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期中语文试卷第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崇高的书写向来是与宏大叙事紧密联系的。书写崇高,需要宏观思维和整体视野。只有在对历史、现在、未来史诗般的全景观照中,在对时代、国家、社会宏大脉动的整体把握中,崇高的意义才能得到有效凸显。事实上,宏大叙事与细节叙事之间不是有你无我、水火不容,而往往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一些凸显崇高的宏大叙事作品,如《平凡的世界》《额尔古纳河右岸》《三体》之所以屡屡掀起阅读热潮,与其丰富的内容、真实生动的细节是分不开的。细节叙事具有凸显崇高的独特作用,可以与宏大叙事相辅相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细节叙事本身所具有的超清视野和常人视角。细节饱含着现实生活的汁液,连接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叙事从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等平常细节入手,塑造有血有肉的常人形象,展现普通的个体在面对矛盾冲突时所爆发的伟大力量。在这种平常与伟大的对比中,崇高故事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记忆和经验中唤醒了巨大的力量,因而更能够冲击人的心灵。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家利奥塔强调:“崇高不是简单的满足,而是因努力而满足。”细节叙事可以展现这种努力的过程,因而更能够凸显崇高。正如康德所说,崇高“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及紧跟而来的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对生命力的阻碍矛盾越激烈,紧跟而来的生命力涌流越强烈。正是故事中贯穿着的深刻矛盾,使读者因为感受矛盾冲突积累了深深的痛感,当故事人物做出选择、完成转变或者取得胜利之后,这种痛感才能瞬间释放转化成崇高的精神愉悦。因此,作者对矛盾的刻画越逼真,读者的痛感越强,对崇高的感受就越充分。在这方面,细节叙事常常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微小细节的精致点缀,调动着读者的感官,点滴间氤氲着真实的氛围,在读者的脑海中投射下清晰的形象,并可以将这种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就善用细节刻画矛盾。如在讲到一支志愿军部队的战斗时,他描写道:“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精确的数字细节、形象的情景细节使人身临其境,直观感受到志愿军战士所面对敌我矛盾之激烈,为凸显其后战士们英勇斗争的崇高意义蓄足了劲。在用什么样的细节方面,作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在如何用好细节方面,作家需要掌握好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清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正确对待历史中的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作家需要真诚观照人民的现实生活,用光明的细节帮助人们驱散黑暗,用美善的细节鼓励人们战胜丑恶。(摘编自沈壮海、蒋从斌《细节何以彰显崇高》)材料二:有时作品中的几句话,就可能构成一个绝妙的细部。余华的小说《活着》里,福贵从儿子有庆的坟前来到村口,悲伤难掩。余华在这里只写了一句话:“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在这里,仅一个“盐”字,便足以构成隐喻,内心的伤口被盐渍涂抹而产生的疼痛感与撕裂感被书写殆尽。没有伤痛欲绝,却悲凉彻骨。这样的细部深描,令人叹服不已。所以,细部是生活的纹理。好的细部描摹,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洞悉岁月的沧桑和人情的幽微。透过细部、细节,人物细腻的情感与事物、背景之间暗含的隐秘关系若隐若现。细部不仅仅是一种叙述修辞,也是作家个人经验的升华,更是作家情感在文字中的延展和外化。细部修辞的力量,可能来自一个小说人物的表情或动作,来自一个有着特别氛围的场景,来自生活中的一件琐碎小事,来自一段充满浓郁的日常性、哲理性话语。或许它就是一段类似“闲笔”的不经意叙述。细节也好,细部也罢,都必然是文学叙事的精要所在,是触动心灵的切实要素或原点。一个好的叙述,精华之处一定在细部。仔细想想,任何一部杰出的作品,都是无数个精彩细部浑然天成的组合。当然,细节、细部都经历过精心打磨和设计,细部所产生的力量覆盖人物、情节、故事本身,而且它所提供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艺术含量,彰显出一个杰出作家的美学理想和写作抱负,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作家的哲学涵养和生活态度。平凡、平实、平淡,朴素、诚挚、温情,才可能是一部作品熠熠生辉的根本和底色。从基本、普通、细致的生活着眼,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的文字才更加令人信服,不故弄玄虚、掩人耳目地制造悬疑的叙述才更加耐人咀嚼。这样的文学,才会有绵延不绝的艺术力量。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作家价值观、生活观、美学观的问题。对细部的迷恋和重视,至少说明这个作家回到了具体的事物,回到了事物的本体,回到生活的原点,没有凌空蹈虚般凌驾在基本的“生活流”之上。从一定程度上讲,细节也是作家聚焦生活和人心不可或缺、意味深长的重要元素。虽然在文学叙事中,细节也常常被一些作家忽视,代之以“心理流”“意识流”,但是这些同样离不开人性、人情外化时的心理场景。只要有情景和情境,便无法离开细节的存在。发现生活的细节,书写精彩的细节,需要的是一个作家的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发掘或提炼细部的光芒,平常心是一种大境界。那是一种不刻意的叙述心境或者写作心态,修炼出阅尽人间生命万象之后的坦然、坦荡和虔诚。可以相信,任何好的细部书写和叙述,都是从这样的叙事心态出发的。其实,这也是考验每一位作家、艺术家的哲学问题。无论是叙事性文本,还是影视创作,莫不如此。(摘编自张学昕《好的叙述,精华之处在细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观照历史、现在、未来的全景,从整体上把握时代、国家、社会的宏大脉动,才能有效凸显崇高的意义。B.细节叙事从细节入手,塑造常人形象,展现普通个体的伟大力量,将平常与伟大形成对比,更能够凸显崇高。C.细部是生活的纹理,是触动心灵的切实要素或原点,好的细部描摹能让人领悟生命的意义,使人心灵纯净。D.细部或许是一段类似“闲笔”的不经意叙述,但它是文学叙事的精要所在,好的作品是由无数个精彩细部组成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细节叙事将矛盾刻画得越激烈,读者从矛盾冲突中感受到的痛感越强烈,痛感释放后读者的精神越满足,崇高感越充分。B.精确的数字,形象的情景,都是细节叙事。恰到好处的微小细节能够调动作者的感官,在作者的脑海中投射下清晰的形象。C.细节经过精心打磨和设计,是作家叙事的炫技,彰显出作家的美学理想和写作抱负,体现出作家的哲学涵养和生活态度。D.没有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无论是作家还是艺术家,无论是创作叙事性文本还是影视文本,都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3.下列选项对《大战中的插曲》的细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的细节描写,体现了“我”对日本小女孩的细心呵护。B.“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女孩对“我”的亲近和依赖。C.“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对小女孩的照顾,体现了“我”的大爱之心。D.“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这一细节,体现了“我”深明大义,富有正义感,受人欢迎。4.作家如何才能打造出精彩的细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5.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等。请结合材料一对课文中的细节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宁
静[美]西格德·F·奥尔森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我曾经攀登过鲁滨孙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鸡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天气很冷,大约零下二十摄氏度。而我是在荒野中的一个湖泊的岸边。那天夜里,繁星低垂,明亮得像是要燃烧起来似的。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湖畔幽暗的林中传来一只猫头鹰阴森忧郁的叫声,那叫声凸显出湖面的幽静。宁静再度降临于此地,令我想到体验宁静的机遇是多么少见,要想达到真正的宁静和随之而来的内心平和又是多么难得,“宁静无价”的说法是多么真实贴切。我们日益意识到宁静之于我们的欢乐有多么重要。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停地萦绕于我们原始感官的那些奇异的声浪将我们驱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将我们从曾经体验过宁静的人变成了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的人,陷于摧毁了健全心智和心理平衡的刺耳杂音之中。宁静属于原始的景物。没有它,不变的风景无非是一些岩石、树木和山脉。但有了它,风景便充满含义,意味深长。试想,当一架轰鸣的直升飞机在大峡谷上空盘旋时,它的那片蓝天,它的幽深和永恒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子?约翰·缪尔曾说:“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那些古老的树,其中有些早在公元前就存在,在新大陆被发现很久以前就已经成熟,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从这层含义上而言,它们不仅仅是树: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定。当奎蒂科—苏必利尔湖区的荒原被飞机的轰鸣声和大功率运输工具的声浪所淹没时会是什么情景?划独木舟旅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那份宁静。当你沿着湖畔漂荡时,便与岩石、树木和所有生物融为一体。倘若所有自然之声被发动机和变速器激烈狂暴的喧闹声所取代,情况将会发生怎样急速的变化?在平静的水域中,人们通常都不会高声说话,而是低声细语,因为那时任何噪声都是一种亵渎。当一个人徒步走过一片原野时,他心中是多么惬意!然而,为了享受宁静,一个人其实也不必独处。人们常说,能与他人分享宁静是相互理解、亲善友爱的标志。只有当陌生人聚在一起时,人们才感到必须去寻欢作乐。只要兴趣相投、品位一致,就没有障碍去阻止人们共享宁静。当我孤身一人在宁静的地方时,常常希望有人与我共享那份宁静,从而使这种经历更为丰富完美。我们是多么频繁地谈起荒野广漠的宁静,保持荒野宁静的重要性及在宁静中所能找到的奇妙与安宁。当我想到宁静时,我便看到了北方的河流湖泊、泥炭沼泽地和延伸的冻原以及无路的荒凉之地。我看到了西部的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那高耸起伏的山岭。我想象着西南部的沙漠及其色彩斑斓的全景,还有南部难以穿过的沼泽地。它们总是在那里,它们的美丽不会改变。然而,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节选自《低吟的荒野》,有删改)6.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拂晓前站在湖泊旁,感受到了宁静的力量,这段宁静的时光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以及自然的缓慢生长保持同步。B.真正的宁静不仅能带来内心的平和,还能帮助我们理解精神的意义,而城市生活的奇异声浪则会把我们驱向精神崩溃的边缘。C.约翰·缪尔所说的“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指的是红杉树历经千年仍保持着沉静的品质,它们的存在也使人类保持清醒与镇定。D.宁静具有强大的感化力量,人们若能与兴趣相投、品位一致的人共享宁静,就能获得奇妙与安宁,使孤独的经验更为丰富完美。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从拂晓写起,围绕“宁静”这个核心词,由“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入笔,巧借拟人,绘出了“宁静”的细腻韵味。B.作者以“猫头鹰阴森忧郁的叫声”凸显湖面的幽静,这种以声写静的手法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全文以时间为序,借助联想和想象,选取多种典型意象来呈现“宁静”这一抽象的概念,化虚为实,显得具体可感。D.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既于荒野之景的细腻描写中自然抒情,又在心灵的真切领悟中深刻议论。8.本文与《大学之道》都提到了“静”这一概念,试分析其内涵的异同。(4分)9.作者在结尾处说“它们的美丽不会改变”,却又认为“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婵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节选自《荀子·致士》)材料二: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注]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注】中行氏:春秋时晋国掌权的六大家族之一。(节选自《说苑·尊贤》)材料三: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说,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写出句读处的字母。(3分)口行A相反B而欲贤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难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而不信”的“而”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义相同。B.“务在明其火”中的“明”与《大学之道》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第一个“明”含义不同。C.“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的“家”与《兼爱》中的“虽至大夫之相乱家”的“家”含义不同。D.“帝大说”的“说”和《五石之瓠》中的“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使用“耀蝉”打比方,形象地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的道理。B.针对桓公的疑问,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这样做不好,但并不妨害君主成就霸业。C.孔子认为假如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中行氏就不会灭亡。D.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得失,常何上奏了马周给他讲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庄子《五石之瓠》)(2)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14.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瞑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场景凄清动人,但诗人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是送别的开始,也是全诗的开始。B.“试衫”句写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C.“蜂来上画衣”,诗人在此巧用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何等的用心。D.“梦魂”句写思妇进入了梦乡,却陷入了“唯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在寂静的夜里醒来,长叹一声,她无奈地把大门关上。16.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2)《老子》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3)古人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来形容有才但浮夸的读书人,用《论语》中的句子说就是他们“”,所以孔子提倡“”,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逻辑思维活动(本题共1小题,6分)18.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相对简单的推理形式,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请仿照下面示例,完善材料的推理内容。(6分)示例: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大前提:①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小前提:②我出使的不是狗国。结
论:③我不从这个狗门进。材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大前提:①小前提:②结
论:③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小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同学喜欢向AI提问,并进一步开展深度学习。以下是小刚同学向AI提出问题后,AI给出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劳动是最古老而又永恒的旋律。它如同大地的脉搏,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歌颂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往今来众多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争相讴歌的重要母题。从《芣苢》与《插秧歌》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人民的劳动之美、劳动之乐。如《插秧歌》呈现了一幅其乐融融、其情醇醇的农作场景。在紧张的农忙时节,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能干活的,都会一齐来到田间地头,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大家A,齐心协力。晨曦初露,夕阳西下,劳动者B,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中拉长,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仿佛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金黄的麦浪,每一份努力都汇聚成了丰收的喜悦。走进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中夹杂着工人们忙碌的脚步声。他们身穿工装,头戴安全帽,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一件件产品从原材料变成精美的成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劳动者的身影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清扫,还是夜幕低垂下的巡逻,亦或是风雨无阻的送递,劳动者都用辛勤劳动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物质生活。劳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物质财富,(
甲
)。在田野上,劳动是土地与生命的对话,是汗水与希望的交融,它让土地充满了旺盛的生机,也让农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工厂里,劳动让冰冷的机器焕发出生命的光芒,也让工人们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建设者的骄傲与自豪。有一些劳动(
乙
),实际上也能在平凡中书写伟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劳动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都是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正是因为无数劳动者的共同努力,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文明才得以不断传承。①但是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渐成为短板,通过调查,青少年不愿甚至不会劳动的情况比较普遍。②而餐饮浪费之所以成为一个长期难以根治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劳动观念缺失。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职业教育相对不强,其根源与劳动和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二流教育”的错误观念存在某种关联。19.在画横线处(AB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甲乙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章最后一句将“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比喻成“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这一喻体的选择是否贴切?请给出评价。(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脑、手机等文字录入设备广泛运用,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简单程序和口令。有人产生疑问:有了输入法,我们还有必要花气力去书写这些方方正正的汉字吗?这段文字引出的话题意味深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评分细则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C(3分)2.A(3分)3.D(3分)【解析】1.C.“好的细部描摹能让人领悟生命的意义,使人心灵纯净”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一段“好的细部描摹,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洞悉岁月的沧桑和人情的幽微。透过细部、细节,人物细腻的情感与事物、背景之间暗含的隐秘关系若隐若现”,由此看出,并未提到“让人领悟生命的意义,使人心灵纯净”。故选C。2.B.“能够调动作者的感官,在作者的脑海中投射下清晰的形象”错误,材料一第四段“微小细节的精致点缀,调动着读者的感官,点滴间氤氲着真实的氛围,在读者的脑海中投射下清晰的形象,并可以将这种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可看出原文是“调动着读者的感官”“在读者的脑海中投射下清晰的形象”。C.“是作家叙事的炫技”错误,材料二第三段“从基本、普通、细致的生活着眼,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的文字才更加令人信服,不故弄玄虚、掩人耳目地制造悬疑的叙述才更加耐人咀嚼。这样的文学,才会有绵延不绝的艺术力量”,可看出原文是“不故弄玄虚、掩人耳目地制造悬疑的叙述才更加耐人咀嚼”,细节不是作家叙事的炫技。D.“都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错误,说法太绝对。材料二末段“发现生活的细节,书写精彩的细节,需要的是一个作家的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发掘或提炼细部的光芒,平常心是一种大境界。……任何好的细部书写和叙述,都是从这样的叙事心态出发的。其实,这也是考验每一位作家、艺术家的哲学问题。无论是叙事性文本,还是影视创作,莫不如此”,可看出原文是说任何好的细部书写和叙述都是从平常心的叙事心态出发去写,并未说“都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故选A。3.D.“体现了‘我’深明大义,富有正义感,受人欢迎”错误。文中“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写出日本军人也被中国军人的做法感动。因此应是体现了八路军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故选D。4.(评分细则:4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若考生表达合理可适当给分)①要重视细节,精心打磨和设计细节。②要从基本、普通、细致的生活着眼,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不故弄玄虚、掩人耳目地制造悬疑。③要有平常心和朴素的审美情怀。5.(评分细则: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若考生表达合理可适当给分)①这些细节内容丰富、真实生动,饱含着现实生活的汁液,连接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②这些细节形象地刻画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与人们改造环境的艰辛之间的激烈矛盾,更能凸显改造者崇高的形象。③细节叙事与宏大叙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3分)7.C(3分)【解析】6.D.“人们若能与兴趣相投、品位一致的人共享宁静,就能获得奇妙与安宁,使孤独的经验更为丰富完美”错,原文第十二段“当我孤身一人在宁静的地方时,常常希望有人与我共享那份宁静,从而使这种经历更为丰富完美”说,希望能“共享宁静”,从而让“这种”经历更完美,而不是“使孤独的经验更完美”。故选D。7.C.“全文以时间为序”错,文中虽提及拂晓、日落和深夜等多个时间点,但这些时间点更像是用来构建不同场景下“宁静”氛围的框架,而非线性的叙事线索。故选C。8.(评分细则:4分,答出相同点给2分,分别答出《宁静》与《大学之道》的不同点给1分,若考生表达合理可适当给分)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对于人的重要性。不同点:《宁静》中的“静”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的宁静以及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而《大学之道》中的“静”更多的是指人的内心状态,是通过修身养性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9.(评分细则: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若考生表达合理可适当给分)①“它们的美丽不会改变”是因为自然景观本身具有永恒的魅力,它们的形态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轻易改变。②“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是因为宁静状态极为脆弱。③宁静被打破会影响人们的心灵状态;自然的宁静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的,一旦被打破,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10.BEH(评分细则:3分,涂对一处给1分,若考生涂超过三处给0分)11.A(3分)12.C(3分)【解析】10.句意:口头上和行动上互相违背,却想要贤能的人前来,不贤的人退去,不也是很难的吗?“口行相反”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后面断开;且“而”表转折,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开,故B处断开;“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两句结构对称,E处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不亦难乎”是一个独立问句,故H处断开。故选BEH。11.A.错误。用法含义不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句意: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损于霸业。/人如果没有仁德。B.正确。点亮/彰明。句意:他的工作在于点亮灯火。/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C.正确。住所/卿大夫的封地。句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寄宿。/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D.正确。通“悦”,高兴/通“悦”,使……高兴,取悦。句意:皇帝很高兴。/客人得到药方,拿来取悦吴王。故选A。12.C.“假如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中行氏就不会灭亡”错误。由原文“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可知,中行氏灭亡的原因是中行氏没有尊贤而贱不肖。故选C。13.(8分)(1)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评分细则:译出每处划线处给1分,共四处,满分4分。若考生翻译的句子句意出现较大偏差,则应在原得分上扣1-2分。】(2)至于评论人物,能秉公直言,(近来)我任用他所推荐的人,多数都能合我的心意。【评分细则:译出每处划线处给1分,共四处,满分4分。若考生翻译的句子句意出现较大偏差,则应在原得分上扣1-2分。】14.(评分细则:4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若考生表达合理可适当给分)①太宗知道马周有才能,于是授予他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这体现了“知而用之”。②对马周推荐的人才,太宗都很满意,这体现出“任而信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A(3分)【解析】15.A.“这是送别的开始”错,应该是送别的结束。诗句只是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回头的丈夫,一直到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故选A。16.(评分细则:答出《代答闺梦还》与《春江花月夜》的不同点分别给3分,共6分)示例一:本诗通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表达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境孤寂冷清。而《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描绘月下奇景的同时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抒写游子、思妇的月下相思之情,意境优美深邃。示例二:本诗借助对乐景与哀景的不同描绘,不断深化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以景物作结,意境看似凄凉,但感情含蓄深沉,哀而不伤。而《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春江潮水、江畔明月、江中孤舟等画面的描绘,将游子漂泊、两地相思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生、对宇宙的深沉思索,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每空1分)(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3)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评分细则:每空中有任意错字、漏字、添字均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逻辑思维活动(本题共1小题,6分)18.(评分细则:6分,每空2分)①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才有力量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客观真理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有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活动策划方案例文(4篇)
- 丰泽区国庆节活动方案
- 隐患排查治理方案范例(2篇)
- 护士节趣味活动策划方案(2篇)
- 公司春游活动方案模版(4篇)
- 低丘缓坡地建设方案例文(3篇)
- 喜迎中秋节活动方案模版(4篇)
- 监理合同中标通知书模板9
- 2024年度艺人经纪合同-包含演艺活动与肖像权使用2篇
- 第十七章水路运输服务合同(04版)3篇
- 《追求有效教学》课件
- 教师职业病教育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粉末冶金制造行业“十四五”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小苏打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题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