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以熟悉和遵守儒家经典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由于经济和教育资源不均衡,客观上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B项正确;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察举制使得选官范围相对封闭,不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排除C项;察举制以熟悉儒家经典作为主要的选官标准,维护而非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外,还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门第等“资”为限制,而是以乡论、清议的方式对候选者进行德、才评定,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对“寒素”的选拔。“拔寒素”的实行()A.打破了士族对选官的垄断 B.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C.为科举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有利于消除士族与寒门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九品中正制是以出身、门第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而“拔寒素”是以德、才为标准,因此“拔寒素”是对九品中正制只看重出身、门第所存在问题的弥补,B项正确。西晋时,士族把持中正官职位,由题干中“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可知,士族垄断选官权的情况并未改变,科举制的推行才打破了士族对官权的垄断,排除A项;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与本题时空信息不一致,排除C项;“拔寒素”本身就是对士庶差异的认可,不可能消除士族与寒门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3.隋代开始推行以父祖封爵和资荫为入仕标准的门荫制度,唐朝进一步规定,凡是皇室贵戚和有封爵者的子孙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并根据他们父祖的身份和官品的高低,叙以不同的品阶。隋唐门荫制度的推行说明()A.王朝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B.科举选官制度有待完善C.政府用人机制相对灵活 D.门阀势力仍有相当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凡是皇室贵戚和有封爵者的子孙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并根据他们父祖的身份和官品的高低,叙以不同的品阶”,可知选官时强调注重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说明门阀士族的影响力仍然较大,D项正确;题干与统治基础演变关系不大,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政府用人机制相对灵活”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4.唐开元时,玄宗批准中书的奏议,凡国家大事,每个中书舍人都要提出书面意见即“商量状”,由中书令评定每个“商量状”的优劣,经门下省审议同意后,送皇帝裁定。这一机制()A.使门下省取得了决策权 B.有利于激发中枢机构效能C.反映了三省制度的废弛 D.稳定了中书令的特殊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材料所述有利于激励官员独立思考,提出真知灼见,发挥官员的聪明才智,从而有利于皇帝做出正确的决策,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参与决策,但是最终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决策过程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作用,不能得出三省制度废弛,排除C项;中书令为中书省长官,但是材料所述并非强调其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5.针对北宋中期出现财政危机,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一主张旨在()A.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 B.废除重农抑商政策C.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 D.切实解决农民困境【答案】A【解析】材料“民不益赋而国用饶”的意思是不增加民众的赋税,同时还能保证政府财政的富足,由此可知,王安石强调的是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即“开源”,A项正确;宋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废除这一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中的“开源”思想,没有涉及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也不能体现切实解决农民困境,排除CD两项。故选A项。6.“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密揭”制度反映出明朝()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权势逐渐膨胀 D.内阁掌握了决策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密揭”是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说明内阁不再仅仅是秘书咨询机构,权势有所膨胀,C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最终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中枢决策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皇帝权力没有日趋衰落,排除B项;内阁始终没有掌握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C项。7.封建和郡县之争实际上处处都和政治现实息息相关。中唐柳宗元写下《封建论》,对封建制的缺点和郡县制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明清之际顾炎武写下《郡县论》,主张“改知县为五品官,正其名曰县令”,职位可以世袭罔替。对此解读合理的是()①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封建和郡县之争影响社会稳定③《封建论》是基于对藩镇制度的反思④明朝过度的中央集权积弊深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明清之际(中国)。据题干“封建和郡县之争实际上处处都和政治现实息息相关”,可知柳宗元、顾炎武的观点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的政治密切相关。结合所学可知,中唐柳宗元写《封建论》,是对积重难返的藩镇制度进行反思,主张严格的郡县制来维护中央权威,③解读合理;明代的政治在前朝的基础上,已经发展成高度集权,明清之际的顾炎武主张提升县级政府首长的级别,吸收封建制的一些因素,赋予他们更多职责和自主权,目的是克服明朝过度中央集权带来的弊端,④解读合理;③④解读合理,D项正确;中央集权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地调配资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但是题干主题与此无关,①解读不合理,排除AB项;封建和郡县之争主要是统治阶层对于国家治理方式的探讨和争论,不能直接得出这种争论就影响了社会稳定,这种说法缺乏充分的依据,②解读不合理,排除C项。故选D项。8.从清代开始,商人无须回到原籍,在从商地即可直接参加科考;捐官制度使得许多商人掏钱买官。由此出现了大量商人从政和大量读书人弃儒从商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业贸易网络的发达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朝廷摒弃了抑商政策 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题干“出现了大量商人从政和大量读书人弃儒从商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出现大量的商人从政、读书人弃儒从商现象,这表明士商之间逐渐相互渗透,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冲击,B项正确;商业贸易网络发达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相关,但与材料主旨商人从政等观念无关,排除A项;当时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发展概况,排除D项。故选B项。9.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始于1913年。相关法令规定,年满21岁的民国男子可报考,是在教育部认可的国内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习各项专门学科3年以上的有毕业文凭者,被褫夺公权、亏欠或侵蚀公款者不得参加考试。这些规定反映了北洋政府()A.要求官员精干廉洁 B.注重对官员甄别审查C.对文官素质的重视 D.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洋政府通过专门法律对文官考试制度进行规定,同时对参加考试的资格进行限制,“褫夺公权、亏欠或侵蚀公款者不得参加考试”,体现了对文官素质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参加文官考试的资格受到限制,并非要求官员精干廉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官员的甄别审查,只涉及对文官考试的规定,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哪些人可以参加文官考试,哪些人不能参加文官考试,并没有体现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0.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达到1140个,成为中央苏区各区各乡普遍的经济组织,自成立以来,“不间断供给与优惠价格满足了民众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部分合作社还提供“免费看病等福利”。这有利于()A.增强党在苏区的社会动员能力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推动根据地土地改革顺利实施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中国。据材料“不间断供给与优惠价格……免费看病等福利”可知,通过消费合作社为民众提供生活必需品和福利,能够增强党在苏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动员群众支持革命事业,从而增强党在苏区的社会动员能力,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革命统一战线通常指国共合作等政治联盟,其存在时间为1924—1927年,排除B项;土地改革主要涉及土地分配问题,而消费合作社的功能更多是经济服务和福利等民生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时,中共尚未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且无产阶级专政是政治层面的概念,而消费合作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服务方面,不能直接说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面是1941年《新华日报》山西沁县等地的村代表参选情况作出的相关统计报道。由此可知,沁县等地的村选情况说明()沁县有5个村,公民总数为1471人,参选公民达1233人,约占公民总数的84%;据沁县、沁源、屯留3个县统计,村代表会成分中中农约占60%,贫农约占25%,富农约占10%,地主,雇农约占5%。A.“三三制”原则得到了贯彻 B.地方基层治理能力增强C.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较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沁县等地的村选中当选的村代表,农民占据的比重很大,说明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较强,C项正确;材料中当选的村代表仅涉及农民和地主,无法体现“三三制”得到贯彻,更不能体现地方基层治理能力的加强,排除A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2.195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规定干部下放参加农业、工业、交通业等行业的劳动;要求下放干部服从所下放的单位领导,与工农群众同甘共苦,向工农群众学习,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据此可知,这一规定()A.体现了我国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探索B.表明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民主化C.有利于干部队伍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D.说明了新中国初期干部管理的务实灵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1958年中共中央让干部深入群众,参加社会劳动,这有利于干部队伍贯穿执行党的群众路线,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理论探索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干部管理的民主化,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3.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以来官员选拔制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应正确的是()①清政府设立学部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②《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延续千年的科举制被废除③国民政府公布《考试法》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国近代以来官员选拔制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应正确的是,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D项正确;清政府设立学部,是促进近代教育发展的,而非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排除A项;延续千年的科举制被废除是在清末新政时期,排除B项;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是在北洋政府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4.罗马帝国通过陆续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在给予地方相当高的自治权的同时,主动吸引地方精英进入上层阶级的圈子。从公元1世纪开始,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也可以进入元老院。这体现了罗马帝国()A.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B.国家治理的开放性C.公民权利日益扩大 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帝国)。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通过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以及允许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进入元老院等举措,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开放性,B项正确;“社会矛盾得以消除”的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的范围,而不是扩大公民权利,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不能表明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15.1919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回国后威尔逊总统多次发表演说,试图说服与总统不和的国会参议院批准该项条约,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这反映出()A.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C.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D.政党政治影响国家稳定【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总统代表国家签署的条约,需要国会2/3以上的议员同意后,条约才能奏效。威尔逊总统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没能得到国会参议院的通过,体现的是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这遵循了三权分立原则,C项正确;“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表述错误,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党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以来的美国,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 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美国)。根据题干“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文官在国家政治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官通常依据法律和规章制度行事,这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总统负责行政,立法权掌握在国会手中,排除B项;题干强调了文官的影响力增强,但是不能说明他们垄断政府权力,且美国的政治权力是相互制衡的,排除C项;文官只是在行政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总统政策有影响,并不能直接体现三权分立机制的发展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地方监察机构的概况官职名称主要职责相关法规地位按察使司荐举纠弹官吏、监督地方刑狱、参与并监察科举《纠劾官邪》《问拟刑名》《审录罪囚》地方固定监察机构巡按御史监察地方行政、司法、学校、考试、户口、钱粮,检查档案文书、举荐人才、推行教化《奏请点差》《出巡事宜》《回道考察》为督察院委派机构,所属衙门为常设,但人员流动频繁,任职一年即回京述职督抚监察官吏、抚安军民、监察军事《督抚建制》《巡抚六察》《抚按通例》起初由督察院临时委派,地域、任期均不固定,后逐渐固定——整理自【日】小川尚《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材料二巡按御史和督抚均直接向皇帝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涉。巡按御史回京述职时,可直接向皇帝陈奏地方得失。明末,海瑞任应天巡抚期间,整顿风纪、纠正吏弊,同时还兴修水利,打击大地主,境内一时称治。巡抚与巡按的职责相似,监察对象相同,有时各不相能,以致“事多苟滞”。由于监察权重,监察官员往往成为地方官员争相贿赂的对象。一些监察官员还借机插手地方事务,谋取私利。——摘编自孙伟建《明代地方监察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答案】(1)特点:监察机构众多,监察领域广泛;相关法规严密;地方固定机构与中央委派机构相配合;监察机构往往兼具其他权力。(出三点即可)(2)评价:积极沟通了中央和地方,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有利于澄清地方吏治,改进地方治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监察机构监管其他权力,易导致腐败;职权交叉重叠,降低了监察效率。(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表格的官职名称有三个可得出监察机构众多,监察领域广泛;据材料表格的《纠劾官邪》等法规可得出相关法规严密;据材料表格的地位一栏的内容可得出地方固定机构与中央委派机构相配合;据材料“检查档案文书、举荐人才、推行教化”可得出监察机构往往兼具其他权力。【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时期(中国)。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积极沟通了中央和地方,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据材料“明末,海瑞任应天巡抚期间,整顿风纪、纠正吏弊,同时还兴修水利,打击大地主,境内一时称治。”可得出有利于澄清地方吏治,改进地方治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据材料“巡按御史回京述职时,可直接向皇帝陈奏地方得失。”可得出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腐败;据材料“一些监察官员还借机插手地方事务,谋取私利。”可得出监察机构监管其他权力,易导致腐败;据材料“巡抚与巡按的职责相似,监察对象相同,有时各不相能,以致‘事多苟滞’。”可得出职权交叉重叠,降低了监察效率。(答出两点即可)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现代不少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都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突破口。1870年,英国枢密院下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此后,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这条标准在考试内容上表现为注重报考者的一般教育程度,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英国人素有"凡受过优良高等综合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政府官职"的传统意识,因而他们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材料二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年12月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年7月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1)指出材料一中近代英国文官录用制度的特色。(2)概括材料二中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答案】(1)特色:普遍适用于各种事务官职;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以“通才”为标准设计考试内容;重视人选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青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等等。(2)内容:逐渐减少直至废除科举选官;寓科举于学堂教育之中;给予学堂优秀学生科名出身;等等。进步意义:促进了选官制度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一“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可以得出普遍适用于各种事务官职;据材料一“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据材料一“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可以得出以“通才”为标准设计考试内容;据材料一“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可以得出重视人选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据材料一“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可以得出青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内容: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废科举不是一蹴而就的,先逐渐减少直至废除科举选官;据材料二“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可以得出寓科举于学堂教育之中;据材料二“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给予学堂优秀学生科名出身。意义:结合所学,废科举办学堂,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建立,促进了选官制度近代化;学堂设置西学课程,推动了近代文化的传播;据材料二“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据材料二“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可以得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余年间,南北对峙,府院纷争,尤其适值军阀混战,统治更迭。出于对职位不稳的忧惧,政府的官员们为财做官的思想更甚,其结果只能是官场贪污腐败愈演愈烈。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为达到维护其行政秩序的长期稳定,解决政府的吏治腐败问题,为政府选用优秀人才,全面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目的,在其实现了全国统一后,试图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因此,建立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当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胡汉民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辞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当然是为的选拔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吏制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这为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材料二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它决定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性质、发展水平和状况。我国公务员制度符合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在管理内容上体系健全。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促进自身的现代国家进程,我国借鉴了其他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和改革经验,因此我国公务员制度最初的构架设计规范性较强。——摘编自苏立宁、江余《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变迁历程、演进特征与动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特征。【答案】(1)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政局动荡,吏治腐败;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影响;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2)特征:基于中国特定国情建立;借鉴和综合了多方经验;坚持党的集中领导;自我完善能力强;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解析】【小问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原因根据“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得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政局动荡,吏治腐败;根据“为政府选用优秀人才,全面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目的,在其实现了全国统一后,试图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影响;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等因素有关。【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根据“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它决定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性质、发展水平和状况”可知是基于中国特定国情建立;根据“我国借鉴了其他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和改革经验,因此我国公务员制度最初的构架设计规范性较强”得出借鉴和综合了多方经验;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还具有坚持党的集中领导;自我完善能力强;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特征额。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传统制度滋养着今人今制,又约束着今人今制。一方面,传统制度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另一方面,传统制度又源源不竭地提供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源,是人们赖以前行的地基。——摘编自冯天瑜《周制与秦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传统制度与历史演进”为主题,自拟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观点:传统制度影响社会发展。阐述:西周在吸取夏商制度经验基础上实施宗法分封制,是早期国家治理的进步,造就了周朝几百年强盛,但随着血缘关系疏远,地方诸侯逐渐壮大,形成了春秋战国长期的乱局。秦国商鞅变法,变革旧制,实行军功爵制,突破旧制度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促进了社会转型,最终奠定秦统一六国的制度优势。秦朝统一后选择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封建经济社会发展,但汉初仍受先秦传统制度影响,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西晋、明代也曾出现分封。历时两千年的秦制,在此后历朝历代虽有多种变态,但始终影响中国社会。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只能在“中体西用”指导思想下学习西方技术,未敢触及传统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因照搬西方制度脱离本国国情,而未能成功。而,在吸取传统制度和国外制度经验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引领着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之,传统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应依凭对传统制度过往历程的再认知及继承间改造,在扬弃中螺旋式上升,方能促进社会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以来(中国)。首先结合材料“传统制度滋养着今人今制,又约束着今人今制。”可得出观点:传统制度影响社会发展。其次,结合西周、秦国、汉代、明朝等古代时期和近代以来的各阶级对中国的探索史实进行有条理的阐述,例如西周在吸取夏商制度经验基础上实施宗法分封制,是早期国家治理的进步,造就了周朝几百年强盛,但随着血缘关系疏远,地方诸侯逐渐壮大,形成了春秋战国长期的乱局。秦国商鞅变法,变革旧制,实行军功爵制,突破旧制度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促进了社会转型,最终奠定秦统一六国的制度优势。秦朝统一后选择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封建经济社会发展,但汉初仍受先秦传统制度影响,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西晋、明代也曾出现分封。历时两千年的秦制,在此后历朝历代虽有多种变态,但始终影响中国社会。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只能在“中体西用”指导思想下学习西方技术,未敢触及传统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因照搬西方制度脱离本国国情,而未能成功。而,在吸取传统制度和国外制度经验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引领着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进行总结。总之,传统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应依凭对传统制度过往历程的再认知及继承间改造,在扬弃中螺旋式上升,方能促进社会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以熟悉和遵守儒家经典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由于经济和教育资源不均衡,客观上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B项正确;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察举制使得选官范围相对封闭,不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排除C项;察举制以熟悉儒家经典作为主要的选官标准,维护而非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外,还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门第等“资”为限制,而是以乡论、清议的方式对候选者进行德、才评定,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对“寒素”的选拔。“拔寒素”的实行()A.打破了士族对选官的垄断 B.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C.为科举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有利于消除士族与寒门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九品中正制是以出身、门第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而“拔寒素”是以德、才为标准,因此“拔寒素”是对九品中正制只看重出身、门第所存在问题的弥补,B项正确。西晋时,士族把持中正官职位,由题干中“中正官全程参与并主导”可知,士族垄断选官权的情况并未改变,科举制的推行才打破了士族对官权的垄断,排除A项;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与本题时空信息不一致,排除C项;“拔寒素”本身就是对士庶差异的认可,不可能消除士族与寒门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3.隋代开始推行以父祖封爵和资荫为入仕标准的门荫制度,唐朝进一步规定,凡是皇室贵戚和有封爵者的子孙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并根据他们父祖的身份和官品的高低,叙以不同的品阶。隋唐门荫制度的推行说明()A.王朝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B.科举选官制度有待完善C.政府用人机制相对灵活 D.门阀势力仍有相当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凡是皇室贵戚和有封爵者的子孙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并根据他们父祖的身份和官品的高低,叙以不同的品阶”,可知选官时强调注重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说明门阀士族的影响力仍然较大,D项正确;题干与统治基础演变关系不大,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政府用人机制相对灵活”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4.唐开元时,玄宗批准中书的奏议,凡国家大事,每个中书舍人都要提出书面意见即“商量状”,由中书令评定每个“商量状”的优劣,经门下省审议同意后,送皇帝裁定。这一机制()A.使门下省取得了决策权 B.有利于激发中枢机构效能C.反映了三省制度的废弛 D.稳定了中书令的特殊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材料所述有利于激励官员独立思考,提出真知灼见,发挥官员的聪明才智,从而有利于皇帝做出正确的决策,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参与决策,但是最终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决策过程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作用,不能得出三省制度废弛,排除C项;中书令为中书省长官,但是材料所述并非强调其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5.针对北宋中期出现财政危机,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一主张旨在()A.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 B.废除重农抑商政策C.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 D.切实解决农民困境【答案】A【解析】材料“民不益赋而国用饶”的意思是不增加民众的赋税,同时还能保证政府财政的富足,由此可知,王安石强调的是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即“开源”,A项正确;宋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废除这一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中的“开源”思想,没有涉及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也不能体现切实解决农民困境,排除CD两项。故选A项。6.“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密揭”制度反映出明朝()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权势逐渐膨胀 D.内阁掌握了决策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密揭”是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说明内阁不再仅仅是秘书咨询机构,权势有所膨胀,C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最终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中枢决策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皇帝权力没有日趋衰落,排除B项;内阁始终没有掌握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C项。7.封建和郡县之争实际上处处都和政治现实息息相关。中唐柳宗元写下《封建论》,对封建制的缺点和郡县制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明清之际顾炎武写下《郡县论》,主张“改知县为五品官,正其名曰县令”,职位可以世袭罔替。对此解读合理的是()①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封建和郡县之争影响社会稳定③《封建论》是基于对藩镇制度的反思④明朝过度的中央集权积弊深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明清之际(中国)。据题干“封建和郡县之争实际上处处都和政治现实息息相关”,可知柳宗元、顾炎武的观点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的政治密切相关。结合所学可知,中唐柳宗元写《封建论》,是对积重难返的藩镇制度进行反思,主张严格的郡县制来维护中央权威,③解读合理;明代的政治在前朝的基础上,已经发展成高度集权,明清之际的顾炎武主张提升县级政府首长的级别,吸收封建制的一些因素,赋予他们更多职责和自主权,目的是克服明朝过度中央集权带来的弊端,④解读合理;③④解读合理,D项正确;中央集权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地调配资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但是题干主题与此无关,①解读不合理,排除AB项;封建和郡县之争主要是统治阶层对于国家治理方式的探讨和争论,不能直接得出这种争论就影响了社会稳定,这种说法缺乏充分的依据,②解读不合理,排除C项。故选D项。8.从清代开始,商人无须回到原籍,在从商地即可直接参加科考;捐官制度使得许多商人掏钱买官。由此出现了大量商人从政和大量读书人弃儒从商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业贸易网络的发达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朝廷摒弃了抑商政策 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题干“出现了大量商人从政和大量读书人弃儒从商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出现大量的商人从政、读书人弃儒从商现象,这表明士商之间逐渐相互渗透,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冲击,B项正确;商业贸易网络发达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相关,但与材料主旨商人从政等观念无关,排除A项;当时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发展概况,排除D项。故选B项。9.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始于1913年。相关法令规定,年满21岁的民国男子可报考,是在教育部认可的国内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习各项专门学科3年以上的有毕业文凭者,被褫夺公权、亏欠或侵蚀公款者不得参加考试。这些规定反映了北洋政府()A.要求官员精干廉洁 B.注重对官员甄别审查C.对文官素质的重视 D.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洋政府通过专门法律对文官考试制度进行规定,同时对参加考试的资格进行限制,“褫夺公权、亏欠或侵蚀公款者不得参加考试”,体现了对文官素质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参加文官考试的资格受到限制,并非要求官员精干廉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官员的甄别审查,只涉及对文官考试的规定,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哪些人可以参加文官考试,哪些人不能参加文官考试,并没有体现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0.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达到1140个,成为中央苏区各区各乡普遍的经济组织,自成立以来,“不间断供给与优惠价格满足了民众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部分合作社还提供“免费看病等福利”。这有利于()A.增强党在苏区的社会动员能力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推动根据地土地改革顺利实施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中国。据材料“不间断供给与优惠价格……免费看病等福利”可知,通过消费合作社为民众提供生活必需品和福利,能够增强党在苏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动员群众支持革命事业,从而增强党在苏区的社会动员能力,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革命统一战线通常指国共合作等政治联盟,其存在时间为1924—1927年,排除B项;土地改革主要涉及土地分配问题,而消费合作社的功能更多是经济服务和福利等民生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时,中共尚未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且无产阶级专政是政治层面的概念,而消费合作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服务方面,不能直接说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面是1941年《新华日报》山西沁县等地的村代表参选情况作出的相关统计报道。由此可知,沁县等地的村选情况说明()沁县有5个村,公民总数为1471人,参选公民达1233人,约占公民总数的84%;据沁县、沁源、屯留3个县统计,村代表会成分中中农约占60%,贫农约占25%,富农约占10%,地主,雇农约占5%。A.“三三制”原则得到了贯彻 B.地方基层治理能力增强C.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较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沁县等地的村选中当选的村代表,农民占据的比重很大,说明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较强,C项正确;材料中当选的村代表仅涉及农民和地主,无法体现“三三制”得到贯彻,更不能体现地方基层治理能力的加强,排除A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2.1958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规定干部下放参加农业、工业、交通业等行业的劳动;要求下放干部服从所下放的单位领导,与工农群众同甘共苦,向工农群众学习,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据此可知,这一规定()A.体现了我国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探索B.表明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民主化C.有利于干部队伍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D.说明了新中国初期干部管理的务实灵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1958年中共中央让干部深入群众,参加社会劳动,这有利于干部队伍贯穿执行党的群众路线,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理论探索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干部管理的民主化,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3.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以来官员选拔制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应正确的是()①清政府设立学部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②《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延续千年的科举制被废除③国民政府公布《考试法》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国近代以来官员选拔制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应正确的是,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D项正确;清政府设立学部,是促进近代教育发展的,而非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排除A项;延续千年的科举制被废除是在清末新政时期,排除B项;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是在北洋政府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4.罗马帝国通过陆续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在给予地方相当高的自治权的同时,主动吸引地方精英进入上层阶级的圈子。从公元1世纪开始,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也可以进入元老院。这体现了罗马帝国()A.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B.国家治理的开放性C.公民权利日益扩大 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帝国)。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通过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以及允许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进入元老院等举措,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开放性,B项正确;“社会矛盾得以消除”的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的范围,而不是扩大公民权利,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不能表明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15.1919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回国后威尔逊总统多次发表演说,试图说服与总统不和的国会参议院批准该项条约,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这反映出()A.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C.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D.政党政治影响国家稳定【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总统代表国家签署的条约,需要国会2/3以上的议员同意后,条约才能奏效。威尔逊总统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没能得到国会参议院的通过,体现的是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这遵循了三权分立原则,C项正确;“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表述错误,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党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以来的美国,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 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美国)。根据题干“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文官在国家政治运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官通常依据法律和规章制度行事,这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总统负责行政,立法权掌握在国会手中,排除B项;题干强调了文官的影响力增强,但是不能说明他们垄断政府权力,且美国的政治权力是相互制衡的,排除C项;文官只是在行政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总统政策有影响,并不能直接体现三权分立机制的发展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地方监察机构的概况官职名称主要职责相关法规地位按察使司荐举纠弹官吏、监督地方刑狱、参与并监察科举《纠劾官邪》《问拟刑名》《审录罪囚》地方固定监察机构巡按御史监察地方行政、司法、学校、考试、户口、钱粮,检查档案文书、举荐人才、推行教化《奏请点差》《出巡事宜》《回道考察》为督察院委派机构,所属衙门为常设,但人员流动频繁,任职一年即回京述职督抚监察官吏、抚安军民、监察军事《督抚建制》《巡抚六察》《抚按通例》起初由督察院临时委派,地域、任期均不固定,后逐渐固定——整理自【日】小川尚《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材料二巡按御史和督抚均直接向皇帝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涉。巡按御史回京述职时,可直接向皇帝陈奏地方得失。明末,海瑞任应天巡抚期间,整顿风纪、纠正吏弊,同时还兴修水利,打击大地主,境内一时称治。巡抚与巡按的职责相似,监察对象相同,有时各不相能,以致“事多苟滞”。由于监察权重,监察官员往往成为地方官员争相贿赂的对象。一些监察官员还借机插手地方事务,谋取私利。——摘编自孙伟建《明代地方监察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答案】(1)特点:监察机构众多,监察领域广泛;相关法规严密;地方固定机构与中央委派机构相配合;监察机构往往兼具其他权力。(出三点即可)(2)评价:积极沟通了中央和地方,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有利于澄清地方吏治,改进地方治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监察机构监管其他权力,易导致腐败;职权交叉重叠,降低了监察效率。(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表格的官职名称有三个可得出监察机构众多,监察领域广泛;据材料表格的《纠劾官邪》等法规可得出相关法规严密;据材料表格的地位一栏的内容可得出地方固定机构与中央委派机构相配合;据材料“检查档案文书、举荐人才、推行教化”可得出监察机构往往兼具其他权力。【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时期(中国)。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积极沟通了中央和地方,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据材料“明末,海瑞任应天巡抚期间,整顿风纪、纠正吏弊,同时还兴修水利,打击大地主,境内一时称治。”可得出有利于澄清地方吏治,改进地方治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据材料“巡按御史回京述职时,可直接向皇帝陈奏地方得失。”可得出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腐败;据材料“一些监察官员还借机插手地方事务,谋取私利。”可得出监察机构监管其他权力,易导致腐败;据材料“巡抚与巡按的职责相似,监察对象相同,有时各不相能,以致‘事多苟滞’。”可得出职权交叉重叠,降低了监察效率。(答出两点即可)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现代不少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都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突破口。1870年,英国枢密院下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此后,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这条标准在考试内容上表现为注重报考者的一般教育程度,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英国人素有"凡受过优良高等综合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政府官职"的传统意识,因而他们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材料二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年12月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年7月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1)指出材料一中近代英国文官录用制度的特色。(2)概括材料二中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答案】(1)特色:普遍适用于各种事务官职;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以“通才”为标准设计考试内容;重视人选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青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等等。(2)内容:逐渐减少直至废除科举选官;寓科举于学堂教育之中;给予学堂优秀学生科名出身;等等。进步意义:促进了选官制度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一“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可以得出普遍适用于各种事务官职;据材料一“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据材料一“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可以得出以“通才”为标准设计考试内容;据材料一“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可以得出重视人选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据材料一“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可以得出青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内容: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废科举不是一蹴而就的,先逐渐减少直至废除科举选官;据材料二“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可以得出寓科举于学堂教育之中;据材料二“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给予学堂优秀学生科名出身。意义:结合所学,废科举办学堂,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建立,促进了选官制度近代化;学堂设置西学课程,推动了近代文化的传播;据材料二“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据材料二“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可以得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余年间,南北对峙,府院纷争,尤其适值军阀混战,统治更迭。出于对职位不稳的忧惧,政府的官员们为财做官的思想更甚,其结果只能是官场贪污腐败愈演愈烈。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跨国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合同3篇
- 肥料定供货合同模板
- 回迁安置房买卖合同标准范文
- 工程填方合同范例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合同乙方支付尾款合同
- 国有农场土地承包合同的范文
- 合同纠纷民事起诉状
- 矿山工程经营合同范例
- 承包培训合同模板
- 买卖合同模板 买卖合同模板下载
- 绩效管理外文翻译外文文献中英翻译-绩效管理外文文献
- 牛养殖场标准化红牛养殖场建设项目施工图纸
- 掼蛋实战技巧100例
- 影子老师-陪读协议-模板
- 教学课件 第三讲-国际体系及其变革趋势
- Unit+1+Knowing+me,+knowing+you+Developing+ideas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
- T SISTB002-2020 智慧楼宇评价指标体系3.0
- 例谈思政教育在中学数学中的融合与实施 论文
- 初中数学课件《切割线定理》
- 相似品管理规范
- 老版入团志愿书表格(空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