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作业规程_第1页
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作业规程_第2页
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作业规程_第3页
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作业规程_第4页
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作业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71概况1.1概述1.1.1施工巷道名称为:102采区回风斜巷。1.1.2巷道用途主要用于形成采区回风系统,为102采区回风所用。1.1.3设计长度及工程量该巷道设计掘进进尺预计480m,根据掘进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1.4预计开竣工时间及巷道服务年限根据生产组织安排,102采区回风斜巷计划于2024年8月上旬开工,2024年11月下旬完工,工期约4个月。巷道服务年限为整个102采区回采结束。1.2编写依据1.2.1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及行业管理部门的文件精神进行编制。1.2.2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进行编制。1.2.3根据《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及本矿采掘实际及各项制度措施等要求编制。1.2.4根据《云南省煤化工集团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范本进行编制。1.2.5根据云南xx煤矿有限公司《102采区回风斜巷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1.2.6云南xx煤矿有限公司《102采区回风斜巷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2.1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水平名称+1800水平采区名称102采区地面标高(m)+2000m~+2030m巷道标高(m)+1780m~+1845m地面的相对位置102采区回风斜巷地面位置横穿篆长河,地表为山地,无公路、建筑物等,无特殊标志。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102采区回风斜巷北部为216-204E工作面采空区,西部为216-209W采煤工作面,上部为C9采空区。巷道开口处西面25米范围内有两条正断层(α=11°、δ=40°、H=3m),掘进115米有一条正断层(α=15°、δ=40°、H=3m)。邻近采区、煤层、巷道对掘进巷道的影响该巷道距地表垂深185米以上,地面无建筑物,掘进对地面无影响。2.2煤(岩)层赋存特征2.2.1该掘进工作面预计穿煤层7层为C9、C11、C13、C14、C15、C16-1、C16-2煤。C9煤层平均厚度为2.17m。煤层坚固系数0.6,瓦斯压力0.35Mpa,瓦斯含量2.97m³/t,C9煤层破坏类型Ⅱ~Ⅲ,为低瓦斯煤层。C14煤层平均厚度为1.09m。煤层坚固系数0.6,瓦斯压力0.4Mpa,瓦斯含量2.91m³/t,C14煤层破坏类型Ⅱ~Ⅲ,为低瓦斯煤层。C15煤层平均厚度为0.75m。煤层坚固系数0.6,瓦斯压力0.4Mpa,瓦斯含量2.96m³/t,C9煤层破坏类型Ⅱ~Ⅲ,为低瓦斯煤层。C16-1煤层平均厚度为1.74m。煤层坚固系数0.6,瓦斯压力0.42Mpa,瓦斯含量4.23m³/t,C16-1煤层破坏类型Ⅲ,为低瓦斯煤层。C16-2煤层平均厚度为1.42m。煤层坚固系数0.6,瓦斯压力0.35Mpa,瓦斯含量2.4m³/t,C16-2煤层破坏类型Ⅲ,为低瓦斯煤层。巷道穿越煤岩层情巷巷道穿越煤岩层情况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粉砂岩7.55灰色薄层状粉砂(或泥质粉砂岩)、与灰棕色薄层菱铁岩呈近视等间距互层,两者单层厚均为0.03m-0.08m,水平层理发育,层面间有黏土条纹,厚0.5-3mm,横批理极岩完全,含丰富叶化石。9煤2.98黑色光亮型煤,松软,叶片状及棱角状节理,煤层厚度不稳定,极值为0.05m、7.1m;夹矸0-2条,亦不稳定,为高岭石岩。粘土岩2.50灰、棕灰色粘土岩,夹菱铁矿结核或小透镜体,直径5-40cm,特例达1m,粘土岩水胀性强,含侵染状海绿石。粉砂岩6.11灰色中层状粉砂岩夹菱铁岩,并夹煤线1--2条,各厚0.05--0.20米,其中上层煤线不稳定,有尖灭现象;粉砂岩具水平层理,至下部夹细砂微条带。粉砂岩5.32粉砂岩夹少量似层状菱铁矿,粉砂岩层理不明显。含煤线4-5条,不稳定,厚0.05-0.4米细砂岩3.00灰色薄-中层细砂岩;含菱铁质;向下过渡为粉砂岩;夹层碳质页岩、粘土岩。11煤3.76黑色半暗淡型煤,条带构状,中下部夹矸一条,为高岭石粘土岩,厚0.03m,较稳定。粉砂岩4.10浅灰色中层泥质粉砂岩,多数层间夹粘土条纹(1-4mm),形成水平条带状构筑。粉砂岩6.93灰色中-薄层粉砂岩夹少量菱铁矿(约10%)。粉砂岩具有水平层理,条带状构造,含植物叶片化石碎片。粘土岩1.83浅褐灰色粘土岩,含密集的菱铁质鲕状。粉砂岩5.05灰色中层状泥质粉砂岩,局部地段相想成粉砂岩,并夹细砂带(1-3mm),夹少量(约占10%)似层状菱铁矿。13煤0.25黑色半暗淡型煤,坚硬,局部地段变为碳质粘土岩。粉砂岩4.44灰色薄层状粉砂岩,至下部渐变为与细砂岩互层,水平层理;夹似层状菱铁岩(约占10-15%)。粉砂岩2.37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菱铁岩基本等距支互层,微波状层理,富含植物叶片化石碎片。14煤1.32黑色半亮型煤,典型结构1.05(0.03)0.24m。煤层呈款条带带状构造,下层暗煤增多,并含碳丝;夹矸为棕色高岭石粘土岩,及稳定。泥质岩0.45浅褐灰色泥质岩,不显层理。粉砂岩3.15褐灰色中-薄层状粉砂岩,含少量(约占15%)似层状菱铁矿。粉砂岩水平层理发育,间夹黑色细砂岩条带(1-3mm)。粘土岩0.20深灰色粘土岩,致密。15煤0.81灰黑色暗淡型煤,典型结构0.54(0.02)0.25m、煤层呈致密的坚块状,夹致密的坚块状,夹疏密不等的镜煤线理,夹矸为灰棕色高岭石粘土岩。粘土岩1.97浅灰色粘土岩,细腻,在15煤层底板约1m处夹0.15m煤线,稳定。粉砂岩4.74灰色中层状粉砂岩夹少量菱铁岩,底部在16-1的煤层顶板上有0.1-0.15m黑色或灰色碳质粘土岩。16-1煤2.32一个结构复杂的煤层。综合平均厚度2.32m,其中:1.81m,占78%,夹矸厚0.51m占22%;综合结构0.35(0.13)0.18(0.11)0.33(0.27)0.95m,各个煤分层中,以下分层最稳定,厚0.9-1.1m,为半亮型煤,条状构造带;上、中部诸分层则不稳定,其厚度与夹矸呈互补关系,以半暗淡型煤为主,含星散状黄铁矿。夹矸:上部第一夹矸较稳定,为高岭土粘土岩,最下部夹矸较稳定,为粉砂质粘土岩;其余均不稳定,时见变厚或分叉、尖灭。粉砂岩2.69褐灰色泥质粉砂岩,补显层理,中部夹0.05m碳质页岩,含化石碎片。16-2煤2.20一个结构复杂的煤层。综合平均厚度2.20m,其中:煤后1.76m,占80%,夹矸0.44m占20%;综合结构0.30(0.07)0.43(0.10)0.49(0.27)0.54m煤层属半光亮-半暗淡型煤,宽条带状构造,含黄铁矿核。夹矸均系粉砂质粘土岩-泥质粉砂岩类,不甚稳定。粘土岩、粉砂岩2.64顶部0.4m浅灰色粘土岩。其下为灰色中层状粉砂岩,水平层理,中间夹煤线两条,核碳质页岩一条,碳质页岩细腻,贝状断口,稳定,0.1m,定为标志层。2.2.2煤(岩)层柱状附图一:地层综合柱状图2.3地质构造该掘进工作面地质构造中等。巷道掘进处西面83米范围内有两条正断层(α=11°、δ=40°、H=3m),掘进165米有一条正断层(α=15°、δ=40°、H=0.5m)。在掘进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小断层及隐伏断层,若掘进过程出现淋水需及时汇报处理,要求有关地质及防治水技术人员经常下井了解情况,掘进连队需及时与矿地测防治水部保持密切联系,以便遇到断层时能及时处理,必须加强断层地段、上覆巷道段的巷道支护和探放水安全管理工作。在掘进期间加强防治水管理,进一步明确措施,加强探、排水工作。若掘进过程出现淋水需及时汇报处理,要求有关地质技术人员经常下井了解情况,掘进连队需及时与矿地测防治水部保持密切联系。2.4水文地质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工作面水源主要裂隙水,该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中等。该巷道北部为216-204E采空区,存在老空水,由于该巷道属下山,随巷道掘进水流可能随掘进下山裂隙处流出,因此掘进该巷道时应当同时采用钻探、物探两种方法,做到相互验证,查清掘进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及地质构造等情况。并配备水泵清理积水。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掘进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掘进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原则。2.5相邻工作面涌水(积水)情况2.5.1加强对掘进工作面水情观测情况,并做好记录汇报。在掘进巷道时保持水沟通畅满足日常排水,装配足够排量的备用排水泵及排水管路,掘进时严密观察掘进头的水情,防止溃水。2.5.2此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落实“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治理措施,密切关注异常水情。3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3.1巷道布置+1800m水平拟布置102采区回风斜巷,开口位置:东采区回风斜巷风3号点前15米迎头采用人工掘进/掘进机掘进以225°0′0″的方位,-12°的坡度掘进250m,再以255°0′0″,-2°51′的坡度掘进230m到达设计位置。附图二:巷道布置平面示意图3.2矿压观测3.2.1U钢支护段监测对象102采区回风斜巷U钢支护段巷道实施监测。监测内容巷道矿压监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巷道顶板下沉量、巷道两帮移近量。监测方法巷道围岩变测量监测该巷道待掘进结束后在巷道开口处及交叉口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测站,每个测站设一个监测断面,基点应安设牢固。由矿地测防治水部分管技术员每10天左右观测1次,观测的数据填写在现场记录牌板上并将数据存档。巷道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变化较大时需及时进行分析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技术人员负责井下日常观测矿压工作,技术部门负责监督,观测人员要仔细查看井下矿压显现情况,并将观测结果填写在井下记录牌板上,上井后认真填好台帐记录,不得虚报、瞒报,登记在册,每旬向技术部长汇报,如发现变形严重时,及时向矿总工汇报,进行支护更改设计。3.2.2锚网索支护段监测对象102采区回风斜巷锚网索支护段巷道实施监测。监测内容巷道围岩观测、顶板离层观测。观测方法:.1围岩观测:通过巷道顶底板、两帮围岩面移近量观测,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巷道表面位移情况及时进行观测;即在巷道内每150m布置一个测站,测站位置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设4个检测点,即顶板、底板及两帮各设一个;测点布置后,每周观测1次,并将观测结果记入专用记录本中备查。.2顶板离层观测(煤巷、半煤巷、岩巷):采用安装LBY-3型顶板离层仪进行观测,在巷道交叉点安装一组,中途如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岩石裂隙分层等地点增加安装,其余段每50m安装一组;每周1次,并将观测数据填写于现场牌板中,同时将数据记录到专用记录本中备查。.3数据处理:.3.1通过观测,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把结果应用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从而不断修改完善支护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并为后续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3.2掘进工作面依据顶板离层数据进行顶板管理;.3.2.1当发现巷道围岩移进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相对均衡的变形量时,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分析原因,并及时制定措施进行处理。.3.2.2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应控制在以下范围之内,①巷道施工后10天内,下沉量应小于50mm,下沉速度小于5mm/天,②巷道施工后50天内,下沉量应小于150mm,下沉速度小于3mm/天,③离层值不超过50mm。当顶板离层超过50mm时,要停止掘进,对该离层仪前后20m范围内补打锚索或架设金属棚支护;顶板离层超过60mm及时汇报矿长及矿总工程师,制定相应加固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并对围岩性质观测分析,重新进行巷道支护设计。3.3支护设计3.3.1巷道断面主选支护方式(围岩稳定性好)102采区回风斜巷U型断面断面采用锚杆+锚网+锚索+W钢带+喷浆方式支护,掘进宽度4.7m、掘进高度3.15m,掘进断面12.43m²;支护净宽:4.5m、净高:3.05m,净断面:11.5m²。锚索(规格:φ22mm×7000mm,锚索长度根据岩层层位确定)安装间排距(1200×1600)±100mm,外露长度150~300mm。锚杆(规格:φ22mm×2500mm安装间排距(800×800)±100mm,外露长度≤50mm,施工时每排打11根。锚网采用钢筋φ5.5mm,网格间排距为100mm×100mm的方格钢筋网支护,搭接长度不得低于100mm。钢筋网采用铁丝或者黑元丝连接,连接长度≤500mm,锚杆安装在网片压茬处。备选支护方式(围岩稳定性差)102采区回风斜巷U型断面断面采用架U29型支架支护,掘进宽度4.63m、掘进高度3.1m,掘进断面12.14m²;支护净宽:4.53m、净高:3.0m,净断面:10.7m²。U29型钢支架支护排距500±50mm,梁腿搭接不小于400mm。3.3.2支护方式临时支护.1该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卡扣式或吊环式前探梁作超前临时支护时,吊挂点不少于2处。掘出开挖断面后,首先用长把工具由上向下、由顶向帮进行敲帮问顶,找净顶帮浮矸、活石,挂上前探梁支护,然后架设U29型钢支架(锚杆、锚索)支护。.2临时支护的质量要求临时支护采用2根3.0m长2寸钢管制作,使用卡扣或链条(上下山转折点使用卡扣不好固定时,可临时使用链条)固定在完好支架上,每根前探梁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每根前探梁布设间距1400mm,前探梁上方采用1.8m-2.1m长厚30mm木板分两段担设在前探梁上控制顶板。.3巷道每次掘进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向前移前探梁卡扣,将探梁防滑链与U钢支架连接,使用木楔、方木紧接顶牢固,如此依次完成每根探梁的挪移。.4U29型钢支护:临时支护与工作面的永久支护间距不大于0.6m,锚杆锚索支护:临时支护与工作面的永久支护间距不大于0.9m,施工期间必须做到迎头不空顶。.5临时支护备用材料应堆放在指定的范围内,前探梁配件材料每班开班前由班长清点数量,若数量不足时,必须向值班队干汇报,安排及时进行补充。.6顶板破碎时,掘进前先施工超前管棚,托住顶板后在进行作业。.6.1管棚材料采用φ42钢管,长度2m-2.5m,布置与巷道起拱线以上范围,管棚横向间距为0.3-0.5m,管端部加工成尖头。在架设好的从工作面退回第一架新支架棚端按10-20°钻眼插打,插入深度在1.5m以上,尾端撬住从工作面退回第二架新支架棚头下檐。管棚前后排搭接不得小于0.5m。.6.2钻眼深度应大于管棚预计插入深度,采用风动凿岩机或锤击顶入。.6.3托住巷道顶板后,进行顶部掘进。足够梁头架设时使用前探梁托住新支架梁头,背好锚网后在掘刷帮脚,最后架设架腿与梁头连接,卡揽固定连接处。永久支护.1围岩破碎采用架U29型钢支架支护,圆木花背帮、背顶,支护间距0.5m(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选择),压力较大地段可适当缩小支护间距至0.3m。特殊地段增加注浆方式补强联合支护。.2围岩稳定段采用树脂锚杆挂锚网+预应力锚索+喷浆方式支护。.3巷道净宽度本巷道采用掘进机与风镐掘进,该巷道主要用于工作面形成后的运输、通风及行人,采用小断面多循坏方式进行掘进。钢性支护净宽:4.16m,锚网索支护净宽:4.16m。.4巷道净高钢性支护后高度H净取3.16m,锚网索支护后高度H净取3.16m。.5喷浆喷浆设计C20配比为水泥:水:中砂:速凝剂=1:0.64:2.96:0.065。采用425标号水泥配合粉砂搅拌,喷射厚度为200mm(铺设外层网的需覆盖外网片,喷浆厚度根据现场情况可适当增减),喷浆支护滞后掘进迎头≯100m。.6注浆注浆采用水泥配合速凝剂混合喷注,配比为水:水泥:速凝剂=2:1:0.07。注浆从中空锚杆内喷注,喷注压力为4-12MPa,根据距离远近,作适当调整。注浆工作根据巷道揭露后的实际围岩情况进行选择。附图三:临时支护示意图附图四:102采区回风斜巷巷道支护断面示意图3.4支护工艺3.4.1支护形式:采用锚杆+锚索+网片+喷浆方式联合支护,围岩破碎等特殊地段采用U29型钢支架的方式支护。3.4.2质量要求支架质量要求:.1必须按照本规程规定的支护材料、断面规格、棚距及其它支护要求进行巷道支护。.2严格控制中线,中线至任何一帮最大偏差不得大于50mm。.3棚梁位置:垂直巷道中心线,迎山合适,无歪曲迈步现象,最大误差不超过-30-100mm。.4棚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支护设计进行施工。.5支架梁、腿搭接长度400mm,特殊段异型支架按设计长度进行搭接。.6帮、顶需背严背实。.7每架设好一架支架后必须及时对所架设的支架进行加固。.8巷道断面必须达到“巷道断面、剖面特征图”的设计要求。锚杆支护要求:.1打锚杆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敲帮问顶,及时清除悬矸活石。.2锚杆眼应垂直于巷道轮廓面。.3锚杆安装间距符合设计规定,托盘紧贴岩层面。.4锚杆安装前,必须先检查锚杆眼的眼位、眼径、眼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部件是否齐全。.5锚杆眼打好后,要进行吹眼。安装中出现变形锚杆,必须拔出或用钢锯锯掉外露部分,再重新打眼安设。.6锚杆眼打好必须及时安装锚杆。.7严禁改变锚杆尺寸,不得使用变形或报废的锚杆或半节锚杆。锚索支护要求:.1锚索采用树脂锚固,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单根锚索锚固力应大于180KN;锚索张拉预紧力应控制在150KN以上,锚索安装48小时后,如发现预紧力下降,必须及时进行补拉张紧;张拉后锚索外露长度为150mm-300mm。.2施工时,锚索支护滞后迎头距离不得大于30m,以免顶板来压下沉、造成锚索支护效果不佳。.3锚索支护施工困难时,必须使用施工脚手架,若跨立于刮板运输机或皮带运输机两侧,则高度不得影响刮板运输机或皮带运输机运输,人员站在工作台上施工时,必须站稳踏实,保证施工安全。.4锚索支护必须按下列顺序进行操作:①备齐机具及相关材料;②检查并处理工作地点的隐患;③检查施工所需的风、水;④打锚索钻孔;⑤组装锚索;⑥安装、锚固锚索;⑦张拉锚索;⑧清理现场。.5张拉锚索时需要两人协作,张拉油缸应与钢绞线保持在同一轴线上,防止钢丝散落。涉及切割锚索时,切割机械前方5m范围内不得有人员。.6张拉锚索时发现不合格锚索,必须及时在其附近补打合格锚索进行支护。.7开钻时,操作者必须站立在操作臂长度以外,先开水、后开风;开始转动时采用低转速,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大,调整到合适转速;在软岩条件下,锚杆机用高速钻进,需调整支腿撑力,防止糊眼;在硬岩条件下,锚杆机采用低转速钻进,需缓慢增加支腿撑力。.8锚索眼打到位后,必须往返升降锚索钻机3次,同时使用防尘水及压风清洗钻孔,以免影响锚固效果。锚杆、锚索抗拔力试验要求:.1进行锚杆拉力试验时,使用煤矿用锚杆拉力计进行,进行锚杆拉力试验时,锚杆拉力计载荷与油压的换算单位以液压表盘内标定的换算刻度数值为准。.2进行锚索拉力试验时,使用矿用气动锚索张拉机具进行(由张拉千斤顶和气动油泵组成),进行锚索拉力试验时,锚索张拉机具载荷与油压的换算单位以液压表盘内标定的换算刻度数值为准。.3锚杆、锚索拉拔力试验由施工连队技术员和地测防治水部相关人员进行,试验时参与现场实验人员不得少于3人,其中1人操作液压泵、1人操作千斤顶、1人监视现场安全和记录;应按要求进行试验并作好详细的原始记录,且要随时观察读数,保证准确可靠,试验结束后由生产技术科整理试验资料上报矿总工程师。.4掘进工作面锚杆支护巷道锚杆拉拔力检测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抽样率为3%,按每300根顶、帮锚杆各抽样一组(共9根)进行检查,不足300根时,视作300根作为一个抽样组,其中设计变更或材料变更时另作一组拉拔力测试。锚索施工巷道锚索拉拔力检测采用全部检测方式进行,即每一颗锚索都必须进行拉拔力试验。.5为确保树脂锚固剂充分固化和防止锚杆、锚索因围岩变形造成卡阻现象,锚杆拉拔力试验应在锚杆安装后1h-24h之内进行,锚索拉拔力试验应在锚索施工24h后及时进行;时间过短锚固剂固化不完全,时间过长则因巷道围岩变形影响检测结果。.6锚杆拉拔力要求:锚索拉拔力要求不得少于150KN,锚杆的拉拔力要求锚杆不小于40.5~67.5KN,同组锚杆锚固力或拉拔力的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值;同组单根锚杆的锚固力或拉拔力,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达不到上述要求时视为不合格锚杆、锚索,不合格锚杆、锚索在原报废眼位20mm-100mm范围内按同等参数重新补打安装新锚杆、锚索。3.4.3施工注意事项使用凿岩机前应检查各部件的完整性和转动情况,加注必要的润滑油、检查风路、水路是否畅通,凿岩机各零部件是否完好齐全,螺丝是否禁固,并注油试运转。严禁打干眼,要坚持湿式凿岩,操作时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先关风,后关水,开眼时先低速运转,待钻进一定深度后再全速钻进。打眼时严禁打干眼,防止打眼时遇到硬矸或其它坚硬物品产生火花。检查开关是否灵活好用,检查旋转方向是否倒转,声音是否正常。工作服袖口必须绑扎好,系好钮扣,以免被钻杆咬住,发生打钻伤人。风管、水管必须悬挂好,特别是横过输送机时,要悬吊妥善,以防输送机开动时拉断。用镐点眼定位。启动风钻用力要适当,风钻开动后要注意钻杆的角度,每隔一定时间,要把钻杆往外拉一拉,以便排除煤粉。凿岩机在运转中,若发现启动困难,或有其它故障时,应停止打眼,进行检查排除故障。每次施钻都要配备干粉灭火器2支,且干粉灭火器不得超过作业地点50米。U钢支架巷道支护参数参考表巷道名称巷道规格项目质量标准部位参数102采区回风巷10.7m²规格的U钢断面巷道下净宽合格0~+100中线至左帮2100mm中线至右帮2100mm巷道净高不得低于3.0m根据腰线控制喷浆≥设计参数的90%,覆盖外网片全断面100mm巷道坡度±1°-12°0′/-2°51′棚梁位置偏差不超过50mm垂直巷道中心线背帮背顶帮、顶背严背实锚网腿窝深度深于巷道面底部300mm棚梁接口闭合严实顶部400mm棚距(中-中)偏差不超过50mm中部500mm棚腿扎角巷道面与腿子角度误差不超过5°底部90°水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布置水沟深度400mm宽度400mm最大控顶距U钢支护严禁超过600mm600mm工业卫生巷道、设备、材料、电缆、风筒,严禁出现脏、乱、差所属巷道及设备清洁,材料堆码整齐。锚网索巷道支护参数参考表巷道名称巷道规格项目质量标准部位参数102采区回风巷11.5m²规格的锚网索断面巷道下净宽合格0~+100中线至左帮2250mm中线至右帮2250mm巷道净高不得低于3.55m根据腰线控制喷浆≥设计参数的90%,覆盖外网片全断面100mm巷道坡度±1-12°0′/-2°51′锚固力锚杆40.5~67.5KN,锚索≥150KN锚杆布置±100mm外露10-100mm间排距800mm×800mm锚索布置±100mm外露150-300mm间排距1200mm×1600mm锚杆距迎头≤100mm水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布置水沟深度400mm宽度400mm最大控顶距严禁超过900mm900mm工业卫生巷道、设备、材料、电缆、风筒,严禁出现脏、乱、差所属巷道及设备清洁,材料堆码整齐。4施工工艺4.1施工方法采用全断面短掘短支成巷法,使用EBZ-200型掘进机落煤(岩),班掘进进尺1.6m。4.1.1巷道(开口)施工方法开口前必须对东采区回风斜巷开口点侧前后5m范围内的原支架进行加固,即:采用加设木横撑的方式进行加固(木横撑φ≮5cm,支架与支架间垂直方向横撑间距≯500mm)。开口前必须保护好开口点及附近地点的电缆、风管、水管,风筒等。开口完毕后及时延伸至掘进工作面。施工连队要经常巡查巷道的支护及围岩情况,发现歪斜、变形、空帮、空顶、皮柴折断的支架必须及时的进行维修,增加顶板的支撑力,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4.2凿岩方式4.2.1本规程所施工巷道均采用EBZ-200型掘进机落煤、落岩的方式掘进。使用掘进机切割时,必须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切割。102采区回风斜巷切割时,应由顶向底,首先在迎头的顶部钻开切口,当达到预定的进度后,水平横扫掏槽开出自由面(第一条带),接着向下切割预定步距再横扫第二条带,以此而重复切割出第三条带、第四条带等。最后掘进机司机修找平整达到设计断面。掘进机必须安设前有照明后有尾灯。附图五:截割顺序图。施工方式交接班→安全确认→工程质量检查→综掘机设备完好检查→担设临时支护→切割迎头→工程质量检查→担设临时支护→永久支护→整体检查。4.2.2煤(岩)巷施工方式开口前,必须由测量人员测放中、腰线,施工连队按给定的中、腰线进行施工,开口后测量人员重新对巷道内的中、腰线进行校定。施工连队必须把所需要的材料搬运到开口点位置处堆码整齐,严禁乱堆乱放。4.2.3落煤、装煤、运输方式本规程所施工的巷道采用掘进机落煤(岩)。打眼采用ZDY1200S型钻机1台。装载、运输采用刮板输送机出煤、矸石。前探梁使用方式.1掘进过程中,前探梁必须紧跟迎头,其上用两至三块木背板盖在上面(木板宽度不得低于15cm,厚度不得低于3.0cm)。.2出煤、矸、掏腿窝时,必须把前探梁移到迎头上使用,并用木背板盖在前探梁上面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前探梁托架必须保持在迎头的第2架与第4架的支架上。4.3装载与运输4.3.1装载运输机具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过程中,煤、矸石由掘进工作面安装的皮带运输机→东翼回风斜巷→东翼回风斜巷转载小眼→+1774m胶运石门→主斜井→地面,经过皮带走廊将煤、矸运输到地面煤、矸仓经汽车运至煤、矸堆放场堆放。4.3.2装载和运输的要求固定刮板输送机的稳柱必须架设平整稳固,且机头机尾必须是双压柱。 4.4管线及轨道敷设4.4.1在掘进施工中,所敷设的电缆由中央变电所接入,供水供风管路由地面至主斜井到+1770m采区轨道大巷再到+1800m回风石门联络巷最后供至迎头位置。电缆、风水管路按以下规定的位置吊挂整齐。4.4.2管线铺设质量要求风、水管:靠帮固定,要求不漏风、漏水。掘进工作面风管采用DN50mm无缝钢管供风,水管采用DN50mm无缝钢管供水,进行日常的降尘及冲刷巷道帮壁,要随工作面掘进及时延长,风水管路每隔50m留设一接头。电缆、监测、通讯线:进风巷电缆、监测、通讯线靠帮顶部,以电压从低到高、以高度从高到低分级间隔(间距≥100mm)悬挂整齐,不得混乱缠绞,每2~3m至少有一个线钩;通讯、监测线:靠帮顶部,以通讯、监测线分级间隔(间距≥100mm)悬挂整齐,不得混乱缠绞。如排设困难,与风、水管同侧时,其间距至少在0.3m以上。4.5设备及工具配备4.5.1设备及电缆选型负荷情况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主要分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及工作面配电点供电三部份。中央变电所:从矿区35KV变电所6KV配电室敷设了两趟MYJV22-8.7/10-3×95(1160m)矿用高压铠装电缆到井下中央配电室,变电所安装了PGJ-400/6Y型高压防爆真空配电装置3台、PGJ-200/6Y型高压防爆真空配电装置11台,对井下西采区变电所、1770中央水泵房、1875辅助水泵房及东采区供电。供电系统均按要求在硐室内设置了主、辅接地极,主、辅接地的间距大于5米,开关设备“三大保护”齐全可靠。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工作面配电点由中央变电所KBSG-630/6型变压器供电,总馈电开关为KBZ16-630型根据现有掘进工作面设备技术水平确定:掘进工作面掘进机电源电压为1140V,其辅助设备电源电压为660V;工作面供风由东采区局部通风机“三专供电”提供,工作面的照明、信号电压为127V。设备选型.1变压器选型.1.1变压器选型计算变压器所带负荷设备名称电动机台数(台)额定功率(kW)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A)额定功率因数启动功率因数额定效率掘进机123611401460.770.450.9工作面刮板机255660610.850.450.9探水钻机122660240.870.450.9皮带输送机255660610.850.450.9喷浆机155660610.850.450.9需用系数及平均功率因数名称需用系数平均功率因数掘进工作面0.85注:来自于《煤矿供电设计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实例》1-2表掘进工作面掘进机平均功率因数查表为0.7,当有功功率因数补偿时,按计算的功率因数取值;选用型号为KBSG-630/6型变压器符合要求。式中————————需用系数;————————平均功率因数;—————————最大一台(套)电动机功率,kW;S——————————变压器需用容量,kV·A;——————变压器所带负荷额定功率之和,kW;低压电缆选择和效验.1按长时负荷电流初选电缆截面KBSG-630/6至KBZ16-630段电缆初选电缆截面型号矿MYP-0.66/1.14/3×95的煤矿用移动橡套软电缆长时间载流量为260A,满足要求。.2KBZ16-400馈电开关向掘进机段电缆初选电缆截面选用型号MYP3x50+1x25矿用橡套电缆长时截流量为173A,满足要求。.3掘进工作面辅助设备平均功率因数查表为0.7,当有功功率因数补偿时,按计算的功率因数取值;选用型号为KBSG-500/6型变压器符合要求。式中————————需用系数;————————平均功率因数;—————————最大一台(套)电动机功率,kW;S——————————变压器需用容量,kV·A;——————变压器所带负荷额定功率之和,kW;.4低压电缆选择和效验按长时负荷电流初选电缆截面KBZ16-400馈电开关向掘进工作面辅助设备供电段电缆初选电缆截面选用型号MYP3x70+1x25矿用橡套电缆长时截流量为215A,满足要求。4.5.2巷道掘进使用工具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风动扳手—台14工具铲把42斧子把15扳手把43风镐台46铁锤把57泵管m5005生产系统5.1通风5.1.1通风方式及供风距离。局部通风机通风方式:根据掘进工程量及现有通风设备,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供风距离:风机距102采区回风斜巷距离426m。最大供风距离为920m。5.1.2风量计算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掘=100×q×k=100×0.11×2.0=22m3/min;Q掘——102采区回风斜巷的需风量,m3/min;q——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取0.11m3/min;K: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数。主要包括瓦斯涌出不均衡和备用风量等因素,一般可取K采通=1.5~2.0,K取2.0。100——单位瓦斯涌出配风量,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的换算值;按人数计算:Q=4N=4×9=36m3/min;4——每人每分钟不低于4m3的配风量;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确定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0.15×60×Sj≤Q掘≤4×60×Sj煤巷、半煤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0.25×60×Sj≤Q掘≤4×60×Sj掘进工作面风量验算(半煤巷)15×Sj≤Q掘≤240×Sj式中:S掘——掘进工作面巷道的净断面积,m2;取13.77m20.15——岩巷允许的最低风速0.25——煤巷、半煤巷允许的最低风速4——岩巷、煤巷、半煤巷允许的最高风速通过上述计算和验算:15×13.77=206.55≮36≤240×13.77,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不小于206.55m3/min。根据需风量进行局部通风机、风筒确定根据对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和风量配备要求,确定选用2台FBDYN06.0/2×22kw型局部通风机(1台备用),配合使用阻燃、抗静电φ600mm×10风筒向掘进工作面供风。安装局部通风机巷道按岩巷、半煤岩巷和煤巷掘进计算需风量.1岩巷Qhf=Qaf×I+60×0.15Shd.2半煤岩巷和煤巷Qhf=Qaf×I+60×0.25Shd即:Qhf=300×1+60×0.25×12.14=482.1m3/min式中:Qaf:局部通风机吸风量,300m3/min,(根据局扇型号确定)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每个掘进工作面一台运行一台备用,I为1。0.15:岩巷的允许最低风速;0.25:半煤岩巷和煤巷允许的最低风速;Shd: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最大断面积,11m2。通过上述计算和实测,局部通风机两级启动时,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处实际需风量为482.1m3/min。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地点及安装要求根据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计算得知,掘进期间选用两台FBD№6.0-2×22KW型局部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局部通风机必须做到:设备齐全、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高压部位有衬垫。局部通风机的位置选择在顶板完好、支护良好的地点,必须吊挂或垫起,离地高度不得小于0.3米,且不影响行人、运输等工作。严禁使用3台以上(含3台)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向该掘进工作面供风。不得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在东采区轨道上山。附图六:102采区回风斜巷通风系统示意图5.2压风自救、供水施救5.2.1风源:由地面压风机提供5.2.2压风的方式:主系统副斜井、+1770m采区轨道大巷均采用DN50mm钢管供风,+1800m回风石门联络巷、102采区回风斜巷采用DN50mm无缝钢管供风,沿巷道掘进方向敷设;风压:0.4~0.6MPa。5.2.3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在巷道内按相关规定安设压风自救器,距掘进工作面距离为25~40m,然后每隔100m安装12人/组的压风自救装置。压风自救系统装置安装要求:自救装置的悬挂高度距离巷道底板不低于1.2米,掘进迎头压风自救、供水施救装置随工作面向前掘进而前移。压风(供水)路线地面压风房(水池)→副井→+1770采区轨道运输巷→+1800m回风石门联络巷→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迎头)。5.3瓦斯防治5.3.1开口前,通风队必须提前按设计要求,安设局部通风机,接好风筒,并派专职瓦检员现场跟班检查瓦斯,严禁瓦斯超限作业,确保施工安全。5.3.2掘进期间,矿长、总工程师、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各连队队干、生产部室全部人员、班长、电钳工、瓦斯检查工、安全监测工等下井时都必须随身携带甲烷报警仪,对所经过的路线和地点随时进行瓦斯检测。5.3.3施工过程中,必须安设瓦斯自动报警断电仪,其瓦斯传感器位置、报警断电浓度严格按“AQ1029—2019”之规定设置(即:T1报警浓度≥1%、断电浓度均为≥1.5%,复电浓度为<1%;T2报警浓度≥1%、断电浓度均为≥1%,复电浓度为<1%,断电范围为巷道内及回风流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CO传感器报警浓度为24ppm)。5.3.4瓦斯监控系统由专人管理,每天24h不间断监控井下作业点和回风系统中的瓦斯变化情况,瓦斯超限,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5.3.5加强瓦斯检查工作,当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向调度室和通防部汇报,以便采取措施处理。5.3.6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检查员每班至少两次到迎头检查瓦斯,并及时了解工作面有害气体状况。对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地点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瓦斯检查员要在掘进工作面风流、回风流中、高冒处应分别设置瓦斯检查点,瓦斯检查要严格执行“三对口”制度(调度瓦斯检查台账、瓦斯检查员手册、记录牌版)。5.3.7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维护,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AQ1029-2019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执行,为保证甲烷超限断电和停风断电功能准确可靠,每隔15d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进行测试,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必须有安全措施。5.3.8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是否正常,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通防部,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8h内对两种设备调校完毕。5.3.9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保安装完善掘进工作面范围内所有使用的机电设备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并运转正常。5.3.10过地质构造带时瓦斯治理措施过地质构造带前,地测人员必须及时提供地质资料。过地质构造带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只有探清地质构造,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恢复作业。过破碎地质构造带时,带班领导在现场加强管理。如发现掘进工作面瓦斯变化异常时,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待查明原因,并处理好后,方可恢复正常作业。5.3.11若巷道在掘进过程中若发现工作面顶底板压力增大,煤壁被挤出,片帮掉渣;掘进工作面瓦斯忽高忽低、煤体发冷、打钻时出现顶钻、卡钻、喷孔、煤炮声等煤与瓦斯突出征兆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并向调度室汇报,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5.4综合防尘5.4.1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时采用DN50mm水管供水,防尘水源由+1770m采区轨道大巷水管中接入防尘管路,沿巷道掘进方向敷设;水压:0.3~0.6MPa,在距迎头约30m处设置一组防尘喷雾。距回风口50m处设置一组防尘喷雾,防尘喷雾均应雾化,喷雾要覆盖巷道全断面。5.4.2防尘喷雾的连接:所有防尘喷雾的连接是阀门→过滤器→防尘喷雾。阀门及所有连接处不得漏水。5.4.3防尘喷雾喷嘴方向与风流方向相反,略向下偏移,与巷道顶板基本平行。5.4.4所有转载点都必须安设防尘喷雾设施,三通不得漏水,阀门应当安设在人行道侧。5.4.5综合防尘措施:出煤矸时洒水、净化风流;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及时清除巷道内的浮尘,清洗和清扫沉积煤岩尘。5.3.6凡出现防尘隐患必须当班处理,并将检查、维修结果报调度室。5.3.7定期对掘进工作面巷帮进行冲洗,使巷道保持湿润,走路时煤尘不飞扬,巷道内的水管、风管、风筒、电缆、煤尘厚度不得超过2mm,巷道底板煤尘厚度不超过2mm,堆积长度不得超过5m。5.4.8供水路线地面水池→主副斜井→+1770m采区轨道大巷→+1800m回风石门联络巷→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迎头)。附图七:102采区回风斜巷综合防尘示意图5.5防灭火5.5.1本巷道按-12°0′/-2°51′坡度掘进,根据昆明煤炭设计院编制的陆东煤矿防灭火专项设计方案,C9煤层含水分Mad(1.17%),灰分Ad(19.99%),挥发份Vdaf(23.88%),吸氧量(0.80cm³/g·干煤),鉴定等级为三类自燃。C14煤层含水分Mad(0.92%),灰分Ad(24.11%),挥发份Vdaf(22.40%),吸氧量(0.68cm³/g·干煤),鉴定等级为三类自燃。C15煤层含水分Mad(1.37%),灰分Ad(28.75%),挥发份Vdaf(22.99%),吸氧量(0.17cm³/g·干煤),鉴定等级为三类自燃。C16-1煤层含水分Mad(0.83%),灰分Ad(21.23%),挥发份Vdaf(21.93%),吸氧量(0.66cm³/g·干煤),鉴定等级为二类自燃。C16-2煤层含水分Mad(1.74%),灰分Ad(20.86%),挥发份Vdaf(21.09%),吸氧量(0.62cm³/g·干煤),鉴定等级为二类自燃。5.5.2掘进期间要求加强支护,严防冒顶。若实际揭露的煤岩性质发生变化,或煤层顶底板岩性较差,或遇断层破坏带,则必须采取锚网喷加锚索或架钢棚或混凝土砌碹等复合支护。5.5.3尽量不掘或少掘设计外的辅助巷道,及时封闭采空区和废弃巷道,以避免风流紊乱、串风、漏风,从而达到预防煤层自燃的目的。5.5.4掘进期间加强巷道观测,及时对巷道破坏段进行修复等维护措施,必要时采用补强支护,以减少巷道破坏。5.5.5对巷道高冒区或空洞采取充填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测,发现异常,应采取相应的防灭火措施。5.5.6在煤层中掘进巷道时,对巷道中出现的冒顶区必须用不燃材料充填密实。5.5.7井下主要巷道连接处,井下主要巷道胶带输送机机头、机尾前后各30m内,井下各机电硐室均采用锚(网)喷或混凝土砌碹支护。5.5.8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管理好煤层顶板,减少煤柱破裂,防止漏风增加,引燃巷道附近煤体。5.5.9在机电设备安装位置、风机开关及存放油脂地点等处,必须设置灭火装置。5.5.10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巷道内。

5.5.11每班应及时清理巷道内浮煤、矸,严禁浮煤、矸堆积。5.5.12火灾发生时瓦斯浓度不超过2.0%时,可在通风的情况下采用干粉灭火器、水等直接灭火,灭火后,必须仔细清查阴燃火点,防止复燃。如瓦斯浓度超过2.0%且仍在继续上升,要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远距离进行封闭。

5.5.13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知道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5.6安全监控及人员定位5.6.1安全监控掘进期间,班组长必须每班携带便携式瓦检仪,随时监测掘进工作面瓦斯情况。便携式瓦检仪挂在掘进工作面5m范围的回风侧,如有报警现象(报警点:1.0%),必须停止施工工作,进行处理。掘进期间矿带班领导、各部室管理人员、技术员、队长、安全员、瓦检员、班组长和流动电钳工等下井时都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对所经过的路线和地点随时进行瓦斯检测。安设的KJ90X瓦斯监控系统,在工作面迎头及回风口中安设CH4传感器,对迎头及回风口的瓦斯进行日常监测,保持T1传感器在距迎头5m范围内,在工作面风筒口倒数第二节风筒安装风筒传感器,在距回风口10~15m处安设T2和CO传感器WD传感器,距掘进迎头30m粉尘传感器,所有传感器距顶部不大于300mm,距帮部不小于200mm且顶板较好、无淋水地点。在T1后方合适位置安设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监测掘进迎头作业情况。T1报警浓度≥1%、断电浓度均为≥1.5%,复电浓度为<1%;T2报警浓度≥1%、断电浓度均为≥1%,复电浓度为<1%,断电范围为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CO传感器报警浓度为24ppm,WD传感器报警浓度为30℃。局部通风机应安装设备开停传感器。5.6.2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安装、使用要求.1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设备必须具有“MA”标志;地面中心站主机设置在机房或煤矿矿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环境应满足主机设备安装要求。煤矿矿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设置显示设备,及时显示井下人员位置、巷道分布等,并及时进行更新。.2井下掘进工作面开口点附近安设一分站;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出入重点区域等地点应设置读卡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口、出入重点区域的要求。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支架有效支护下。.3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严禁一人携带多卡入井。.4井下工作人员严禁更换、随意拆卸识别卡,若有问题,及时与矿调度通讯监控组维护人员联系更换识别卡。.5调度员负责监视系统设备的运转和监测数据变化情况,核实和汇总人员跟踪监测信息,对信息出现异常或设备报警时,应立即联系矿调通讯监控维护人员。.6各分站电源由所在区域的连队负责,严禁长时间停电,若出现跳电,应及时恢复。.7分站和读卡器严禁随意移动、搬迁,影响巷道施工时,必须经矿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同意后才能作业。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路线地面主机→中央水泵房矿用本安型交换机→+1770,m采区轨道运输巷→+1800m回风石门联络巷→102采区回风斜巷读卡器。(其中地面主机型号为:IPC610L;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型号为:KJJ18(A/B);矿用本安型人员位置监测分站型号为:KJ251-F8、KXH12(A);人员位置监测读卡器型号为:KJF210A/B)附图八: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期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系统布置示意图5.7供电5.7.1该工作面掘进施工中,电源来自东采区变电所供电。5.7.2供电等级:电压:1140V/660V。5.7.3供电路线动力供电线路:井下中央变电所→+1770m采区轨道大巷→+1800m回风石门联络巷→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工作面用电设备。局部通风机供电线路:井下中央变电所→东采区回风联络巷→局部通风机。附图九: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期间供电系统示意图5.8排水.1掘进巷道施工时,根据巷道揭露水量实际变化情况,在巷道一侧布置0.4m×0.4m规格水沟(流量为9.6m³/min),当出水量小于流量为9.6m³/min时,采用水沟自流方式排水。5.8.2巷道出水量>9.6m³/min时,在巷道一侧低洼处施工临时抽水点,安装风泵配合2寸高压防爆耐磨水管抽排至东采区轨道运输石门主水沟内进行排水。5.8.3排水管路在使用时与风水管路敷设在同一侧,吊挂整齐,严禁落地。5.8.4排水线路:102采区回风斜巷→+1800m回风石门联络巷→+1770m采区轨道大巷→+中央水仓→地面5.9运输5.9.1运料系统材料车由地面→副斜井→+1770副井井底车场→+1770采区轨道大巷→+1800m回风石门联络巷→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工作面。5.9.2出煤、矸系统掘进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转载小眼→+1774胶运石门(皮带运输机)→+1770采区胶带大巷(皮带运输机)→井底煤仓→主斜井(皮带运输机)→地面。附图十:102采区回风斜巷运输系统示意图5.10照明、通讯和信号5.10.1照明在变电所、绞车房、车场、硐室及运输线路上的运输设备各转载点安装127V矿用防爆灯。5.10.2工作面通讯联络掘进工作面安装一部通讯电话,能与矿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业务部室、连队及施工点联系。附图十一:102采区回风斜巷通讯系统图5.10.3信号刮板运输机及胶带输送机安装双向声光组合电铃。信号规定为:一声停、二声开、三声倒开、四声点动慢开,乱点为事故点;输送机司机必须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不得擅自离岗,听到乱点及时停机。胶带运输机必须安装综合保护器且灵敏可靠。5.10.4井下照明和信号的配电装置,应当具有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功能。5.10.5随掘进工作面推进在掘进工作面后方40米位置内安设语音广播系统。6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1围岩类别F=4~610班进尺m1.62巷道性质开拓11日进尺m4.83支护形式10.7㎡规格的U29钢支护12月进尺m1204巷道净断面m211.513出勤人数个275巷道掘进断面m212.4314在册人数个346循环进尺m0.815出勤率%797循环个数个216工效m/工0.158月循环进尺m12016每米巷道皮柴消耗根/m269月循环率%83.37安全技术措施7.1一通三防7.1.1通风局部通风机的安装、使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实行挂牌管理,由指定人员上岗签字并进行切换试验,有记录。入井前,必须经机电防爆部门验收,试运转合格后方可下井;运送过程中,必须使用吊链起吊,轻拿轻放,防止局部通风机在运送过程中受损;安装局部通风机时,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且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不得低于0.25m/s;局部通风机的安装方式尽可能采用上、下并排安装方式,上方局部通风机采用吊挂方法安装,下方局部通风机采用支垫方法安装,两台局部通风机垂直间距不得小于100mm且上方局部通风机风筒不得影响下方局部通风机吸风口的畅通;局部通风机安装时,如巷道内有轨道时,局部通风机距离轨道不得小于50cm,采用支垫方式安装时,局部通风机离地高度不得低于30cm。安装局部通风机时,局部通风机必须坚持选择“大功率风机、大直径风筒、大供风量”的三大原则,确保工作面瓦斯不超限,巷道风速达到规定要求。局部通风机安装时,必须安装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实现“三专两闭锁”,且安装两台局部通风机必须能力相同,功率相互匹配,保证两台局部通风机供风量一致。0局部通风机有消音装置,进气口有完整防护网和集流器,高压部位有衬垫,各部件连接完好,不漏风。局部通风机及其启动装置安设在进风巷道中,地点距回风口大于10m,且10m范围内巷道支护完好,无淋水、积水、淤泥和杂物;局部通风机离巷道底板高度不小于0.3m。1主、备局部通风机采用风筒分离器进行连接,且不得漏风,不得扭曲变形和挤压;2局部通风机安装时,必须做好相关记录;3局部通风机安装时,必须有专职瓦斯员跟班检查瓦斯,且现场必须有安监人员督察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4安装局部通风机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将施工地点顶板及巷道两帮的活矸、活石挑落,以防砸落伤人;5局部通风机安装结束后,必须实现挂牌管理,管理牌上应详细标明地点、队别等项目,严禁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6局部通风机安装结束后,每天必须对自动切换装置进行一次切换,并做好切换记录,如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汇报并进行维修,保证其完好;7局部通风机的风电闭锁装置必须保证,当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停风后能切断停风区域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8使用局部通风机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故障等原因停风时,必须将人员全部撤至全风压进风流处,并切断电源;9局部通风机恢复运转时,不得自行启动,必须由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时,必须由专职瓦斯检查员先检查瓦斯,只有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由制定人员开启局部通风机;0局部通风机因检修、停电、故障等原因停风时,停风区域必须撤人,设置警戒、揭示警标,预计瓦斯浓度超过3%时,必须提前请救护队组织排放瓦斯;1局部通风机必须由专人管理,在无人工作通风的独头巷道口应钉制栅栏,以防局部通风机发生意外,停止运转时人员误入;2风筒出风口到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3局部通风机主局停止运转时,必须撤出所有作业人员。7.1.2瓦斯掘进期间,瓦检员加强瓦斯检查工作,当掘进迎头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向调度室汇报,采取措施处理。掘进期间,班组长必须每班携带便携式瓦检仪,随时监测掘进工作面瓦斯情况。施工过程中,应安设瓦斯自动报警断电仪,其传感器位置、报警断电浓度严格按“AQ1029—2019”之规定设置。102采区回风斜巷掘进过程中煤层如果发现瓦斯忽高忽低,煤层片帮,煤体发冷,挂红挂汗,巷道压力增大,煤壁外鼓,响煤炮声等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至安全地点后立即向调度室汇报,采取措施处理。7.1.3防尘人工风镐落煤和装矸时必须对煤矸和掘进工作面进行洒水降尘。掘进迎头30m范围内的巷道加强粉尘清扫工作,防尘工对整条巷道内的粉尘要认真清扫,杜绝煤岩尘堆积。在掘进工作面作业时,必须打开掘进工作面所有防尘水幕。距离掘进工作面50m-100m范围内安设一组全断面喷雾装置,喷头迎向迎头45°角,掘进期间正常使用。采掘部署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巷道断面,对风量进行合理分配,使风速合理,既能带走大量的粉尘又不至于沉降的粉尘被二次吹起。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好防尘口罩。7.1.4防灭火本巷道沿-12°0′、-2°51′坡度掘进,防火的重点是防设备、机械摩擦生热、线缆等火灾。控制风流、调节风流控制火势蔓延。根据2019年9月云南省煤炭产品质量检测站出具的我矿东、西采区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鉴定为Ⅱ类自燃煤层;为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掘进巷道必须严格按掘进工作面巷道设计布置,不得随意施工临时性巷道;同时维持巷道帮顶的平整度,减少局部扩散漏风供氧的可能性。必须保证工作地点畅通,掘进巷道风速和风筒距迎头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长期停工的巷道,不得留有盲巷。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应及时进行封闭,以避免长期供氧和积热环境的形成。加强掘进巷道地质工作,做到有掘必探,严禁掘透采空区,对已掘透采空区的必须及时封堵,防止因漏风引起煤层自然,因地质构造等造成的盲巷必须及时封闭。掘进巷道遇地质构造等出现高冒区时,必须及时清理掉活煤、活矸,并利用不燃性材料接严背实,及时对高冒区处进行锚喷处理,消除高冒区,杜绝漏风供氧现象。掘进过程中必须定期冲洗巷道以保持湿润,做到煤尘不飞扬、不堆积。加强对外因火源的管理,机电设备、带式输送机等满足相关规定,完善各种保护措施,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当通过监测到出现自燃发火标志气体CO或有温度异常、巷道顶帮有挂红、挂汗、煤油味等发火征兆时,必须立即撤离,及时汇报矿调度室以及有关领导进行处理。处理时一般采取打钻注浆进行处理,同时进行气体和温度的检测。灭火钻孔深度大于5m,与巷顶呈30°~35°仰角,下φ40mm的花眼钢管,采用“长短结合、交叉布置、排距适中、全面覆盖”的方式,覆盖整个温度异常区。井下所有人员必须熟练使用灭火器材,熟知避灾线路,确保安全防灾避灾。0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当视火灾性质、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调度室。7.2顶板7.2.1必须严格按本规程规定的要求进行巷道支护。7.2.2每班进入施工地点施工前,必须由当班值班领导、班组长先检查所施工巷道的支护和围岩情况,处理好隐患后再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安排有经验的专职人员观察顶板,发现问题立即示警。敲帮问顶的操作方法:人站在安全的地方,用长把工具由轻而重地敲击顶板和两帮,如有发出“空空”或“嗡嗡”声,表示已离层,应立即用长把工具把离层部分撬下来。敲击时,即使发出清脆的声音,仍然需进一步安全确认;用手托顶板,再用工具轻轻敲击,如果手感有明显震动,必须立即在此处进行支护,将顶板支护好。如果声音清脆又没有震动感,说明顶板没有离层。敲帮问顶必须由有经验的老工人找掉危岩、活矸。敲帮问顶时,人员要用不低于巷道高度1.1倍的长柄工具,站在有可靠支护的安全地点进行敲帮问顶,严禁空顶作业,并保证退路畅通。敲帮问顶要坚持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原则,严禁多处同时进行,找矸处不准进行其它工作。用长把手工具进行敲帮问顶,握长把手工具时,把手的端头不能正对人的胸部或腹部,应对向人的侧面。敲帮问顶时,巷道顶板出现离层、断裂,又不能立即挑下时,必须立即进行支护或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临时支护必须牢固可靠。敲帮问顶要达到清除顶帮伞檐及松动煤(岩)块,发现脱层煤(岩)块,并对脱层块进行安全处理的目的。7.2.3当遇到顶板较破碎,围岩较松软时必须时刻注意加强维护,并适当调整控顶距离及架相速度,防止掘进不当造成垮顶。7.2.4各作业人员都必须先找好自己的安全退路并使之畅通无阻,掘进巷道范围内所有安全隐患都必须在作业前先进行处理,处理时必须由外向内逐架进行,且处理地点以里不能有人。7.2.5当班值班队长、班长必须经常巡察工作地点附近的安全状况及作业人员是否按章作业,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求每班检查支架上方是否空顶,必须背实后方准进迎头。7.2.6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掘进工作面迎头向外10m范围内的支护,必须在每次掘进作业前进行安全检查,并按规定使用好临时支护。作业人员必须经常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帮支护情况,当发现顶板和巷帮有松动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须做好背帮背顶,顶帮背严背实,严禁出现空帮漏顶现象,空塘处必须采用背板或半圆木接顶,靠近掘进工作面10m内的支护,必须进行加固。修复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棚逐架逐排进行。若工作面出现冒顶预兆,如听见顶板有异常声响,巷道顶、侧压明显增大,刚架好的支架背板出现折断,迎头片帮,漏顶开裂、掉渣、下沉、淋水增大等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所有人员至安全地点并向矿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汇报,待采取措施后进行处理。如巷道顶板较破碎,架棚时必须保证棚子有足够的支撑力,且棚子接口严密,上下坡巷道保证有足够的迎山角(迎山角度取巷道坡度的1/5-1/8),严禁出现退山和过山。若顶、侧压过大导致断梁折柱时,必须先加强支护后再掘进,若遇断层或顶板非常破碎压力较大时,必须及时调整支护间距,并加强背帮背顶。背顶背帮所采用的圆木必须为优质圆木,严禁采用已经腐烂或折损的圆木继续进行支护。支护作业金属支架棚时,棚与棚之间必需用拉杆或撑木相连,确保拉杆或撑木起到作用。在掘进巷道前方正在施工,后巷需要维护或巷道开口时,前方巷道必须停止施工,并设置栅栏,严禁人员进入。巷道维修顺序由外向里进行,待后巷维修完毕后或巷道开口达到永久支护后,前方巷道方准施工。返修巷道严格按要求先加固,后拆除,严禁大面积一次性拆除、一次性翻修。维修时,必须使用好临时支护。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支护巷道,严禁擅自扩大支护间距。掘进工作面达到一个支护间距必须及时支护,不能及时进行永久支护的,必须先进行可靠的临时支护。7.2.7必须坚持使用前探梁,前探梁必须顶紧迎头其上用木背板护顶。每作业个循环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04条之规定进行敲帮问顶,及时找掉顶、帮悬矸危岩后.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58条规定,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必须采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随即开始架设支架进行永久支护,最大控顶距0.9m,最小控顶距0.2m。施工期间必须做到迎头不空顶。7.2.8掘进防抽冒专项措施在巷道掘进过程中,若遇到煤体松软、软分层增厚等现象,掘进班必须采用超前支护。在掘进过程中,若遇当班发生局部抽冒,要求当班班长或跟班矿领导现场督促人员及时对抽冒处接顶背护。瓦检员加强对局扇运行情况的检查,严禁无风、微风作业,发现上述情况必须及时汇报处理。在掘进过程中若煤体松软,掘进煤层过地质构造带等情况时,必须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批准后执行。正常情况下,U型钢支护每循环进尺为0.5m,在顶板破碎、裂隙发育等特殊地段,缩小空顶距离和空顶时间。7.2.9架棚支护安全措施歪斜的棚子必须由外向里依次处理,更换或拆除棚架时先打好临时支护,遵循先支后撤的原则。挖腿窝、掏柱腿槽等作业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临时支护下作业,严禁空顶作业。相邻两架棚之间在顶梁两端和棚腿中部,必须根据棚距用背板支设撑杆或拉杆。在架设支架时,应不少于两人配合操作,抬举平稳,相互提醒安全注意事项。架设的支架必须由两至三人一起,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观察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架设的支架必须周正,有坡度的巷道必须保证迎山角,支架架设迎山角为巷道坡度的1/5-1/8度。7.2.10锚杆、索支护安全措施施工前,要备齐锚杆、预应力钢绞线、锚固剂、托盘、锚具等支护材料和锚杆打眼机、套钎、锚索专用驱动头、张拉油缸、高压油泵、液压剪等专用机具以及常用工具。准备好施工所需风、水管理供给。锚杆钻机打眼前进行以下检查:.1检查所有操作控制开关,所有开关都应处于“关闭”位置。.2检查油雾器工作状态,确保油雾器充满良好的润滑油。.3清洁风水软管,检查其长度与锚杆机连接情况。.4检查锚杆机是否完好。.5检查是否漏水,及时更换水密封。.6安装钻杆前检查钻头是否锋利,检查钻杆中孔是否畅通,严禁使用弯曲的钻杆打眼。张拉锚索前,检查张拉油缸、油泵各油路接头是否松动。支护工要熟悉锚杆、索支护原理,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熟悉作业地点环境,足够熟练使用支护工具,熟悉锚杆机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排除一般故障,并做好使用前后的检查和保养。锚杆、索支护材料要符合施工作业规程的规定。检查施工地点及附近支护状况,严防片帮、冒顶伤人。打锚杆、索眼孔前,必须在工作面地点搭设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打锚杆、索眼孔时,要注意观察钻进情况,有异常时,必须迅速闪开,防止断钎伤人,钻机5米以内不得有闲杂人员。0锚杆锚固力控制在80KN以上;锚索锚固力控制在160KN以上,锚索安装48小计时后,如发现预紧力下降,必须及时补拉。张拉时如发现锚固不合格,必须补打合格的锚索。1锚杆、钢绞线旋向应与搅拌工具旋转方向相反。2使用脚手架传递各种材料、工具时,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且在传递时不得有其他人员通过和逗留。3锚网支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锚杆支护工操作规程规定执行。7.2.11喷浆支护安全措施喷浆机必须摆放在顶板完好,不影响行车、行人的巷道中。喷浆前要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保证喷体与受喷面结合严密。喷射手控制好水灰比,以喷出料不发白、不流淌、表面有光泽为宜。喷浆前,要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保证喷体与受喷面结合严密。喷浆采用转V型喷浆机。喷射时操作一般由2人进行,施工过程中两人要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喷射手要控制好水灰比,以喷出料不发白、流淌、表面有光泽为宜。喷浆时,要掌握好喷射角度和喷射距离,喷嘴力求垂直岩面。喷射顺序一般自下而上、由后向前,先填凹补坑找平后再按正规操作,做一次性喷射到底。喷射工作要严格按“三到底、一拉线、四无”的要求执行。即:喷射清理到底、喷射时喷到硬底、喷后两帮回弹料清理到底;按优良尺寸\o"煤矿标准安全标准"\t"/html/2012/06/18/_blank"标准拉线喷浆;无积水、无失脚、无穿裙、无筋。喷浆机启动前,要将机内大块矸石、杂物取出,以防堵管。喂料停止后,要待料腔、料管内余料全部吹净后再停机,并将机器内外清扫干净。喷浆机的操作顺序:①开机:开水开风送电喂料喷射。

②停机:停止喂料停电停风停水。如遇特殊情况时要先停电。喷浆机送风时,一定要固定好喷头,防止喷头摆动伤人。处理堵管时,不准带风或加大风压处理,要停电、停风打开放风阀敲打堵管处,然后关闭放风阀送风、送电处理。采用敲击法不通时,要拆开管进行处理。喷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着人。喷浆前,各种高压风水管路必须连接牢固,并外加10#铁丝连在一起的保护连接,防止断开伤人。喷浆时必须使用水幕,拌料地点下风口、喷浆地点回风处各安设一道水幕。实行潮料喷浆:喷浆拌料要加入适量的水,使拌出的料手握成团,松开即散,嘴吹无灰。0加强个体防护,喷浆时必须佩戴\o"防尘煤矿防尘"\t"/html/2012/06/18/_blank"防尘口罩,无\o"防尘煤矿防尘"\t"/html/2012/06/18/_blank"防尘设施不得开工,工作面的各种\o"防尘煤矿防尘"\t"/html/2012/06/18/_blank"防尘设施要灵敏可靠。坚持正常使用。施工人员要保护好各种\o"防尘煤矿防尘"\t"/html/2012/06/18/_blank"防尘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正常使用。1喷浆施工时必须有专人进行\o"煤矿安全网"\t"/html/2012/06/18/_blank"安全监护。2喷浆前必须将巷道找够喷前尺寸,进行拉线喷浆,喷后保证巷道净尺寸,密实无漏网、漏筋现象,平整度符合要求,巷道净尺寸设计符合要求。3处理巷道尺寸不够的地方时必须在有可靠支护地点进行一次处理范围不得超过1平方米。4严禁人员将身体的任何部位探入喷浆机喂料口内处理堵塞。5处理喷浆管堵塞时,必须缓慢加大风压,并严禁喷头对准人员。6施工时必须做好个体防护,戴好护目镜及防尘口罩。7喷浆工作结束后,要将回弹料清理干净,用手镐切齐墙脚,把凸出部位铲平,清除管线设备上的回弹料。8高度大于3米的巷道喷浆应搭工作台,保持喷枪口距受喷面为0.8-1.0米。9在喷射过程中,喷浆机压力表突然上升或下降,摆动异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0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对不合格的地段必须进行补强支护。7.3防治水7.3.1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坚持“物探、钻探相互验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落实查、防、堵、截、排、疏、监的综合治理措施。7.3.2物探管理的一般规定:瞬变电磁法探测仪器采用安全防爆型瞬变电磁仪;在进行物探作业时,尽量避免电磁干扰,如通断电、金属物的堆放等;掘进工作面在工作面迎头应布设足够的测点,每个点离煤帮大约20~30cm,分别为平行左边煤帮位置、与左边煤帮成60°位置、与左边煤帮成45°位置、与左边煤帮成30°位置、平行工作面左边位置、工作面正中位置、平行工作面右边位置、与右边煤帮成30°位置、与右边煤帮成45°位置、与右边煤帮成60°位置、平行右边煤帮位置,从而形成一个扇形超前探测区域,每个测点设计3个测线,3个测线分别为斜向上45°、平行煤帮、斜向下45°(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变,如下图所示),通过在掘进面迎头移动发射接收线圈,形成1条超前探测的实测剖面;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装置类型采用重叠回线组合装置,边长1.5m的激发和接收正方形线圈,激发线圈匝数4匝,接收线圈匝数40匝。供电电流档为50A,供电脉宽10ms,采样率16μS。每个测点至少采用30次叠加方式提高信噪比,确保了原始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后统一由地测部进行解析成报告。7.4.1防治水措施要求及规定: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清理巷道,保证安全线路畅通无阻。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随时同调度室保持联系。测量和探放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