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西光中学教育集团联考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_第1页
新城区西光中学教育集团联考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_第2页
新城区西光中学教育集团联考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_第3页
新城区西光中学教育集团联考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_第4页
新城区西光中学教育集团联考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城区西光中学教育集团联考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线角切

西光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活动二】(2分)AB14.(4分)

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

【活动三】(1)(2分)

姓名班级

(2)(2分)AB

考场座位二、阅读理解。(4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一)9.(3分)首先,15.(4分)

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姓名、班级、

考场和座位号。;

2、客观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主观题部分使用0.5毫米黑色签然后

条形码张贴处字笔书写,填写工整清晰。

3.按照题号在对应答题区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出答题区的答案无效。16.(4分)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接着

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按要求涂黑)

A10.(3分)

3.(2分)【A】【B】【C】【D】

18.(2分)【A】【B】【C】【D】

(三)17.(4分)(1)(2)

一、积累运用(25分)

(3)(4)

1.(1)(2分)jué窍(2)zīzī不倦11.(3分)

19.(4分)(1)

2.(1)(2分)拙.(2)笃.

4.(9分)(1),(2)

(二)12.(4分)

(2),

(3),,20.(2分)

(4),

13.(4分)

5.(1分)(1)

6.(1分)(四)21.(2分)(1)(2)

7.(1分)22.(2分)

8.【活动一】(1分)

西光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6分)

成功的jué窍不在巧,而在拙.,最重要的是守住本心下苦功夫、下笨功夫。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

言》时将墨汁误当成红糖仍【甲】,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青年要长真本事、真才干,就要找

准自身定位,笃.定心神勤修内功,踏实学习补齐短板,在擅长的领域zīzī不倦,等待【乙】的时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1)jué窍(2)zīzī不倦

2.给加点字注音。(2分)(1)拙.(2)笃.

3.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甘之如饴名噪一时B.心满意足厚积薄发

C.心满意足名噪一时D.甘之如饴厚积薄发

4.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长河中,美丽的大自然一直被吟咏、传唱。无论是千姿百态的植物,还是万古长存的日

月星河,都常常入诗入文,传情达意。(9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1)“,"传达迁客骚人的览

物之喜,而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由(2)“,”触发了被贬的

愁思,秦观在《行香子》中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的百花争艳竞相开放

的明媚春景,而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用(4)“,”,营造出了

云起日落,风云变幻的萧条苍凉的氛围。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②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的学习,没有________,只有________,

还需保持________。③增长知识见识、练就过硬本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④保持________,扩大知识的

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不断掌握真才实学,我们的青春一定能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

出绚丽光彩!

5.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进行时B.加速度C.完成时

6.第③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

7.请给第④句补上一个与画线文字结构相同的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

8.请你参加“走进小说天地"活动的筹备活动。(7分)

【活动一:领通关卡】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之一。要想很好的阅读小

说,必须了解并积累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分)

小说三要素:

【活动二:读文识人】请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人名。(2分)

片段一:A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

明的叫道:“老爷!……”

片段二:B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片段中的人分别是:A.B.

【活动三:拓展提升】教材为我们推荐了扩展阅读书籍,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林冲挺着朴刀与那汉斗,不分胜败。王伦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王伦说道:

“这个是俺的兄弟林冲。青面汉,你却是谁?愿通姓名。"那汉道:“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

流落在此关西。

(1)上面小说出自(书名),它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体白话小说。上面文

段中的“青面汉”是指。(2分)

(2)请根据小说内容,将林冲上梁山之前的主要经历按照顺序补充完整。(2分)

A棒打洪教头B雪夜上梁山

AB

二、阅读理解。(45分)

【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9分)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

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

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

“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

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

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

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

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

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

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

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

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如果后来的

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9.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本段首先;

然后;

接着;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若能懂得怀疑与思考,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10.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1.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但有人说下面句中加点词使用太过绝对,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

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小铁锤

张中杰

①“砰!”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了下来。

②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一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

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

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

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③“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

④“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⑤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

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⑥“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能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

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

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汗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

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

⑦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⑧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儿子高大了,

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

光闪烁。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位。

⑨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

⑩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着呼

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杂铁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

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有时他的儿子抡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铿锵

嘿呦,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

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

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

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

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

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结婚那

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里。

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

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

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拥抱。儿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

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

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这样,天天有收获,

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

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21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蒙眬中你忽然

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选文有删改)

12.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13.“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4.“你"和“儿子”都在书信中引用了诗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4分)

15.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4分)

16.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

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

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

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树林阴翳.(2)泉香而酒洌.

(3)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4)乃公寄意.于此也

18.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起坐而.喧哗者草树众而.泉石嘉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D.醒能述以.文者以.刀劈狼首

19.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20.(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①,“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

神鸟,这里是②的代称。

22.请结合诗文的内容,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颔联所表达的感情。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掌声是汗水的回响,智慧是思考的回响,文明是历史的回响……请以“回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出现真实的县(市、

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西光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6分)

成功的jué窍不在巧,而在拙.,最重要的是守住本心下苦功夫、下笨功夫。陈望道在

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将墨汁误当成红糖仍【甲】,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

青年要长真本事、真才干,就要找准自身定位,笃.定心神勤修内功,踏实学习补齐短板,在

擅长的领域zīzī不倦,等待【乙】的时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jué窍(2)zīzī不倦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拙.(2)笃.

3.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甘之如饴名噪一时B.心满意足厚积薄发

C.心满意足名噪一时D.甘之如饴厚积薄发

4.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长河中,美丽的大自然一直被吟咏、传唱。无论是千姿百态的植物,

还是万古长存的日月星河,都常常入诗入文,传情达意。(9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1)“,”传达迁客骚

人的览物之喜,而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由(2)“,"

触发了被贬的愁思,秦观在《行香子》中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的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明媚春景,而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用(4)“,

”,营造出了云起日落,风云变幻的萧条苍凉的氛围。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②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的学习,没有________,

只有________,还需保持________。③增长知识见识、练就过硬本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

夫。④保持________,扩大知识的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不断掌握真才实学,

我们的青春一定能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5.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进行时B.加速度C.完成时

6.第③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

7.请给第④句补上一个与画波浪线文字结构相同的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

8.请你参加“走进小说天地”活动的筹备活动。(7分)

【活动一:领通关卡】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之一。

要想很好的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并积累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分)

小说三要素:

【活动二:读文识人】请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人名。(2分)

片段一:A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A的态度终于

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片段二:B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

了要生病的。”

片段中的人分别是:A.B.

【活动三:拓展提升】教材为我们推荐了扩展阅读书籍,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回答

问题。

林冲挺着朴刀与那汉斗,不分胜败。王伦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两个收住手中

朴刀,王伦说道:“这个是俺的兄弟林冲。青面汉,你却是谁?愿通姓名。”那汉道:“酒

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流落在此关西。

(1)上面小说出自(书名),它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体白

话小说。上面文段中的“青面汉"是指。(2分)

(2)请根据小说内容,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林冲上梁山之前的主要经历。(2分)

A棒打洪教头B雪夜上梁山

大闹飞云浦风雪山神庙三打祝家庄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

二、阅读理解。(45分)

【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9分)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

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

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

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

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

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

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

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

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

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

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

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

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

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

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

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

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

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

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

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

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9.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本段首先;

然后;

接着;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若能懂得怀疑与思考,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10.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1.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但有人说下面句中加点词使用太过绝对,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

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小铁锤

张中杰

①“砰!"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了下来。

②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一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

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

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

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③“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

④“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⑤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

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⑥“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能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

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

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

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汗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

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

⑦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⑧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

血口。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

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

个岗位。

⑨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

⑩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

见壮汉左手拉着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杂

铁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有时

他的儿子抡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铿锵嘿呦,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

火花四溅。

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水盆中“嗞

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

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

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

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

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

有了工作。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里。

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

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

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

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

了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拥抱。儿子坐下来,一边削

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

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

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

里的故事。

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

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

料舅舅。

“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21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

泪眼蒙眬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选文有删改)

12.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

13.“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4.“你”和“儿子"都在书信中引用了诗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4分)

15.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4分)

16.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

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

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

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

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

毫无拘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树林阴翳.(2)泉香而酒洌.

(3)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4)乃公寄意.于此也

18.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起坐而.喧哗者草树众而.泉石嘉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D.醒能述以.文者以.刀劈狼首

19.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20.(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①,“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②的代称。

22.请结合诗文的内容,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颔联所表达的感情。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掌声是汗水的回响,智慧是思考的回响,文明是历史的回响……请以“回响”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如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诀孜孜2.zhuōdǔ3.D

4(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间日斜时

(3)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5.CAB6增长知识见识,练就过硬本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

7.示例一:学习的热情示例二:求知的欲望

8.(1)人物、环境、情节;(2)闰土,菲利普夫人(克拉丽丝);

(3)《水浒传》,杨志;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后面是:火并王伦三打祝家庄收关胜之战

9.本段首先提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观点,接着列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传说进行举例论证,证明我们要有怀疑精神。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10.运用道理论证,证明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的观点。(3分)

11.不绝对,这里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中心论点)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做学问/治学的人(学问家)重要性,意为只要做学问就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12.过度的呵护不利于孩子成长;过多的管束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

13.①以前肥胖、懒惰,现在高大、结实,吃苦耐劳。②原来性格叛逆,与父母对立,现在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孝顺谦和。③之前任性、蛮横,现在明事理,守规矩,关爱他人。④入伍前成绩平平、得过且过,现在主动学习、努力进取、表现突出、事业有成。

14.“你"引用《竹石》意在鼓励儿子要志向坚定,像竹子一样坚韧顽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儿子”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