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海口市长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说明:本试题分A、B卷,A卷难度系数0.7,B卷难度系数0.5。选择题Ⅰ—14、材料解析21、22为A卷;选择题Ⅰ5—20,材料解析23题为B卷。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计60分)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斐然。下列科技成果,同属医学领域的是()A.《九章算术》和《齐民要术》 B.《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C.《授时历》和《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和《农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著作,作者是明朝李时珍,这两者属于同一领域,B项正确;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这两者不属于同一领域,排除A项;《授时历》是元朝历法,《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这两者不属于同一领域,排除C项;《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农书》是农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朝推行的某项制度为以后历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基本模式,这一制度是()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后世基本沿袭了此项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C项正确;内外服制度是商朝时期实行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度是汉朝实行的,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内容为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政治颁布“推恩令”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思想尊崇儒术军事北击匈奴A.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国家 B.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局面C.缓和了民族矛盾 D.减轻了人民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题干“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思想上尊崇儒术,军事上反击匈奴侵扰,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A项正确;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排除B项;C项是关于民族关系方面,而表格中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措施的作用共同巩固了大一统国家,排除C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4.有人描述某朝制度时指出:“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有转运使”和所学可知,宋代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把地方税赋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可知这一历史时期是宋代,D项正确;秦朝、唐朝、明朝没有转运使这一级官吏,排除ABC项。故选D项。5.魏晋和隋唐时期择偶重视“阀阅”,宋朝则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出现了“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现象。这反映出()A.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B.崇文抑武的方针效果显著C.传统门第观念渐趋淡化 D.国家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则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出现了‘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重视门第(阀阅)到关心资装和聘财,不再关注祖先名望,这反映出传统门第观念渐趋淡化,C项正确;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主要体现在对人们思想道德规范、社会秩序的影响等方面,题干中的择偶观念变化与程朱理学受官方尊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崇文抑武的方针主要是宋朝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政策,与择偶观念从重视门第到重视财产的转变无关,排除B项;宋朝国家并没有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都有很强的控制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6.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所以,“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政治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是康乾盛世”发生于清代,排除D项。故选B项。7.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期。这一时期,在职官设置上体现出“南北分治,因俗而治”特色的民族政权是()A.辽 B.西夏 C.金 D.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实行了南北面官,体现出南北分治,因俗而治,A项正确;西夏统治疆域较小,未出现南北分治,排除B项;金朝实行一省制,排除C项;元朝中央实行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未体现南北分治,排除D项。故选A项。8.如图是对唐代某赋税制度的描述。该制度的实施()●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A.遏止了土地兼并 B.稳固了均田制C.取消了传统的人头税 D.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体现的是唐朝的赋税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两税法,一年分秋、夏两季收税,主要以土地税和户税为主,其影响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项正确;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兼并无法遏止,排除A项;均田制是唐租庸调制的经济基础,两税法的推行说明均田制已经瓦解,排除B项;人头税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取消,只是不再作为主要收税项目,是清的摊丁入亩的推行取消的,排除C项。故选D项。9.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政府采取的创新举措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盐铁官营 D.清查全国垦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题干“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是汉武帝时期在经济控制方面的创新举措,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并非汉武帝时期的创新举措,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就已推行,排除A项;“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采取的举措,排除B项;“清查全国垦田”虽然是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之一,但主要是为了掌握土地情况,而非直接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位于北方辽河流域的是()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诸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遗址需要位于辽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红山文化位于辽河流域,C项正确;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龙山文化遗址也位于黄河流域,排除B项;良诸文化遗址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排除D项。故选C项。11.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采取的举措是()A.开辟丝绸之路 B.推崇黄老思想C.颁布“推恩令” D.推行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地方的封国势力,颁行了“推恩令”,C项正确;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和削弱地方封国势力无关,排除A项;推崇黄老思想是西汉初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而采取的措施,与削弱地方封国势力无关,排除B项;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才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12.“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A.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B.坚持以法治国C.促进民族交往的加强 D.推行小篆字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海内为一”“扫六合”“始皇帝”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进行评价,A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以法治国、民族关系以及统一文字等信息,排除B、C、D。13.汉朝时期,长江流域以产稻为主,中原地区是麦类最重要的产区。从魏晋开始,麦类在南方大规模推广,麦粟在南方人民的饮食中成为仅次于稻米的粮食作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上实现大一统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 D.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麦粟原本是北方中原地区的主要作物和食物,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将种植麦粟的技术和食用麦粟的习惯带到南方,推动麦粟成为南方的重要粮食作物和食物,B项正确;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而非“政治上实现大一统”,排除A项;材料所述主要反映南方和北方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而非民族交融和民族矛盾缓和,排除C项;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是在春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隋唐时期,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参与政权的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时期自下而上举荐人才的制度,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通过家世门第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中枢制度,并非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答案】B【解析】【详解】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D项错误。【点睛】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16.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说明刘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在于确保皇位的稳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刘邦只是借鉴了西周的分封制,不是继承西周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刘邦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时还推行了郡县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汉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17.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看,虽然汉初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文帝时,“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表明商业活动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的贫困,也没有体现官商勾结,排除B,C。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时代的基本经济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符合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要求,因此排除D。正确答案为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18.“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过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引文认为“攻伐”即战争为“天下之巨害”,显然是反对战争,这与墨家的“非攻”主张相一致。19.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 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北魏将西凉乐从“秦汉伎”改为“西凉乐”,体现了其作为中原王朝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与坚守,反映了北魏的中原文化正统性和华夏文化中心的观念,D项正确;名称变化主要与文化认同有关,非地域认同,且与命题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音乐文化名称的变化未直接体现民族政策,排除B项;虽然涉及艺术领域,但名称变化的主要动因非艺术审美,排除C项。故选D项。20.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从敦煌文书中所见的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可以看出:契约中明确规定了工期、酬劳以及对受雇者的工作要求和违规处罚,这说明当时已经可以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获取报酬,不再完全依附于某一个地主或庄园,人身控制相对松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不能说明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排除A项;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情况,但并非材料所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材料中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快速发展”表述不准确,材料中没有足够的信息表明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共40分)21.如表为中国古代两位著名儒学家的思想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序号思想主张出处甲今师异道,人并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定,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概括甲、乙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其对应的思想家。(2)分别指出上述两位思想家对儒学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答案】(1)核心观点:材料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乙: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三纲五常。思想家:材料甲:董仲舒;材料乙:朱熹。(2)贡献:董仲舒:推动儒学成中国古代正统思想。朱熹:推动儒学进一步发展,促使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西汉和南宋中国。核心观点:材料甲:根据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分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乙:根据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可分析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根据材料“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可分析出三纲五常。思想家:材料甲:结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分析出董仲舒;材料乙:结合理学可分析出朱熹。【小问2详解】本题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西汉和南宋中国。贡献:董仲舒:结合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分析出推动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朱熹:结合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可分析出推动儒学进一步发展,促使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其三》材料二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府。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外历史纲要》(上)(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指是什么事件?“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三公”分别指哪些大臣?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大规模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事件:统一中国。贡献: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制度:三公九卿制度。(3)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货币,修长城、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订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焚书坑儒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并结合所学可知,指统一中国。根据所学可知,“秦王”最大贡献是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根据“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可知该中央政治制度是三公九卿制度。【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并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交融等角度回答,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货币,修长城、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订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焚书坑儒等。23.城与都材料一今北京在唐朝称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朝廷曾在此设节度使,以掌军政。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材料二今北京在辽时称南京(燕京),为五京之一。辽帝曾在此行册礼(上皇帝尊号)、设行营;设三司使司,“掌燕、蓟、涿”等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