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学生版)_第1页
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学生版)_第2页
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学生版)_第3页
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学生版)_第4页
神话故事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神话故事”类文言文是小学阶段尤其是四年级常考的文言文主题之一。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神话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考点1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答题方法】解答这类问题,只要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即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或飞天遁地、力量无穷、腾云驾雾、三头六臂、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神机妙算、未卜先知、各显神通、刀枪不入等,这都是神奇的地方。考点2评价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答题方法】结合神话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语言或者具体事件,评价人物形象。例如,在《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火神的劝说作出坚定回答的情节让我们感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定不屈、勇敢无畏。评价神话人物的常用词语:神通广大、慈悲善良、无私奉献、聪明机智、舍己为人、坚持不懈目录一、夸父逐日(22-23四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二、女娲造人(23-24四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三、精卫填海/女娲造人(23-24四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四、盘古开天地(四年级上·山西阳泉·期末)五、姮娥奔月(四年级上·江西上饶·期末)六、嫦娥奔月(原创题)七、女娲补天(六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八、羿射九日(22-23四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九、愚公移山(原创题)十、共工怒触不周山(小升初·山东临沂·期末)十一、刑天舞干戚(六年级·陕西西安·期末)十二、鲧禹治水(原创题)十三、大禹治水(22-23六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十四、神农化民(原创题)十五、鲤鱼跳龙门(原创题)一、好文共读,相见欢。(14分)(22-23四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③。(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注释】①入日:追赶到太阳下山的地方。②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③邓林:地名,现位于大别山附近。邓林即“桃林”。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分)(1)欲得饮欲:(2)河、渭不足

足:(3)弃其杖

弃: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3.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夸父与日逐走”的“走”和现在的“走”意思是一样的。B.夸父与太阳赛跑,当然赢不了,人们以此形容那些不自量力的人。C.“夸父”的手杖变成了“桃林”,表现了夸父为人类造福的精神。D.本篇小古文是寓言故事,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表达了古代人民战胜大自然的强烈愿望。4.我觉得《夸父逐日》中最神奇的地方是(用原文回答),因为。(2分)5.在故事中,夸父逐日以至于丧命,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你觉得这样做值得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文言文阅读。(15分)(23-24四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务剧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选自《风俗通》)ㅤ【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务剧:工作繁忙。1.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我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是。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力不暇供”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3分)3.“乃引绳于泥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2分)()A.于是她就引导绳子到泥浆中 B.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C.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沾上泥浆 D.她竟然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4.以下关于这篇神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女娲一开始用黄土捏人,但因为工作繁重,便使用绳子甩泥浆的方式造出大量的人。B.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原始观念。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D.这篇神话的神奇表现在女娲具有捏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5.在《中国神话传说》的整本书阅读中,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认识了哪些神奇的人物?请认真回忆,并完成下表。(4分)故事名称《大禹治水》神奇人物大禹

6.神话界将召开一年一度的“英雄榜”争夺赛,你打算推荐中外神话故事中的哪位神话人物?理由是什么?(3分)三、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23-24四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材料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1),(2)。【材料二】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③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注释】①抟:揉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多。③暇:空闲。默背课文,按课文内容补充【材料一】中空缺的句子。(2分)2.《精卫填海》选自《》。“炎帝”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精卫”是神话中的名字。(3分)3.下列加点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炎帝之少女(年轻的女子) B.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C.尝与诸小儿游(曾经) D.震耳欲聋(将要)4.联系上下文,写出材料中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2)女娲抟黄土作人。5.下列哪种精神可以用“精卫填海”来形容?()A.机智聪明,惩恶扬善B.宽宏大度,平易近人C.坚持不懈,持之以恒6.“女娲抟泥造人”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下来。(2分)7.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中外的神话故事有很多,请你再写出2个神话故事:、。(2分)四、文言文阅读。(18分)(四年级上·山西阳泉·期末)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①鸡子②,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③,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④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⑤。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选自《太平御览》)【注释】①如:像。

②鸡子:鸡蛋。③岁:年。④于:比。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1.《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中关于自然形成最早的传说。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盘古具有()的精神。(多选)(2分)A.先人后己

B.勇于献身

C.热爱大自然

D.无私奉献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1)盘古日长(chángzhǎng)一丈

(2)盘古极长(chángzhǎng)3.短文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由画“”的句子可以联想到成语()(4分)A.呼天抢地

B.翻天覆地

C.顶天立地

D.惊天动地4.结合注释及自己的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的句子的意思。(2分)5.考一考。你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多少?(1)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他是()(2分)A.女娲

B.盘古

C.吴刚

D.共工(2)()钻木取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2分)A.黄帝

B.仓颉

C.燧人

D.神农氏(3)《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是因为()(2分)A.交通不便利

B.大山是他的敌人

C.无事可做

D.想帮助他的朋友6.盘古这个形象,代表着古人对宇宙、天地、万物的深度思考,他以身体撑起天地,死后又化作万物,请你发挥想象至少举两例说说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2分)五、课外阅读。(12分)(四年级上·江西上饶·期末)姮娥奔月姮娥①,羿②妻。羿请③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④,未及服之。姮娥盗而食之,奔入月中,为月精⑤也。【注释】①姮娥:就是嫦娥。②羿:古人名,后羿。善于射箭。二指嫦娥之夫。③请:请求。④西王母:古代神话里的女神。⑤月精:月亮的精灵。1.学会提问,并带着问题阅读,会提高阅读的效率。现在,请你看提问例子,根据《姮娥奔月》这一课题的提问要求,提出问题,并写在横线上。(4分)(1)针对嫦娥的身份,提出问题。

例子:问题:嫦娥是谁?(2)针对嫦娥奔月的原因提出问题。

问题:(3)针对嫦娥奔月的结果提出问题。

问题:2.请你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结合注释,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6分)起因:经过:事情的结果:3.神话故事充满着许多不可思议的想象,现在,请你结合故事,说说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地方。至少说出两点。(2分)不可想象的地方之一:不可想象的地方之二:六、文言文阅读。(10分)(原创题)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所(zhuó)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选自《淮南子·览冥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②常斫之③学仙有过

④过故人庄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2.嫦娥为什么变成了“蟾蜍”?(2分)3.“下有一人”指的是。(2分)4.短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月桂的神奇?请你用“”画出来。(2分)5.仿照“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介绍一下自己吧!(2分)七、文言文阅读。(12分)(六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1.解释下列点字。(4分)(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2)水浩洋而不息(3)断鳌足以立四极(4)狡虫死,颛民生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冀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4分)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2分)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22-23四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羿射九日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上射十日,中(zhōngzhòng)其九日。日中(zhōngzhòng),九鸟尽死,坠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万民皆喜。(根据《淮南子•本经训》相关内容改编)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2分)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尧之时,十日并出。A.并且B.一起C.合并3.用“”画出描写“十日并出”带来的危害的语句。(2分)4.羿射九日,“万民皆喜”,想象一下,人们会对后羿说些什么?(2分)九、文言文阅读。(10分)(原创题)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惩①山北之塞②,出入之迂③也,聚室④而谋曰:“吾与汝⑤毕⑥力平险,指通豫南⑦,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智叟笑而止之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长息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选文有删减)【注】①惩:苦于。②塞:阻塞。③迂:曲折,绕远。④室:家。⑤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⑥毕:尽,全。⑦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愚公和。(1分)2.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的含义。(3分)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1)达于汉阴词语联想法:抵达(2)杂然相许查阅词典法:①赞同;②期望;③答应;允许。(选填序号)(3)智叟笑而止之日语境推断法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4.愚公认为自己能够移山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5.愚公移山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发?(2分)十、文言文阅读。(6分)(小升初·山东临沂·期末)共工怒触不周山①昔者,共工②与颛顼③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④绝⑤。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⑥;地不满东南,故水潦⑦尘埃归焉。[注释]

①选自《淮南子》。②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③颛项(zhuānxū):相传是黄帝的后裔。④维:绳子。⑤绝:断。⑥焉:这,这里。⑦潦:积水。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画横线的句子。(4分)2.文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联系《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夸父逐日》,说说夸父与共工有什么共同点。(2分)十一、阅读理解。(8分)(六年级·陕西西安·期末)刑天舞干戚刑天①与帝②争神。帝断③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④以舞。(选自《山海经·海外西经》)【注释】①刑天: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战斗之神。②帝:指黄帝。③断:砍下。④干戚:干,盾;戚,斧。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填序号)(1)帝断其首()

A.首先

B.第一,最高的

C.头(2)操干戚以舞()

A.品行

B.手持,拿着

C.做,从事2.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排序,正确的顺序是(2分)(

)①刑天拿着盾牌和大斧,向着天空乱劈乱舞。②黄帝砍下刑天的头,并埋葬在常羊山。③刑天与黄帝争神的位置。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3.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其十》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你认为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都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十二、文言文阅读。(8分)(原创题)鲧禹①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选自《山海经》【注释】①鲧(gǔn)禹(yǔ):人名。传说鲧是禹的父亲,禹是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们都治理过洪水。②帝:指天帝。③息壤:传说是一种能够生长不息的神土,所以能堵塞洪水。息,生长。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鲧窃帝之息壤(人名)B.以堙洪水(堵塞,填塞)C.鲧复生禹(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2)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3.简述大禹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感人故事。(2分)十三、文言文阅读。(22-23六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大禹治水尧舜①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gǔn)②治水,鲧用壅(yōng)堵③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④,通九道⑤,陂(bēi)⑥九泽⑦,度(duó)⑧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⑨,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注释】①尧舜:传说中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②鲧(gǔn):人名,大禹的父亲。③壅(yōng)堵:堵塞。④开九州:开辟九个州的土地。⑤道:河道。⑥陂(bēi):修筑。⑦泽:湖泊。⑧度(duó):勘测。⑨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面加以引导。1.联系上下文及注释,我们可以推测“通九道”中的“通”是(

)的意思。(2分)A.通过 B.疏通 C.通知2.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1)“鲧用壅堵之法”中的“之”和“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意思不同。()(2)句子“后舜/用禹/治水”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3)大禹和鲧治水“一成一败”,是因为鲧的时代条件落后﹐大禹接手后利用了更多有利的资源。()3.翻译句子:尧用鲧治水,鲧用壅堵之法,九年而无功。(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