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或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eq\x(学)eq\x(习)eq\x(目)eq\x(标)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的内容。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1)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闻名诗人、诗论家、学者。名亦多,字三友,号友山,家族排行家骅。后改名多,笔名一多。湖北浠水人。1912年进北京清华学校,为清华文学社成员。“五四”时期主动参与学生运动。此期常在《清华周刊》发表诗歌。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罗拉高校学美术,同时探讨文学和戏剧。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与徐志摩等在《晨报》主办《诗镌》。1927年任武汉北伐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高校外文系主任。1928年参与新月社,与徐志摩等人编《新月》月刊和《诗》月刊。后任武汉高校、青岛高校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探讨。1932年秋回北京,任清华高校中文系主任,起先和朱自清同事论学。抗战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日本倒戈后任中国民盟中心执行委员兼云南支部宣扬委员,《民主周刊》社社长,1946年7月15日发表《最终一次演讲》,当晚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及《闻一多选集》等。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主要诗学论著有《闻一多论新诗》《冬夜评论》《〈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之地方色调》《时代的鼓手》《诗人的蛮横》《诗的格律》《律诗的探讨》等数十篇,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见。(2)刘半农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高校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与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论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是最早发表明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高校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高校专攻语言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高校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高校国文系主任。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瓦釜集》(诗集中对民歌形式的利用做了有益的探究)、《扬鞭集》。1929年起历任北京高校国文系教授、北平高校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高校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提倡者。他主动主见写新诗和应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提倡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建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3)痖弦痖弦,1932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49年去台湾,1966年12月退伍。1954年与洛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5年任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10月起担当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现移居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弦自选集》《痖弦诗集》等。(4)江非江非,本名王学涛,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参与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北京文学奖、《诗刊》社其次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是中国“70后诗人群”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傍晚三种事物》《水是怎样抽上来的》《中秋节》《到北方去》《一只蚂蚁上路了》等。2004年首都师范高校中国诗歌探讨中心驻校诗人,也是中国首位驻校诗人。2.了解背景(1)《或许——葬歌》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高校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闻一多得知后,又匆忙返回家乡。但已经晚了,立瑛因病情严峻,无法挽救,不幸夭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样哀思,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一首感情深厚的葬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辞死者的哀伤,哀婉而不凄惨,真挚而不夸饰。诗人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安静地娓娓道来,看似无章,实则有法,像是轻描淡写,实则激情内蕴,读来令人黯然销魂。(2)《一个小农家的暮》《一个小农家的暮》写于1921年的伦敦,在西方现代化的都市里,诗人思念着祖国,回想农村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家乡、农村、农夫的深情。或许这首诗也代表了诗人对家乡江阴浓郁的怀念之情吧?这首诗以叙事的笔调朴实无华地写了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黄昏时分,下了田的丈夫回到家里,妻子在灶下烧饭,丈夫在这个空儿里,逗逗狗、探探牛,问一声新酿的酒怎样了;月亮出来了,孩子们数着星,看着月,唱着,跳着,玩耍着。一幅多么安详和乐的农家生活图。(3)《秋歌——给暖暖》《秋歌——给暖暖》作于痖弦写作生涯的早期,大约在这一时期,痖弦提出“新民族诗型”的观点(1956),主见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一再地回响着汉语古典诗歌的声音的《秋歌——给暖暖》可看作对这一观点的实践。这的确是一曲秋天之歌。痖弦是那种“轻快型”的诗人,正如这首诗,它是以轻快的旋律、节奏和姿态步入我们的艺术想象的。事实上,也可以将它看作一首经过“剪辑”后的诗,线条由困难归于简洁,氛围由热闹进入静谧,包括那七月、南国、北方、山径、寺院和秋天等,都明显呈现出极其单纯的品质来。(4)《妈妈》20世纪最终20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一批批生长在乡村的青年背起母亲们为他们收捡起的行囊,涌进城市,打工或者读书,他们穿行在现代都市里,感受到光电声色的绚烂,震惊于各种物质文明的奇观,接受了现代文化,尤其是消遣文化的巨大冲击,地铁、电车、飞机、点钞机、印钞机、玛丽莲·梦露等等,既是感官的刺激,又是心灵的改写:他们知道了另一种生活,一种与乡村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他们似懂非懂地明白了财宝的生产过程和奇妙。于是,当他们再回头来看过去的乡村生活,再谛视母亲一生没有走出的那块土地,那恒久劳累而贫困的命运,他们内心中有多么大的缺憾和失落、惆怅和茫然。江非,一个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诗人,当他以这样的视角再来看看他妈妈背柴火的身影时,他的心里经验了怎样的煎熬与辛酸。3.丰富视野闻一多的诗闻一多是新月派中理论和创作全面发展的诗人,尤其是新格律诗的理论方面,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三美”主见,认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整和句的均齐)”,“格律可以从两方面讲:(一)属于视觉方面的,(二)属于听觉方面的。这两类其实又当分开来讲,因为它们是休戚相关的。譬如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整,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但没有格式,也就没有节的匀整,没有音尺,也就没有句的均齐”(闻一多《诗的格律》)。并进行仔细的创作实践,为新诗探究了一条新的道路。此外,他还反对完全欧化,认为新诗“不但新于中国固有的诗,而且新于西洋固有的诗”“它要做成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蝙(biān)蝠(fú) 庇(bì)护 嫣(yān)红踱(duó)步 新酿(niànɡ) 荻(dí)花砧(zhēn)声 辽夐(xiònɡ)2.说明词义嫣红:艳丽的红色。辽夐:辽远,广袤。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诗人以“或许”为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或许”含有假设、不愿定的意思,作者深爱女儿,不情愿承认她真的死了的事实。(2)诗人以“或许”为题目,且在诗中多次重复,实则以此劝慰自己,以寄予自己无以言表的哀伤之情。2.《或许》结尾处“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这句利用叠音词,用“轻轻盖”“缓缓的飞”表现无比温顺同时又无比哀伤的氛围,尽管诗人猜想孩子是睡了,但终归这种一厢情愿的设想掩盖不了残酷的现实,于是只好满腹爱意地最终一次让黄土轻轻盖上孩子的身,怕惊醒她的安眠一般地细致细心,“纸钱儿缓缓的飞”把全诗的不忍与难过不舍的情感展示得特别显明。3.《一个小农家的暮》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哪几幅画面?表现了这个小农家怎样的特点?三幅画面特点农妇夜炊图屋舍自然简洁、拙朴温馨,人际关系和谐奇妙、其乐融融,生活闲适自足、暖和安康,环境静谧清幽、纯净奇妙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4.这首诗写了一个农家的日常生活。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妻子和丈夫分别是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妻子:“嫣红的火光”“嫣红的脸”“闪红”的“青布的衣裳”。通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我们可以看出妻子的容貌是朴实、漂亮的,性情是温顺、贤淑的,心地是和善的。(2)丈夫:“从田里回来”的细微环节,体现了他简朴勤劳的特点。写他“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询问新酿的酒,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丈夫的和善、可亲,对家人的关爱。5.《秋歌——给暖暖》一诗,作者选用了哪些景象来表现“秋天”的意蕴?这些景象的特点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第一节:①景象:选用“落叶、荻花、湖沼、砧声”。②特点:这些景象一方面使人感受到深秋的凋落萧瑟,另一方面“完成了最终的颤抖”“湖沼的蓝睛”“砧声远了”等字眼的描摹又能让人感受到温顺明净淡远的秋味。(2)其次节:①景象:雁子们不在秋空写漂亮的十四行诗。②特点:这种雁子们消逝于秋空的表述使人感受到孤独辽远的特征,可对雁子们在秋空写漂亮的十四行诗的联想却又充溢诗情画意,特别轻灵。(3)第三节:①景象:选用马蹄在南国山径留下踏残的落花,歌人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留下破裂的琴韵。②特点:营造了一种秋天残缺破损的美,既传达出悲伤凄凉的内蕴,同时也不行避开地让人迷醉于这些场面所流溢出的难以言说的幽静散淡、神奇诡奇的气氛之中。6.诗的末节“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有何深刻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这两句诗堪称点睛之笔,抒情、哲理、诗学、人生,尽在其中。(2)作者在“秋”的天幕下,采纳多个外景,以“留”为主角,以“去”为配角,写“去”是为了“留”。然而,这终归太缥缈,太微妙,在感觉上可以说,“秋天什么也没留下”。然而,暖暖留下来了,爱使一切有了朝气,使心灵有了乐趣,精神得到充溢,生活有了华蜜,于是“一切便都留下了”。7.作者笔下的“妈妈”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感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特点:勤劳坚忍,贫困朴实,远离都市文明。(2)感情:①通过对妈妈背柴的细微环节描写,“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表达了作者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敬。②妈妈操持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而在现代化如此发达的今日,当城市里的人们面对各种炊具纷繁芜杂的时候,妈妈还用着最原始的方法,以柴为炊。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的作者,通过两种文明方式的对比,内心充溢无限的感慨和辛酸。8.诗歌选取了大量和妈妈生活毫不相干的现代化文明的产物作为意象,作者这样构思有什么用意?意象“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没有近距离见过“飞机”“银行的点钞机”“国家的印钞机”用意①这些在都市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对一个偏远农村的妇女来说是那么遥远和生疏,示意着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差距②妈妈在现代文明面前处于失语状态,都市文明在静静地注进她孩子的头脑,但是面无表情地拒绝她,妈妈无力变更什么,只能一如既往地以生命的韧劲面对艰苦的人生,真实地表达了一种朴实、坚忍的女性生命看法(二)老师点拨,引领思路eq\x(疑)eq\x(难)eq\x(点)eq\x(析)1.在《或许》中,诗人选择了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1)诗人选择的事物是“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松荫”“蚯蚓”“小草的根须”。(2)因为“夜鹰”“蛙”“蝙蝠”这些恐怖的叫声和形象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诗人是以制止的口气让它们宁静。不许阳光照耀、清风吹拂,强光照和清风吹都会影响睡眠,最终干脆用一句警告语“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而松树是经常种在坟墓前的树木。取小孩睡觉须要摇篮曲的特点,用“或许”揣测孩子可能会喜爱听“蚯蚓翻泥”“小草的根须吸水”。2.《一个小农家的暮》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志向化了的农村生活。诗人以观赏的看法,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心情的“阳”韵,描写了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子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华蜜、和谐与快乐的生活。描写平淡,而诗意盎然。有的论者说,诗人所写的是现实中不曾有的“世外桃源”,美化了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这是一种误会。刘半农当时并非不知道农村的贫富对立,也并非不知道农夫生活的苦楚。应从生活的多样化去理解这种“农家乐”。这或许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农家,两夫妻在劳作之后晚炊时,享受一下小家庭的融融和和,也不是不行能的。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祖国、思念家乡有关。距离,使诗人把记忆中的农村生活的表象修缮了,变得更加奇妙,更加让人思念。3.把握《秋歌——给暖暖》这首诗的主题,关键是理解“暖暖”的象征意义,那么你对“暖暖”的身份是如何理解的?暖暖是爱人秋天种种奇妙事物的远去带有作者对往昔甜蜜情感的回味。暖暖就是一切,表达了作者对感情的珍爱,视爱情为生命全部的决绝暖暖是挚友在冰冷的世界,暖暖人如其名,给人心灵的温温煦安慰。挚友的关爱,给人对抗寒冷的志气和力气暖暖是亲人,如母亲的怀抱般暖和当全世界都抛弃我们的时候,唯一的港湾就是母亲暖暖什么都是是每个人心中最隐秘、最纯净、最令人憧憬的一份情怀暖暖什么都不是人们用暖暖记录季节交替变更瞬间的感受,一个暖暖对应一切,走了的秋是一个具象,留下的暖暖是一种精神。作者用无望留下一个暖暖,又由暖暖留下一切。瞬间亦可永恒,于秋的荒芜萧瑟中给人以暖和的安慰。主题超越了悲秋的传统,减轻人类灵魂的担心,还人类以旷达4.在《妈妈》中,诗人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感情?通过对妈妈背柴的细微环节描写“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代猎户的养家日常
- 独家代理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合同
- 代办知识产权申请协议书(04版)
- 房子赠与合同
- 二零二四年智能仓储系统研发与实施合同
- 2024年度货物买卖合同(进口)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修建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战略合作合同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
- 劳动合同范本(2篇)
- 理财产品营销活动方案
- 楼梯构造-楼梯组成(建筑构造)
- 2024带病体保险创新研究报告
- 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 《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课程标准
- 2022年温州中学自主招生模拟考试英语试题
-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2023科研机构招聘面试题库100题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心包填塞应急预案课件
- 某110kV变电站工程土建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