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旨理解与分析)专项练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旨理解与分析)专项练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四叔
阎连科
四叔爱喝酒。他真正幸福的时候,似乎是在工作了一天或一周后,把食堂的菜用饭盒端回宿舍里,摆在桌子上,从柜里摸出半瓶白酒来,倒进刷牙缸里一底儿,吃一口菜,端起牙缸咪一口酒的那一刻。那一刻,四叔微闭着眼,把盛酒的白瓷牙缸沿儿靠在嘴唇上,半抬头,将牙缸小心地往上推到半倒状,然后细细地吸上一口气,就在吸气时,把酒也吸进嘴里去,然后放下酒牙缸,目视着哪儿,屏气一回儿,直到不能继续屏气,必须要接着呼吸时,把那酒缓缓慢慢咽进肚里去,再长长地把吸进肚里的空气舒缓悠长地吐出来。
日常间,来陪四叔或四叔去陪人家喝酒的,都是他们车间一同进厂的几个老工人。他们都是自己是来自乡村,而妻儿老小都还在乡村守着田土耕种的那种俗称为“一头沉"的人。这种“一头沉”,使他们回到农村被人视为“工作在外"的人,到了那所谓的“外头”,城市或城郊,又被城里人或同厂的工人们称为“农村人"。似乎要被真正称为“工人”或者“城里人”,不说你祖孙几代都必须是在城里出生的,至少你必须是夫妻两个都是城里人,都是领着工资的。不然,一个在外有工作,一个在农村守着房舍和田地,这“一头沉”就不仅是身份、地位和处境,而且还是人生、命运和尊严。“一头沉"的人,在工厂和城里是被人鄙视的,因为你是要进城摆脱身份又没有彻底摆脱的人,要到城里去争夺一种幸福又没有彻底拿到幸福的人。到了农忙的季节里,别的工人按部就班,该上班了去,该下班了回,可是你又必须牵肠挂肚,念着妻子、儿女和在家的老父与老母,牵挂着麦子该割了、土地该犁了、种子该下了。真正的城里人,在宿舍的门后或家里的墙上吊一份挂历,是为了看哪一天是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期早些安排周末的活动和休息。可你是“一头沉”,就是不吊俗艳的挂历,而在桌上摆着庄重的台历,它对你的最大用途,还是提醒你今天“芒种"了、明天“春分”了、后天“夏至"了。到了农忙你就必须要千方百计回到农村去。
“一头沉”的岁月既不是“日子”,也不是“生活”。既有日子中充足的疲惫和烦恼,又有生活中时闪时现的快乐和幸福。今天说起“一头沉”,仿佛是在说一个早已过时乃至死去的风俗名称般,仿佛要研究某处方言中的一个单词或名词。可在那年月,“一头沉”是全国各个城市、工厂、机关的一个群体和阶层,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与命运。他们最大的人生特点是,上班了兢兢业业,唯恐工作不慎丢掉自己的饭碗或身份;农忙了必须回家,回家后备受尊敬却又不得不掏力流汗,恨不得休假一个月,把一年的农活全都压缩进一个月里全干掉。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在厂里下班后,可以“物以类聚"地邀在一块喝些酒,品尝一下在乡村无法品尝的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我四叔就是这样爱上了酒。
四叔大半生都因为“一头沉”的生活和我四婶天南地北地分居着过。退休了,终于可以团聚在一块,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了,且四婶又是最能体贴四叔的。在我家面对面坐了两个多小时,说了许多有关人生的家常话,及至谈到他的生活时,四叔的脸上怔一下,挂着僵黄的笑,用很轻的声音说:“在外大半生,真回到老家觉得哪儿都不适应。"
接着沉默一会儿,又轻声补充道:“主要是觉得和谁都说不到一块儿。”
我一时不知该应什么了,也没有理解四叔这两句话的真正想法。只是在四叔离开人世后才隐隐觉醒到,四叔这一生,他是一个在外漂泊的人。在城市,他是一个乡村人,他因为根在农村而很难真正融进城市里;在农村,他是一个城里人,他因为离开土地过久,身上的多半血液都已城市化,所以也再难真正成为一个乡村的人。他是我们这个社会城乡夹缝中的生存者,他将近四十年的最好人生,似乎都悬在了半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生活和生存,已经成为他熟悉的、不可更改的生活往复和状态,正如被挂在树梢笼子里的鸟,它在那梢上的笼里生活了将近一生后,在它年老时,你把它放出来,它既无法适应蓝天,也无法适应大地了。它所能适应的,只能是树梢上的天空和阳光,只能是随梢摆动的和风与细雨。
四叔也这样。他既非一个城里人,也非一个乡村人。他一生过的既不是城里人的生活,也不是乡村里的日子。他是居住在城市的一个乡村人,是那个城市没有身份证的长期暂居者,在城市楼群的缝隙中,过着非城非乡的生活和日子,终于有了独属于他和他那样的群体的生活和方式。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和圈子,有自己言谈的主题和意识,有自己对人生、命运、国家、民族这些巨大的无法把握的命题的解答和体会,也有他们自己对油盐酱醋和儿女情长的理喻和答辩——他们是一群离开土地,为了到城市淘金而一生都在物质上困顿、精神上颠簸、乡愁上千转百回的人,是我们这个民族中世世代代离开土地到了城市的乡愁者,也是因为乡愁的牵扯而无法真正融入他地城市的流浪者。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有人认为本文体现了“落叶归根者的尴尬悲剧"。四叔身上有哪些“尴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块青萝卜
童村
小惠看到那半块青萝卜时,正是中秋黄昏时分。她和西征的队员们,已经有十几天没有吃到过一粒粮食了。只要能咽进肚子里去的,他们都咽进去了。可是,还是饿。
那半块青萝卜,是在一小片刚收拾完不久的阳坡菜地旁发现的。它就躺在一丛枯草里,闪着若隐若现的诱人光泽。看到它的那一刻,小惠的眼睛一下就亮了,紧接着,她听到自己的失声惊叫,就像捕获一只意想不到的猎物一样,步履跟跄地扑了上去……
小时候,父亲每年都要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上各式各样的蔬菜,有辣椒,有倭瓜,有油豆角,当然还有青萝卜。短暂的夏天结束之后,收获的季节到来了。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带着母亲、弟弟、妹妹和她,一起到小菜园里去收菜。除了留出少部分青菜外,父亲会挑些好的分给乡亲,母亲则将剩余的切成了丝和片,晾晒在院子里。一天一天地只等着它们吸足了阳光,慢慢变得干爽了,这才储藏起来,以备一家人在漫长的冬天里食用。那些天,院子里散发出的诱人香气,常常会让小惠垂涎欲滴,甚至渴望雪花飘飘的冬天早点到来。
可是,快乐的日子那么快就结束了。
自打日本人来了,庄户人的日子一下就变了。那些举着太阳旗的日本兵,隔三差五就会到村庄里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父亲就是在这个时候,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上山参加抗联的。父亲说,打不走日本人,咱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要想过好日子,我就必须去当抗联,除此之外,再没别的路可走了。
从此,家中的小菜园荒芜了,再也长不出青枝绿叶的菜蔬。
“这日子没法再过下去了,小惠,你已经长大了,快去找你爹去吧!"一天,母亲牵着弟弟和妹妹的手,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对她说道。
小惠知道,她才刚刚13岁。
“我走了,你们怎么办?”小惠想了好大会儿,这才睁着一双困惑的眼睛向母亲问道。
母亲一下扳过小惠的肩头说:“等你们快点儿把日本鬼子打跑了,就一切都好了。"
小惠琢磨着母亲的话,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小惠来到了抗联。被编在了妇女团,随同大部队一起行动。
但是,让小惠没有想到的是,西征开始没多久,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手持双枪的父亲在坚持打完了最后一粒子弹后,不幸被一发横空飞来的流弹击中……
父亲牺牲了,小惠才真正懂得了仇恨。我一定要为父亲报仇,她说,等打完了日本鬼子,好早点回家见妈妈、弟弟和妹妹。
西征的队伍继续前进。可是,身上的粮袋子很快就空了。有的人走着走着,一阵头晕眼花,扑通一声就倒下了。
小惠说:“哪怕饿死、累死,我也不会走。父亲死了,我的仇还没报,怎么能去见妈妈、弟弟和妹妹呢?”
自从捡到了那半块青萝卜,小惠一直也没舍得吃。她想把它省下来,留给最需要的伤病员吃。她想用它来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可是,当她举着那半块青萝卜,将它送到他们的嘴边时,他们一边暗暗地吞着口水,一边说着好吃好吃,又抿起舌头舔舔干裂的嘴唇,却不曾咬上一口。那半块清脆爽口的青萝卜,就那样一直放在她的挎包里。
如果不是夜里刮起的那一场寒冷的风雪,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那是在这个冬天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的一场风雪,轻薄但却凛冽,如同冰锥一样穿透肌肤。在难以抵御的饥饿和寒冷中,队员们点起了一堆堆篝火。这些熊熊燃烧的篝火,无疑为队员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睡眠保障。但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些暗夜里的篝火,暴露了他们的行踪。
一早醒来的小惠,和包括她在内的妇女团仅剩的8名队员,率先来到了乌斯浑河边。过了这条河,马上就能找到军部了。此时此刻,她们一个个有说有笑,重新焕发了美丽的神采。
那一阵突如其来的枪声,就是在这个时候响起来的。枪声中,一群惊慌失措的野鸭,急促地拍动着翅膀大声哀叫着,从柞木岗上飞过波涛翻滚的乌斯浑河。回过头来的那一刻,小惠不觉惊呆了。在黎明前的曦光里,她看到不远处的那道山顶上,黑压压地站满了日伪“讨伐队"。显然,还在柞木岗上宿营的大部队被包围了。
“快,打营救!”见此情景,妇女团团长喊道。
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妇女团团长转身望着近在咫尺的乌斯浑河,一边抬手将一缕散乱的头发抿在耳后,一边说道:“姐妹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不怕死的跟我来,走,咱们回家!"
接着,她们相互搀扶着受伤的身体,跟跟跄跄又无比坚定地向着乌斯浑河走去。
在旭日晨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分外耀眼。时间静默了好大一会儿,一阵凶猛的炮火,这才落在乌斯浑河里。炮火掀起的滔天巨浪,很快就把她们吞没了。
几天以后,人们从大河下游的拐弯处打捞上来一个湿淋淋的挎包,有人发现了半块还没有来得及吃掉的青萝卜……
(有删改)
有人评价说:“童村的小说是孤独的,带有一些忧郁,还有一些伤感。”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伤感"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一阵冷飕飕的西北风使多少万北平人颤抖。
在往年,这季节,北平城里必有多少处菊花展览;诗人们要载酒登高,或到郊外去欣赏红叶。现在,西北风,秋的先锋,业已吹来,而没有人敢到城外去游览;西山北山还时常发出炮声。即使没有炮声,人们也顾不得去看霜林红叶,或去登高赋诗,他们的肚子空,身上冷。他们只知道一夜的狂风便会忽然入冬,冬将是他们的行刑者,把他们冻僵。
人们忘了一切,而只看到死亡的黑影。他们听到德军攻入苏联,而并没十分注意。他们已和世界隔离,只与死亡拴在一处。不敢希望别的,他们只求好歹能度过冬天,能不僵卧在风雪里便是胜利。
在那晨霜未化的大路上,他们看见,老有一部卡车,那把冠晓荷与孙七送到“消毒”的巨坑的卡车,慢慢的游行。这是鬼车!每逢它遇到路旁的僵尸,病死的,饿死的,或半死的,它便随便的停下来,把尸身拖走。看到鬼车,他们不由的便想到自己也有被拖走的可能——你倒在路上,被拖走,去喂野狗!没有医生看护来招呼,没有儿女问你的遗言,没有哀乐与哭声伴送棺材,你就那么像条死猫死狗似的销声灭迹。韵梅三天两头的看见这部鬼车。
有了第一次领粮的经验,她不敢再迟到。每逢去领粮,她黑早的便起床。她的胆量并不大。她怕狗。在清晨路静人稀的路上走,偶尔听到一声犬吠,她便大吃一惊。有时候,她看见成群的日本兵。她害怕,可是不便显出慌张来。低下头,心跳得很快,她轻快的往前走。她怕,可是绝不退缩。她好像是用整个的生命去争取那点黑臭的粮食。
使她最胆战心惊的是那部鬼车。有时候,车上有三四个,甚至于十来个,死尸,她不由的便闭上了眼。那些死尸,在她心里,不仅是一些冰冷的肢体,而是和她一样的人;他们都必定有家族,亲友,与吃喝穿戴等等的问题。她想,他们必然还惦念着他们的儿女,父母,和家中的事情。
因为领粮的地方忽远忽近,因为拿着粮证而不一定能领到粮,小羊圈①的人们时时咒骂李四爷——他发粮证,所以一切过错似乎都应由他负责。韵梅,和别人一样的受尽折磨,可是始终不肯责难李老人。她的责任心使她坚强,勇敢,任劳任怨。
刘太太一向时常到祁家来,帮助韵梅作些针头线脑什么的。最近,因为粮食缺乏,物价高涨,刘太太决定不再要瑞宣每月供给她的六块钱。她笨嘴拙舌的把这个决定首先告诉了韵梅,韵梅既不能作主,又怀疑刘太太是否因为不好意思要求增加钱数,而故意的以退为进的拒绝再接受供给。“我有法儿活着!有法儿!"刘太太一劲儿那么说,而不肯说出她到底有什么法儿活着。
过了两天,刘太太不见了。连韵梅带祁家的老幼全很不放心。特别是瑞宣:虽然因为经济的力量不够,不能多照应刘太太,可是他既受到刘师傅之托,就不能不关切她的安全。
又过了几天,刘太太忽然回来了,拿来有一斤来的小米子,送给祁老人。不会说别的,她只笑着告诉老人:“熬点粥喝吧!”
把刘太太扯到自己屋中,韵梅问她从哪儿和怎么弄来的小米子。刘太太接三跳两的说出她的行动。原来,自从日本人统制食粮,便有许多人,把一些布匹或旧衣裳带去,在那些地方卖出去,而后带回一些粮食来。那些地方没有穿的,北平没有吃的,所以冒险者能两头儿赚钱。这是冒险的事,他们或她们必须设法逃过日本人的检查,必须买通铁路上的职工与巡警。刘太太加入了这一行。她不肯老白受祁家的供给,而且那点供给已经不够她用的了。
从这以后,韵梅每逢要害怕,或觉得生活太苦,便马上想起刘太太来,而咬上了牙。她甚至对自己说:“万一真连一点粮也买不到,我也得跟刘太太到张家口去!不论怎苦,怎么险,反正不能看着一家老小都饿死!"
假若刘太太的勇敢引起韵梅的坚强与自信,李四妈的广泛的爱心又使她增多了对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应有的互相关切。在从前,她的处世待人的方法多半是本着祁家的传统,凡事都有个分寸,对谁都不即不离。现在,在屡次受李四妈的助援以后,她开始明白分寸与不即不离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她也试着步儿去帮助别人,在帮助了别人以后,她感到一种温暖,不是温暖的接受,而是放射;放射温暖使她觉得自己充实坚定。
在她上街的时候,韵梅常常遇见一号的日本老婆婆和那两个淘气的日本孩子。她一向不搭理他们。她恨那两个孩子,因为他们欺侮过小顺儿。
现在,她知道了一号的男人阵亡,妇女作了营妓,她开始可怜他们。有时候,她们俩立在一处,呆呆的一言不发,而感到彼此之间有些了解。韵梅呢,想不出什么简单明了的话来说明自己的态度,可是那几千年文化培养出的一点一视同仁之感使她可怜老太婆的遭遇。渺茫的,她觉得自己非常伟大——她能可怜她的敌人!
这样,一个没有出过北平的妇人,在几年的折磨困苦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更勇敢,更负责,而且渺茫的看到了山与大海。她的心宽大了许多,她的世界由四面是墙的院子开展到高山大海,而那高山大海也许便是她的国家。
(有删以)
【注】①小羊圈,即小说中的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家就居住在这个胡同中。
老舍擅长“以小见大”,请以选文为依据展开你的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饿
萧红
“列巴圈"①挂在过道别人的门上,过道好像还没有天明,可是电灯已经熄了。夜间遗留下来睡朦朦的气息充塞在过道,茶房气喘着,抹着地板。我不愿醒得太早。可是已经醒了。同时再不能睡去。
厕所房的电灯仍开着,和夜间一般昏黄。好像黎明还没有到来,可是“列巴圈”已经挂上别人家的门了!有的牛奶瓶也规规矩矩地等在别的房间外。只要一醒来,就可以随便吃喝。但,这都只限于别人,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
扭开了灯,郎华睡在床上,他睡得很恬静,连呼吸也不震动空气一下。听一听过道连一个人也没走动。全旅馆的三层楼都在睡中,越这样静越引诱我。我的那种想头越坚决。过道尚没有一点声息,过道越静越引诱我,我的那种想头越想越充胀我:去拿吧!正是时候。即使是偷,那就偷吧!
轻轻扭动钥匙,门一点响动也没有。探头看了看,“列巴圈"对门就挂着。天快亮了!牛奶瓶的乳白色看得真真切切,“列巴圈”比每天也大了些,结果什么也没有去拿,我心里发烧,耳朵也热了一阵,立刻想到这是“偷"。过了好久,我就贴在已关好的门扇上,大概我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纸剪成的人贴在门扇。我抱紧胸膛,把头也挂到胸口,向我自己心说:我饿呀!不是“偷”呀!
第二次又打开门,这次我决心了!偷就偷,虽然是几个“列巴圈”,我也偷,为着我“饿”。为着他“饿"。
第二次失败,那么不去做第三次了。下了最后的决心,爬上床。关了灯,推一推郎华,他没有醒我怕他醒。在“偷”这一刻,郎华也是我的敌人;假若我有母亲,母亲也是敌人。
天亮了!人们醒了。做家庭教师,无钱吃饭也要去上课。并且要练武术。他喝了一杯茶走的,过道那些“列巴圈"早已不见,都让别人吃了。
从昨夜到中午,四肢软一点,肚子好像被踢打放了气的皮球。
窗子在墙壁中央,天窗似的,我从窗口升了出去,赤裸裸。完全和日光接近;市街临在我的脚下,直线的,错综着许多角度的楼房,大柱子一般工厂的烟囱。街道横顺交织着,秃光的街树。楼顶和树梢都挂住一层稀薄的白霜,整个城市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撒了一层银片。我的衣襟被风拍着作响,我冷了,我孤孤独独的好像站在无人的山顶。每家楼顶的白霜。这一刻不是银片了,而是些雪花、冰花或是什么更严寒的东西在吸我,像全身浴在冰水里一般。
我披了棉被再出现到窗口,一个女人站在一家药店门口讨钱。手下牵着孩子,衣襟裹着更小的孩子药店没有人出来理她,过路人也不理她,都好像在说她有孩子不对,穷就不该有孩子,有也应该饿死。
“老爷,太太,可怜可怜……”那女人一定正像我,一定早饭还没有吃,也许昨晚的也没有吃。她在楼下急迫地来回的呼声传染了我,肚子立刻响起来,肠子不住地呼叫……
郎华仍不回来,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
晒着阳光的行人道,来往的行人,小贩,乞丐……这一些看得我疲倦了!打着呵欠,从窗口爬下来。
窗子一关起来,立刻生满了霜,过一刻。玻璃片就流着眼泪了!起初是一条条的。后来就大哭了!满脸是泪,好像在行人道上讨饭的母亲的脸。
“咯,咯!"这是谁在打门!我快去开门,是三年前旧学校里的图画先生。
他的女儿,那个穿红花旗袍的小姑娘,又加了一件黑绒上衣,她在藤椅上,怪美丽的。但她有点不耐烦的样子:“爸爸。我们走吧。”小姑娘哪里懂得人生!小姑娘只知道美。哪里懂得人生?好像这几年并没有离开,我仍在那个学校读书一样。他说:“你现在不喜欢画,你喜欢文学,就把全心身献给文学。只有忠心于艺术的心才不空虚,只有艺术才是美。才是真美。……"
“爸爸,走吧!”小姑娘哪里懂得人生,只知道“美”,她看一看这屋子一点意思也没有。床上只铺一张草褥子。
“爸爸,我们走吧!”
他和几年前一样,总爱说“十三岁"就结了婚。差不多全校同学都知道曹先生是十三岁结婚的。
“爸爸,我们走吧!”
他把一张票子丢在桌上就走了!那是我写信去要的。
郎华还没有回来,我应该立刻想到饿,但我完全被青春迷惑了,读书的时候哪里懂得“饿"?只晓得青春最重要。虽然现在我也并没老。但总觉得青春是过去了!过去了!
我冥想了一个长时期,心浪和海水一般翻了一阵。
追逐实际吧!青春唯有自私的人才系念她。“只有饥寒,没有青春。”
几天没有去过的小饭馆,又坐在那里边吃喝了。“很累了吧!腿可疼?道外道里要有十五里路。"我问他。
只要有得吃,他也很满足。我也很满足。其余什么都忘了!回来没有睡觉之前,我们一面喝着开水,一面说:“这回又饿不着了,又够吃些日子。”
闭了灯,又满足又安适地睡了一夜。
(节选自《商市街》,有删节》
【注】①列巴,俄语“面包"的音译。
“众生相”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比如“奴才相"等。本文作者萧红就为我们画了“众生相”,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色罕达犴
海勒根那
那年冬末快开春的光景,乌力楞(氏族公社)的几个男人——图嘎、乌讷、尼日特和我,带着猎狗牵着十几头驯鹿去呼玛河狩猎,这个季节是“鹿胎期”,幸运的话会收获上等的鹿胎膏。我在学校里学的是兽医,毕业后干的也是给驯鹿治病的活计,枪法不准胆子也小,捕猎小组通常不会带我,可是作为鄂温克的子孙,我不能认怂。这次,我向图嘎保证,绝不会拖他们的后腿。
差不多走了两天,我们才到达呼玛河畔。之所以跑这么远狩猎,是因为这里还存有兴安岭最后的原始森林,而距离我们较近的金河、得耳布尔河流域的成材林差不多都被开发光了,很难见到狍子、马鹿、野猪这些大型野生动物的踪影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我跟图嘎他们约定,要独自一人去打猎。我朝着东南方向的山林爬去,一路上收获了几只灰鼠、松鸡。
正准备返程的时候,山岭忽然刮起了呼啸的北风,整个森林都跟着披头散发地摇曳起来,地上的雪屑像游蛇似的四处乱窜,我来时的脚印很快被抹掉了。真糟糕,我想找到自己留下的返程标记,却因为天黑辨认不清树上的刀痕,等我莽莽撞撞地进入到一片落叶松林里,便彻底迷失了方向,林子彻底黑下来了,手电筒照见的只有纷乱的雪花和树林,望不出一米远的距离。风雪很快把我变成了雪人,脸上和手脚又麻又胀,时而一阵刺痛,像被蛇咬了似的。不知走了多久,又似乎在原地踏步,我始终不能走出森林的围困,两条腿比整座山还沉,眼睛也不停地被雪片封冻住。我背靠一棵大树坐下来,猎枪早已不知去向,我像刺猬一样蜷缩成一团,任凭大雪将我覆盖,自顾自晕晕沉沉地睡去。
后来,我是被一股温暖的气息唤醒的,像是星神奥伦的手指在触摸我的脸、我的耳鼻,我睁开眼睛,看到一团模糊又晶亮的白,像闪电的光芒突兀在大雪中,把雪色都比得黯淡了。一头白色的高得像雪丘似的罕达犴,就是它,这头神兽,用它的鼻息、它的嘴唇,热热的舌尖和火炭一样的躯体唤醒了我,然后不声不响地转过身去,待我爬起身跟上它,它就一耸一耸地走在前面,不紧不慢,带我从林中穿行。这么走了不久就钻出了落叶松林,我朝四周望一望,发现呼玛河就在山坡下,被雪覆盖的河床像条白哈达飘在那里。等我再去看那头白犴,它已转身入林,只留下一片空茫,要不是森林间传来稀里哗啦的响动,我还以为刚刚的一切只是梦境。
我能活着归来,乌讷他们几个都很钦佩,一改过去对我的鄙视,戏谑我:“大英雄,还记得你是怎么找回营地的吗?”拗不过他们的追问,我把昨天雪夜里的遭遇一股脑地与他们讲了。
可是,我没想到这给我的救命白犴带来了灭顶之灾……
“好吧,阿日坤,实话和你说了吧,我们找那头罕达犴去了。"图嘎话音刚落我就惊呆住了,“你们……你们真的去找白犴了?”我一把抓住图嘎的衣领,“告诉我,你们把它怎么样了?"
“放开手!”图嘎以他塔坦达的威严命令我。
“不!"那一刻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了,“你们这几个骗子,是不是杀了它?”
乌讷走过来使劲掰开我的手,他力大无比,把我推倒在地,“要知道我们是猎民,别说一头犴,就是一头熊我们也要替乌鸦啄了它。可惜,中了两枪还是让它跑了……"
我决定要去看看白犴。我揣了砍刀,背了医药箱钻入林子。如果不是神灵相助,在重重密林中要想找到一头犴真像在大海里捞针。突然,白桦林深处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我侧耳谛听,没错,那是罕达犴的叫声,曲曲弯弯传来,像一只大鸟粗憨的嗯鸣。顺着声音的方向寻去,透过密密匝匝的林木间隙,我看见了它。喜极的泪水一时迷蒙了我的眼睛。我走近了它,小心地,生怕它受到惊吓起身逃掉。可眼前的罕达犴却不像我二十几天前见到的那头大兽了,它满身泥土和污垢、血迹,身上溃烂的枪伤正流着脓水,散发着腥甜的味道,而它的身躯也缩小了一半似的,瘦削得就剩下了一把骨头。它望着我,眼神像烛火一样黯淡,没有惊恐也没有喜悦。嚯,原来它想逃也逃不得了,一根粗如手指的钢丝套勒紧了它的脖颈,深入到血肉里去了。它的周边,所有能够到的树皮都被它啃食光了,包括地上的积雪、腐叶。“我的白纳查神啊!”我颤抖着手,试图给它松绑,可钢丝套似乎连针都插不进去。手忙脚乱地,我掏出了铁钳、锤子、钢锥,白犴见到这些亮晃晃的工具惊恐起来,一股逃生的力量让它像条抛到岸上的大鱼,好一阵狂蹦乱跳,直到钢索让它窒息,让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它喘吁着,嘴里喷吐着白沫,绕在一棵白桦树后躲避着我。可我要救下它,否则它会随时死掉。我急得满眼是泪,我努力向罕达犴证明自己只是一个施救者,没有一点儿恶意。终于,白犴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剧烈起伏的身体渐渐平复下来,我趁机上前,费好半天劲儿才将铁钳嵌入钢索里,又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帮它取出了弹片。……
终于,罕达犴行动自如起来,摇晃犄角左跳右跳的,最后定定地瞅着我这个施救的人,目光像五岁的孩童那么清澈,里面充满了情感,原来不只是人类才懂得爱啊。如果这世界真像人们祈愿的那样该有多好啊,白犴的伤口隔不了多久就会愈合,它奔入泰加森林深处就脱离了危险境地,而我也要返回乌力楞去,从此不会再摸一下猎枪,我不能阻止别人打猎,可我能做好我自己,逢人就讲一讲白犴的故事。
(有删改)
本文是一篇生态主义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类小说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蒂姑姑来访
(美)马里恩·艾什
我和妻子住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上。那年,海蒂姑姑突然来访,和我们一起过夏天。那时候小镇的情况特别糟,因为已经连续干旱三年了,许多家庭都已经搬到别处去了。小镇的资源越来越贫乏,居民们也情绪低落、脾气暴燥,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一些人甚至不再上教堂了。
“小镇期待奇迹。"牧师垂头丧气地说。
海蒂姑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佛罗里达州来到我们这里的。她戴着一顶天蓝色的无边女帽。“这颜色与我的白头发正相配。”她说。事实上,那顶帽子与她那闪闪发亮的蓝眼睛更相配。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因此,没过多久,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就都亲切地称她为“海蒂姑姑"了。
当我们带她去教堂的时候,她很震惊。因为管风琴静静地立在那儿,没有人演奏,而由留声机为大家播放赞美诗。“梅布尔·肖说她的关节炎发作了,不能演奏了。”我解释道。“她甚至连来都不来了。"我妻子补充道。“啊,我喜欢演奏管风琴,”海蒂姑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为大家演奏。"
人们兴奋极了,但只有一小会儿——海蒂姑姑演奏得糟极了,调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比没人演奏还要糟不知多少倍。
海蒂姑姑为我们演奏了两个星期之后,牧师亲自去找梅布尔了。他告诉她,大家需要她,大家恳求她再回来演奏管风琴。“好吧,”梅布尔说,“如果你们真希望我回去的话,那我就回去吧。"星期天,梅布尔又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了。海蒂姑姑似乎一点儿也不失望。事实上,当大家陶醉在梅布尔的音乐声中时,海蒂姑姑的蓝眼睛也熠熠生辉。
又一个星期天,教堂里没有出板报。牧师向大家道歉。原来,负责抄写的琼斯夫人说她没有时间再做这件事了。琼斯夫人虽然这么说,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教堂没有钱支付给她。“如果有人愿意捐出一两个小时来抄写的话,”牧师说,“我们会非常感激的。"
海蒂姑姑站了起来,“我愿意做这件事。”她说。“太好了!"牧师高兴地叫道。但当时后排就有人叫道:“哦,不!”
后来的事实证明,可怜的海蒂姑姑的抄写能力和她的演奏能力一样差。她抄写的板报错字连篇,简直让人没法读。后来,牧师悄悄地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去找了琼斯夫人,恳求她继续担任抄写的任务,而琼斯夫人最后也终于同意了。
其后,海蒂姑姑又自告奋勇地接受了管理人的工作,因为教堂没有钱请一名全职打扫教堂卫生的管理人。人们都认为这一次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谁不会扫地和擦桌子呢?但我们的海蒂姑姑就不会。她扫地的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灰尘漫天飞舞。她给地板打的蜡,厚得让人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没过多久,路易丝·威尔森和玛格丽特·布朗就自愿代替了她。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都惊呆了。众所周知,这两位女士不讲话已经一年了。
那年夏天,海蒂姑姑想施于援手的所有事情,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了。“我们都开始喜欢你的海蒂姑姑了。"一位夫人对我说。这虽然不容易,但人人都承认他们之所以喜欢海蒂姑姑是因为她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于援手,并且哪里需要她就愿意到哪里去。当然,如果她做每件事都能够胜任的话,事情就更完美了。但不管怎样,她是一个能让人受到鼓舞的人,她让不去教堂的人又继续去教堂了。
在海蒂姑姑最后一次和我们去教堂的那个星期天早上,她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惊喜。”教堂里坐满了人,有每周都来的,还有许多新朋友。海蒂姑姑走到讲坛前面,面对听众。“你们的教堂真美丽,"她说,“这里的人也都很善良。我会记住你们每个人的。现在,我想为大家演奏一曲《在花园里》。我很喜欢这首曲子,因为它让我们大家离得更近。”
我从来不知道大家会这么专注,但我害怕有人叫海蒂姑姑离开管风琴,因为她的演奏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但大家都沉默不语,静静地等待着。我不禁想起,这种在最近这些艰苦的岁月里已经很鲜见的忍耐力又回到我们这块土地上和我们这些人的心灵中了。我们全都安静地坐着,好像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我们的干旱之危似的。
海蒂姑姑走到管风琴前坐下来。她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们。我没有听到一个紧张的变了调的音符,优美的旋律飘荡在我们上空,就像天使在唱歌,熟悉的音乐让我陶醉。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将这首曲子演奏得如此优美。海蒂姑姑怎么又会演奏管风琴了?她以前难道是装出来的吗?她故意弄糟所有的事情,又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团结起来吗?关于这一点,海蒂姑姑从来没有说过。
当她演奏完的时候,人们都鼓起掌来,牧师走到讲坛上,“我们曾经期望出现奇迹,"他说,“现在,奇迹果然出现了。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
《边城》中的湘西民风淳朴,人物淳厚,这是作者沈从文所构建的“美"的世界。这篇小说也能引发人们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思考。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构建美好社会,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身份认同尴尬:既非城里人,也非乡村人;
②生活处境尴尬:既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又不能适应农村日子;
③精神世界尴尬:有离开土地到了城市的乡愁,又有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流浪感。
解答时,抓住题干中“尴尬”,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表现并进行高度概括。
结合“他们都是自己是来自乡村,而妻儿老小都还在乡村守着田土耕种的那种……"他是一个城里人,他因为离开土地过久,身上的多半血液都已城市化,所以也再难真正成为一个乡村的人……”“……城市或城郊,又被城里人或同厂的工人们称为‘农村人’"四叔也这样。他既非一个城里人,也非一个乡村人”可知,他在城市上班,却又要回农村干活,既非城里人,也非乡村人,身份认同尴尬;
结合“在工厂和城里是被人鄙视的,因为你是要进城摆脱身份又没有彻底摆脱的人……"在农村,他是一个城里人,他因为离开土地过久,身上的多半血液都已城市化,所以也再难真正成为一个乡村的人”“真回到老家觉得哪儿都不适应"等信息可知,他一生过的既不是城里人的生活,也不是乡村里的日子,既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又不能适应农村日子;
结合“他们是一群离开土地,为了到城市淘金而一生都在物质上困顿、精神上颠簸、乡愁上千转百回的人,是我们这个民族中世世代代离开土地到了城市的乡愁者,也是因为乡愁的牵扯而无法真正融入他地城市的流浪者”可知,他有离开土地到了城市的乡愁,又有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流浪感,精神上孤独寂寞,精神上颠簸、乡愁上千转百回,足见精神世界尴尬。
2.①故事的背景酷寒凄冷,缺衣少食,令人揪心,充满伤感。
②人物命运坎坷,小惠在该享受家庭温暖呵护的年龄被迫参军抗敌,父亲阵亡后自己也牺牲在乌斯浑河,令人痛心伤怀。
③结局伤感。小惠所在的部队最后被日本人包围,妇女团赴死,读后使人内心伤感。
④文章以半块青萝卜写起,以半块青萝卜结束,将一个个令人心情低抑的情节联系在一起,自始至终让人黯然神伤。
首先看故事发生的背景,“小惠看到那半块青萝卜时,正是中秋黄昏时分。她和西征的队员们,已经有十几天没有吃到过一粒粮食了”,小说发生在战争年代,酷寒凄冷,缺衣少食,生存艰难,令人揪心,充满伤感。
再看人物的命运,坎坷,结局悲壮,“小惠知道,她才刚刚13岁”“父亲牺牲了,小惠才真正懂得了仇恨"她们相互搀扶着受伤的身体,踉踉跄跄又无比坚定地向着乌斯浑河走去”主人公小惠13岁参加抗日,在本应享受家庭温暖与呵护的年龄被迫参军抗敌,父亲阵亡后自己也牺牲在乌斯浑河,这样的人物命运以及结局令人痛心伤怀。
最后看小说的艺术效果,“小惠看到那半块青萝卜时,正是中秋黄昏时分"有人发现了半块还没有来得及吃掉的青萝卜……”文章以半块青萝卜写起,以半块青萝卜结束,主人公的命运借助半块萝卜的物象得到展现,让读者感伤,这种结构技巧耐人寻味,引人伤感。
3.①通过小空间的变化展现大时代的变迁,小胡同的历史也是抗战前后的中华民族血泪史,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②通过小人物的面貌展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小胡同中的各色人物展现了市井百态,写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其中的诸多女性传递出中华传统女性的力量。
③在细节描写中传递宏大主题,韵梅的多处心理描写背后是作者对战争的残酷、战争对人类文明和生活的摧残、民族精神等宏大主题的思考。
赏析小说“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从环境、人物、具体情节、主旨等角度考虑。
①小说写老北平小羊圈胡同里人们在日寇统治时期的生活,他们衣食无着,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经常看到的是死了的或还没死的人被运尸车运走……他们艰难度日。小说通过小羊圈胡同这一小空间的变化展现大时代的变迁,小胡同的历史也是抗战前后的中华民族血泪史,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②文中有因领不上粮食而时时咒骂李四爷的人,有苦心照顾刘太太的瑞宣,小胡同中的各色人物展现了市井百态,写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而韵梅、刘太太、李四妈这样的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国难当头,她们坚韧执着,互相帮助,传递出中华传统女性的力量。
③小说有多处关于韵梅的心理描写,“使她最胆战心惊的是那部鬼车”“车上有三四个,甚至于十来个,死尸,她不由的便闭上了眼。那些死尸,在她心里,不仅是一些冰冷的肢体,而是和她一样的人;他们都必定有家族,亲友,与吃喝穿戴等等的问题。她想,他们必然还惦念着他们的儿女,父母,和家中的事情"她知道了一号的男人阵亡,妇女作了营妓,她开始可怜他们”,这些细节描写中传递宏大主题,被侵略民族和侵略民族都在受难,细节背后是作者对战争的残酷、战争对人类文明和生活的摧残、民族精神等宏大主题的思考。
4.①“饥饿相":萧红通过描写“我”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饥饿难耐、内心不安、精神空虚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她穷困潦倒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
②“求乞相":妇人为了获得食物而在街上行乞,但她的行为并没有让她获得同情与援助。这个形象的“求乞相”,代表了为“生"而挣扎、为“生”而行乞的底层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们的困境和挣扎。
③“看客相":过路人等“看客”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看客的冷漠、麻木和自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④“青春相":小姑娘天真、单纯和对生活懵懂无知,这个形象展示了当时单纯懵懂、充满幻想的青春之相,衬托了成人世界的残酷、复杂以及对生活的辛酸体验。
“众生相”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然后比照“奴才相"流氓相”的表述,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什么“相”,代表什么阶层的人物,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饥饿相”:文中的“我"曾经在学校里教书,是个女知识分子,但现在却穷困潦倒,饥饿甚至让“我”几乎丧失尊严,想要去偷过道里的吃食。小说细致地描写了“我"当时的感受,“过道尚没有一点声息,过道越静越引诱我,我的那种想头越想越充胀我:去拿吧!正是时候,即使是偷,那就偷吧!”“牛奶瓶的乳白色看得真真切切,‘列巴圈’比每天也大了些,结果什么也没有去拿,我心里发烧,耳朵也热了一阵,立刻想到这是‘偷’"第二次又打开门,这次我决心了!偷就偷,虽然是几个‘列巴圈’,我也偷,为着我‘饿’,为着他‘饿’”。萧红通过描写“我"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饥饿难耐、内心不安、精神空虚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她穷困潦倒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
“求乞相”:“一个女人站在一家药店门口讨钱,手下牵着孩子,衣襟裹着更小的孩子”,妇人为了获得食物而在街上行乞,但她的行为并没有让她获得同情与援助“药店没有人出来理她,过路人也不理她,都好像在说她有孩子不对,穷就不该有孩子,有也应该饿死”。这个形象的“求乞相”,代表了为“生”而挣扎、为“生"而行乞的底层人物,为了生存,女人已经什么也顾不得了,展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们的困境和挣扎。
“看客相”:“药店没有人出来理她,过路人也不理她"晒着阳光的行人道,来往的行人,小贩,乞丐”,过路人等“看客"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药店门前的妇人的乞讨得不到路人的同情,这些看客的冷漠、麻木和自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青春相”:“他的女儿,那个穿红花旗袍的小姑娘,又加了一件黑绒上衣,她在藤椅上,怪美丽的"小姑娘哪里懂得人生!小姑娘只知道美,哪里懂得人生?”,小姑娘天真、单纯和对生活懵懂无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律失常治疗病例
- 工作汇报总结述职报告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适应性考试期末模拟英语试卷
- 幼师教案如何写活动延伸
- 2024年秋季小学数学北京课改版一年级【数学(北京版)】8、7、6加几练习-3学习任务单
- 2024年秋季小学数学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北京版)-总复习:问题与思考(一)-3学习任务单
- 方头小轴课程设计女的
- 拓印的课程设计
- 早教课程设计哪些内容
- 传统零售业创新发展路径与实施策略
- 《物联网系统安装与调试》期末复习试题
- Unit4UnderstandingIdeasClickforafriend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
- GB/T 43417-2023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器的配置
- 品管圈QCC成果汇报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近距瞳孔测量指引)
- 公司投标书密封条模板
- 幼儿园小中大班健康、社会:《防拐防骗我知道》 课件
- 东北农业大学作业封皮
- SPC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 中学生法制教育讲座完整版资料课件
- 湖南金旺铋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高纯铋搬迁技改建设工程原料变更及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3500常用字(带拼音)及词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