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求真求实·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人文主题——求真求实语文素养1.热爱科学,崇尚科学。2.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1.研习科学论著,感受论著中所体现的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2.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注意抓住关键概念,理清思路,把握逻辑,理解主要内容。3.体会自然科学论著的表述方式和语言特点,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4.拓展阅读,用恰当的方式(如撰写读书报告)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5.掌握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单元素养目标第四单元求真求实·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单元学习资源第四单元求真求实·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本单元选入三篇文章,《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阐明科学原理,介绍科学知识,引领我们了解自然,思考人类的未来;《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研讨科学史问题,追溯科学研究的历程。这些文章意在引导学生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殿堂,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第四单元求真求实·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第四单元求真求实·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进阶一教材单元文本学习第13课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篇目一自然选择的证明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括号内填字音,横线上写字形)1.岛屿(
)
2.歧异(
)3.蝙蝠(
) 4.遵循(
)5.栖息(
) 6.迁____(xǐ)yǔqíbiānxúnqī徙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证明·证实[辨词]
“证明”是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实”是证明其确实。“证明”是个过程,不能定论;“证实”是定论结果。[运用]他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来____自己没有参与这起非法事件,后来据当事人____媒体报道纯属子虚乌有。证明证实2.不胜枚举·举不胜举[辨词]二者都形容数量极多,有时可通用。“不胜枚举”偏重于所举的是同一类的人或事物;“举不胜举”偏重于所举的不只限于同一类的人或事物。[运用]
(1)层云峡是大雪山国立公园中的温泉乡,可饱览的美景________。(2)该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________。不胜枚举举不胜举(教师用书独具)1.界限·界线[辨词]
“界限”所适用的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界线”所适用的对象往往是具体事物。指不同事物的分界时,这两个词语都可以用。如果指某种“尽头”,宜用“界限”。如果指两个国家或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宜用“界线”。[运用]
(1)咱们可以携手合作,跨越两个县的____,进行经济合作,组织商品流通。(2)小刘用天文望远镜眺望,只见浩瀚的宇宙一望无际,没有____。界线界限2.叹为观止·赞叹不已[辨词]二者都有“赞叹”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差异。“叹为观止”一词,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前加“令(观看的)人”,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要加;“赞叹不已”在使用的时候则没有这种区别。[运用]
(1)许多外国专家参观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后,都________。(2)这幅苏绣作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________。赞叹不已叹为观止三、识记下列成语,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成语积累]1.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2.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缺失。[成语填空]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的音符。2.在学习上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不可或缺循序渐进勇于探索的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喧嚣,进行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这期间他以极大的兴趣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搜集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态标本,为以后生物进化的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环球航行,归国之后专心思考,抱病整理简短笔记,还是细心研究家养动物、栽培植物,都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正是这种勇于探索的执着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适用角度]
执着信念勇于探索1.名句识记(1)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达尔文)[适用角度]
成功的原因科学需要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2)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达尔文)[适用角度]
信心无知者无畏(教师用书独具)(1)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达尔文)[适用角度]
友情珍贵珍惜友情(2)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达尔文)[适用角度]
科学内涵探求规律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茫茫宇宙,充满未知数:广袤的苍穹,遥远的星际,有太多太多尚未明了的难题。莽莽世界,充满了未知数:世相万千,芸芸众生,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有太多太多让人迷惘的困惑。漫漫人生,也充满了未知数:生活家庭、学业事业,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因素。未知数,是人类创造的母亲,是不断进步的源泉;未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催生人类探索的动力……2.主题阅读勇于探索(1)人云亦云不足取,道听途说不可信,要勇于探索,去发现真相!当许多人都沉浸在《红楼梦》中唯美的情节和语言中时,他作为红学研究者挺身而出,指出后四十回的诸多漏洞。他勤于研究,参考大量文献,通过缜密的思考与推理,将《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来源、起因、发展、结局探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刘心武,探究曹雪芹的内心世界及家世,推翻了流传甚广的后四十回,并大胆续写,其知识、勇气、才华为我们所敬仰。因为他的勇于探索,我们才更深刻地读懂了《红楼梦》,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历史真相与作者的内心世界。(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功研制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完成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里程碑式的新跨越,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完美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目标,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嫦娥团队取得的辉煌成果,也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激励航天人继续书写一个又一个精彩篇章。(教师用书独具)(1)未知培养了人们求索和发现的能力与勇气。对于未知事物,人类总是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人类就有了破解难题的信念和决心,就有了勇攀科学高峰的志向,女科学家屠呦呦就是在寻找疟疾药物中发现了青蒿素这种特效药,从而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为人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像屠呦呦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努力拼搏,不畏惧任何困难,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解决一个个的难题。他们或许也有过对未知的恐惧,但更多的是决心和勇气,从而获得推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同学们,未知并不可怕。有作家说:人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坏。所以我们对未来应该抱着乐观的态度,淡然对待当下的困难。只要努力拼搏,一切困难都会主动低头。(2)未知给予我们以进取之心。因为梦想遨游天际,不明星空秘密,所以催生万户飞天的壮举,催生宇航事业的发展。未知就像是伊甸园里的果实,它瑰丽而诱人,也许暗藏风险,但摘下它,却意味着告别浑浑噩噩,获得为人的智慧与清明。未知是一片梦想抵达却永远无法停靠的彼岸,它是神秘的、绚烂的,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推动着文明的小舟乘风破浪,于迷雾中不断前行。感谢未知,给予了混沌中的人类以探索进取的心。点燃了文明的火种,从此脱离走兽,拥有智慧与未来。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明理知义]
即使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即使再小的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成长启示]
作为青年学子,要有实干精神,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做任何事情都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积极行动,点滴积累,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实干苦干,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教师用书独具)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明理知义]
天下的难事必定是从容易的事演变而来的,天下的大事必定是从细小的地方累积而来的。[成长启示]
青年学子要把艰苦的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一个名医之家,从小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22岁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考察,从此确立了他一生的事业。他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进化论”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主要作品:《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选择》。[名家评说]
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英国植物学家华生达尔文年轻时,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都是按上天的意志、计划创造出来的,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被上天创造出来,其种类永远不会变化。这就是“物种不变论”。相反,无神论者和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上天创造的,而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这就是“进化论”。同期,英国资产阶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进一步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英国政府派遣大量舰船和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达尔文跟随船队,历经五年的航行,为《物种起源》这部著作积累了大量素材。《物种起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物种起源》1831年,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他发现每个地区都有着既相似又不同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得出一个震惊世界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1842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了几十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1.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本文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用大量的事实论述了有关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并多角度批驳了特创论的荒谬,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层次主要内容结论总论:提出论点1段: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⑤。
2段:自然选择事理上的合理性分论:自然选择的正确性3段:物种最初的存在形式、大量变种存在4段:
①。
5、6段:生物遗传的稳定性与变异的缓慢性7段: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8段:
②。9段:本能的形成与遗传10段:
③。
11段:遗传与变异12~14段:
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演化、改良、灭绝生物的适应与改良杂交后代与其父母的相似性生物地理分布角度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活动一抓住概念,理清结构1.阅读时,关注并勾画下列关键概念的解释,并分析其概念的链条,梳理出作者的说明推理过程。(见教材P104“学习提示”第2段)提示:关键概念有“自然选择”“变种”“变异”“性状分异”“竞争”“遗传”“适应”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提出自然选择理论→列举大量事实和自然现象,用自然选择理论进行解释,论证物种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体现自然选择的作用→针对自然选择学说面临的难题进行解释,证明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生物在地理分布上的各种现象,总结生物同源、迁移与变异的观点。活动二分析关系,感受作用2.课文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请依据这些现象和事实与作者论证观点的关系进行分类,并具体分析。(见教材P104“学习提示”第2段)关系分析举例阐释第一类:现象和事实作为理论分析的对象如第11段用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解释物种地质记录的事实,用演变论解释化石的性状能体现物种在世系链中的位置等关系分析举例阐释第二类:事实材料作为基本原理展开推理,证明结论的依据①第三类:作为解释原理、证明观点的补充依据②[答案]
①如最后一段按照遗传变异学说进行严密推理,推论具有亲缘关系的生物分布,而生物亲缘关系地理分布的事实就成了有力的依据②如第13段列举出更多的生物地理分布的自然现象,证明迁徙观点和生物变异理论3.作者擅长推理论证,展示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合有关段落分析,归纳作者逻辑思维的特点。(见教材P104“学习提示”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例如第10段,用了两个逻辑推理(演绎推理)。①由前提“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推出其杂交的后代遗传了父母的特性,遵循同样的法则。②由前提“物种是独立创造的”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推论应该是“杂交的后代无法遗传父母特性,不具有相似性”,而事实却是具有相似性,以此来证明其荒谬。活动三品读语言,体会严谨4.本文运用了大量结构复杂的长句,以表达出准确、缜密的思想,请品析下列句子。(见教材P104“学习提示”第3段)提示:科学论著常常采用复杂的长句来表达缜密的思想,阅读这样的句子,要把握句子的修饰语、基本成分和结构、层次,进而把握句子表达的意思。(1)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杂交的后代,在某些性质和程度上,如在连续杂交之后,彼此可以融合等方面,酷似其父母,并且都如公认的变种的杂交后代一样,遵循着同样复杂的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这句话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复杂的长句,我们只要把握“所以”一词,就可抓住本句的基本观点,即自然选择的结果。作者为了说明这种看法,非常细致地阐述,并且运用关联词“而且”来提示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表意的严谨性还在于运用“都”“各个”“更”等副词来修饰动词,表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性和对于自己所持观点的坚定性。(2)这句话也是一个表意严密的长句。在这里,作者通过假设,提出“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这一基本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只是”一词,起强调突出的作用,也提示读者去关注作者的观点。此外,作者的思维非常缜密,他连续用了两个状语(“在某些性质和程度上”“在连续杂交之后,彼此可以融合等方面”)来修饰“并且”之后的语句,这两个状语起到了限定的作用,也使作者的观点更为准确。篇目二*宇宙的边疆
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括号内填字音,横线上写字形)1.束缚(
)
2.磅礴(
)3.甲烷(
) 4.氦气(
)5.广______(mào) 6.______(huái)节fùbówánhài袤踝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淹没·湮没[辨词]两者都有“被埋没”的意思。“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多用于具体事物。“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时间埋没,多用于抽象事物。[运用]正慨叹人类有多少文化成果____在历史的长河中,而眼前的洪水肆虐泛滥,瞬间____了城镇。湮没淹没2.微不足道·微乎其微[辨词]两者都有“极微小”的意思。“微不足道”形容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既可指具体的数量,也可指不具体的数量。偏重在“不足道”上,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只指具体的数量,偏重在“微”上。[运用]
(1)灯光,听起来是那么________,但是,这看似小小的灯光,却带给人无限的勇气与希望。(2)从当前国际油价的形势来看,本轮油价下调的概率________。微不足道微乎其微(教师用书独具)演化·演变[辨词]两者都表示变化。“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如:生物的演化。“演变”指发展变化,多指历时较久的。既可用于自然界的变化,也可用于人类社会的变化。如: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演变的。“演化”的范围小。[运用]
(1)汉字形体在发展过程中,是从异体繁多____到字有定形的。(2)当星际物质凝聚成恒星后,恒星的____就决定于其内部的核反应过程。演化演变三、识记下列成语,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成语积累]1.奄奄一息: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2.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非常多。[成语填空]1.科学院拥有大量博士生、硕士生,都是各个学科的主要研究人员,真可谓()。2.“萤火虫被装在密封罐寄送,到货时已经()。”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萤火虫研究专家希望大家停止这种残忍的“浪漫”行为。人才济济奄奄一息卡尔·萨根在《宇宙的边疆》中流露出一种对宇宙世界奥秘的好奇、对宇宙探索使命的担当,以及时不我待的急切和奋力进取的激情。茫茫宇宙中,地球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而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小点”上的人们,对于亘古未变的真理的认识,经过了多么漫长的探索过程啊!地球中心论、太阳中心论、大爆炸理论、黑洞理论……认识是无限的,而地球的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随着对宇宙认识的深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园——地球,珍惜宇宙中并不常见的生命——我们自己。[适用角度]
好奇心进取担当环境家园探索1.名句识记(1)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的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的万千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星尘。
(卡尔·萨根)[适用角度]
物质组成星辰大海(2)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
(卡尔·萨根)[适用角度]
事物规律生活状态(教师用书独具)(1)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的荣幸。
(卡尔·萨根)[适用角度]
共享生活荣幸(2)我们默默无闻,沉浸在无尽的浩瀚里,没有一丝线索显示,除了我们自己,还有谁能拯救我们。在宇宙戏剧中,我们不是主角。
(卡尔·萨根)[适用角度]
默默无闻自我救赎正是出于好奇心,卡尔·萨根探索宇宙世界的奥秘,制作出收视率较高的科教片《宇宙》。好奇心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它驱使着我们去探索身边的世界、学习新鲜事物并探索未知的领域。好奇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了解外界的变化,与周围的人交流互动。2.主题阅读好奇心(1)好奇心驱使我们对未知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激励我们继续探索。加来道雄依靠对“童年的两件趣事”的好奇,叩开了科学的大门;物理学家普朗克创造性引入量子化概念,引领更多学者钻研这个充满未知的领域;化学学者张德义投身于创新绿色化学前沿,作为先驱者,他时时刻刻保持着自己对化学合成的好奇,也正是好奇这一强大的力量,让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变成可能,为温室效应的解决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思路;新航路的开辟,哥伦比亚的航行,麦哲伦的全球航行都是在对未知领域好奇心的驱使下创下的辉煌时刻。由此,我们也要保持心中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从而促使我们不断钻研、不断求索,实现非凡的人生价值,也推动社会更新发展、永远向前。(2)及时反思,保持合理好奇。任何硬币都有两面,好奇也是如此,正则适逆则反。它有时激励我们向着未知的领域进发,去创造去获得;但有时也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开启了深渊的大门。保持少年的那份天真与好奇是无错的,但对我们而言,有些不恰当的好奇,也就真的只能让它停在表层,不能挑战伦理的极限。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的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方向不正确时,能马上改变既有方向,放下心中对那一份不可得的渴望。这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必修课。(教师用书独具)(1)诚然,好奇心,激发兴趣,激发潜能,但仅有好奇心、兴趣,难以恒久,难抵岁月漫长。“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工作中,好奇心、兴趣可能会磨灭消退,情怀枯槁,心灵倦怠。因此,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往往源于好奇心,但绝不止步于好奇心。而是往往将好奇心、兴趣升华为志趣,从“有意思”到“有意义”,即将对事物、学科、技艺、工作本身的,熔铸淬炼为为人生、为未来、为家国的高远志向,那么兴趣的浪花,融入志向的大海,就永不干涸。从此,山高路远,漫漫征途,自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张载有言:“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反之,志趣高远,方能行稳致远,成就大器。(2)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3)好奇无疑是人们探索陌生世界的诱因和起点,因为对山河的好奇,故徐霞客遍行山川;因为对苍穹的好奇,故人们在摸索中诞生了航天工程,去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瑰丽。这体现的是人内在的求真、求知的欲望,亦是其持续前行的内驱力所在。然而,倘若仅仅以好奇心探索陌生世界,不加以思考审察,极易使人陷入陌生背后的危险,我们常看到青年吸毒者因其知识与阅历的缺乏而迷失自我。究其原因,却仅仅源于对这一陌生感受好奇,可见对陌生世界的探索不能仅凭一腔好奇,而更应出于对自我的审察,以自我实现的方向为探索指明航路。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无忧:知分之无常也。
(《庄子·秋水》)[明理知义]
详查那事物的盈虚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得到了也不欢喜,失去了也不忧伤:是因为知道了得到与失去是不会永恒的。[成长启示]
古今中外许多成大事者,因为掌握了事物所具有的相对性和可转化性的原理,所以成功的时候不张狂,失意的时候不沮丧。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的每一步,努力过,奋斗过就足够了。(教师用书独具)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
(《吕氏春秋·召类》)[明理知义]
圣贤之人不能自己创造机遇,而能用自己的才能等待机遇,创造时机。[成长启示]
机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对于那些一直在寻找机遇、蓄势待发的人来说,这种偶然性变成必然性的机会就非常大。作为青年学子,只有主动争取时机,耐心地等待时机,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理想得以实现。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主持过许多电视科学节目,著有大量科普书籍,他的作品,既有科普文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又有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形象性。美国《每日新闻》曾这样评论他:“他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探索太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维,探索现实社会。”
主要作品:《伊甸园的飞龙》《宇宙》《布罗卡的脑》《被遗忘祖先的影子》《暗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等。[名家评说]
卡尔·萨根比其他任何我能想到的当代科学家都更清楚用什么激起公众对于科学的奇观和重要性的热情。——布鲁斯·阿尔伯茨1976年的夏秋,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起制作出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同时,他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20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科技的热潮渐起。为了吸收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一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科技著作。于是,《宇宙》被翻译介绍到我国。本文即节选自该书。解说词1.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既要便于讲解,又要让观众一目了然。一般用不多的文字介绍,使观众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的认识。2.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陈列的各种实物或各个画面有相对的独立性,反映在解说词里,应该节、段分明,每一件实物或每一个画面都有一节或一段相对应的文字说明。3.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4.解说词要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收到画面或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含意。1.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也是一篇关于________问题的科普说明文。文章采用____顺序,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宇宙的广阔、__________、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生命的存在。作者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神秘莫测,激起了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宇宙探索空间星系的组成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介绍银河系回到地球活动一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1.本文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至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而独立成篇,请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见教材P104“学习提示”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2)原因:①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后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②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3)好处: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作者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之处,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活动二分析解说词准确生动的语言2.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什么语言特点?结合本文内容,说明本文语言还有什么特点。(见教材P104“学习提示”第3段)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的解说词的语言特点:生动优美,充满情趣诗意。(2)①准确严密。如本文第11段中“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5亿年旋转一周”,第12段中“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这些准确的数字以及约数都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②充满感情。如本文最后一段中“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用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③富有哲理。如本文第2段中“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第3段中“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这些句子具有引发人们思考的重要作用。《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这两篇文章分别属于学术著作和科普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见教材P104“学习提示”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表达方式方面:《自然选择的证明》作为学术著作,内容学术性强,有理论高度,作者在论述时,运用举例子阐述观点。如“拿鸟类来说……”。《宇宙的边疆》作为科普文章,为了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感染观众,运用了议论和抒情。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2)语言风格方面:《自然选择的证明》作为学术著作,用词准确,表达严密,表述严谨。如“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这类确凿的观点,说得非常肯定;“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中的“极为可信”,强调了可信的程度,但仍不是定论,语言表述非常严谨。《宇宙的边疆》作为科普文章,要求直观、形象,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这一句运用比喻,写出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科普文的语言特点[从教材中学]《宇宙的边疆》作为科普作品,语言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如“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5亿年旋转一周”“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这些准确的数字以及约数都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又如“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用排比句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到高考中去]科普文的语言特点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性的体现就是准确、严密、平实。文学性的体现就是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为表现语言科学性,常用到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语言客观,读起来亲切自然;另外讲究用词准确。为表现语言的文学性,常用打比方、拟人等手法,增强语言的趣味性,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解答科普文的语言类题目,可遵循以下思路:1.从语言的整体风格(如严谨准确、明晰平实、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形象风趣)入手。科普文的语言除了严谨准确外还有生动形象等特点。2.从特殊词句入手。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议论句、描述句等,体会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语言特点,运用了(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词语……)方法,写出了……(效果)。[迁移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大于百米和(或)容积大于百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从上述定义来理解,天坑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陷坑,科学家曾将这种大陷坑归入“竖井”地貌类型中。随着后来很多类似的陷坑被发现,它又被归为“漏斗”地貌类型。这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同一地貌形态既叫“漏斗”,又称“竖井”,岂不矛盾?于是,“天坑”概念应运而生。时间是大自然的刻刀,时间短了,天坑就无法形成,时间长了,形成的天坑早就退化得无影无踪。一般来说,天坑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第一,要具备可以溶解的岩石,比如石灰岩;第二,石灰岩地层要厚,因为天坑的深度需要较厚的岩石作为支撑,同时也为满足水入渗的深度要求提供空间;第三,要有水和充沛的降雨量,且水力落差要大,水的搬运能力才能发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第四,石灰岩中要有水运动的缝隙,一般来说这些缝隙是地壳运动产生的;最后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成因,天坑可分为冲蚀型天坑和塌陷型天坑。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描述。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三明治”,其顶上是隔水的砂岩,中间是连续沉积的石灰岩,地下也是隔水的砂岩。这个特殊的“三明治”顶上的砂岩岩层断断续续,中间和底部的岩层却是连续的。顶上岩石不连续的地方,就有石灰岩露了出来,于是,周围汇聚的地表水就从此处渗透到地下,并在适当的地方找到出水口。久而久之,山上石灰岩出露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落水洞,在落水洞和山下出水口之间形成了一条地下河,这个落水洞随着汇聚水量的增加,也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一个岩屋,当有一天大岩屋崩塌了,天坑就形成了。这样的天坑叫冲蚀型天坑,如陕西汉中的天悬天坑。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地下暗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洞穴系统,那些裂隙交叉处形成了溶洞大厅,有的大厅崩塌较快,地下河溶蚀搬运的速度也很快,后来洞顶崩塌,露出了一丝亮光,就形成了天窗。然后又经过不断崩塌、溶蚀和搬运,终于,洞顶彻底崩塌,露出了四周陡壁的大陷坑,从地面洞口向下看像是一口深井。这种天坑叫塌陷型天坑,如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国家及广西科考组几次进入大石围天坑底部考察,至2013年,考察长度约6千米。至于地下河还有多长,其源头和出口在哪里(暗河一直向东北流到位于乐业境内的朗大峡谷的洞口成为地面河,然后汇入红水河),为什么河水一热一冷等,至今仍是个谜,尚待后人去探明。天坑的形成既有地下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物理的淘蚀作用;既有地质构造作用,又有崩塌作用。首先,形成天坑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可溶岩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由碳酸氢钙分解为碳酸钙和水,即溶蚀作用,由于水中成分的改变,会结晶形成钟乳石。其次,水的巨大冲击力对岩石形成了强烈的物理作用,根据水量的大小和可持续性不同,形成的力量大小也不同。所有溶洞和天坑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们基本上都有着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化学的溶蚀和物理的淘蚀在天坑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一般来说,洞穴中,1厘米的石笋生长时间是100年,1米石笋需要生长10000年,可见地质作用是多么漫长。再次,地下水总是沿着岩石的构造面、节理、裂隙、软弱面率先开始溶蚀。也就是说,形成天坑的地层本身的结构和构造是天坑形成的基本条件,不同岩性对水的作用反应不同。软的岩石首先被溶蚀或淘蚀成洞。这样的洞一般呈串珠状,可以是水平分布的,也可以是垂直分布的。崩塌作用是天坑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洞顶部被溶蚀的部分不能承受重力的作用时,就垮塌下来,形成暴露在地表的坑口。当然,崩塌不仅会从顶部塌落,也可能是从侧向崩落,所以我们在溶洞里经常会看到陡直的岩壁。天坑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证据,是研究岩溶动力系统演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极具科研价值的旅游资源和地学科普的基地,更是探险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天坑之美,不仅展现出大自然的粗犷与力量,身临其境,更能够体会到原始的匠心与空灵。被誉为“天下第一坑”的重庆小寨天坑就被认为是构成地球第四纪演化史的重要例证,更是长江三峡成因的“活化石”,是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小寨天坑的底部有一条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来自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地缝”的神秘峡谷。地下暗河长8.5千米,水位落差364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近10立方米,具有强劲的水动力条件,为小寨天坑崩塌物质的搬运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与暗河相连的地表河流全长达37千米,流淌于地缝之中,地缝最窄的地方不足1米,而地缝最深处达300米,形成气势恢宏的“一线天”。因此,地缝和天坑也被认为是记录长江三峡演化的直接证据。天坑与地下河密不可分。天坑是地下河洞穴发育到非常成熟的形态,其在地下形成溶洞大厅,然后在地表呈现坑的模样。另外,天坑也是我们认识地下岩溶世界的一个窗口,通过天坑,我们可以了解控制地下洞穴的地质构造因素、古地下河和现代地下河走向等水文特征。天坑景观是游览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天坑能给他们带来的探险乐趣是不可言喻的。比如汉中天坑群大部分发育于岩溶台原面上,岩溶台原与四周陡壁构成独特的险峻美;其次以台原为中心发育众多深谷,甚至地缝,在卫星影像上都一目了然。由于汉中天坑群所在的地层有泥质夹层,构成相对不完全隔水层,因此在天坑周壁或底部,或发育跌水、瀑布,或发育坑中阶梯状平台,或发育成洞穴,增添了天坑群的无穷魅力。广泛发育的汉中天坑群,为某些动植物提供了避难所,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特殊的环境条件,增加了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独特性。另外,天坑群也为洞穴动物提供了最适合的自然栖息地,为研究秦岭南部生物的多样性或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有利条件。(摘编自《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探秘天坑》)
本文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科普文语言一般有准确、严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等特点,找出文中具体例子加以分析即可。如“它们基本上都有着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化学的溶蚀和物理的淘蚀在天坑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一般来说,洞穴中……”,“基本上”“主要”“一般来说”等词语,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如“至2013年,考察长度约6千米”“1厘米的石笋生长时间是100年,1米石笋需要生长10000年”,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描述事物,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如“根据成因,天坑可分为冲蚀型天坑和塌陷型天坑。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描述。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三明治’……”,将形成天坑的地层比作“三明治”,生动形象。“如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国家及广西科考组几次进入大石围天坑底部考察……”“比如汉中天坑群大部分发育于岩溶台原面上……”通过举例子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答案]
①严谨。如用“一般来说”“基本上”等词语,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②准确。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描述事物,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③生动形象。如将形成天坑的地层比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CISPR TR 31:2024 EN Description of the radio services database
- 【正版授权】 IEC 62841-4-8:2025 EN-FR Electric motor-operated hand-held tools,transportable tools and lawn and garden machinery - Safety - Part 4-8: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shredder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40:2024 EX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40: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heat pumps,air-conditioners and dehumidi
- 汽车行业新车质量保修免责合同
-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合同
- 个人对个人协议书
- 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协议
- 前台文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劳务分包合同履约担保
- LED照明产品研发合作协议
-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
-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获奖课件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官方答案)
- 2024年学位法学习解读课件
- 【基于PLC的停车场车位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
- GB/T 43947-2024低速线控底盘通用技术要求
-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作业专项施工方案24
- 卒中后足内翻康复治疗
- 诊所申请医保定点资料模板(一套)
- 2023年英语专业四级时态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