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编了两篇状物散文、两首抒情外国诗

和五首古代诗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单元要求学习托物言志的

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

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匕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

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其中,《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状物散文,

即通过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借助回忆

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外国诗两首》

通过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道路的哲思;《古

代诗歌五首》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撰写一篇'旷听我与花的故事’的主题征文,

参加校园广播站的征稿活动”。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和诗

歌阅读对应性很强。学生可以通过分类梳理学习《古代诗歌五首》,了解“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可以模仿《外国诗二首》的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

的抒情方式;可以模仿《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中景物描写方法和托

物言志的手法……总之,以单元课文为样例,通过求同存异的比较阅读分析,

总结托物言志类诗文在景物特征描写、思想感情抒发、写作顺序安排等方面的

写作规律,并转化为对学生主题征文写作的指导。

学习流程是:第一课段分类梳理学习《古代诗歌五首》,认识“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手法,从课前班级整理的《花语》诗集中选择一首进行解密;第

二课段学习《外国诗二首》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两种抒情方式,扩写“解

密诗”中的抒情句;第三课段对比阅读《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学

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技法,将课段二的“解密诗”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

的征文;第四课段通过小组互助修改和自我修改,完善主题征文,做到“文从

字顺”。四个课段之间为层层递进关系,需逐步推进完成。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

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

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

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

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

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

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

程中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诵、概括、讲解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

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

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表现人与自然的优

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表现手法、关键语句与情感主旨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测试诊断

请判断:贾平凹的《落叶》和宗璞的《秋韵》,哪一篇文章体现了物与人

的相似性,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情感主旨。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8位学生。)

(1)表现手法:46%的学生可以感知到《落叶》一文体现了物与人的相似性。

(2)关键语句:但仅13%的学生能从关键语句中抓住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

础上分析物与人的相似性。

(3)情感主旨:62%的学生能够基本把握情感主旨,但仅16%的学生能够

从物和人的关系中把握情感主旨。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托物言志

类文章,但基本能够从文本中体悟到物与人的相似性,但仅仅停留在形象思维

的感知上,无法从关键语句中抓住景物的特征,并从情感主旨上深入分析托物

言志类文章。具体情况如下:45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46%)能够感知到《落

叶》中的物与人的相似性,但只有1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3%)是基于景

物特征上分析物与人的相似性;6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62%)能够基本把

握情感主旨,但仅有1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6%)是基于物和人的关系来

把握情感主旨。

参加校园广播站“听听我与花的故事”的主题征稿活动。

校园之声广播站征稿启事

为丰富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即日起,学校广播站增设《听见你的声

音》栏目,现面向全体学生征稿啦!

一、征稿内容

二、四季都有花开,我们可以随时烂漫;百花各有芬芳,你我各有所爱。本

期《听见你的声音》征稿主题为“听听我与‘花’的故事”,可写实,可虚构。

二、征稿说明

1.题目自拟,字数600T000字为宜,主题积极向上;

2.稿件收电子稿,文件以“班级+姓名”命名发送至邮箱123456789@;

3.每周择优选择两篇稿件分享,学校公众号也将进行推送。

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在百花校园储存一个属于你的青春故事。

百花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

2024年3月12日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花言心志解物象

核心任务:分类梳理学习《古代诗歌五首》,了解“托物言志”“借景抒

情”手法;从课前班级整理的《花语》诗集中选择•首进行解密。

一、学习任务

1.从古代诗集、网络上搜集3-5首写“花”的古代诗歌;小组合作、班级

择优整理一本《花语》诗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任选一角度对五首诗歌进行分类,

并阐述分类理由;

3.列表比较五首诗歌在景物特点、表达情感和主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了解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手法及其区别;

4.在《花语》诗集中选择一首诗,按“解密步骤”解读诗歌。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古代诗歌五首》

班级诗集《花语》

四、完成任务

1.课前每位同学从《诗经》《唐诗》等古代诗集、网络上搜集3-5首主题

与“花”相关的诗歌;小组合作,班级择优整理一本《花语》诗集。

诗集辑录参考标准

诗人大家为主,兼及名家,唐诗为主,兼顾其他时代。

内容诗歌文质兼美,意境高远。

体例诗歌有必要的注释,如诗人简介,生僻字注音及释义等

容量诗集容量在15苜左右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任选一角度对五首诗歌进行分类,

并阐述分类理由。

《古代诗歌五首》分类角度参考:

①诗歌朝代:分为唐诗、宋诗和清诗;

②诗歌主题:分为登临诗和其他;

③诗人情感:分为情感愉悦和情感悲伤;

④表现手法: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1.比较分析五首诗歌,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借景抒情和吒物言志

手法。

学习任务单一:解物象,学笔法

诗歌景物特点情感主要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知识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作者抒发

感情时借助依托的不是某一事物,而是自然风景。所抒的'情'指的是热爱、憎

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是情绪情感,而不是思想。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作者借以寄托思想的载体是动物、植物、物品等具体物象,诗文是‘物'而非‘景',

是咏物,而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要求等,是作者借以表明的心迹,是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或者对生活的感悟。作者

所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所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要能给人以艺术感染

和思想启迪。

2.在《花语》诗集中选择一首有共鸣的诗作为“解密诗”,按“解密步骤”

解读诗歌,全班交流。

解密步骤:①译读,说一说诗歌大意;②朗读,品一品诗人情思;③精读,

解一解表现手法。

五、学习评价

结合课堂所学,整理对所选“解密诗”的解读,写一篇诗歌鉴赏短文,200

字左右。

第二课段

花为心语抒己怀

核心任务:学习《外国诗二首》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两种抒情方式,

扩写“解密诗”中的抒情句。

一、学习任务

1.知背景,悟哲理:自读《外国诗两首》,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感悟诗歌哲理;

2.读花语,巧抒情: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扩写“解密诗”中的抒情句。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外国诗两首》;班级诗集《花语》。

四、完成任务

1.知背景,悟哲理:自由、反复朗读两首诗歌,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借助

批注感悟诗歌哲理;

2.读花语,巧抒情: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把握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两种抒情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读花语,巧抒情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共同点只列一点即可,不同点至少列出两点并具体分析。

比较要点参考:①景物描写(有/无)②创作背景③表达情意④诗歌哲理⑤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抒情的方法一般分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

直抒胸臆,胸臆是心意的意思,直抒胸臆,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

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

凭借物,也不讲究含蓄委婉,直截了当地宣泄,毫不遮掩地袒露。这种抒情方

式,往往以坦率和真挚感动人心。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反,作者不直接宣泄

或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它

的特点是含蓄婉转,耐人寻味。[2]

五、学习评价

再读选定的“解密诗”,用现代汉语扩写诗歌中的抒情句。

解密诗歌名称:作者及朝代:

抒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写支架①运用一种抒情方式②可以适当的进行联想和想象③字数50-80字

第三课段

花传心声描情态

核心任务:对比阅读《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学习、运用托物

言志的写作手法,将课段二的“解密诗”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征文。

一、学习任务

L读文,描物:通过分别圈划文中描写紫藤萝/小桃树的词句,阐述紫藤萝

/小桃树的特征,把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2.品文,析法:通过分别比较紫藤萝/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我”的人生经

历,探究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悟文,体情:通过精读文中描写“物”与“我”关系的句子,体味作者

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及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4.写文,入法:比较《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在写作技法上的异

同,总结且列出写作支架,将课段二的“解密诗”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主

题征文。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宗璞《紫藤萝瀑布》;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四、完成任务

(一)比文,得法

学习任务单三:读文,描物

1.紫藤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桃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品读课文,圈

划文中描写“小桃树”/“紫藤萝”的词句,并完成表格。

紫藤萝小桃树

形态

颜色

神态

动作

其他

学习任务单四:品文,析法

2.分别比较“紫藤萝”/“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我”的人生经历,阅读

链接资料,并完成结构图。

资料①:《紫藤萝瀑布》写作背景

《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此时距文革过去不到十年,改革开放也才几

年,这是时代的大背景。而作者的弟弟因病去世,则是家庭的小背景。文革时

期极端压抑的环境让“‘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而今,

动乱终于过去了,藤萝又开花了;它开得像流动的瀑布,带走了压在“我”心头

弟弟去世的痛楚。

资料②:贾平凹的介绍

“很瘦,有一个稀饭灌得很大的肚子,黑细细的脖子似乎老承负不起那颗

大脑袋”,像“小萝卜头”一样外貌丑陋、身高略矮的贾平凹成了被人嫌弃的

“丑桃”。这导致这一时期贾平凹的自卑心理开始形成。童年的他,性格孤僻,

不喜热闹,身子孱弱,最终成为“操场的一角呆坐着一个羞怯怯的见人走来又

慌乱瞧一窝蚂蚁运行的孩子”,正是文中那棵“谁也再不理会”的小桃树。

幸运的是,贾平凹拥有一位明事理的父亲和一位带领他走进知识殿堂的“父

亲”。贾母带贾平凹认的“干爹”是一位私塾先生,而贾父本身亦是一位教师。

另外,贾平凹自述曰:“家窠平和,则处烦嚣尘世而自立也”。经历过种种艰

难,贾平凹最终还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浅浅”的温暖。

学习任务单五:悟文,体情

3.《紫藤萝瀑布》: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

了脚步”,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提示: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的词

句。)

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

4.《一棵小桃数》:开头“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

有写就一个字来”,如果作者只能写一个字来写他的小桃树,他会写哪个字?

例如“梦”。(提示:找出文中描写“我”与小桃树关系的句子。)

二)写文,入法

学习任务单六:迁移所学,得法入文

1.比较《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在写作技法上的异同。

写法比较《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

相同点

不同点

2.小组交流,归纳“解密诗”的扩写支架。

扩写支架示例:

序号扩写日标及要求

1“五官观察法”:运用2种以上感官,从“花”的颜色、形状、气味味

道等多方面突出“花”的特征。

2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花”的变化,“我”的变化,“花”与“我之

间的关联。

3遵循一定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

4有2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比较生动、形象

5融入并表达真情实感

五、学习评价

将课段二的“解密诗”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主题征文。

第四课段

花绘文心炼言语

核心任务:通过小组互助修改和自我修改,完善主题征文,做到“文从字

顺”,为你的征文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

一、学习任务:

L共定“文从字顺”评价量表:通过分析修改前、后的范文,小组讨论制

定征文修改评价量表;

2.互改习作,达成“文从字顺”:通过互助修改,完善主题征文,并向校

园广播站投稿。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学习资源:

1.《寒风中的绽放》;

2.学生作品。

四、完成任务

(一)通过分析修改前、后的范文,小组讨论制定征文修改评价量表。

学习任务单七:

共定“文从字顺”评价量表

1.阅读以下范文,请圈划出存在的问题,并旁批修改。

寒风中的绽放

①那是初春的一个傍晚,虽然已迈入春天,但傍晚的寒风依然刺骨,大街

上,川野里依旧看不到一丝春天的踪影。

②路旁的树仍是光秃秃的,皱巴巴的树皮如严重缺水干裂的土地,又如一

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看不到一丝生机。松树虽披着一袭绿色衣裳,但这绿色仿

佛蒙上了•层灰尘,总感觉缺少了些许生机。夕阳的余光好似也被寒风吹散了

一地,这儿一束,那儿一撮地散落着。又一阵风袭来,我不禁缩了缩脖子,加

快了前行的脚步。

③忽然,看见一抹零零落落的黄点,我跑了过去,看清了,原来是几株小

花。小小的身子被突起的石头挡住了,很难让人发现,也很少有人去仔细观看。

它太小了,有十厘米高吧?也就十厘米,嫩嫩的,绿绿的,那么精致,那么优

美!茎上的两三朵花毫不畏惧寒风,尽情展现着自己生命的光彩。在春寒料峭

之际,它自己在那儿悄怕地生长绽放着。即使没有人去欣赏,它也尽情展现着

自己的风姿。你若说它伟大,它又那么弱小;你若说它卑微,它又那么倔强!

我不禁被它的精神所折服。

④几个月来困扰我的烦恼消失了!在此之前,我曾因老师、同学们看不到

我的才华而气恼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即使无人欣赏也活得漂亮潇洒。我也

曾因困难而退缩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毫不畏惧寒意,为春带来了一抹生机。

⑤它不求名利,不求高贵,不求被精心养育者,不求被作家赞颂,它只求

展现自己小小的春意。即使在寒风中,即使无人欣赏,那又何妨?

⑥我是不是也应该放平心态?是不是也应该在困难面前不畏惧?是不是也

应该即使无人在意,也要活得有意义,活出自己的风采?[5]

【评析】

存在的问题:①描写无名花绽放的过程中,作者仅寥寥几笔带过,没有突

出无名花寒风中盛开的状态,描写太少了;②由物及情,过于突兀,跳跃太大,

使文章内容不连贯,自然的过渡才能让物与情融为一体;③作者在第四段由无

名花想到了自己的状态,把自己的状态和无名花进行对比,突出无名花虽然无

人欣赏但仍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但在第五段,又对此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前后

段所发议论有点重复且显得杂乱;④结尾的议论要富有正面性,启迪性,语言

要简洁、有序,才能让表意更顺畅。

2.阅读修改后的范文,比较分析修改前、后的范文,小组讨论制定征文修

改评价量表,综合比照后确定量表细则。

寒风中的绽放

①那是初春的一个傍晚,虽然已迈入春天,但傍晚的寒风依然刺骨,大街

上,田野里依旧看不到一丝春天的踪影。

②路旁的树仍是光秃秃的,皱巴巴的树皮如严重缺水干裂的土地,又如一

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看不到一丝生机。松树虽披着一袭绿色衣裳,但这绿色仿

佛蒙上了一层灰尘,总感觉缺少了些许生机。夕阳的余光好似也被寒风吹散了

一地,这儿一束,那儿一撮地散落着。又一阵风袭来,我不禁缩了缩脖子,加

快了前行的脚步。

③忽然,看见一抹零零落落的黄点,我跑了过去,看清了,原来是几株小

花。小小的身子被突起的石头挡住了,很难让人发现,也很少有人去仔细观看。

它太小了,有十厘米高吧?也就十厘米,嫩嫩的,绿绿的,那么精致,那么优

美!黄绿色的茎贴着石头边,轻轻地拐了一个弯,然后直起身子,尽力伸展,

擎起几片嫩绿的叶。薄薄的叶片时而随风轻轻摆动,因为那几块石头的存在,

为这几株绿色的小生灵挡住了恣意肆虐的寒风。这几片绿色,在春意料峭的寒

风中是那么惹眼。茎上的两三朵黄色的小花,在这傍晚的寒风中,悄哨地伸展

出花瓣,如孩子展开的小手掌,充满了朝气和生命活力。虽然没有暖暖的春意,

没有滋润的甘露,没有欣赏的观众,但他们依然尽情展现着自己生命的光彩。

在万物仍在躲避寒风的时候,他们在那儿悄悄地生长着,绽放着。你若说它伟

大,它又那么弱小;你若说它卑微,它又那么倔强!我不禁被它的精神所折服。

④看着这几朵不起眼的小黄花,我不禁心生敬意。几个月来困扰我的问题

慢慢地消失了,不宁的心绪渐渐舒展。在此之前,我曾因老师、同学们看不到

我的才华而气恼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不求名利,不求高贵,不求被精心养

育者,不求被作家赞颂,即使无人欣赏也活得漂亮潇洒。我也曾因困难而退缩

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毫不畏惧寒意,只求展现自己小小的春意,为春带来

了一抹生机。

⑤我也应该放平心态,坦然面对困难,积极对待生命,即使无人在意,也

要活得有意义,活出自己的风采。

“文从字顺”评价量表参考格式及范例:

详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说明

1.景物描写:“花”的(1)“九官观察法":调动视①能与出景物特点得1颗星

形象要具体摧写,突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写②能具体突出景物特征得

山景物出景物特点;2~3颗星

特征(2)使用比喻、拟人、排比③国能突出景物的典型特

等修辞手法抽写景物特点征,具有画面感得4-5颗星

2.表达情感和思考:(1)运用托物吉志的手法;①能够表达情感得1颗星:

“花”寄托的情志要(2)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②)能修衣达情感和思考得

合情合理,自然过渡,的抒情方式。2-3颗星:

物与情融为一体③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合情合

理,物与情融为伍得4-5颗

3.行文思路:遵循一(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①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

定的写作顺序,思路开;顺序展开得2-3颗星

清晰(2)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展开②遵循一定顺序,且思路清

晰得4-5颗星。

4.语言表达:连贯、通(1)用词恰当,表意明确,①语句连贯、通顺得2-3颗

顺没有语病;②用词恰当,表意明确,思

(2)句子连贯,语句顺畅,路清楚得4-5颗星。

思路清楚。

5.用词炼句:精美、生(1)运用高雅的词语或成①能用高雅的词语得2-3

动语:颗星

(2)巧用比喻、拟人、排比②巧用多种修辞,有文采得

等修辞手法4~5颗星。

二)通过互助修改、择优朗读、自我完善主题征文,向校园广播站投稿。

环节一(互助修改):根据评价量表小组互助修改征文;

环节二(朗读修改):每组选取一篇互助修改后的优秀征文进行朗读分享,

学生点评;

环节三(自我修改):根据互评和分享的启迪,自己修改完善主题征文,

向校园广播站投稿。

详价维度评价内容存在问题如何修改

1.景物描写:“花”的(1)“九官观察法":调动视觉、听觉、

形象要具体摧写,突味觉、触觉等写出景物特点;

山景物特征(2)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

法抽写景物特点

2.表达情感和思考:(1)运用托物吉志的手法;

“花”寄托的情志要(2)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

合情合理,自然过渡,的抒情方式。

物与情融为一体

3.行文思路:遵循一(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

定的写作顺序,思路(2)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展开

清晰

4.语言表达:连贯、通(1)用词恰当,表意明确,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