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摸底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有删改)

材料二: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汽,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

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选自沈致远《水的哲学》,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时而动”的儒家君子就像柔弱的水一样有极好的耐心,具有“弱德之美"。

B.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和道家都注重以水喻道,因为水的“柔性”具备双关的意义。

C.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等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都确定生物起源离不开水。

D.先辈可能从水的变化悟出万物皆变的道理,哲学著作《易经》中阐释的道理与之相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中儒家柔性的特征可以从中国人认识自然、社会交际的方式中观察、感知。

B.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

C.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D.行为不极端,懂得隐忍包容、普济众人,崇尚“至柔"的人可以说仁智兼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的“水”意象没有体现“弱德之美"的一项是()

A.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B.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C.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D.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傲于世而不顺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我们“以水为师”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之晨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好吧。夹起尾巴,到门洞去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早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骨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到大院去跑一回!”

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后院去。果然,刚到后院,就听见开门声。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什么危险?耳朵又微微地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

黄子过来了!几乎是要挨着大黑了。大黑的胸部有些颤动。可是黄子还好似没看见大黑,昂然走过去。

大黑不像黄子那样在道路当中卷起尾巴走,而是夹着尾巴顺墙根往前溜。这样,如遇上危险,至少屁股可以拿墙做后盾,减少后方的防务。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黑并不“大";大黑的“大”和小花的“小”,都不许十分较真的。可是他极不重视这个“大”字。特别和他主人在一块的时候,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狗的世界是不和平的,大黑专仗着这个“大”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远处有吠声,好几只狗一同叫呢。细听,有她的声音!她,小花!大黑向她伸过多少回舌头,摆过多少回尾巴,可是她,她连正眼瞧大黑一眼也不瞧!不是她的过错。战败二青和黄子,她自然会爱大黑的。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地跑。

看见了: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可是,四眼也个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卷得有个样儿。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那边还有个小板凳狗,安然地在家门口坐着,连叫也不敢叫;大黑的身份增高了很多。凡事就怕比较。

那群大狗打起来了。打得真厉害,啊,四眼倒在底下了。哎呀四眼;呕,活该;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大黑的嫉妒把友谊完全忘了。看,四眼又起来了,扑过小花去了,大黑的心差点跳出来了,自己耗着转了个圆圈。啊,好!小花极骄傲地躲开四眼。好,小花,大黑痛快极了。

那群大狗打过这边来了,大黑一边看着一边退步,心里说:别叫四眼看见,假如一被看见,他求我帮忙,可就不好办了,往后退。眼睛呆看着小花,她今天特别骄傲,好看。大黑恨自己!退得离小板凳狗不远了。唉,拿个小东西杀杀气吧!闻了小板凳一下,小板凳跳起来,善意地向大黑腿部一扑,似乎是要和大黑玩耍玩耍。大黑更生气了:谁和你个小东西玩呢?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小板凳真不知趣:轻轻抓了地几下,腰儿塌着,尾巴卷着直摆。大黑知道这个小东西是不怕他,嘴张开了,准备咬小东西的脖子。正在这个当儿,大狗们跑过来了。小板凳看着他们,小嘴儿噘着巴巴地叫起来,毫无惧意。大黑转过身来,几乎碰着黄子的哥哥,它比黄子还大,鼻子上一大道白,这白鼻梁看着就可怕!大黑深恐小板凳的吠声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把大黑给围在当中。可是他们只顾追着小花,一群野马似的跑了过去,似乎谁也没有看到大黑。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风也似的,小花在前,他们在后紧随,又回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大黑的左右都是方嘴——都大得出奇!小花,好像是故意的,挤了他一下。他一点也不觉得舒服,急忙往后退。后腿碰着四眼的头。四眼并没招呼他。

一阵风似的,他们又跑远了。大黑哆嗦着把牙收回嘴中去,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后面小板凳追上来,一劲巴巴地叫。大黑回头龇了龇牙:干吗呀,你!似乎是说。

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

门外有人拍门。大黑立刻叫起来,往下扑着叫,觉得自己十二分的重要威严。老太太去看门,大黑跟着,拼命地叫。

送信的。大黑在老太太脚前扑着往外咬。邮差安然不动。

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怎么这么讨厌,一边去!"

大黑不敢再叫。回去依旧卧在墙根。肚中发空,眼瞭着食盆,把一切都忘了,好像大黑的生命存在与否只看那个黑盆里冒热气不冒!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主人公”大黑是一条狗,但是经过老舍艺术化地处理,不仅使它呈现出狗的特性,而且使它显示出人性的特征。

B.老太太喊它去大院,它就乖顺地去了;有人拍门,它就往前扑着往外咬:这是因为大黑对老太太的忠诚和服从。

C.当大黑遇到黄子时,内心经历了一番斗争,它想跟黄子“摆摆尾巴"以示礼貌,却又想假装怒叫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最终它选择“置之不理”。

D.老太太给狗取“大黑"这个名字,寄托了她对狗的关爱和希望,希望大黑改变胆小怕事的性格。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用短句,使内容节奏明快,也直观地表现了大黑在面对外界形势时,思想转变之快,突出了它的性格特征。

B.小说的情节冲突主要来自性格矛盾,如大黑的自大和自卑,想象中的野心和性格上的懦弱。

C.小说以“狗之晨”为题目,“晨"既是故事发生具体时间,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D.小说情节简单却起伏有致,把人性的弱点放大到狗的身上,通过大黑的形象透视现实社会的世态人心,构思新奇,主题深刻。

8.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处并加以分析。

9.老舍曾说过,“滑稽”可以只是开玩笑,而“幽默"则有更高的企图。请结合文本概括本篇小说的“更高企图的幽默”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三: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

孔子过泰山A侧B有妇人哭于墓者C而哀D夫子式而听之E使F子路问之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指家族,与《墨子·兼爱上》中“虽至大夫之相乱家”一句中的“家"意思不同。

B.“庶”的本义为“众多”,“庶人”与“庶民"意思相同,都是指平民百姓。

C.“舅”是对异姓大夫的称呼,古代帝王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

D.“小子"是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文中“小子”是老师孔子对学生子路的称呼,并无轻视、蔑视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孔子谈的是君子要注重修身的道理。从自己做起,自己心诚,对人尊敬,这是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根本。

B.材料二中,作者运用了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提出“八条目”,首先以学习对象为主语,把“八条目”由近及远、由内而外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

C.材料三中,妇人宁死于虎口也不愿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

D.材料三中,根据孔子对子路说的最后一句话可见,孔子希望子路能够记住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这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1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修身”与“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天·嘲牡丹①

辛弃疾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②第一。渔阳鼙鼓③边风急。人在沈香亭④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⑤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庆元元年或二年(1195或1196年),附词大阁居带湖。②太真:指杨贵妃。③辇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④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此赏牡丹。⑤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以设问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也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

B.“渔阳鼙鼓"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

C.“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

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16.有人评论本词“表面为‘嘲牡丹’,实者讥讽恋花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___"描绘洞庭湖吐纳日月的恢弘气象,而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则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描写湖面的广阔、湖水的清澈透明。

(2)苏洵《六国论》中,明确齐国灭亡的原因是“”,这也论证了“”观点。

(3)风尘劳顿,茫茫水域,一叶孤舟似乎更能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唐宋诗人往往将自己的家园之思、离别之情、孤寂之感倾注于“孤舟"意象之中,如“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创新,更体现了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识,真正实现了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

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①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优秀纪录片,②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③深受广大观众所好评。④虽然这些优秀纪录片千姿百态,⑤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⑥即深挖“新”与“常”,⑦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⑧以守正创新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08月16日,有删改)

18.下列各项中省略号用法与文中相同的是()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

B.他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用……的人!"

C.看着他留给我的这幅画,良久,我的心底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光,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19.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优秀的纪录片的命名往往也很有艺术性,请结合文本,从“‘字’从遇见你”“大运河之歌"鲜生史”三个片名中任选两个,谈谈你的理解。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随感也叫读书随笔,其实是散文的一种,你读了一部作品,有所触动,有所思考,写下来就是一篇阅读随感。

阅读随感篇幅短小,①。既可以概述文章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又可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还可以评论作品的情感和主题,也可以联系实际,借书讽今,指桑骂槐。

阅读随感分“读"和“感”两部分。②,“感"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来谈。比如要谈作品的语言,就要举出具体的例子,不然感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叙写原文要写得简洁,大量复述原著内容,大量叙述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就难以成为佳作。既要叙事,③。要结合作品谈出自己的看法展现自己的理性思考,使文章呈现出“理趣”。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2.请结合文段内容,为“阅读随感"下定义,不超过48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相马、赛马、养马”是人才选拔培养的三种方法。“相马观"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因为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赛马观”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仅靠印象和经验,要像赛马一样,让大家在实际的岗位上竞争,最终脱颖而出的才是人才。“养马观"认为人才投资才是最具价值的投资,要取得持续发展,保持持续竞争力,就要做好内部人才培养。

兴国之道,人才为先。以上三种方法,哪一种对我们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C2.B3.C

4.①首先引出观点“儒”的特性是“柔";②然后分析论证,以水喻道,阐明儒家尚“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③最后以都江堰为例,说明古典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特点,收束全文。

5.①水具有至柔至刚的特性。②水的形态万千,阐明万物皆变的哲理。③水的结构简单,揭示出宇宙复杂源于简单的哲理。④水不走极端,滋养万物而不争,具有包容性。⑤水孕育万物具有普惠性。(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6分。)

【1题详解】

C.“生物进化史上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错,材料二最后一段说“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有关生物起源的各种学说有待验证,不是定论。

【2题详解】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错。原文是“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以偏概全,故选B。

【3题详解】

A项中“水在瓶”,无固定形状,B项中的“善下”,D项中的“利万物"都很明显体现水的“弱德之美”。C项只是借水抒写对时光的感慨。

【答案】6.A7.C

8.①前后态度的对比:看到黄子前,大黑两个耳朵竖立起来,觉得自己“伟大而重要”,见到黄子后,“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表现得非常胆小。②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当“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但看到小花和其他狗一起玩耍时,大黑又不敢往前,表现得很懦弱。③对不同狗态度的对比:对比自己厉害的黄子,大黑躲避,害怕,对要和自己“玩耍玩耍”的小板凳却是“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

9.①幽默风趣的艺术技巧——心理描写,如“大黑”碰到“黄子"时的心理;动作描写,如“大黑”夹着尾巴顺着墙根往前溜;语言描写,如“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情节安排,如“大黑”与“小板凳"的“玩耍”等内容可知。②寓庄于谐的主题表达——通过对大黑的形象刻画,揭露问题,透视现实,暗讽时人,揭示国民性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忠诚"错误,依据文中内容,老太太是大黑的主人,饮食由老太太提供,大黑对老太太更多是依仗与服从,是否忠诚,在文中无法判断。

C.“跟黄子‘摆摆尾巴’以示礼貌”错,“跟黄子‘摆摆尾巴’"并不是“以示礼貌”,而是出于对黄子的恐惧,因为“他知道黄子的厉害";“最终它选择‘置之不理’”错,根据“耳朵又微微地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所以也并没有“置之不理”。

D.“寄托了她对狗的关爱和希望"错,老太太给狗取名“大黑”,结合“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来"等分析,从文中老太太对大黑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并非是出于“关爱和希望”。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错。“晨”确是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但“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脱离文本与作者原意,属于曲解臆断。小说着力揭示病态,倾向于批判而非乐观。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如“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大黑看到黄子前,大黑两个耳朵竖立起来,觉得自己“伟大而重要”,见到黄子后,“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表现得非常胆小。

②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当“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但看到小花和其他狗一起玩耍时,“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地跑”,大黑又不敢往前,表现得很懦弱。

③对不同狗态度的对比:对比自己厉害的黄子,大黑躲避,害怕,耳朵渐渐往下落;他与小板凳狗在一起的时候,对这个“小东西”十分看不上眼,傲慢地投以鄙夷的眼光,却是“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幽默风趣的艺术技巧——心理描写,如“大黑”碰到“黄子"时的心理,“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动作描写,如“大黑"夹着尾巴顺着墙根往前溜;语言描写,如“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情节安排,如“大黑"与小板凳狗在一起的时候,对这个“小东西”十分看不上眼,傲慢地投以鄙夷的眼光,但是当大狗们跑过来的时候,小板凳噘着嘴儿巴巴的叫起来,“毫无惧色”,而大黑却怕得不敢作声,还深恐小板凳的吠声会为自己招来灾祸。性格与情境的摩擦,在变化中形成强烈对比,语言俏皮,由此生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幽默。

②“主人公”大黑是一条狗,老舍描写了大黑狗的欺软怕硬、奴颜婢膝等一些“小人"所具备的低劣品质,将生活中的“黑暗面”或是人性的“劣根性"向读者展露无余。这种寓庄于谐的主题表达体现了“更高企图的幽默”。

10.BDE11.C12.B

13.(1)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担忧这件事呢!

(2)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14.“修身"的目的是“平天下”,即修身为了天下太平;“平天下"以“修身”为根本,即所有人以修身为本。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她,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

“泰山侧”是“过"的地点,中间不断开,B处断开;

“哀”是补充“哭"的程度,用“而”连接,中间不断开,D处断开;

“夫子式而听之"主谓宾齐全,E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家族;卿大夫的封地。句意:先要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封地。B.正确。

C.错误。文中的“舅”指丈夫的父亲,即公公。句意: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D.正确。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B.“首先以学习对象为主语"应改为“先以学习者为主语”;“由近及远、由内而外"应为“由远及近、由外而内”。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安”,使……安乐;“其”,大概;“病”,担忧。

(2)“诚”,使……真诚;“意”,意念;“致其知”,获得知识。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子路问君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可知,“修身”的目的是使百姓安乐,天下太平,即“平天下";

由原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知,“平天下"以“修身”为根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路问怎样做才合乎君子的标准。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人严肃恭敬。"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安抚别人。"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来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担忧这件事呢!"

材料二: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应达到“至善”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自己的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材料三: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她,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要凶猛害人啊!"

【答案】15.D16.①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粉饰太平、倾人误国。②下阕开头写一掷千金买栽牡丹之风,其实是讥讽权贵富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③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聩误国。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错,“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意思是,牡丹如果会说话的话,就会像倾国美人西施一样,一个就够用,足使夫差误国。作者的意思是真正祸国的未必是女子。启发读者思考真正误国的是那些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上片借嘲牡丹嘲笑杨太真。开头两句以牡丹与杨太真作比。两者的共同点是“颜色”,即在艳丽这一点上,牡丹可以和杨太真相媲美,李白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此处与之同意。“渔阳”二句化用白居易和李白诗意,言安史之乱将发,形势危急,而杨太真“人在沉香亭北”,“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杨太真外传》),以讨好君王,谋取个人和家族私利,并导至社会危机。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粉饰太平、倾人误国。

词的下片针对“一国如狂不惜金"的恶习而发。罗邺《牡丹》诗说:“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屋事豪奢。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买栽池馆"二句化用罗邺诗意,指出买许多牡丹栽在池馆里虽多也没益处,还是不要浪费财物为好。下阕开头写一掷千金买栽牡丹之风,其实是讥讽权贵富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

“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东坡云:倾国姿容别,多生富贵家。倾国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人貌美,二是指倾覆国家。这里似乎二意皆用,既指花又指人。言好花于社会无益,女色祸国也未必都是事实,否则“一个西施也得”,主要在于君王是否致力国事,而不在于有多少美女。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聩误国。

17.乾坤日夜浮玉鉴琼田三万顷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不赂者以赂者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详解】易错字词:“鉴”“琼"顷”“嬴"壑”“潜"泣”“嫠"棹”“蓑笠"丛”。

【答案】18.D19.③可改为: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④可改为: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

20.①“‘字’从遇见你”,通过谐音,在人们熟悉的句子中嵌入纪录片关键词——“字”,引发人们对汉字起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