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

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

1.圆明园的灯火,可以再惊艳些

康发顺

今年元宵节,一直很低调的圆明园遗址公园突然刷爆了朋友圈一

一恢复曾经名噪京城的元宵节灯会,为福气的北京人奉上一场精美的

视觉盛宴。我觉得引入这样的灯火,很有必要。

圆明园里办灯会,应该是300余年前的清朝统治者建园初衷的

一个重要环节----

灯火闪烁,宴乐阵阵,流光溢彩,笑语欢歌,颂河清海晏,贺

国泰民安,赞盛世伟业,祈天下太平,是盛时圆明园每次灯会的主题

和寓意。

这次圆明园灯会也不乏这些元素,只是主题更加突出:“福满

京城,春贺神州;最是故园情,浓浓家乡愁一一圆明园皇家灯会。"

也就是说,更注重赞颂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换言之就是:从皇帝的

家庭娱乐转变成中华儿女对中国梦的共同祈愿。

如此,圆明园的灯会是历史传承,也是文化度续。

“皇家灯会”,应该去看看。于是,我也挤入了观灯的人流,

用几乎满满3小时的时间走了一个来回。观毕,有一个词回荡脑海:

“叹为观止!"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就像我们追求美食,偏重

了辛辣就可能疏离了酸甜,本次灯会,倚重龙、凤和神仙等传统文化

元素,却忽视了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人的现代文化元素。这是缺

憾。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圆明园作为百年国耻的象征性符号,其

警示价值远大于文化影响。由是臆想:如果这次灯会能够像杭州利用

G20会议打造《印象西湖》那样,将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元素增

加进去的话,可能会使灯会的影响和价值得以有巨大提升,还可以此

拓展圆明园作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

被称为“万园之园”、由清朝五代帝王举全国之力、历时151

年建成的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文物被

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

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就是这样惊艳世界的皇家园林,遭到洗劫后,还被强盗们付之

一炬一一这把火烧的是京西皇家三山五园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和

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

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著文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予以强烈谴责: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

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

另一个叫英吉利。"

那一把火,把西方的“文明”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一把火,把

东方的“野蛮”全部埋葬。

那一把火,敲响了封建王朝的离世丧钟,烧醒了昏睡百年的东

方雄狮。那一把火,不会被忘却,不能被忘却。

两年前,我在浙江横店影视城建成的圆明新园观看过《火烧圆

明园》实景剧,当时的感觉是庆幸有了这部警示今人的作品。前段时

间,听说此剧经过伤筋动骨的改造,教育效果又大幅提升。

圆明园遗址公园引入这样的灯火,真的很有必要。

(选自《国防教育》2019年第三期,有改动)

(1)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2)“那一把火,把西方的'文明'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一把火,

把东方的‘野蛮'全部埋葬。”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怎样使“圆明园的灯火,可以再惊艳些"。

(4)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后

应该怎么做。

链接材料一“国宝工程"是为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而启动的全面、

系统、长期的社会工程,是为抢救历史上由于战争、非法盗掘、走私

等不道德手段流失的文物而启动的。中国自2003年7月开始启动“国

宝工程”,其宗旨是,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力量,联合国内外尊重人

类文化遗产、热爱中华文明的组织和个人,广募资金,通过回赠、回

购、讨还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国宝早日回归祖国。自中国

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几

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如今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

链接材料二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

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

战争等原因而被盗或非法出口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

2.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韩浩月

①作家是最该有书卷气的一群人。过去的中外作家群,大多都

是身带浓浓的书卷气的,海明威、托尔斯泰、沈从文、钱傕书、鲁迅……

几乎有一个算一个。如果尝试在还活着的当代作家身上寻找书卷气,

不是没有,而是不多。书卷气就这样从一个群体身上莫名其妙地消失

To

②我经常接触一些读书人:读的书挺多,各有所长,但依然没

有明显的“书卷气以我为例,我偶尔对着镜子试图说服自己一一

这是个读书人,内心却很难承认,因为表情里有焦虑,眼神里有浮躁,

性格里有戾气,尽管用了十八般武艺去“镇压”,但还是不行。读书

人该有的视野的开阔与远大,内心的安宁与淡定,都远远不足,仍然

是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

③书卷气并非读书就能带来的,它是内在格局与外在本领的结

合。内在格局不说了,这个很难说清楚,也没法给出标准要求;外在

本领则可以一五一十地拿出来,简化为七个字:琴棋书画诗酒茶。前

五项本领基本丢了,酒和茶倒被传承了下来,只是很多时候也是瞎喝,

茶也难品出多少滋味。

④外出参加活动,我被别人当成“文人墨客:每当活动进入

“题字留念”这一环节时,我总是“仓皇出逃”,万万不敢在人家精心

准备的上等好纸上留下别别扭扭的字迹。要知道,能写一手好字,在

从前是读书人的标配。即使历史上那些名声不好的读书人,字拿出来,

也往往令人赞叹。

⑤书卷气真的不单是一种气质,它更像是一种“人格与技能"

的合成,人格要高尚,要有悲悯、有关怀。这样的人格需要漫长的阅

读与思考才得以炼成,还要经受得住天性的考验。有些人天性不好,

伟大的人格经常被邪恶的天性给淹没了;至于技能,那是需要付出巨

大的精力、漫长的时间才得以成为随身本领的一一琴棋书画这四样,

哪样不得浸淫十年以上?

⑥所以,书卷气的消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间不够用。以

前的读书人,有的是时间,木心说从前“车,马,邮件都慢”,说的

已经是工业社会中后期的事情了。再往前推,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对

读书人来说,时间更是富裕,就算是埋首故纸堆也埋得起。但凡有些

灵气,读书人都不会读成书呆子,而会成为受尊重的“社会贤达”。

⑦现在的读书人身上缺少书卷气,大约与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

毕生追求的职业有关系。在当下,谁敢说能够单凭写作或者“贩卖”

大脑里的那些知识养家?除了走到塔尖上的少数著名作家,绝大多数

读书人还得用另外一项技能糊口。读书更多时候是一种休憩或寄托,

遇到生活不顺时,这点寄托便也干脆不要了。

⑧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书

卷气是写在脸上的。但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更多的人开始“读

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有人说“读什么内容很重要,通过什

么介质读不重要"。这个说法成立,“读屏”只要读的是精品、经典,

是有体系、有思考的内容,一样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

是在大数据的智能推送以及社交媒体对人性的精细揣摩下,重复信息

及无用信息如洪流一样,让人深陷其中无力自拔,读书人也中了招。

⑨眼下我们意识到书卷气很重要,是因为农业社会留下的文化

记忆太过深刻,并且时常让我们觉得,书卷气虽然抵御不了被时代车

轮碾轧的痛楚,但起码会带来一点安慰。

⑩为了这点安慰的光亮,整个社会开始重视书卷气,开始寻找

具有书卷气的人。一名演员拥有书卷气,他便拥有了更好的接戏机会;

一个普通人拥有书卷气,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欣赏。

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人该奋起,不该放弃。要知道,读书

人丢了书卷气,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无奈而悲哀的事情啊。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2月4日,有删改)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认为现在的读书人丢了书卷气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

括。★

(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应插入文中的哪一段后最为合适?

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24岁时的一场车祸,改变了胡歌的人生。当时他

身受重伤,脸部几近毁容。在治疗和康复的时间里,胡歌爱上了读书,

也是读书让他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后来在饰演《琅娜榜》中与自己有

着相似的“涅槃重生”经历的梅长苏时,胡歌的演技备受称赞。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让自己身上多些书卷气。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

总不乏行走者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

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

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

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

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

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

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己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

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

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

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

的小溪()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

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

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

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

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

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的康德总是沿

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

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

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

许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

请迈开你们的双腿,甩开你们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1)第②段中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是:—O

(2)填入第⑤段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B.所以C.即使D.如果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论点(1)__

分论点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2)

行走可以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3)

(4)

(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

(5)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

吗?请阐述理由。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工作着是美丽的

梁秋

①不久前跟一些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在一起,有人突然问我:“请

你说说应该如何生活。"我当时随口说了:热爱生活,以积极的人生

态度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人生乐趣。

②的确,人生苦短,“如何生活”这个看似简单却复杂的问题,

常常困扰着我们的心灵,连哈姆雷特王子也叹息“Tobeornottobe"。

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安排自己的一生呢?一些人会想起德国哲学家海

德格尔的话,”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然而我却更喜欢他的同乡尼采

更积极一些的人生要求:”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快乐。"其实他们的理

想我们古代先贤早就有了,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回家种

两亩薄田,与屋前五棵柳树做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

这份潇洒,我们现代人已是无缘享受,东篱下的菊花,是承包人种的,

准备摘去市场卖,不要采了。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远望南山还让

人揪心呢!

③现代人无法与生活绝缘。人身体健康,能够劳动,就应该是幸

福的。能够靠工作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芸芸众生中能够立大功建大

业的人毕竟很少。生活的乐趣在于努力奋斗的过程,在于创造;不在

于拥有,不在于结果。比尔•盖茨已经有上百亿美元的身家了,人家

问他还这么忙这么累做什么,他回答“Iwanttowin",就想找到“赢”

的感觉。

④如果你是一名乘务员,傍晚时分,你回到宿舍,品一杯清茶想

起今天你扶一位老人上车,老人报以微笑;你制止扒手,让人感谢再

三,你疲惫的心就像炎夏里得到没有污染的清澈泉水洗濯,你会安然

入眠:你的梦美极了。如果你是一名建筑工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日夜

兼程将一幢幢大厦建起时,你会想到在这大厦里曾经有你的一份心血,

于是你再苦再累也值得。如果你是一名警察,制止了犯罪分子作案,

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多么累,面对着那面锦旗,你也会

会心地微笑。如果你是一名美容师,当你通过你的付出为他人带来亮

丽的面容,面对着顾客的微笑,你同样也会因为她的开心而快乐。如

果你是一名记者,冒险前往第一线获得第一手新闻,让更多的人了解

事情的真相,你会由衷地感到一种成就感。如果你是一名文学工作者,

当熬夜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时,你会因为读者的青睐而欣慰。如果

你是一名运动员,付出了训练的艰辛,付出了青春的宝贵时间,当为

国家赢得荣誉时,你会因为你的价值而感到无憾无悔……

⑤人的一生,把所有的状语、定语等修饰语去掉,内容应该是:

工作,睡觉,吃喝玩乐。就这么简单。

⑥一个人实实在在把自己眼前平凡的工作做好,不去想什么解放

全人类的事,不去侵占别人的利益,而是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财

富,你就会睡得很好,吃得很香,玩得快乐。这难道不是我和你应该

追求的生活境界吗?

⑦工作着是美丽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的观点是:—o

(3)仿照第④段的句式和内容,再补写一句。

(4)第⑥段中“这难道不是我和你应该追求的生活境界吗”一句改

成“这就是我和你应该追求的生活境界”好不好?为什么?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独处是生命的良田

韩青

①我一直认为,群居往往是肤浅的、浮躁的、表象的,而独处往

往是深刻的、安静的、本质的。要知道,人多的时候,唇枪舌剑,熙

熙攘攘,人心难以安静,而心不能安静,就不能深入地思考、探究,

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把事做好;而独处的时候,人是安静的、自由的,

可以思考、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的奇迹或

是意想不到的美好。一言以蔽之,群居是社会的、外在的,而独处才

是自己的、内在的。

②再说,世间的任何一种美好,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

般来说,它需要我们的安静、沉思、专心和孤独,没有这些元素,我

们就难以遇见它,而这些元素也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有。就是说,

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定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电灯,马克思写《资本论》,

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

独处时结出的硕果。

③俗话说,热闹的大街不长草。热闹之所,连草都不长了,还

能长什么好东西呢?能长的,只能是浮躁、杂乱、庸俗之类的东西。

而一个人如果被这些东西主宰了,那么他就不可能还有追求和梦想;

一个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就会变得日益庸俗乃至低俗。这样的人就

像小水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躁动不安。显而易见,这样的

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

很难做成大事。

④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她不喜欢热闹、喧哗,

深爱独处,在她的一生中,除了年轻时有一次长途旅行外,几乎都在

乡间隐居。在那期间,她写了近两千首诗,而且,诗歌结集出版后引

起轰动,人们因此赞誉她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如果

她不喜欢独处,常常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虚掷光阴,那么她就不会

有这样的成就。更可怕的是,如果她交上了坏朋友或染上了坏习气,

那么她的品质就可能开始变坏。正如西哲所言: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

自不能独处。可见,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

⑤事实早已证明: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

就,还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而在这样的独处

里,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对别人

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

越来越好的自己。

⑥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独处是生命的一片良田,可以种

植自己最爱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而那果实正是生命最好

的价值和意义。

⑦当然,人都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与世隔绝。

再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重要的是闹中能取静,心远

地自偏。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9期)

(1)你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独处是生命的良田》的含义?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这段名人名言能作为道理论据证明文章的观点吗?请阐

述理由。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

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

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

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周国平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苦功夫才是真捷径

易舒冉

①前不久,采访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赛场见识了

什么叫“神乎其技”一一参加决赛的年轻人一个个屏气凝神,完成着

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细细琢磨,比赛的内容并不是什么

有突破的新技术,而是各自领域里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如用普通车床

进行车削,用手锯进行切割,对线路板进行有效的接线处理……

②实操技术领域尤其讲究从基本功开始,许多学徒做基本工序

一做就是几年,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基本功,也磨炼了心性。但凡能在

各自领域里实现技术革新的,无不是把基本功练到了极致;而在一项

项技术改造中,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的。

③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

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

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

就容易解决了。"艺术创作规律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

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

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就好比书法中的横竖点撇捺,虽不

是完整的汉字,却是架构的基本素材,要想运笔自如、结构匀称,只

能从笔画练起。

④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

练基本功的正途。其实,那些所谓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

反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所获益,却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年轻人还是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

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弹精竭虑、锐

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

⑤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那些稳扎稳打、靠实力取胜的年

轻人,终将走在阳光大道上。锚定根本不放松,不东张西望,才算是

扣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⑥但练基本功是一场苦尽甘来的修行,如果吃不了苦,忍不住

艰辛,功力就无法修炼到位。大国工匠高凤林为了练出稳、准、匀的

焊接手法,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

力,还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手臂烫伤、腰板僵硬更是常有

的事。国旗护卫队的展旗手杨博每年在模拟旗杆下练习几千次基本动

作,手上的血泡长了又破,破了又长,越是大风大雨,越是强迫自己

加强训练。

⑦练基本功不仅要吃苦,还要慢下来。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

性子。年轻人容易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正如

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各个行业领域也不可能有一蹴而就

的捷径可走。跳水界有个说法叫“十年磨一秒",运动员入水那一秒

的姿态决定了成绩,但为了这一秒,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重复练习转

体、抱膝、反身等基本动作。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这“一秒”的荣光,

它会酬报所有的努力,但无不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领悟

和改进。

⑧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有很多便捷渠道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

法,但临时抱佛脚式的零敲碎打,无法解决遇到的更多新问题,也无

法让你走得更远。为什么不做那个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人呢?风华正茂

的年轻人理应有更远的愿景和更大的抱负,稳扎稳打,聚沙成塔,成

就更好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请写出理由。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出三个即可)

(4)文章第①②段写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决赛,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第⑥段提出“练基本功是一场苦尽甘来的修行”的观点,

请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教养是对自己的致敬

游宇明

①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北大学生罢课,要求国民党政

府全面抗战。一天,反对罢课的法学院院长周炳琳在北大一院门口和

学生辩论,胡适正好经过,他虽然同情学生的爱国心,却反对学生动

辄以罢课的方式表达诉求。胡适说:“周院长,同他们辩论等于对牛

弹琴。"一个学生立即质问他:“胡先生,你这是什么话!你说我们是

牛,那么你就是狗,国民党的走狗。”胡适没有生气,反而解释说:

“同学们,别误会,别误会,我是随便套用一句成语。"

②读了这个故事,大概没有谁会认为胡适这人没用,软弱可欺。

原因很简单,发生冲突的双方力量太悬殊了,一方只是未出茅庐的学

生,无论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都还没有成形;一方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大名鼎鼎的文史学者,年纪轻轻就是北大教授,当时正出任北

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胡适没有厉声训斥学生,是因为他

教养深厚。

③教养真是个好东西,它首先会使人舒服。跟有教养的人在一

起,你有成绩他不会嫉妒,而会大声喝彩;你有过失,他会在人后温

言规劝,而不会让你丢面子。他做事有底线,他喜欢鲜花,宁可出钱

买,绝不会随意摘下公园里的花;他喜欢金钱,肯定会努力去赚,而

不会用计谋将别人的或公家的变成自己的。生活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有

教养,但几乎每一个人都愿意跟有教养的人打交道。

④教养其实也不只是有利他人,许多时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

种致敬,是对自己名声、形象的一种在乎。人活在世上,只想着自己

那点事,只在乎自己一时的情绪,不顾他人感受,别人就会从内心里

排斥你。我不喜欢在QQ群、微信群里聊天,一个原因就是群里总有

一些不友好的人,你聊得热火朝天,他一句话就将气氛破坏了。这些

人的能力未必强,品位也未必高,却专以骂人为能事,使你不由得生

出远离之心。他们没有教养,教养自然也不屑于将种种益处馈赠给他

们。

⑤人是靠事业立足的,没有出色的事业支撑,我们的人生就很

难光芒四射。而做事业就像一个人推三轮车,平路你可能轻轻松松,

到了上坡,因为地球引力的关系,车子时刻面临下滑的危险,有人帮

你一把,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而要别人帮你,首先就要别人看你顺

眼。有教养就是使人顺眼的重要因素之一。

⑥教养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安全感。一位好兄弟给我讲过一个

故事,他们的家属院管理不严,时有社会人员进入,他的儿子高考,

那天深夜两三点又有一帮小青年在家属楼后的草坪里吹拉弹唱。朋友

没有惊动早已入睡的儿子,悄悄披衣起床,来到小青年中间,第一句

话就是:“小兄弟们好。”然后温言地向他们说明自己家有个考生,明

天还要考大学,请大家早点儿休息,并向他们作了一个揖。小青年们

见他说得诚恳,就一哄而散了。一场可能的纠纷,因为他的有教养的

沟通方式,被消解于无形。

⑦有教养的人是高大高尚的,这样的人看自己都是心生自豪的。

生活的哲理永远这样朴实:使人不快,自己不快;让人舒服,自己舒

服。这就是教养的赐予。

(选自《做人与处世》)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①段由胡适的故事引入,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生活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有教养,但几乎每一个人都愿意跟有教养

的人打交道。

(5)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教养会给人生带来怎样的帮

助。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夷陵有梅

汤世杰

①小寒节气前一天,我想去看看江边那片蜡梅一一在我心里,那

该是欧阳修先生看过的夷陵梅。

②顺着滨江步道往上游走,左边是长江,右边是一片梅园。梅

花的好就好在这里,天气这般凛寒,它有的也只是些细碎花朵,从不

大红大绿地惑人,有心者须走到近处,去细细地看。那些将开未开的

小花苞,拳拳地咕嘟着,紫褐色胞衣尚未脱尽,胀开的花苞却已莹黄

地咧开,露出几丝炉红花蕊。柔媚得盈润欲滴,晶莹如剔透蜜蜡,恍

若一双双眉眼,探望着这个世界,让人轻易不敢去碰,只能看;且任

你怎么挑剔,它也经得住你远近正反翻来覆去地看,怎么都是个好。

③那天,我就那样地看着梅,看得惊喜、贪婪,用个雅词,就

该叫赏梅了。

④以古名夷陵的宜昌为核心的三峡一带,土壤、气候皆适宜蜡梅

生长,早被植物学界认定为世界蜡梅原产地。一片有阔大江天作背景

的梅,是幸运的;一道有梅陪伴的流水,也同样幸运。上苍作画尽皆

天成一一背景阔大,江天隐约,浓浓晨雾中,一切都成虚幻,唯一树

蜡梅泠泠香。如果硬要我佩服点什么,我当选梅,就一支,几小朵,

可诗可画,可让人愣愣地看上半晌,那缕幽香,还会让人没齿难忘……

⑤这座有2500年历史的小城,仅城区从上往下随便一数,就

有欧阳修公园,有祭祀江天水神的镇江阁,有三闾大夫屈原纪念铜像,

有抗战时期宜昌大撤退纪念碑,还有三国吴蜀大战留下的虢亭古战场

一一桩桩有史可查。我的住处,出门几步就是长江,这年年月月奔流

不息的大江,船有船的航道,人有人的码头,唯有船和人互为看客,

而那几百株蜡梅,也静静地看着大江,看着看大江的人。

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千年前,被贬到小城夷陵做过一年多县

令的欧阳修,见过那些梅吗?

⑦官场落魄横遭贬谪的欧阳修,也曾视夷陵为畏途:“闻说夷

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望州坡》),“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

山城未见花”(《戏答元珍》),足见当时心境。但欧阳修毕竟是欧阳

修,“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

谪岂能来",透露的已是另一番思量,及对自己的勉励与告诫。大自

然最能疗伤。我甚至相信,在夷陵,某个冬日,欧阳修独自面对过一

条大江,漫天浓雾,满树梅花;凝神间,也势必想到了很多,思索至

深。“群花四时媚者众,何独此树令人攀。”哦,蜡梅奉献出那些细碎

花朵,虽只是它生命的必须,但你去看它,倒既是对那生命的造访,

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反躬自省。谪居夷陵一年零六个月,欧阳修除为小

城夷陵带来革故鼎新的改变,还留下了五十多篇诗文,日后人虽远离,

仍不时提及在夷陵的日子,不时吟咏梅花。诗中那样的自负与自信,

正是他在孤寂与沉思中催开的,蜡梅一般幽香如缕的诗魂。

⑧千年过去,梅花依然。如此说来,梅花的好,不独是姿态的

萌,花色的雅,香气的幽,更是欧阳修悟到过,我正在领略的那种好。

⑨江边梅园的蜡梅,还在开。那偌大一片梅园,竟以为是我向往

的。待青山再添一分绿,流水更多一分蓝,春天就扑到眼前了吧?那

时或可说,我眼中大江边的冬春夏秋,胜过你见过爱过的一切山川与

河流……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大江写起,以大江收尾,一条大江成为组织全篇内容的

行文线索。

B.文章纵览历史现实,融合自然人文,追寻生命真谛,有浓郁的

文化韵味。

C.作者由欧阳修被贬夷陵的诗作窥探其心路历程,进而提炼出其

精神品格。

D.文章结尾意在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意蕴丰富,含蓄而留有回

味的余地。

(2)文章第⑦段写到了欧阳修被贬夷陵之后的心境变化,请简要

概括。

(3)请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4)联系文章和《醉翁亭记》,简要谈谈你最欣赏欧阳修的什么品

质,为什么?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答案】(1)圆明园遗址公园引入具有警示性、教育性的“灯

火”,很有必要。

(2)“文明"“野蛮”运用了反语,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

是对人类文明的掠夺和毁灭;而所谓“野蛮”,才是人类文明之所在。

这句话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实质一一毁灭人类文明,表达了

作者的强烈谴责和无比激愤之情。运用反语使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

力。

(3)圆明园的灯会可以像杭州打造《印象西湖》那样,把侵略者

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元素增加进去,凸显圆明园的教育功能,体现其警

示价值。

(4)示例:我国已经加入《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我们可以通过协商等外交途径有尊严地取回流失的文物。

【解析】(1)本题考查提炼和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基本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

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所谓的“文明",实质是野蛮,而真正的文

明在所谓的“文明人”眼里成了“野蛮",这是作者对侵略者绝妙的

讽刺。

(4)本题考查个性化理解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可知,

我们应该让国宝有尊严地回来,如可以通过条约或外交手段等。

2.【答案】(1)读书人要有书卷气。

(2)①时间不够用;②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③

更多人开始“读屏”,重复信息及无用信息让人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3)比喻论证。把“我"比作”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

生动形象地表明“我”在这个喧嚣时代焦虑、浮躁,缺少开阔与远大

的视野,缺少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缺少读书人该有的书卷气。

(4)插入第⑩段后最为合适。材料写胡歌在车祸之后爱上读书,

在书中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并且拥有了更好的演技,与第⑩段中“一

名演员拥有书卷气,他便拥有了更好的接戏机会”的观点契合。

(5)①阅读与思考相结合;②拥有高尚、悲悯、关怀他人的人格;

③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多读纸质书,多读经典,少“读屏”。

【解析】(1)中心论点常常出现在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文

题《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提出了问题,结合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可

概括出中心论点为:读书人要有书卷气。

(2)根据第⑥段中的“所以,书卷气的消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时间不够用”,第⑦段中的“现在的读书人身上缺少书卷气,大约

与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有关系",第⑧段中的“更多

的人开始'读屏'”和“重复信息及无用信息如洪流一样,让人深陷

其中无力自拔"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4)分析材料可知,胡歌是一名演员,因车祸受伤后爱上了读书,

读书让他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后来饰演《琅耶榜》中的梅长苏,获得

成功。这与第⑩段中“一名演员拥有书卷气,他便拥有了更好的接戏

机会”的观点相契合,所以放在第⑩段后最合适。

(5)根据第⑤段中的“人格要高尚,要有悲悯、有关怀。这样的

人格需要漫长的阅读与思考才得以炼成",第⑧段中的“可是在大数

据的智能推送以及社交媒体对人性的精细揣摩下,重复信息及无用信

息如洪流一样,让人深陷其中无力自拔,读书人也中了招”进行概括

即可。

3.【答案】(1)伸展(舒展)(2)C

(3)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行走是一项

丰富的精神活动;行走可以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

热爱之情;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4)B

(5)示例一: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

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时列举出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

创造的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一个。

示例二: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

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创造的灵感”,所以不

能删去。

【解析】(4)A项,语意太过绝对,不符合第①段结尾句"行走

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的表述;C项,语意

太过绝对,不符合第⑤段开头句“行走的人们……不经意间就会发现

自然的美丽风景”的表述;D项,说法以偏概全,与第⑦段中“无论

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的

表述有所偏差。

4.【答案】(1)工作着是美丽的。

(2)举例论证;生活的乐趣在于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创造

社会财富的过程

(3)示例: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通过你的细心教导,你的学生取

得了优异的成绩,你会因为他们的成功而高兴。

(4)不好。原句是反问句,语气强烈,更易引发读者思考;改后

的句子是陈述句,语气不如反问句强烈。

5.【答案】(1)独处才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才能发现美好,

进而获得成功,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

(2)将群居和独处进行对比,突出了独处的好处,从而证明了“独

处是生命的良田”的观点。

(3)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

在独处时写了近两千首诗歌,诗集出版后引起轰动,她因此被誉为二

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唯有独

处才能使人有定力、有恒心,最终做成大事"的分论点。

(4)能。周国平先生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只有独处,才能使自

己的灵魂成长。这与文章第⑤段”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

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的观点一致,所以能作为

道理论据证明文章的观点。

【解析】(1)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根据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总结。如

“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

择”“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就,还能让自己的

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即可。

(2)本题考查语段作用。第①段将群居和独处进行对比,突出了

独处的好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3)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子很明显运用了举

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作用的答题格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

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

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首先

概括画线句子所陈述的事情: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隐居时写

了近两千首诗歌,被人们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从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可以看出,这段话主要论证

了上一段中的“显而易见,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

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很难做成大事",据此概括提炼出

分论点即可。

(4)本题考查对道理论据的辨析。论据都是为论点服务的,先要

分析这段话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为道理论据是否合适。

这段话显然是围绕“独处”来谈的,从论题的角度上来说是可以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独处,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以成长。这与文章

第⑤段“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

越来越好的自己”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这段名人名言可以作为本文

的道理论据。

6.【答案】(1)苦功夫才是真捷径。(或:但凡能在各自领域里实

现技术革新的,无不是把基本功练到了极致;而在一项项技术改造中,

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功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