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缩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冷缩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冷缩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冷缩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冷缩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缩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 952编写依据 953作业流程图 95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955作业准备 966作业方法 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1适用范围35kV及以下配网工程。1.2电气类别冷缩电缆终端头安装(户外、户内)。2编写依据1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2DL/T5161.5—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3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45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63作业流程图图3作业流程图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4.1冷缩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安装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4.2按《指南》中与冷缩电缆终端接头制作安装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DLFJAZ-01-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4.3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4.4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超过10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1路边敷设电缆,施工区域必须做好安全围蔽及警示标志措施,晚上设置夜间警示灯,防止外人2施工区域防暑降温措施3低处作业没有使用安全带离地面低度超过2m时,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带4与工作零线不得混接,开关箱漏电保护器灵敏可施5在带电运行区域内或邻近带电区域内施工没有采6线缆进出口封堵措施不足线缆敷设进入电房、设备后及时对线缆进出口75作业准备5.1作业前施工条件表5.1作业前施工条件1234565.2人员、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5.2人员、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1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配备足够施工人员。施工现场明确施工技术岗位必须持有与作业工种相应、有效的上岗证。辅助工不2(1)电缆附件应与电缆规格相(2)所使用金具应镀锌(建议3(1)工器具及仪表根据施工现(2)压接模具有围压模和点压模两个系列,并按电缆导体材料(3)模具要与安装的电缆规格(4)工器具在使用前必须擦干净4工作负责人向项目负责人报开工,由项目负责人完成向监施工准备完成可报开工,当施工准备不足时,上报该项目负责6作业方法表6作业方法1特殊项目施工要求、作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危害环境的相应预防控制措施、人员分工,并签署(塔)上安装电缆抱箍或金具,电缆抱箍或金具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满足终端和临时荷重的承载要求。抱箍或金具2业34(3)35kV电压等级请参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5(1)将编织接地铜线分别绕包在三相屏蔽层上并绑扎牢mm2mm2接地线截面可与芯线截面在密封段内,用焊锡熔填一段焊锡过程注意控制好温度、时6在三相三个接地点上分别绕包PVC带。在铠装绑扎地线7套先抽出下端内部塑料螺旋条(逆时针抽掉然后再抽出三到设备接线孔的大约位置,在距接线孔长一点的位置约8管9过渡。从半导电层中间开始向上以半叠绕方式绕包自黏带如果难以剥除时可采用略加热孔深加5mm将末端绝缘剥除,在剥切时不能划伤导体,端子3333343334333433345335533553355446544655466557765776(4)电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J149—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1)用厂家提供的接线端子量出电缆到设备接线座的距子子套(9)电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J149—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如有不同电缆产品及附件的工7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7.1质量控制措施7.1.1现场负责人应根据现场情况安排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监控。7.1.2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工程作业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技术岗位人员必须持有与作业相应、有效的上7.1.3现场负责人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必须详细介绍本作业质量控制要点、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7.1.4作业现场必须有经审核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作业人员必须按图施工。7.1.5施工质量检验一般按以下方式进行。质量检验一般采用三级检验制,施工队(组)对所施工的分项工程应进行100%的质量自检;项目部对所负责施工的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组织质量检查,复检比例不宜低于50%;公司对单位工程组织检查,抽检比例不宜低于20%。7.1.6隐蔽工程施工完成以及全部工序作业完成(转序)时,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现场验收。7.1.8电缆附件安装作业时,需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现场旁站。7.1.8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7.1.8.1电缆绝缘情况良好,无受潮、进水;7.1.8.2附件规格应与电缆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得失效。壳体结构附件应预先组装,清洁内壁,结构尺寸符合要求。7.1.8.3施工用机具应齐全、整洁,便于操作,消耗材料齐备。7.1.8.4对于新产品和非常规材料,必要时应进行试装配,并对相关尺寸预先测量和计算。7.1.7.5在室外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时,应搭设临时工作棚架。关键工序时,建议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85%及以下,温度宜为5~30℃。7.1.7.6电缆终端与接头安装时,应防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内,严禁在雾或雨中施工。7.1.9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时,应做好记录,注意事项如下;7.1.9.1制作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时,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至完成,尽量缩短主绝缘暴露时间;在装配预制件和安装主体时,必须连续工作,不允许间断停顿。7.1.9.2电缆加热校直时,应特别注意对电缆本身的保护,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必要时,还应施以适当的保护措施。7.1.8.3电缆加热自然冷却后,用直尺检查电缆的校直情况:每400mm长度范围,弯曲2mm以下,在电缆圆周上每90度测量一个方向,共4个方向。7.1.9.4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金属护套切断处的断口适当扩张和磨去毛刺。7.1.9.5绝缘屏蔽层末端过渡斜面严禁使用界刀或绝缘剥削刀,只能使用玻璃片或专用刨刀小心刮削,过渡处不允许有凹坑或台阶,其断口应整齐平滑。7.1.9.6安装应力锥、预制件或安装主体前,仔细检查电缆绝缘表面是否光滑平整、尺寸是否准确、标记是否做对。7.1.9.7电缆线芯压接前,确认应套入的零部件是否全部套入,并做好保护措施。7.1.9.8导体压接时,不许弯曲,确保电缆线芯与导体连接管水平在同一轴线上。7.1.9.9应力锥和预制件只能用无水酒精而非其它清洁剂清洁。7.1.9.10所有零部件的密封槽必须带有密封圈,安装时密封圈需涂上密封硅胶。7.1.9.11所有半导电带或金属绕包带严禁绕包至预制件绝缘段等要求绝缘的范围上,在半导电层打磨的砂带严禁打磨电缆主绝缘部分。7.1.9.12所有带材绕包时,要50%搭接,自粘带要70%拉伸。7.1.9.13重要部件,特别是应力锥、预制件、安装主体的内表面、密封圈、密封槽及配合面间不能造成刮痕,部件之间配合良好。7.1.9.14进行封铅或搪锡工序时,一定要在规定点用热电偶检测金属护套表面温度不超过120℃,以免损伤电缆内绝缘。7.1.9.15所有安装零件平面应贴合、螺丝拧紧;多个螺栓固定的零部件组装时,每个螺栓的拧紧勿一拧到底,以逐个断续拧紧为宜,并用力矩扳手进行校验。7.1.9.16需要加热的硅油最好加热至100℃左右低温去潮后注入,并按照不同气温下的工艺尺寸控制注入量。7.1.9.17电缆终端头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可选择在屏蔽罩外表面涂上相序颜色,与接入系统的相位一致。7.1.10电缆终端头和接头安装完毕后,应核对安装记录,并确认所有工序是否完成、相关人员是否签7.2质量控制点表7.2质量控制点表单控制点控制方式WHS电缆线路安装工程●7.2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按《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第8册:配网工程》中的要求执行。●附件1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DLFJAZ-01-01/011□路边敷设电缆,施工区域必须做好安全围蔽及警示标示措施,晚上设置夜间警示灯,防止外人误入工作区□炎热时段作业,配置太阳伞、风扇、应急药品,及时□加强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的检查,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不得混接,开关箱漏电保护器灵敏可靠,漏电保护□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