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四 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四 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四 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四 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四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语文园地四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古诗,感受中华古诗词的文化魅力。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丰富古诗词的积累。语言运用:学习巩固描写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丰富对心理描写的认知。思维能力: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审美创造:感受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课前解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展开交流。以《穷人》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是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二是通过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三是环境描写也可以帮助感受人物。“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张飞的神勇,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第二项内容是体会《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歌感情自然、真挚,从自身和儿童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与淡淡的感伤。【教学目标】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3.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4.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重点】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完本单元的小说,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也感受到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出示课件3)(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的教学过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呢?结合课文说一说。(出示课件4)(板书:交流平台: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先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出示课件5、6)预设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预设2: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预设3: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总结:在以后的小说阅读中,我们可以多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与环境描写,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出示课件7)(设计意图: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1.经典情节往往因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让人印象深刻。在《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的经典情节让你印象深刻呢?(出示课件8)(板书:词句段运用)预设: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关羽斩华雄。2.《三国演义》简介。(出示课件9)《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长坂桥张飞退曹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出示课件10)3.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片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张飞的神勇之气?(出示课件11)(板书:体会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正面描写: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侧面描写:曹军闻之,尽皆股栗。这些描写都能感受到张飞的神勇。(出示课件12)(设计意图: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2.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从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象1.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出示课件13)(板书: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交流第一段话(出示课件14)这段话体现了桑娜“体恤丈夫→又害怕丈夫突然回来→责问自己→最终做好决断”的心理过程。提问:这段话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不安的?运用了省略号、问号和叹号。交流第二段话(出示课件15)“我”的情绪变化是:为战友心痛→担心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盼望出现奇迹→心如刀绞,这体现了“我”内心痛苦的变化。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的经历?写一写内心经历这些事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出示课件16)示例: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忘记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出示课件17)二、“日积月累”的教学1.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出示课件18)(板书:回乡偶书贺知章)重点理解“偶书”,偶然写的。2.自由朗读古诗《回乡偶书》,读通读顺。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9、20)3.理解诗句大意。(出示课件2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点拨:“鬓毛”是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衰”读作“shuāi”,是疏落、减少的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那么,后半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引导理解“乡音”:咱们班有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样吗?指名用家乡话说句子,理解“乡音”一词。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改变呢?(乡音)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句描写了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读读诗句,猜猜他们在干什么?交流并小结: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出示课件22)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4.朗读、背诵古诗。(出示课件23)【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词句段运用:体会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回乡偶书贺知章【教学反思】“交流平台”的教学,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词句段运用”分两项内容。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对塑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