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 教案 项目六 小学德育_第1页
小学教育学 教案 项目六 小学德育_第2页
小学教育学 教案 项目六 小学德育_第3页
小学教育学 教案 项目六 小学德育_第4页
小学教育学 教案 项目六 小学德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六小学德育一、目标与任务本次教学项目项目六小学德育学时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授课地点主讲教师思政理念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小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有助于培育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全面认识、理性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从小做好品德建设,培养思想觉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文化传承、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建立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德育及小学德育的概念,熟悉我国小学德育的目标、内容、基本原则,了解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及特点技能目标掌握我国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能够运用德育基本原理解决小学德育实践中的问题素养目标把握正确的德育导向,提高教师自身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德育及小学德育的概念,熟悉我国小学德育的目标、内容、基本原则,了解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及特点;掌握我国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难点能够运用德育基本原理解决小学德育实践中的问题;把握正确的德育导向,提高教师自身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任务分解任务一德育及学校德育任务二小学德育概述任务三小学德育过程概述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拨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训法教学媒体教材、课件、教案、多媒体、投影仪二、教学进度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时间(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某一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上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该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点。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思考:这位年轻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检查预习;板书思考

新课讲授任务一德育及学校德育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和体育,从此“德育”成为教育界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并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智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了亚瑟·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12年,蔡元培撰文阐述新教育思想,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陶行知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提出:“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他明确使用了“德育”的概念,并把它看成整个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此,“德育”一词便在我国教育界通用。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等。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二、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与德育实践:德育原则来源于德育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德育实践是德育原则产生的基础,随着德育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从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德育原则会更丰富。同时,科学地制定、贯彻德育原则,又会推动德育实践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创造出更丰富的德育经验。在我国,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根据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系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有益的德育经验制定出来的。三、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指为完成德育任务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措施。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德育方法来源于德育实践,受德育目标、德育对象、德育规律、德育原则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德育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四、学校德育的特点(一)社会性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社会所共有的教育现象。个体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离开社会思想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体的品德。因此,德育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二)历史性和阶级性学校德育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任何一个阶级办学校,都要通过系统的德育工作来宣传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实现本阶级的教育目的。(三)共同性与继承性虽然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在目标、原理、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同点。人类社会具有继承性,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如诚实、正直、勤劳、勇敢等品德,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要努力倡导的。任务二小学德育概述一、小学德育的概念小学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以培养其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与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小学德育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与其他阶段的学校德育(如中学德育、大学德育)不同,小学德育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特点。二、小学德育的意义(一)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二)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三)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三、小学德育的目标(一)小学德育目标的概念小学德育目标是指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二)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确立依据1.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国处于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所以德育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2.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小学德育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3.我国的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确定还要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德育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的品质。四、小学德育的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方向性,以指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四)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五)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八)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学生的优点来克服其缺点;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六、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和要求(一)课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1.严格落实德育课程2.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3.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二)文化育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1.优化校园环境2.营造文化氛围3.建设网络文化(三)活动育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1.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2.开展仪式教育活动3.开展校园节(会)活动4.开展社团活动(四)实践育人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开展各类主题实践2.加强劳动实践3.组织研学旅行4.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五)管理育人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1.完善管理制度2.明确岗位责任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4.细化学生行为规范5.关爱特殊群体(六)协同育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2.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七、小学德育的方法(一)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指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这是小学德育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一)说服教育法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如下。第一,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第二,说服教育要有科学性。第三,说服教育要有情感性。第四,说服教育要讲究语言的艺术。(二)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有很多,一般来说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有3种榜样: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运用榜样示范法的要求如下。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第三,引导学生把学习榜样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教育法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方式。人格感化是指教育者以自身的品德和情感为情境对学生进行的陶冶,即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等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环境陶冶是指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对他思想品德的形成有重要的陶冶作用。艺术陶冶是指用艺术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如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等。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创设良好的情境。第二,陶冶教育要与启发说服相结合。第三,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四)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方法。实际锻炼法的主要方式有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执行生活和学习制度等。其中,学习活动是学生最经常锻炼的方式,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运用实际锻炼法的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坚持严格的要求。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的要求。第二,调动学生主动性。第三,注意检查和坚持。(五)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奖励有赞许、表扬、奖赏。惩罚有警告、记过等。评比有单项评比,如卫生、纪律评比等;也有总结性全面评比,如评选三好生、先进班集体等。操行评定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学生思想品德所做的比较全面的评价,一般一个学期进行一次。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如下。第一,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第二,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第三,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第四,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六)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品德修养主要包括立志、学习、反思(自我批评)、箴言(座右铭)、慎独等方式。运用品德修养指导法的基本要求如下。第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和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品德修养的标准。第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第四,提高学生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任务三小学德育过程概述一、小学德育过程的概念小学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按照小学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首先,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其次,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最后,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活动过程。二、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小学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4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这些因素在德育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与思想道德的体现者。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集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对教育者而言,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德育对象,即客体。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具有一定的规范和层次,如根据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在德育内容安排上必须由浅入深、从低到高依次进行。4.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三、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4个基本因素。1.知知是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道德观念、信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