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由“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和“从相同的方向观察不同物体”两个部分组成,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内容的安排主要强调了学生在不同位置的观察能力,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初步感知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激情,发展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从相同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展示的例2与前面的例1完全相反,展示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从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们,使学生认识到从相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完善了观察物体这一重要知识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四、课时安排:2课时1.观察物体(二)(1)…………1课时2.观察物体(二)(2)…………1课时《观察物体(二)》知识树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二)(1)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师: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师:以前我们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速度快。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节奏越来越快)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1.观察汇报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朋友呢?师: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站在我的哪里,看到了什么吗?师: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揭题师:像这样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三、深入观察、扩展新知(一)教学例11.集体观察,汇报交流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漂亮的物体,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我们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间,你们能看到什么?实践出真知,我们就来试试吧!(1)保持观察姿势,按要求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了什么形状。移动自己的位置,看能看到什么形状?2.出示主题图,加深印象。3.认识前面、上面、左面。(1)指出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2)变换摆放物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前面、左面、上面。小结:前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四、实践活动,延伸新知1.四人小组观察学具。从左面、前面、上面看各是上面形状。换一下位置,看到的会一样吗?2.教材第13页“做一做”。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但有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激发情趣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什么特征。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完后同桌订正通过对例1图形的展示以及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本节的学习内容,达到很好的效果。生汇报观察所得,通过练习加深记忆。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观察物体(二)(2)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竖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拿出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下,看到哪些不同的形状?二、新课讲授教师摆教材第14页例2图,让学生摆出这四个小正方体竖方向立体图。1.从上面观察师:同学们,上面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立体图,从上面看到怎样的形状?观察上图,从上面看都是:2.从左(右面)看师:再换一个角度,从左或右面来看,看到什么形状?从左(右)面看:3.从正面观察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从正面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三、课堂作业教材第14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小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拼摆,观察,发现。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道题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简析在运算方面的一系列定律,称之为运算定律。本章的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等。本章内容在学习“数与代数”这一板块的知识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材一般都不出现计数公理,但无论是通过直观还是借着具体情节内容来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无形之中都用上了计数公理。其实,计数公理所反映的事实,学生早就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应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和认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四、课时安排:9课时1.加法交换律………………1课时2.加法结合律………………1课时3.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1课时4.减法的性质及应用………1课时5.乘法交换律………………1课时6.乘法结合律………………1课时7.乘法分配律………………1课时8.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计算………………1课时9.除法的性质及应用………1课时《运算定律》知识树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1及18页“做一做”的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二、新课讲授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还有其他方法吗?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等式左边的a和b就是等式右边的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的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30+20=5028+72=10038+50=8820+30=5072+28=10050+38=88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三、课堂作业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29+17=□+29128+□=15+□□+□=323+18654+x=□+□2.填空。(1)一个数加0,还得()。(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1)276+124=180+220()(2)a+20=400+a()(3)550+240=240+550()(4)a+c=c+a()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如说25+32+75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作业设计: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生在本子上解答40+56或56+40仔细观察并小组讨论例如:8+6=6+8等(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2)全班交流。说出结论,并举出例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巩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的理解和试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进行辨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经历运算定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强调:加法交换律中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但这两个加数不变。师:加法除了交换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新课讲授师:这里有三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12+13)+14○12+(13+14)(30+28)+60○30+(28+60)(320+150)+230○320+(150+230)师: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的结果怎样?从以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师板书出课题。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怎样表示出来呢?课件出示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25+68)+32=25+(□+□)130+(70+4)=(130+□)+□64+37+163=64+(□+□)师: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观察到第1、3小题,后两个数相加凑成了什么数?第2题前两个数相加凑成什么数?(整百数)在计算时怎么样?(较简便)师:所以我们应用加法结合律有时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出示例2:88+104+9688+104+96=192+96=28888+104+96=88+(104+96)→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88+200=288师:上边两道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生:第一道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而第二道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师:第一道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不可以使计算简便。而第二道题要先加后边的两个数,再加前边的数才能使计算简便。师:加法结合律不止限于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它们推广到四个和四个以上的数相加。三、课堂作业1.你来当小判官:(1)85+150=150+85()(2)269与141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数。()(3)(26+8)+32+7=26+(8+32)+7应用了加法结合律。()(4)27+46+73=46+(27+73)只应用了加法交换律。()2.下面各题计算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283+152+48=283+(152+48)=283+200=483(2)154+87+246+13=154+246+87+13=(154+246)+(87+13)=400+100=500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学生回顾,汇报学生先计算然后填出适当的符号针对问题,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自己总结,然后全班交流(a+b)+c=a+(b+c)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在图中找出关键信息,让学生列出算式,用不同方法计算。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出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做的?学生先思考,然后指名回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3。教学目标1.了解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2.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两个加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恰当的数。(1)528+217+172=(528+□)+□(2)56+47+44=47+(□+□)3.用语言叙述什么叫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加法结合律?二、新课讲授出示例3。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A→BA→B115千米第五天城市B→CB→C132千米第六天城市C→DC→D118千米第七天城市D→ED→E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进行汇报。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教师集中评讲并板书:115+132+118+85=115+85+132+118运用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运用加法结合律=200+250=450三、课堂作业教材第20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很快计算出它们的和,重点是让学生找出结对的朋友。作业设计:温故而知新,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自己先思考同桌再交流第四课时减法的性质及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相应规律进行简算的过程。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竞赛:出示两组题,男女生比赛。(1)136-65-35(2)136-(65+35)362-87-113362-(87+113)545-149-251545-(149+251)第二组获胜,为什么?2.发现、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3.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4.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5.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二、新课讲授1.出示情境图。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仔细的查阅了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尝试各种算法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3.全班汇报交流师:你们都是怎样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234-66-34234-34-66234-(66+34)=168-34=200-66=234-100=134(页)=134(页)=134(页)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思路2: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思路3: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哪一种简便?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能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例1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1)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板演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不能)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7.用字母表示今天所学的运算规律:a-b-c=a-(b+c)三、课堂作业教材第21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吗?作业设计:学生同桌回顾,教师巡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学生举例验证。寻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学生先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和同学互相交流算法。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多叫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让学生理解不是所有的连减算式都可以简便计算。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2.培养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或公式,或者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加法交换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运算定律(板书:乘法交换律)。二、新课讲授(一)分析主题图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出示例5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看图汇报:(1)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2.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1)负责挖坑、种树共有多少人?(2)负责抬水、浇树共有多少人?(3)他们一共种多少棵树?(二)发现规律、概括规律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几个问题?2.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25=100(人)25×4=100(人)2×25=50(人)25×2=50(人)5×25=125(棵)25×5=125(棵)3.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三组的算式都是交换因数的位置,而积没有变。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2×4=8;4×2=8;24×5=120;5×24=1204.上面的两组算式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来连接?2×4=4×2;24×5=5×245.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的规律就是乘法定律中的乘法交换律。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三)应用规律1.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用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同学们看看你在做题中是否能用到乘法交换律?三、课堂作业1.对号入座78×15=15×()273×463=()×273a×c=()×a☆×△=()×()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发现在验算时更加简便)200×267=400×269=3.我们刚才做的习题都是两个数相乘,三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会变吗?4.谈谈你的发现: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2.前面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作业设计:学生同桌回顾。学生观察图意,找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同桌说说。先说思路再列式。学生先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和同学互相交流想法。等号连接手势、图形、字母等形式表示,用字母表示:a×b=b×a验算、可以简便计算自己举例验证让学生发现:无论是两个数、三个数、多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都是不变的。第六课时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2.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准备:1.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2.请同学们做几道口算题。2×58×12550×2125×8025×440×25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算出了结果,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教师板书:5×2,25×4,125×8请同学们要记牢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他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二、新课讲授1.出示主题图,提问例6的问题。一共有25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提问: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做吗?一种思路是先求一共有多少棵树,再求一共用多少桶水。另一种思路是先求每组用多少桶水,再求25组用多少桶水。(师板书)答:一共要浇250桶水。提问:(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请你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个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25、5、2,三个因数的排列顺序一样,运算符号都一样都是×,结果一样。(2)那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算式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右边算式是先算后两数的积。(3)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符号连接?师概括并启发提问:这两个算式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2.出示一组题找规律。(3×6)×5=3×(6×5)=(7×4)×20=7×(4×20)=(8×25)×4=8×(25×4)=启发提问:(1)三个等式中每组的因数一样吗?(一样)(2)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5)他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积怎么样?(积是一样的)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咱们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老师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4.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板书:(a×b)×c=a×(b×c)三、课堂作业教材第25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对乘法结合律理解认识怎样?小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学生同桌回顾,知道结果的可以马上起立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生观察图意,找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学生摘出有用的信息同桌说说。全班同学做在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两个人互相说一说。等号连接每组算一道,订正得数后,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是相等的。学生讨论、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挑战练习,反馈信息。作业设计: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的例7。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巩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用字母加以表示。2.简便计算:25×44125×32×8二、新课讲授1.学习例7。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问题: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提问:每组有多少名同学?小结: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6人。提问:一共有多少组?小结:25组。提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该如何列式?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1)(4+2)×25(2)4×25+2×25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小结:①(4+2)×25:先计算每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②4×25+2×25:先算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提问: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4+2)×254×25+2×25=6×25=100+50=150(名)=150(名)发现:(4+2)×25=4×25+2×25。提问:你从这三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2.总结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a×(b+c)=a×b+a×c三、课堂作业1.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2.填空:(32+35)×4=()×4+()×4(62+12)×3=()×()+()×()3.把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32×48+32×5220×17+20×1520×(17+15)(5+8)×2424×5+24×832×(48+52)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作业设计:生在本子上解答,点名板演。了解关键信息。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学生自由交流探讨,分组汇报。学生通过计算出结果,然后发现结果相等。用字母表示。巩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的理解和试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进行辨认。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八课时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8(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各自的特点,通过体验、感悟,熟练、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在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聪明的小猴子最爱动脑筋了,他正在思考谁能给这个数字找个好朋友,与它相乘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像这样的好朋友,还有哪些?教师板书:25×4125×815×2……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些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二、新课讲授1.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我们怎样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2.情境一:男女生比赛8×(125+7)19×37+19×63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了应用什么定律?“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3.出示教材例8情景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上内容,根据问题(1)列出算式12×25,请同学用自己最快方法算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计算方法。乘法(分配)律:(a+b)×c=a×c+b×c学生1: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学生2:12×25=(3×4)×25=3×(4×25)=3×100=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控材料招标交易日志
- 合资企业终止合同的操作指南
- 2024合伙份额转让合同合伙份额转让合同范本
- 2024临时用工合同书样本
- 卫生院聘用合同模板道客
- 指定货代合同模板
- 产品销售策略和客户关系培训考核试卷
- 求租车间库房合同范例
- 宝洁公司合同范例
- 洗车店租房合同模板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2024年电梯安全总监安全员考试题参考
- 【新教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课件5
- 2024精麻药品培训知识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MOOC 营销管理-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鲁迅的简介》课件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 剪刀式登高车施工方案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隧道施工测量方案设计(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