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中华传统体育中,“仁爱”思想的体现尤为明显。很多传统体育运动,比如武术、太极拳、龙舟比赛等,都强调“以德为先”的理念。这不仅体现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也体现在对对手的尊重和关爱上。在武术比赛中,人们常常提到“以德为先”的理念。无论是面对何种对手,都应保持尊重和关爱,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武术精神。在龙舟比赛中,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为中华传统体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为现代体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在当代社会中,体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我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结果。这种思想在中华传统体育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在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中,都强调呼吸的自然、动作的流畅,不刻意追求动作的完美和成绩的优异。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运动的过程,而不是被结果束缚。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困扰,难以放松身心。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放下各种包袱和压力,享受运动的过程。古代运动哲学对当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儒家的“仁爱”思想提醒我们在体育活动中要尊重他人,公平竞争。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仁爱”思想也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教导我们要享受运动的过程,不要刻意追求结果。这有助于我们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这些古代运动哲学思想不仅为中华传统体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为现代体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古代运动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代运动哲学的价值,从中寻找更多的启示,并借鉴现代体育的发展经验,创新传统体育的形式和内容,以推动现代体育的健康发展。(摘编自刘晓泽等《古代运动哲学的当代启示:儒家、道家与中华传统体育》)材料二: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具有集体性特征,民俗内容主要和生产、生活活动有关,离不开劳动和祭祀。民间娱乐活动和民俗节日有机结合,产生的一些独特的民俗体育运动,如登高、放风筝、踏青、龙舟比赛、水上漂、霸王鞭、竹马、秧歌、舞龙、舞狮等都已经深深扎根民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运动项目在各民族之间不断流传,取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休闲娱乐、军队训练和赛场竞技的重要内容。这些民俗体育运动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下了民族文化印记,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成为各民族凝聚融合的精神纽带。中国古代的传统养生运动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和精神,养生则是中国古人为祛病健体、延年益寿而创造的生命康养体系的统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长寿的词语,这是儒家文化的体现。武术与养生,追求的是内止懦、外止暴,追求的是从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身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能力,讲究“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劳逸结合。儒家的养生理论对古代养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些调息和调身心的秘诀强调身体外静内动的锻炼,以促进健康长寿,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法则。养生体育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源于《庄子·山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两者之间的对立,是古代体育健康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石,也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追求的独特价值准则与理想境界。“尚中贵和”是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核心,这种思想使得体育竞赛成为“竞争”与“礼让”的统一体。中国古代体育还十分重视对人的道德礼仪的培养,借助体育活动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周礼·地官司徒·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孔子一生也主张弟子六艺兼修,练习射、御之术。西周施行“礼制”,对射箭活动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按等级排定为大射礼、宾射礼、燕射礼、乡射礼。“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德育为先,德礼并重,在运动中遵循礼仪规范,在竞争中恪守道德传统,使中国古代体育礼仪文化持久传承。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从宫廷至民间,从贵族到百姓,观赏、休闲、娱乐、竞技丰富了大众生活,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体育运动融合百家,汲取古今,融合民族体育文化,形成更鲜明的体育文化形态,以促进人民身体的、知识的、社会性情感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中国人民与全世界各族人民一起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贡献。(摘编自王宇等《中国古代传统体育运动文化特征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传统体育中的很多运动,如太极拳、龙舟比赛等都体现了儒家“仁爱”思想,强调“以德为先”的理念。B.人们在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中顺其自然,放松身心,不追求动作的完美,使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缺乏美感。C.民俗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休闲娱乐、军队训练和赛场竞技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各民族之间流传。D.中国古代的传统养生运动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和精神,中国古代儒家的养生理论是最重要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运动哲学对当代社会也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应重视其价值。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享受过程,提高生活质量,从容面对挑战。C.一些独特的民俗体育运动扎根民间,在各民族之间不断流传,逐渐成为各民族凝聚融合的精神纽带。D.养生体育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现代体育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3.根据材料二,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核心”的一项是()(3分)A.投掷运动最早源于训练士兵的投掷技能,用于杀敌。诸葛亮将司马懿父子引诱进上方谷,命令士兵们投掷石块击敌。B.隋唐出现了滑雪工具“竹马”,宋代出现了“冰床”,努尔哈赤时有了冰上运动会,后来滑雪与滑冰运动的参与范围不断扩大。C.周朝举行射击比赛,可以对人的才华、品德进行考察。比赛标准有两项:一是能否命中目标,二是举止是否合乎德和礼。D.蹴鞠运动在汉朝很流行,《汉书》记载,汉武帝经常在宫中举行蹴鞠比赛,宠臣董贤还专门养了一些会玩蹴鞠的人。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古代传统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4分)5.当代社会,应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晚境[法]罗歇·格勒尼埃一“第二卷您有吗?”我问塞纳河畔旧书摊的女主人。我刚在她的书箱里找到了第一卷。“没有,”她回答说,“哦,我也说不上来。”她是个矮小的老妇人,戴着顶很大的黑色贝雷帽,看上去像头上罩着一口钟。“配不成套就可惜啦。”“唉!”她说,“我的方寸都乱了。我那可怜的老爷子被关在圣安娜疯人院,我刚从他那儿来。”她在那箱还没完全放置好的旧书里找了一通,又把盖在另外一排书上的黑油布也掀开了,那只书箱里尽是些破书。“有什么法子呢?”她说,“我又不能把他拴在长凳上。刚转眼他就溜出而往对岸的圣母院跑。他这是信神得的疯病。街坊们把他给我找回来了,我就对他说:‘待着别动啦,老爷子。’可一转眼他又跑了。最后那次,他回来了,周身没穿衣服,站在河沿上。事情到了这份上,我不送他去那儿也不行啦。”“我刚给他带了些蛋糕去,他全吃了。现在我总担心他吃不饱,因为他没吃饱也不知道吭声。总得要我问他:‘吃饱没有,老爷子?’他也只有对我才敢说。在收容所那会儿,嬷嬷们对他照顾得不大好。每回我去看他,他总对我说:‘其实我还想再吃点儿啦。’”“要说吃饱,在圣安娜是要好些。可是一个人就这么在里面等死,那又有多惨啦!他今年七十三岁,七年前就身体不对劲。医生说是打仗那年头没吃没喝落下的病根,没办法了。要是当年有东西吃下去,兴许现在还能治。打从转到圣安娜去以后,他比在收容所吃得好些了。可我还是常给他捎点吃的去,一只烘饼啦,一点煎蛋卷啦。”“他一见我去,就在铁栅栏后面——他被关在重病房——像头野兽似的扑上来。他看到那些男看护拦不住自己,高兴得像什么似的。我进去抱住他。”“‘我的老婆子,’他一个劲地说,‘我的老婆子……’”“我问他:‘你要吃点蛋糕吗?是我自个儿做的。’”“他吃了蛋糕。满脸胡子又脏又乱,他们难得来给他刮一次脸。但他眼神很温柔;他是信神得的疯病啊。”“两个护士来问他:‘要不要小便啦?’”“在家的那会儿,他老是尿在身上,就为这我也实在没法让他待在家里啦。”“他说要小便,跟着护士走了。我坐在他床边的一张椅子上等他。回来时就他一人,他冲我说:‘你躲进去。’”“他掀起被子说:‘你藏到里面去。她们再来的时候,不会看见你的,这样你就可以一直跟我在一起了。’”“‘会看见的,老爷子,’我回答说,‘她们会看见我的。’”“‘不会的,不会的,’他说,‘快藏进去,背靠着我。’”“‘我藏不进啊,’我说,‘再说,我还得去开箱摆摊呢。’”“‘那么我跟你一起去。’他说。”“‘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嘛,’我说,‘你得待在这儿,老爷子。’”“‘带我去吧,带我去吧!’他喊道。”“我临走的时候,他哭得泪流满面,就像个孩子似的。七十三岁的老头子像个孩子似的哭着。可我除了让他在那儿等死,又能怎么样呢?”二“您①是一月份进收容所的。这几个月您有没有付家里的房租啊?”“我的家在加布里埃尔佩里街五号呗。”“没错,那您是把房租交给谁的呢?”“我一直都缴房租的嘛。”“看起来您还没弄明白。您因为犯疯病进过医院吧?”“进过,可我没疯。我有区长的证明,上面写着我不是疯子。”“区长的证明,得,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有七个年头啦,还是在老爷子走的那会儿呗。打从那回以后,我就再没见过他。后来我就被关进去了。”“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再没见过他。每个月他让人给我捎三万法郎②。”“拿了这三万法郎,您派什么用场呢?”“派什么用场?用来付房租吃饭呗。”“到这儿来以后呢?派什么用场?”“我得有钱付房租买东西吃呗。还能派什么用场哪?”“那您现在是怎么付房租的呢?”“我把钱寄给看门的博杜太太,她是个好人。”“是个好人,没错。”“又和善又热心。”“您寄多少钱给她?全都给她了吗?她有没有给您收据?”“我寄钱给她付房租。您说的收据,就是收条吧,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收条。”“房租是多少?”“我不知道。敢情您还以为我把这些数目全记着啦。”“既然那位太太是个好人,我们会写信问她房租和收条的事儿的。不过,从您进收容所以来,您一共收到过九万法郎。这笔钱您是怎么用的?全都寄给那个看门女人了?”“我得买报纸哪。”“买报纸用不了这么些钱。您用了多少?”“我,我不知道。这些个数目……”“您身边留太多的钱没好处。您现在还有多少?”“我不知道,一万,不,也许两万,说不准。”“下个月,房租我们来代您付。剩下的钱,您都存到办公室去。”“可我下个月不在了呀,我回家啦。”“不一定吧。”“真的,我是想回家了。待在这儿不顶事,谁也不来照顾我。”“那自然,您又没什么大毛病。”“那么他们还要把我关到哪一天呢?这儿不是养老院吗?”“可您都七十五啦,也该养养老了。”“我还以为过一两个礼拜就能出去了呢。”“得啦,谁也没对您这么说过。”“是没说过,可我要走。”“别哭嘛,年纪大了是没法子的。好吧,房租的事就算了结啦。我会叫那个看门女人来的。”“……”“下一个!”(有删改)[注]①您:老妇人。②三万法郎:旧币制,等于新币制的三百法郎,是政府发放的救济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妇人面对前来买旧书的陌生顾客讲述自己老伴的遭遇,交代了老头子的晚年处境,也表明了自己的生活现状。B.老头子当年打仗立下战功,那时没吃的而落下了病根,老头子晚年却只能待在圣安娜疯人院度日等死,令人同情。C.老头子被关在疯人院重病房,见到老妇人时“像头野兽似的扑上来”,反映出老头子对在疯人院的生活并不满意。D.收容所管理人员追问老妇人的救济金的去处,并想让她把钱存到收容所办公室里,反映了老妇人在收容所的处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部分以“我”的视角切入来展开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我”只听着老妇人的讲述,而对老妇人的话没有回应。B.小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形式上独立;在内容上关联,构成一个整体,扣住了标题“晚境”,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C.小说语言富有暗示性,“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收条”暗示老妇人没交房租,“下一个”暗示收容所管理员在寻找新的搜刮对象。D.小说整体上淡化写作技巧的运用,摒去喧宾夺主的热闹情节,呈现出生活的本真状态,但能引发读者共鸣。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蕴。(4分)9.小说情节主要以对话来展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①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②,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③,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选自《管子·牧民》,有删改)材料二:建元元年夏四月己巳,诏曰:“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则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五月,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秋七月,诏曰:“罢苑马,以赐贫民。”元光元年五月,诏贤良曰:“朕闻昔在唐虞,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周之成康④,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星辰不孛⑤,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⑥,河洛出图书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选自《汉书·武帝纪》,有删改)[注]①我:君主。②畏其意:心生畏惧。③四欲:佚乐、富贵、存安和生育。④成康:成王、康王。⑤孛:彗星的别称。⑥麟凤:麒麟,凤凰。薮:长草的沼泽。⑦河洛出图书:出自《周易》中的“河出图,洛出书”,这里的“图”和“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河”指黄河,“洛”指洛水。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河海润A千里B其令C祠官修D山川之祠E为F岁事G曲加H礼。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恶忧劳”与“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恶”词义相同。B.“已有受鬻法”与“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五石之瓠》)两句中的“鬻”词义相同。C.元光,与前文的建元一样,都是汉武帝的年号,汉武帝还使用了其他年号。D.“夙兴以求”与“《诗》可以兴”(《〈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兴”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刑罚太滥百姓反而不害怕,法令就更难以推行;杀人太多而民心不服,君主的地位就危险了。君主不要忤逆民意,而要懂得给予。B.汉武帝曾下诏令说,天下的孝子贤孙愿意尽心尽力赡养自己的长辈,然而这些子孙由于内外因素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对此深表同情。C.汉武帝认为周朝的成王、康王时期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界,没有出现过彗星,也没有日食、月食发生,大山不崩溃,河流山谷不堵塞。D.汉武帝说他继承皇位奉祀宗庙,早起以求,静夜以思,想成为尧舜一样的明君。汉武帝采纳了大臣的举荐,重用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4分)(2)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4分)14.材料一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材料二中汉武帝的哪些做法是“顺民心”的?请简要说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楼月[注]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注]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离开京都,此时诗人在京都任翰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曲”意为江岸,嘉陵江在东川,曲江在京都长安,诗人与友人分隔两地,相距遥远。B.诗人“相忆”一整夜,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为身处异地险恶境地中的友人而十分担忧。C.“谁料”含懊恼之意,友人“怀我”之时,“我”“望君”,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D.尾联写诗人后悔没有早点寄诗抒怀。“共语”“同悔”表示双方互相思念的情思一样深沉。16.有评论认为:“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堪称别具机杼。请结合这一评论和全诗,谈谈你对“两地阴晴远不知”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食”与“居”的角度阐述了“君子”的生活,然后孔子阐述了什么是“好学”。(2)《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士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论语·颜渊》中,孔子对颜渊关于什么是“仁”的疑问进行解释的一句是“____________”;孔子还强调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到人们称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新时代的改革,民生温度是重要的关键词。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改革与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①,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让经济社会发展有更澎湃的动力,让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有更坚实的基础。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就能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确保发展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同时,也不能脱离实际而提出过高目标,而要坚持尽力而为、②,才能在兜牢民生底线的同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③要靠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还是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都需要通过改革来逐步实现。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蛋糕”做大分好。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简要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4分)20.请简要阐释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入秋之后,很多人会感到莫名的困乏,也就是常说的“秋乏”。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阳光照射时间减少,树叶不断飘落,这种环境变化会让人A,这种情绪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使人感到难以言说的疲惫和乏力。当然,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有的人在秋天也能保持乐观的情绪。要将秋季视为一个新的开始。可以B,如红叶、金黄的稻田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应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①这有助于身体恢复能量,使保持良好的状态。②要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③不仅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还可以提升身体的活力和抗疲劳能力;④另外可以在工作场所摆放一些绿色植物,⑤来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压力。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篇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2.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探索和不懈奋斗的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的英雄个人和英雄群体,形成了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女排精神和航天精神等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如何对待英雄精神,进而拼搏进取而有所作为,值得广大青年学子深思。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A(B项,“不追求动作的完美”不合文意,原文是“不刻意追求动作的完美和成绩的优异”;“使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缺乏美感”于文无据。C项,因果颠倒。D项,“中国古代儒家的养生理论是最重要的”分析不当,原文是“儒家的养生理论对古代养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能说儒家的养生理论是最重要的)2.D(“这与现代体育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说法绝对,这与现代体育的理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能说完全一致)3.C(根据材料二中的原文“‘尚中贵和’是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核心,这种思想使得体育竞赛成为‘竞争’与‘礼让’的统一体。中国古代体育还十分重视对人的道德礼仪的培养,借助体育活动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可知,C项最能体现“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核心”。A项讲的是古代投掷运动的起源,B项讲的是滑雪与滑冰运动的参与范围不断扩大,D项讲的是蹴鞠运动在汉朝很流行)4.①中国古代运动哲学为中国古代传统体育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儒家的“仁爱”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思想等古代运动哲学,深刻影响了中华传统体育的理念和价值取向。②中国古代传统体育运动是古代运动哲学的具体实践和体现。传统体育运动的一些项目以及民俗体育运动、传统养生运动等都蕴含着古代运动哲学的智慧,通过这些体育运动,古代运动哲学的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5.①深入挖掘古代运动哲学的内涵: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将这些哲学思想与当代体育理念相结合,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②推动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在保留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体育的发展经验,创新传统体育的形式和内容,满足社会需求。③重视民俗体育文化和运动的传承:应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民俗体育赛事、开展民俗体育教育等,促进其在民间的传承和发展。④加强传统养生文化和运动的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养生运动,祛病健体,传承传统养生文化。(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6.B(“老头子当年打仗立下战功”不合文意,原文是“医生说是打仗那年头没吃没喝落下的病根”,只是说老头子当年在战乱年代落下病根)7.C(“‘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收条’暗示老妇人没交房租”分析不当,于文无据)8.①揭示了老头子在疯人院得不到关爱的处境。②表现老头子内心的孤独和对老妇人的依恋。③表现老妇人对老头子的心疼和无奈。(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9.①小说情节主要以对话来展开,省去了环境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叙写,笔墨更加集中紧凑。②麻木而单调的人物语言反映出人物凄凉无助的晚年处境。③人物对话更直观,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心。④小说情节主要以对话来展开,隐藏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感表达更加深沉。(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10.BEG[(原文标点)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11.B(B项,两句中的“鬻”词义不同:前者为“粥”,后者为“卖”。A项,两句中的“恶”词义相同:均为“厌恶”。C项,解说正确。D项,两句中的“兴”词义不同:前者为“起来”,后者为“激发人的感情”)12.D(“汉武帝采纳了大臣的举荐,重用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人”不合文意,根据原文可知,“汉武帝说:‘贤良之士熟知古今王事的兴衰变化,受策察问,都请用文字写好,编辑成册,朕要亲自阅览。’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人便以策问的方式进入朝廷”)13.(1)能够让百姓安乐(的人),那么百姓(愿意)为他忧虑劳苦;能够让百姓富贵(的人),那么百姓(愿意)为他忍受贫贱。[“佚乐之”“贫贱”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佚乐之,让(使)百姓安乐;贫贱,忍受贫贱](2)朕禀性愚钝(不聪慧),不能远施恩德,这是诸位大夫耳闻目见的。(“不敏”“睹闻”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不敏,不聪慧,愚钝;睹闻,耳闻目见)14.①免除九十岁以上老人的儿子或孙子的徭役,让他们率领妻子儿女履行奉养老人的职责,这个举措能让百姓安乐,是“顺民心”的。(3分)②开放朝廷养马的苑囿,来恩赐平民放牧采樵。这个举措能让百姓受益,是“顺民心”的。(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政治兴盛,在顺应民心;政治衰颓,在忤逆民心。百姓厌恶忧劳,君主可以让他们感到安乐;百姓憎恶贫贱,君主可以使他们富贵;百姓担心灾祸降临,君主可以让他们得到保全和安顿;百姓害怕家族灭绝,君主可以使他们生殖繁育。能够让百姓安乐(的人),那么百姓(愿意)为他忧虑劳苦;能够让百姓富贵(的人),那么百姓(愿意)为他忍受贫贱;能够保全安顿百姓(的人),百姓(愿意)为他赴汤蹈火;能够使百姓生养(的人),百姓(愿意)为他赴死。所以,仅靠刑罚是不能让百姓感到畏惧的,杀戮也不足以使他们服帖。因此刑罚太滥百姓反而不害怕,法令就更难以推行;杀人太多而民心不服,君主的地位就危险了!所以,顺从了百姓上述四种欲望,疏远的人会自动变得亲近;如果忤逆民意,亲近的人也会背叛国家。所以,懂得给予百姓正是为了向他们索取,才是掌握了国家政治的法宝。材料二:建元元年夏四月己巳(初九日),武帝下诏令说:“古代立的规矩,乡里以年龄为准,朝廷以爵位为重,治理国家教化民众,要把德行置于重要位置。可以说在乡里尊重长者,奉养老人,是古代的遗教。今日天下的孝子贤孙愿意尽心尽力赡养自己的长辈,然而他们外迫于公事繁忙,内乏于资财,因此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朕深为同情。百姓年龄在九十以上的,朝廷已有给其米粟以为糜粥的制度,现增加免除其子或孙的徭役这一新的法令,让他们率领妻子儿女履行奉养老人的职责。”五月,武帝下诏说:“河海润泽千里大地,可令祠官修建山川之神的祠庙,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祭礼也要有所加益而隆重一些。”赦免七国之乱中其首犯妻子没入为官家奴婢的罪行,予以遣返。秋七月,下诏令说:“开放朝廷养马的苑囿,来恩赐平民放牧采樵。”元光元年五月,武帝下诏策问贤良说:“朕听说过去在尧舜的时候,画不同颜色的衣服象征五刑而百姓就不犯罪,日月所照之处,没有不遵循法度尽职工作的。周朝的成王、康王,刑罚搁置不使用,恩德及于鸟兽,教令到达四方各地。没有出现过彗星,也没有日食、月食发生,大山不崩溃,河流山谷不堵塞;麒麟、凤凰停留在郊外的草泽中,黄河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