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_第1页
全国工商联: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_第2页
全国工商联: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_第3页
全国工商联: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_第4页
全国工商联:2024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 1 2 2(二)入围企业经营情况 2 5 5(二)研发投入行业分布情况 7(三)研发投入地域分布情况 (一)总体情况 四、科技成果状况X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3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心要素。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中贡献了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为准确认识我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一步营造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报告基于2023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数据(调研对象为2023年度营收总额在5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的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华为公司、部分科创板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公开数据,选取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以下简称“入围企业”)创新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创新基本情况、研发投入状况、科研组绩效三个维度对企业创新情况进行分析。并入围企业与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委托长城战2(一)入围企业构成2023年,入围企业中,共591家企业是“三高”企业¹,较上年减少1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最高,有587家,瞪羚企业有51家,独角兽企业有19家。表1-12023年入围企业类型情况(单位:家)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二)入围企业经营情况入围企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持续增长。2023年度,入围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8.97万亿元,同口径²增长7.56%,同口径增幅与上年相比有所放缓,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³为4.10%;人均营收的企业有86家、营收总额在300亿到1000亿元的有214家、营收总额在100亿到300亿元的有269家、营收总额小于各营收段企业分布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入围企业资产总额52.80有75家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700家企业资产总额少于3001“三高”企业指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技术、高成长、高附3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指某一项指标在2020年-2023年的年度增长率。32023年2021年■资产总额■营收总额入围企业利润总额略有回升。2023年度,入围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2.24万亿元,同口径上升1.00%;税后净利润1.88万亿元,同口径上升5.48%;人均利润16.90万元,同口径下降2.57%。税后净2022年■利润总额■税后净利润2023年2021年近四分之三的并购事件发生在国内。2023年,入围企业中有142家企业参与并购,其中103家开展了国内并购、39家开展了国际并购。国内最大单项并购额集中分布在5000万-5亿元之间,共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4有45家企业,占参与国内并购企业的43.69%,国内最大单项并购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有18家,占17.47%;国际最大单项并购额分布主要集中在1000万元以上,共有26家企业,占66.67%。图1-32023年入围企业国内最大单项并购额分布图1-42023年入围企业国际最大单项并购额分布企业新增投资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中,共有951家填报了企业新增投资资金主要来源。其中,以自有资金为新增投资资金来源的企业占绝大多数,有888家,占填报企业93.38%,以银行贷款为来源的有593家企业,占填报企业62.36%,以股票市场融资为来源的有173家企业,占填报企业18.19%。5表1-22023年入围企业新增投资资金主要来源类型(单位:家)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股票市场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政策性资金债券市场融资民间借贷7其他填报企业总计入围企业出口贸易比上年稍好。2023年,入围企业中有出口业务的有796家,较上年减少23家;出口总额为4697.3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69%,额度同比升高25.08%。2023年,出口总额超过20亿美元的企业有37家,占比4.65%;594家企业出口总额在3亿元以内。表1-32023年入围企业出口总额分布区间(单位:亿美元、家)出口总额(亿美元)填报企业总计二、研发投入状况(一)总体情况从研发经费支出情况看,入围企业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保持双增长。2023年,排序第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为2.04亿元,较上年入围门槛提高0.20亿元。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6的研发费用总额1.39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同口径增长4.78%,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79%,较全国研发投入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8.85%个百分点;平均研发强度3.58%,较全国研发投入强度高0.94个百分点,同口径降低0.09个百分点,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1.97%,较全国研发强度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8.74个百分点。从企业分布来看,2023年研发费用总额小于5亿元的企业有531家,平均研发强度为2.25%;研发费用总额达到20亿元的企业有95家,平均研发强度达到5.24%,其中,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14家,平均研发强度达到7.72%。表2-12023年入围企业研发投入区间分布情况(单位:家)0-5亿5-10亿10-20亿≥20亿2022年2023年0p0002021年07经费呈现回升趋势。2023年,入围企业的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92.65万人,同口径增长7.40%,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21.81%;研发人员总数占员工总数的14.58%,同口径增长0.5个百分点,较2021年入围企业增加1.6个百分点;人均研发经费72.34万元,同口径减少2.34%,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8%。2022年研发人员占比依旧集中分布在10%-20%之间,共431家企业在此区间,户均1560人,研发人员占比在5%-10%区间的企业较上年相比上涨4.46%,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的企业有188家,较上年增加了33家,户均研发人员3815人。表2-22022-2023年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区间分布情况(单位:家、人)分布发人员发人员(二)研发投入行业分布情况2.2.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情况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入围企业分布在17个行业门类,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总额突破万亿。2023年度,入围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行业门类,总计783家企业,较上年增加5家,研发经费总额10008.12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30.07%,平均研发强度3.47%,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83个百分点;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0家,较上年减少3家,研发经费总额3147.50亿元,8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9.46%,平均研发强度7.00%,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4.36个百分点;建筑业33家,较上年减少7家,研发经费总额145.13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0.44%,平均研发强度1.67%,低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7个百分点。表2-3入围企业研发费用行业门类分布情况(单位:家、亿元)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综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金融业88批发和零售业85农、林、牧、渔业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2采矿业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32.2.2行业大类分布情况从行业大类分布来看,入围企业分布在57个行业大类,汽车制造业排名晋升第三。按照研发费用总额排列,排名前五的行业:一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3184.67亿元,平均研发强度8.34%;二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研发费用总额2450.67亿元,平均研发强度6.35%;三是汽车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1425.6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6.42%;四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1323.11亿元,平均研发强度3.32%;五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发费用总额897.75亿元,平均研发强度1.66%。9研发费用强度I6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2.3重点领域分布情况从重点领域分布来看,装备制造业⁴企业研发投入超息技术企业,成为首位。2023年,装备制造业领域入围企业共355家,研发经费共计6666.91亿元,占入围企业的47.81%,研发人员较上年增加0.44个百分点,增速超过去年0.19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⁵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依然突出。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共209家企业,研发费用共计6320.12亿元,占入围企业的45.32%,平均研发强度7.60%,较上5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包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消费品制造业⁶领域企业人均研发经费比全社会人均经费高7.48万元。2023年,消费品制造业领域共计145家企业,研发投入费用为1009.57亿元,占入围企业的7.24%,人均研发经费79.82万元,高出全社会人均经费7.48万元。消品制造业研发费用——研发占比图2-2重点领域研发费用及研发占比(单位:亿元)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品制造业图2-3重点领域及全社会平均研发强度(三)研发投入地域分布情况从省份分布来看,浙苏京鲁粤五个省份的入围企业数量较多。6消费品制造业领域包含医药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共计11个行业大类。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覆盖了31个省区市。其中,入围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研发投入水平保持领先位势,研较上年增加7家,研发费用总计1.2万亿元,占入围企业总体研发经费的86.10%,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36.10%,平均研发强度为3.7%,高于全国研发强度1.06个百分点,研发人员达到162.12万人,人均研发费用为74.04万元;中部地区的入围企业有166家,较上年增加10家,研发费用总计1219.47亿元,占入围企业总体研发经费的8.8%,平均研发强度为3.47%,高于全国研发强度0.83个百分点,研发人员16.50万人,人均研发费用为73.92万元,较上年增加8.02占入围企业总体研发经费的4.90%,平均研发强度为2.39%,较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研发人员达到8.56万人,人均研发费用为49.74万元;东北地区的入围企业有5家,研发费用总计28.6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1.72%,人均研发费用为102.47万元。表2-5研发投入地区分布情况(单位:家、人、亿元)研发人员研发费用东部地区浙江省江苏省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研发人员研发费用北京市山东省广东省河北省福建省上海市天津市海南省4总计中部地区湖北省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湖南省4.19%山西省总计西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云南省4陕西省3宁夏回族自治区3贵州省2甘肃省1青海省1西藏自治区10总计东北地区吉林省3黑龙江省1辽宁省1总计5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企业研发投入稳步提升,区域带动作用显著。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中,长三角地区企业356家,较上年企业数量减少20家,研发费用总额4285.44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3%,占入围企业总体研发经费的30.80%,平均研发强度2.92%,同比增长0.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研发强度0.28个百分点,研发人员57.30万人,占全社会研发人员的29.7%,人均研发经费为74.79万元,比上年高2.91万元;京津冀地区企业173家,较上年企业数量增加1家,其中河北省增加9家入围企业,京津冀地区企高于全国研发强度1.08个百分比,研发人员44.09万人,占全社会研发人员的22.89%,人均研发经费为59.25万元。表2-6研发投入重点区域分布情况(单位:家、人、亿元)研发费用研发人员强度研发费用研发人员强度研发费用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0上海市地区总计京津冀地区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地区总计位于北京、上海、大湾区、成渝、武汉、西安六大科创中心的入围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企业共计271家,较上年增加25家,研发费用总额6654.52亿元,占入围企业总体研发经费的47.75%,平均研发强度5.51%,高于全国研发强度2.87个百分点,研发人员95.08万人,占全社会研发人业研发投入费用最高,共95家企业,研发费用总额4018.49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6.86%,研发人员达到49.30万人,人均研发经费为81.51万元;北京市入围企业最多,共108家企业,研发费用占入围企业总体研发经费的13.95%,人均研发经费54.54万元。表2-7研发投入科创中心分布情况(单位:家、人、亿元、万元)地区研发人员研发费用人均研发费用北京市珠三角九市成渝地区上海市武汉市西安市3总计(一)总体情况入围企业积极推动国家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入围企业中,共有855家填报了创新载体建设情况,其中388家企业参与了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占填报企业的45.38%,较上年减少了3家企业。参与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最多,有311家,占填报企业的36.37%;其次,有95家企业参与了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78家企业参与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45家参与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11家参与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2家参与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有737家企业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省级研发机构,共计3316个,较上年增长5.84%。表3-12023年入围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基地类型(单位: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N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入围企业持续通过多元方式掌握关键技术。有925家企业填报了关键技术的来源,其中55.14%的企业选择了3种及以上的多元方式。2023年,入围企业掌握关键技术的方式以自主开发与研制、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或人才为主,企业并购或合资的企业数量分别为891家、695家、590家、170家,其中自主开发与研制占比较上年减少0.02个百分点,引进技术或人才占比较上年降低3.78个百表3-22023年入围企业关键技术来源情况(单位:家)自主开发与研制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或人才企业并购或合资其他入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多种产学研合作。在填报的993家企业中,87.71%的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了产学87.72%的企业选择项目合作;41.56%的企业选择共建研发机构,27.21%的企业选择组建创新联合体,11.37%的企业选择共建学科专业,其中682家企业认为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作用很大,占开展合作企业总数的78.30%,较上年增加了7家。表3-32023年入围企业产学研合作情况(单位:家)开展项目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学科专业其它支付给高校院所的研发经费占企业研发经费的比例较低。791家企业填报了委托高校院所开展研发项目经费占企业研发经费的比例情况,其中占比在0%-5%的有669家,占填报企业的84.58%;占比在5%-10%的共有59家,占填报企业的7.46%;占比在10%-20%的共有29家,占填报企业的3.67%;占比在20%以上(含)的共有31家,占填报企业的3.92%。此外支付给高校院所研发经费中,人员劳务费占比超过30%(含)的企业有370家,占填报企业的46.02%;仪器和设备支出费用占比超过30%(含)的企业有125家,占填报企业的表3-42023年入围企业支付给高校院所研发经费(二)科研组织行业分布情况3.2.1行业大类分布情况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入围企业在国家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按照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企业数量排列,排名前三的行业:一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47家企业,占该行业入围企业的51.09%;二是医药制造业,有39家企业,占该有36家企业,占该行业入围企业的37.11%。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2家企业共建省部级研发机构380个;二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1家企业共建省部级研发机构422个;三是医药制造业,59家企业共建省部级研发机构265个。占参与企业比占参与企业比占参与企业比占参与企业比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12%总计3.2.2重点领域分布情况从重点领域分布来看,装备制造业领域内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基地及省部级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的企业占比最高。入围企业中,装备制造业领域内共163家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占该领域内企业的45.92%,共275家企业参与省部级研发机构1411个,省部级研发机构数量占比42.55%,户均5.13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内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企业建设成效显著。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共70家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占该领域内企业的33.33%,共138家企业参与省部级研发机构572个,省部级研发机构数量占比17.25%,户均4.1个。消费品制造业内参与创新平台建设的企业集中于医药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共66家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基地,其中有39家均来自医药制造业;此外,领域内共116家企业参与省部级研发机构499个,省部级研发机构数量占比15.05%,户均4.3个。0及占该领域内企业比(单位:家)0及省部级研发机构数量占比(单位:家)(三)科研组织地域分布情况从省市分布来看,浙鲁苏三个省份的入围企业科研组织发展成效突出。入围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及省部级研发机构的企业中,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是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共有168家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占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企业总数的43.93%,共有331家企业参与建设省部级研发机构1592个,占参与建设省部级研发机构企业总数的44.92%。新载体建设的企业户均水平相近。入围企业中,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及省部级研发机构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别共计构2411个,户均4.32个。中部地区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基地及省部级研发机构的企业分别共计70家及120家,参与建设省部级研发机构606个,户均5.05个。西部地区企业的科研组织发展水平较低,仅2个省市有5个以上的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基地建设,分别是重庆市及四川省,整个西部地区入围企业中,共有55家企业参与建设省部级研发机构281个,户均5.11个。东北地区的国家科技基地与省发机构共18个。表3-92023年科研组织地区发展情况(单位:家、个)占参与企业比占省内入围企业比占参与企业比东部地区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福建省44.19%河北省占参与企业比占省内入围企业比占参与企业比上海市天津市38海南省134总计中部地区安徽省河南省4.12%湖北省4.12%江西省8湖南省6山西省29总计西部地区重庆市842.11%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4广西壮族自治区15云南省12陕西省13贵州省11甘肃省00宁夏回族自治区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西藏自治区000青海省016总计东北地区辽宁省000吉林省13黑龙江省015总计14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内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及省部级研发机构总量占比超50%。入围企业中,长三角地区共有153家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基地,占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基地企业总数的39.43%;地区内80.34%的入围企业参与建设省部级研发机构1401个,户均4.9个。京津冀地区共有47家入围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基地,占参与建设企业总数的12.11%;地区内67.63%的入围企业参与建设省部级研发机构401个,户均3.4个。此外,位于珠三角九市和北京市的入围企业建设国家科技基地及省部级研发机构成效突出,分别共有98家、94家。表3-102023年科研组织地区重点区域发展情况(单位:家、个)占参与企业比占地区内入围企业比企业占参与企业比长三角地区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地区总计京津冀地区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38地区总计表3-112023年科研组织地区重点区域发展情况(单位:家、个)地区占参与企业比占地区内入围企业比占参与企业比占地区内入围企业比珠三角九市北京市成渝地区上海市武汉市7西安市13总计(一)总体情况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中,有924家企业填报了国内外有效专利持有量,共计111.94万件,同比增长5.35%。截至2023年底,入围企业累计持有国内有效专利101.37万件,国外有效专利10.57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51.45万件,同比增长23.00%,占12.58%;国外有效发明专利数6.66万件,占入围企业国外有效专利0国内外有效专利量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量——发明专利占比入围企业的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持续提升。从分布区间来看,315家入围企业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持有量集中分布在50件以内,较上年减少135家;464家企业持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在50-500区间内,较上年增加40家;81家企业持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1000件,较上年增加29家。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表4-12023年入围企业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布区间(单位:件、家)(1000,一)入围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有所下降。填报了国内专利22.96万件、授权国内专明专利的申请量及授权量分别为11.17万件、6.19万件,占入围企业国内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的48.65%、37.84%,占全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的11.09%、13.25%,增长率分别为7.34%和7.55%,每亿元研发费用产生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6.48件。单家企业国内申请专利最高为12301件,国内申请发明专利最高为7222件,国内授权专利最高9283件,国内授权发明专利最高5275件。22961622961642023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占比2021年0图4-22021年-2023年入围企业国内专利申请量变化情况(单位:件)0国内专利授权量■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占比入围企业注册国内有效商标超38万个,国际有效较上一年均小幅增长。入围企业中,填报商标注册的企业886家,注册国内有效商标共计38.13万个、国际有效商标共计10.91万个。369家企业注册中国驰名商标1678个。入围企业软件著作权的持有量分布两极化趋势明显。在填报软件著作权的868家企业⁸中,有610家企业持有软件著作权共计13.71万项。其中,超过六成的企业持有的软件著作权在30项以内,共532家,较上年增加10家,这些企业持有的软件著作权仅占填报总量的1.98%;而持有软件著作权数量超过100项的216家企业,较上年增加24家,软件著作权持有量占总体的92.87%。表4-2入围企业软件著作权持有量区间分析(单位:家、项)[100,一]总计入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总数是去年的2.38倍。在填报制定标准的878家企业中,有727家(对参与制定一项及以上国际、行业标准,总计达到60349项,较去年增加35001项,最高一家企业参与制定33162项标准。参与制定标准超过100项(含)的企业有59家,制定标准总数达到46380项,占比全部标准的76.85%;356家企业参与制定标准在10-100项之间,制定标准总数达到12823项,占全部制定标准的21.25%。表4-3入围企业标准制定数量区间分析(单位:家、项)总计入围企业中,有541家企业获得过国家及省级的科技奖励或质量奖,较上年增加33家。在填报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的895家企业中,162家企业近5年获得位列获奖单位前三名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占填报企业总数的18.84%。408家企业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占填报企业总数的47.44%。此外,有84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257家(二)科技成果行业分布情况4.2.1行业大类分布情况拥有国内有效专利量及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一是利18.28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5.89万件,户均1589件;二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93家企业共拥有国内有效专利32.11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0.40万件,户均1119件;三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28家企业共拥有国内有效专利7.91万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7.77万件,户均2773件。国家、行业标准方面,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排名第一,入围企业中有14家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共计33912项,占标准总量的56.19%,户均1211项;其次,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入围企业中,有77家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总数达到5703项,占标准总量的9.45%,户均61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排名前三名的行业分别是:一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1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8项;二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20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2项;三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8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9项。表4-4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前10大行业科技成果情况(单位:家、件、项)行业大类企业数量国内有效专利数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企业数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总数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企业数国家科技奖励获得数量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I6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4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56Z99综合54.2.2重点领域分布情况从重点领域分布来看,装备制造领域企业科创成果位列首位。截至2023年,装备制造业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数共68.03万件,户均1916件,位列三大重点领域之首;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共26.69万件,占入围企业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总量的51.87%,户均1277件;共266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2495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企业共64家,占填报企业的39.51%。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占比超60%。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209家入围企业中,共135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38161项,占入围企业制定标准总数的63.23%;拥有国内有效专利数共30.31万件,户均1450件;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共32.59万件,占入围企业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总量的63.34%,户均918件,位列三大重点领域之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企业共27家,占填报企业的16.67%。消费品制造业领域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共5.73万件,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共计2.52万件,户均达到174件;有103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共计4335项,占入围企业制定标准总量的7.18%;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企业共30家,占填报企业的18.52%。0浙一信息接术领域装备制0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城消费品氮造装备制造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企业数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企业数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总数(三)科技成果地域分布情况广东、浙江、北京位列国内有效专利数前三名,湖南排名上升2名,进入全国前十。广东省102家企业,拥有的国内有效专利及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34.80万件和22.58万件,较上年增长21.28%、32.14%,占入围企业国内有效专利、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以下简称“总体”)的33.54%、43.88%,户均分别为3411件、2013件。浙江省174家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及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19.76万件和8.47万件,较上年增长10.32%、27.45%,占总体比例19.05%、16.46%,户均分别为1136件、487件。北京市108家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及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10.72万件和6.81万件,较上年增长0.76%、6.05%,占总体比例10.57%、13.24%,户均分别为992件、631件。表4-5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排名前10大省份科技成果情况(单位:家、件、项)主导或参与国主导或参与国业标准总数获得国广东省9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河北省6安徽省9湖南省3上海市4东部地区企业的科技成果产出能力显著优于其它地区,中部地东部地区入围企业国内有效专利共88.13万件,较上年增长13.24%,户均1185件,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共46.10万件,户均620件。中部地区入围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共9.14万件,较上年增长15.63%,户均551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共3.88万件,户均233件;西部地区入围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共3.95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共1.45万件,户均171件;东北部地区入围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1448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表4-6各地区科技成果分布情况(单位:家、件、项)效发明主导或参与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总生专利申东部地区广东省9浙江省北京市4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河北省6上海市4天津市90海南省410总计中部地区安徽省9湖南省3湖北省5河南省4江西省3山西省81总计西部地区重庆市2四川省4内蒙古自治区3陕西省3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31广西壮族自治区541青海省111甘肃省111云南省4000宁夏回族自治区310贵州省2120西藏自治区15000总计效发明主导或参与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总生专利申东北地区吉林省310黑龙江省111辽宁省1110总计531出大幅增加,占总量的五分之三。分布在六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企业共有271家,拥有国内有效专利61.30万件,较上年增加38.96%,占总体60.47%,户均2262件,其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总计31.70万件,户均1170件;平均每亿元研发费用产生专利申请数15.04件;参与制定标准39251项,且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企业有33家。珠三角九市企业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2.42万件,户均2360件。长三角地区356家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32.24万件,户均906件,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总计13.76万件,户均386件;平均每亿元研发费用产生专利申请数18.94件。京津冀地区173家企业拥有国内有效专利14.15万件,户均818件,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7.76万件,户均448件。表4-7六大科创中心科技成果分布情况(单位:家、件、项)主导或参与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总生专利申珠三角九市7北京市主导或参与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总生专利申上海市4西安市30武汉市3成渝地区5总计表4-8重点区域科技成果分布情况(单位:家、件、项)长三角地区主导或参与国主导或参与国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9上海市4地区总计京津冀地区主导或参与国主导或参与国北京市河北省6天津市90地区总计(一)创新绩效基本情况超四成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一半。2023年,在填报了新与60%-90%之间,分别为300家、214家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0%的企业有93家;新产品出口占比集中分布在0%-30%之间,共535家企业在此区间,占填报企业的76.54%,新产品出口占比超过90%的企业有30家。表5-1入围企业新产品销售占比分布区间(单位:家)区间总计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销售净利率为4.79%、资产净利率为3.65%、净资产收益率为10.23%,较上年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从成长能力来看,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成长显著,成长速度整体稳中有升。入围企业营业收入2023年增长率为4.33%、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6.96%,总资产2023年增长率为9.72%、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0.66%,总利润2023年增长率为-0.07%、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2.31%,净利润2023年增长率为3.86%,近三年表5-2入围企业成长能力变化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总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体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数,与企业营业收入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显著正相关。东部地区研发费用和研发强度与营业收入正相关,研发人员占比对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中部地区当年研发强度和上年的研发人员数与营业收入正相关;西部地区上年的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与营业收入正相关,研发人员占比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京津冀地区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成正比,研发人员占比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长三角研发费用和上年研发人员数六、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与全球企业研发投入1000强、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相比,入围企业创新投入规模、强度同比增长速度更快,趋势向好。2023年欧盟创新记分牌⁹的研发前1000的企业(以下简称全球中,363家来自美国,217家来自中国,其中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为12677.85亿元10,占比16.36%,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研发强度为3.94%,与上年相比增长明显。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 9数据时间为2022年。研发投入总量约为78333.88亿元,是入围企业研发投入的5.62倍,其中美国达到34110.28亿元,是入围企业的2.45倍;入围企业平均研发强度3.58%,高于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平均研发强度0.31个与上一年相比,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增幅12.78%,是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增幅的2倍,高于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增幅7.68个百分点,并高于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中的欧盟、日本和其他国家;入围企业研发强度较上一年增加816%,而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有所下降,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增幅微弱。表6-1入围企业与欧盟1000强研发投入分布比较(单位:家、亿元)费用研发费用强度强度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一其中:美国欧盟-1.12%日本中国其他地区入围企业聚集情况呈现向好态势。入围企业中有787家研发投而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主要在10亿元至50亿元的区间聚集,共690家在此区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3.58%。表6-2入围企业与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研发投入区间分布比较(单位:亿元、家)区间入围企业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数量区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企业数量区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00(1000,一)3相较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入围企业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较高。入围企业与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的研发规模集中分布在10亿研发投入1000强有62家,而入围企业仅有35家。从区间研发强度来看,研发费用在30亿元以内的入围企业平均研发强度在2.24%-2.99%,高出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0.54-1.34个百分点;入围企业的研发强度随研发规模的扩大而增长,研发费用在500亿元以上的入围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2.53%,较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高6.16个百分点。入围企业企业数量入围企业区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数量入围企业研发强度和净利率正积极迫赶国际企业水平。入围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13个行业的研发强度和净利率在平均水平之上。在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中,电子和电气设备、健康设备与服务等9个行业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净利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共计161家,与上年相比有显著增长。入围企业集中的行业领域逐渐从传统领域转向高技术领域,国际头部创新型企业更多集中于高技术领域。从入围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仍是占比最高的行业,占比达到78.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9.00%和7.00%,研发强度分别为8.34%、3.32%、1.66%和7.56%。而从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行业分布来看,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占比达49.20%,且具有较高的行业净利率和研发强度。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汽车及零部件-2]574能源工业工程采矿业烟草固网电信食品药品零售商石油和天然生产6.635.00%10.00%15.00%20.00%25.00%30.00图6-2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各行业净利率-研发强度分布七、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接近五成的企业已开始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对外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在773家填报企业中,351家已对外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并协同多类主体开展场景创新工作,占比45.41%;311家正在梳理内部应用场景清单,占比40.23%;168家企业尚未考虑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拓新场景,占比21.73%。表7-12023年入围企业布局新兴未来产业并开拓新场景情况(单位:家)占比已对外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并协同多类主体开展场景创新工作正在梳理内部应用场景清单尚未考虑填报企业总计超过八成的入围企业在布局新兴未来产业时,积极进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两个关键赛道。在767家填报企业中,407家选择布局新能源赛道,占比53.06%;286家选择布局人工智能赛道,占比37.29%;130家布局生物医药赛道的企业,占比16.95%;布局低空0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技术超过八成的入围企业通过战略投资和数据联动的模式来积极布局新兴未来产业,孵化新业态、新赛道。在708家填报企业中,332家企业通过战略投资的模式来对新业态及新赛道进行孵化,占比占比40.82%;此外,通过生态建设、基地载体培育的模式进行新赛道孵化的企业分别有210及89家,占比29.66%、12.57%。表7-22023年填报企业孵化新业态、新赛道的模式(单位:家)占比战略投资数据联动与赋能生态建设基地载体培育其他填报企业总计化转型升级,高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在927家填报企业中,737家企业受做优做强企业的愿望驱动而实施转型升级,占比79.50%;因产品技术升级换代而实施转型升级的企业数量为600家,占比64.72%;因政策支持引导、国内经济增速趋缓、成本负担上升、企业生存的压力而选择转型升级的企业数量分别为522家、450家、361家、364家。表7-32023年入围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动因(单位:家)转型升级的动因占比做优做强企业的愿望产品技术升级换代政策支持引导国内经济增长趋缓成本负担上升企业生存的压力行业产能过剩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现有模式不可持续填报企业总计链优化升级。在923家填报企业中,877家通过聚焦主业来推动产业链升级,874家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供应链,851家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促进产业链升级。同时,也有超过八成的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现有产品的环保性能,推进智能化生产,运用来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步伐。表7-42023年入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途径(单位:家)占比依靠产业链升级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整合产业链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制造加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依靠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关键技术水平通过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依靠质量品牌严格质量控制,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依靠绿色环保提高现有产品环保性能研发生产绿色产品依靠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化生产,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依靠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化销售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境外投资设厂,面向全球配置要素实施海外并购,增强国际竞争力填报企业总计具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在912家填报企业中,652家已制定具体的战略规划,占比71.49%,较上一年增加35家,增速5.67%;590家已根据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整体布局,占比64.69%,较上一年增加24家,增速4.24%;629家已拥有数字化专业人才,占比68.97%,较上一年增加61家,增速10.74%;675家已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占比74.01%,较上一年增加40家,增速表7-52023年入围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单位:家)占比战略层面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着手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尚未考虑管理层面已根据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整体布局已进行局部布局尚未布局人才层面已有数字化专业人才拟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专业人才尚未考虑业务层面已实现降本增效投入期尚未见成效成效不明显尚未投入填报企业总计业务管理数字化、及应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积极推进自身数字化创新发展。在916家填报企业中,707家企业依靠推进智能化生产,实现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的途径来推进其数字化创新发展进程,占比77.18%,较上一年增加11家;700家企业依靠应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途径来推进数字化创新发展,占比76.42%,较上一年增加38家;649家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服务商,来推进企业生产、获客、销售、物流等业务数字化创新发展,占比70.85%;647家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来推进数字化进程,占比70.63%。表7-62023年入围企业推进数字化创新发展途径分析(单位:家)途径类别占比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应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服务商,实现企业生产、获客、销售、物流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加强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通过设备共享、产能对接、生产协同,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型企业的供应链、创新链企业不断积累数字资产并创造价值填报企业总计与设备积极促进企业完成绿色低碳转型。842家填报企业中,697家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来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占比82.78%,较上年增加20家;502家企业开展全要素全流程的“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占比59.62%,较上年增加25家;470家企业探索推动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占比55.82%;开展碳排放测算、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的企业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