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1889-2021
站城一体化工程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宣贯培训
2022年4月
一、编制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城市的发展从过去简单的扩张变成高质量
发展,强调绿色出行、提高公众的幸福度
2.充分借鉴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综合交
通枢纽建设的成功经验,将城市交通枢纽
与城市其他功能紧密融合,提升城市活力,
提高城市设施服务水平
3.功能融合和空间连通为建筑设计和消防安
全带来新的挑战
一、编制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站
城下沉广场
融
合
示
例地上与周边城市的慢行联系
地下与周边城市的慢行联系
一、编制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
庭
式M101线中庭式车站平谷线中庭式车站
车
站
示
例
铁路中庭式车站
一、编制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八重洲地下街新宿地下街
配
套
商
业
设
施
示
例M101车站
平谷线车站
一、编制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的主要问题
1.提出了中庭式车站的防火技术要求
2.充分利用工程内不同功能设施的疏散条件疏散
3.利用自动扶梯进行疏散的场所及其保障条件
4.明确了配套商业设施的规模、经营业态
5.交通设施与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之间空间融合的方法及防火要求
6.提出了室内疏散安全区、城市通廊等新理念及其保证安全疏散的技术要求
7.提出了火灾规模、疏散时间、不同高度空间的疏散距离、疏散人数计算方法、商铺规模等量
化技术参数
8.整体规划消防车道和灭火救援场地、室外消火栓系统,尽量共享建筑消防设施,提升整体应
急响应能力
二、适用范围
1.0.1为预防站城一体化工程的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
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站城一体化工
程的防火设计和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1.0.3站城一体化工程的防火设计和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应贯彻国家
和北京市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消防工作方针,体现站城融合、空间
共享的新理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1.0.4站城一体化工程的防火设计和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应符合本标
准相关规定,本标准未进行规定的,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
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二、适用范围
站城一体化工程:以轨道交通车站、城市民航值机厅、市域公交车站、省际公交车站等交通设
施为核心,与其他非交通功能的城市功能设施合建且空间融合的建筑工程。
北京市行政辖区内的站城一体化工程工程(新建、改建和扩建,不包括既有工程改造)
应用范围划分示例
①交通设施与集中商业等水平或竖向连通
②交通设施与集中商业或写字楼等通过城市通廊连通
③交通设施与集中商业等通过下沉式庭院连通
④交通设施及集中商业等通过城市通廊或换乘通道等连通
二、适用范围
问题:可按现行《地铁设计防火标准》和《建规》执行时,是否应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仅针对北京市站城一体化工程的特点规定了相应的专用的防火设计等
的技术要求,未重复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已有并适用于站城一体化工程的相关要求。
三、基本规定
3.0.1站城一体化工程应根据其交通设施和其他功能设施的规模与类别,结合
周边交通和环境条件、节约用地、方便灭火救援和人员疏散的要求,合
理确定其空间融合方式及位置关系。当站城一体化工程中不同功能设施
因空间融合方式导致部分设计难以符合本标准有关规定时,其设计应经
专项论证确定。
3.0.2站城一体化工程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并应结合建筑的高度或埋深、建
筑规模、地形条件等合理设置消防车救援操作场地、消防救援入口。
3.0.3站城一体化工程中地下建筑的天窗、采光窗井、排烟竖井等与地上建筑
之间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其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关于
单层民用建筑与相邻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消防救援入口,是供火灾时消防救援人员从外部进入建筑内的专用出入口。其设置可以根据建
筑规模和埋深统筹考虑,不应与人员聚集场所的疏散出口合用,应考虑灭火救援过程中防止烟气进
入和在其中积聚的要求。
平面布局、建筑耐火与内部装修、平面布置、火灾预防、应急救援与设计和疏散安全区
三、基本规定
3.0.4站城一体化工程中地下部分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地上部分的耐火等
级不应低于二级。
3.0.5站城一体化工程中不同功能设施之间、同一功能设施内不同用途的区
域之间,应根据其火灾危险性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技术措施,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同一功能设施的地上与地下部分之间防火分隔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1.50h;
2不同功能设施之间防火分隔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梁和柱的
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50h和3.00h;
3建筑地上部分的疏散楼梯间,应与地下部分的疏散楼梯间采用耐火极
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乙级防火门分隔。
三、基本规定
3.0.6站城一体化工程中相同功能的设施宜相对独立、集中布置,火灾危险性较大
的功能设施宜靠近整体工程的外侧布置,或布置在建筑的上部。在集中商业、
换乘通道、换乘厅或共用站厅、城市通廊和交通设施的公共区内,不应设置
使用或储存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设备或房间,应严格控制易燃物品的数量
和各类火源,采取有效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地铁工程中集中设置的便民商
业服务设施,应符合本标准有关集中商业的防火要求。
3.0.7非消防设备的供配电电缆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电缆。
3.0.8室内疏散安全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室内疏散安全区
定义:站城一体化工程内火灾危险性低,在火灾时可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足够时间,并能直通
室外或经通道直通室外的区域。
防火分隔要求可燃物控制要求人员疏散要求
3.0.8条3.0.8条5.0.13条
室内疏散安全区
3.0.8室内疏散安全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散安全区内的火灾荷载密度宜按分区核算,每个分区的火灾荷载密度均应小于或等于20MJ/m2。每个
火灾荷载密度核算区域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
2在疏散安全区内不宜设置商业设施和疏散安全区的配套设备用房,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及可能影响人员
疏散安全的设施;确需设置商业设施和配套设备用房时,商业设施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4.3.1条和第
4.3.2条的规定,配套设备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窗与疏散安全
区分隔。配套设备用房连续布置的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
3轨道交通车站的站厅或候车厅用于疏散安全区时,应按照本标准第4.2.1条和第4.2.2条的规定与相邻
其他非交通功能设施进行防火分隔;
4疏散安全区与交通设施的站厅或候车厅、城市民航值机厅等低火灾荷载的区域之间,宜采用防火墙、
防火隔间和甲级防火门分隔;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防火卷帘的总宽度不应大于4m且不应在同一防火
分隔界限处连续设置防火卷帘;采用其他方式分隔时,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第3款的规定;
5疏散安全区与汽车库、集中商业等其他区域之间,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
防火隔间和甲级防火门分隔;
6室内疏散安全区的疏散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5.0.13条的规定。
室内疏散安全区
和周边功能区的防火分隔的要求
应以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为主。和周边任意分区之间当采用卷帘时,卷帘的总长度不应超过4m
当采用防火玻璃分隔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A类防火玻璃或夹胶的C类防火玻璃+防护冷却保护。
当防火玻璃的一侧6m范围内为无可燃物的安全区时,可以不设置防护冷却系统。
根据《日本避难安全检证法》给出的典型
场所特征火灾荷载密度。普通商铺的火灾
防火卷帘
荷载密度值为480MJ/m2,家具、书店等
不超过4m
商铺的火灾荷载密度值为960MJ/m2;便
餐店等餐厅的火灾荷载密度值为240每2000m2可
①以设置42-②
2
MJ/m,其他普通餐饮店的火灾荷载密度2
可以设置面积不166m商业
2
值为480MJ/m。因此,本条的要求相当超过500m2的配
于每2000m2可以设置:套设备机房
防火卷帘防火卷帘
普通商铺和餐饮店:2000*20/480=83m2
不超过4m不超过4m
家具、书店:2000*20/480=42m2
便利店:2000*20/240=166m2
室内疏散安全区
5.0.13室内疏散安全区和兼作室内疏散安全区的共用站厅或换乘厅、城市通廊等,其
疏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出口应直通室外安全地点;
2疏散门的布置和宽度应满足人员在安全时间内全部疏散至室外安全地点的要求;
3疏散安全区内的使用面积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与停留的要求,并应根据在疏散
时间内可能在该区域停留的人数按人均占用面积不小于0.5m2/人计算确定;
4疏散人数应按火灾时本区域和其他区域中可能进入该安全区的最大人数计算。
室内疏散安全区
疏散设计的要求
以右侧图为例,假设国铁候车厅、出站厅、地铁站厅和设备机房区分别有1200,200,300,60人员需要疏散至室
内疏散安全区。则进入疏散安全区的疏散人数为N=1200+200+300+60=1760(人)
1200200
①②
30060
三、基本规定
3.0.9站城一体化工程应根据不同功能设施内的使用人员和平面布置等情况,制定
与其自身疏散系统相协调,与相邻功能设施火灾应急响应机制相衔接的疏散
策略。
3.0.10站城一体化工程宜根据不同功能设施的特点、规模和管理方式设置分消防
控制室。分消防控制室之间应能实现不同功能设施的火灾信息共享,但不
应互相控制,主消防控制室应具有统一协调不同功能设施的火灾应急响应
行动的功能。
应急响应疏散策略需要与工程内不同功能设施的疏散设计协调一致,特别是多个不同功能设施
共用的公共区域。对于火灾时可以分阶段组织人员疏散的区域,应有可靠措施保障这些区域内的人
员在疏散至室外安全区之前的安全。
疏散策略的实施,应由一方主体牵头、多方协同执行。在火灾确认及应急程序响应后,站城一
体化工程内的工作人员应第一时间根据应急预案各司其职、统一调配。
主消防控制室和分消防控制室的设置
通州城市副中心项目的消防控制关系建议示意图
三、基本规定
3.0.11站城一体化工程的内部装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商业设施、休息室(含贵宾候车室)的地面和墙面内部装修材料外,
交通设施公共区域和城市通廊内的地面、顶棚和墙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
能均应为A级,公共区域内的服务柜台、展台、售货柜台等家具的框架
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广告灯箱主体框架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室内疏散安全区的顶棚、地面和墙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均应为A级;
3防火隔离带的地面和顶棚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均应为A级;
4工程内的导向标志、售检票亭(机)等固定设施及其它室内装修材料的
燃烧性能均不应低于B1级;
5其他室内装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的规定。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1.1站城一体化工程的地下楼层内,不应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
所、旅馆或经营性住宿场所。
4.1.2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及主变电站、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等火灾
危险性较大的设施,不宜与城市民航值机厅、候车厅、轨道交通
车站的站厅或站台、商店营业厅及其他人员聚集的场所贴临或上
下布置,确有困难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问题:与《建规》的规定不完全一致,怎么办?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1.3轨道交通车站的地下站台区内不应布置商业设施。在换乘厅或
共用站厅、交通设施的其他公共区、城市通廊等区域内不宜布置
商业设施;确需布置时,共用站厅内商业设施的设置应符合本标
准第4.3.2条的规定,换乘厅、城市通廊和交通设施的其他公共
区内商业设施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4.3.1条的规定。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3.1除在地铁车站公共区内设置的商业设施外,在换乘通道、换乘厅、候车厅和城市通廊内设置商业设施时,每间餐饮设
施的建筑面积应小于或等于200m2,每间其他经营业态商业设施的建筑面积应小于或等于100m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经营业态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所列业态;
2每间建筑面积大于10m2的商业设施,应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和顶板与相邻区域或设施分隔;
相邻商业设施之间的分隔处,应在面向公共区一侧设置宽度不小于1m且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每间商业设
施面向公共区一侧的部位设置防火隔墙或防火玻璃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门应为乙级防火门;设置防火卷
帘时,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防火玻璃墙宜采用A类防火玻璃;当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宜采用夹胶防火
玻璃,并应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进行保护。当不会导致防火分隔部位另一侧发生火灾蔓延时,C类防火玻璃墙可不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进行保护;
3每间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m2的商业设施宜设置围护结构,且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当不设置耐火
性围护结构或围护结构的耐火性能不符合要求时,相邻商业设施之间应间隔等于或大于8m;
4换乘通道内商业设施连续布置的总建筑面积宜小于或等于300m2,其他区域内商业设施连续布置的总建筑面积宜小
于或等于500m2;当大于300m2或500m2时,应在相邻一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宽度等于或大于6m
的间隔且每组的总建筑面积分别不宜大于300m2或500m2;
5城市通廊和换乘通道内人行通道的宽度:当双侧布置商业设施时,应等于或大于9.0m;当单侧布置商业设施时,应
等于或大于6.0m。城市通廊内商业设施的总建筑面积应小于城市通廊地面面积的30%;换乘通道内商业设施的总建筑面
积应小于换乘通道地面面积的10%;
6每间具有封闭围护结构的商业设施内,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城市通廊
定义:站城一体化工程内联系不同功能设施或站城一体化工程联系相邻建筑或室外场地的人行廊道
城市通廊的概念,为地下空间的连接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
城市通廊的概念参考了日本的地下街的设计,是一种结合了人
员通行的功能,并在换乘或交通通道的两侧设置商铺的形式
通过对商铺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控制商铺的总规模比例,城
市通廊同时满足了使用功能的需求合,且合理控制了火灾风险。
用于交通设施与交通设施、交通设施与集中商业的连接
城市通廊与换乘通道的区别
换乘通道内商业设施连续布置的总建筑面积宜小于或等于300m2;商业设施的总建筑面积应小于
换乘通道地面面积的10%
城市通廊内商业设施连续布置的总建筑面积宜小于或等于500m2;总建筑面积应小于城市通廊地
面面积的30%
当大于300m2或500m2时,应在相邻一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宽度等于或大
于6m的间隔且每组的总建筑面积分别不宜大于300m2或500m2
城市通廊和换乘通道内人行通道的宽度:当双侧布置商业设施时,应等于或大于9.0m;当单侧
布置商业设施时,应等于或大于6.0m
换乘通道、城市通廊、疏散安全区的选取
问题:一个地下连通廊道应执行以下哪一个标准?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
内容换乘通道城市通廊室内疏散安全区
防火分区面积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
两端与车站或其他功能区采用防火墙、防火玻璃、防火两端与车站或其他功能区采用
防火分隔卷帘分隔。连接集中商业时,卷帘长度≤20m;连接其他防火墙、防火玻璃、防火卷帘
设施时,卷帘长度不宜>20m分隔。卷帘长度≤4m。
商业大小单个商业/餐饮不超过100m2/200m2地铁:30m2;其他:100m2
商业规模10%30%约5%
满足4.2.9条要求时可以作为
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疏散
地铁的安全出口可以作为地铁或其他周边功能
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等均应符
换乘通道自身的疏散无明确的安全出口
合规范要求
要求。
位于除地铁站厅外的交通设施内的配套商业设施
配套商业设置要求示意:
下图中单个店铺的最大面积:餐饮设施≤200m2,其他经营业态≤100m2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3.2地铁出入口通道内不应设置商业设施。地铁车站中用作人员疏散安全区的站厅公共区内不
宜设置商业设施,确需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非付费区内的人员疏散区域外;
2每间商业设施的建筑面积应小于或等于30m2,站厅内设置的商业设施的总建筑面积应小于
或等于200m2,且不宜连续布置;当连续布置时,连续布置的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60m2,且
相邻每组商业设施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宽度等于或大于6m的间
隔;
3每间建筑面积大于10m2的商业设施,应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或防火
卷帘和顶板与公共区及其他区域分隔,商业设施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
隔墙或宽度不小于8m的间隔;
4每间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m2的商业设施宜设置围护结构,且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1.00h;当不设置耐火性围护结构或围护结构的耐火性能不符合要求时,相邻商业设施
之间应间隔等于或大于8m;
5具有围护结构的商铺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人行通道的宽度应等于或大于设计通行宽度且应等于或大于6.0m。
问题:与《地铁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不完全一致,怎么办?
位于地铁站厅公共区内的配套商业设施
5.0.9交通设施中用于人员疏散的进出站楼梯或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2距离进出站楼梯或通道5.0m范围内不宜设置商业设施;如需设置商业设施,应采用耐火极限不
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与进出站楼梯或通道分隔,商业设施在该5.0m范围内不应开口;
商铺前留6m宽
通道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1.4在换乘厅或共用站厅、交通设施的其他公共区、城市通廊内的防火分隔,宜采用防火墙或防
火隔墙;当防火分隔处一侧5m范围内设置中庭或仅用于人员通行的区域,并采用防火玻璃墙
或防火卷帘替代防火墙或防火隔墙时,防火玻璃墙和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所替代
部位防火墙或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且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防火玻璃墙和
防火卷帘的设置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第4.2.2条和第4.3.1条的规定。
站城一体化工程中的中庭形态多样,大部分空间较高,有些还上下楼层的开口位置与大小不一致,人员通
行的区域要求较大或通道要求较宽,往往在需要进行分隔处难以采用防火墙或防火隔墙分隔,这些部位允许采
用防火玻璃墙或防火卷帘分隔。
采用防火玻璃墙替代防火隔墙时,可以采用A类或C类防火玻璃,但防火玻璃墙的耐火极限应是防火玻璃与
固定框架等一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考虑到这些部位具有5m宽的低火灾危险性区域,可以较
好地延缓火势蔓延,而此部位的防火分隔主要起隔烟阻火作用,因此,当采用C类防火玻璃墙时,未严格要求设
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水冷却系统保护。
交通设施公共区中庭的防火分隔
当交通设施之间以中庭连通时:
各设施与中庭洞口之间应采取防火分
隔措施
防火分隔措施可以贴临中庭洞口,也
可以适当退后,视具体情况定
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防火卷帘需从
洞口退后不少于5m
上部各层位于中庭内的平台或环廊仅
可用于人员通行,不得设置可燃物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2.2交通设施公共区以楼梯、扶梯、中庭等洞口连接集中商业等
城市其他功能设施时,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宜布置
在交通设施公共区的上一层,交通设施公共区与集中商业等
城市其他功能设施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宜在沿楼梯、扶梯等上下楼层的连通口周边采取防火分隔措
施;
2当在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的楼层沿连通口周边采用
防火卷帘分隔时,商铺或城市其他功能设施房间的围护结构
与上下楼层连通口边缘的水平距离应等于或大于5.0m;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2.2
3中庭式轨道交通车站的公共区与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之间的防火分隔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对于与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不同层布置的车站公共区,中庭周围的人员通
行区域或挑空部位,宜采用防火隔墙或防火玻璃墙和甲级防火门与集中商业等城市其
他功能设施分隔,中庭开口直接连通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的部位,应采用防
火墙、防火玻璃墙或甲级防火窗分隔;
(2)对于与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同层布置的车站公共区,中庭与集中商业等城
市其他功能设施之间的防火分隔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第3款和第4款的规定;
(3)防火隔墙或防火玻璃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00h。防火玻璃墙宜采用A类防火玻璃;当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宜采用夹胶防火玻
璃,并应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进行保护。当不会导致防火分隔部位另一侧发生火
灾蔓延时,C类防火玻璃墙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进行保护;
(4)同一功能设施内的中庭,其防火分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4除本条规定外,其他交通设施公共区内的中庭与集中商业等其他城市功能设施之间的
防火分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车站与集中商业等以中庭连通时的防火分隔
当集中商业等与中庭之间采用防火墙、防火玻璃墙、甲级防火窗分隔时,集中商业可以贴临中庭洞口
布置
当集中商业与中庭之间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集中商业应距离中庭洞口不小于5m
卷帘的设置位置和长度要求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3.3轨道交通车站在站台与站厅之间设置楼梯、扶梯、中庭等上下楼层
的连通口时,应保证火灾时能在该连通口处形成逆人员疏散方向的
气流,且风速宜等于或大于1.5m/s。当不满足此要求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站厅和站台的疏散设施,应满足高峰小时一列车的人员及站台上的
候车人员在6min内全部疏散至室内或室外疏散安全区的要求;
2在人员的整个疏散过程中,站厅和站台的防烟或排烟系统应保证站
厅和站台区域内的烟气层维持在设计清晰层高度以上;
3当站台设置中庭与站厅及其他楼层连通时,中庭与其他楼层之间的
连通部位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在站厅层中庭洞口周围的楼地面上
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5m的封闭围挡,中庭内不应布置任何商业设施
或可燃性展示物品;
4轨道交通车站在站台与站厅之间设置电梯时,在电梯周围应设置不
燃性材料围护结构,且竖向电梯的洞口周围应设置挡烟设施。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3.4在站台与站厅之间设置中庭的地下中庭式轨道交通车站,除应符合本标准第
4.3.3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轨行区上部与站厅之间有连通的开口并在轨行区的上部设置罩盖时,站台宜设
置防烟屏蔽门,罩盖宜为封闭式结构。罩盖和防烟屏蔽门的耐火完整性均不应
低于1.00h;
2防烟屏蔽门的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端门玻璃应采用防火玻璃,且防烟屏蔽
门所用电缆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玻璃间及玻璃与框架结构间的密封条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膨胀密封件》GB16807-2009有关防火密封材料的要求;
3当轨行区上部与站厅之间无连通的开口时,站台宜设置屏蔽门。当设置屏蔽门确
有困难时,轨行区应划分防烟分区并设置独立的排烟系统;
4当罩盖和站台屏蔽门的耐火性能或封闭性能不符合要求,或不设置不燃性封闭罩
盖时,应在站厅与中庭连通的区域采取防止火灾和烟气蔓延的措施。
中庭式车站
定义:在轨道交通车站的站台与站厅或候车厅之间、站厅之间、候车厅之间、站厅或候车厅与其
他城市功能设施之间设置中庭的车站。
疏散以及烟气控
与连通空间的防火分隔轨行区的构造要求排烟设计的要求
制的构造要求
4.2.2条4.3.4条6.3.6条
4.3.3条
核心要求
中庭与上方连通楼层中的功能区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中庭及其连通的空间内任意位置发生火灾时,应在烟气对人员产生威胁之前疏散至安全位置
在任何情况下,中庭式车站均应满足在6min内将一列车的最大人数以及站台、站厅的人员全部疏散至楼
梯间、室外等安全区
在中庭洞口上下对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挡烟垂壁和挡烟拦板等措施引导烟气上至中庭顶部进行排烟
在更复杂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烟气模拟和分析的方式以论证排烟措施的有效性和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中庭式车站
列车位于中庭底部
中庭位于轨行区以外的中庭式车站
列车位于中庭或与中庭连通区域的底部,且不设置防火罩盖和挡烟封闭屏蔽门
中庭式车站
中庭洞口以及
洞口上方各层
均利用屋顶进
行自然排烟
按4.2.2节的要求采取
沿洞口周边设置深度为2m的挡烟栏板,防火分隔措施:C类防
中庭下方的站厅单独设置机械排烟火玻璃+喷淋保护
中庭式车站
利用站厅中央的进站换乘楼梯作为安全出口
采取措施:
1.换乘楼梯在上一层直接通往下沉式广场
2.沿地铁疏散路线不设置商业
3.人员6min到达室外广场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1.5在城市民航值机厅公共区、车站候车厅内的乘客等候区和出站厅、换乘厅
或共用站厅等区域内宜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当采用防火卷帘分隔
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其中确
难以采用防火墙等物理方式划分防火分区的区域,可采用防火隔离带等分
隔成多个防火区域。防火隔离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防火隔离带任一侧的设计火灾规模不大于5MW时,防火隔离带的宽度不应
小于6m;当防火隔离带任一侧的设计火灾规模大于5MW时,防火隔离带的宽
度不应小于9m;
2对于净空高度不大于9m的场所,应在防火隔离带上方设置挡烟垂壁,挡烟
垂壁的深度不宜小于该区域室内净空高度的30%;对于净空高度大于9m的场
所,可不设置挡烟垂壁;
3防火隔离带的地面上应设置明显的标示标志,防火隔离带内不应布置任何
物体。
防火隔离带的应用说明
防火隔离带用于防止火势和烟气在相邻区域蔓延,在合
适条件下具有与其他防火分区的分隔措施等效的作用。
防火隔离带要慎重使用。
应注意:
①主要适用于高大空间等烟气热反馈小或难以发生轰燃的
场所,如高大中庭、交通设施的公共区等
②不适用于常规尺度的城市通廊、商店营业厅、通道等
③挡烟垂壁应尽量下降至离地面较低的位置;当空间高大
时,烟气平均温度低,可以不设置挡烟垂壁
防火隔离带的应用说明
地铁站厅或共用站厅、换乘厅内开放式商业设施的最大为
10m2,对应的火灾规模约为5MW,防火隔离带的宽度为不小
于6m
在防火隔离带的两侧设置2道挡烟垂壁,挡烟垂壁的高度取
值:空间净空高度约为4.5m,4.5×30%=1.35m
挡烟垂壁的高度应结合地铁站厅、共用站厅和换乘厅的烟
气清晰层设计高度确定,不应高于清晰层设计高度
防火隔离带内尽量自然排烟,排烟口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
的10%
不能设置自然排烟时,应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
量根据相邻区域的火源、净高和烟气清晰层设计高度等计
算确定。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2.1站城一体化工程中不同功能设施之间应采用楼板、防火墙、防火隔间、走道或通道、连廊、
下沉广场等分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楼板分隔时,应符合本标准第3.0.5条的规定;
2当上、下楼层间采用中庭等开口连通时,应符合本标准第4.2.2条的规定;
3当采用防火玻璃墙替代防火墙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玻璃墙,并宜采用A类
防火玻璃;当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宜采用夹胶防火玻璃,并应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进
行保护。当不会导致防火分隔部位另一侧发生火灾蔓延时,C类防火玻璃墙可不设置自动喷
水灭火系统等进行保护;
4当采用防火卷帘替代防火墙时,应沿分隔界面设置两道分别由不同功能设施控制的防火卷
帘,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在防火卷帘附近应增设净宽度不小于0.90m的逃
生门,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集中商业与车站、城市民航值机厅或城市通廊公共区之间,
同一防火分隔部位的防火卷帘设置总宽度不应大于20m;不同车站的公共区之间、城市通廊
与交通设施的公共区之间、城市通廊之间、车站与换乘通道或换乘厅之间,同一防火分隔
部位防火卷帘的设置总宽度不宜大于20m。
问题:与防火分区之间的分隔有何区别?
不同功能设施之间的水平防火分隔
如在此处增加一道防火墙,
则要求为:L≤20m,
A+b≤20m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2.3站城一体化工程中地下部分外墙上开向下沉广场的开口与上部建筑门窗洞口之
间,应设置高度等于或大于1.5m的实体窗槛墙,或宽度等于或大于开口两侧各
0.5m且深度等于或大于1.2m的防火挑檐,或采取其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窗
槛墙和防火挑檐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1.00h。在下沉广场的开口处或附近设置
排烟口时,应采取防止烟气影响下沉广场内疏散人员安全的措施。
4.2.4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广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6.4.12条的规定;用于安全疏散的下沉广场,应符
合本标准第5.0.22条的规定;用于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的下沉广场,应同时符
合本条上述规定。
4.2.5用于人员疏散并兼灭火救援操作场地的下沉广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符合本标准第5.0.22条的规定;
2下沉广场应具有消防车进出的道路和可供消防车停靠、展开和回转的空间与场
地,且下沉广场的开口净面积宜大于20m×20m;
3下沉广场的地面及其下部承重结构应能承受消防车满载时的轮压;
4下沉广场内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和消防水泵接合器。消火栓的数量应根据室
外消火栓的设计流量和保护半径经计算确定,且应等于或大于2个,布置间距应
小于或等于40m。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2.6防火隔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0m2;
2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开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洞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m;
4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5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
4.2.7不同功能设施间设置连廊时,应在连廊与相邻设施的连通口处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用于交通设施中人
员疏散的连廊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廊内的火灾荷载密度应小于或等于20MJ/m2;
2连廊的开放时间应至少与所连接交通设施的运营时间同步;
3在连廊通向交通设施的出入口处宜采用甲级防火门分隔,当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
不应低于3.00h,防火卷帘旁应设置净宽度等于或大于0.90m的甲级防火门,且不应小于设计疏散宽度;
4连廊内任一点至安全出口的行走距离应小于或等于50m。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2.8地铁车站的换乘厅或共用站厅、地铁车站站厅与公交或出租候车厅等的共用站厅之
间,宜采用防火墙分隔;当未按要求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乘厅或共用站厅用作地铁站台的疏散安全区时,应符合本标准第4.3.2条的规定;
2换乘厅或共用站厅不用作地铁站台的疏散安全区,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
板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等与地铁站台分隔时,换乘厅内如设置商业设
施,应符合本标准第4.3.2条的规定;
3换乘厅或共用站厅内的人员疏散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5.0.11条的规定。
换乘厅或共用站厅用作地铁站台的疏散安全区:能保证换乘厅到站台的楼梯或扶梯口处具有不小于
1.5m/s的向下气流。
换乘厅或共用站厅不用作地铁站台的疏散安全区:常见的场景包括站台和站厅之间设置有中庭连通,
站台烟气会对站厅造成不利影响;或者站厅与站台同层布置,且二者之间未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2.9车站利用开向换乘通道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该换乘通道不符合自然排烟要求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换乘通道应设置直通室外地面的安全出口;
2换乘通道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3换乘通道内任一点直通室外的疏散距离应小于或等于50m;
4换乘通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车站分隔。
4.2.10地铁车站的出入口通道不宜与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直接连通;确需连通处,应设置防火隔间
或下沉广场。
换乘通道一般不作为车站公共区的疏散通道,通向换乘通道的出口通常不作为车站公共区的安全出口。
地铁车站的出入口是地铁车站公共区内的人员平时出入和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疏散的重要通道。在实际工程中,
要注意考虑地铁车站出入口的长度,尽量将集中商业通向该通道的接口设置在距离地面出口处附近,避免人
员过早地与地铁车站公共区内的人员合流。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2.11汽车库与其他功能及城市通廊、换乘通道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当在汽车库内设置出租车、公交车、
长途车等的候车区、到达区时,候车区或到达区与乘客上下客区、机动车停车区或蓄车区之间应采取
防火分隔措施,并宜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当采用其他防火分隔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防火玻璃墙时,防火玻璃墙的耐火极限应等于或大于2.00h。防火玻璃墙宜采用A类防火玻璃;当
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宜采用夹胶防火玻璃;
2采用防火卷帘时,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应大于等或等于3.00h,设置宽度不应大于20m。
候车区与蓄车区之间允许部分区域采用防火玻璃墙分隔。
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要达到2.00h。
C类防火玻璃隔墙,未严格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保护,分隔的主要作用在于隔烟。
公交车的行车区与候车厅之间可能采用防火玻璃分隔,
火灾相互蔓延的风险高于采用防火墙分隔。行车区与候
车厅应同时组织疏散。
行车区以车辆为主,应满足汽车库的防火要求。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3.5公交场站内配建的分散充电设施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宜集中布置,并应单独划分防火分隔区域。每个防火
分隔区域宜结合柱网设置,且每个防火分隔区域内的公交停车位不宜大于3个,除面向车道一侧外,防
火分隔区域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防火隔墙应隔断至楼板底或高出公交车
顶棚不小于0.5m。
问题:与北京地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
和国家标准规定的关系?
四、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
4.3.6交通设施公共区内的办公、后勤和设备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
楼板与其他区域分隔,防火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集中布置且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办公、
后勤和设备用房,宜单独划分防火分区。
4.3.7民航值机区中的行李处理用房应单独划分防火分区,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
火规范》GB51236的规定。
在各类交通设施内设置办公、后勤和设备用房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公共区外集中设置,
一种是分散设置在公共区内直接为公共区内的乘客服务的用房。当其中的安全出口难以全部直通室
外或其他安全疏散区时,部分安全出口可以通往公共区。借用安全出口的要求,还需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的规定。
民航值机区中火灾危险性较高的用房的防火分隔要求。城市民航值机区中的行李处理系统主要
用于将旅客托运的行李集中、分拣处理后送走。行李处理系统的火灾荷载高、危险性大,因此要求
单独划分防火分区。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1站城一体化工程内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和疏散门的净宽度,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安全出口全部独立设置的地铁车站站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防
火标准》GB51298的规定;
2对于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和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等标准的规定;
3除本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的地下站台和站厅外,地铁车站的其他地下公共区域,
应根据疏散人数按不小于1.00m/百人计算确定;
4对于地下其他区域和地上区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等标准的规定。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和疏散门的宽度,疏散人数计算,疏散距离和安全出口布置
轨道交通等各类功能设施的安全出口设置和疏散宽度,下沉广场、避难间和避难走道用于疏散的要求
自动扶梯用于疏散,城市通廊、换乘厅、共用站厅等用于疏散安全区时的疏散设计要求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2交通设施中不同使用用途区域内的设计疏散人数,宜按下列方法确定:
1对于具有明确使用用途的车站站厅,其疏散人数计算可不叠加计算商业设施的疏散人数;
2对于混合使用用途区域内的商业设施,其疏散人数应根据国家相应标准规定的人员密度和该区域的建筑面积计算;
3轨道交通车站进、出站厅的疏散人数可按人流量法确定。其中,地铁车站站台和站厅的疏散人数应符合本标准第5.0.5条的
规定,其他轨道交通车站的高峰流量系数不应小于1.2,或按最高聚集人数确定其疏散人数;
4城市民航值机厅的疏散人数可按人流量法确定。其中,旅客的停留时间宜按30min的值机办理时间确定;
5车站公共区中配套餐饮设施的疏散人数,宜根据餐饮设施的建筑面积按就餐区0.91人/m2、厨房0.1人/m2计算确定;其他配
套商业设施的疏散人数,宜根据商业设施的建筑面积按0.5人/m2计算确定;
6汽车客运车站的候车厅的疏散人数,有设计集散人数时,应按设计集散人数确定;无设计集散人数时,可按照人流量法计算
确定。乘客的停留时间可取候车时间;
7疏散人数按照人流量法确定时,应按下式计算:
N=k·F·t(5.0.2)
式中:N——疏散人数,人;
k——人员的高峰流量系数;
F——人流量,人/min;
t——人员的通行和停留时间,min。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3城市民航值机厅、车站候车厅、车站的站厅和站台、换乘厅或共用站厅、城市通廊的公共区的安全出
口数量均不应少于2个,公共区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应小于或等于表5.0.3的规定。
当室内净高不一致时,应根据安全出口所处区域的高度和面积综合确定,不能简单按照室内的
平均净高考虑,一般应按照不同高度的部分分别确定其疏散距离。
1)采用平均高度时,低区的进深不宜超过15m;
2)不满足以上条件时,人员从高区向低区疏散,净空高度应按低区的净高确定;人员从低
区到高区疏散,在低区内的疏散距离应按低区确定,通往最终安全出口的总距离可以按
高区确定。
交通设施包括市内、市郊和长途公交车站,国铁车站、城际铁路车站、市郊铁路车站和地铁车
站及其他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其附属设施。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4轨道交通车站的地下站台应设置疏散楼梯或疏散通道,并应能在6min内将一列车
的所有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乘客全部疏散至站厅公共区或其他疏散安全区。地下站
台与站厅公共区同层布置,且未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或防火分隔措施不符合要求时,
站台和站厅内任一点至室外、出入口通道、候车厅安全出口或其他安全区域的疏散
时间不应大于6min。
5.0.5轨道交通车站中换乘厅或共用站厅、站厅直接通往室外的出口和通道的疏散能力,
应等于或大于全部站台通往该换乘厅或共用站厅、站厅的所有乘客及换乘厅或共用
站厅、站厅内的全部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线地铁车站站台和站厅的疏散人数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防火标
准》GB51298的规定;
2多线地铁车站共用站台或共用站厅时,共用站台的疏散人数应按所有站台上的候车
人数和其中疏散人数最多的一列车的人数之和计算,共用站厅的疏散人数应按本标
准第5.0.11条的规定确定;
3与其他非轨道交通功能区域共用的车站出入口通道,其疏散宽度应增加其他非轨道
交通功能区域通向该出入口通道的疏散宽度。
地铁车站的疏散时间
其中,H是站台至站厅的提升高度,D是站厅的行走距离,其他符号的含义见《地铁设计防火标准》。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6城市民航值机厅和交通车站及其配套设施、换乘厅、城市通廊等,宜分别独立设置疏散楼梯
或安全出口;集中商业及城市其他功能设施等,应分别独立设置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受条
件限制确需借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该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向
疏散方向手动开启,但城市民航值机厅或交通车站的公共区不应经设备区疏散。独立设置疏
散楼梯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可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共用一部疏散楼梯,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等于或大于
1000m2的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有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通向该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
且前室的防烟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每个楼层的前室使用面积宜根据各楼层上疏散人数核算,
每个楼梯间前室各层的使用面积宜根据本层进入该楼梯间设计疏散人数的1/4按照人均占用面
积不小于0.2m2/人核算;
3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应等于或大于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通向该疏散楼梯间的设计疏散净宽度之和。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7在中庭式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公共区内,乘客的疏散路径均应位于公共区内。站厅公共区的
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地面的疏散楼梯、自动扶梯、疏散门。当站台层的人员需经站厅层
疏散,且站厅层上方为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时,车站内的人员应能在站厅层全部疏
散至疏散安全区。
疏散设计要求示例:
B3层:站台至站厅或其他安全区域的疏散楼梯、自动扶梯和疏散
通道的通过能力,应保证在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最大
客流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乘客能在4min
内全部撤离站台,并应能在6min内全部疏散至防烟楼梯间或下沉
式广场。
B2层:为了保证旅客不会在B2层滞留,B2层通往安全区(含下沉
庭院、防烟楼梯间、地铁出入口通道等)的疏散能力不应小于站
台通往站厅的疏散能力。
B1层:地铁旅客不应经B1层公共区疏散。对B1层内自身的疏散人
数应按总宽度不小于1.0m/百人设置安全出口。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8除铁路车站、地铁地下车站、地下室内疏散安全区、用于人员疏散的下沉广场从下一层至上一层或至地面顺疏
散方向的自动扶梯、地铁高架车站中顺疏散方向的自动扶梯可用作安全疏散设施外,建筑中的电梯、自动扶梯、
自动步道和消防专用通道均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地铁车站中用于人员疏散的自动扶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的规定,其他用作安全疏散设施的自动扶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顺疏散方向下行下降高度大于10m的自动扶梯、地下站台上火灾时逆人员疏散方向的自动扶梯和处于下行运行
状态的自动扶梯,不应计作人员的疏散设施。其他顺人员疏散方向下行运行并计作疏散设施的自动扶梯,应能
在火灾时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停止运行;
2顺人员疏散方向上行且疏散时处于运行状态的自动扶梯,应按照其实际通过能力折算疏散宽度;疏散时处于静
止状态的自动扶梯,应按照其实际宽度的0.9倍折算疏散宽度。自动扶梯的实际通过能力,应依据现行北京市地
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B11/995第9.3.5条的规定确定;
3利用自动扶梯疏散的区域应设置人行步梯,自动扶梯的计入疏散能力不应大于该防火分区所需总疏散能力的50%;
4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挡烟垂壁应为不燃材料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突出顶棚或
封闭吊顶不应小于500mm,挡烟垂壁的下缘至地面或自动扶梯踏步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3m;
5自动扶梯应按一级负荷供电,供电电缆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
31247规定的B1级,供电电线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线;
6当自动扶梯临空高度大于5.0m时,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板(杆);
7自动扶梯的梯级宽度应等于或大于1.0m。
自动扶梯用于疏散
可以用于疏散的自动扶梯:
铁路车站、地铁地下车站的顺人员疏散方向上行的扶梯
地下室内疏散安全区、下沉广场中向上顺疏散方向的自动扶梯
除地铁/国铁的站台通往站厅的扶梯外,其他扶梯需要直接通往或经平台转换至地面,扶梯所在的空间应能防
止烟气侵入(见配图)。
高架车站中顺疏散方向下行的自动扶梯需满足以下条件:下降高度不大于10m,火灾时应联动停止允许。
扶梯折算疏散宽度:
1)静止的自动扶梯,按其净宽度的0.9倍计算;
2)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按运力折算:
Ws=We×P1/P2
Ws—等效的楼梯宽度
We—自动扶梯的净宽度
P1—单位宽度自动扶梯的运力,根据运行速度确定
P2—楼梯的通行能力,可以取3700人/m·h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10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宜改变。疏散楼梯间受条件限制确需在其他楼层改变其平面位置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在转换层无安全出口时,应通过专用走道转换,并应设置清晰的指示标志。转换用的专用走道
上不应设置其他出入口;
2楼梯间在转换层有安全出口时,可通过扩大的前室或专用走道转换。前室的地面应沿转换路线设置具有
视觉连续性的疏散导流标志;
3转换后的疏散楼梯净宽度和转换走道的净宽度,均应等于或大于转换前的疏散楼梯净宽度;
4同一个防火分区的两个独立安全出口不应转换至同一部疏散楼梯。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11共用站厅或换乘厅内的疏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共用站厅或换乘厅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安全出口可利用车站的进出站口、出地面的疏
散楼梯间和其他通往疏散安全区的出口;
2共用站厅的疏散设计应能使任一站台上高峰小时一列车的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人员在6min内
全部疏散至疏散安全区;
3共用站厅的疏散人数应为各功能区进入该站厅的人数总和,包括轨道交通车站的进出站、换
乘、民航值机、出租车候车、城市公交和大巴候车等的人数,可不单独计算该站厅中商业设
施内的使用人数。多线地铁共用站厅的疏散人数,应为远期或客流控制期超高峰小时换乘线
路中一列进站列车所载乘客数量的最大值与换乘站各站台上的候车人数之和;出租车候车、
城市公交和大巴的候车人数,宜根据候车区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确定;
4换乘厅的疏散人数应按人流量法计算确定,可不单独计算其中商业设施内的使用人数。
换乘厅的疏散人数计算
总疏散人数还应计入进
站流线,计算方法类似。
该站内的配套商业可不
单独计算人数。
出站
换乘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12城市通廊内的疏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通廊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安全出口宜直通室外;
2城市通廊不宜经相邻轨道交通车站及其他功能设施疏散;
3城市通廊的疏散人数应按人流量法计算确定,可不单独计算其中商业设施内的使用人数。
5.0.13室内疏散安全区和兼作室内疏散安全区的共用站厅或换乘厅、城市通廊等,其疏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安全出口应直通室外安全地点;
2疏散门的布置和宽度应满足人员在安全时间内全部疏散至室外安全地点的要求;
3疏散安全区内的使用面积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与停留的要求,并应根据在疏散时间内可能在该区域停
留的人数按人均占用面积不小于0.5m2/人计算确定;
4疏散人数应按火灾时本区域和其他区域中可能进入该安全区的最大人数计算。
城市通廊的疏散人数计算
A.在人流量法中,关键参数是人员的通行和逗留时间t。如果是单纯的交通空间(比如地铁换乘站厅),可以
忽略逗留时间,简单地取t为人员通行时间。
B.城市通廊的人员以交通人流为主,但需要考虑人员在商业内逗留消费的时间,可以采用人员密度法计算商业
设施的人数并叠加,也可以通过延长人员在区域的逗留时间来计算城市通廊的总疏散人数。
C.取一段典型的300m长的城市通廊,假设宽度为40m,地面面积12000m2,城市通廊的高峰人流量为6500人/h,
则人员在城市通廊区域的额外逗留时间折算结果如下表(表中商业设施人员密度取0.5人/m2)。
表引入配套商业设施后对人员逗留时间的影响
商业比例商业面积(m2)商业人数等效额外逗留时间(min)
0000
10%12006006
20%2400120011
30%3600180017
50%6000300028
五、安全疏散与避难
5.0.14交通设施的公共区与集中商业等城市其他功能设施之间的连通门或连通道上的开口不宜用于相互间的
安全出口,确需用于相互间的安全出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连通处不应设置防火卷帘;
2应在连通口部设置甲级防火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除建设合同协议
- 公司对公短期借款合同格式
- 灯具供应协议
- 英文版设备采购合同
- 家居家具选购合同
- 质量保证书质量领先服务至上
- 聘用合同补充协议样本
- 严谨作风自觉加班
- 服务推广合作合同书
- 招标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 GB/T 30595-2024建筑保温用挤塑聚苯板(XPS)系统材料
- 2024年初中七年级英语上册单元写作范文(新人教版)
- 新编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册(典藏版)
- 医学免疫学-医学检验专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独立基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论文)10000字】
- 肿瘤病人常见症状护理
- 瑜伽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资格考试-注册质量经理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