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十二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3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46分。以下各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卷的对应选项涂黑)1.(2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2.(2分)如图为古埃及的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古埃及()劳动者在耕地、播种、收割、打谷劳动者在扬场,在监工监督下称粮食A.种姓制度的建立 B.农业生产的状况 C.统治区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实行3.(2分)如图。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第一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第二十二条: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第二十五条: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A.宣扬君主专制统治 B.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是最早的成文法典 D.具有社会规范功能4.(2分)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古希腊特别注重()A.发展商业贸易 B.维护国家统一 C.全民共享民主 D.开荒发展农业5.(2分)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公元前3世纪初,统一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64﹣前146年,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公元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A.雅典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克的反抗 C.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帝国的壮大6.(2分)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如图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A.公历的缘起 B.庄园的出现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7.(2分)近代欧洲制定本国法律制度时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如《拿破仑法典》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目前许多国家的司法体系都渊源于罗马法,这表明罗马法()A.维护奴隶主利益 B.是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C.是近现代法学的渊源 D.体现了罗马人的智慧8.(2分)马克垚在解读封君封臣制时指出,封臣把自己的人身转让给别人,让别人支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时,封臣变成了封君的“物”。他旨在说明,封君封臣制具有()A.契约特征 B.稳定性 C.不平等性 D.强制性9.(2分)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由此可见,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A.大规模使用奴隶生产 B.商品主要用来交换 C.生产基本能自给自足 D.具有资本主义性质10.(2分)“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据此可知,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A.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 B.新兴市民阶层要求 C.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 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11.(2分)“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的高档奢侈品交易……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由材料可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 B.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C.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 D.保障人人平等的需要12.(2分)7世纪中期,日本在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这一措施()A.使日本基本实现统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幕府统治的出现 D.致使天皇大权旁落13.(2分)“各地商品在巴格达争奇斗艳,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亚的织物和宝石,北欧的蜂蜜、蜂蜡和毛皮,东非的象牙和金砂,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除部分商品当地消费外,大多数再由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这段文字反映了()A.巴格达物产丰富 B.阿拉伯人是经济交流的桥梁 C.巴格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D.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的统一14.(2分)如图所示是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这说明()A.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B.租地农场的出现 C.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 D.工业革命的兴起15.(2分)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16.(2分)“这场引人瞩目的巨变开始是单向的,但很快就变为交流融合的过程,媒介是海洋及周边的海岸,方法是贸易和移民。”材料中的“巨变”始于()A.城市的兴起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科学革命17.(2分)“怎么把棉花变成象牙?或者更叫人伤脑筋的是,怎么把棉花变成奴隶?”对这一问题,16世纪西欧商人们采用的方案是()A.建立殖民据点 B.开展三角贸易 C.设置商贸公司 D.进行劫掠式贸易18.(2分)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19.(2分)在欧洲人看来,“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这个国家“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与“这个国家”获得自由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20.(2分)据表可知,法国大革命()部分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作者论著评价(德)布维尔《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9世纪德国的政治思想无一不打着法国大革命的印迹(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王振国《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民族的解放 C.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D.推动启蒙运动兴起21.(2分)1815﹣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每磅运费约降了80%……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以下哪个交通工具推动改变()A.汽车 B.电车 C.蒸汽机车 D.飞机22.(2分)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B.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通规律 C.反对用暴力夺取政权 D.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23.(2分)《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其创作的背景是()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24.(12分)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更是时代变迁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拥有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雅典卫城,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材料二:美国华盛顿特区自1790年起设置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华盛顿城市中心建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并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材料三:1801﹣1831年,英国西北部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在曼彻斯特,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事,任选表格中的一座城市,介绍其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首都的建筑规划格局反映的美国的政治特点及法律基础。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英国社会变化并分析其原因。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25.(12分)宝安区某学校历史社团开展了“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历史名人”评选活动。为此,小欣同学选取了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相关的历史人物:主题一:杰出的领导人主题二:①主题三:积极探索的发明家汉谟拉比伯里克利屋大维查士丁尼一世华盛顿拿破仑苏格拉底但丁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②凯伊哈格里夫斯瓦特斯蒂芬森请回答: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①②内容。请任选三个主题中的其中1位人物,为其写推荐语,字数在100字左右。问题二:根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个论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十二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3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46分。以下各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卷的对应选项涂黑)1.(2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大河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根据材料“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可知,人类文明起源的基础都是农耕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很多共同点;根据材料“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可知,文明的起源地域不同,因而又具有鲜明的区域文明的特点,具有多样性,可见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未提到人类最初的文明,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文明成长具有世界性,排除C项。故选:D。2.(2分)如图为古埃及的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古埃及()劳动者在耕地、播种、收割、打谷劳动者在扬场,在监工监督下称粮食A.种姓制度的建立 B.农业生产的状况 C.统治区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实行【分析】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图片反映劳动者在耕地、播种、扬场、称粮食等,反映了古埃及农业生产的状况。故B符合题意;种姓制度出现于古印度,排除A;壁画反映了古埃及农业生产的状况,不能反映统治区域的变化,排除C;古埃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故选:B。3.(2分)如图。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第一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第二十二条: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第二十五条: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A.宣扬君主专制统治 B.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是最早的成文法典 D.具有社会规范功能【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图片内容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社会规范功能,约束民众的行为。故D符合题意;图片内容没有宣传君主专制,排除A;图片内容不能说明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B;《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故选:D。4.(2分)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古希腊特别注重()A.发展商业贸易 B.维护国家统一 C.全民共享民主 D.开荒发展农业【分析】本题考查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古希腊特别注重发展商业贸易。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维护国家统一、全民共享民主都无法弥补粮食的不足,排除BC;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排除D。故选:A。5.(2分)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公元前3世纪初,统一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64﹣前146年,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公元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A.雅典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克的反抗 C.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帝国的壮大【分析】本题考查罗马的征服与扩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内容反映的主题是罗马的征服与扩张。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初,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2分)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如图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A.公历的缘起 B.庄园的出现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分析】本题考查儒略历的形成,知道儒略历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成为后来公历的基础,所以根据“儒略历”可知可以用来解读公历的缘起,A项正确;BCD项与儒略历无关,排除。故选:A。7.(2分)近代欧洲制定本国法律制度时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如《拿破仑法典》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目前许多国家的司法体系都渊源于罗马法,这表明罗马法()A.维护奴隶主利益 B.是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C.是近现代法学的渊源 D.体现了罗马人的智慧【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近代欧洲制定本国法律制度时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如《拿破仑法典》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目前许多国家的司法体系都渊源于罗马法”可知,这说明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学的渊源。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罗马法近现代法学的渊源,不能表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体现了罗马人的智慧,排除AD;《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B。故选:C。8.(2分)马克垚在解读封君封臣制时指出,封臣把自己的人身转让给别人,让别人支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时,封臣变成了封君的“物”。他旨在说明,封君封臣制具有()A.契约特征 B.稳定性 C.不平等性 D.强制性【分析】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封臣把自己的人身转让给别人,让别人支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时,封臣变成了封君的‘物’”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具有不平等性,封臣变成了封君的“物”,受封君的支配。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具有不平等性,不是强调封君封臣制度具有契约特征、稳定性和强制性,排除ABD。故选:C。9.(2分)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由此可见,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A.大规模使用奴隶生产 B.商品主要用来交换 C.生产基本能自给自足 D.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可知,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都能满足庄园内的基本生活需要,体现了生产基本能自给自足这一特点。C项正确;大规模使用奴隶生产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商品主要用来交换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10.(2分)“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据此可知,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A.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 B.新兴市民阶层要求 C.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 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分析】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可知,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拥有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推动波隆那大学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新兴市民阶层要求,题干未涉及,排除B;题干未说明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排除C;国王与教皇的支持与题干中“知名的罗马法学者”不符,排除D。故选:A。11.(2分)“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的高档奢侈品交易……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由材料可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 B.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C.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 D.保障人人平等的需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重要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材料“商行,商人们、贸易”“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的高档奢侈品交易……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可知,这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法制建设,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对外战争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维护法律权威在题干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C项;人人平等在题干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12.(2分)7世纪中期,日本在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这一措施()A.使日本基本实现统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幕府统治的出现 D.致使天皇大权旁落【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知道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解答】7世纪中期,日本在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员治理;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B。13.(2分)“各地商品在巴格达争奇斗艳,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亚的织物和宝石,北欧的蜂蜜、蜂蜡和毛皮,东非的象牙和金砂,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除部分商品当地消费外,大多数再由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这段文字反映了()A.巴格达物产丰富 B.阿拉伯人是经济交流的桥梁 C.巴格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D.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的统一【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解答】据“各地商品在巴格达争奇斗艳,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亚的织物和宝石,北欧的蜂蜜、蜂蜡和毛皮,东非的象牙和金砂,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除部分商品当地消费外,大多数再由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两大洲之间,促进了文明的交流,阿拉伯人是经济交流的桥梁。故选:B。14.(2分)如图所示是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这说明()A.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B.租地农场的出现 C.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 D.工业革命的兴起【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的相关史实。【解答】依据“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可知,13世纪的欧洲出现的新现象是商人给手工业者提供原料,配备工具,付给工资,而手工业者提供劳动、生产商品,由此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生产方式已经出现资本主义化的特点,A项正确;租地农场是在农业领域,而非在手工业领域,排除B项;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对应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排除C项;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D项。故选:A。15.(2分)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生可结合材料“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进行分析。【解答】材料“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体现了德国艺术家的关注点从宗教到人的现实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兴起,故B正确;A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时间为17——18世纪,排除;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1517年,排除C;浪漫主义的特点是憧憬美好未来,注重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D。故选:B。16.(2分)“这场引人瞩目的巨变开始是单向的,但很快就变为交流融合的过程,媒介是海洋及周边的海岸,方法是贸易和移民。”材料中的“巨变”始于()A.城市的兴起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科学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这场引人瞩目的巨变开始是单向的,但很快就变为交流融合的过程,媒介是海洋及周边的海岸,方法是贸易和移民。”可知,材料中的“巨变”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的殖民掠夺和三角贸易奠定了条件。C符合题意。故选:C。17.(2分)“怎么把棉花变成象牙?或者更叫人伤脑筋的是,怎么把棉花变成奴隶?”对这一问题,16世纪西欧商人们采用的方案是()A.建立殖民据点 B.开展三角贸易 C.设置商贸公司 D.进行劫掠式贸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材料中的“棉花”是西欧商人从美洲掠夺的原料,“象牙”是西欧商人从非洲掠夺的资源,“奴隶”是西欧商人从非洲掠夺的劳动力,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结合所学知识,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B项正确;ACD项也是早期殖民掠夺的方式,但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故选:B。18.(2分)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答】结合材料图片提供的信息,可知《清帝退位诏书》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故选:C。19.(2分)在欧洲人看来,“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这个国家“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与“这个国家”获得自由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解答】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其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排除A。B.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排除C。D.据材料“这个国家‘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可知,叙述的是美国诞生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正确。故选:D。20.(2分)据表可知,法国大革命()部分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作者论著评价(德)布维尔《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9世纪德国的政治思想无一不打着法国大革命的印迹(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王振国《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民族的解放 C.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D.推动启蒙运动兴起【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表格内容“19世纪德国的政治思想无一不打着法国大革命的印迹”“法国大革命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故C符合题意;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排除A;法国大革命前就已经实现民族解放,排除B;启蒙运动兴起发生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排除D。故选:C。21.(2分)1815﹣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每磅运费约降了80%……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以下哪个交通工具推动改变()A.汽车 B.电车 C.蒸汽机车 D.飞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改进及其影响。【解答】根据材料“1815﹣1850年……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从而加强了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并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C项正确;汽车、电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BD项。故选:C。22.(2分)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B.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通规律 C.反对用暴力夺取政权 D.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可知,这是因为“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项正确;“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23.(2分)《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其创作的背景是()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了《国际歌》。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解答】与《国际歌》创作相关的史实是巴黎公社的失败。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的歌词,后来经法国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在全世界广泛传唱。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24.(12分)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更是时代变迁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拥有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雅典卫城,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中北部,具有适于新文化生长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8世纪日本首都平城京(今奈良),作为日本都城历时七十五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发祥地之一,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友好往来。材料二:美国华盛顿特区自1790年起设置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华盛顿城市中心建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并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材料三:1801﹣1831年,英国西北部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在曼彻斯特,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事,任选表格中的一座城市,介绍其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首都的建筑规划格局反映的美国的政治特点及法律基础。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英国社会变化并分析其原因。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分析】本题考查自由自治的城市、鉴真东渡、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事,选择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雅典的政治、宗教中心地。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美国华盛顿特区自1790年起设置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华盛顿城市中心建有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其中国会大厦建在中心的‘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并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首都的建筑规划格局反映的美国的政治特点是三权分立,法律基础是1787年美国宪法。问题三:根据材料“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可得出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根据材料“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可得出机器应用于社会生产;根据材料“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可得出工人经济地位下降,生活极度贫困;根据材料“在曼彻斯特,某个街区的7000居民中仅有公共厕所33个。城市到处是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始终弥漫着煤烟。19世纪前40年中,毒雾事件不下14次,死于支气管炎的人数大幅增加”可得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死亡人数上升等。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行。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有优越的地理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的国家政策;便利的交通布局;繁荣的经济发展;深厚的历史背景;传统观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