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1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2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3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4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 模拟试卷(二) 学生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模拟试卷(二)学生版+教师版

吉林省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模拟试卷(二)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1.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古诗文名句

自然美景陶弘景盛赞山川美景,“①,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都是人间仙境。苏轼因为“②”((记承天寺夜游》)而寻友夜游,沉醉其中。

家国情怀兵临城下,李贺巧用鲜明色彩对比凸显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③___,④___"(《雁门太守行》);心系山河,杜甫借一个细微的动作,表达满满愁绪“⑤,⑥“(《春望》)。

独特视角写诗贵在联想和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曾借想象未来团圆的乐来消减今夜孤寂之苦;“⑦___,⑧___"(《赤壁》),杜牧从失败方奇想,含蓄表明机遇造人和对晚唐末世国家飘摇的担忧。

【答案】青林翠竹;月色人户;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赤壁;春望;答谢中书书;雁门太守行;记承天寺夜游

【解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出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意思是: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注意“翠”的写法。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寻友夜游,沉醉其中的原因是: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从门户照进来。注意“户"的写法。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鲜明色彩对比凸显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注意“摧”和“鳞"的写法。

(4)杜甫在《春望》中借一个细微的动作,表达满满愁绪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注意“搔”“簪"的写法。

(5)杜牧在《赤壁》中从失败方奇想,含蓄表明机遇造人和对晚唐末世国家飘摇的担忧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注意“锁”的写法。

故答案为:青林翠竹;月色入户;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理解与默写。古诗文默写填空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本题包含两种类型。日常的诗词学习中要确保诗词的准确记忆与默写,在正确识记的基础上学会理解与鉴赏诗词。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dài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分)

解剖dài着

(2)下面选项中“顿挫”一词的意思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A.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

B.坎坷;挫折。

C.指声调抑扬,有停顿转折。

D.疾病于其早期阶段即停止发展。

(3)以上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集(体裁)《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名)。从这篇文章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做出的人生选择的原因。(2分)

(4)根据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有关人物的名称。(2分)

①矮而胖,睡觉摆成大字,但给鲁迅买来了他当时最喜爱的《山海经》。

②鲁迅的朋友,爱国而倔强。

③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去偷母亲首饰并散布谣言。

【答案】(1)pōu;戴

(2)C

(3)散文;《藤野先生》;弃医从文

(4)长妈妈或阿长;范爱农;衍太太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藤野先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品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字形的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应注意平时记清楚,其次,多总结积累。

(3)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基本信息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反复背诵,加深记忆。其次,还要注意字形,尤其是作者的名字不能写错。

(4)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应对此类题目有以下建议,首先,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特点+事例,即一个人物的特点+一件与此相关的事例。切忌简单罗列人物的特点,应该结合文章内容。其次,平时阅读中应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外貌、官职、性格、说话的语气等信息,只有掌握了更多的人物信息,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人物的性格。最后,读书时做好批注,在重要的字词句傍边标注上人物的性格特点,每到一个章节结束,可以做一个汇总。

【点评】(1)pōu;戴。

(2)很有顿挫的声调,这里的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

A、指声音的高低起伏;无误;

B、指声音的高低起伏;无误;

C、无误;

D、指声音的高低起伏。无误;

故答案为:C

(3)《藤野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故答案为:散文;《藤野先生》;弃医从文。

(4)长妈妈为“我"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

范爱农——进步却不合时宜、倔强、坦率、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

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恨的人。孩子们干坏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她挑逗孩子们看淫画还教唆鲁迅剧透自己的首饰变卖,然后歪曲事实,无中生有的散布流言

故答案为:长妈妈;范爱农;衍太太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6题。(10分)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虽我之死虽然

C.旁睨而揶揄之睨:眼睛斜着看

D.叟能如是乎这样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甚矣,汝之不惠奋拳击之

B.其如土石何拔其拳

C.河曲智叟亡以应以拳打砖墙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甲文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观者如堵"侧面写出了杨二相公精于拳术,善于炫耀的特点;“大怒”“傲之"骂曰”等神态及动作描写表现了杨二恃才放旷的特点。

【答案】3.B

4.D

5.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②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才鼓起肚子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跌到一座石桥底下了。

6.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愚公移山;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本题包含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其次,还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推断句意。

4.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掌握。“之"在文言文中有以下用法: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7、往,到:“吾欲之南海”。“而"在文言文中有以下用法:作为连词,1.表并列,有时可译为“又”,如“多~杂"。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如“取~代之”。3.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且"。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如“似是~非”。5.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6.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7.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言~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下。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本题属于课外文言文,一般来讲,课外文言文与课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关联的,所以此类题型更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类题目应在平时应多背诵,其次,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

【附参考译文】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点评】3.A、用箕畚装土石。无误。

B、即使。有误。

C、眼睛斜着看。

D、这样。

故答案为:B

4.A、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代词,他。

B、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

C、以:来;用。

D、而:表并列;表并列。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字词的翻译,第一句的“固”,意思是顽固。第二句的"鼓"的意思鼓起。

故答案为: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②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才鼓起肚子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跌到一座石桥底下了。

6.A、甲文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从多方面衬托愚公的高大形象。例如:用愚公的年老体弱与山的高大作对比,衬托出愚公敢于藐视困难、决意为子孙造福的雄心壮志;用当时的劳动条件与山高、路远、耗时长作对比,衬托出愚公一行人的顽强毅力。无误。

B、甲文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衬托愚公的形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误。

C、甲文主要是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有误。

D、“观者如堵”意思是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侧面写出杨二相公的拳术高超。无误。

故答案为:C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8题。(5分)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据载,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7.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典故通过黄河寄托自己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分)

8.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呢?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7.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8.用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把黄河润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14分)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電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呢!”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30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天,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完下梯,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一软,昏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都外出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自己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父亲两次被我奶奶送到他乡做别人儿子,他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栋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那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如坐废墟的苦楚。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9.文章第②段在记叙顺序上属于哪一种?请简要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3分)

10.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3分)

12.文章以《山一样的屋顶》为题好在哪里?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9.插叙。回忆“我"9岁那年建屋时跟随父亲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和去年春天父亲执意爬上屋顶修补的情景。

10.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爬上屋顶修补的父亲极度担心的心理。随着父母渐渐老去,做儿女的要呵护父母,孝敬父母,为父母做些儿女应该做的事情,支撑起家庭。

11.①父亲是一个勤劳、有长远眼光的人,他白手起家,盖起了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和三个木谷仓。②父亲是一个执拗、不服老的人,他不顾母亲的劝阻,执意爬上屋顶修补。③父亲是一个爱孩子的人,为了让孩子们有所依靠,他辛辛苦苦一辈子建房、守家。

12.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父母对儿女的爱如山一样伟大与厚重,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人物描写;记叙顺序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1分)

香伯

[新加坡]尤今

①香伯做的香饼,闻名遐迩,盛名历久不衰。

②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A.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③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一般人想吃香饼,总说:“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章地唤他“香伯"。

④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迁到新加坡。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我便时时回怡保省亲了。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蝉翼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⑤我那份原已冬眠了的记忆,立刻苏醒了。“卖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求她带我去看。

⑥香伯早已不在中央市场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烘饼。烘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打电话预订。香伯在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地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香伯也将香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呢,他有个人人尽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⑦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为徒弟,三个人窝在老屋里烘饼。可叹的是,两个小徒弟学得了三分本领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用机械化的方式大量生产香饼。那些识货的人不肯“屈就”,依然到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原装货"的人,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狠狠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他还是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⑧姻亲带我到老屋去,我远远地便闻到了烘饼的香味。B.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里,他的神情,是这样专注,是这样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

⑨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去,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这枚行将萎缩的柿子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有删改)

13.文中的香伯有哪些怪脾气请分点概括回答。(2分)

14.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对话。(3分)

小语: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香伯,但是作者在第⑦段中花了大量笔墨写香伯收的两个徒弟,我认为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可以删去。

小文: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是有原因的。____________。

16.文章的结尾提及香伯的身上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亮光”的具体内涵。(3分)

【答案】13.①上门买饼必须拨打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②代销他香饼的人必须在同一天内将香饼卖完;③拒绝机械化做饼,坚持传统的手工做饼方式。

14.示例一;选A句。作者详细地描绘了香饼的外形、口感和颜色,“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一句,语言生动活泼,使得香饼显得更诱人、美味,凸显香伯做饼技术的高超,表达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示例二:选B句。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香伯做饼时的动作和神情,动作描写体现了香伯做饼时的娴熟、一丝不苟;同时将香伯做饼时的神情比作艺术家创作时的神情,凸显其做饼时的专注与认真。表达了作者对香伯的敬佩之情。

15.徒弟们违背道义、投机取巧,他们采用的机械化生产香饼的方式与香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始终坚持手工做饼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香伯是一个踏实勤劳、坚守自己的原则的人;同时,徒弟们的做法也伤了香伯的心,为下文香伯独自坚持做饼的情节做铺垫。

16.文中的香伯始终坚持手工做饼,为了保证香饼的新鲜度,上门买饼必须预约,代销他香饼的人必须在同一天内将香饼卖完;【链接材料】中的沈师傅严选原料,坚持人工揉面、古法发面,每只包子都要捏20个左右的褶子。“亮光”指的是他们身上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同时,香伯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为徒弟,教他们做饼谋生;【链接材料】中的沈师傅热心公益,免费为弱势群体制作小笼包。所以,“亮光"还指他们身上这份关爱他人、同情弱小的善良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细节描写;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三)名著阅读(5分)

17.阅读《昆虫记》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论是在筑巢还是在家庭方面,它确实很出众。不过,这和它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安定、温暖的家对它来说也算是一种回报。当面对着恶劣的气候和环境的时候,很多昆虫只能躲避在简陋的临时住所里,它们的家来得容易,日后丢也不觉得可惜。

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做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有很多的昆虫,它们长期在埋伏地点伏着,等待着时机,以捕获自己等待已久的猎物。

③但是,上面提到的例子统统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避难所或是陷阱而已,实在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④经过辛辛苦苦的劳作构造出的家,昆虫住在里面,无论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春天,或者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冬令时节,都让昆虫无比地依赖,不想迁移到其它的任何地方去居住。这样一个真正的居住之所,是为了安全以及舒适而建筑的,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的,而并不是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家是为了狩猎而建的。或是所谓的"育儿院"之类的延期行为。那么,只有它的家是为了安全和温馨而建造的了。在一些有阳光的草坡上,它就是这个隐逸者的场院的所有者。正当其它的或许正在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是卧在露天地里,或许是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的昆虫正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而烦恼时,它却成了大自然中的一个拥有固定居所的优越的居民。由此可见,它是有远见意识的。

⑤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避场所为家的种类。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凡是这样的地方。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它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而成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有时,其它条件也很差。总之这种洞不是首选对象。它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

⑥除去人类以外,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它更加高超。

(1)以上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的《昆虫记》,该书被誉为“”;选段中介绍的昆虫“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_。(1分)

(2)仔细阅读第④⑤段,说说“它”为什么被称为“建筑大师"?(2分)

(3)《昆虫记》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从书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科研精神呢?请举例说明。(2分)

【答案】(1)法布尔;昆虫的史诗;蟋蟀

(2)住所稳固安全舒适隐秘;选址慎重谨慎(有远见意识);亲自完成构建

(3)从选文的第一段“当面对着恶劣的气候和环境的时候,很多昆虫只能躲避在简陋的临时住所里,它们的家来得容易,日后丢也不觉得可惜”可知,法布尔具有坚持实地观察的科研精神,将昆虫的行为和生活习性研究得非常细致。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昆虫记》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该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结合第⑤段“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第⑥段“除去人类以外,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它更加高超"可知,“它”是蟋摔。

(2)本题考查分析内容筛选要点。

根据第④段句子“这样一个真正的居住之所,是为了安全以及舒适而建筑的,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的"那么,只有它的家是为了安全和温馨而建造的了”,可知,蟋摔的住所安全而又温馨。

根据第⑤段句子“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凡是这样的地方。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可知,蟋摔的住所选址谨慎。

根据第⑤段句子“它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可知,蟋摔的住所都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

(3)本题考查分析名著内容概括作者科学精神。《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根据文章第①段句子“当面对着恶劣的气候和环境的时候,很多昆虫只能躲避在简陋的临时住所里,它们的家来得容易,日后丢也不觉得可惜"可见作者善于观察的科研精神。

根据根据第②段句子“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做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可见,作者观察细致,态度严谨。

根据第④段句子“经过辛辛苦苦的劳作构造出的家,昆虫住在里面,无论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春天,或者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冬令时节,都让昆虫无比地依赖,不想迁移到其它的任何地方去居住"可见,作者坚持不懈的实地观察的科研态度。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文学常识的识记。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选段,进行正确的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筛选和提炼。考生要熟读选段,了解选段的内容,抓关键语,筛选信息,提取符合题意的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作者的理解和认识,解答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结合作品进行归纳概括。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8.八(1)班正在开展“走近古代名将"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对联写出古代名将的名字。

①心上人大哥三弟眼中钉北魏东吴()

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③送秦一椎,辞汉万户()

(2)在“我喜爱的古代将军”评选活动中,一位同学向班委会推荐了周亚夫,请你帮他写一段推荐语。

(3)名将故事。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有一次,他的坐骑受惊跑进了麦田,踏坏了一片麦子,他当场割发代首以明军纪。

你还知道古代哪些将领治军严明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

【答案】(1)①关羽;②韩信;③张良

(2)示例:周亚夫是我心中真正的将军。他治军严明,在他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不上如山的军令。他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他手持兵器行礼,尽显刚正不阿的风骨。

(3)示例:岳飞治军严明,军队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名人事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和人物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对名人名事的积累,注意对对联的理解,正确进行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语的能力。为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应掌握推荐语的基本写作要求,结合文本的内容,抓住人物的鲜明特点进行描写,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

(3)本题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结合主题进行选择恰当的人物和故事。

【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与名人相关的事件。

①上联对应的是刘备、关于、张飞桃园三结义;下联对应的是关羽把守荆州,北抗魏国,东拒东吴。故对联对应的是“关羽"

②上联指的是: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韩信初在项羽部下从军,但未受到重用,又改投刘邦麾下,仍未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好言抚慰,并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屡建奇功,被封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知道后,便与夏阳侯陈豨交通密谋(韩信谋反之事,疑点很多,很有可能是刘邦与吕后为除韩信故意诬陷),被韩信一个门客的兄弟举报。吕后知道后便与萧何商量,引诱韩信到长乐宫中,将他斩首,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

下联指的是:韩信投军之前,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幸得一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

③“送秦一椎"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曾灭了韩国,为报丧国之仇,张良于公元前218年在秦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时,曾雇力士刺杀秦始皇,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误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的历史典故;“辞汉万户”是指张良在辅佐汉室天下统一后,辞去刘邦封他的万户留侯,隐居于山林的历史典故。

(2)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入手,如:军纪严明,刚正不阿等,赞美周亚夫。示例:你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将军。你治军严明,在你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不上如山的军令;你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你持兵器作揖,尽显刚正不阿,不谄媚事主的傲骨。

(3)此题考查日常的语文积累由题意可知,所写故事的主题应为治军严格,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一则,也可上网查阅或图书馆查阅。表述时要语意清晰,语序合理,不能有病句和错字。示例:岳飞治军严明,军队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二)写作(50分)

19.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500字左右。

提示:①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②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③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烦恼是什么,并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平凡的校园一隅、偏僻的小路尽头、简陋的街头小摊,每日经过它们,你留意过吗?在这些不被人们注意的角落,往往也有温暖的故事、美好的人情、动人的画面和精彩的瞬间,那一幕幕让你惊讶、喜悦、感动,甚至震撼。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

(一)【答案】习作范例:

我的烦恼

黑板报总算大功告成了,该回家了。我骑上自行车,驶上回家的路。这路让我很亲切,而家却让我感到陌生,感到遥远,感到心寒。

“又出黑板报去了?”父亲厉声问道。看着父亲那紧锁的眉头,那利剑般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我的五脏六腑,犀利的眼神蕴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