D.小说第五段在描写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运用了鲜活的动词“踩”“执刀"就料”“吐出"等凸显其娴熟的动作。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
B.“很古老"只有这一个”的车匠、“用过两代人"的老车床等这类时间跨度强的词语表现出事物的陈旧和落后。
C.小说结尾也写到了侯家银店和杨家香店,点明手工艺的没落不止是戴家车店,与开头相呼应,但稍显啰嗦赘余。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细致地描绘出戴车匠这一富有传统韵味的职业,给读者以深沉的启迪与思考。
7.汪曾祺小说“平民化”的一大特征是善于捕捉和描写小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的小人物——戴车匠的形象特征。(6分)
著名评论家李陀曾评价此文“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隐隐的激动,不能自已”,结合文本分析其作品打动读者的缘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栓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日:“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甫又A善B陈C时D事E律F切G精H深I至J千K言L不M少N衰0世号P诗史。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奇其材"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
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不同。
C.“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意思类似。
D.“因客耒阳”的“因"可理解为“于是、就”,与《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中的“因”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就先前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虽因张镐救助免罪,但终被逐出京城。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严武统领剑南时,推荐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很优待他,很多时候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①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颖师④弹琴(节选)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蜀僧濬,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②绿绮,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③流水,这里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④颖师,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首联交代蜀僧来自峨眉山,弹奏之琴名贵,寥寥数笔就把这位音乐家的气派写了出来,从而表现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李诗巧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方面写出琴声涤荡了诗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琴声让诗人与蜀僧互生知音之感。
C.韩诗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两句写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忽然出现,这样以视觉写听觉的手法,增添了琴声的魅力。
D.韩诗着重描写琴音的变化,琴声一开始轻柔婉转,接着又高亢不已,随后变为喧闹之声,又变为低音,最后高到极点。
14.古人摹写音乐,贵在如音在耳。上面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时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1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梦中听闻动物极具气势的叫声;《琵琶行》中“"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如鸟儿鸣叫般婉转流利。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4)“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这一句是:“___,___”。
(5)学习《劝学》时,老师请你用文中一句话来形容博学内省的重要意义,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______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______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______,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创造奇迹。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______的自然形象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匠心独运全心全意比比皆是惟妙性肖
B.独树一帜不遗余力比比皆是栩栩如生
C.独树一帜全心全意俯拾皆是栩栩如生
D.匠心独运不遗余力俯拾皆是惟妙惟肖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B.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C.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D.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_生长期成绿色,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B.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东方艺术重主观,①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
中国画通常②_________________。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③_____________,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国画的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看过此画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或者回忆你从多个途径提升语文素养的经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广安友谊中学2023年秋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B.解析“与比喻、象征和暗示无关”错误。原文“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意味着相关,但并非唯一因素。故选B。
2、D.解析皎然的话强调应当深入采掘、遴选境象,才能获得浑然天成的佳句,并未论及象和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创造性。其他选项都能证明作者或读者的主观因素对客观“象”的超越。故选D。
3、A.解析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为“物意境”。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为“事意境”。C.“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为“事意境”。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事意境”。综上,A项为“物意境”,其余三项为“事意境”。故选A。
4.论证思路:第②段的论证思路是层进式,先说“境生于象"后说“境超于象”。第③段围绕中西方关于意境理论的相同和不同点而展开,先略说相同,后详说不同,最后得到不能机械套用西方理论的结论。
论证方法:第②段特殊在使用比喻论证,第③段特殊在使用对比论证。
5.C.解析“这表明他除了是车匠以外,还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错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并不能表现其文学修养高,因为他“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这副对子是为了烘托戴车匠是一个生活志趣清雅之人。故选C。
6.A.解析B.“表现事物的陈旧与落后”错误,是为了表现出事物厚重的历史韵味,又反映出此类事物在当代的生活困境。C.“稍显啰嗦赘余"错误,这样写与开头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毫无啰嗦赘余之嫌。D.“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错误,全知视角是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故选A。
7.①生活志趣高雅:从“戴车匠很喜欢‘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副对子可知
②工作专注勤奋:相比同行,戴车匠早起做工,和车床子成为一体。
③技艺高超:从“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可以看出。
④富有童心童趣、极具父爱:从戴车匠养洋老鼠,给儿子做大弓等可以看出。
8.①从人物上看,本文选取戴车匠这类普通的手工业制作者,描写他质朴自然的人物性格以及他身上的工匠精神,韵味深长,触发了读者对于美好人性、人格的赞叹;②从主旨上看,小说揭示了车匠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和后继无人的情况下慢慢消逝,东街这一民间生活场景的逐渐消亡,引发读者对传统民间工艺消逝的叹惋;③从语言上看,本文的语言贴着生活,比如孩子们吃螺蛳玩螺蛳的情节里,“掏、套、拉、射"这些词语写活了孩子们的童趣,平淡富有韵味,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④从手法上看,对戴车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丰富立体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整篇小说又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了对传统手工业没落的怅然,给人冲击。(答对三点即可得全分)
9.EIO(每涂对一处得1分,共3分)
10.C解析A.正确。粪土:意动用法,以……为粪土,把……看作粪土。句意:李邕认为杜甫有才能不一般。/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作粪土。B.正确。“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恭敬;/只有。句意:(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只剩下睡觉时的枕席。C.错误。“羸服”,破旧的衣服;/“青衫”,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句意: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D.正确。句意:于是客居耒阳。/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故选C。
11.C.解析“但终被逐出京城"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可知,皇帝此后没再起用他,但并未将其逐出京城。由“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可知,杜甫是因家庭变故离开京城的。故选C。
12.(1)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写诗文,将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三处各1分,大意2分)
(2)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三处各1分,大意2分)
13.D.解析“最后高到极点”错误。从韩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可以看出,琴声在最后是往下走,不是“高到极点”。故选D。
14.①比喻:李诗颔联写到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韩诗将琴声比作亲昵的小儿女的低语声、勇士赴战场杀敌擒王、浮云、柳絮、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凤凰引吭长鸣,运用这一系列比喻表现琴声的高低变化。
②侧面描写:李诗颈联写到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秋天的霜钟,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韩诗写诗人听琴后的反应与感受,从侧面表现出琴声的动人效果,使诗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15、(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熊咆龙吟殷岩泉间关莺语花底滑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B解析:匠心独运:形容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语境指创作风格不同,应填“独树一帜"。全心全意:指投入全部心思和精力,毫无杂念。不遗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语境指用诗词进行讴歌和赞美,突出其用尽全力,应填“不遗余力”。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语境强调毛泽东诗词中的名言警句很多,很常见,应填“比比皆是"。惟妙性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语境形容诗词中的自然形象生动,应填“栩栩如生”。故选B。
17.D解析:一是滥用介词使主语残缺,应去除“由于";二是“熏陶并吸引”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吸引并熏陶"。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
18.B解析:根据前文叙述的内容可知,应该先陈述“雪变色”这一现象,据此排除CD两项,在比较A项和B项,A项表述不够完整,且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所以选B
19.①西方艺术重客观②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③人与自然的关系
20.特殊句式效果分析:①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离婚咨询与调解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房地产买卖合同及附属设施转让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仓储环境维护合同
- 2024年度仓库租赁合同样本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服务合同: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服务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融资租赁合同:甲乙双方就融资租赁事宜达成的一致协议
- 2024年度版权登记保护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开发合同的技术指标要求3篇
- 2024年度员工福利与代加工生产协议
- 2024年度牛奶品牌推广与合作合同
- 十以内连加连减混合练习(1)50题
- 2023年人人急救全套试卷答案
- 企业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 吊装作业安全知识课件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14张PPT)
- 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课件
- 混凝土减水剂测试指标培训课件
- 纺织材料学名词解释识记
- 高标准农田跟踪审计投标合理化建议
- 集团安全管理体系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