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06BZ003课程名称公共行政学课程性质

学科必修课学分316学时48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课程简介:《公共行政学》是以公共行政及其演变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必修课,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公共行政学》课程主要讲授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介绍公共行政的基本现状、普遍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主要内容涉及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政策过程、行政沟通、行政伦理、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行政改革等。通过《公共行政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

能够运用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行政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行政管理综合素质,使其初步具备解决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通则、基本理论,能够具备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巩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了解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并运用公共行政学的普遍规律。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持续关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发展动态,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行政学的新取向,熟悉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领域的改革实践,具备较强的公共行政分析能力。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公共行政范畴的文献检索、资料解析和论文写作等方法和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从事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6.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行政观、公共观,具有强烈的从事公共行政的愿望与兴趣,能够形成自觉的公共行政研究的专业态度与学术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课程目标6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指标点1.1L

毕业要求指标点1.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1.3

M

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指标点2.1H

毕业要求指标点2.2

H

毕业要求指标点2.3

H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指标点3.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2

M

毕业要求指标点3.3

M

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指标点4.1

M

毕业要求指标点4.2

M毕业要求指标点4.3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1.导论课程目标1、2、3、4、5、61.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2.行政管理学在中国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1.了解行政管理学的作用、创立、对象、内容和方法。2.掌握行政管理学在中国三个演进阶段。3.理解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建设路径、框架。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6学时课程思政元素:行政自信、行政精神、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行政管理基本框架的介绍,激发学生的行政自信与民族自豪感;通过行政管理学建设路径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讲述中国行政故事、传递中国行政经验。2.行政环境课程目标1、2、3、51.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2.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行政生态理论1.了解行政环境的含义、构成及其互依性。2.理解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环境的含义及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3.熟悉行政生态理论的含义及其框架。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6学时课程思政元素:行政系统、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治理体系现代化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分析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行政层面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通过挖掘中国公共行政优势,激发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诉求。3.行政职能课程目标1、2、4、51.行政职能概述2.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3.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1.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特点及其体系。2.理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四阶段的演进。3.掌握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重点、框架。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6学时课程思政元素:服务型政府精神、担当意识、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行政职能的概念、演进及其变革路径,激发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诉求。4.行政组织课程目标1、2、3、51.行政组织概述2.行政组织理论3.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1.了解行政组织的概念、类型、结构。2.理解西方国家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3.掌握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含义、意义、原则及其方法。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6学时课程思政元素:学习型组织、责任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行政组织概念、理论和框架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理论自信和责任意识;通过中国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探讨,激发学生治理能力提升的兴趣。5.行政领导课程目标1、2、3、51.行政领导概述2.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责任、制度3.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艺术、素质结构及其优化1.了解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作用。2.理解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责任的含义和民主集中制等领导制度。3.掌握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艺术的内涵和行政领导素质结构及优化路径。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领导艺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树立正确的行政领导取向,激发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6.政策过程课程目标1、2、3、51.政策过程2.政策决策的理论模型3.政府分析方法1.了解政策过程的基本逻辑。2.掌握政策决策的八个理论模型。3.熟悉政策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专门分析方法。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6学时课程思政元素:政策能力、责任意识、与时俱进、国际视野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激发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决策理论思维和政府决策能力现代化的诉求。7.行政沟通课程目标1、2、3、51.行政沟通的概述2.行政沟通的机制和方法3.政府传播和新媒体的交互1.了解行政沟通的概念、主体、内容。2.理解行政沟通的渠道、对象、效果。3.掌握政府对外传播的外部环境、表现形态及新媒体与政府的交互影响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行政沟通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担当意识、国际视野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行政沟通的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沟通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通过对政府传播和新媒体交互的比较,激发学生的纵横向国际比较思维。8.行政伦理课程目标1、2、3、51.行政伦理概述2.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3.行政伦理的问题及其规范1.了解行政伦理的兴起背景、发展态势、基本功能。2.理解行政伦理的组织和个体层面的伦理结构与内容。3.掌握行政伦理的主观、客观责任问题及其控制和约束的框架。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行政伦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远大理想、国际视野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分析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提升学生的行政自信和伦理素养;通过行政伦理问题及其规范的探讨,激发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9.行政监督课程目标1、2、3、51.行政权力制约的理论2.行政监督的体系3.我国行政监督的完善1.了解行政权力制约的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种理论。2.理解行政监督的内容和内外部监督体系。3.掌握我国行政监督的问题和完善措施。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行政监督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担当意识、国际视野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行政权力制约和行政监督的理论和框架,激发学生的监督意识、担当意识以及对行政监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层认同。10.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目标1、2、3、51.公共危机管理概述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3.公共危机管理机制1.了解公共危机的概念、分类、分级、分期和对其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2.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职能与机构。3.熟悉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决策机制、应对机制和善后机制。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公共危机意识、法治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视野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剖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危机防范意识、风险治理意识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通过公共危机决策案例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危机管理国际比较思维。11.行政改革

课程目标1、2、3、51.行政改革概述2.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3.中国的行政改革及展望1.了解行政改革的含义、必然性。2.理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趋势、特点。3.掌握我国行政改革的背景、经验、框架及其展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3学时课程思政元素:改革意识、法治意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视野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学习行政改革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改革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通过探讨中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理路,优化学生在此范畴的国际比较视界。备注(1)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课堂交流探讨、课后拓展阅读等。

(2)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平时成绩考核挂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相关案例研讨或读书笔记等。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1.导论课程目标1、2、3、4、5、6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综合成绩(100%)=课堂出勤(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20%)+期末考试(6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课堂出勤: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日常考勤来评判,满勤得分为100分,无故缺勤一次扣3分,无故缺勤3次及以上该门课程总成绩为0。2.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参与的态度和能力来考察,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为:基准分60分,上课态度端正,能够主动坐在前排,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每次酌情加1-2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2分,不服从老师课堂管理可以判定该课程总成绩为0。3.课后作业:本课程学生需要提交案例分析报告1份,课程论文1篇,每次作业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4.期末考试(60%),实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总分50%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2.行政环境课程目标1、2、3、5

3.行政职能课程目标1、2、3、5

4.行政组织课程目标1、2、4、5提交课程论文1篇5.行政领导课程目标1、2、3、5

6.政策过程课程目标1、2、3、5

7.行政沟通课程目标1、2、3、5

8.行政伦理课程目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