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素。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故本题选C。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D项正确。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C项正确。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过程,即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其中,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C项正确。二、填空题1.【答案】桑代克【解析】1903年桑代克著有《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2.【答案】教学内容【解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划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从学科内容结构角度表述: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2)从学习和教学过程角度表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方面内容。2.【参考答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包括:有利于树立教师的专业精神、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智慧、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服务未来教师的教育实践。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是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时,自我中心性思维的表现。他们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2.【答案】C【解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跳一跳。摘果子”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3.【答案】B【解析】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具有两种发展水平,必须在以学生当前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有:(1)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因此,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属于具体运算阶段。C项正确。二、判断题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学生心理发展的一把特征包括(1)连续性和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速度、水平等方面的差别。故表述正确。2.【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1)心理发展具有联系性和阶段性。(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2.【参考答案】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动作获得对客体的适应来实现的,而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间的平衡。3.【参考答案】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发生于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影响着个体认知发展的趋势和特点。4.【参考答案】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意义:教师应该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不断突破“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信息.它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上都要顾及学生的现有能力和潜在发展水平,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在进人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练习律指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属于满意的结果,因此体现了效果律。2.【答案】C【解析】班杜拉通过观察学习实验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学习理论,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的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构建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把新获取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或知识体系。因此,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B项正确。4.【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A、C、D三项正确。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CD。二、判断题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观点。班杜拉提出替代性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故表述正确。2.【答案】×【解析】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没有动机率这一说法。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可进行以下划分: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分类、根据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根据学习方式进行分类。2.【参考答案】习得律、消退抑制律、泛化律、分化/辨别率、高级条件作用律。3.【参考答案】(1)学习是一种知觉的重组。(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有助于迁移。(3)顿悟学习本身具有奖励的性质。4.【参考答案】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1)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3)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4)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5.【参考答案】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培养学会学习的人,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学习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觉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主要反映了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D项正确。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韦纳成败归因的理解。运气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此题选B。3.【答案】B【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4.【答案】AB【解析】A是能力,B是身心状态,C是任务难度,D是努力。二、判断题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匮乏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性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故表述正确。2.【答案】√【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难度较小,最佳动机水平偏高。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指向学习目标的功能。(2)维持学习活动的功能。(3)调节、强化学习行为的功能。2.【参考答案】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本身,主要由内部因素转化而来,无需施加外力的影响;外部学习动机是指由学生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客观因素引发的学习动力。内部动机能够更加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外部动机较弱而短暂。3.【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自我效能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4)自我效能还能影响活动时的情绪,效能水平高的人活动时信心十足、饱满。4.【参考答案】如果将学业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而会造成今后学业失败的恶性循环;如果将学业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同样是一种不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归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归因。5.【参考答案】内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确立与学习任务统一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外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表达明确的期望。(2)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4)有效地运用表扬。一、选择题1.B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范畴。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B项的情感策略不属于学习策略的范围,符合题干要求,当选。B项正确。2.A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是指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掌握学习策略,是检验一个大学生会不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策略包含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在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学习操作可以直接观察到,足见其外显性的特点。而学习策略又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因此又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3.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特征。学习策略的特征主要体现为:(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其中,学习策略的外显性是指学习策略可以是外部的可见的行为,就是学生具体的操作和活动。题干中,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判断学生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反应除了学习策略的外显性。C项正确。4.BCDE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策略主要有:(1)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教学通常采用大量的合作学习,其理论构想是:如果学生互相讨论问题,那么他们更容易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2)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与原理来学习。(3)自我调节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将理想的学习者视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自我调节的学习者是那些拥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应用这些策略的学习者。(4)“提供支架”的学习:支架是基于维果斯基辅助性学习的概念而产生的一种实践。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师应提供有效的支架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问题。B、C、D、E四项正确。5.A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将新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通过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意义或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帮助学习者保持新信息的策略。写标题属于精加工策略中的生成策略。6.C解析:调节策略是对监控结果的调节,着重强调改变。如不理解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阅读困难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不懂得材料;测验时跳过难题,先做简单的等。二、判断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学习策略外部因素包括: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教师日常的教学方法;学习氛围。其中学习策略训练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主要外部因素。故表述正确。2.×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作用。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因此,有了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若没有学习策略,只会降低学习效率,不会让学习无法进行。故表述错误。3.×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因此学习策略包含的范围更广。故表述错误。三、论述题1.学习策略主要有:(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2.(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最基本的特性。学习策略的操作性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各阶段,监控性则体现在内隐的认知操作之中。(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在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学习操作可以直接被观察到,足见其外显性的特点。而学习策略又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因此又具有内隐性的特点。(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的主动性是指学习策略可以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情境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迁移性则是指从某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迁移到类似或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去。3.学习策略训练原则:(1)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2)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3)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4)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5)有效的监控。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6)个人自我效能感。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4.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影响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4个方面。(1)对知识基础的学习。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2)对以往学习策略的监控。学生在学习时会不断地监控自身的学习过程,当发现以前的学习策略效果甚微时,就会去学习和使用新的学习策略。因此,了解学生以往使用学习策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认识和评价自身策略的有效性,能促进其对新策略的掌握。(3)对知识获取的态度。个体对知识及知识获得特点的看法不同,学习策略的使用和选择方式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应将已有的关于知识及知识获得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以促进其对策略的选择和使用。(4)对学习策略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实施策略教学,在激发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愿望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原本内隐的学习策略外显化、展开化和深化,促进学生对新策略的学习和使用,并最终促进其对知识的内化。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程序性知识就是关于个体如何去做某件事的具体操作和行为实施的知识,是一种动态的操作性的知识。2.【答案】D【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个基本特点。A只符合目的性,B、C两项不具备序列性,并不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只有D选项问题解决的应具备的三个特征。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D项正确。4.【答案】A【解析】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动作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A项正确。6.ABC解析:本题考查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因此,A、B、C三项正确。二、判断题1.【答案】×【解析】安德森根据知识的功能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所以这类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而非“怎么办”的知识。故该说法错误。2.【答案】×【解析】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而题干中“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句话,表达出直角三角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属于命题学习。故表述错误。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写作技能主要以思维占主导,属于心智技能。故此表述错误。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知识的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是学习者将言语符号中的知识内化为个人内在认知结构中具体知识的过程。知识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参考答案】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线性序列和图式来进行表征;程序性知识是通过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3.【参考答案】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一定规则或操作程序的活动方式。特点:(1)练习的形成技能的途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必须是合乎一定的法则。4.【参考答案】(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和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2)提高学生的言语水平。(3)根据心智技能的不同特点选择方法。(4)注重思维训练。(5)科学有效的进行练习。一、选择题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的分类。依据迁移的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或促进作用;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或阻碍作用;零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为中性迁移。C项正确。2.【答案】A【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例如:阅读技能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形成。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迁移。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C项正确。4.【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定势。影响迁移的因素还有不同版本的表述,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就是学生本身的一些能影响迁移的特质或状态,包括学生的智力、年龄、认知结构的质量、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客观因素就是学生本身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同或相似性、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迁移的媒体。A、B、C、D四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二、判断题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因此,正迁移和顺向迁移,负迁移和逆向迁移是两个维度下的分类,不能等同。故表述错误。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迁移理论。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概括性迁移的理论,理论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故表述错误。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可将迁移分为知识迁移,技能迁移,情感、态度和习惯的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分类,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范围,可将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情境与原有经验情境间的相似度,可将迁移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根据迁移的心理机制,可将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2.【参考答案】形式训练说。优点: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缺点: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共同要素说。优点:使学校脱离了在形式训练说影响下不考虑实际生活只注重形式训练的教学状况,在课程方面开始重视应用学科,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与实际相结合。缺点: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迁移过程中的复杂的认知活动。概括化迁移理论。优点:扩大了迁移研究的范围,促进了学习迁移研究的发展,对教学实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缺点:认为迁移完全由环境决定,迁移能够自动发生。关系转换理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从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们不否认经验类化的作用,但他们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人所迁移的是顿悟--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3.【参考答案】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4.【参考答案】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5.【参考答案】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特性、学习的指导、学习的环境。主观因素:智力、年龄、认知结构、心理定势、认知技能与策略。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态度结构的核心成分是情感,B项体现了情感的作用。2.【答案】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知,即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权威阶段也叫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B项正确。4.【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A、C、D三项正确。二、判断题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态度的结构。态度的结构包含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度的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故表述错误。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反对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交互决定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是理论与行动相互结合,学以致用。体现了社会学习理论。故表述正确。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因素构成说基本上分为三因素说、四因素说、五因素说和六因素说。三因素说:品德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情感是发动道德的重要因素,道德行为是道德的目的。四因素说:完整的道德心理应该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五因素说:品德心理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的,强调道德信念的地位。六因素说:品德心理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构成的。突出道德评价在个体品德活动中的调节功能,注意道德动机在品德活动中的动力作用。2.【参考答案】认知功能、动机功能、价值观表达功能、自我防御功能。3.【参考答案】(1)自我中心主义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4.【参考答案】态度和品质学习的一般条件主要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或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5.【参考答案】方法: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奖励的运用:首先正确选择道德行为,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再次奖励要及时,最后引导学生多利用内部奖励。惩罚的运用: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惩罚的使用,但是适当运用惩罚还是必要的,它能够抑制一些不良行为。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等人在其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情感目标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等级。其中,组织是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题干表述体现了情感目标。B项正确。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题干中,摸底考试和单元测验分别属于教学评价中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A项正确。3.C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等级。4.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关系。(1)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活动虽然有了教学目标的指引,朝着教学目标预定的方向努力,但还必须对这一努力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及时的判断和评价,通过判断和评价来确保教学活动沿着教学目标前行。因此,教学目标还是开展教学评价的依据,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陈述方式。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避免使用“使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6.D解析:本题考查对发现学习的理解。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因此,发现学习属于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7.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的内涵。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要素。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8.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的意义。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教学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它对实现教学最优化过程的促进上。教学中最优化的处理过程的基本要求:适当的教学模式,明确的教学目标,详尽的教学活动,相应的经费和效益。19.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化教学方法特点。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特点有以下三个:(1)强调学的方法研究;(2)注重个性化教育;(3)注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A项不属于现代化教学方法特点。10.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学习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二、判断题1.【答案】×【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系统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讲授法和谈话法都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各自存在优缺点,作为老师上课时候应该根据情景的不同选择不同方法,并且将各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不能避免使用讲授法,也不得一贯使用谈话法。故表述错误。2.【答案】√【解析】发现教学法就是由学习者在学习中自行发现问题、发现知识,自己去研究、总结和概括,进而得出结论。培养动作技能,示范、讲解是技能训练的第一步,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如果采用发现教学法,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因此动作技能教学一般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故表述正确。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指在教学活动中期待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2)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3)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向。2.【参考答案】优点:能够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保证教师讲授知识的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比较节省时间,且学习过程和教学时间易被教师所控制。缺点:学生的活动较少,不能及时、正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容易造成教与学的分离,不容易面向全体学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3.【参考答案】发现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探索性、向学生提供问题情境、以学生活动为主、形式不固定。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异质小组。(2)有明确的目标。(3)小组成员相互依赖。(4)教师作为监督者和信息源。(5)学生有个人责任。(6)奖励小组的成功。(7)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主要过程:探究性学习的准备、实施、总结。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2)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3)学习信息及时反馈。(4)教师的教案应具有导向性、开放性。4.【参考答案】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第三,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和有机整合。第四,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整合和开拓课程资源。5.【参考答案】量化评价的方法:(1)确定教师自编测验的问题类型。(2)教师自编测验的编制与实施。(3)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质性评价的方法:观察评价和档案评价。四、材料分析题通过对比两位老师的预设教学目标,我认为第一位老师的预设教学目标较为理想。具体理由如下:(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材料中,第一位老师通过“单词游戏”“听说练习”“巩固训练”“观看视频”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教学目标更能实现;第二位老师偏向于传统的课程安排,仅用“学习”“背诵”“掌握”等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掌握知识,对于实际能力的运用却有所忽略。(2)课堂上教学方式多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目标。材料中,第一位老师设计的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包含“游戏”“视频”等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呆板,主要是传统的教授形式进行,会让课堂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做到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材料中,第一位老师的预设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锻炼其能力,更通过“视频”形式增强亲情感,从而全面的实现三维目标;第二位老师在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上都较为薄弱,无法全面的实现三维目标。综上所述,我认为第一位老师的预设教学目标更符合课文、教学需要与学生实际。因此,这是较为理想的教学目标。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堂管理的概念。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课堂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做好课堂管理工作,是一个教师必备的能力。B项正确。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管理的功能。课堂管理的功能包括: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其中,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是维持功能。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课堂管理模式。吉诺特模式又称明智信息模式,这种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教师用明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和谐的沟通。吉诺特认为,纪律是一点点地逐步形成的。在纪律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自我约束,向学生示范希望出现的适当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所发出的信息要与学生对情境和对自己的感受相一致。C项正确。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题干中,教师在安排学生座位的时候能兼顾多种因素属于班级的环境管理。C项正确。5.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定型期望。A项中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与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的空气,鼓励自由意见的发表,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漠,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B项中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个体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越大;再次,班级大小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交往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就越高;最后,班级越大越容易形成非正式小群体,而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C项中不同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而应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D项中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称定型的期待。A、B、C、D四项正确。二、判断题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课堂管理的要素包括: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气氛的营造。题干所述过于绝对,课堂管理不只是课堂纪律管理。故表述错误。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管理相关的内容。不同的班集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群体心理气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集体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故表述错误。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课堂管理的目标:(1)为学生争取更多有效的学习时间。(2)使更多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中去。(3)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2.【参考答案】(1)良好的课堂环境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2)良好的课堂环境管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3)良好的课堂环境管理还能提高学生的满意感。3.【参考答案】课堂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明确。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期望明确的传递给学生。(2)平静与一致性。教师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3)针对行为。教师要描述与问题本身有关的事情,就事论事。(4)规则。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明确学生自觉遵守。(5)坚决。教师应坚决而清楚地向学生表达需要及要求。(6)肯定。教师要多给学生正面积极的鼓励。(7)灵活。优秀的老师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妥协与让步。四、材料分析题(1)制定好的课堂规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首先,规则和常规应简明扼要,使学生能迅速记住。其次,规则要明确、合理。最后,规则应具有操作性。②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③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④课堂规则应及时制定和不断调整。教师应抓住学期开始的机会,制定课堂规则,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查,并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调整。(2)有效的课堂管理有以下策略。①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教师可以分析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弄清楚问题行为产生的环节原因。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要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自信需要。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利和自由的需要。②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改进交流方式。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需求;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恰当地反馈与赞扬;正面诱导学生。③坚持健康课堂管理思想,实施健康课堂纪律。④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好。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题干中,利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等特点均属于场独立型的特点。A项正确。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的类型。场独立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型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喜欢自觉独立地学习;容易受内在动机支配;喜欢抽象思维较强的自然科学和数学。C项正确。A、B、D三项:属于场依存型认知方式。场依存型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学习不够主动,善于察言观色。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C【解析】场独立者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做出独立的判断,行为常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所以此题选C。5.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6.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载工具用顶部行李箱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外墙保温工程质量保修合同
- 纸制杯垫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特色食材供应合同
- 探测器用接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建筑质量保证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合同:便利店智能化系统开发与实施
- 蛋白质补充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化妆品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建筑行业材料采购合同
- 踝关节不稳的康复治疗
- 产学研合同模板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精神科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华师大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2024年11月绍兴市2025届高三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 英语试卷(含答案)
- 技术交流保密协议样本
- 论青少年合理怀疑精神的培育
- 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成都铁路局招聘2024届高校毕业生66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开学习网《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大作业答案(第3套)
- 浙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代数式 单元测试(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