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B卷提升能力)-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四章居民与聚落(B卷·提升能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下图示意某国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的年份是()A.1985年 B.1995年 C.2005年 D.2015年2.据图推测该国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是()A.就业困难 B.交通拥堵 C.住房紧张 D.劳动力不足3.世界上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应该采取()措施保证人口数量A.计划生育政策 B.鼓励生育政策 C.控制移民数量 D.降低社会福利【答案】1.C2.D3.B【解析】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当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其年份是2005年。故选C。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为负值,也就是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因此其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不足等,D正确;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是人口过多造成的,ABC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3.世界上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应该采取鼓励生育政策措施保证人口数量,B正确;计划生育政策、控制移民数量是针对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实行的措施,AC错误;降低社会福利不利于社会的稳定,D错误;故选B。读下面表格,完成下面小题。总面积(平方千米)某年总人口数(万人)某年出生的人口数(万人)某年死亡的人口数(万人)48002230.120.044.根据下面表格中提供的某区域地理信息,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①某年的出生率②某年的死亡率③某年的人口密度④某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5.“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表示该地区()A.没有婴儿出生 B.出生率等于零 C.死亡率等于零 D.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答案】4.C5.D【解析】4.出生率等某年该地出生的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以100%,死亡率等某年的该地的死亡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以100%,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于该地总人数除以总面积。表格中有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算出人口密度;根据出生人口和总人口可以计算出生率,根据死亡人口和总人口可以算出死亡率,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根据题意选C。5.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表示该地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6.据下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的内陆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的沿海地区C.北半球中高纬的沿海地区 D.北半球中高纬的内陆地区【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地区,共同分布特点是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在高山高原、热带雨林、沙漠地区、高纬度地区人口稀少。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都是龙的传人...”。读图,根据歌词内容,完成下面小题。7.歌曲中“龙的传人”是()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无法判断8.《龙的传人》歌曲中所描述的人种主要分布在()A.欧洲 B.亚洲东部 C.非洲中南部 D.北美洲中部9.“龙的传人”通用的语言和主要信仰的宗教是()A.英语、基督教 B.西班牙语、基督教 C.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汉语、佛教【答案】7.B8.B9.D【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相传黄帝统一中原以前是以“熊”为图腾的,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黄帝为了安抚归附的部落,放弃了原来的“熊”图腾,使用了一种新图腾,这种新图腾就是“龙”,所以“龙的传人”指的是黄种人,即中国人,B符合题意;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故选B。8.《龙的传人》歌曲中所描述的是中国人,属于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B符合题意;欧洲、非洲中南部、北美洲中部不是黄种人的主要分布区,排除ACD。故选B。9.“龙的传人”指的是中国人,通用的语言是汉语,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佛教,D符合题意;选项ABC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西游记》记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难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读图及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西天取经”取的是哪种宗教的典籍()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11.关于这种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宗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 B.清真寺是该宗教的典型建筑C.该宗教教徒是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的 D.目前该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答案】10.C11.D【解析】10.唐僧取经中“西天”是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因此“西天取经”取的是佛教,故选C。11.唐僧取经取的佛经,该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D正确,B、C错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A错误。故选D。目前,全世界共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图为“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图中通用英语的国家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13.“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阿拉伯人,他们主要信仰的宗教是()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14.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美洲印第安人是白色人种 B.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D.西班牙语是菲律宾官方语言【答案】12.C13.D14.B【解析】12.图上六个国家中,②表示的加拿大、④表示的美国和⑥表示的澳大利亚均通用英语,三个国家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②④⑥正确;①俄罗斯通用俄语,③中国通用汉语,⑤巴西通用葡萄牙语,故选C。13.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该居民主要是白种人,信仰的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其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D正确。故选D。14.美国的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故A错误。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故B正确。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发源于南亚,故C错误。菲律宾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故D错误。故选B。某公司派小丽到某国出差,她在该国看到了许多如下图所示的宗教建筑,据图回答下面小题。15.这种建筑是()A.基督教的教堂 B.伊斯兰教的清真寺C.佛教的庙宇 D.道教的道观16.小丽出差所到的国家可能是()A.俄罗斯 B.沙特阿拉伯 C.日本 D.泰国17.以下关于该国人种和语言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黄色人种为主 B.以黑色人种为主 C.通行英语 D.通行阿拉伯语【答案】15.B16.B17.D【解析】15.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B正确;基督教堂典型的特点是十字架,A错误;佛教的典型建筑是庙宇和佛塔,C错误;道教的典型建筑是道观、神殿,D错误;故选B。16.读图可知,图示为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典型的宗教建筑。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阿拉伯人聚居的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如沙特阿拉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读图可知,图示为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典型的宗教建筑。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D正确,C错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AB错误;故选D。18.乡村与城市聚落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规模的差异 B.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C.聚落形态的差异 D.交通便捷程度的差异【答案】B【解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人口规模、形态和交通便捷程度不是划分的依据,故选B。下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甲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20.甲聚落地处()A.冰天雪地的高原 B.干旱缺水的荒漠 C.地表崎岖的山区 D.灌溉便利的平原【答案】19.B20.D【解析】19.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区分的主要依据是劳动生产方式不同,读图可知,甲是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聚落以工业生产为主。故选B。20.读图可知,甲聚落位于河流沿岸,地势低平,灌溉便利,所以根据题意D正确,ABC不正确。故选D。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21.古文明时期的村落在最初选址时,人们一般不考虑的条件是()A.公路 B.水源 C.地形 D.土壤22.下列关于半坡原始村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乡村聚落 B.属于城市聚落 C.应异地重建,发展旅游 D.应保持原貌,任其破旧【答案】21.A22.A【解析】21.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聚落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人们的交流较少,因此他们在聚落选址时一般不会考虑公路。故答案选择A。22.半坡原始村落是原始社会的乡村聚落,当时还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不属于城市聚落,异地重建和任其破旧都不利于保护半坡村落,故答案选择A。.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西亚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平顶厚墙小窗”,反映当地环境特征是()A.潮湿 B.干旱 C.寒冷 D.温暖24.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主要原因是()A.地震频发 B.石料缺乏 C.土质疏松 D.山洪多发25.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①地表裸露②气候温和湿润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23.B24.A25.C【解析】23.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平顶窗小厚墙”,是因为西亚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所建房屋墙壁厚是用来隔热的,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进入的太阳热量;窗户小是因为该地区光照强,小窗户可以有效防止大量强光照射,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还可以防止风沙的侵袭,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传统民居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木质材料,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害及地震造成的损失,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具体来讲,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等,②④正确;地表裸露的地区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①错误;交通闭塞的地区不利于对外交往和合作,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③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②和④,对应的选项是C,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下面“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四个人口稠密地区是:①欧洲西部,②________,③亚洲东部,④________。这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中低纬度_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2)图中人口稀少地区分别是:⑤未开发的________地区,⑥非常干旱的________地区,⑦地势高峻的________地区,⑧终年寒冷的________地区。(3)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条件 D.历史条件(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位于图中_______(填序号)区域。(5)⑥区域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穆斯林,该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下图中的_____(填字母)。【答案】(1)亚洲南部北美洲东部北临海(2)热带雨林沙漠高山高原极地(3)A(4)中国③(5)B【解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为载体,设置五道小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的分布及原因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1)读图可知,图中四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分别是:①欧洲西部、②亚洲南部、③亚洲东部、④北美洲东部,这些人口稠密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和盆地,这些地方一般地形比较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比较优越。(2)读图可知,图中人口稀少的地区分别是:⑤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⑥非常干旱的沙漠地区,⑦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⑧终年寒冷的极地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都比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3)由上题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都是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而气候过于湿热或干旱、寒冷以及地势高峻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由此可见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故选A。(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目前中国人口已突破14亿,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位于图中③。(5)读图可知,⑥区域位于非洲北部,这里的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宗教建筑是清真寺。读图可知,A为基督教教堂,B为伊斯兰教清真寺,C为佛教寺庙。故选B。27.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资料,分析下面两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1)甲乙两图,表示东南亚的民居是_______,西亚的民居是_______。(2)西亚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据A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东南亚的民居通常是双层结构,下层架空上层住人,这是因为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图B反映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民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分析可知:甲乙两地民居特点的形成受__________因素影响较大。【答案】(1)乙甲(2)墙厚、窗小气候炎热干燥热带季风气候通风散热,防潮(3)气候【解析】本题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气候资料和民居图片为载体,设置三道小题,主要考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对两地民居的影响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1)读图可知,甲为西亚地区的民居碉堡,乙为东南亚地区的民居竹楼。东南亚传统民居竹楼多为两层,通常上层居住用,下层置物用,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居住竹楼,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西亚地区的传统民居碉堡屋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2)从图中看出,图A表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西亚地区的民居碉堡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东南亚的传统民居竹楼通常是双层结构,下层架空上层住人,这是因为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图B反映的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民居竹楼可以达到通风、散热、防潮湿的效果。(3)乙地东南亚传统民居竹楼多为两层,通常上层居住用,下层置物用,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居住竹楼,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甲地西亚地区的传统民居碉堡屋墙厚、门窗小,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碉堡屋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分析可知,甲乙两地民居特点的形成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图中甲是__________聚落,乙聚落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以___________(工业或农业)为主。(2)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A、B、C聚落的分布特点是沿___________分布,这样的聚落形态一般呈___________状分布。(3)A、B、C三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其优势在于___________。D村落后来也发展为城市,影响该区域聚落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答案】(1)城市农业(2)河流条带(3)B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