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泽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惠泽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
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学识浅薄,见闻不广。D.正确。一个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
为“若将适安";一个没有特殊句式。句意:你将到哪里去?/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绝?故选A。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报告实情也会立刻被处死”
错误。从原文“不报其情,又恐死"来看,原文的意思是“如果不报告实情,也恐怕会死”,
并非“立刻被处死"。故选D。
13.(1)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反而愁它宽大而没有什
么可盛受的东西呢?
(2)秦军果真到了,戎王喝醉了而卧在酒樽旁边,最终被秦军擒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虑”,用绳结缀;“乎”,于,在;“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2)“樽下”,酒樽旁边;“卒”,最终;“禽”,通“擒”,捉住,捉拿。
14.①惠子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②宋人不能物尽其用;③戎王贪图享乐,容易被蒙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可知,
惠子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②由原文“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
之,请买其方百金……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可知,宋
人不能物尽其用;③由原文“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
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抒弓而射之"可知,戎王贪图享乐,容易被蒙蔽。
参考译文:
文本二:
亡国的君主,不可直言相谏。不可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贤人就无从到来。贤人
无从到来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通。秦缪公时期,戎人势力强大。秦缪公送给他们十六人的
女子歌舞队和技术高超的厨师。戎王非常高兴,因此而屡次大吃大喝,日夜不停。身边的人
有谁说秦军将会到来,戎王就拉满弓射他。秦军果真到了,戎王喝醉了而卧在酒樽旁边,最
终被秦军擒住。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人侦察齐寇到达了什么地方,使者回来,说:“齐寇
近了,国人恐慌了。”左右近臣们都对宋王说:“凭着宋国的强大,齐军的弱小,怎么能够
有像这样的情况?"宋王于是发怒而屈杀了使者,又派人去察看齐寇,使者又像前面那人一
样报告,宋王又大怒,又屈杀了他。像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三次。此后又派人去察看,这个使
者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问:“国家危险了,你将到哪里去?”弟弟说:“我为大
王察看齐寇,没有料到他们这样近,而国人这样恐慌。现在我担心的是,先前察看齐寇情况
的人,都因为报告了齐寇近了而被杀。如今,报告实情,是个死;不报告实情,也恐怕会死。
我该怎么办呢?"他哥哥说:“如果报告实情,你将比国破而死的人先死。”于是使者向宋
王报告说:“根本看不到齐寇在哪里,国人都很安定。"宋王非常高兴。左右近臣都说:“之
前死的那几个确实该死。”宋王赐给这个使者很多钱财。齐寇到来之后,宋王自己奔到车上,
赶着车飞快地逃命去了。
15.D【解析】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写诗人故人朋友音书断绝,他的一
家人处在长久忍饥挨饿情况中,现实生活中处境十分窘迫。由此可推,尾联中的“欲填沟壑”
是为了顺接上句的思想情感,意为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并非是因为自己年迈体衰,
行将就木。
16.参考答案:①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
的翠竹轻摇,雨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3分)②李白的狂
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政治前途
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3分)(评分细则:6
分,每答出一点3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1)致知在格物;物格而知至;
(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A因人而异B推己及人
【解析】A后文说到“不同的人心理特质不同,情感需求也不同”,所以在提供情绪价值时
候要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可填“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人的不
同而有所差异。B前文说到“需要情绪价值提供者能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就
是说用自己所想的推导别人所想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别人的心意,可用“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指以自己的心思去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19.语句④,可改为“并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
语句⑤,可改为“我们还可以通过分享情感、表达关怀,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
【解析】语句④,“增强”和“情绪状态"搭配不当,应将“增强”改为“改善";语句⑤,
“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成分残缺,“通过"放在句首,使得“让”缺
少主语,可改为“我们还可以通过分享情感、表达关怀,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
20.(1)它可以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况(2)受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根据后文“……这就是情绪价值
高;……那他的情绪价值就低”,可见情绪价值分为高、低两种情况,又因横线后的标点是
冒号,可知应填总括性的句子,故填“它可以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况"。(2)根据后文“这
种影响……”,其中“这种影响"就是前文所填的“影响”。再根据“如果说在一段时间里,
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能带给人正面的情绪,那么人就会有充足的情绪价值。如果发生在周围的
事情带来的都是负面情绪,那么人是不会产生情绪价值的,即使有,也很快会被消耗掉”,
可见,周围发生事情事会影响人的情绪价值的,故填“受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影响”。
21.①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②叠
词具有强调作用,在表达上更形象,“哔哔剥剥、踢踢踏踏、轰轰隆隆"强调了烧火声
之爆裂,马蹄声之杂乱,炮声之宏大,更形象地凸显松涛声由小及大变化的过程,让读
者能够身临其境。
【解析】从构词看,“哔哔剥剥、踢踢踏踏、轰轰隆隆”属于叠音词,三组叠音词的使
用使语言节奏感强烈,有一种音韵美。而“哔剥、踢踏、轰隆"则缺少韵律感。从表达
效果看,“哔哔剥剥、踢踢踏踏、轰轰隆隆”描摹各种声音,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三组
词语内容上形成递进,表明声音在一步步增强,叠音词的使用强化了这种效果。而“哔
剥、踢踏、轰隆"表意单一,没有层次感和丰富性。
22.(1)仿佛:大概的(2)仿佛:好像
【解析】(1)仿佛:大概的。“本来已经难于知道原画,只能仿佛的了”表明印画与原
画是不能完全相同的,只能看个大概。(2)仿佛:好像。“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是描
摹松涛的声音,突出表现松涛声音的洪大。
23.【例文】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这是个喧哗的时代,也是一个寂静的时代。互联网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人类的感
情,但一台台冰冷的设备又使我们与真正生动的世界愈行愈远。面对或物质或精神的孤独百
态,人类展示出如此绝伦的千姿,笑纳这份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你去或不去,那条喧哗的大街就在前面。它既是一次主动的选
择,也是一幅生命的投影。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孤独与喧哗在矛盾中共生:我们的城市
群越来越密集,邻里关系却越来越冷漠;我们的物质享受越来越富足,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却
越来越浮躁与空虚。面对孤独的生活,我们陷入过历史的怀疑,思考过信仰的是非,洞察着
时代的规律,好似孤独成为了一种命中注定之下,颓废与徘徊的理由,但颓废与徘徊终不是
人类力量的源泉。
“越文明,越孤独。”孤独作为一种隐匿的线索,隐藏在历史的洪流中。下学而上达的
圣人孔子,也感慨到:“知我者其天乎?"老子也曾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下独泊而未兆,静等
道的变化。而在“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鸦,朝堂坛兮”之时,屈原也曾以一种何其
悲凉的声音喊出“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悲嚎。再看《百年孤独》中的
马孔多,当读者还徘徊在狐疑会传染的失眠症与失忆的荒唐之中时,自己却已经开始决定淡
忘历史,在忙碌的工作与繁务中过着被定义的生活。当网络上某些人一味地鼓吹996,一味
宣扬“公知”言论,显示出自己如圣人般居高临下的悲悯姿态时,那些应和的人,却逐步步
入形肉分离的虚伪繁华——他们努力让自己变得合群,努力融入一个个无意识的群体飘荡,
用这种虚伪的繁华填充了孤独的内心,却只获得了拙劣的存在感。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有别于寂寞,“寂寞是会发慌的,孤独则是饱满的"。孤独的意义
本就在于反抗孤独。因为孤独,才会有祈盼,才会有渴望,才会迸发出难以名状的生命活力。
因为孤独,大卫科波菲尔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自我成长,海边打渔的圣地亚哥才会产生一种
不切实际的念头保护大鱼。也因为孤独,才有人在六便士旁看到了月亮。社会终归是人的附
加属性,孤独才是灵魂思考的必需品。面对孤独,不是一味逃避或消除,而是要去尊重孤独,
采纳孤独。唯有荷塘月色之下,心才能享受片刻真正的安宁。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也是时代前浪下的暗涌。时代也会有孤独的休克,让人类在神圣的
沉默中学会了历史,在紫日的余辉下学会了和平,在繁华的泡沫后学会了冷静,在寂静的宇
宙中学会了未来……数百万年来,人类一次又一次的站在终点,反复思考过去的孤独,才有
了在泥地中的艰难前进。而此时的孤独,终能成为追逐美好未来的力量。
岁月在呼吸间流浪,唯有孤独,能让终点的想望歇息。
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任何事物的特点,都是由它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并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革命回忆录具有如下的特点。
“三亲”的原则性。即革命回忆录的内容必须是撰稿人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革命史实。回忆就是回想,是再现的一种形式,只有“三亲”,才可回忆。一九三五年五月,杨得志同志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指挥了强渡大渡河的重要战斗,正因为他有了这一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留芳史册的革命回忆录《强渡大渡河》。在“三亲”原则性这一点上,文史资料和革命回忆录是相同的,如《我的前半生》是皇帝(溥仪)写皇帝的生活,别人谁也写不出来。不过,文史资料的内容范围要比革命回忆录宽广得多。而报告文学、通讯,它的材料是靠深入生活采访得来的,这与革命回忆录的“三亲"原则性不同。
历史的真实性。有了“三亲”,还必须如实地加以反映。郭沫若同志在他的《北伐途次》这本回忆录的序言里说:“我这篇文章只能够采取回想录的形式,记忆比较明确的地方写得自然会详细,记忆比较淡薄的地方写得自然会简略。这样便会出现断片,但也只好听其断片。我本也可以加些想象进去,写成一部小说,但那样反会减少事实的真实性。"郭老写回忆录,对于年代久远,无法忆及的人物、情节,宁可缺如,决不虚构。我们其他的革命前辈在记录当年经历时也同样确切地反映真实,而且能从更高的思想高度去理解过去,力图把革命回忆录写成经得起考验的历史文献。
高度的思想性。我们的革命前辈,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不但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又善于论述革命的经验。他们抱着一种崇高的目的和愿望,为了使后代知晓革命历史和接受传统教育,才进行革命回忆录的写作的,这就决定了革命回忆录有它高度的思想性。正如鲁迅所说的,“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革命回忆录正可以帮助我们想想过去,珍惜今天,从而增强信心和力量。
表达的生动性。在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改朝换代,惊天动地,威武雄壮,可歌可泣。作为革命回忆录,理所当然要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才能足以反映当年革命前辈的思想感情和革命史实。很多优秀的革命回忆录,不论是写革命斗争的历程,还是缅怀革命前辈的生平事迹,往往采用文学表现手法,描述动人的故事情节,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感情,往往也自然地流露于笔端;有时,在叙事过程中,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发表议论直抒胸臆,或点拨升华,真可谓得心应手。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同志说:“有许多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保持这个传统。力求使我们的历史著作不但有丰富的材料、卓越的思想,而且写得有声有色,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美。"
总之,革命回忆录以“三亲”的原则性、历史的真实性、高度的思想性、表达的生动性为特点,记述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斗争,歌颂革命斗争的英雄业绩。它既是良好的生活教科书,又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珍贵资料。
(摘编自王大悟《浅谈革命回忆录的特点和写作》)
材料二:
我们知道,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最终依靠的是一张报纸。经考证,这张报纸就是《山西日报》,当然后来还依靠了《大公报》等其他传播媒介。《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是这样写的:
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讯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然而,《聂荣臻回忆录》里并没有写是如何得到这张报纸的。这个谜,一直在我心里存放着,不知能不能破解,亦不知何时能破解。
2004年夏天,《北京青年报》为纪念长征出发七十周年,连载健在红军将士访谈录,8月23日这天,刊登的是《杨家华为遵义会议站岗》。像以往一样,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突然,其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
长征中,还有一件令杨家华难忘的事。红二师进入哈达铺后,聂荣臻一放下行李,就对杨家华说:“小鬼,快去买些烧饼回来。"杨家华跑到一个卖烧饼的老乡处,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买了4块烧饼。老乡随手拿一张报纸一包,递给了他。杨家华清楚地记得包烧饼的报纸是《山西日报》。聂荣臻像往常一样,看得特别认真。忽然,聂荣臻的嘴不动了,两眼像被定住了一样。接着,他大声地对杨家华说:“小鬼,快,把通讯员叫来,赶快骑马把这张报纸送给老毛,送给中央。”然后,他转过身,兴奋地对林彪说:“陕北还有根据地,刘志丹,刘志丹带着一支队伍在陕北!"第三天,毛泽东就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召集了干部大会。从此,红一方面军就朝着陕北根据地迈开了行军的步伐。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段文字,实在是太珍贵了。它不仅破解了我心中之谜,而且还为党史、军史的红军长征落脚点研究提供了一个完美而圆满的答案。
(摘编自尹韵公《终于找到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忆录就是通过回忆以往的经历,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革命回忆录是回忆录的一种,它主要是回忆革命的经历。
B.革命回忆录可以使后代知晓革命历史、接受传统教育,鲁迅先生的话激励我们在重温革命者历史的过程中增强信心与力量。
C.革命回忆录有一定的创作原则,比如“真实性"思想性”等,而“三亲"原则是它区别于报告文学、通讯的一大特征。
D.材料二在引用《聂荣臻回忆录》内容时,特意标明了它的出版社和出版时间,意在突出引用材料的准确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杨得志的《强渡大渡河》和溥仪的《我的后半生》两篇回忆录,意在证明回忆录必须遵循“三亲"的创作原则。
B.从郭沫若创作回忆录时说的“这样便会出现断片,但也只好听其断片”可知,任何革命回忆录的创作都须经得起“真实性"这一检验。
C.“描述动人的故事情节”“真可谓得心应手"是因为革命回忆录既讲究思想性,更讲究文学表达的生动性,以此来感染读者。
D.由材料二关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确定过程,我们可以推知,想要证明一则革命回忆录是否具有史料价值,并不能只看一个孤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1959年,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3位作者创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不久,他们又根据回忆录创作小说《红岩》。
B.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通过记一辆在延安曾经使用过的纺车,充分反映出当年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C.《大战中的插曲》以“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这样具有抒情味的语言开篇。
D.1979年湖南省出版局同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办公室,联名向老同志发出《关于约请老同志撰写湖南革命回忆录的一封信》,共收到回信六百余件。
4.杨家华讲述的材料为什么能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研究的宝贵资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在围绕“革命回忆录"展开内容,但它们在文体、内容、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木精灵
[美]纳博科夫①
①墨水瓶投下一个抖动的圆形影子,我正在专心致志地描画它的轮廓,远处的一间屋里时钟在打点,我呢,又是一个精神恍惚、老像做梦一般的人,还以为是有人在敲门,先是轻轻地敲,接着敲得越来越响。来人敲了十二下,停下来等候。
②“是的,我在家,请进……”
③门把手怯生生地转动一下,满身流汁的蜡烛斜了一下烛光,来人往旁边一闪,站在了长方形的阴影之外,只见他弯腰弓背,灰衣上披着星夜的霜尘。
④我认得这张脸——认识他已经好久好久了啊!
⑤他的右眼仍然隐在阴影里,左眼怯生生地偷偷瞅我,眼晴拉长了,隐隐发绿。眼珠子像一块铁锈在忽闪……两鬓灰白,如青苔丛生,银眉很淡,不注意看几乎看不出来,没有胡须,嘴周围的皱纹显得很可笑——这一切像是和我的记忆开玩笑,让我隐隐恼火。
⑥我站起来,他上前一步。
⑦他的破旧上衣显得太小,好像穿得不大对——衣襟错了位。他手里握着一顶帽子——不能叫帽子,是一个松松垮垮的深色包袱,根本没有帽子的样儿……
⑧我含糊不清地咕哝了一句欢迎的话,握了握他轻飘飘、冷冰冰的手,拍拍一只破旧的扶手椅的椅背。他在椅子上悬悬地坐下来,然后急匆匆地说起来。
⑨“街上乱得可怕,所以我就躲进来了,不请自来,来看看你。你认出我了吗?你我二人过去常在一起玩,追逐打闹,一玩就是好几天,如今故地重游。你难道要说全忘了?"
⑩他的声音实实在在地迷惑了我。我觉得头晕目眩——依稀记起了当年的快乐,无穷的、无可替代的快乐,至今萦绕心头……
不,这不可能:我是一个人来的……怕是什么精神迷乱症,说犯就犯了吧,然而我身旁的的确确坐着个人,瘦得不像个真实的人,穿着带长穗的德国短靴,声如铜铃,闪动着金黄色和碧绿色,好熟悉——说出来的话却又如此简单,和真人一模一样……
“好啦——你记得的,对,我是从前的森林精灵,一个淘气鬼。如今我在这里,和大家一样,迫不得已逃亡啊。”
他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我又一次产生了幻觉,好像看到如波似浪的滚滚灵气,高大茂密的枝叶汹涌奔腾,明亮的桦树皮一闪一闪,伴着一种连绵不断的悦耳轰鸣……他朝我俯过身来,亲切地盯住我的眼晴,“还记得我们的森林吗?冷杉黑漆漆,桦树白茫茫?如今全被砍光了。说来痛心,令人难以忍受——我亲眼看着我心爱的白桦树噼里啪啦地倒下,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把我赶进沼泽地里,我哭泣,我怒吼,像只麻雀一样狂叫着,飞快地逃走,去了邻近的一片松树林。"
“我在松树林里伤心,止不住哭泣,我从小到大都不习惯松树林,再说,瞧瞧,这哪里还是松树林呀,只是一摊蓝瓦瓦的煤渣。还得再走些路。不知不觉到了一片树林——真是一片好林子,茂密,幽深,凉爽。然而不知为何,这林子和以前的林子不完全一样。想当年我经常从早玩到晚,猛烈地打呼哨,使劲地拍手,惊吓路人,你还记得你自己的事吧——有一次你在森林里的一个昏暗的地方迷了路,我不停地把林中小路弄得错综复杂,让树干乱转,闪现在枝叶丛间。一整夜都在恶作剧。不过那时就是到处鬼混,开开玩笑,大家怎么骂我都行。可如今我清醒了,因为我的新住处实在不好玩。白天黑夜周围都有奇怪的噼里啪啦响声。起初我以为是个精灵同伴,在这一带出没。我呼唤着,又听听回音,还是噼里啪啦声,还有轰隆隆声。不过不对啊,那不是我们精灵发出的声音。”
“我久久流浪,穿过不同的树林,却找不到安宁。要么是死寂,荒凉,了无生趣,令人窒息;要么是恐怖,令人不敢去想。最后我下定决心,变成一个乡巴佬,背个背包出发,永远离去。别了,俄罗斯!一个同类精灵,是个水妖,帮了我一把。可怜的家伙也在逃亡。他见什么都觉得惊奇,嘴里不停地说——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啊,真正是一场灾难!想当年他也有快乐的时光,常诱人落水(他是一个好客的精灵)。作为回报,他在金色的水底多么宠溺地亲抚他们,唱着多么动听的歌将他们迷倒!而如今……于是他带着我走了。
“他逃到远方,在某个遥远的海面游荡,在一处雾蒙蒙的海边把我放到岸上——去吧,兄弟,自己找一片能和睦相处的绿林吧。可我什么都没找到,最后落脚在了这个陌生的、可怕的石头城。于是我变成了一个人,戴着浆过的硬领,穿着短靴,完全一副人样,甚至还学会了人的话语……"
他陷入了沉默。眼晴像湿润的树叶一般闪闪发亮,胳膊交叉起来,蜡烛淹没在烛泪中。摇曳的烛光下,他梳向左边的几缕灰白的头发很奇怪地闪着微光。
“我知道你也在苦苦寻找,”他的声音又幽幽传来,“不过你的寻找比起我的来,比起我狂风暴雨般的寻找来,不过是熟睡之人均匀的呼吸罢了,你不妨想想:我们部落里没有一个人留在俄罗斯。有一些像丝丝烟雾一般绕着圈飘走了,另一些流落到世界各地,家乡的河水变得忧伤,再没有欢快的手在河面上击溅月华。偶有没被收割的风信子,成了孤儿,默然无语,淡蓝色的古斯里琴也不再弹响,它曾为我的对手、轻盈的田野精灵服务,为他的歌声伴奏。那个头发蓬乱、热情友好的家居精灵,含着眼泪放弃了你那蒙羞受辱、又脏又乱的家,也放弃了枯萎的小树林,想当年那些小树林,明亮处楚楚动人,幽暗处又神秘莫测……
“这就是当年的我们,当年的俄罗斯,曾是你的灵感,曾是你风月无边的美丽,曾是你青春永驻的魔力!如今我们全都走了,走了,被一个发了疯的检查员赶出家园,亡命天涯。"
“我的朋友,我不久就要死去,对我说点什么吧,告诉我你爱我,一个无家可归的孤魂,过来坐近点,把手给我……”
蜡烛扑扑闪了几下,熄灭了。冰冷的手指摸摸我的手掌,那熟悉的忧郁笑声如钟震响,然后消失了。
当我打开灯的时候,扶手椅上并没有人……没有人!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只有一股淡淡的香气,桦树的香气,湿苔的香气,飘荡在屋子里……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籍作家,童年在圣彼得堡度过。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纳博科夫一家乘船离开俄国,前往欧洲西部开始流亡生活。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妖的出现使木精灵得以漂洋过海,而水妖的自述既是对木精灵遭遇的补充,也让这遭遇更真实且具有普遍意义。
B.“仍然"怯生生地”“偷偷瞅"像一块铁锈”,这些词展现出长期流落他乡的木精灵胆怯、卑微的特点。
C.木精灵“两鬓灰白"银眉”表现出的是一个老者的形象。面目全非的故人,却有着熟悉的声音,这让作者的记忆慢慢打开,记忆里充满快乐。
D.小说三次描写蜡烛,第一次暗示了木精灵进屋,第二次则为“我"的回忆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第三次铺垫了木精灵的消失。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该作品借用魔幻故事的题材形式来叙事。“木精灵”的出现为文章增添了浪漫色彩,增强了小说的魔幻效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讲述了“木精灵"今昔不同的境遇,虚实相映,形成对比,强化了其被迫逃亡的无奈之情。
C.这篇小说以全知视角展开叙事,叙述了我在昏暗环境下描画一个墨水瓶,心理恍惚,接下来进入幻觉,倾听闯入家里的“木精灵”对他讲述的悲惨故事,给人一种真实感。
D.本文双线交织,木精灵深夜躲避贸然来访是明线,主人公辗转逃亡是暗线。双线并行使文章节奏在虚实交错间张弛有度,给人以足够的沉思和联想空间。
8.本文以“木精灵"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9.纳博科夫的作品既具有现代主义魔幻元素,又承袭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请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角度分析本篇小说中的现实感、真实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
文本二: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抒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拙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雍塞》)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3分)
不可以A直言B则过C无道D闻E而善无自F至矣G无自至H则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树”是种植之意,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齐桓晋文之事》)中“树”的意思不同。
B.“与越人水战"中的“水”名词作状语,与“非能水也"(《劝学》)中的“水”字的用法不同。
C.“蓬之心"指像蓬草一样的见识、不通达之心,与现代汉语成语“孤陋寡闻”意相同。
D.“若将安适"意为“你将到哪里去”,与“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的句式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惠子种出了能够容得下五石的大葫芦,但因为盛不了足够多的水,做成瓢又没有用,所以就把它打破了。
B.宋国人有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药方,但仅百金就卖掉了,庄子在文中叙述此事,旨在批评惠子与这个宋国人见识短浅。
C.戎王没有识破秦缪公赠送歌舞队和厨师的阴谋,日夜不停地吃喝玩乐,若有谁提醒他有秦军进犯的危险,他还惩罚谁,这导致其最终被活捉。
D.最后那个察看齐寇的使者,想到报告实情会被处死,不报告实情也会立刻被处死,所以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在其哥哥的启发之下谎报了军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4分)
(2)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4分)
14.请结合两则材料,评价见识不通达之人的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从诗人居住的清幽秀丽的环境写起,并化用典故,衬托下文“狂夫”的形象。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的“老"字写出狂夫年迈体衰,饱经患难,行将就木,故诗人称自己“欲填沟壑”。
16.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的“___”阐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则表明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2)《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和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情绪价值"本为营销学概念,指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如今流行的“情绪价值”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1):如果一个人总能给别人带来舒服、愉悦的感觉,这就是情绪价值高;反之,如果一个人总让人生气、别扭,那他的情绪价值就低。
我们的情绪价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2),这种影响决定了情绪价值的有无和高低。如果说在一段时间里,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能带给人正面的情绪,那么人就会有充足的情绪价值。如果发生在周围的事情带来的都是负面情绪,那么人是不会产生情绪价值的,即使有,也很快会被消耗掉。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让自己身处在正面、积极的事情之中。①情绪价值可以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马戏团艺人表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教育培训担保合同范本参考3篇
- 2024年牛只买卖合同条款
- 2025河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度污水处理设备安装与环保评估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板材出口业务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bt项目生态环保产业园施工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健身房儿童游乐区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数字货币数据保密与安全交易协议3篇
- 2025年度文化艺术交流合同:文化交流项目与要求3篇
- 天津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小学中高年级学段)
- 三年级班队会课程纲要
- 慢病管理服务电话回访话术
- GB/T 1741-2020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 400V开关柜操作及维护手册(双语)
- 教师业务档案(表格模板)
- 装修施工人员出入证汇总表
- 招标项目评分表
- 政治学原理-【综合版】-复旦大学
- 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工程结算申请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