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兰亭集序/王羲之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寄寓于山水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慨叹。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品读、鉴赏、探究,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情致和理趣。3、背诵全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让学生看教材中《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从摹本可以判断“书中极品”的评价绝非妄言。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导入作品背景东晋时期,受政治和玄学的影响,士人们不关心现实,他们寄情山水,谈玄论道,放浪形骸。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是传统的“修禊日”(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在溪水边洗濯,以祈福消灾。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祈福消灾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王羲之和当时许多名士聚于兰亭,举行“修禊”活动。这次兰亭聚会名流云集,规模宏大,与会者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他们沿溪流而坐,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当场写成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作者介绍“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后世誉之为“书圣”。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解题:关于“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分自序和他序。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自然段)(叙事、写景、抒情)围绕“乐”,概述兰亭集会的盛况。第二部分:(3、4自然段)(抒情、议论)由欣赏美景,抒发作者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文章通过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乐生痛死这一人类所共有的感情,彻底否定了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表达了一种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1.乐在何处?
良辰
暮春之初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阵阵,温暖舒畅。研习1.2段
见·可乐之处1.乐在何处?
美景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翠竹,又有清澈湍急
的溪流,映衬(在亭子)四周研习1.2段
见·可乐之处1.乐在何处?
赏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观览宇宙之广大,低首细察万物之众多,借以纵目游览,开畅胸怀,足以穷尽(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愉快啊。研习1.2段
见·可乐之处1.乐在何处?
乐事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许多贤士全来参加,少者老者都聚在一起。......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排列坐在水边。即使没有热闹的音乐,
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深远高雅的情思。研习1.2段
见·可乐之处小结
环境幽美、名士相聚、诗酒为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时、地、人事。此地有......又有......引以为......虽......亦......
是日也......仰......所以......足以......乐。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阵阵,温暖舒畅。抬头观览宇宙之广大,低首细察万物之众多,借以纵目游览,开畅胸怀,足以穷尽(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实在令人愉快啊。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人们互相交往,(一俯一仰之间)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于所爱之事物,言行不受拘束,自由放纵。虽然(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没想到老年即将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随事情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之有所不同了。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注定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悟言——清谈放浪?因何而痛?研习第3段
感·痛之缘起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快乐短暂,不能长存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索求不止,欲望无穷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有限,终期于尽因何而痛?研习第3段
感·痛之缘起
每当(我)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了于心。(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看待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的与会者,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他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由这些诗文产生(一样的)感慨吧。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悲悲古人悲今人悲后人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研习第4段
悟·悲之哲思为谁而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2)仰观宇宙之大,
。(3)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4)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