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卷)
试卷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作家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决定作家作品是否元气充沛,是否与现实距离近,是否有情趣,是否有朝气蓬勃、热气腾腾的生活等等。
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写了几十年还是一个样,写一百篇等于一篇,十年后的作品跟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哪怕它的题材不一样,乡村、山川、城市,但从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情调、趣味以及创作手法、技巧等等,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一百篇等于一篇,那是创作的耻辱,在糟蹋自己时间的同时,也浪费了读者的生命。
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在作品中不断自觉超越自己,每写一个作品都有新的东西,或者是新的语言,或者是新的结构,或者是新的叙事和表达方式。手法的创新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笔下写的尽管是唐朝,但也能看出作家对于人生、关于世界、关于生活的思考和探究,存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种复杂关系,充满对人类自身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
一个对现实不敏感的作家,他所理解的生活是一成不变、波澜不惊的,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熟视无睹。这种作家不仅不关心生活,而且也不会读书学习,因此也不会思考。他所进行的文学活动,只能称为写作,还不能称为创作。
作家与生活的关系,应当是左手与右手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一个合格的作家,随时对生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我们所说的深入生活,并不是指非得在某个岗位上工作十年八年,或者在某个乡村待上三年五年。一个敏感的作家,买菜的时候能从小贩的口中收集素材,吃饭的时候能从朋友的交谈中收集素材,甚至一个眼神,一次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用到笔下。他的思想始终保持在一触即发的状态。往往生活中一个很小的细节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便可以开始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地创作。这样的作家,只恨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写作,很少有创作枯竭的时候。
创作需要才华,但才华并非灵丹妙药,才华是额度固定的存款,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才可能把才华变成聚宝盆,才可能凭借才情和勤奋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
一个高度敏感的作家,他的世界观、精神境界是发展的、进步的、超前的、与众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情,他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作家,面对生活的时候是真诚的,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一样是真诚的。他用真诚的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一个作家失去了对生活的敏感,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真诚。他所构筑的世界哪怕色彩缤纷、奇幻多姿,因为失去了真诚,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小说写得太像小说,是小说的悲哀。真正优秀的小说,其场景是自然而然的,是浑然一体的。作家笔下的生活,是可以在生活中重新被复制和展示的。作家用文字创作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用镜头来还原。而那些特别像小说的小说,无处不充满人为的构造,场景、人物和情节如同橡皮泥,他本来想捏一只鸭或者一只鹅,可态度并不严谨,随心所欲,先捏一个鸭头,再捏一个鹅身,接着又捏了一个鸡脚,把这三者生硬粗暴地拼接到一起。他主观认为这就是创造,看似头尾和四肢完整,然而捏出来什么都不是。
故事好找,细节难寻。一个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写的哪怕是前朝往事,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笔下的人物考虑,借助现实生活的体验,借助图书和资料,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做考古史的研究,还原一种真实,让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丰沛的细节是让人物活起来、立起来的关键因素。让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过正常人的生活,必须依靠细节来支撑。细节,考验一个作家的宽阔,深邃和睿智。一部宏大的作品想单凭廉价的想象来支撑,那无异于异想天开。
敏感无价,尤其是作家,对生活麻木不仁的人,不可能写出元气充沛的作品。
(摘编自李新勇《敏感无价》)
材料二:
生活中的我是敏感的,常常别人的一个眼神就会引起我下意识的反思。其实这不太好,它让我花费太多心思了。
生活中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特别是引人围观、热闹非凡的事,我内心的触动会更大,很多事甚至不希望它发生。可是,生活是个大舞台,喜剧或者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谁也阻止不了它发生什么。作为作者,特别是喜欢以小小说的形式描摹生活的作者,这样的敏感有时又是好事,它弥补了我生活的不足,扩大了我体验生活的外延。我要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放大镜,还原生活的本质,探究真相背后的东西,然后揉进自己的思考,把它呈现给读者。如果没有什么感觉,我会把它们记下来,等着自己静下心,认真思考它的来龙去脉。
小小说是具有新闻性特质的。关注生活,实际上就是关注新闻事件。曾有理论家定义,小小说是生活的轻骑兵。我想,这样定义小小说的一个特质,是有它的道理的。关注生活或者说关注现实,小小说不能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它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不是还原生活事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有引人深思的观点,想象和夸张也是必要的,这是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
生活是复杂的,也是多变多彩的,我们时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多看到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东西,它常常只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施肥、剪枝,促它发芽、结果。因此,做敏感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摘编自田洪波《做一个敏感的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只要写的是生机勃勃的新时代,他的作品就会有很高的情调。
B.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即便写的是古代,他的作品也都有新的语言、结构、手法,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认知。
C.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熟视无睹,不关注生活,也不学习思考,尽管他怀着真诚,他的创作也不会持久。
D.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是生活的有心人,会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很少有创作枯竭的时候。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世界可以用镜头来还原”,是说敏感的作家创作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自然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
B.细节非常重要。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以丰沛的细节,使其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过正常人的生活。
C.材料二认为,作为小小说的作者,对生活保存敏感有时候是好事,不仅要有对生活的敏感,还要思考与积累。
D.小小说与新闻报道,都要求关注生活,对生活高度敏感,但新闻报道要还原生活事件,小小说则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林黛玉是个敏感的人。薛宝钗过生日,史湘云说台上唱戏的小戏子像林黛玉,林黛玉觉得贬低了自己,很生气。
B.列夫·托尔斯泰是个敏感的人。俄国的一个真实案件,引起了他的思考,从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复活》的创作。
C.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是敏感的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典型的语言。
D.有经验的司机往往是敏感的人,他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能通过汽车运行的声音判断汽车各方面的状况。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相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5.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文学工作者,要关注新时代的生活。请结合材料简述文学工作者关注新时代生活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南方(节选)罗伟章
①雍秀丽租着任强的房子,已经十年。房子是别人的,可她当成自己的家。不过对雍秀丽来说,家仅指住宅,不包含家眷的意思在里面。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女,也没有老人跟着。
②雍秀丽的生活很单调。自从来到回龙镇,她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四处打零工,傍晚或更晚些时候,买了菜回去,再不出来。大热天也不出来。
③有天任强站在店门口,见雍秀丽收工回去,就问她,秀丽,天这么热,你晚上也不出来歇凉?她笑盈盈地回,任大哥,我哪有时间歇凉啊?我忙着做梦呢!
④她说做梦,是真的做梦。
⑤雍秀丽不是回龙镇人,她的家在老君乡。老君乡在清溪河左岸的高山上,而雍秀丽又在高山更高处,那地方名叫万古楼,是从山头又平地拔起的一座孤峰。
⑥可她的梦却不在镇上,也不在整条清溪河流域。她是要到南方去。
⑦再小的地方都有个南方,雍秀丽要去的,是中国的南方。她成人过后,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了,下山了,下山后也都去了“南方”,雍秀丽为什么没能走成,她从不向人说起。倒是隐隐约约听到一些,说她家里遭了灾。从她独自一人来看,还可能是大灾。万古楼山高路陡,猴子也会兴虚脚,特别是经不得暴雨,暴雨一来;山洪、塌方、泥石流……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无论什么原因,她被绊住了腿,这是事实。
⑧可她从没忘记要去“南方”。她把那个梦做得一板一眼的。
⑨每天晚上回去,做了饭吃,洗了碗筷,她就忙着收拾行李。像所有出村远行的人一样,她买了个很大的帆布包,她把她的几双鞋子、四季衣服和两张毛巾,都装进包里。想再装些啥,可是没得栽了。村里人出门,除带上衣帽鞋袜,还会带些腊肉,并不是怕花钱买肉吃,而是把家乡的风味带在身边,也把亲人的关切带在身边——这个她不用带。也没腊肉可带。自从来到回龙镇,她既没做过腊肉,也没买过腊肉。腊肉不仅是肉,还是年节里亲人团聚的气息,对她来说,那样的气息或许是一种痛。
⑩她这才发现,自己能带的,是那样少。(1)帆布包瘪瘪的,好像瘪着嘴,对她说,你就这么点儿东西?
她想说是的,却又不甘心,就环顾四周。客厅里,有一张餐桌、一台冰箱、一部电视,三把木椅、一张布艺沙发、五个塑料圆凳,这些都是房东的,没一样是她的。
于是她起身进了厨房。
锅灶、菜刀、案板、碗柜、铁铲、筷子篼,也是房东的,(2)她在厨房里的家当,是两个碟子、三个盘子、两双筷子、一把勺子、一口盐罐、四只碗。她把这些都取出来,用塑料袋装了,再塞进帆布包,怕坏,拿毛衣裹上,又裹了件羽绒服。提一提,包是沉一些了,可照样瘪着。这样子且不说难看,背起来也不贴身。因此她又进了卧室。
床是房东的,但床上用品是她的,包括垫絮、床单、被子和枕头。除了这些,还有一床冬天用的厚棉絮,收捡在墙角的立柜里。啊,把这些放进去,包就不会瘪了。
通常,去南方的人不带被子,都是到当地买,那是因为他们带的东西多,除了腊肉,还有这样那样,都是吃的,要么是亲戚送来的,要么是父母硬给的,比如一瓶豆瓣酱,甚至一窝白菜,父母也非让带上,说去了外地,就再也吃不到这么好的豆瓣酱和白菜了。
别人不带被子,她可以带。她把平平展展盖在床上的被子揭开,叠了,往帆布包里装。装下这条被子,再塞进枕头、床单,就是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了。
原来,她能带的并不少,那床厚棉絮根本就带不走,垫絮更带不走。
带不走的东西,留给任大哥好了。能有东西留给别人,这个人就是富有的。
她就怀着这种满意的心情,把包拉上。拉链不太顺滑,但声音很好听,那声音似乎在说,每次把包合上,都是一段生活的小结,并开启另一段新的生活。她蹲下身,手穿进去,背起来。一点儿也不沉。跟平时干的活比,这算什么沉?别说坐车,就是背着走,她也能一路走到南方去。
包很宽,很高,宽得能把她埋了,脖子一仰,头就被顶住了。她是背了一座山。她去南方,是把一座山背到南方去了。(3)山长在她的背上,也是一座孤峰了。
她背着她的孤峰,以餐桌为轴,在客厅里转圈。她想象着脚下是山重水复,山重水复的那一边,就是南方了。南方很遥远,却又并不远。南方甚至比她的睡眠都近。有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初来回龙镇的时候,她夜夜失眠。她告诉自己必须睡。可不管她怎样使力,都漂浮于清醒的海里,到不了睡眠的岸。
地以为自己的余生都会醒着过了。是怎样挣扎出来的,已无法说清,只记住了那种挣扎的感觉。
南方却不让她挣扎,她要去,随时都可以动身。此时此刻,她就正朝自己的南方走呢。
走出了汗水,她就把包放下来,又一样一样的,把东西往外取,并各归其位。然后洗过澡准备睡了。
最近疏秀丽在打山洞。有关部门要引水到县城,到市区……引水的管道就深埋在这些洞里,打山洞回到家的雍秀丽一夜难眠。不是以前的那种失眠,而是骨头闹她。走着站着坐着的时候,都没什么,一躺下来,骨头就喧喧嚷嚷,吵闹不休。
骨头吵了,肌肉又吵。
她左边劝了劝右边,这个劝了劝那个,诚心诚意地表明它们都有功劳。
好不容易安抚下去,勉强睡着了,却又做噩梦。无一例外,在梦里她都摔下了山崖。做着的时候没觉得啥,小心是小心,但没怕过。怕却跑到梦里来了。不过,清早起床,就什么都过去了,不怕了。
吃过早饭,往山上去的时候,她想着自己的南方。好久没在夜里收拾行李,往“南方"走了。这让她心里空。
打山洞的工作,将持续很长时间。干到第二年,有面洞子已打得很深,进去后,三伏天也寒彻肌骨。镇上人不信,说哪有那种事!好事者便不辞辛劳,从黄荆遮道的小路爬上去,穿着短袖短裤,往洞子里走。刚到洞口,身上就闪了一下,可不服气,喊一声热啊!接着走。走不上五十米,终于吃不住,转身就朝外跑。(4)出来时,被寒气咬出满身疙瘩,太阳要晒老半天,才能把那些疙瘩晒化。每每见到这场景,雍秀丽都乐不可支。
她除了觉得好笑,还有一丝骄傲在里面。正因此,她第一次发现,在她那里,南方或许并不是个方位。此时此刻,当她背着土石,走在山弯里,不正是走在去“南方”的路上吗?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七自然段写人们的猜测,既交代了雍秀丽的遭遇,又照应了第一自然段。
B.整理帆布包时,雍秀丽一次次和别人比较,可看出她失去亲人和家园后的痛苦。
C.白天笑盈盈,晚上彻夜失眠,形成了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女性形象。
D.把“到南方去"称为“做梦”,表明雍秀丽因内心的纠结而未付诸行动。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1)运用拟人手法和反问语气,表面在写帆布包,实则是雍秀丽内心的折射。
B.句子(2)在每种用品前都用数量词修饰,突出了雍秀丽家当之少及对自己的家当了然于胸。
C.句子(3)运用动词“长”,突出帆布包与雍秀丽的紧密关系,暗示家乡是雍秀丽不忍舍弃的根。
D.句子(4)运用比喻、夸张手法,侧面写出了寒气之重、山洞之深,引出了雍秀丽的转变。
8.为什么雍秀丽执着于去南方?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
9.有评论家说,罗伟章的作品摒弃宏大与神圣,是种日常化书写。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日常化”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秦以无道毒天下,六王皆万乘之国,相踵灭亡。岂无聋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自张良狙击之外,更无一人敢西向窥其锋者。陈胜出于戌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竞亡泰。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渡江。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其志岂小小者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陈涉不可轻》,有删改)
材料二: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周文,陈之贤人也,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秦令少府章邯免邱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慕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城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赦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域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數,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腊月A陈王之汝B阴C还至下城D父E其御F庄贾G杀以H降秦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在。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于”用法不同。
B.因,于是,就。与《苏武传》“因谓武曰"中的“因”用法相同。
C.凡,总共。与《项脊轩志》“轩凡四遭火"中的“凡”意思相同。
D.引,退。与《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中的“引”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拥有雄厚军事实力的六国,被秦国攻灭之后,甘于忍受暴虐无道的统治,除了张良有过复仇之举外,再没有过敢与秦抗衡之人。
B.陈胜出身卑微,但是能奋不顾身,领导反秦力量进行英勇的斗争,虽然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周文自称熟悉军事,受陈胜重用,却不敌章邯领导的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田臧率领精兵围攻荥阳时兵败身死。
D.陈胜称王时,过去与他一起受雇耕田的友人投靠他,受到了陈胜的礼遇,后却因言语不当而被杀,这让旧友们相继离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
(2)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①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雾,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③,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南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扇。
【注】①本词写于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时。②鬼门关:指石门关(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气岸:气度伟岸的意思。④颠:头顶。⑤戏马台:晋安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1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前两句分别运用夸张和比喻,既是黔州秋日淫雨的生动再现,也点出了词人的生存条件。
B:“重阳"催醉”等词表明本词可能创作于重阳节宴会场所,“催醉"暗含词人被贬后的抑郁心境。
C.“鬼门关外”既点明地点,是词人登临俯瞰蜀江的高处,其险峻也可用来反衬词人得失忘怀的胸襟。
D.本词气韵豪迈,语言新奇不落俗套,用典自然贴切,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气度。
15.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山谷体”,讲究章法。前人评本词有“一抑三扬”的结构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古典诗词中,作者常借“月"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其作品具有“言外之意”的美学旨趣,如“__,__"。
(2)韩愈《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琵琶女年少时就技艺超群、容貌出众的两句是“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万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英雄人物,不禁感慨:“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①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7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②中国不仅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的故乡。③如今世界上大约100多个国家都有饮茶的习惯,④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茶文化。
电视剧中表演的点茶,就是宋代盛行的一种吃茶方式,先把茶叶用碾子碾成茶粉,(甲),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笼不断击打,直到出现一层气泡,气泡消散得越慢说明功夫越深。
点茶以后的分茶,是将茶盛里的茶倒入茶盘中,之后便可以用小工具沾水在茶汤表面作画了,这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叫做“茶百戏”,又叫做“水丹青”,如今这项技艺,已经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人在电视剧中看到过这一令人记忆犹深的“绝技”。
在茶汤表面的浮沫上作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咖啡拉花,(乙),拉花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溶液,一种是咖啡,一种是牛奶,而茶百戏只用一种溶液——水。水作画维持的时间更短,花纹消散得更快,也显得更为珍贵难得。
如今风靡全球的抹茶,大家都以为是来自日本,但其实真正的起源就是宋朝的点茶,都是将茶碾磨成粉以后再冲泡饮用。在宋朝,(丙),但在宋之前,茶更多作为一种食物。比如唐朝流行的吃茶方式,就是先将茶饼放在火上烤,然后碾碎,再放入水中来煮成粥喝,煮的时候还要加入很多佐料,比如葱、姜、蒜、大枣、陈皮、薄荷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把“喝茶"叫做“吃茶”,因为人家的确是在吃嘛。
17.下列句子中的“深"与文中加点的“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个湖泊的水很深,鱼儿在其中游弋。
B.深秋的晚霞渲染着天空,宛如天空的彩绘。
C.她对古典音乐的理解非常深,能够感受到每一首曲子背后的情感。
D.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我深表同情。
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立身处世,有人倾向于“我愿意”,有人思考的是“我能够”,有人注重的是“我应当"。
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
【答案】1.D2.A3.B
4.①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材料一用“灵丹妙药”“额度固定的存款"聚宝盆”,比喻作家的才华,材料二用“一粒种子”,比喻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的发现。
②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材料一大量运用正反对比,有段与段的正反对比,有段内的正反对比;材料二是小小说与新闻报道的对比。
5.①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在作品中不断超越自己。
②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
③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用真诚的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
④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发现并使用真实丰沛的细节。
⑤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有自己的见解和引人深思的观点。
⑥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发现新闻事件背后的东西。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只要就”错误,原文只说“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写了几十年还是一个样,写一百篇等于一篇,十年后的作品跟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哪怕它的题材不一样,乡村、山川、城市,但从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情调、趣味以及创作手法、技巧等等,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选项太绝对。B.“他的作品也都有新的语言、结构、手法”错误,原文是说“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在作品中不断自觉超越自己,每写一个作品都有新的东西,或者是新的语言,或者是新的结构,或者是新的叙事和表达方式”,原文是选择关系,具备其一即可,但选项是三者兼具。C.“尽管他怀着真诚”错误,原文是“一个作家失去了对生活的敏感,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真诚”,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是不具备“真诚”之心的。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错误,原文是“作家笔下的生活,是可以在生活中重新被复制和展示的。作家用文字创作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用镜头来还原”,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被复制”,是“可以用镜头来还原”,而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优秀的小说,也不会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作家对生活要有高度的敏感。”A.属于个人性格的敏感。B.属于作家的敏感,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C.属于教师的职业敏感,对语言的敏感。D.属于司机的职业敏感,对车辆的敏感。故选B。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说“才华并非灵丹妙药,才华是额度固定的存款,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才可能把才华变成聚宝盆”,此处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把“作家的才华”比作“灵丹妙药"额度固定的存款”“聚宝盆"。材料二说“它常常只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施肥、剪枝,促它发芽、结果”,此处用“一粒种子”,比喻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的发现。所以两则材料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材料一大量运用正反对比,有段与段的正反对比,如第二段的“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与第三段的“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进行对比,有段内的正反对比,如“真正优秀的小说,其场景是自然而然的,是浑然一体的。……而那些特别像小说的小说,无处不充满人为的构造,场景、人物和情节如同橡皮泥,……然而捏出来什么都不是”;材料二是小小说与新闻报道的对比,“小小说是具有新闻性特质的。……关注生活或者说关注现实,小小说不能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它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不是还原生活事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有引人深思的观点,想象和夸张也是必要的,这是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所以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在作品中不断自觉超越自己”得出①。
由“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才可能把才华变成聚宝盆,才可能凭借才情和勤奋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得出②。
由“这样的作家,面对生活的时候是真诚的,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一样是真诚的。他用真诚的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得出③。
由“一个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让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丰沛的细节是让人物活起来、立起来的关键因素"敏感无价,尤其是作家,对生活麻木不仁的人,不可能写出元气充沛的作品”得出④。
由“关注生活或者说关注现实,……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有引人深思的观点"得出⑤。
由“我们时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多看到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东西”得出⑥。
6.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双重人格"错误。双重人格指一个人兼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身份、品质或态度,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含有病态之意,而本文塑造的雍秀丽并不是病态的形象。故选C。
7.D【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比喻”错误。“被寒气咬出满身疙瘩"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故选D。
8.①趋同心理:因为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下山去了南方;②逃避过去;经历了家破人亡的奢秀丽,内心充满了痛苦,去南方可以逃避这段过往;③排遣孤独:在镇上打工,早出晚归的舞秀丽是孤独的,所以她想去南方,从而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她成人过后,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了,下山了,下山后也都去了‘南方’”可知,因为同村的年轻人都击门下山去了南方,所以因为趋同心理,雍秀丽执着于去南方,由原文“雍秀丽为什么没能走成,她从不向人说起。倒是隐隐约约听到一些,说她家里遭了灾,从她独自一人来看,还可能是大灾"腊肉不仅是肉,还是年节里亲人团聚的气息,对她来说,那样的气息或许是一种痛”可知,经历了家破人亡的雍秀丽,内心充满了痛苦,去南方可以逃避这段过往。
由原文“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女,也没有老人跟着"雍秀丽的生活很单调。自从来到回龙镇,她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四处打零工,傍晚或更晚些时候,买了菜回去,再不出来”“拉链不太顺滑,但声音很好听,那声音似乎在说,每次把包合上,都是一段生活的小结,并开启另一段新的生活"可知,在镇上打工,早出晚归的雍秀丽是孤独的,所以她想去南方,从而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9.①叙述内容日常化:文章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山村打工女子雍秀丽整理自己少而琐碎的行李,想离开家乡去南方的故事;②叙述方式日常化:本文讲故事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无波澜起伏,语言平实质朴:③于日常中悟道理:雍秀丽是在打山洞这种艰苦却日常的劳动中重新理解了“南方”的含义,并走出了昔日困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特点的把握能力。
文章写到雍秀丽来到回龙镇之后,租住在任强的房子里已经有十年了,她每天白天四处打工,晚上回去做了饭吃,洗了碗筷,她就忙着收拾行李,她从没忘记要去“南方"。文章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山村打工女子雍秀丽整理自己少而琐碎的行李,想离开家乡去南方的故事。
文章在讲述雍秀丽的故事时,讲述了雍秀丽的身份,讲述了她没能去成南方的原因,讲述她每天晚上收拾行李然后在客厅里转圈,最后又写到雍秀丽的工作,在讲述雍秀丽的故事时如话家常,无突转起伏,语言平实质朴。
文章后几段写了雍秀丽在打山洞,干到第二年的时候,有面洞子已打得很深,三伏天进去后也很冷。镇上人不信,有好事者进洞体验却被寒气逼退。雍秀丽除了觉得好笑,还有一丝骄傲在里面。这时候她第一次发现,在自己这里,南方或许并不是个方位,重新理解了“南方”的含义,并走出了昔日困境。
10.ACE【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腊月,陈王退到了汝阴,不久又回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王向秦军投降。“腊月”,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单独成句,A处断开;“陈王之汝阴”,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还至下城父”,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其御”是后句的主语,E处断开。故ACE三处需要断句。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介词,在,从/介词,对于。句意:陈胜出身在戍守的士卒中。/(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B.错误。连词,于是/动词,趁机。句意:于是他们就假传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李陵趁机对苏武说。C.正确。意义相同,都是“总共,共"的意思。句意:陈胜称王前后总共六个月。/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D.正确。退/疏导使流。句意:(从此以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引退离去。/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故选B。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围攻荥阳时”错。原文为“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田臧是在敖仓迎击秦军而死。故选C。
13.(1)难道(这六国)没有孝顺的子孙后辈和遗留下的家族训示吗?(然而)都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趴在地上(任其宰割)。(2)陈胜尽管已经死去,但他所安置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灭了秦朝,是陈涉首先举事的缘故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岂”,副词,表反问,难道;“奉头”,抱着头;“遗”,遗留,剩下:“鼠”,名词作状语,像老鼠一样。(2)“所置”,所安置的;“竟”,最终;“由涉首事也”,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国以暴虐无道的行为毒害天下,曾经六国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却相继被灭。难道(这六国)没有孝顺的子孙后辈和遗留下的家族训示吗?(然而)都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趴在地上(任其宰割)。自从张艮曾经狙击过(秦始皇)外,就再也没有一人敢向西窥伺秦朝的锋芒了。陈胜出身在戍守的士卒中,一旦奋发不顾(自己的安危),天下的英雄豪杰才开始像云一样集合,如回声般响应,共同奋起而诛灭秦朝。几个月之间,在一次战役中失利,(陈胜)不幸被驾车的部下杀死,自身虽然已经死去,(但是)他所任命和派出的侯王将相最终推翻了秦朝。项氏一族在江东起兵,也是假称奉了陈王的命令而渡过长江的。而且陈胜在刚刚称王的时候,许多事情都是粗略地创建起来,能够听从陈余的建议,迎立孔子的孙子孔鲋为博士,甚至尊奉为太师,(他)与孔蚶商议谋划的事情,都不是平庸之辈崛起后所能想到和做到的,这种志向难道是小小的吗?
材料二:
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以吴广为代理的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周文是陈县的贤人,自称熟悉军事,陈王就授给他将军印,率军向西进攻秦军。秦王朝派少府章邯救免部山的刑徒以及家奴生的儿子,全部征发来攻打(周文率领的)张是大军,把是军全部打败了。将军田臧等人一起密谋说:“周文的军队已经溃散,秦国的军队早晚会到来,我们包围荥阳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军一到,(我们)必定会大败。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队,足以继续围困荥阳就可以了,用全部精锐部队去迎击秦军。现在假王(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谋略,这样的人无法和他商量议事,不诛杀他的话,我们的计划恐怕会失败。"于是他们就假传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把吴广的首级交给了陈王。陈王就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印信,任命他担任上将军。田臧就派部将李归等人益守荥阳城,自己带了精锐的部队西进到敖仓迎战秦军。双方交战时,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颃兵(趁机)到荥阳城下攻打李归这些人,打败了他们,李归等人战死。腊月,陈王退到了汝阴,不久又回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王向秦军投降。陈胜称王前后总共六个月。为王之后,定都在陈县。一位过去曾经与他一起受雇佣耕田的同伴听说了,来到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门令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辩解,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陈王听到喊声,于是下令召见,用车载他一起回宫。客人出入宫殿越来越放肆,常常跟人讲他与陈涉原来的交情。陈王下令斩杀了他。(从此以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引退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陈胜尽管已经死去,但他所安置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灭了秦朝,这是陈莎首先举事的缘故啊。
14.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催醉’暗含词人被贬后的抑郁心境"错。久雨放晴,又遇重阳佳节,词人心境当然高兴,佳节痛饮表达的是畅快心情。故选B。
15.①起篇为抑。前两句点明贬谪环境恶劣,起调消沉。②上片后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心情畅快,登高痛饮。③下片前三句是二扬,作者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表现不服老的气概。④下片后三句为三扬,写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①“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两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
②“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③“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三句,作者借老翁头上插花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
④“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
16.(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文句中的“深”,表程度,有“深刻,深入”之意。A.“深"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与‘浅’相对”。B.“深"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C.“深"指“深刻,深入”之意。D.“深"为副词,“很、十分”之意。故选C。
18.甲:再倒入少许热水;乙: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丙:茶算是一种饮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根据上下文“先把"然后”可知这是点茶的先后步骤,可填“再……";根据后文“调成糊状”“慢慢加入更多热水"可知应该是倒入了热水,且量不多,所以可填“再倒入少许热水”。
乙处,后文“拉花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溶液,一种是咖啡,一种是牛奶,而茶百戏只用一种溶液——水"强调的是两者不同的具体表现,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并且是对下文的总结,所以可填“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丙处,前文说的是“饮茶”,后文话锋一转,“但在宋之前,茶更多作为一种食物”,可知画线处理的是(宋朝时)把茶作为饮品,所以可填“茶算是一种饮品"。
19.把“茶的故乡”与“茶文化的起源地"互换位置:③:删去“大约”。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出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两处:
第一处是句子②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所以其后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部运动治疗学
- 医疗器械工厂简介
- 员工心态与情绪管理培训
- 【数学】函数的概念课后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4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企业招标承包经营合同
- 医疗产品课件
- 2024年石化节能减排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铝质自流耐磨浇注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深冷技术设备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钛金属烧结滤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0417 教学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英语 》教学实施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 校园及周边重点人员排查情况表
- mbti性格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钢筋加工厂龙门吊的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 方太销售及市场营销管理现状
- Module9 Unit 2 课件-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蔬菜栽培的季节与茬口安排-陇东学院教学提纲
- 三年级《稻草人》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
- 《新闻学概论》第十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