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二力平衡练习题(江苏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_第1页
9.1 二力平衡练习题(江苏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_第2页
9.1 二力平衡练习题(江苏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_第3页
9.1 二力平衡练习题(江苏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_第4页
9.1 二力平衡练习题(江苏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二力平衡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1·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

)A.重力和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2.(2021·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燕子归巢时,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能正确表示这个过程中空气对燕子作用力方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2021·江苏·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手握圆柱形水杯,手和水杯都在空中静止,杯底所在的平面是水平面,如图所示.下列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A.手对水杯的压力和水杯对手的压力B.水杯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压力C.水杯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静摩擦力D.水杯对手的静摩擦力与手对水杯的静摩擦力4.(2021·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5.(2021·江苏·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B.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6.(2021·江苏·西附初中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车对沙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车的推力与车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7.(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中)健身者在没有其它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A. B. C. D.8.(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F1=10N拉一根弹簧,使弹簧伸长了2cm,如果在该弹簧两端同时用两个力F2和F2'沿水平方向拉弹簧,如图乙所示。要使此弹簧同样伸长2cm,则力F2和F2'的大小分别为()A.5N、5N B.10N、10N C.10N、20N D.20N、20N9.(2021·江苏·南京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甲、乙两个物体材料相同,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分两次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动它们,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如图1所示,第二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1中甲所受摩擦力大于图2中甲所受摩擦力②F1大于F2③F1小于F2④图1中乙所受地面摩擦力大于图2中乙所受摩擦力A.只有②④是正确的 B.只有①④是正确的C.只有①②④是正确的 D.只有①③是正确的10.(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中)小明经常与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如图甲所示,在某次比赛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但他所受“摩擦力﹣时间”图象漏画了一部分,如图丙所示,若将之补充完整,应是图中的()A.B. C. D.11.(2021·江苏·海安市李堡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一个重10N的物体在10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红说: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仅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小明说:因为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两人的说法()A.都正确 B.只有小明正确C.只有小红正确 D.都不正确12.(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加速行驶的汽车 B.小朋友正在荡秋千C.教室内悬挂的静止日光灯 D.绕地球匀速运行的卫星13.(2021·江苏泰州·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自行车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B.人对自行车的压力和自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二力平衡C.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和自行车的重力是二力平衡D.人受到的重力与自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4.(2021·江苏南通·八年级期中)一直升电梯运送重为G的小科上楼,经历先加速上升,再匀速上升,后减速上升的过程。如图能正确反映这三个过程中,电梯底板对小科支持力大小变化情况的是()A. B.C. D.15.(2021·江苏泰州·八年级期中)星期天,小明去溱湖海洋世界馆看海狮表演,如图所示,小明看到海狮将球顶在头上静止不动。分析此时受力情况,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A.球受到的重力和球对海狮的压力B.地面对海狮的支持力和海狮的重力C.地面对海狮的支持力和海狮对地面的压力D.球受到的重力和海狮对球的支持力16.(2021·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八年级期中)小华在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绳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17.(2021·江苏·南京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压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向下运动,从静止到下滑的整个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重力为______N。在10s之后,物体的速度______(选填“越来越快”、“越来越慢”、“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压力F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18.(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中)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在______,来回拉动挂钩无异常后,将石块挂在测力计下,静止时如图所示。挂钩对弹簧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______的知识,可得知石块所受重力大小。19.(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所示,用5N的力握住重3N的矿泉水瓶,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在瓶中装更多水,依然握住瓶子静止,手与瓶间的摩擦力______。如图乙,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矿泉水瓶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等大的力轻推瓶盖处,瓶子翻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20.(2021·江苏·苏州新草桥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刚开始静止不动,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由于______(选填“小车”或“木块”)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接着推动小车,当木块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木块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摩擦力作用。21.(2021·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里将匀速下落,他的体重为650N,伞重200N,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是______N,伞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22.(2021·江苏·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所示,张华用水平推力F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在此过程中,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1~3s木箱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3~5s摩擦力是______N,1~3s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__N。23.(2021·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1、F2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3N方向水平向左,F2=5N,方向水平向右,则A对B的摩擦力为______N,B受到的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方向水平向______。24.(2021·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八年级期中)“巧找重心”:如图(a)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线在A点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在该物体上画下细线的延长线AB,根据_________原理可知:细线对A点的拉力与______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重心一定在_______(选填“A点”、“B点”、“AB上”)。再把该物体换个位置吊起,与上一操作相同,再画一条直线CD如图(b)。最终可以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在图(b)中的_______点。25.(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用10N的力握住重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为______(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______。(增大/减小/不变)26.(2021·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重力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在拉力F甲、F乙的作用下以2m/s和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F甲:F乙=______。(不计空气阻力)27.(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中)如图,一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3N,F2=4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F1、F2(填“是”或“不是)______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28.(2021·江苏·星海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图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受地面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___N;___________(t1/t2/t3/t4)时刻脚对地面的作用力最大。三、实验题29.(2021·江苏·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扭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30.(2021·江苏扬州·八年级期中)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平衡现象,他改变一侧钩码的个数使卡片在图示位置失去平衡,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3)他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发现卡片________(选填“旋转”或“翻转”)后恢复平衡,说明________.31.(2021·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上相同的钩码个数时小卡片保持静止,此时小卡片两端的拉力F1和F2的方向______(选填“相反”、“相同”),大小______(选填“相等”、“不相等”).(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要作用在______.(3)小华用剪刀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两半张小卡片向相反方向运动,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要作用在______.(4)小红同学也对二力平衡条件进行了探究,她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小红的装置进行本次实验.(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A.使用小卡片能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比较容易扭转32.(2021·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用字母ABC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2)如图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故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3)将图乙中的小卡片旋转一个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松开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了,本次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又提出,利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在已知钩码的重力前提下,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__(选填“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__________且等于钩码重力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如图丁,小红尝试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进行研究:在右边绳端挂2N重的钩码,然后通过弹簧测力计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从而得出“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此结论是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此时若让木块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为____N。33.(2021·江苏泰州·八年级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小明发现左右两侧悬挂砝码质量不等时木块也能平衡,其原因是______。(2)经过思考后,小明采用如图乙所示装置继续实验,该方案中由于_____,故小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3)为了验证“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小明在图乙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图丙、图丁所示操作,其中操作______(丙/丁/丙和丁都)是正确的。(4)小明最后将小卡片用剪刀剪断(分为左右两半),这是为了验证______。34.(2021·江苏南通·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卡片_______(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A.小卡片容易扭转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___(选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利用图丙装置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7)若将木块换成弹簧测力计,左右两侧各悬挂重5N的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N。35.(2021·江苏·南京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1)小明提出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若采用此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2)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3)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_____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4)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___(选填“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_______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6.(2021·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八年级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实验的设计是选择物体处于______状态来探究的;(2)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无法测量______力的大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力对实验的影响;(4)如图内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可忽略______力对实验的影响;(5)当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37.(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5)利用图丙装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8.(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___________(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_______(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利用图丙装置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四、综合题39.(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中)材料:如图甲,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力的作用效果如图(a)所示: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如图(b)所示。如图乙,小李用一轻质弹簧将质量相同的物体A、B连接起来,并在A的右侧大小为的拉力水平向右拉动,使物体A、B一起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方向为水平向________。(2)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或“=”)。(3)物体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下表面更粗糙。(4)如果把物体A、B调换位置,使物体A、B仍一起在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拉力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五、计算题40.(2021·江苏南通·八年级期中)“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2013年12月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质量是140千克“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物体在月球上也会受到重力(月球重力),大小相当于地球上重力的,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了测试。已知月球车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车重的0.2倍。求:(g取10N/kg,结果保留整数)(1)在月球上“玉兔号”月球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在地球上测试时“玉兔号”月球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41.(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在某次活动中,一辆校车与所载学生的总质量为9000kg,在一段平直路面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500m,此时校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G倍。g取10N/kg。求此时:(1)校车的重力;(2)校车行驶的时间;(3)校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参考答案:1.A【解析】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要知道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即在竖直方向上她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为一对平衡力;由于人与自动扶梯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人是不受摩擦力的.故A正确,BCD错误.2.B【解析】根据题意,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则表示燕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这个过程中空气对燕子作用力与重力平衡,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故空气对燕子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故②正确。故选B。关键是平衡状态的判断,理解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力一定平衡,则空气产生的升力与重力平衡,据此可判断空气对燕子作用力方向。3.C【解析】A.手对水杯的压力与水杯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但不共物,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手对水杯的压力是沿水平方向的,水杯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两者不反向,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水杯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水杯只受到:重力和手对水杯的摩擦力两个力的作用,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水杯对手的摩擦力和手对水杯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但不共物,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点睛:两个力平衡,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共物,逐个分析四个选择项中提到的每对力是否同时具备即可得到答案.4.D【解析】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都受平衡力,所以P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Q受到的摩擦力等于3N,所以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选D。5.D【解析】由图知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且处于静止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6.C【解析】A.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故A错误;B.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故B错误;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车对沙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平衡力,故C正确;D.人对车的推力与车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C。7.A【解析】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但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故A符合题意;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C.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可以保持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D.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可以保持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当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时,弹簧伸长2cm,在这里暗含了一个意思,固定的一端也受到墙的一个拉力,并且这个力与人的拉力相等也是10N。因此,当两个人分别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时,受力情况跟原来一样,因此弹簧的伸长量还是2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还是10N,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②③由题意可知,两个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同时,两物体以不同方式放置时,其对地面的总压力不变,所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整体所受摩擦力不变,由于“整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两次的推力F1等于F2,②③错误;①由题知,两次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图1中甲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推力F1,而图2中推力F2等于甲、乙所受的摩擦力之和,所以图1中甲所受摩擦力较大,①正确;④图1中,把甲、乙看作一个整体,其受到向右的推力F1和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乙所受地面摩擦力等于F1,图2中,推力F2等于甲、乙所受的摩擦力之和,所以图1中乙所受地面摩擦力大于图2中乙所受摩擦力,④正确。综合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C【解析】由题意知,人爬杆时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由图乙可知:0~t1时间内,人加速向上运动,所以F>G;t1~t2时间内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G,t2~t3时间内人在减速向上运动,F<G。A.由以上分析t1~t2时间内,摩擦力应不变,故不正确;BCD.分析可知,0~t1时刻受到的摩擦力最大,t2~t3时间内受到的阻力最小,t1~t2时间内受到阻力处于二者之间,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11.A【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到的合力为0,物体仅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所以重力和拉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小红的说法正确;平衡力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小明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故应选A.【考点定位】平衡力的辨别12.C【解析】A.加速行驶的汽车,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小朋友正在荡秋千,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时刻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内悬挂的静止日光灯,处于平衡状态,故C符合题意;D.绕地球匀速运行的卫星,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D【解析】A.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自行车的压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人对自行车的压力和自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二力平衡,故B错误;C.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等于自行车和人的重力之和,故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和自行车的重力大小不等,不是二力平衡,故C错误;D.人受到的重力与自行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D。14.A【解析】一开始支持力等于重力,加速阶段,支持力大于重力;匀速上升阶段,为平衡状态,支持力等于重力;后减速上升,支持力小于重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D【解析】A.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受力物体是球;球对海狮的压力竖直向下,受力物体是海狮,因此这两个力既不是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B.地面对海狮的支持力等于海狮与球的重力之和,即地面对海狮的支持力和海狮的重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C.地面对海狮的支持力和海狮对地面的压力,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海狮和地面上,即两力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D.球受到的重力和海狮对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16.D【解析】A.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等于自行车和所挂物体的重力的和,不等于自行车的重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D。17.

20N

越来越快

变小【解析】[1]刚开始物体在竖直的墙上静止时,物体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像可知0~10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故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是20N。[2]由图像可知在10s之后,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摩擦力逐渐减小,而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故10s后物体所受合力向下,物体将向下做加速运动,即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快。[3]在10s之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因为摩擦力和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可知压力F在变小。18.

零刻度线上

3.6

二力平衡【解析】[1]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应该搞清楚量程、分度值,并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其示数即挂钩对弹簧的拉力大小是3.6N。[3]挂钩对弹簧的拉力与弹簧对挂钩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挂钩对对石块的拉力与石块对挂钩的拉力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而石块的重力与挂钩对对石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二力平衡的知识,可得知石块所受重力大小。19.

3

不变

增大

作用点【解析】[1]瓶子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瓶子的重力的大小为3N,所以摩擦力也是3N。[2]当压力增大时,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终等于瓶子的重力,保持不变。[3]在瓶中装更多水,瓶子的重力变大,依然握住瓶子静止,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手与瓶间的摩擦力增大。[4]乙图中两次力作用在了矿泉水瓶的不同位置,出现了不同的情况,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20.

小车

平衡力

不受【解析】(1)[1]木块竖立在小车上,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由于小车发生弹性形变试图恢复原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2)[2]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3)[3]木块在水平方向如果受到摩擦力,没有第二力与之构成二力平衡,所以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21.

650

850【解析】[1]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因为人匀速下落,所以人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伞对人竖直向上的拉力相平衡。[2]以伞为研究对象,伞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伞也是匀速下落,所以F拉′是人对伞的拉力,它与伞对人的拉力F拉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即22.

变速

200

200【解析】[1]由v﹣t图象可知,1~3s内木箱的速度逐渐增大,木箱做变速运动。[2]从F﹣t图象可知,3~5s木箱受到的推力F=200N,由v﹣t图象可知,3~5s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200N。[3]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1~3s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在3~5s内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00N。23.

3

2

左【解析】[1]对A分析,A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B对A向右的静摩擦力,因为A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B对A向右的摩擦力f1=F1=3N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向右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A对B的摩擦力为f2=f1=3N[2][3]把AB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1和向右的拉力F2,由于两力拉力大小不等,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地面的摩擦力f地=F2-F1=5N-3N=2N方向水平向左。24.

二力平衡

AB上

E【解析】[1][2][3]用一根轻质细线在A点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受到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物体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细线对A点的拉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拉力与重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重心一定在AB上。[4]把该物体换个位置吊起,与上一操作相同,则重心一定在CD上,结合两次操作结果,重心在AB和CD的交点处,即E点。25.

5

竖直向上

不变【解析】[1][2]用10N的力握住重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瓶子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静摩擦力的大小为5N,方向竖直向上。[3]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重力不会变化,静摩擦力不变。26.1:1【解析】当物体甲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即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F甲=G同理,当物体乙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即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F乙=G因为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两个物体的重力也相等,即F甲=F乙由此得所以F甲:F乙=1:127.

不是

3N【解析】[1]因为F1、F2大小不相等,所以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2]因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且F1<F2,所以,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挂钩处受到的拉力相同,即与F1的大小相等,即为3N。28.

400

t2【解析】[1]0~t1

这段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其受力平衡,重力和支持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则由图象知道,运动员的重力400N。[2]脚对地面的作用力等于地面对脚支持力,由图可知,t2支持力最大,脚对地面的作用力最大。29.

相反

所挂钩码的个数

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半

A【解析】(1)[1]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在钩码的作用下,线会向相反的方向拉小卡片,即拉力的方向相反。[2]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3]将小卡片扭转角度后松开,两侧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卡片不能保持平衡。[4]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即同一直线是否为二力平衡的条件。(3)[5]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半,使两个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4)[6]小车与桌面会存在摩擦力,对实验存在一定的影响,故选A。30.

卡片重力太大

换轻质卡片(或增大对卡片的拉力)

两个力大小相等

旋转

二力平衡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析】(1)由于卡片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由于重力的影响,使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可选用轻质卡片或增大对卡片的拉力,可减小或消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平衡现象,他改变一侧钩码的个数使卡片在图示位置失去平衡,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两个力大小相等;(3)当硬卡片静置后,将硬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硬卡片不能处于平衡状态,要发生旋转,所以当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不是平衡力.31.

相反

相等

不能

一条直线上

同一个物体上

A【解析】(1)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上相同个数的钩码时,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小卡片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小卡片受力平衡,即小卡片两端的拉力F1和F2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平衡力;(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这个实验可以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3)把小卡片一剪为二,小卡片向两边运动,说明被剪开后的小卡片不平衡,这个可以证明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要作用在一个物体上;(4)因为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5)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的原因是:在小明的实验中,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小华的实验中,纸片被悬空,就消除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A正确.32.

BCA

摩擦力

卡片的质量较小

不在同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竖直方向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错误

1.8【解析】(1)[1][2]图甲的三个设计方案,B中物体与水平桌面间是滑动摩擦,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A中物体与水平桌面间是滚动摩擦,则摩擦力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C中物体悬空,与空气的摩擦最小,所以实验方案改进的先后顺序是:BAC。这样改进是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2)[3]图乙中,卡片的质量较小,所受的重力较小,相对钩码的重力而言,其重力可忽略不计。(3)[4]小卡片旋转一个角度后,两个拉力大小和方向不变,但不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这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4)[5][6]图丙中,应让测力计在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因为钩码所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让拉着钩码的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且等于钩码的重力,因为这时钩码所受的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5)[7]小红尝试的实验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除了受到测力计的拉力、钩码的拉力外,还受到桌面摩擦力的作用,且此时摩擦力较大,不能忽略不计,所以实验中的结论错误。[8]由题意知,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2.2N-2N=0.2N若让木块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则物体的受力为:测力计水平向左的拉力、钩码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桌面对它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而此时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那么测力计此时的拉力F=F拉-f=2N-0.2N=1.8N33.

木块与桌面摩擦力的影响

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解析】(1)[1]实验时小明发现左右两侧悬挂砝码质量不等时木块也能平衡,是因为物体还受其它力的影响,这个力是木块受到的桌面对它的摩擦力。(2)[2]根据题意知道,图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3)[3]为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转过一定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松开手后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故丙正确。丁中虽然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没有控制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故丁错误。(4)[4]将小卡片用剪刀剪断,使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为了验证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34.

相反

钩码个数

旋转

不在同一直线上

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

D

任意方向

不变

5【解析】(1)[1][2]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实验时,可以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3][4]如果将卡片翻转一个角度,它受到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没有发生改变,松手手小卡片是可以平衡的。如果将它旋转一个角度,此时它受到的两个国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手卡片不能平衡。此实验步骤中,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3)[5]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4)[6]小华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可以忽略,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小明实验用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小华的实验方案好,故D正确。(5)[7][8]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此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且等于物体的重力,则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9]因为小卡片很轻,重力可不计,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7)[1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其一端所受到的拉力,当它的左右两侧各悬挂重5N的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35.

拉力

BAC

摩擦力

卡片重力远小于拉力

任意方向

测力计示数始终不变【解析】(1)[1]图甲中,物体所受的重力是通过拉力来测量的,所以在实验中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性直接测出的是拉力的大小,重力无法直接测出,那么这一实验方案无法实施。(2)[2][3]图乙中,B图物体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较大,A图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小,C图物体悬空,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最小,在这样的实验改进中可以减小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所以正确的顺序是BAC。(3)[4]图丙的实验中,由于卡片的质量较小,所受重力较小,远小于卡片所受的拉力,那么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4)[5][6]要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可以拉着钩码在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拉力与重力平衡,所以观察到的现象应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36.

静止

BAC

摩擦

探究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解析】(1)[1]为了方便实验,实验中需要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2]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重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3)[3][4]B图为滑动摩擦,A图为滚动摩擦,C图只有滑轮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