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前进同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A(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前进同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A(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前进同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A(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前进同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A(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前进同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A(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2、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3、下列关于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B.氧化反应都发生燃烧现象C.氧化反应大多放出热量D.氧化反应都发光4、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5、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类D.原子数目6、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7、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 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 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8、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9、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D.火焰分为三层,焰心最暗10、成语“釜底抽薪”用化学知识解释合理的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1、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物质MNPQ反应前质量181232反应后质量待测26212A.物质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数值是5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4:51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13、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l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15、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051220反应后质量/g8530x(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8(2)x=4(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4)乙可能是催化剂(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A.1个 B.2个 C.3个 D.4个16、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B.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C.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D.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17、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A.大于(a+b)克B.小于(a+b)克C.等于(a+b)克D.小于或等于(a+b)克18、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19、现将20g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l6gC和l1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20:11 B.20:7 C.5:4 D.16:1120、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21、在3Cu+8HNO3=3Cu(NO3)2+2X+4H2O,反应中,(1)X的化学式;(2)Cu(NO3)2中铜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水是由直接构成。2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3)继续探究:【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①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②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③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设计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序号,下同),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因。b.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2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021年春晚舞台特效采用了长沙某公司研发的“电子烟花”,避免了传统烟花燃放时造成的污染。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写出电解水的化的学方程式。三、分析与计算(1小题,共12分)24、将12.0g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当加入94.4g稀盐酸,恰好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2.0g(假设CO2全部逸出,不考虑水的损失)。试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2)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D【解析】烟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选D。2、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答案】A【解析】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正确;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正确;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正确;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B.氧化反应都发生燃烧现象C.氧化反应大多放出热量D.氧化反应都发光【答案】C【解析】A、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甲烷燃烧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氧化反应不一定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铁生锈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铁生锈时不发生燃烧.错误;C、氧化反应大多放出热量.正确;D、氧化反应不一定都发光,例如铁生锈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铁生锈时不发光.错误。故选C。4、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D、氧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故选A。5、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类D.原子数目【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发生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6、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答案】B【解析】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A正确。B、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B错误。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隔绝氧气灭火,C正确。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清除可燃物,可以控制火灾,D正确。故选:B。

7、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 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 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答案】C【解析】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故选项正确;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选项正确;C、石墨在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可以制作铅笔芯,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故选项正确。故选:C。8、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9、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D.火焰分为三层,焰心最暗【答案】A【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故A说法错误;B、点燃蜡烛时,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说法正确;C、固体蜡烛受热能熔化成液体滴下;故C说法正确;D、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焰心最暗,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A。10、成语“釜底抽薪”用化学知识解释合理的是()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B【解析】A、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隔绝空气,故选项A错误;B、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B正确;C、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意改变,因此“釜底抽薪”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C错误;D、由B选项分析可知,选项D错误。故选:B。11、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物质MNPQ反应前质量181232反应后质量待测26212A.物质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数值是5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4:5【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反应后M的待测值为:18g+1g+2g+32g-26g-2g-12g=13g;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N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5g;同理可以确定P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Q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M的质量减少,M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8g-13g=5g。A、P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待测数值是13,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和Q,生成物是N,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25g:20g=5: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不变,选项A错误;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不变,选项B错误;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选项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D正确。故选D。13、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l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答案】C【解析】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都是碳原子”,大小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D【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A正确;镁在空气中燃烧,由于反应前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B正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故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C正确;水蒸发为水蒸气属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错误。故选D。15、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051220反应后质量/g8530x(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8(2)x=4(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4)乙可能是催化剂(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5+12+20=8+5+30+x,x=4;(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0-8):(30-12)=1:9,错误;(2)x=4,正确;(3)该反应中甲、丁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为化合反应,正确;(4)乙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不参与反应、可能是催化剂,正确;(5)反应的甲与丁质量比为(10-8):(20-4)=1:8;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设甲、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则有=,解得=,正确;故选D。16、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B.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C.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D.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答案】B【解析】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具有还原性,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故选项说法正确;D、活性炭、木炭的主要成分均是碳,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7、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A.大于(a+b)克B.小于(a+b)克C.等于(a+b)克D.小于或等于(a+b)克【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当a克木炭和b克氧气恰好反应时,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b)克;当a克木炭或b克氧气有剩余时,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克。故选D。18、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答案】D【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点燃氢气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不符合题意;B、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罩住火焰,内壁有水雾产生,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b管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氢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合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也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符合题意。故选D。19、现将20g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l6gC和l1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20:11 B.20:7 C.5:4 D.16:11【答案】B【解析】将20g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gC和11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6g+11g-20g=7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20g:7g=20:7。

故选:B。20、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化学性质,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说法正确。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说法正确。C、组成和结构不同,物质种类不同,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说法正确。D、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核内的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填:D。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21、在3Cu+8HNO3=3Cu(NO3)2+2X+4H2O,反应中,(1)X的化学式;(2)Cu(NO3)2中铜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水是由直接构成。【答案】(1)NO;(2)16:7:24;(3)铜;水分子.【解析】(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Cu(NO3)2中铜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4×2):(16×3×2)=16:7:24.(3)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铜;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3)继续探究:【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①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②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③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设计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序号,下同),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因。b.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答案】(1)④①②⑥⑤③;(2)浮于水面;a;水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