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英文名称:TraditionalChineseDiagnostics课程编号:F077122201学分:3.5总学时/课内实践学时:56/24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开课单位:医学院康复基础教研室适应对象:康复治疗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简介《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一门学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诊法与辨证。通过学习,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将理论教学、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加强诊法训练,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教学过程中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为切入点,专业教学精于技能,树立信仰;临床实践展示“大医精诚、医者仁术”的格局,强化“医德至尚”的教育理念。考核方式主要为学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对患者同情、尊重与关爱。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2.掌握中医四诊的概念、方法和不同症状、体征代表的临床意义;掌握中医辨证、辨病的原理、内容和临床意义。3.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中医临床辨证、辨病诊断思维能力;掌握书写病案的能力。4.理解中医诊断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中医诊断学的思维方法。5.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创新与发展动态。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对患者同情、尊重与关爱。1毕业要求2:掌握较为系统的中医诊断学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1、2毕业要求3: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中医临床辨证、辨病诊断思维能力,书写病案的能力;充分运用中医特色康复技能。1、3毕业要求4:具备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4、5课程教学安排课程共有10项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表2:课程教学安排表序号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课堂教学学时实验/实践教学学时学时小计1绪论树立医乃仁术,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强化医德至尚的教育理念,培养奉献精神。4042望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社会相和谐,培养“部分与整体”的观念。016163闻诊培养耐心细致的职业精神。2024问诊加强沟通交流,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和仁爱教育。8085切诊强化医学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规避医疗纠纷。0666八纲辨证学会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对性。4267病因辨证培养“现象与本质”的观念。2028气血津液辨证处理问题尽量找到根本原因4049脏腑辨证敬畏生命,医德至尚。60610病历书写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202合计322456教学安排1.绪论教学要求: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教学内容: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重点难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法则;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思政元素:《中医诊断学》作为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课程思政旨在重引领,更要触及心灵,要使学生树立医乃仁术,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强化医德至尚的教育理念,培养奉献精神。2.望诊教学要求: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常舌质与舌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理解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少神与神乱的常见表现及其病机;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颈、五官、九窍与皮肤的基本内容;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食指络脉的特征与主病;望排泄物、分泌物的基本内容。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教学内容: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少神与神乱的常见表现及其病机;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望形体、望姿态的基本内容;望头面、颈、五官、九窍与皮肤的基本内容;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食指络脉的特征与主病;望排泄物、分泌物的基本内容;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常舌质与舌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重点难点: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思政元素:通过学习望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学生宇宙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社会相和谐,事物才能有序发展,培养其“部分与整体”的观念。3.闻诊教学要求:掌握各种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理解正常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了解病体、排出物异常气味及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正常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各种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病体、排出物异常气味及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重点难点:正常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各种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思政元素:通过学习闻诊的具体方法及各种病变声音、异常气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职业精神。4.问诊教学要求: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寒热的概念,常见寒热类型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表证有汗、无汗的机理及临床意义;里证汗出常见类型的概念、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不同性质的疼痛特点与临床意义;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常见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及各自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乏力等);问睡眠的方法;失眠的概念及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引起嗜睡的常见原因;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月经、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理解问诊之目的和意义;寒热产生的机理;汗出的生理意义;局部汗出的常见类型及各自的表现特点与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含义及临床意义;疼痛产生的病机;常见问耳目异常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雀盲、视歧等)。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病理机制。了解小儿问诊的特点。教学内容:问诊之目的和意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寒热的概念;寒热产生的机理;常见寒热类型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汗出的生理意义;表证有汗、无汗的机理及临床意义;里证汗出常见类型的概念、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局部汗出的常见类型及各自的表现特点与临床意义;疼痛产生的病机;不同性质的疼痛特点与临床意义;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常见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及各自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乏力等);常见问耳目异常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雀盲、视歧等);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病理机制;问睡眠的方法;失眠的概念及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引起嗜睡的常见原因;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月经、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小儿问诊的特点。重点难点: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寒热产生的机理;常见寒热类型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汗证的机理及临床意义;不同性质的疼痛特点与临床意义;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思政元素:通过学习问诊方法及语言技巧,让学生深刻领悟良好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和仁爱教育。5.切诊教学要求:掌握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脉象要素;正常脉象的特点及其生理变异;28种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理解脉象形成的原理;相兼脉的概念及常见相兼脉的临床意义;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的顺逆和从;按诊的内容。了解真脏脉的概念;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的特点;按诊的方法及意义。教学内容: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脉象要素;正常脉象的特点及其生理变异;28种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相兼脉的概念及常见相兼脉的临床意义;;真脏脉的概念;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的特点;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的顺逆和从舍;按诊的方法及意义;按诊的内容。重点难点:常见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相兼脉的概念及常见相兼脉的临床意义。思政元素:通过学习切脉及按诊的具体方法,强化学生医学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规避医疗纠纷。6.八纲辨证教学要求:掌握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鉴别要点;寒证、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虚证、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阴证、阳证、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与鉴别要点。理解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的基本概念;表寒、表热、里寒、里热、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寒、虚热、实寒、实热证的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的辨别要点;虚实转化、错杂、真假的辨别要点。了解八纲辨证的源流;八纲辨证的意义。教学内容: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辨证的源流;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鉴别要点;寒证、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虚证、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阴证、阳证、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与鉴别要点;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的基本概念;表寒、表热、里寒、里热、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寒、虚热、实寒、实热证的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的辨别要点;虚实转化、错杂、真假的辨别要点;八纲辨证的意义。重点难点:八类证候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鉴别要点。思政元素:通过学习八类证候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鉴别要点,学会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对性。7.病因辨证教学要求:掌握六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理解疫疠、情志内伤、劳伤、食积、虫积、外伤等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教学内容:六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疫疠、情志内伤、劳伤、食积、虫积、外伤等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重点难点:六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六淫辨证的临床意义。思政元素:通过学习各种病因导致的不同临床表现,培养“现象与本质”的观念。8.气血津液辨证教学要求:掌握气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血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津液亏虚和津液内停(痰证、饮证、水证、内湿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理解气血津液兼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教学内容:气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血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津液亏虚和津液内停(痰证、饮证、水证、内湿证)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气血津液兼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重点难点:气血津液辨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思政元素:通过学习气血津液病变导致不同类型疾病,告诫学生治病与处理问题都要尽量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9.脏腑辨证教学要求:掌握肝与胆病、心与小肠病、脾与胃病、肺与大肠病、肾与膀胱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理解脏腑兼病常见证候的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教学内容:肝与胆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心与小肠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脾与胃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肺与大肠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肾与膀胱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脏腑兼病常见证候的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重点难点:脏腑辨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思政元素:通过学习脏腑辨证的不同证型,了解疾病的复杂性,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医德至尚。10.病历书写教学要求:理解病历的内容和书写要求;了解病历的沿革与意义、中医病历书写格式。教学内容:病历的内容和书写要求;病历的沿革与意义;中医病历书写格式。重点难点:病历的内容和书写要求。思政元素:通过学习病历的内容和书写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表3: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序号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实验望神、望色诊法临床意义及应用掌握望神、望色诊法临床意义;理解学习观察和描述望诊资料的方法。2实验望形体、望姿态诊法临床意义及应用掌握望形体、望姿态诊法临床意义;理解学习观察和描述望诊资料的方法。3实验望头面、望五官、望躯体诊法临床意义及应用掌握望头面、望五官、望躯体诊法临床意义;理解学习观察和描述望诊资料的方法。4实验望四肢、望皮肤诊法临床意义及应用掌握望四肢、望皮肤诊法临床意义;理解学习观察和描述望诊资料的方法。5实验望小儿食指络脉诊法临床意义及应用掌握望小儿食指络脉诊法临床意义;理解学习观察和描述望诊资料的方法。6实验舌诊方法临床应用掌握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了解刮舌、揩舌的方法。7实验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常见病理舌象的特征及意义。8实验舌象分析与舌诊意义掌握望神、望色诊法临床意义;理解学习观察和描述望诊资料的方法。9实验切脉方法临床应用掌握正确的切脉方法、训练切脉技能。10实验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常见脉象的指感特征;理解节律失常脉的鉴别。11实验常见相兼脉象临床意义,小儿脉诊法应用理解相似脉的鉴别,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