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迈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力迈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力迈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力迈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力迈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力迈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南昌力迈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总分:150时间:150分钟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刚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①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②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③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己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能弥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C.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将自然之道作为根本,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D.儒家思想培育出的入世之人能够匡扶天下,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逸之士同样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转化。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实。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少年时曾“猛志逸四海”,后弃绝官场,归隐田园,自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入世之意,以“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旷达自我排解。

C.苏轼既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超然物外的心态。

D.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4.两则材料论证方法相同,但论证结构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说:“‘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不亡,有我!①

齐邦媛

从幼年离开小西山故乡后,经常活在病痛、转学和灾难之中。在南京虽曾有炉边幸福时日,但妹妹降生、父母欢颜,转眼都如暑花凋谢。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西南山路来到重庆,刚入市区,中山中学就有师生五人被日机炸死,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之后七年,轰炸宛如随着日升月落而至,不曾稍歇。但重庆是我们流亡的终点,中山中学走了五百里,在自流井大庙静宁寺安顿、复学,弦歌岂止未辍,流亡途中更收留一些新加入的湖南、广西、贵州学生和四川的本地生。

我父亲在重庆四德里祖屋恢复东北协会(负责训练东北地下抗日工作,由政府资助,一九四六年东北光复后解散),但落脚不久,房子即被炸毁。父亲托人在沙坪坝镇外找到两所平房,一所住家,一所作协会办公用,后来《时与潮》编辑部亦设于此。

在离开南京整整一年间,我们奔跑了半个中国的土地之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带着我坐车由重庆上清寺出发,送我去上学。

我们沿着嘉陵江往上走,车行大约二十公里,过了小龙坎不久,在一片黄土坝子上,远远地出现一群红褐色大楼,在稀疏的树木中相当壮观——那就是沙坪坝的南开中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开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以天津日租界为基地,积极地向华北伸展侵略的魔掌,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大学透过游行呼喊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1876年~1951年)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四川觅地建立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一九三七年上海失守后,国民政府在十二月一日正式迁至战时首都重庆。南开中学在抗战最艰困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约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想想在一百二十年前,幼年的他随着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生活是何等辛酸!因此,他从小知道教育的重要意义。

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为国雪耻。这种奋发图强的志气,影响了他一生。

张校长在北洋水师学堂的年纪正是我在南开中学的年纪,我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连一艘可供学生实习的船都没有了。一年后,勉强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是目睹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人手中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他在晚年回忆当时,“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一九四四年《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他怒忆当年,“士兵上身穿一坎肩,前面写一‘兵’字,背后写‘勇’字,衣服非大必小,不称体,面黄肌瘦,精神萎靡,手持大刀,腰怀一枪(烟枪,抽鸦片用)慢吞吞地走出来,将黄龙旗(清朝)降下。旋英军整队出,步伐整齐。精神奕奕,相形之下,胜败可知。"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教现代知识、教爱国。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O八年,由氏家馆扩大到天津南开(捐得校地在天津西南城角,名南开)中学。建校之前,他曾两度前往日本参观各类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当时不满三十岁的他,满腔热血,誓为教育新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决心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很多人劝他,“你已功成名就,干嘛去和那些洋孩子同堂读书!”甚至说,“这个脸你丢得起,我们感到丢不起。"他还是去了,认真研究、见习,做了许多交流活动,实验主义思想大师杜威也是他的老师。回国后,他创设南开大学。

抗日战争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南开。当时蒋委员长公开宣称,“南开为国牺牲,有中国就有南开。”将南开与北平的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抗日胜利后,一九四六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张校长荣誉博士,一九四八年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ThereisAnotherChina》一书贺他七十岁之成就。此书由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汇编,哥大CrownPress出版,中译为《另有表现的中国》,意指藉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自一九O四年只有七十五个学生到他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那五十年间,中国的灾难有种种的新面貌。外侮与内煎并存。抗日胜利,从重庆回到故乡天津,老病缠身的他仍在国共之战中呼号和平合作建设中国。七十五岁那年去世,临终最大的安慰是看到南开中学和大学在天津原址复校。

张校长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八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挂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数万学生散居世界各地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节选自《巨流河》)

【注】①选自台湾著名翻译家、作家齐邦媛教授的自传性作品《巨流河》第三章。这部内容丰厚、思想沉重的作品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海外华文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即张伯苓半个世纪演讲的主题,体现其对教育救国的热情,更是民族大义精神的印证,鼓舞人心,影响深远。

B.在南开中学因形势危急、辗转沙坪坝期间,张伯苓校长仍坚持办学,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由此而来。

C.张校长每天早晨挂杖出来巡视,看到路旁的学生便关切地问候冷暖起居,他珍爱这些孩子,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D.这篇文章既可以看成作者个人的成长史,也可以看作家族史、国家史,大时代与小命运在这里得到了奇妙的碰撞与统一。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暑花凋谢"比喻贴切,写出种种微小幸福转瞬即逝,间接表现了家庭的颠沛流离,时局的动荡不安。

B.“温暖”一语双关,既指张伯苓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也指张校长和他的故事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

C.“眼睁睁”描写细腻,表现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国力衰微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

D.“丢得起"丢不起”对比鲜明,展现了当时“很多人"的自私与狭隘,说明像张伯苓这样有教育情怀的人很少,表现其孤立无援。

8.张伯苓教育救国的理想是如何形成并一步步实现的请加以梳理概括。(5分)

9.学者王德威评价《巨流河》“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节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节选自韩愈《原毁》)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是“没有”的意思,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的“微”意思相同。

B.就,是“开始从事、做"的意思,与“金就砺则利”(《劝学》)的“就"意思不同。

C.病,是生理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与“寻病终”(《桃花源记》)的“病"意思相同。

D.称,是“称赞、赞扬”的意思,与“不以千里称也"(《马说》)的“称”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联合诸侯,息兵戈而解纷争,使天下由此而安,为维护和平作出了贡献,这就是他的“仁德"。

B.舜和周公都是圣人仁人,古时的君子努力探究他们成为圣人的原因,日夜反思,改掉自己不如他们的地方,努力向他们看齐。

C.无论古代的君子还是现代的君子,他们对待别人的标准与自己不同,原因在于“怠”与“忌”,这也是当时不良社会风气产生的根源。

D.材料二多处采用对比手法,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的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2)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14在待人方面,两则材料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①

刘长卿②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C.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

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16.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_____①____,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____②___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____③_____、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①_________________。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③_____________,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1.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叶圣陶说,修改文章“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把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其实,不仅修改文章是这样,人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南昌力迈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AA.“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可知,选项所讲的这三类内容是儒道双方的互补机制,不能简单理解为这些就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故选A。

2.【答案】C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可知,是儒道双方的互补,而并非双方本身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B.“但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可知,文中并未说可以相互转化。D.“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而没有说只能靠这三者。故选C。

3.【答案】DA.陶渊明少年时“猛志逸四海”是儒家思想,后期归隐时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B.李白的入世之意是儒家思想,旷达自我排解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C.苏轼建功立业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超然物外心态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D.是对庄子的评价,是说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也有着热心肠的二面,并不能体现儒道互补思想。故选D。

4.【答案】①同:两则材料都通过引证法进行道理论证,同时借助儒道思想的差异进行对比论证。②异:材料一在论证思路上主要采用总分的结构,思路清晰;材料二采用并列式结构,对儒道互补学说的不同观点以及儒道互补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解析:材料一中,第一段“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是总论点,其后作者则分别用“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进行论述,故所用的是总分结构。材料二中,作者在第一段首先指出“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然后在第二段思考“'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接着在第四段给出了儒道互补的大致的三条途径“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由此可见,材料二是以并列结构,逐层展开进行论述的。

【答案】①儒家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在现实中刚毅进取;“独善其身"虽是儒家所说,但实际上体现了道家回归本我、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点。②这体现出在儒道互补中,儒学的道家化倾向。③形象地说明了儒道互补的哲学对中国士人的影响,即为中国士人提供了进取退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或使得中国士人刚柔相济,进退自如)。

解析:解析:根据“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可知,儒家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在现实中刚毅进取;根据“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可知,“独善其身"虽是儒家所说,但实际上体现了道家回归本我、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点。

根据“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可知,这体现出在儒道互补中,儒学的道家化倾向。

李泽厚说的“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中,“兼济天下"是使天下民众、万物都受到恩惠和帮助,体现儒家的进取精神;“独善其身”指的是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专注于修养自身的品德与能力,保持自身的清白与高尚,而不去过多地干涉或参与外界的纷扰。两者结合,阐述了儒家和道家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儒道互补的哲学对中国士人的影响,即为中国士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或使得中国士人刚柔相济,进退自如)。

6.【答案】B文章倒数第二段“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推断可知,“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由来已久。

7.【答案】D“说明像张伯苓这样有教育情怀的人很少,表现其孤立无援"于文无据。)

8.【答案】①幼年跟随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便知晓教育的意义。

②在北洋水师学堂时,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志气,影响了他一生。

③“通济轮”见习时,目睹国帜三易,深知只有教育才能振作民心。

④先后出国参观、读书、交流,回国创设南开。

⑤半个世纪激情演讲,宣扬教育救国理想,影响深远。(每点1分)

解析:①由“幼年的他随着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生活是何等辛酸!因此,他从小知道教育的重要意义"可知,幼年跟随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便知晓教育的意义。②由“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这种奋发图强的志气,影响了他一生”可知,在北洋水师学堂时,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志气,影响了他一生。③由“勉强派到‘通济轮’上见习……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教现代知识、教爱国”可知,“通济轮"见习时,目睹国帜三易,深知只有教育才能振作民心。④由“一九O八年,由氏家馆扩大到天津南开(捐得校地在天津西南城角,名南开)中学。建校之前,他曾两度前往日本参观各类学校”“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决心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南开大学”可知,先后出国参观、读书、交流,回国创设南开。⑤由“自一九O四年只有七十五个学生到他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可知,半个世纪激情演讲,宣扬教育救国理想,影响深远。

9.【答案】示例:①悲伤:个人体弱多病,家庭颠沛流离,时局动荡不安,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②愉悦:张伯苓校长对学生的无私关怀令人温暖,教育和精神薪火相传。③独特:文字精确冷静、叙述平白和缓,时间跨度漫长,人称视角转换自然。(每点2分,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紧扣“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的评价分析。悲伤:从个人看,“从幼年离开小西山故乡后,经常活在病痛、转学和灾难之中"个人体弱多病,家庭颠沛流离”;从国家看,“从西南山路来到重庆,刚入市区,中山中学就有师生五人被日机炸死,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时局动荡不安,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愉悦:结合“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挂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可知,张校长每天早晨挂杖出来巡视,看到路旁的学生便关切地问候冷暖起居,他对学生的无私关怀令人温暖,教育和精神薪火相传。独特:这是一篇自传性作品,文章叙述了个人的一段成长史,其中重点写了校长张伯苓对自己的影响,文字精确冷静、叙述平白和缓;文章从自己幼年写起,到沙坪坝的南开中学生活的六年,又写了张伯苓从幼年到办学的经历,时间跨度漫长,人称视角转换自然。

10.【答案】CEG(“事修而谤兴"与“德高而毁来”句式对称,应在“兴"来”后断句,即在C、E两处断开;“士之处此世"句子结构完整,“而”此处连接句子,常放在句首,因此应在“而"前断开,即在G处断开)

11.【答案】C(“意思相同”错误。“吾之病也"的“病”解释为“缺点”,“寻病终”的“病"指生病)

12.【答案】C(“这也是当时不良社会风气产生的根源”错误。古代的君子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现在的君子相反,他们对别人苛责,对自己要求低,应该说现代的君子的问题才是当时不良社会风气产生的根源)

13.【答案】(1)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而去辅佐齐桓公。

(2)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14.【答案】①孔子与古代的君子待人的态度都是宽容又简约的,他们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只关注别人的不足。②子路、子贡与现代的君子待人却是周详的,对别人要求严苛,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只看到别人的缺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之自杀,但管仲没有死。"(接着又)说:“管仲算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联合各诸侯国而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百姓那样守着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他(做的事)吗?"

材料二: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听说古代有位叫舜的人,他的为人,乃是大仁大义。探究舜成为圣人的原因,责备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些不如舜的方面,去做那些与舜相似的事情。听说古代有位叫周公的人,他的为人,可以用多才多艺来形容。探究他成为圣人的原因,责备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些不如周公的方面,去做那些与周公相似的事情。舜、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们的。这些人就说:“我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且全面吗?他对待别人,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要求他别的方面;只论他现在的表现,而不追究他的过去,小心翼翼地只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表扬。这不是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对待自己简约。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约,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说:“我能够有这个技能,这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他自身太简约了吗?他们对待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但他的人品不值得称道;他虽然有这个技能,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过去,不考虑他现在的表现,小心翼翼地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这不是要求别人太周详了吗?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尊重自己啊。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怠惰和妒忌啊。怠惰的人不能提高修养,而妒忌的人害怕别人的修养提高。因此,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毁谤就接踵而来。读书人生活在当今的世道中,而希求名誉的光大,德行的推广,难极了!

15.【答案】B解析:B.“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错。“辕门画角三军思"是说侯中丞走后三军对他的思念,不是想象他流放到康州的情景。

16.【答案】①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②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③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

17.【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8.【答案】(3分)①能工巧匠②耳熟能详③精益求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列举的“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可知这里应该是讲中国从不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第二空前面列举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是人们很熟悉的诗句、成语,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第三空前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等诗句、成语体现的是人们认真执着、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可以用“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19.【答案】(3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原句有三处错误,订正一处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错误。

一是“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以删除“发挥”。

二是“精彩的更多故事"语序不当,应该是“更多精彩的故事”。

三是“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搭配不当,应该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0.【答案】(5分)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述全面,条理清晰;句式铿锵有力,增强气势;强调内容,有力诠释了实现中国梦所必须具备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划线句中“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运用了三个相对整齐的动宾句式构成排比,各分句间是并列的关系,全面清晰、具体形象地阐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要有……要有……要有……”的句式铿锵有力,给人积极昂扬热血沸腾的力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

21.【答案】B.本题涉及“谁"字的意义和用法辨析,作答时宜用排除法。原文语句中的“谁”用在“也"前面,是任指,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A项,“谁主沉浮”中的“谁"用于问人,可以指一个人或几个人。B项,“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中的“谁"用在“都”前面,是任指,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C项,“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中的“谁”用在反问句里,表示没有一个人,此处“谁知道"是“不料”的意思。D项,“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的“谁”是虚指,表示无须说出姓名的人。故选B。

22.【答案】(6分)【示例】①你只需要一副耳机②如何把握“度"③这不仅不会减缓病痛

【解析】1处,由前文“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和后文“经常戴上耳机"可知,此处应补写表达“使用耳机避免被打扰”的语句,如“你只需要一副耳机"耳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之类的语句。②处,由后文“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可知,此处应补写与“使用耳机的‘度’”相关的信息,如“如何把握‘度’"的度是什么”之类的语句。③处,前文的转折句“但事实上"提示了此处应补写与前面观点即“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的语意相反或相对的语句;再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