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_第1页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_第2页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_第3页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_第4页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一、总则1.1编制目的为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规范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包括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季报、年报等形式的评价。评价对象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等污染物。1.3评价原则(1)科学性: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2)准确性:确保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代表性;(3)实用性:评价结果应便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4评价依据(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6552013);(3)其他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二、评价内容与方法2.1评价内容(1)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与评价;(2)各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分析;(3)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4)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估;(5)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估。2.2评价方法2.2.1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中的计算方法,结合监测数据,计算各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取最大值作为AQI。2.2.2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值、季均值、月均值、日均值等。2.2.3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分析长时间序列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评估不同时间段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2.2.4污染源影响评估2.2.5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估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各污染物浓度是否达到相应标准限值,评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三、评价报告编制3.1报告内容(1)评价背景与目的;(2)评价区域概况;(3)监测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4)评价结果与分析;(5)主要污染源分析;(6)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措施与建议;(7)评价结论。3.2报告格式评价报告应采用规范的格式,包括封面、目录、、附件等。部分应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便于阅读和理解。四、质量控制与保障4.1质量控制(1)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评价方法应科学、合理,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评价报告应经过专家评审和修改完善。4.2质量保障(1)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水平;(2)建立健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3)定期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和复核,确保评价质量。五、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5.1结果应用(1)环境规划与管理: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功能区划、污染源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3)公众信息发布: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及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4)环境科学研究: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5.2结果反馈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以便:(1)调整和优化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2)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3)促进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共治共享的局面。六、持续改进与更新6.1持续改进(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化;(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变化;(3)监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的进步;(4)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6.2更新机制建立规范更新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对规范进行审查和修订,确保规范的时效性和先进性。更新后的规范应通过正式渠道发布,并提供给相关单位使用。七、实施与监督7.1实施要求(1)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按照本规范要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2)相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3)评价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7.2监督管理(1)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对下级部门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2)建立评价结果抽查制度,确保评价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3)对违反本规范的行为,应依法予以纠正和处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一、总则1.1编制目的为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规范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包括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季报、年报等形式的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以及特定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1.3评价原则(1)科学性:评价方法应基于科学研究,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2)实用性:评价方法应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和推广。(3)代表性:评价数据应具有时空代表性,能够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真实状况。(4)公正性:评价过程应客观、公正,避免人为干预。1.4评价内容(1)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与评价。(2)污染物浓度评价。(3)污染源解析与评价。(4)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5)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二、评价方法2.1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与评价空气质量指数(AQI)是衡量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AQI计算方法如下:(1)选取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10、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2)根据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确定分指数(IAQI)。(3)计算各项污染物的分指数,选取最大值作为AQI。(4)根据AQI值,判定环境空气质量等级。2.2污染物浓度评价(1)统计各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最大值、超标倍数等。(2)分析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3)评价各污染物浓度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3污染源解析与评价(1)识别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源、交通源、生活源等。(2)分析污染源排放特征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3)提出污染源治理措施及建议。2.4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1)计算各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变化。(2)分析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或恶化的原因。(3)预测未来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2.5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1)判定各污染物浓度是否满足标准限值。(2)评价城市或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3)提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三、数据要求与处理3.1数据来源(1)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发布的监测数据。(2)企业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的数据。(3)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的专项调查和研究数据。3.2数据质量(1)数据应真实、准确、可靠,不得伪造或篡改。(2)数据应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缺失数据不得超过规定比例。(3)数据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审核,确保其代表性。3.3数据处理(1)对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处理,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2)对缺失数据进行合理插补,确保数据连续性。(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校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四、评价报告编制4.1报告内容(1)评价背景和目的。(2)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期。(3)评价依据和方法。(4)评价结果与分析。(5)主要问题和建议。(6)附件(包括数据来源、监测点位图等)。4.2报告格式(1)封面:包括报告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2)目录:列出报告各章节及页码。(3)按照章节顺序编写,内容清晰、条理分明。(4)附件:提供相关数据、图表等支撑材料。4.3报告提交(1)提交纸质报告一份,同时提供电子版报告。(2)报告提交前,应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报告质量。(3)报告提交后,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五、质量控制与保障5.1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主要包括:(1)评价人员资质要求。(2)评价方法和技术的标准化。(3)数据审核与质量控制流程。5.2技术培训与交流加强评价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评价技术水平,主要包括:(1)定期组织评价技术培训。(2)开展评价技术交流与合作。(3)关注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评价方法。5.3社会监督与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提高评价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主要包括:(1)公开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2)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完善评价工作。(3)加强与环保组织、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六、应急响应与预警6.1应急响应机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以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具体包括:(1)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2)建立应急监测网络,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取准确的数据。(3)设定应急响应阈值,当空气质量指标超过阈值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6.2预警系统(1)根据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发布未来24小时至72小时的空气质量预警信息。(2)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传达预警信息。(3)针对不同污染等级,提供相应的健康防护建议。七、持续改进与评估7.1持续改进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应持续改进,包括:(1)定期回顾和评估评价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调整评价方法和指标。(3)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评价技术规范。7.2评估与反馈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并收集反馈,具体措施如下:(1)组织专家对评价报告进行评审,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收集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意见。(3)根据评估和反馈结果,调整评价策略和措施,以提高评价工作的实用性和影响力。八、法律责任与伦理8.1法律责任(1)确保评价数据的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