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1页
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2页
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3页
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4页
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成都七中2024-2025学年度(上)2027届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3题,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

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有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

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

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

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

神铸魂。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

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

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

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

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

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

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

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

“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各种技能大

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

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

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

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

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人民政协报》)

材料三:

对于教育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

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弘扬工匠信仰坚定、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弘扬工匠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和

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

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倡导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着力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创造性劳动的主流意识,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工匠的成长路径和事迹表明,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就能

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传播工匠故事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工匠进学

校、工匠进讲堂等活动,组织老师学生聆听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工匠的事迹

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勉为人、勤奋学习、勤恳工作。

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

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教师队伍的职

业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

重师德激励,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

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摘编自李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弘扬工匠精神》《工人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丰富了人类文明。

B.坚守“工匠精神”,要以强化中国制造、传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力量为落脚点。

C.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

D.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

B.新时代工匠大多承担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须靠团队协作生产。

C.培育工匠精神,教育重点要放在政治素质、劳动情怀、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方面。

D.学校践行“工匠精神”,要强化思想引领,也要传播工匠故事,还要践行工匠品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墨线两头弹。栋梁有榫知轻重,案几无钉试

易难。鸡翅紫檀桔品鉴,钩心斗角悟方圆。

B.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春秋梓庆削钟诫,篼业兽形工鬼神。爵禄不怀名利澹,巧拙己忘敬

畏真。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

C.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

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

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肷心。曲突徙薪治未患,琢磨切磋郢匠斤。邀利目前失大义,内诚外信可

为根。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4分)

5.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三家媒体对于“工匠精神"报道的侧重

点各有什么不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旅途风尘

彭荆风

天还没亮,地处云贵高原的某汽车小站就已经人声喧哗,很热闹了。

我们乘坐的那辆长途客车,昨晚已约定在今天七点钟开车,现在还只有六点,车厢里就坐满了人。

七点还差一刻,天就亮了。驾驶员试了试刹车,问道:“人都到齐了?”

“齐了,开车吧!"好几个声音像合唱队似的,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这里还有一个同志没有来呢!”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老大妈说道。

驾驶员不满意地扫了那几个说“齐了"的人一眼,大声说道:“旅客们,请再查对一下人数,不要丢

下了人!”

一会儿,一个拖着两根长辫子的年轻姑娘,提着一个小包匆忙地赶来了。她刚上车,刚才说“齐了"

的那几个人又像合唱队似的同声喊了起来:“同志,你快点好不好?大伙都在等你一个人呢!”

“是吗?"她腼腆地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我没耽误嘛!现在七点还差五分呢!”

那几个合唱队员的嘴被堵住了,只有一个穿着件青灰色夹克的人,还在好强地咕哝着:“你早来一点,

还不是可以早一点开车。"

姑娘那略带病容的美丽脸庞上露出了一片红晕,她却宽容地没有理会。

当她低声说了句:“对不起。”要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给她让路时,我这才注意地看了她一眼:她上身

穿着一件褪了色的黄军衣,下身却穿的是一条蓝布裤子,看来不久前,她是在部队中工作的呢!

在旅途上,部队同志相见时,会立即引起一种战友相见的亲切感情,我立即给她让了路。她看了看我

胸前的那几个纪念章,明白了我也是部队上的。

车开了,这条路上山高路险,车子颠簸得比较厉害。我回头看了看那位姑娘,她那略带病容的脸庞显

得更加苍白了,两道眉毛也几乎皱在了一起。看来,她是个身体很弱的人,她正在晕车呢!

这天,我们车子到达那个中途歇宿的山城时,已经是黄昏了。车门一开,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首

先和他那一伙人像一阵旋风似的拥出了,受了他们的影响,我也手忙脚乱地跟着挤出了车门,去寻找旅馆。

旅社的确很难找,等我费尽力气找到一个过夜的床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我遇见那位姑娘提着那

沉重的小提包,缓慢地拖着疲倦的步子走过来。我问道:“找到旅馆了么?"

“没有。我最后下车,到处都被先来的人住满了。幸好那边很远的地方有家老乡愿意留我过夜。不然,

真是又要在街头上露营呢!”

我感到有些不安,一到地方,我们只顾自己忙着抢旅馆去了,却忘记了在车上还有一个身体弱、正在

晕车的女同志。作为对同志的关怀,我们做得很不好啊!

第二天早上,到七点钟时人们都已经自动在车厢里坐得整整齐齐的了,只有那个姑娘还没有来。

这可引起了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的话题,他嘲弄地说道:“女同志嘛,总有些啰唆事情,起了床,

还要梳辫子呀!还要擦粉呀!她在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等候她一个人……"

七点十分又过了,才看到那位姑娘头发蓬松地匆忙跑了过来。一看到全车人那不耐烦的脸色,她就知

道是自己迟到了,像犯了罪似的低下头,走进车厢里来。

她迅速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喘着气解释道:“就是那讨厌的背心难穿,二三十个扣子,一个扣

子要扣好几分钟。”

穿青灰色夹克的人,仍然不肯放松:“那是什么漂亮背心?不穿也可以嘛!"

中午,我们的车子在山脚下的一条小河边停了下来,旅客们也都下了车休息。

那位姑娘一个人坐在一棵柳树下。在汽车上颠簸了这一上午,她的脸色更苍白了。我走过去问道:“你

原来是××部队的么?”

她这一路上都是沉默寡言的,这时也许是由于兴奋了,话也就像打开闸门的流水滔滔不绝地涌了出来。

她告诉我:在抗美援朝刚开始的时候,她就参加志愿军到了朝鲜,最后一次战斗是在上甘岭打的。有天晚

上,前沿打得很激烈,她背着一颗四十多斤的炮弹,在陡峭湿滑的山坡上爬行着,快要接近阵地时,一颗

子弹打进了肩膀,她一阵昏迷,当时就连人和炮弹一同摔下了山沟里……

坐在我们周围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许是旅途寂寞谁都想听故事,但我却看到他们的脸上都显出了一种

惊讶的神色,谁能想到:这个外貌文静的姑娘,却是个曾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呢!

“伤口都治好了么?"我问道。

她低垂下眼睛,忧郁地说道:“肩膀上的伤口是好了,背脊骨却还要穿着矫形背心长期疗养。我的一

个哥哥在云南边疆工作,那边气候好,他来信要我到他那里去。这次就是去我哥哥那里。”

哦!我明白了,我完全明白了。可是我们却不了解她的痛苦,有些人还冷酷地讽刺嘲弄她。这些人真

不像个新社会的公民。我抬起头向周围看了看,那些“合唱队员"们也坐在离我们不远的一棵柳树下听着

我们谈话呢!奇怪,这时候他们都失去了平常那种高谈阔论、嘲笑一切的“气概”,脸上都是白一块、红

一块的似乎有什么事使他们不安,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嘴唇一动一动地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

傍晚,汽车又到了一个中途歇宿的小站。当我们正茫然地在街头上徘徊时,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已

快步从一家旅馆里奔了出来,对着她说道:“同志,你是不是还没有找到旅馆?我们已为你订好了一个房

间。"

“为我?”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感到很突然。怎么也想不到这些人会关心起她来。

那些“合唱队员"们一窝蜂地拥上来,接过她的手提包,拥着她就往旅馆里走去。

第二天早上,要开车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应该设法为她换一个座位,出乎我的意外,她已安然在第一排

的窗户边坐好了,那个穿青灰色夹克的人正坐在她原来的座位上呢!看见我,他向我笑了笑,我也亲切地

向他笑了笑。

汽车又在那平坦的公路上飞驰着,朝霞刚洒满天边,公路旁的草丛和树梢上还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秧田里那嫩绿的秧苗已长得很高了,绿茵茵的就像一块块新织的绒毯铺在那广阔的田野里。这时,有人伏

在车窗上轻声哼起了一支歌,歌词是叙说人们在幸福的生活里,怀念起那些为他们战斗过的英雄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驾驶员核查旅客人数时,一部分人不约而同的回答齐了,体现了他们等待的不耐烦,内心的急躁。

B.面对乘客的咕哝指责,姑娘那略带病容的美丽脸庞上露出了一片红晕,说明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惭

愧。

C.当发现姑娘找不到旅馆只能寄宿在很远的老乡家里时,我为此感到不安,也表现出了我的与众不同。

D.穿青灰色夹克的人尽管表面上是一个自私爱发牢骚的人,但其实也是一个明白事理、知错能改的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刻画出了姑娘和穿青灰色夹克

的人的鲜明形象。

B.小说用“合唱队员”来称呼车上的部分旅客,生动地刻画了这些人风趣幽默的样子,意在刻画小人物的

人生百态。

C.小说写战争没有宏大血腥的细节场面描写,而是通过小姑娘的叙述轻描略写,这与本文的风格基调相协

调吻合。

D.小说以一支歌的歌词内容作结尾,意味深长,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讴歌了为人民而战斗的英雄们。

8.小说中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行文叙事巧妙,构思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赏析其中的“构思匠心”。(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段一:

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

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

等,授秘书省校书郎。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

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

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

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

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

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文段二: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

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

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

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

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

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

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10.文段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居易自以逢A好文B之C主D非次E拔擢F欲G以H生平I所贮J仰酬K恩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意为“才”,与《琵琶行(并序)》中“千呼万唤始出来”中的“始"词义相同。

B.相善,指彼此交好,此处的“相”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中的“相”词义相同。

C.信,意为“随便”,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词义不同。

D.去,表示空间上的距离,与《归园田居》中“一去三十年”的“去"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顾况的赞许,对他礼遇有加。

B.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但奏疏却被扣留,不能呈报。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酒食美妙、风景秀丽。

D.白居易给元稹写信,不知不觉已是拂晓,结尾反复呼唤元稹“微之微之”,情真意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4分)

(2)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4分)

1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结合选文二,概括具体让他“恬然

自安”的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刺史其间。②《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

人生短暂而流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了白描手法,写秋日时节,大雁南飞,倒影江中,诗人与客人提着酒上山。

B.颔联夹叙夹议,写诗人面对尘世烦扰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时要插满头而归。

C.颈联写诗人与客人在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纵情饮酒,以至大醉,再去欣赏落日美景。

D.尾联以齐景公反例做结,诗人认为人生无常古今同理,因而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垂泪。

16.同样是重阳登高,这首诗与杜甫《登高》在意境和情感上却有着明显区别,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

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弹琵琶的手法和弹

奏的曲目。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

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小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白居易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由

“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

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①。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

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

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湖,才到高潮,即收拔一画,②,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

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如此③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

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上,更重要的是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为下面的

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18.请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

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

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

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

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

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

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

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20.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怂恿”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21.文中画横线句子,如果改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你赞同吗?哪种表达效果更好?(4分)

22.文中一连用了七个“她”,属于用第三人称叙事,说说这种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好处。(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生命充满劳绩,仍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面对生命的劳绩,曹操歌吟“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陶潜放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李太白笑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杜甫悲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白居易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苏轼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辛弃疾呼号“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李清照悲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为我校朝花文学社组织的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成都七中2024-2025学年度(上)2027届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错误,由原文“有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

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可知,原文说“有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这是一种片

面认识。C.“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错误,由原文“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

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知,原文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只追求创新”。D.“只要就"错误,充分条件不成立,由原文“面

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

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

展的伟大实践”可知,原文没有说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

心态。故选B。

2.A【解析】A.“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

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可知,“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材料二强调精益求精,追求“永远在

路上”,产品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故选A。

3.C【解析】C.“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

畅,复兴大梦看今朝”的主旨是赞美“国家的强大”,而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故选C。

4.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②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③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④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4

分。每一点1分)

5.①《人民日报》侧重从个人、企业、国家层面论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②《人民政协报》

侧重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创新精神”四个角度阐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③《工人日报》侧重论述践行工匠精神在教育层面的实践路径。(6分。每一点2分)

6.B解析:姑娘红了脸不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有错,而是因为她的善良、腼腆。

7.B解析:用“合唱队”来称呼他们,是刻画了这些人吵闹不休的样子,意在讽刺他们自私的行为。

8.(1)善良宽容。面对其它乘客对她的苛责,她没有力争,表现出的是腼腆、脸红和善意的解释;(2)

坚强坚韧。饱受伤病的折磨,在旅途中她身体很弱、面色苍白、步履缓慢、每天必须穿着矫形背心来长期

疗养,却仍能平静地对待苦难;(3)乐于奉献,甘于牺牲。她参加的抗美援朝,打过上甘岭,并英勇战斗

身负重伤,是甘于为国奉献、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答对1点给1分,三点答全给4分,其它答案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9.(1)以“我"作为叙事视角,使故事更具真实性,以我的观察展现了姑娘的个人形象和其它人的转变;

(2)小说善于运用悬念,前部分写姑娘每次上车总比别人迟,先引出读者的好奇与疑惑,后文再揭晓原因。

一直吸引着读者,最后让人恍然大悟;(3)以小见大,通过平凡人物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表现了对战

斗英雄的敬仰,人们的转变反思与人性美的温情。(答到1点给两分,三点答全给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

理均可酌情给分,如“小说最后以歌词结尾略有留白,既引起人们思考又余韵悠长,突出升华了小说主旨。”

又如“青灰甲克前后态度的对比"等)

10.DFI解析:句意: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

上的恩泽。“好文之主”做“逢"的宾语,其后D处断开;“非次拔擢”为偏正结构,作谓语,“被破格

提拔"的意思,其后F处断开;“以生平所贮”作“仰酬"的状语,因状语较长,且需强调,其后Ⅰ处断

开;“仰酬恩造”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故选DFI。)

11.B解析:“枉用相存"是屈驾来访之意,其中“相”表示动作单指一方。

12.B解析:原文“疏入不报"的意思是:奏疏呈入宫中,却没有得到回复)

13.(1)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

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会:正,适逢。掎摭:指摘,指责。)

(2)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掾:属吏。

上:皇上。面:当面)

14.①家人已相聚,冷暖温饱俱在一处,不再牵肠挂肚;②江州饮食起居俱已习惯,官俸够用,不需向人

求;③流连庐山,已在香炉峰下营建草堂,得慰平生所好。(每一点1分)

译文:

15.C解析:C.“在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纵情饮酒,以至大醉”错误。诗中“但将"一词表明,“酩酊酬

佳节”是诗人的想法,诗人是否真的做到了,诗中并未提及。“再欣赏落日美景"也无依据。故选C。

16.①《九日齐山登高》中景色清丽明快,(1分)营造了清新明丽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重阳节登

高的愉悦心情及乐观旷达的胸襟。(1分)②《登高》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1分)营造出萧瑟肃

杀、雄浑开阔的意境,(1分)突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1分)

17.(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18.(第一空,“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第二空,“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终止;

第三空,“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得生动逼真,偏重于讲述故事或描写场面。这里指“再现千变万

化的音乐形象”,用“绘声绘色”更合适。)

19.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