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八单元 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与幼儿教育法规发展趋势_第1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八单元 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与幼儿教育法规发展趋势_第2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八单元 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与幼儿教育法规发展趋势_第3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八单元 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与幼儿教育法规发展趋势_第4页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第八单元 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与幼儿教育法规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与幼儿教育法规发展趋势目录1模块一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2模块二幼儿教育法规发展趋势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法规的历史。2.掌握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趋势。3.理解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范围扩展的原因和表现。4.理解幼儿教育立法成为趋势的原因及立法的重点。素养目标1.自觉学习,熟知相关教育法律法规。2.践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模块一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朵朵上课时摔倒在地上,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可是三天后,朵朵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无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的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问题讨论: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引导案例中国的学前教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发生了革命性和历史性的变化,成为人民大众的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工农群众集中精力搞建设,解决工农群众的后顾之忧,举办大批托儿所、幼儿园成为当务之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一)社会背景1.改造旧幼教2.学习苏联经验建设新幼教3.提出为工农服务1.改造旧幼教基于当时基本情况,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中央教育部幼儿教育处认为当时的幼稚园一般是“旧社会的遗产”,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2.学习苏联经验建设新幼教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教育工作总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相继接受他国在我国设立的两百余所婴幼儿慈善机构,指定北京市六一幼儿园、北海幼儿园及分司厅幼儿园为学习苏联的实验基地,第二年新增了中央军委保育院(后改名为总政幼儿园)和北师大二附小幼儿园等。苏联专家每周一次轮流到这些幼儿园观摩和分析教育活动,全国派人进行参观学习,以此取代之前的美国模式。3.提出为工农服务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处第一任处长张逸园在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学前教育方针,即“发展重点,首先应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主要是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子的教养问题”1.设置专门机构2.明确学前教育任务3.明确教育方针(二)核心举措与主要政策1.设置专门机构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内设置幼儿教育处。1952年11月,中央教育部进行机构调整,幼儿教育处由原来的司属处调整为部的一个直属单位,幼儿教育事业在中央教育部领导下迅速发展。2.明确学前教育任务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与《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幼教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是培养学龄前儿童在生理上、意识上、行动上得到正确的成长、发展和变化,使得他们的身体、智力、道德习惯及爱美观点得到全面发展”。3.明确教育方针1955年1月,国务院发布《教育部关于工矿、企业自办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定》,明确提出各工矿企业“根据需要和可能原则,独立或联合创办职工子女中、小学和幼儿园”;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中指出,“托儿所、幼儿园的发展,必须更好地依靠群众,配合群众团体——妇联、工会,动员多方面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明确指出了发展方针,“目前托儿所、幼儿园的办理,仍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不必过早强调统一,也不应有过高过多的要求”,“鼓励私人办幼儿园并加强领导,做到公私兼顾的原则。必须依靠群众团体如妇联、工会、青年团、救济会等来推动和开展学前教育”。随着国家工业生产“大跃进”,幼儿教育一度出现发展失控现象,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全国应在3—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使学龄前儿童大多数都能入托儿所幼儿园的任务”,并提出应当由公社完成,且公社必须培养大量合格的保育员和教养员。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年)(一)社会背景1.全国幼儿教育领导力量被削弱2.全国大跃进3.统一规定4.恢复秩序(二)核心举措与主要政策1.全国幼儿教育领导力量被削弱由于教育部精简机构,幼儿教育处被撤销,仅保留1名干部在普通教育司综合处处理日常事务。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部基本上没有对幼儿教育工作下发文件指示。2.全国大跃进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促成了全国的“教育大跃进”3.统一规定195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要求幼儿园严格执行。但是,由于当时将作业理解为在同一时间内对全班幼儿进行教学或复习,较少注重因儿童个体差异施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至于出现了偏重课堂教学和千园一面的现象。4.恢复秩序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幼儿教育机构根据经济、师资等实际条件采取了保留、撤销、充实等手段,朝着巩固和提高的目标恢复了正常的发展秩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学前教育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在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面向”方针指引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广大城乡人民对发展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将学前教育列入重要发展规划并提上了议事日程。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十分重视发展托儿所、幼儿园,加强幼儿教育”。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年)(一)社会背景(二)核心举措与主要政策1.成立最高层级的领导机构2.颁布一系列政策3.成立正规研究机构1.成立最高层级的领导机构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任组长,并由13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成员,由教育部牵头,办事机构设在全国妇联。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高层次和级别的学前教育领导机构。该机构在成立大会上还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地位进行了论述,指出学前教育是国家的财富,投资学前教育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事业。这一看法即便是在今天,也是非常前沿和准确的。2.颁布一系列政策1979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该文件对学前教育发展方针、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管理制度做出了详尽的规定。1981年6月,卫生部(现为卫生健康委员会)还颁布了《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就0—3儿童的集体教育工作做出明确规范。1981年10月,教育部发出《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帮助学前教育迅速脱离了当时混乱无序状态,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这一通知继承了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吸取了国内外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的理论,更为科学合理。198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提出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恢复和发展教育部在农村办的幼儿园。3.成立正规研究机构1979年,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于1992年2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陈鹤琴任名誉理事长。各省相继成立了学前教育研究会,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在探索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数量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通国考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人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但同时导致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而这一贫富差距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教育领域更体现出了城乡差别。在这一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并带动了学前教育的极大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四、学前教育迅速发展(1987—1995年)(一)社会背景(二)核心举措与主要政策1.有了重要工作指示2.被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3.制定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4.在儿童观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1.有了重要工作指示邓小平做出的“教育要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学前教育改革指引了方向。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体力、智力充分发展的人,更需要能合作、能交往、有主动性、有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好的人。2.被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学前教育自此被纳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大多数省市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针对1982年机构改革中全国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被撤销,1987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决定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现为教育部)等九个部门《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确定了学前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并沿用至今。3.制定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学前教育行政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布,在规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了国家对幼儿园的基本要求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全面、系统地对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做出了规定。以上两个文件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迈向法制化的新里程,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全面改革。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加强了立法工作。4.在儿童观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1995年9月,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前教育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国家教育委员会等八个部门颁布《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依靠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方针,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办好幼儿园,深化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前教育逐步走向社会化。1.社会背景这一阶段正值我国全面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攻坚期。在国际上,影响最严重的一次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1998年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国家改革处于艰难之中。为贯彻各项法规政策,在“九五”期间,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路径。国企、事业单位剥离教育职能,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新困难与新问题,幼儿入园率呈现平稳态势,但2001年仍有所下降;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园有所增加,而其他部门办园和集体办园下降数量最大,且减少最多的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导致“九五”期间教育目标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出现了大幅度倒退。五、在社会变革中艰难探索(1996—2000年)2.核心举措与主要政策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幼儿园数量减少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虽然1995年国家出台《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的目的是稳定企事业单位办园和集体办园,但是面对企事业单位剥离教育职能的转制改革,该文件一方面缺乏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支持这些单位继续办园的优惠政策措施。城区改造工作推进步伐加快,而很多地方政府在改造过程中没有将幼儿园的发展纳入规划中,这些为一般人民大众服务的集体办园或被撤销,或自然消亡。一些不具备办园资质、未经教育部门审批的黑园应运而生,靠低廉的收费吸引生源,给学前教育质量和幼儿园安全带来了很多隐患。而新建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大多数为收费较高的民办园,因此带来下岗职工子女、广大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园困难问题。国家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正是对之前一段时间的发展进行反思之后的调整。在城市,我们面临建设工业社会的盲目重复建设问题,大兴土木;而在农村,越来越多的现代机械代替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守儿童的增多,农村小学、初中的集中,使非常多的儿童在年幼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得不步行数十里进入寄宿学校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逐渐理顺,学前教育资源和普及水平有所提升。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学前教育开始了社会化探索的历程,学前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学前教育资源和普及水平有所下降。六、在改革深化中逐渐恢复(2001—2009年)(一)社会背景(二)核心举措与主要政策1.《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1.《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2001年,教育部在青岛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就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十五”期间发展思路、政府投入等方面提出了重大的、具有突破性的改革建议。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政策的形式予以颁布。其最突出的贡献是再次强调并明确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管理责任,建立新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如何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如不准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园和乡镇中心园,已经出售的要限期收回。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随着新世纪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也被提了出来。在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的基础上,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20多年来,通过几轮改革试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为今后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前提。但“十五”期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办园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集体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数量大大减少,教育部门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数量增长幅度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凸显,城乡差距拉大;幼儿园办学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教师质量得到一定提升,但关系教师核心利益的问题仍然进展不大。在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下,学前教育受到了极大重视。在“十二五”及“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迅速增强,改革已见相当成效,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到中国梦的提出,政府正向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方向迈进,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将更加清晰地界定自己的职能范围,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更多的是掌舵。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进,展现出强劲势头,城镇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一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下滑的情况得到了控制。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多个文件组合再次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基本性质,强化了公益性这一核心属性,明确了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幼有所育”即让所有0—6岁的适龄儿童得到更好的养育、教育,其中包含0—3岁婴幼儿的教育。党的二十大强调强化学前教育发展。七、改革进入崭新阶段(2010年至今)(一)社会背景(二)核心举措与主要政策1.加强学前教育的发展2.聚焦学前教育质量发展1.加强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中长期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该纲要将学前教育予以专章陈述,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纲要》精神,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就学前教育体制、经费投入与管理、幼儿园管理与安全监管、统筹规划等做出了部署,成为新时期发展学前教育的总纲领,也拉开了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密集出台的序幕。2.聚焦学前教育质量发展在当前质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2010年9月6日,卫生部、教育部出台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76号)。2011年9月5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财教〔2011〕405号),“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实施4大类7个重点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11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致力于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的转变,从幼儿发展出发实现课程的范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2012年11月8日,《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1号)出台。2013年1月8日,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教师〔2013〕1号)。2015年1月10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教师〔2015〕2号)。2015年7月1日,财政部和教育部发布《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2016年1月5日,教育部出台修订后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增加反家暴内容,强调禁止虐童。2016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幼儿园建设标准》。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出顶层设计,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提供了行动指南。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18〕57号)印发。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政策明确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2019年3月11日,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以下简称《规定》)公布。《规定》明确,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15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任务举措:一是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二是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三是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请比较1996年和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不同点。2.简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哪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思考与练习模块二幼儿教育法规发展趋势一天,某幼儿园的老师组织小朋友在教室外上游戏课。游戏课活动场所的地板选用的都是防滑砖,任课老师也一直在旁边组织、观察小朋友们的活动。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果果在蹦跳时不小心摔倒。老师马上将他送到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右手骨折,医药费花去1800多元。事后,果果的家长要求幼儿园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理由是:虽然孩子摔倒属于意外,但事情毕竟发生在幼儿园内,幼儿园就是暂时或临时的监护人,在这段时间内幼儿园没照顾好孩子,理应承担医药费、营养费及家长误工费的赔偿责任。幼儿园则不同意家长的赔偿要求,认为幼儿和幼儿园之间不存在被监护和监护的关系。问题讨论:幼儿与幼儿园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果果父母的要求有没有道理?引导案例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范围扩展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范围扩展(一)扩展的原因1.提供政策背景2.急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1.提供政策背景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大背景下,在未来几年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未来十年是学前教育大发展时期,学前教育领域的各主体的行为规范需要政策法规的调整和约束;依法治教的时代要求呼唤政府依靠法律治理学前教育,使学前教育领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1)需要政策法规的约束。学前教育是国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是提高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等发展学前教育的十条意见。这两项学前教育政策的颁布使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成为国家教育近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的重点,学前教育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和支持。(2)政策法规提供法律依据。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与发展,它要求各行各业都按照法治的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的观念更新与制度变革。这种新的形势也对依法治教提出了深刻、更为紧迫的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这一基本方略又被写入我国宪法,成为具有最高法律权威的宪法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使学前教育领域法规开始颁布实施,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母婴保健法》《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从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做了进一步的规范。2.急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目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基本上囊括了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法规、学前教育制度政策法规、儿童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法规及针对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的政策法规等类型,如学前教育课程政策法规包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学前教育制度政策法规包括《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1)相关的政策法规无法满足现实需要。(2)某些重要政策法规存在缺失。1.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多项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改革开放以后,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相比之前,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涉及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关注点由3—6岁延伸到了3岁前及入小学后,由关注教师的职前培养扩展到关注教师的职后培训,由关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行为延展到关注幼儿家长的成长,由总体关注幼儿园的开办及教育拓展到关注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难题。例如,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了促进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规范办园行为,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和工作机制。(二)扩展的表现2.政策法规制定的实时性、敏感性和针对性逐渐加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制定过程中的实时性、敏感性和针对性明显加强。例如,1979年颁发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用以指导城市幼儿园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1983年针对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出现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1991年针对当时学前班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1995年针对我国企业办园存在的问题,发布了《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2003年,发布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这一时期出台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中发展规划性的政策法规明显增多,且用于指导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发展规划性也明显增强。3.加大各类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执行力度随着教育行政部门经验教训的积累、教育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政策法规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的优化,教育行政部门将更加重视依法治教,依法做出教育行政行为,保障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真正地得到贯彻落实。但是这些法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政策法规制定者的目标,而是出现了执行偏差。直通国考在我国现行学前教育政策制度体系中,针对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长远的事业发展需要,特别要突破以下盲区,填补政策空白,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制度。(三)扩展的内容1.明确性质和地位2.逐步加大投入力度3.建立幼儿教师的编制、职称及培训制度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表现形式,具体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调节幼儿教师与他人、幼儿教师与社会、幼儿教师与集体等之间的关系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本质、构成和特点(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1.明确性质和地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其作为国民教育奠基阶段的地位,确实把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从观念上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明确学前教育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和公益性。同时,深刻认识学前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关涉千家万户、具有突出普惠性的重要的民生工程。2.逐步加大投入力度(1)明确将学前教育经费从中小学教育预算中独立出来,在国家财政性教育预算中单项列支学前教育投入,实行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单列制度。(2)逐步提高对学前教育投入的比例,专题组织研究提出学前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学前教育预算内事业性经费占教育预算内事业性经费的比例,从根本上解决并保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稳定性与力度问题,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长远可靠的制度化、稳定化的财政投入保障。3.建立幼儿教师的编制、职称及培训制度教师是实施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依托,有了高素质、稳定化的教师队伍,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鉴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和制度中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考虑学前教育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急需着力研究和突破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起基础的且根本性的制度,弥补重要的政策空白。“学前教育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的重要立法项目。近年来,很多学者也不断呼吁进行“学前教育法”的立法工作。二、幼儿教育立法成为必然趋势(一)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1.不能较好地规范学前教育秩序2.具有疏漏和不完善之处3.保障不够1.不能较好地规范学前教育秩序我国现有的全国性的学前教育法规、教育法律中涉及学前教育的相应法规已不能较好地规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关系,解决出现的新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大量平等主体间的横向型教育法律关系和纵向型教育行政关系并存的新格局。而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规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新变化,从而造成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中的许多法律关系不明确、无法可依,导致无谓的纠纷或执法障碍,阻碍了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2.具有疏漏和不完善之处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规、教育法律中涉及学前教育的相应规定本身具有疏漏和不完善之处。一些原本就很重要的问题未得到规范、落实,如忽视了幼儿园的权利;未对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进修、医疗保险等予以切实保障;规定了幼儿园注册和审批的程序,但对幼儿园注销、转让等程序未做规定;对幼儿园稳定的经费来源未给予清晰的规定;对幼儿园事故的责任与处理未予以合适的规范。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表现出零散、不系统的特点,除《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之外,涉及学前教育的内容大量地散见在其他法律法规中,这十分不利于有效地依法开展学前教育工作,保证学前教育发展。3.保障不够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较低的法制地位不能很好地保障其发展。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立法尚无全国性的法律,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个层次,和《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样的学前教育立法格局对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真正重视、有效地协调学前教育发展与社会各方面的法律关系,以及规范各主体的行为都是十分不利的。我国学前教育立法抓住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深层次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学前教育性质、政府职责、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幼儿教师的身份与待遇等,转变观念、突破思路,重点就这些问题做出如下规定。(二)学前教育立法的重点1.明确规定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地位2.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与机制3.明确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与机构4.明确政府主导5.确立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6.确立办园体制7.明确幼儿教师的权利8.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9.建立公平的机制与制度1.明确规定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地位不仅要明确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明确其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公共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与机制政府职责的充分彰显和引导、激励社会力量的充分发挥是保障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尽可能充分发展的前提。3.明确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与机构明确规定中央、省、地市级部门设立学前教育的专门行政管理机构,县级应有专门机构或专职干部,并明确中央、省、地市、县级学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这是落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资源优化扩大、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和人力保障。4.明确政府主导当前和中长期学前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责任;明确规定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卫生、民政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确立分工合作的机制。5.确立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明确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并明确规定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之中,在各级财政性教育预算中应单项列支学前教育投入。6.确立办园体制办园体制既要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办园导向,又要有利于最广泛地动员与利用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投入举办幼儿园。7.明确幼儿教师的权利明确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特别是幼儿教师的法律身份与地位。明确指出幼儿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师的一部分,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民办幼儿教师享有与公办幼儿教师同等待遇。要切实保障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拥有同等的工资待遇,健全幼儿教师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的编制、职称及培训制度。8.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明确建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发展的督导和问责制度。将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及其落实、规划、实施、经费投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行政及相关主管部门及其领导的重要内容,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9.建立公平的机制与制度明确以政府办园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发展农村和中西部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教育成本投入的保障机制。对地方财政不足的地区,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加大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等欠发达地区,以及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实施减、免、补等多种形式的资助。1.国际化的内在动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国际化的内在动因有以下几点:(三)学前教育立法的国际化趋势(1)全球化进程中的时代要求。(2)保障政策法规科学合理的手段。(1)全球化进程中的时代要求。全球化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封闭起来发展教育,必须与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接轨,适应世界范围内的变化,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又为我们接受国际先进的思想并进行一系列改革提供了可能。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非常频繁,联合国及一些相关组织召开的一系列国际儿童会议、公布的许多相关文件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学前教育,使我国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更加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2)保障政策法规科学合理的手段。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其他国家早期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规律,才能真正认识本国早期教育发展的情况,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准本国早期教育发展方向,保障早期教育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当然,在制定教育政策时也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和民族特点,因为教育要在立足于本土的基础上才能面向世界。总之,在今后制定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时,必须与时俱进,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才能使制定出来的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拓展知识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违法是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法令和行政规章的一切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犯罪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只有同时是触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