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含武鸣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含武鸣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含武鸣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含武鸣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含武鸣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含武鸣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仪礼·韌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王国维认为:“异姓之国……以婚姑、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 B.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统治C.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减弱 D.华夏民族国家封建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据题干“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促使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A项正确;B项是指秦朝称县制的实行,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程度,排除C项;西周是奴隶社会,不会发生封建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2.《尚书》记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春秋末期,《左传》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A.王权传承方式更动 B.仁政思想得到践行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 D.民本意识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古代早期文献强调政治统治取决于天命,《左传》则强调民心向背对政治统治的重要性,这表明春秋时期民本意识已经产生,D项正确;春秋时期,王权仍依据血缘关系传承,排除A项;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思想,排除B项;当时土地私有制尚未合法化,农民阶层的社会地位没有被承认,排除C项。故选D项。3.自汉武帝以来,实行经义决狱,后又兴起以经注律之风。《晋书·刑法志》载:“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言数益繁,览者益难。天子(魏明帝)于是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上述现象()A.适应了法律儒家化的需要 B.奠定了中国人治社会底蕴C.开启了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D.体现了中华法系的优越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汉武帝以来,实行经义决狱,后又兴起以经注律之风”、“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和所学可知,汉武帝以来,以《春秋》为主的儒家经典之义来断案折狱,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西晋之时,依靠君权强行统一律注适用标准为郑玄注律,注释内容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上述现象体现了律令的儒家化,A项正确。先秦思想奠定了中国人治社会底蕴,排除B项;汉代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法家为辅的正统法律思想,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排除C项;中华法系的优越性主要是人本主义的国家治理重心,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以法治国的国家管理方案,以德化民、明刑弼教的互补关系,罪刑法定的刑法原则等等,这些都不能从材料体现出,排除D项。故选A项。4.如表为宋代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据此可知,宋代书院()类别四书五经儒学大师的著作历史典籍、诗词实用技术学规和学风内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太极图说》《明道学案语录》《四书章句集注》等《左传》《史记》《诗经》等分斋教学,设立“经义”和“治世”两斋学规及立教之目、为学之要、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A.“进德”与“修业”并重 B.强调“三教合归儒”的意识C.主要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D.宣扬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根据“四书五经”、“实用技术”、“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信息可知,宋代的书院教授的内容中同时包括道德理论与实用技术,从而体现了“进德”与“修业”的并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书院的课程设置,以儒家内容为主,没有涉及道家和佛教内容,不能体现“三教合归儒”,排除B项;宋代书院教授的课程中包括四书五经、儒学大师的著作等,并不能说明是主要提倡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宋代书院的课程设置,并不能体现宣扬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5.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指出,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甚者又侵渔剥削之,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何补于用?之后逐渐形成了巡按制度、督抚制度,巡按御史和督抚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朝的这一措施体现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激化C.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 D.地方官员的行政权力被削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牧民者多失抚字,甚者又侵渔剥削之,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之后逐渐形成巡按制度.督抚制度”巡按御史和督抚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明成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未涉及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排除C项;对地方监察加强,并不意味着地方官员的权力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6.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规定,大清皇帝是大清帝国永远的绝对主宰,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臣民有在法律范围内的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自由之权利。《钦定宪法大纲》()A.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B.满足民主政治的需求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具有君权宪法的性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中国)。《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是大清帝国永远的绝对主宰,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这表明其核心仍然是维护君主专制权力。虽然提到臣民有在法律范围内的一些自由权利,但整体上君主权力至上,具有君权宪法的性质,D项正确;该大纲强调君权至上,并非践行主权在民的思想,排除A项;它没有满足民主政治的需求,排除B项;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7.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认同“没有职业的人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人力车夫、排字工人等贫民均被他们视为“没有职业”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发表公开演说,强调“从事农工商业务及劳动者”都属于有职业者,而旧贵族、军阀、旧官僚、旧政客等才应被视为无职业者。这一变化体现出()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封建军阀统治已被推翻C.新文化运动趋向极端化 D.民主政治思想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辛亥革命后认为人力车夫、排字工人等贫民均被他们视为“没有职业”者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到强调“从事农工商业务及劳动者”都属于有职业者,而旧贵族、军阀、旧官僚、旧政客等才应被视为无职业者,说明民主的范围扩大了,民主政治思想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趋向,排除C项。故选D项。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并根据《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成立文官惩戒委员会。这些规定()A.保证了官员选拔制度的公正 B.体现国家制度建设的连续性C.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D.说明政府文官管理的制度化【答案】D【解析】根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可得出北洋政府时期对文官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如作用及奖罚等,反映出管理的制度化,D项正确;这些规定并不能保证公正,排除A项;材料与连续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奠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9.毛泽东指出:因为敌人的封锁苏区的手工业生产衰落了,但因为广大群众需要,我们即有广泛的市场。应该首先为着自给,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该论述()A.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 B.动员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C.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D.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到1937年的中国。材料表明苏区在国民党的打压之下,手工业应该先自给,然后在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可知这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苏区的经济政策,也就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C项正确;材料重点说的是用怎样的方法区解决困难不是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排除A项;动员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等扫盲运动,并将“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英雄故事用曲艺、诗歌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这些举措意在()A.扩大的群众基础 B.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C.提高群众的民族意识 D.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综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文化教育,并将抗日英雄故事进行宣传教育,这样有利于启发民众思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这些举措是为了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来进行抗战,而不是为了扩大的群众基础和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排除AB项;这些举措还是为了进行抗战,而不是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可知,将原来为抗日设立的政权改变为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权,反映出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即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项正确;据题干“1947年11月”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述错误,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人195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选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12.雅典最后一次放逐发生在公元前417年,互为政治对手的阿尔西比亚德斯与尼西阿斯联手将希帕波鲁斯放逐。雅典人对于这一结果感到愤怒,不仅是因为代表平民利益的希帕波斯被放逐,更是政客对整个投票过程的操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A.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 B.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意识C.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 D.政客受制不能恣意妄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17年(雅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为了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而政客的操弄使其成为打击异己的工具,因此后来雅典人将其弃之不用,这是雅典公民政治意识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公民不满政客操弄投票,未体现贵族特权,排除A项;“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政客可能乱作为,排除D项。故选B项。13.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到公元前14年大量发行刻有自己无冕头像和谷穗图案的第纳里银币(如下图),歌颂在其统治下罗马帝国五谷丰登,农业兴旺。当时的罗马()A.主要种植葡萄和马铃薯 B.元首实际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C.是首个地跨欧亚的帝国 D.政权具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到公元前1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其在货币上大力宣扬功绩体现了其对国家的经济控制加强,B项正确;马铃薯产自美洲,当时尚未传入欧洲,排除A项;首个地跨欧亚的帝国是波斯帝国,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此时已经建立帝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出现暴政,宪法在中央政府设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平等而又独立并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都不拥有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的优势。但是,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肯予以合作,就会出现僵局,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说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A.缓解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矛盾 B.对政治运行具有双重的影响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下,任何一个权力主体要行使自己的权力,都必须以其他权力主体的协作为前提,因而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愿与之合作,就会出现僵局,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使权力在相互斗争中,互相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衡,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综上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政治运行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两党制,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而不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对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巩固,排除D项。故选B项。15.18世纪,英国下院经常借助公众舆论的压力对政府的有关事务进行调查,而且议会对政府提出的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在议员进行听证时,还常常要求有关部门的大臣提供证人。这一状况()A.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有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C.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 D.表明议会实际控制政府【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下院对政府进行质询,据所学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下议会对政府保持常态的质询权,甚至有权要求解散政府,可见这体现了代议制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下,议会对政府的质询权,据材料无法得出政府效率提高的认识,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英国代议制下,议会选出内阁首相,政府对议会负责,但不能说议会控制政府,排除D项。故选C项。16.1968年6月,英国文官事务委员提出报告,认为今日英国文官制度基本上还是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的产物,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对专家来说是要在管理方面接受较多的训练,并且有机会担负更重要的职务和得到更广泛的就职机会。该报告()A.主张将文官视作独立行政力量 B.促使英国政府减少干预公共事务C.重视根据能力和政绩提拔官员 D.反映二战后英国社会变化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6月(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事务委员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这是因为旧的文官制度存在各种弊端以及二战后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需要更加专业的文官群体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该报告反映二战后英国社会变化的需要,未体现将文官视作独立行政力量,排除A项;该报告强调对文官的职业化的要求,没有体现“英国政府是否减少干预公共事务”,排除B项;该报告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并不是根据能力和政绩提拔官员,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编自张海鹏徐蓝等《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成功执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边区第二届参议员219名,除员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86人;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592人。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与国民党的假民主、真独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出资出粮出人力,各方进步人士积极献计献策。如陕北著名士绅李鼎铭等11名参议员提交的“精兵简政”议案,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推开后,达到了精简、统一领导、反对官僚主义、提高效能、节约五大目的。同时,抗战期间有4万多名有志青年经过敌占区到延安,爱国青年们讲:“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毛还有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摘编自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材料三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历史贡献。(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答案】(1)主要方式: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定期更换驻地;④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5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任答3点)(2)贡献: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们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进行了探索。(任答3点)(3)认识:政治制度为社会治理奠定了基本框架,社会治理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践和创新: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显示,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通过设立四监司、州一级增设通判等实践和创新,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边区社会治理和全民族团结抗战;在新中国政治制度框架下,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等实践和创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任答2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一“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根据材料一“通判”与“知州”的设置并结合所学可知,可得出“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二“以‘三三制’为原则”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二“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边区民主政权探索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据材料二“参议员提交议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们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进行了探索”。【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通判”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显示,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通过设立四监司、州一级增设通判等实践和创新,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据材料二“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边区社会治理和全民族团结抗战:据材料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中国政治制度框架下,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等实践和创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综上,根据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可以认识到,政治制度为社会治理奠定基本框架,社会治理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践和创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统一国家形成后,中央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下设御史中丞及各类御史专掌监察。在地方上,由秦以来的御史监郡制,逐渐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巡视监察。东汉,御史大夫不再是监察官,御史中丞掌管的御史台成为专门监察机构。从御史大夫到御史台,从御史监郡到刺史巡视,这是秦汉监察制度在向组织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特别是西汉开始,地方监察与行政不再合署办公,是监察脱离行政干预的标志。但是,这时的监察组织仍有很强的依附性,职能交叉明显。例如,西汉御史大夫府与丞相府在职能上还有重叠,东汉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少府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其依附性又十分明显。——摘编自卜宪群著《谈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唐朝建立了稳定的一台三院制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台院,设侍御史,主要职掌纠弹中央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职掌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言行队列,以维护朝仪的秩序和尊严,并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内外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察院,设监察御史。武德初年,负责巡按地方,纠视刑狱,并监察百官和在京的所有中央机关的工作和簿案。——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作用及局限。【答案】(1)特点:中央和地方监察体系分开;监察向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监察权逐步脱离行政干预;监察对政府机构有依附性,独立性有限;监察官员位卑权重。(任答3点即可)(2)作用: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察,严肃纲纪,防止贪污腐败;严格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局限: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附于皇权,基本出发点是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统治,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皇帝。【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中央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在地方上,由秦以来的御史监郡制,逐渐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巡视监察”可知,中央和地方监察体系分开;据材料一“秦汉监察制度在向组织独立化、机构化演变”可知,监察向独立化、机构化演变;据材料一“特别是西汉开始,地方监察与行政不再合署办公,是监察脱离行政干预的标志”可知,监察权逐步脱离行政干预;据材料一“这时的监察组织仍有很强的依附性,职能交叉明显”可知,监察对政府机构有依附性,独立性有限;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官员位卑权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作用,据材料二“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和“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可知,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察,严肃纲纪,防止贪污腐败;据材料二“监察和巡视京城内外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可知,严格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治理;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二小问局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局限可以从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附于皇权,基本出发点是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统治,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等角度进行说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70年大事表(部分)时间典型事件1949—1959年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960—1969年周恩来访问亚洲六国(1960年4月至5月)1970—197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10月)1980—1989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包产到户”正名(1982年1月)1990—1999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2000—2009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2010—2019年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11月)——据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史网《新中国七十年大事点读(特别策划)》等整理根据材料,任选一个阶段,围绕这一时期时代主题或时代精神自拟论题,并另举史实加以阐述。(要求:阶段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阶段:1949—1959年。论题: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阐述: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长期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一片凋、百废待兴。1949—1952年,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开展土地改革等举措,逐步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根本大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制保障。1956年,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开创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的新模式。1953—195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此同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及中共八大的召开,为中国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综上所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贫困落后的国内面貌,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类,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首先,根据设问,明确时空范围,以选择1949年至1959年为例。根据材料列举的史实“开国大典(1949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10月)、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7月)”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巩固了政权,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因此可以得出论题: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阐述:结合材料列举的史实,侧重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建设、政治制度建设、巩固政权方面的举措。如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长期的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一片凋敝,百废待兴。1949-1952年,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开展土地改革等举措,逐步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根本大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制保障。1956年,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开创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的新模式。1953-195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此同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及中共八大的召开,为中国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贫困落后的国内面貌,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善本库现藏有汪寄佛户帖一件,厚麻纸,圣旨部分雕板墨印,户籍内容皆正楷毛笔填写。原件长宽各36公分,四周细线双边,两层边栏之间印有梅花图案。该户帖全文如下: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们)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除钦遵外,今给半印勘合户帖,付本户收执者。一户汪寄佛,徽州府祁门县十西都住民,应当民差。计家伍口:男子叁口:成丁贰口:本身年叁拾陆岁,兄满年肆拾岁。不成丁壹口:男祖寿年肆岁。妇女贰口:妻阿李年叁拾叁岁,嫂阿王年叁拾叁岁。事产:田地无,房屋瓦屋叁间。右户贴付汪寄佛收执,准此。——摘编自吴展《明代户帖的史料价值与版本价值》(1)根据材料,从中提取与“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相关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帖的史料价值。【答案】(1)历史信息:户帖制度是明初统治相对稳定情况下实行的;户帖详细录入家庭人口、财产等信息;户帖由政府统一制作,样式规范、做工精良;当时的造纸、印刷技术相对成熟;户帖由政府强制推行,是对人民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明初中央户部管理户籍,地方行政分府、州、县等层级。(任答3点)(2)史料价值:此户帖是明初文书原件,属于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对研究明代户籍、赋税、基层治理等具有重要价值;对其他方面研究如文字发展、印刷技术等也有重要价值;不论用作何种研究,都应与其他史料互证使用。(任答2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可得出“户帖制度是明初统治相对稳定情况下实行的”;据材料“计家伍口……妻阿李年叁拾叁岁,嫂阿王年叁拾叁岁”、“事产:田地无,房屋瓦屋叁间”可得出“户帖详细录入家庭人口、财产等信息”;据材料“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原件长宽各36公分,四周细线双边,两层边栏之间印有梅花图案”并结合图案可得出“户帖由政府统一制作,样式规范、做工精良”;据材料“厚麻纸,圣旨部分雕板墨印”并结合图案可得出“当时的造纸、印刷技术相对成熟”;据材料“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百姓每(们)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可得出“户帖由政府强制推行,是对人民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据材料“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可得出“明初中央户部管理户籍,地方行政分府、州、县等层级”。【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图“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和材料“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并结合户籍的作用可知,此户帖是明初文书原件,属于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对研究明代户籍、赋税、基层治理等具有重要价值;据图和材料“厚麻纸,圣旨部分雕板墨印,户籍内容皆正楷毛笔填写”可知,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如文字发展、印刷技术等也有重要价值;据史学研究方法可知,不论用作何种研究,都应与其他史料互证使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含武鸣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仪礼·韌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王国维认为:“异姓之国……以婚姑、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 B.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统治C.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减弱 D.华夏民族国家封建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据题干“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促使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A项正确;B项是指秦朝称县制的实行,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程度,排除C项;西周是奴隶社会,不会发生封建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2.《尚书》记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春秋末期,《左传》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A.王权传承方式更动 B.仁政思想得到践行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 D.民本意识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古代早期文献强调政治统治取决于天命,《左传》则强调民心向背对政治统治的重要性,这表明春秋时期民本意识已经产生,D项正确;春秋时期,王权仍依据血缘关系传承,排除A项;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思想,排除B项;当时土地私有制尚未合法化,农民阶层的社会地位没有被承认,排除C项。故选D项。3.自汉武帝以来,实行经义决狱,后又兴起以经注律之风。《晋书·刑法志》载:“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言数益繁,览者益难。天子(魏明帝)于是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上述现象()A.适应了法律儒家化的需要 B.奠定了中国人治社会底蕴C.开启了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D.体现了中华法系的优越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汉武帝以来,实行经义决狱,后又兴起以经注律之风”、“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和所学可知,汉武帝以来,以《春秋》为主的儒家经典之义来断案折狱,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西晋之时,依靠君权强行统一律注适用标准为郑玄注律,注释内容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上述现象体现了律令的儒家化,A项正确。先秦思想奠定了中国人治社会底蕴,排除B项;汉代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法家为辅的正统法律思想,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排除C项;中华法系的优越性主要是人本主义的国家治理重心,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以法治国的国家管理方案,以德化民、明刑弼教的互补关系,罪刑法定的刑法原则等等,这些都不能从材料体现出,排除D项。故选A项。4.如表为宋代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据此可知,宋代书院()类别四书五经儒学大师的著作历史典籍、诗词实用技术学规和学风内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太极图说》《明道学案语录》《四书章句集注》等《左传》《史记》《诗经》等分斋教学,设立“经义”和“治世”两斋学规及立教之目、为学之要、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A.“进德”与“修业”并重 B.强调“三教合归儒”的意识C.主要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D.宣扬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根据“四书五经”、“实用技术”、“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信息可知,宋代的书院教授的内容中同时包括道德理论与实用技术,从而体现了“进德”与“修业”的并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书院的课程设置,以儒家内容为主,没有涉及道家和佛教内容,不能体现“三教合归儒”,排除B项;宋代书院教授的课程中包括四书五经、儒学大师的著作等,并不能说明是主要提倡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宋代书院的课程设置,并不能体现宣扬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5.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指出,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甚者又侵渔剥削之,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何补于用?之后逐渐形成了巡按制度、督抚制度,巡按御史和督抚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朝的这一措施体现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激化C.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 D.地方官员的行政权力被削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牧民者多失抚字,甚者又侵渔剥削之,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之后逐渐形成巡按制度.督抚制度”巡按御史和督抚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明成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未涉及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排除C项;对地方监察加强,并不意味着地方官员的权力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6.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规定,大清皇帝是大清帝国永远的绝对主宰,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臣民有在法律范围内的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自由之权利。《钦定宪法大纲》()A.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B.满足民主政治的需求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具有君权宪法的性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8年(中国)。《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是大清帝国永远的绝对主宰,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这表明其核心仍然是维护君主专制权力。虽然提到臣民有在法律范围内的一些自由权利,但整体上君主权力至上,具有君权宪法的性质,D项正确;该大纲强调君权至上,并非践行主权在民的思想,排除A项;它没有满足民主政治的需求,排除B项;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7.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认同“没有职业的人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人力车夫、排字工人等贫民均被他们视为“没有职业”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发表公开演说,强调“从事农工商业务及劳动者”都属于有职业者,而旧贵族、军阀、旧官僚、旧政客等才应被视为无职业者。这一变化体现出()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封建军阀统治已被推翻C.新文化运动趋向极端化 D.民主政治思想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辛亥革命后认为人力车夫、排字工人等贫民均被他们视为“没有职业”者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到强调“从事农工商业务及劳动者”都属于有职业者,而旧贵族、军阀、旧官僚、旧政客等才应被视为无职业者,说明民主的范围扩大了,民主政治思想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趋向,排除C项。故选D项。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并根据《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成立文官惩戒委员会。这些规定()A.保证了官员选拔制度的公正 B.体现国家制度建设的连续性C.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D.说明政府文官管理的制度化【答案】D【解析】根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可得出北洋政府时期对文官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如作用及奖罚等,反映出管理的制度化,D项正确;这些规定并不能保证公正,排除A项;材料与连续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奠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9.毛泽东指出:因为敌人的封锁苏区的手工业生产衰落了,但因为广大群众需要,我们即有广泛的市场。应该首先为着自给,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该论述()A.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 B.动员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C.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D.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到1937年的中国。材料表明苏区在国民党的打压之下,手工业应该先自给,然后在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可知这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苏区的经济政策,也就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C项正确;材料重点说的是用怎样的方法区解决困难不是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排除A项;动员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等扫盲运动,并将“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英雄故事用曲艺、诗歌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这些举措意在()A.扩大的群众基础 B.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C.提高群众的民族意识 D.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综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文化教育,并将抗日英雄故事进行宣传教育,这样有利于启发民众思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这些举措是为了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来进行抗战,而不是为了扩大的群众基础和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排除AB项;这些举措还是为了进行抗战,而不是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可知,将原来为抗日设立的政权改变为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权,反映出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即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项正确;据题干“1947年11月”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述错误,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人195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选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12.雅典最后一次放逐发生在公元前417年,互为政治对手的阿尔西比亚德斯与尼西阿斯联手将希帕波鲁斯放逐。雅典人对于这一结果感到愤怒,不仅是因为代表平民利益的希帕波斯被放逐,更是政客对整个投票过程的操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A.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 B.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意识C.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 D.政客受制不能恣意妄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17年(雅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为了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而政客的操弄使其成为打击异己的工具,因此后来雅典人将其弃之不用,这是雅典公民政治意识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公民不满政客操弄投票,未体现贵族特权,排除A项;“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政客可能乱作为,排除D项。故选B项。13.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到公元前14年大量发行刻有自己无冕头像和谷穗图案的第纳里银币(如下图),歌颂在其统治下罗马帝国五谷丰登,农业兴旺。当时的罗马()A.主要种植葡萄和马铃薯 B.元首实际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C.是首个地跨欧亚的帝国 D.政权具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到公元前1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其在货币上大力宣扬功绩体现了其对国家的经济控制加强,B项正确;马铃薯产自美洲,当时尚未传入欧洲,排除A项;首个地跨欧亚的帝国是波斯帝国,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此时已经建立帝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出现暴政,宪法在中央政府设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平等而又独立并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都不拥有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的优势。但是,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肯予以合作,就会出现僵局,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说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A.缓解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矛盾 B.对政治运行具有双重的影响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下,任何一个权力主体要行使自己的权力,都必须以其他权力主体的协作为前提,因而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愿与之合作,就会出现僵局,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使权力在相互斗争中,互相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衡,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综上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政治运行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两党制,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而不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对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巩固,排除D项。故选B项。15.18世纪,英国下院经常借助公众舆论的压力对政府的有关事务进行调查,而且议会对政府提出的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在议员进行听证时,还常常要求有关部门的大臣提供证人。这一状况()A.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有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C.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 D.表明议会实际控制政府【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下院对政府进行质询,据所学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下议会对政府保持常态的质询权,甚至有权要求解散政府,可见这体现了代议制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下,议会对政府的质询权,据材料无法得出政府效率提高的认识,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英国代议制下,议会选出内阁首相,政府对议会负责,但不能说议会控制政府,排除D项。故选C项。16.1968年6月,英国文官事务委员提出报告,认为今日英国文官制度基本上还是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的产物,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对专家来说是要在管理方面接受较多的训练,并且有机会担负更重要的职务和得到更广泛的就职机会。该报告()A.主张将文官视作独立行政力量 B.促使英国政府减少干预公共事务C.重视根据能力和政绩提拔官员 D.反映二战后英国社会变化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6月(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事务委员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这是因为旧的文官制度存在各种弊端以及二战后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需要更加专业的文官群体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该报告反映二战后英国社会变化的需要,未体现将文官视作独立行政力量,排除A项;该报告强调对文官的职业化的要求,没有体现“英国政府是否减少干预公共事务”,排除B项;该报告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并不是根据能力和政绩提拔官员,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编自张海鹏徐蓝等《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成功执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边区第二届参议员219名,除员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86人;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592人。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与国民党的假民主、真独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出资出粮出人力,各方进步人士积极献计献策。如陕北著名士绅李鼎铭等11名参议员提交的“精兵简政”议案,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推开后,达到了精简、统一领导、反对官僚主义、提高效能、节约五大目的。同时,抗战期间有4万多名有志青年经过敌占区到延安,爱国青年们讲:“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毛还有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摘编自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材料三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历史贡献。(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答案】(1)主要方式: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定期更换驻地;④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5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任答3点)(2)贡献: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们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进行了探索。(任答3点)(3)认识:政治制度为社会治理奠定了基本框架,社会治理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践和创新: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显示,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通过设立四监司、州一级增设通判等实践和创新,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边区社会治理和全民族团结抗战;在新中国政治制度框架下,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等实践和创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任答2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一“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根据材料一“通判”与“知州”的设置并结合所学可知,可得出“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二“以‘三三制’为原则”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二“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边区民主政权探索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据材料二“参议员提交议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们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进行了探索”。【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通判”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显示,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通过设立四监司、州一级增设通判等实践和创新,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据材料二“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边区社会治理和全民族团结抗战:据材料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中国政治制度框架下,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等实践和创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综上,根据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可以认识到,政治制度为社会治理奠定基本框架,社会治理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践和创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统一国家形成后,中央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下设御史中丞及各类御史专掌监察。在地方上,由秦以来的御史监郡制,逐渐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巡视监察。东汉,御史大夫不再是监察官,御史中丞掌管的御史台成为专门监察机构。从御史大夫到御史台,从御史监郡到刺史巡视,这是秦汉监察制度在向组织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特别是西汉开始,地方监察与行政不再合署办公,是监察脱离行政干预的标志。但是,这时的监察组织仍有很强的依附性,职能交叉明显。例如,西汉御史大夫府与丞相府在职能上还有重叠,东汉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少府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其依附性又十分明显。——摘编自卜宪群著《谈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唐朝建立了稳定的一台三院制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台院,设侍御史,主要职掌纠弹中央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职掌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言行队列,以维护朝仪的秩序和尊严,并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内外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察院,设监察御史。武德初年,负责巡按地方,纠视刑狱,并监察百官和在京的所有中央机关的工作和簿案。——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作用及局限。【答案】(1)特点:中央和地方监察体系分开;监察向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监察权逐步脱离行政干预;监察对政府机构有依附性,独立性有限;监察官员位卑权重。(任答3点即可)(2)作用: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察,严肃纲纪,防止贪污腐败;严格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局限: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附于皇权,基本出发点是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统治,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皇帝。【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中央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在地方上,由秦以来的御史监郡制,逐渐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巡视监察”可知,中央和地方监察体系分开;据材料一“秦汉监察制度在向组织独立化、机构化演变”可知,监察向独立化、机构化演变;据材料一“特别是西汉开始,地方监察与行政不再合署办公,是监察脱离行政干预的标志”可知,监察权逐步脱离行政干预;据材料一“这时的监察组织仍有很强的依附性,职能交叉明显”可知,监察对政府机构有依附性,独立性有限;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官员位卑权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作用,据材料二“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和“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可知,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察,严肃纲纪,防止贪污腐败;据材料二“监察和巡视京城内外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可知,严格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治理;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二小问局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局限可以从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附于皇权,基本出发点是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统治,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等角度进行说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70年大事表(部分)时间典型事件1949—1959年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960—1969年周恩来访问亚洲六国(1960年4月至5月)1970—197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10月)1980—1989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包产到户”正名(1982年1月)1990—1999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2000—2009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2010—2019年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11月)——据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史网《新中国七十年大事点读(特别策划)》等整理根据材料,任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