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汉高祖刘邦
汉宣帝刘询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届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粮二千石(郡太守)乎!”
共同体现了官员在王朝建立和国家治理中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思考:汉高祖跟汉宣帝说的话有什么共性?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标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核心素养】唯物史观:以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观点为指导,分析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时空观念:比较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了解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史料实证:使学生在运用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实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提升史学素养。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古代官员的选拔及管理理性分析、客观评判。家国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的意义,与西方文官制度及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渊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主要历史时期官员选拔与管理的核心内容及阶段特征难点: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及特征自主学习:
1、梳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制度有哪些?
2、梳理中国古代官员考核的制度有哪些?
3、梳理中国古代官员监察的制度有哪些?
4、思考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趋势?
5、思考中国古代官员考核、监察的特点是什么?思考:材料所示何种选官制?史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史料2: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史记·商君列传》史料3:“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史料4: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史料5:(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杜佑《通典·选举二》史料6: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世官制军功爵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及以为礼”;“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思考:结合材料思考世官制的选拔标准、特点及影响?选拔标准:血缘特点:官位世袭,贵族垄断影响:①重血缘、轻才能,形成贵族政治,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不利于长远发展②保证了贵族世代效忠王朝,稳定了统治,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世官制并没有就此消失,一方面在后代的少数民族王朝也有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恩荫制”(官僚子弟凭借先人之功绩循例而仕的一种选官制度)的形式遗存下来。材料1: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战国策·燕策二》材料2: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史记·赵世家》材料3:有军功者,各以率上受爵。——《史记·商君列传》思考:战国时期各国选官的途径、标准及影响如何?1、途径:荐举、军功;2、标准:才能、军功。3、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毛遂自荐鲍叔牙举荐管仲2.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
材料4:“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史记•商君列传》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材料一: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
“以法为教”人们学习知识的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即秦律;“以吏为师”人们要学习文字,只能向政府官员学习;◎韩非◎李斯1、途径: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2、标准:法律3、目的:控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影响: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但造成了文化的专制。◎云梦睡虎地秦简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制度思考:秦朝选官制度的途径、标准、目的及影响?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4.汉朝:察举制思考:结合材料思考察举制选官的过程、标准、科目?材料1: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故“公卿多起于屠贩”。随着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中央集权国家的不断完善和巩固,武帝时“吏多军功”的局面已不适应地主阶级政权的需要,军功地主已开始没落,官吏出自“任子”或“赀选”的办法,已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因此,武帝时出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以强化中央集权制政治的需要,开始推广行“以儒取仕”的察举制,并逐步发展成为完善的选官制度。——王震亚《论汉代的察举制度》材料2: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1、过程:查访—荐用—试用考核—任用2、标准:举孝廉3、科目:察举分常科和特科两类。常科科目特科察孝廉举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茂才在开始只是特科,汉光武帝时设为常科,往往与孝廉并称,表明其重要性。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是最主要的特科,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系统完整的选官制度是从两汉的察举制度开始的。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4.汉朝:察举制拓展提升探究: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察举制的认识?材料1: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2: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3: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书·段灼传》积极: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局限:①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
②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察举制
③本身腐败重重,后期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4.汉朝:察举制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背景内容标准①察举制弊端显露,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②战争频繁,士人流散,察举制度失去社会基础,难以实行。设置中正官、品评人物、按品授官家世、道德和才能→只看家世自学:梳理九品中正制的基本信息?材料1:《宋书》记录了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的这种最初目的“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材料2: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思考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探究: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影响?高门(上品)寒门(下品)影响:积极:①前期(魏至晋),以才品人,起到了选贤举能的积极作用;②由于中正官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③考试选吏为隋唐科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局限:后期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用人局面。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6.隋唐至清:科举制
材料: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①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门阀士族的衰落)②为加强中央集权。③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背景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6.隋唐至清:科举制所谓科举,就是分科考试举人;所谓科举制度,就是按照不同的科目通过考试来选取人才的考试制度。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6.隋唐至清:科举制
自学:结合教材梳理科举制的发展过程?朝代阶段内容隋创立唐完善宋发展元停滞明清僵化直至废除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人数、科目武则天:武举、殿试唐玄宗:诗赋成主要考试内容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八股取士录取人数不多,科举为官比例不高材料1: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材料2: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3:“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材料4: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科举制影响积极:①打破了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②加强中央集权,选人权收归中央;③提升官员素质;④促进教育发展;⑤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局限:①禁锢思想
②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中国科技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6.隋唐至清:科举制
探究: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影响?。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唐代科举材料1: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礼部侍郎裴坦主考,进士科考生一千余人,有三十人及第,其中"皆衣冠士子,是岁:郑义则故户部尚书瀚之孙;裴弘,故相休之子;魏当,故相魏扶之子;令狐涫,故相令狐綯之子。余不能遍举,皆以门阀取之。惟陈河一人孤平,负艺第于榜末。
---《册府元龟·贡举部·谬滥》材料2:考生与考官并不回避,士子往往事先向考官呈送诗文,趋附巴结,求取赏识,甚至出现泄漏试题、冒名顶替等科场舞弊现象。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探究: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代科举制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科举考试中存在门第取士的情况,进士科基本都被高门大族所垄断。原因:唐朝考试机制不完善。。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两宋:进一步发展完善
强化殿试,严格考试,由皇帝亲策,废除公荐,“取士不问家世”,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锁院、糊名、誊录等制度的实行,使得科举考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的竞争原则。
材料1:北宋“取士不问家世”原则的确立,堪称我国封建选士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至此,魏晋隋唐“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的时代始告终结。
——张邦炜《论北宋“取士不问家世”》材料2:锁院就是在贡举考官被任命之后,立即被送入贡院或其他考试场所,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拟题、引试、考校试卷、确定等第,放榜之后,才能解禁出院,以防止请托之弊。此制自太宗淳化三年创立之后,一直沿用。——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①籍贯信息②三代脚色③所习经典。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元朝:时断时续
材料1:元对汉族制度的模仿是不彻底的,比如说开科举,……元朝一直不断拖延,议而不行。……(忽必烈)觉得儒生没什么太大用处,所以一直没有搞科举。——党宝海《征服与磨合:元》材料2:仁宗一登基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至此?”皇庆二年,颁布行科举诏。——据《元史》整理(1)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2)随着上层统治者汉文化素养的提高,1313年宣布次年开考,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3)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也不高。材料3:从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开始,整个元代存在的年间,其中开科取士不过断断续续的47年,共16次,自延幼二年至元代灭亡,共取进士1135人,……科举入仕者只占元代官员比例的1/22。——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元朝科举制理学走向官学化。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明清:由盛转衰道光二十四年殿试大金榜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材料:“科举考试必须按照宋儒的传注,写作教条的、死板的八股文,以功名利禄来僵化人们的思想。注重的是背诵千篇一律的高头讲章,写作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的八股文,那些举人、进士,大多并无真才实学。这种使人别无选择的愚民政策,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专制。”——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第266页。。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清末:科举制废除材料:“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1)1898年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2)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光绪帝诏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至此正式废除了。废除科举制的诏书选官制度时期制度标准影响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西周至春秋春秋战国秦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血缘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贵族政治形成)才能;军功废除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汉武帝以后(两汉)孝廉(品德和才能)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后期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家世、道德和才能→门第才学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教育的发展。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自学: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基本信息,探究其演变趋势?世官制举荐军功爵制重法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法家思想思想文化专制;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①选拔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推荐到公开考试,公平、公开、客观③选官范围:不断扩大,推动阶层流动朝代考核制度考核标准特点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朝清朝上计制土地人口、财政收入、治安情况流于形式吏部考核品德、才能磨勘制度政绩考满和考察政绩、贪酷和不作为京察和大计才能、操守、政务1、考核法规趋于完善;2、考核方式趋于细化,地方官和中央官分别考核;3、考核标准道德、才能与功绩相结合;4、考核流程日趋严格。二、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变迁
自学:结合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变迁?探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考核问题的看法?
材料:考核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历代十分重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明朝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作用:①利于整顿吏治,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行政效率;②利于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局限:受制于皇权,无法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实质:维护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启示:对于当今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有效的官员考核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二、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变迁二、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变迁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约葬于王莽时期。《集簿》用草体书于木牍正反面,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从“文物简介”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关键信息?《集簿》中记录各方面年度统计数字目的是什么?江苏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一)秦汉——上计制中央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县、侯国郡国郡国汇编,制成计簿,上报中央。御史府审核计簿,防止造假是中央政府用来对地方政府实行财政监督和政绩考课的制度。以考核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升降二、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变迁(二)魏晋南北朝:流于形式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三)隋唐宋时期考核制度1.变化: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2.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3.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考核部门尚书省的吏部考核方式地方报告中央皇帝巡查州县考核标准品德才能,四善二十七最考核结果评定分三等九级,确定官员升降与奖惩。二、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变迁4.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宋代考核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南宋在御史台设考课司,共掌考核,标准:“四善四最”。宋神宗熙宁元年颁行考核州县官员的《守令四善四最》“四善”沿用唐制,为德义、清谨、公平、勤恪。“四最”是断狱平允、赋人不扰;均役屏盗、劝课农桑;赈恤饥穷、导修水利;户籍增衍、整治簿书。二、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变迁1.明朝:(四)明清时期(考核制度严密)名称考核时间目的或结果考满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考核结果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点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2.清朝:考核标准:四格八法四格:守、才、政、年四个方面(操守、才干、政务、年龄)八法:官员不合格的八个方面
(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朝代中央地方特点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御史大夫监察史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御史台(御史大夫)御史台、台谏合一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通判御史台御史台、肃政廉访司都察院、六科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bt项目合同3篇
- 2024年度建筑行业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某电子产品制造商3篇
- 2024年度国际河流治理开发合同
- 2024年度企业碳足迹监测与减排合同
- 房地产施工安全培训
- 2024年度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合同2篇
- 2024年度合作协议标的为网络直播平台运营3篇
- 个人租房合同书标准版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家居网络安全服务合同
- 社团面试评分表
- 智慧园区 物流基地集装箱货堆场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血清转氨酶异常病因分析
- DB37T 4243-2020 单井地热资源储量评价技术规程
- PDCA提高护理管道标识规范率
- 世界未解之谜英文版
- 中小跨径公路桥梁设计课件
- 放射培训考试习题及答案
- 硫磺制酸工艺
- 译林牛津版9A-Unit8-Detective-Stories-Reading-2公开课优质课件
- 邯郸市政府采购办事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