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八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八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八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八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八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八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4分)下面是主持人晓兰同学拟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帮她判断。同学们,我国①(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新时代青年②(崇祟)尚理想,在奋斗的征途上步履铿锵,在灾害肆虐时奔赴一线,在“强国有我”的誓言中坚定信念。把小我融入大我,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家国力量。让我们开始活动吧!(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她做出选择A.kēngxuèbángB.jiānxuèbángC.kēngnüèpángD.jiānnüèpáng(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①②2.(8分)爱好诗词的南星同学,归类整理了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写完整。很多古诗文充满家国情怀,饱含爱国精神。王湾的“乡书何处达?①”(《次北固山下》),借北飞的大雁传递家书,抒发思乡之情;“富贵不能淫,②,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写出孟子心中“大丈夫”的标准;范仲淹的“③,④”(《岳阳楼记》)通过“先”“后”对比,抒写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北朝民歌“⑤,寒光照铁衣”(《木兰诗》)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的战斗生活;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⑥”(《黄鹤楼》)直抒胸臆,抒发思乡之情;杜甫的“⑦,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舍己为人的博爱情怀。3.(3分)关注军事新闻的永凯同学,搜集到下面的新闻材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30字左右。中原国防2024年2月12日近日,河南省汝南县现役军人刘近获得中央军委表彰,荣耀返乡。2月6日,陆军第76集团军某部会同河南省驻马店军分区等单位将“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之家”牌匾和喜报送到刘近家中。刘近2003年入伍,20年来练就过硬素质,10余次赴雪域高原、荒漠戈壁执行重大演训任务;带队赴巴基斯坦参加“团队精神”国际竞赛,屡夺第一;2021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2023年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被称为“超级战士”。他表示,将更加珍惜所获得的荣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争取再立新功。4.(4分)美术课代表梓墨同学在出新一期“我和祖国”主题板报时,想将下面两幅海报中的一幅作为背景插画并描摹。请你结合构图要素和寓意向她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5.(3分)擅长演讲的敏行同学为拟写结束语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话作为参考,但记错了顺序,请你帮她选出排序正确一项()①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胸怀家国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③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④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⑤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A.①④⑤②③ B.⑤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⑤③ D.⑤②④③①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6.(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晨别①水牯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整夜都没合眼,心里一直盼着公鸡打鸣儿,又希望能再晚一点听到。此时已是拂晓时分,一弯银月照在窗上,亮光模模糊糊。他缩在被窝里,只觉得寒气袭人。②女人早已起了床,她轻手轻脚地进了厨房,轻手轻脚地刷锅洗碗。但水牯却听得真真切切。③水牯心里乱糟糟的,他一点睡意也没有了,索性穿上衣服起了床。他来到厨房,油黑的木板墙上,映照着女人忙碌的身影。女人用手指轻轻按了按灶台上的红薯,见已柔软,便把红薯和早已烤得黄亮亮的糍粑一起用手巾包好,放在包袱的最上层,留给水牯做干粮。④县城那边,拉锯战已经打了半年多,村里的青壮年男人大多参加了抗日队伍。村长(现称“村主任”)跟大伙说:“如果再打下去,村里的妇女都要顶上去,在这个节骨眼上,大老爷们可不能当孬种!”水牯隐隐觉得,村长的话是冲着自己讲的。⑤昨天早起,女人没有去做饭,从衣柜里翻出多年未用的蓝布包袱,铺在八仙桌上。水牯一看就明白了。他没说话,埋着头干起了活,先给地里的油菜施了一遍肥,然后把家里的柴劈好,再把水缸灌满。水牯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一直忙活到天擦黑。⑥水牯对女人说:“我除了会用手里的锄头,队伍里的武器都不会使,不知八路军会不会要我,万一招不上,不白跑一趟?”⑦女人回身看他一眼,说:“村长说再打下去妇女都得顶上去,难不成我们用绣花针去打仗呀。你不会使枪,搬运炮弹总是可以的吧。”说着觉得自己的声音高了些,生怕吵醒隔壁的娘,忙又掩住了嘴。⑧“可是,家里七亩水田、十几亩旱地,你一个人能耕种得过来吗?”⑨“不是还有娘吗?”女人说。⑩“娘上了年纪。干不了农活。”⑪“娘帮我做做饭、看看家就可以了,家里你尽管放心。”女人胸有成竹,口吻轻松。⑫昏暗中,灶膛里燃烧的木柴跳跃着橘黄色的火苗,锅里炖着腊肉,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热气顺着锅盖缝隙腾腾升起,氤氲满屋。⑬除了年夜饭,数今天这顿凌晨掌灯吃的早饭破天荒的早。⑭一副碗筷,四盘大菜,两人对面坐着。菜都是水牯爱吃的,可心神不定的他没有半点胃口。女人给水牯倒上一杯酒,水牯稍作迟疑,端起杯子一仰头,将酒灌入喉中,一股辛辣迅即从鼻孔喷出,胸中顿感火烧火燎。他捂住嘴,不让自己呛出声来,缓了一阵,边夹菜边说:“这么多菜,趁热乎,你也吃点。”女人说:“我等天亮了和娘一起吃。”一边说一边把水牯的酒杯添满。⑮水牯夹了一块鸡胗,递过去让女人吃,女人一边嚼一边说:“你最爱吃的胗子,咋给了我?在外面难得吃哩。”⑯公鸡的一声长鸣,把残夜唱成了拂晓。“该走了,要不赶不上队伍呢。”女人提起早已准备好的生活用品,送水牯出门。水牯从女人手里接过行囊,推门往外走。⑰沉睡的村子异常安静,地上猩红的炮仗碎屑彰显年味未尽。太阳还没有出来,天边悬挂的淡月,发出幽蓝的光,照在身上,像披着冰一样冷。女人倚着门框,低垂着头,手捂住嘴,肩头微微颤动。⑱水牯望一眼娘睡觉的房间,把嘴边的话儿咽回肚里。其实,隔壁的娘也彻夜未眠,这会儿正扶着窗台,无声的嘴巴痛苦地张着,脸上挂着两行眼泪,一双浑浊的眼睛盯着水牯远去的背影。⑲水牯一步三回头地走到村口,路旁枝繁叶茂的古樟遮住了他的身影。女人紧跟过来,水牯沉吟了半晌,红着眼圈说:“把敌人打退了我就回。”女人只说了一句“我在家等你回来”,便已泣不成声。⑳水牯大步往前走,女人转身,直奔回屋。两人都不敢再回头。㉑太阳终于露出山尖,照在身上,也照进水牯的心里。(作者:郑自松。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全文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县城抗日战斗打了半年多,村里青壮年男人大多参战→村长又动员参加八路军,①→水牯不放心家里,②,一直忙活到天擦黑→第二天拂晓时分,妻子早早起来③→太阳露出山尖,④(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①沉睡的村子异常安静,地上猩红的炮仗碎屑彰显年味未尽。(句中两个加点词语的使用有何表达效果?)②水牯大步往前走,女人转身,直奔回屋。两人都不敢再回头。(两人为什么不敢再回头?)(3)文章是如何塑造水牯妻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4)在文学鉴赏课上,同学们针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了阅读交流。请你结合文章结构和主旨情感简要分享你的阅读感受。7.(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中国天眼”,捕捉宇宙的“呢喃”①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800余颗新脉冲星。这是国际上同一时期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②这一优异成绩得益于“中国天眼”的世界领先性能。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系统构成。FAST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俯瞰时像一口银色大锅。如果给这口“大锅”倒满矿泉水,全球70亿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到4瓶。③“中国天眼”工程团队由南仁东先生于1994年创建。FAST的巨大工程体量、超高精度要求及特殊工作方式,向工程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④比如,“中国天眼”索网跨度500米,精度要求却达到2.5毫米,同时要保证实现由球面到抛物面的频繁变位功能。面对这项复杂工程,工程团队研制出疲劳性能达到500兆帕的超高性能钢索,钢索承受拉力达到500兆帕时不会发生断裂,达到当时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值的2.5倍以上。工程团队还发明了串联拉索沿导索空中累积滑移扩展施工方法,实现贵州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大跨度、复杂索网结构的快速安装。最终,工程团队研制了世界唯一一个采用主动变位工作方式的超大型索网结构。⑤此外,团队还研制了世界上最大跨度柔性索驱动的馈源高精度定位系统。FAST馈源舱重达30吨,利用6根钢索组成的600米跨度索驱动系统对其进行定位控制,馈源舱内设置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进行二次精调,最终实现了在140米高空、206米范围内达到10毫米的定位精度。这就好比风筝在140米高空飞行,运动范围是直径206米的圆圈,对风筝进行控制的误差不超过10毫米。⑥耗时4年,工程团队制造出了突破10万次弯曲疲劳寿命的48芯动光缆,同时让信号衰减达到最低,不仅达到了FAST工程的要求,还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自成立以来,FAST团队攻克了相位阵接收机系统、微弱信号探测技术研究、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等多项世界级难题。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满足FAST特殊工作方式的需求,而且确保FAST在贵州野外气候条件下具备全天候、高精度运行能力。⑦与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这让FAST有能力捕捉极其微弱的电磁波信号,让科学家得以倾听来自宇宙深处遥远的“呢喃”,帮助人类探寻脉冲星、快速射电暴、星系形成演化、引力波、黑洞等未知的宇宙奥秘,不断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可以说,FAST是人类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帮我们探索光年之外。(作者:姜鹏。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2月23日,有删改)【文本二】①这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苗族自治州境内,它的独特张扬的巨大外观好似地面上的一只眼睛。因此,这座射电望远镜又被称为“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②它的建设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测绘等,耗费将近十年的时间。射电望远镜在宇宙探索和天文物理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射电望远镜可以通过接收天体和宇宙的射电波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结构,这些射电波能够穿透云层和尘埃带,因此,射电望远镜能够观测到光学望远镜无法观测到的天体和宇宙现象。例如,射电望远镜可以研究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和脉冲星等天体,也可以探测到来自宇宙的微弱信号,用来研究宇宙大爆炸的余晖。(选自“百度”,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重在说明“中国天眼”技术上的突破,文本二重在说明“中国天眼”的建设意义。B.文本一第①段加点词从时间和数量上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C.文本一第②段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等多种说明方法。D.两个文本运用了科学准确的专业知识或数据,说明了“中国天眼”建设耗时长、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等特点。(2)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3)阅读两个文本,概括“中国天眼”拥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技术。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8.(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节选自苏轼《方山子》)【注释】①方山子:陈慥,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的游侠。④宗:尊奉。⑤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⑥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A月色入户词语推断法:足不出户。B环堵萧然查阅词典法:①墙壁;②阻挡,阻塞;③量词,多用于墙。(填序号)C余谪居于黄课内迁移法: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4)比较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又分别是什么?9.(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忘言”二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自然之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B.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C.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人生真意,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会意者无须叙说。D.“忘言”指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2)在“经典诵读”诗会活动中,小豫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以改成“望”,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四、名著阅读。(共5分)10.名著经典千古流传。借助古人点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小说。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的点评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名著情节谈谈你的理解。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①。时迁、宋江是一流人②,定考下下。——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注释】①古代选拔人物时,曾出现过将人物分为九个品级的现象(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上指最高级,下下指最低级。②一流人:指一类人物。11.(5分)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以人民为基础。——这便是正道。下面两部名著分别是如何体现语段中“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请选择其一,结合具体内容在校团委“人间正道是沧桑”主题学习活动中分享你的阅读感悟。①《红岩》②《红星照耀中国》五、作文。(共50分)12.(50分)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ㅤㅤ人生就是这样,如登山,但是人生的目的可不是到达山顶哟!上一山,过一山,山山相连。当你到达山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前面还有一座山在等着你攀登呢!ㅤㅤ然而,人生的乐趣就在这一山又一山之间,是你努力攀登的过程,是你一路上遇到的各种不同的风景,也是你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别着急,沉住气,只要咱们勇敢向前,前面的路一定是繁花盛开的!ㅤㅤ(1)请以“繁花盛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ㅤㅤ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ㅤㅤ(2)上述材料耐人寻味:其实人生最有意思的不是抵达终点的那一刻,而是你向前的每一步。关于成长之路,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ㅤㅤ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语文八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4分)下面是主持人晓兰同学拟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帮她判断。同学们,我国①(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新时代青年②(崇祟)尚理想,在奋斗的征途上步履铿锵,在灾害肆虐时奔赴一线,在“强国有我”的誓言中坚定信念。把小我融入大我,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家国力量。让我们开始活动吧!(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她做出选择CA.kēngxuèbángB.jiānxuèbángC.kēngnüèpángD.jiānnüèpáng(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①幅②崇【解答】答案:(1)C(2)①幅②崇2.(8分)爱好诗词的南星同学,归类整理了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写完整。很多古诗文充满家国情怀,饱含爱国精神。王湾的“乡书何处达?①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借北飞的大雁传递家书,抒发思乡之情;“富贵不能淫,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写出孟子心中“大丈夫”的标准;范仲淹的“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通过“先”“后”对比,抒写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北朝民歌“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的战斗生活;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⑥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直抒胸臆,抒发思乡之情;杜甫的“⑦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⑧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舍己为人的博爱情怀。【解答】答案:①归雁洛阳边②贫贱不能移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⑤朔气传金柝(重点字:柝)⑥烟波江上使人愁⑦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重点字:兀)⑧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重点字:庐)3.(3分)关注军事新闻的永凯同学,搜集到下面的新闻材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30字左右。中原国防2024年2月12日近日,河南省汝南县现役军人刘近获得中央军委表彰,荣耀返乡。2月6日,陆军第76集团军某部会同河南省驻马店军分区等单位将“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之家”牌匾和喜报送到刘近家中。刘近2003年入伍,20年来练就过硬素质,10余次赴雪域高原、荒漠戈壁执行重大演训任务;带队赴巴基斯坦参加“团队精神”国际竞赛,屡夺第一;2021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2023年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被称为“超级战士”。他表示,将更加珍惜所获得的荣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争取再立新功。【解答】答案:示例:河南现役“超级战士”刘近获中央军委表彰,荣耀返乡,誓将再立新功。4.(4分)美术课代表梓墨同学在出新一期“我和祖国”主题板报时,想将下面两幅海报中的一幅作为背景插画并描摹。请你结合构图要素和寓意向她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解答】答案:示例一:我推荐图一。图一以白鸽、白玉兰、林立的高楼和中国古风墙壁为构图要素,古今融合;稚嫩的孩子仰望着飘扬的旗帜,墙壁上军人的剪影向旗帜庄严敬礼,时光交汇。海报展现出“祖国呵护我成长,我见证祖国繁荣”的主题,画面优美,寓意深刻,符合板报主题。示例二:我推荐图二。海报画面以一双手掬一捧水,并托起祖国秀美山河为主要元素,展现了把祖国捧在手心、心怀祖国、热爱祖国的寓意。海报画面简洁,适合描摹;主题鲜明,符合板报主题。5.(3分)擅长演讲的敏行同学为拟写结束语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话作为参考,但记错了顺序,请你帮她选出排序正确一项()①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胸怀家国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③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④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⑤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A.①④⑤②③ B.⑤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⑤③ D.⑤②④③①【解答】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家与国的辩证法”,按照逻辑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⑤是首句,②句一个“同样”承接⑤句,表明“家”和“国”是彼此依附的,由③句中的“辩证法”可知,该句是对⑤②两句的总结,强调理解和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①句对前面的内容做整体总结,强调家与国的统一,最后④句发出积极的号召,鼓励人们共同努力创造美好未来;所以顺序为⑤②③①④。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6.(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晨别①水牯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整夜都没合眼,心里一直盼着公鸡打鸣儿,又希望能再晚一点听到。此时已是拂晓时分,一弯银月照在窗上,亮光模模糊糊。他缩在被窝里,只觉得寒气袭人。②女人早已起了床,她轻手轻脚地进了厨房,轻手轻脚地刷锅洗碗。但水牯却听得真真切切。③水牯心里乱糟糟的,他一点睡意也没有了,索性穿上衣服起了床。他来到厨房,油黑的木板墙上,映照着女人忙碌的身影。女人用手指轻轻按了按灶台上的红薯,见已柔软,便把红薯和早已烤得黄亮亮的糍粑一起用手巾包好,放在包袱的最上层,留给水牯做干粮。④县城那边,拉锯战已经打了半年多,村里的青壮年男人大多参加了抗日队伍。村长(现称“村主任”)跟大伙说:“如果再打下去,村里的妇女都要顶上去,在这个节骨眼上,大老爷们可不能当孬种!”水牯隐隐觉得,村长的话是冲着自己讲的。⑤昨天早起,女人没有去做饭,从衣柜里翻出多年未用的蓝布包袱,铺在八仙桌上。水牯一看就明白了。他没说话,埋着头干起了活,先给地里的油菜施了一遍肥,然后把家里的柴劈好,再把水缸灌满。水牯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一直忙活到天擦黑。⑥水牯对女人说:“我除了会用手里的锄头,队伍里的武器都不会使,不知八路军会不会要我,万一招不上,不白跑一趟?”⑦女人回身看他一眼,说:“村长说再打下去妇女都得顶上去,难不成我们用绣花针去打仗呀。你不会使枪,搬运炮弹总是可以的吧。”说着觉得自己的声音高了些,生怕吵醒隔壁的娘,忙又掩住了嘴。⑧“可是,家里七亩水田、十几亩旱地,你一个人能耕种得过来吗?”⑨“不是还有娘吗?”女人说。⑩“娘上了年纪。干不了农活。”⑪“娘帮我做做饭、看看家就可以了,家里你尽管放心。”女人胸有成竹,口吻轻松。⑫昏暗中,灶膛里燃烧的木柴跳跃着橘黄色的火苗,锅里炖着腊肉,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热气顺着锅盖缝隙腾腾升起,氤氲满屋。⑬除了年夜饭,数今天这顿凌晨掌灯吃的早饭破天荒的早。⑭一副碗筷,四盘大菜,两人对面坐着。菜都是水牯爱吃的,可心神不定的他没有半点胃口。女人给水牯倒上一杯酒,水牯稍作迟疑,端起杯子一仰头,将酒灌入喉中,一股辛辣迅即从鼻孔喷出,胸中顿感火烧火燎。他捂住嘴,不让自己呛出声来,缓了一阵,边夹菜边说:“这么多菜,趁热乎,你也吃点。”女人说:“我等天亮了和娘一起吃。”一边说一边把水牯的酒杯添满。⑮水牯夹了一块鸡胗,递过去让女人吃,女人一边嚼一边说:“你最爱吃的胗子,咋给了我?在外面难得吃哩。”⑯公鸡的一声长鸣,把残夜唱成了拂晓。“该走了,要不赶不上队伍呢。”女人提起早已准备好的生活用品,送水牯出门。水牯从女人手里接过行囊,推门往外走。⑰沉睡的村子异常安静,地上猩红的炮仗碎屑彰显年味未尽。太阳还没有出来,天边悬挂的淡月,发出幽蓝的光,照在身上,像披着冰一样冷。女人倚着门框,低垂着头,手捂住嘴,肩头微微颤动。⑱水牯望一眼娘睡觉的房间,把嘴边的话儿咽回肚里。其实,隔壁的娘也彻夜未眠,这会儿正扶着窗台,无声的嘴巴痛苦地张着,脸上挂着两行眼泪,一双浑浊的眼睛盯着水牯远去的背影。⑲水牯一步三回头地走到村口,路旁枝繁叶茂的古樟遮住了他的身影。女人紧跟过来,水牯沉吟了半晌,红着眼圈说:“把敌人打退了我就回。”女人只说了一句“我在家等你回来”,便已泣不成声。⑳水牯大步往前走,女人转身,直奔回屋。两人都不敢再回头。㉑太阳终于露出山尖,照在身上,也照进水牯的心里。(作者:郑自松。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全文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县城抗日战斗打了半年多,村里青壮年男人大多参战→村长又动员参加八路军,①妻子回家为水牯准备行李,鼓励水牯参军→水牯不放心家里,②给菜地施肥、劈柴、挑水,一直忙活到天擦黑→第二天拂晓时分,妻子早早起来③给水牯做饭并备好干粮,并再三保证会照顾好家里→太阳露出山尖,④水牯在村口含泪与家人离别,出发参军(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①沉睡的村子异常安静,地上猩红的炮仗碎屑彰显年味未尽。(句中两个加点词语的使用有何表达效果?)②水牯大步往前走,女人转身,直奔回屋。两人都不敢再回头。(两人为什么不敢再回头?)(3)文章是如何塑造水牯妻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4)在文学鉴赏课上,同学们针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了阅读交流。请你结合文章结构和主旨情感简要分享你的阅读感受。【解答】(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根据题干中“村长又动员参加八路军”的提示,再结合第⑤段中“昨天早起,女人没有去做饭,从衣柜里翻出多年未用的蓝布包袱,铺在八仙桌上。水牯一看就明白了”的内容可知,听了村长的动员之后,妻子回家便为水牯参军做了准备;由第⑥段内容可知,水牯不愿去参军,再结合第⑦段中“女人回身看他一眼,说:‘村长说再打下去妇女都得顶上去,难不成我们用绣花针去打仗呀。你不会使枪,搬运炮弹总是可以的吧。’”的内容可知,妻子劝说并鼓励水牯参军;根据题干中“水牯不放心家里”“一直忙活到天擦黑”的提示,结合第⑤段中“他没说话,埋着头干起了活,先给地里的油菜施了一遍肥,然后把家里的柴劈好,再把水缸灌满。水牯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一直忙活到天擦黑”的内容可知,水牯在走前给家里的油菜地施肥,为家里劈好柴,并给水缸挑满水;根据题干中“第二天拂晓时分,妻子早早起来”的提示,结合⑨——⑫段中“‘不是还有娘吗?’女人说”“‘娘帮我做做饭、看看家就可以了,家里你尽管放心。’女人胸有成竹,口吻轻松”“昏暗中,灶膛里燃烧的木柴跳跃着橘黄色的火苗,锅里炖着腊肉”的内容可知,妻子早早起床为水牯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并且让水牯放心自己会照顾好家里;根据题干中“太阳露出山尖”的提示,结合⑱——⑳段中“水牯望一眼娘睡觉的房间,把嘴边的话儿咽回肚里。其实,隔壁的娘也彻夜未眠,这会儿正扶着窗台,无声的嘴巴痛苦地张着,脸上挂着两行眼泪,一双浑浊的眼睛盯着水牯远去的背影”“水牯一步三回头地走到村口,路旁枝繁叶茂的古樟遮住了他的身影。女人紧跟过来,水牯沉吟了半晌,红着眼圈说”“水牯大步往前走,女人转身,直奔回屋。两人都不敢再回头”的内容可知,水牯在村口和家人泪别,踏上了参军之路。(2)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①“沉睡”意为沉沉睡去;“沉睡的村子”把村子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时间尚早,“异常安静”写出了村子当时自然环境的安静;同时,结合第④段“县城那边,我军与日军的拉锯战已经打了半年,村里的青壮年男人大多参加了队伍”可知,村子“沉睡”也是因为村里大多青壮年男人都去了战斗前线,留下的人很少,渲染了战争时期寂静且悲壮的氛围。“猩红”一词则使用了色彩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地上炮仗碎屑的颜色,突出了节日的喜庆氛围。然而,这种喜庆氛围与战争的残酷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②结合⑲段中“水牯一步三回头地走到村口,路旁枝繁叶茂的古樟遮住了他的身影。女人紧跟过来,水牯沉吟了半晌,红着眼圈说:‘把敌人打退了我就回。’女人只说了一句‘我在家等你回来’,便已泣不成声”的内容可知,两人不敢再回头,是因为他们深知即将面临的是离别,内心充满了不舍和牵挂。这种情感使得他们无法再回头去看对方,因为他们害怕看到彼此眼中的泪水,更害怕这份离别的痛苦和不舍,同时在个人情感和国家存亡的抉择间,两人都选择了后者,为了国家的繁荣,他们选择了勇敢面对,即便不舍也并不会因此而放弃。(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第②段“女人早已起了床,她轻手轻脚地进了厨房,轻手轻脚地刷锅洗碗”,句中两个“轻手轻脚”表现了妻子生怕吵醒水牯和娘,动作很轻,表现了妻子的温柔细心;由第③段“油黑的木板墙上,映照着妻忙碌的身影。妻用手指轻按灶台上的红薯,见红薯已烤软,便把红薯和早已烤得黄亮亮的糍粑一起用手巾包好,放在包袱的最上层,留给水牯做干粮”可知,天还没亮妻子就已经起来为丈夫做饭收拾,体现她手脚利落、勤劳能干;由第⑪段“娘帮我做做饭、看看家就可以了,家里你尽管放心”,第⑰段“沉睡的村子异常安静,地上猩红的炮仗碎屑彰显年味未尽。太阳还没有出来,天边悬挂的淡月,发出幽蓝的光,照在身上,像披着冰一样冷。女人倚着门框,低垂着头,手捂住嘴,肩头微微颤动”可知,妻子其实也不舍得丈夫,但是她还是温柔安慰丈夫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支持丈夫抗日,表现了妻子的爱国爱家、深明大义;故文中的妻是一个爱国爱家、深明大义、勤劳能干、温柔体贴的人。(4)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名叫水牯的农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内心挣扎后决定加入抗日队伍的故事。水牯整夜未眠,思考着是否要离开家乡、离开家人,参加八路军。在妻子坚定的鼓励和支持下,他最终决定离开,尽管他担心家里的农活和年迈的母亲。在临行前,妻子为他准备了干粮,并为他做了丰盛的早餐。水牯在妻子的目送下,带着家人的期望和祝福,一步三回头地走向村口,决心与侵略者抗战到底。最后,太阳升起,象征着希望和光明,也预示着抗战必将迎来胜利。结合“太阳终于露出山尖,照在身上,也照进水牯的心里”的内容可知,在结构上,最后一段通过环境描写为全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不仅呼应了题目“晨别”和开头的拂晓时分,也象征性地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推进。在情感上,这一段描绘的日出景象,既是对主人公水牯坚定参军心情的衬托,也暗含了更深的含义。太阳从山尖升起,温暖而耀眼,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这不仅仅是对水牯个人决心的肯定,更是对整个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的写照。在战争的阴霾下,人们依然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这种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最后一段也启发我们思考,让我们回味深长。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光,有希望,有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战争年代,也适用于和平时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不忘历史,永远保持一颗爱国、进取的心。最后一段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更是对文章主旨情感的升华和深化,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考。答案:(1)①妻子回家为水牯准备行李,鼓励水牯参军②给菜地施肥、劈柴、挑水③给水牯做饭并备好干粮,并再三保证会照顾好家里④水牯在村口含泪与家人离别,出发参军(2)①这两个词语凸显了水牯在凌晨、在本应阖家团圆的春节后参军的悲壮,也表达了对侵略者破坏家园的痛恨之情。②水牯怕再回头会胆怯、会不舍,女人怕再回头会挽留、会害怕;面对生离死别和民族存亡,他们都选择了勇往直前、决不退缩。(3)①语言描写。如“你不会使枪,搬运炮弹总是可以的吧”,写出她希望丈夫尽其所能地支持抗日、保家卫国,表现出她通晓事理、深明大义。②动作描写。如“她轻手轻脚地进了厨房,轻手轻脚地刷锅洗碗”,两个“轻手轻脚”写她早起做饭的动作,表现出她勤劳能干、温柔体贴。③细节描写。如“女人用手指轻轻按了按灶台上的红薯……”“从衣柜里翻出多年未用的蓝布包袱,铺在八仙桌上”,写她提前为丈夫准备干粮、行李的细节,表现出她支持丈夫抗日的坚决态度。(4)示例:我觉得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收束全文,呼应题目和开头;表面上是描写清晨太阳升起、照耀万物的景象,衬托水牯坚定参军的心情;深层次上也揭示了中国人民誓与侵略者奋战到底,光明必将驱散阴霾,抗战必将迎来胜利的情感主旨;启发读者思考,回味深长。7.(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中国天眼”,捕捉宇宙的“呢喃”①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800余颗新脉冲星。这是国际上同一时期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②这一优异成绩得益于“中国天眼”的世界领先性能。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系统构成。FAST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俯瞰时像一口银色大锅。如果给这口“大锅”倒满矿泉水,全球70亿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到4瓶。③“中国天眼”工程团队由南仁东先生于1994年创建。FAST的巨大工程体量、超高精度要求及特殊工作方式,向工程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④比如,“中国天眼”索网跨度500米,精度要求却达到2.5毫米,同时要保证实现由球面到抛物面的频繁变位功能。面对这项复杂工程,工程团队研制出疲劳性能达到500兆帕的超高性能钢索,钢索承受拉力达到500兆帕时不会发生断裂,达到当时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值的2.5倍以上。工程团队还发明了串联拉索沿导索空中累积滑移扩展施工方法,实现贵州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大跨度、复杂索网结构的快速安装。最终,工程团队研制了世界唯一一个采用主动变位工作方式的超大型索网结构。⑤此外,团队还研制了世界上最大跨度柔性索驱动的馈源高精度定位系统。FAST馈源舱重达30吨,利用6根钢索组成的600米跨度索驱动系统对其进行定位控制,馈源舱内设置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进行二次精调,最终实现了在140米高空、206米范围内达到10毫米的定位精度。这就好比风筝在140米高空飞行,运动范围是直径206米的圆圈,对风筝进行控制的误差不超过10毫米。⑥耗时4年,工程团队制造出了突破10万次弯曲疲劳寿命的48芯动光缆,同时让信号衰减达到最低,不仅达到了FAST工程的要求,还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自成立以来,FAST团队攻克了相位阵接收机系统、微弱信号探测技术研究、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等多项世界级难题。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满足FAST特殊工作方式的需求,而且确保FAST在贵州野外气候条件下具备全天候、高精度运行能力。⑦与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这让FAST有能力捕捉极其微弱的电磁波信号,让科学家得以倾听来自宇宙深处遥远的“呢喃”,帮助人类探寻脉冲星、快速射电暴、星系形成演化、引力波、黑洞等未知的宇宙奥秘,不断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可以说,FAST是人类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帮我们探索光年之外。(作者:姜鹏。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2月23日,有删改)【文本二】①这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苗族自治州境内,它的独特张扬的巨大外观好似地面上的一只眼睛。因此,这座射电望远镜又被称为“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②它的建设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测绘等,耗费将近十年的时间。射电望远镜在宇宙探索和天文物理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射电望远镜可以通过接收天体和宇宙的射电波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结构,这些射电波能够穿透云层和尘埃带,因此,射电望远镜能够观测到光学望远镜无法观测到的天体和宇宙现象。例如,射电望远镜可以研究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和脉冲星等天体,也可以探测到来自宇宙的微弱信号,用来研究宇宙大爆炸的余晖。(选自“百度”,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本一重在说明“中国天眼”技术上的突破,文本二重在说明“中国天眼”的建设意义。B.文本一第①段加点词从时间和数量上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C.文本一第②段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等多种说明方法。D.两个文本运用了科学准确的专业知识或数据,说明了“中国天眼”建设耗时长、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等特点。(2)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3)阅读两个文本,概括“中国天眼”拥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技术。【解答】(1)ABD.正确。C.有误,文本一第②段中“俯瞰时像一口银色大锅”运用了打比方,“FAST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全球70亿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到4瓶”运用了列数字,但并未使用举例子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故选:C。(2)文本一第①段首先介绍了“中国天眼”的成就,引出说明对象,可以单独作为一部分;接着第②段详细描述了它的构成和领先性能,随后③——⑥段详细解释了“中国天眼”工程团队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攻克的技术难题,最后第⑦段再次强调“中国天眼”的领先性能和科学意义。按照这种逻辑顺序,即先介绍“中国天眼”的成就和构成(①②),然后详细介绍其技术挑战和攻克的技术难题(③④⑤⑥),最后总结其领先性能和科学意义(⑦)。故选:A。(3)结合文本一第④段中“工程团队还发明了串联拉索沿导索空中累积滑移扩展施工方法,实现贵州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大跨度、复杂索网结构的快速安装。最终,工程团队研制了世界唯一一个采用主动变位工作方式的超大型索网结构”的内容可知,研制了世界唯一一个采用主动变位工作方式的超大型索网结构。结合文本一第⑤段中“团队还研制了世界上最大跨度柔性索驱动的馈源高精度定位系统。FAST馈源舱重达30吨,利用6根钢索组成的600米跨度索驱动系统对其进行定位控制”的内容可知,研制了世界上最大跨度柔性索驱动的馈源高精度定位系统。如30吨馈源舱在140米高空、206米范围内实现10毫米定位精度;结合文本一第⑥段中“耗时4年,工程团队制造出了突破10万次弯曲疲劳寿命的48芯动光缆,同时让信号衰减达到最低,不仅达到了FAST工程的要求,还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的内容可知,制造出了突破10万次弯曲疲劳寿命的48芯动光缆,同时让信号衰减达到最低;结合文本第⑥段中“自成立以来,FAST团队攻克了相位阵接收机系统、微弱信号探测技术研究、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等多项世界级难题。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满足FAST特殊工作方式的需求,而且确保FAST在贵州野外气候条件下具备全天候、高精度运行能力”的内容可知,相位阵接收机系统、微弱信号探测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确保FAST在贵州野外气候条件下具备全天候、高精度运行能力;结合文本二第①段中“这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苗族自治州境内,它的独特张扬的巨大外观好似地面上的一只眼睛。因此,这座射电望远镜又被称为‘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内容可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答案:(1)C(2)A项合理。因为文本一第①段举例说明“中国天眼”的优异性能,引出说明对象;第②段具体说明“中国天眼”的世界领先性能;第③④⑤⑥段说明“中国天眼”工程团队遇到的技术挑战和找到的解决办法;第⑦段总结“中国天眼”是人类的“千里眼”和“顺风耳”。A项正体现了这一写作思路。(3)①研制了世界唯一一个采用主动变位工作方式的超大型索网结构;②研制了世界上最大跨度柔性索驱动的馈源高精度定位系统;③制造出突破10万次弯曲疲劳寿命的48芯动光缆,同时让信号衰减达到最低;④攻克了相位阵接收机系统、微弱信号探测技术研究、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等世界级难题;⑤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8.(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节选自苏轼《方山子》)【注释】①方山子:陈慥,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的游侠。④宗:尊奉。⑤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⑥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A月色入户词语推断法:足不出户。门。B环堵萧然查阅词典法:①墙壁;②阻挡,阻塞;③量词,多用于墙。①(填序号)C余谪居于黄课内迁移法: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4)比较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又分别是什么?【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A根据词语推断法,“足不出户”句意:脚不跨出家门;户:门。可以推断出“月色入户”中的“户”理解为“门”;其句意为:月光照进门里。B根据查阅词典法应选①。“环堵萧然”句意:(他的家里)四壁萧条;堵:墙壁。C根据课内迁移法,“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句意: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谪: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据此可知“余谪居于黄”的“谪”理解为“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其句意为:我被贬谪居住在黄州。(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冰般澄净明亮的样子;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句意: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那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情感赏析。由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可知,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所以有“贬谪的悲凉”。面对如此美好的月色,不禁感慨人生的起起落落,因而有“人生的感慨”。由“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知,看到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身出行,表现出“赏月的欣喜”。由“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与友人张怀民在庭院中漫步,享受这宁静的时刻,体现了“漫步的悠闲”。(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人生际遇的不同:由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可知,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由乙文“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可知,方山子则是胸怀壮志,想要在当世有所作为,但最终未能实现,属于怀才不遇。排遣方式的不同:由甲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苏轼选择寻找友人张怀民一同欣赏月色美景来排遣内心的情绪。由乙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可知,方山子则选择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过着避世不出的生活来自我排遣。答案:(1)A门。B①C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2)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那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3)在甲文中,作者表达了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4)人生际遇:苏轼被贬官;方山子怀才不遇。自我排遣的方式:苏轼是寻友,赏景;方山子是隐居,避世不出。9.(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忘言”二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自然之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B.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C.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人生真意,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会意者无须叙说。D.“忘言”指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2)在“经典诵读”诗会活动中,小豫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以改成“望”,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ABC.正确。D.“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理解错误;这里“忘言”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见”字描写诗人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惬意。而“望”是有目的性的,比较刻意,不符合诗中诗人无意间所看到的景象的场景,因此“见”字更合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D(2)示例:我不赞同。“见”字写出了此时诗人不是有目的地刻意远望,而是以纯粹的心灵意外发现、不期而遇,这样才能达到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淡泊的效果。“望”字带有目的性和刻意成分,不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译文:饮酒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四、名著阅读。(共5分)10.名著经典千古流传。借助古人点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小说。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的点评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名著情节谈谈你的理解。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①。时迁、宋江是一流人②,定考下下。——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注释】①古代选拔人物时,曾出现过将人物分为九个品级的现象(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上指最高级,下下指最低级。②一流人:指一类人物。【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评价。可以同意点评,也可以不同意点评,如果同意则可从他的缺点来分析,如果不同意,则可以从他的优点来分析。宋江,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例如:我不认同金圣叹的看法。宋江慷慨大度、仗义疏财,平素能“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卖糟腌的唐牛儿“在街上只是帮闲”,宋江常常资助他。对江湖好汉,他一视同仁。武松流落在柴进庄上,贫病交加,宋江看见了,马上和他结交朋友。对朋友兄弟,他处处维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朋友兄弟遇难,他必设法相救。最为典型的是得知晁盖等人因为劫取生辰纲遭到官府缉拿的消息时,他不顾自身的危险,私放了晁盖等人。他还有领导才能,组建团队的能力极其强大。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管是名动天下的英豪奇士还是鸡鸣狗盗的泼皮无赖,他都能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又如:我认同金圣叹的看法。宋江奸诈、虚伪、玩弄权术。如他很想成为首领,却又装作不愿意,利用众人推选自己为首领;他在青州逼秦明落草的手段极为狠辣,在江州刚被晁盖等人从法场上救下来,就定计智取无为军、擒杀黄文炳,后面逐步架空晁盖,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假称九天玄女传授天书,天降神碑来神话自己;他忠君思想严重。排定座次继而把梁山推向受降招安之路,他先后两次接受朝廷招安,带领兄弟们归顺朝廷,却最终走向失败。答案:示例一:我不认同金圣叹的看法。宋江讲究孝道,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在武松等好汉最困难的时候资助她们,上梁山后替天行道。他虽然最后选择接受朝廷招安。但是仍不失为一个英雄式的上等人物。示例二:我认同金圣叹的看法。宋江有他虚伪的一面,仗义疏财的背后,却用权术笼络梁山好汉,一心想着招安,想要换取功名,最后接受朝廷招安。而且,他在平方腊时忍气吞声,最终使众多梁山好汉落得悲剧下场。相比其他人物,他是体现封建愚忠和谋权逐利的下下人物。11.(5分)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以人民为基础。——这便是正道。下面两部名著分别是如何体现语段中“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请选择其一,结合具体内容在校团委“人间正道是沧桑”主题学习活动中分享你的阅读感悟。①《红岩》②《红星照耀中国》【解答】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赏析。开放性试题,作答时,明确需要从“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角度分析给定的两部名著中的一部。如果选择《红岩》,要回忆书中主要人物的经历和行为,提取与人民利益相关的情节和细节,比如江姐、许云峰、成岗等革命者为了人民解放事业所做出的牺牲和斗争,分析这些情节如何体现人民利益;如果选择《红星照耀中国》,可回忆书中所描述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种活动、政策以及与人民群众的互动等方面的内容。例如,红军在长征途中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始终维护人民的利益;共产党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让广大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有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根据地,开展的教育、医疗等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最后总结强调共产党在书中的所作所为是如何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和对现实的意义。《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示例一:《红岩》中,江姐在丈夫牺牲后强忍悲痛,毅然投身到紧张的革命工作中。她组织领导出版《挺进报》,向人民传递革命的希望和力量;她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始终坚守党的秘密,毫不屈服。成岗日夜赶印《挺进报》,不顾个人安危,将革命的声音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众中。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放弃优渥的生活,投身革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一切。可见,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