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4课“独创和发觉的国度”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2.相识中国科技独创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从时空观念角度,识记中国古代不同时代的科技成就。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说明,识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及意义。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中国科技独创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问点一走向世界的四大独创1.四大独创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2.外传及其影响(1)造纸术①传播: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②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①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②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觉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缘由(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学问和阅历。(2)政治因素:中心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供应了政治保障。(3)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旺盛,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4)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四大独创及对世界的影响学问点二十进位值制和珠算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1)关键:一是逢十进一,再是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肯定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2)特点:可以用有限的符号表示无穷无尽的数,而且简捷、明快,便利运算。(3)影响①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它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奇妙的独创之一”。2.珠算(1)依据:十进位值制。(2)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算筹记数法。②至迟在公元2世纪,独创了珠算盘。③北宋时期,穿档定珠算盘普遍应用。④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全部运算全部运用珠算盘。(3)外传: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洲。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2)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3)运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计算。学问点三简仪和《授时历》1.特点天文成为一门科学,建立起一套天文坐标体系。2.成就(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运用赤道坐标的国家。(2)至迟在汉武帝时期,独创了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浑仪。(3)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革浑仪,制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简仪”。(4)以郭守敬为首的元代天文学家,编制出《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的缘由(1)满意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须要。(2)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3)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探讨。学问点四《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1.《齐民要术》(1)作者:南北朝时的贾思勰。(2)地位①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全书。②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的一部农学名著。(3)内容①涉及农作物的栽培、家畜的饲养、主副食的加工制造等。②阐述了因时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2.《农政全书》(1)作者:明朝的徐光启。(2)内容①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农业生产阅历和技术,留意反映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②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浇灌工具和水利设施。古代中国四大独创的影响史料一《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史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解读]史料一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司南在生产中的应用;史料二反映了北宋时期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思索]依据史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提示】生产(采玉);航海。史料三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电的利弊》[解读]火药对中西方所起作用的差异。[思索]史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现象?【提示】现象:中国愚昧落后,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却用于迷信活动。1.四大独创对中国的影响(1)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2)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的骄傲和傲慢。(3)但是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四大独创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1)造纸术的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了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供应了有力的武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4)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了远洋航行,变更了世界面貌。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解读]解读表格类史料应留意不同类别的数量,如“天文历法气象”“农学”和“地学”数量最多,说明中国古代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发达。[思索]依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的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缘由。【提示】特点: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缘由: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史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独创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解读]史料二的关键信息是“与西方相比”。把握史料二中的转折句式,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思索]依据史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提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重好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探究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究不够。(2)在探讨方法上: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阅历的干脆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阅历性。(3)在科技运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须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气象及数学等方面。(5)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峻,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阅历,西方近代科技重试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阅历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视察和试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试验事实为依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擅长干脆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擅长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供应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传统科技重好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阅历的总结,好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究,主要实行视察和试验方法。(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2.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为四大独创。它们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的发展与农业文明休戚相关。1.西汉闻名的文学家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全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变更携书不便利现象首先得益于独创了()A.造纸术 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A[依据题干“变更携书不便利现象”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造纸术的独创使纸渐渐取代了竹简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变更了携书不便利现象,A项正确;雕版印刷属于印刷术,没有取代竹简,B项错误;制墨技术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活字印刷也属于印刷术,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2.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C.重文轻武政策 D.科举制的盛行A[材料以宋朝为时间节点,说明白书籍格式的变更以及书籍发行量的增长,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缘由是北宋毕昇独创了活字印刷术,故A项正确;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故B项错误;重文轻武是为了加强中心集权,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干脆联系,故C项错误;唐朝时已盛行科举制,但它不是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3.下列属于《九章算术》中所记载的,且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奇妙的独创之一”的是()A.割圆术 B.十进位值制记数法C.极限思想 D.精确的圆周率B[《九章算术》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的著作,成书最迟是东汉时期,包含有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故选B项。3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即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它包含极限思想,故解除A、C两项;南朝刘宋时期的祖冲之计算出精确的圆周率,解除D项。]4.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供应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A[依据材料“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进行天文观测……为编制《授时历》供应了科学的数据”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元朝政府对天文观测的重视与支持政策,说明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的说法过于肯定,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元朝专制统治的强化,也不能说明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故D项错误。]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变更了整个世界,变更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出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独创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气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A[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分别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开拓新航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事务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社会的衰落,故A项正确;B项是对中国的影响,不符合材料;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解除;D项是新航路开拓的影响,解除。]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成就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缘由是()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须要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探讨C.中国科学家不留意理论探讨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是建立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须要之上的,故选A项。根本缘由一般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B、C、D三项不是根本缘由,解除。]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试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索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探讨,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好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留意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好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缘由。[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表格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可以得出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试验成果削减;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