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等工贸企业管理制度_第1页
冶金等工贸企业管理制度_第2页
冶金等工贸企业管理制度_第3页
冶金等工贸企业管理制度_第4页
冶金等工贸企业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名称:*********************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版本A页码PAGE1生效日期2013.6.14PAGEPAGE1文件名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版本2.0页码PAGE107AQ生效日期2012.08.1107版本修订记录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1.0第一次发行发放部门份数签收记录发放部门份数签收记录受控状态总经理1管理部1业务部1装配部1财务部1资材部1加工部1品保部1端子部1五金部1注塑部1组立部1工程部1第34页共90页目录TOC\o"1-1"\h\z\u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42、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83、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104、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125、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156、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67、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3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259、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261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2811、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 3012、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 3113、施工和检(维)修、保养安全管理制度 3214、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3415、承包商管理制度 3616、供应商管理制度 3817、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改管理制度 4018、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4219、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4420、事故管理制度 4921、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5122、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532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5524、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 5825、员工工伤管理制度 6026、“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6227、生产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制度 7028、外来参观、学习、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规定 7229、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 7430、能源介质作业管理制度 7631、操作牌制度 7832、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8133、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 8334、领导干部值班安全管理制度 8535、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管理制度 8636、班组岗位达标 89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公司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规范目标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值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总体公司目标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制定,并负责指标的分解、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第四条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相关安全生产指标,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第三章管理内容第五条公司安全目标制定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第六条目标制定要求按照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第七条安全生产目标内容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良好的安全生产业绩。(一)总体目标六个为零:1、死亡及重伤(含交通责任)事故为零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3、重大设备事故为零4、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5、职工职业病发病率为零6、急性中毒事故为零五个达标:1、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率为100%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3、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为100%4、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达标率为100%5、员工职业卫生健康体检率为100%(二)年度目标内容以防范安全、环境污染事故为重点,力争避免火灾爆炸事故、过程失控事故、中毒事故、有人员死亡的责任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破坏事故。年度安全生产管理指标:1)隐患治理计划完成率达到95%以上;2)主要领导承包重点要害部位到位率达到100%,监督检查履行率达到100%;3)在用装备和器具注册率、登记率、定检率均达到100%;4)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定期复培率达到100%;5)新改扩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率达到100%;6)消防工作达标率达到100%。在总体目标的框架范围内为实现总体目标而制订更具体的事故指标和工作指标。Ⅰ、事故目标(略)Ⅱ、工作指标包括:1、隐患治理指标(具体的项目的具体完成时间也可作为隐患治理指标);2、安全教育培训指标;3、反“三违”指标;4、应急知识掌握情况指标;5、职业安全健康设备设施维护指标、完好率指标;6、职业病防治指标(含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体检率指标;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检测率、合格率指标等)7、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指标(包括: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三同时”执行率指标);8、以完成某一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为指标;9、其它指标(包括:安全活动参与率指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次数指标等等)。第八条目标的分解根据岗位责任制及公司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下达,为确保责任落实及目标完成,目标的分解如下:一、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应负责对各级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二、考核对象:中层以上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全员、班组长等。三、考核程序:部门经理由企业考核,各级管理人员由部门经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核。四、考核时间:可根据企业和部门实际情况进行,每季度一次。五、考核内容: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安全管理目标,按考核表中内容进行考核。六、考核结果应及时张榜公示,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者及不合格者给予奖励或处罚第九条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在公司年度计划中明确,并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作为公司年度工作计划的附件下发。第十条将部门安全责任指标写入安全生产责任书,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与各部门一把手及部门安全生产主管领导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在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写明安全责任指标完成结果的考核细则。第十一条各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给部门的安全生产指标,制定本部门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中明确完成指标的具体实施措施、时间、责任人,并报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二条各部门每季度对安全责任指标和实施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见附表),并交管理部门备案。对不能及时完成的实施计划进行修订,并将调整后的计划报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三条管理部门每季度对各部门安全责任指标和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保存有关监测、评估记录。并根据考核细则每月进行考核,提出奖惩意见。第十四条对于关系全局的安全生产指标实施计划由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并根据计划要求定期进行监测评估,做出评估报告,对由于不能完成的实施计划以文件形式进行调整,并对责任部门进行考核。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十六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月度检查表序号部门目标内容完成情况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管理部门评估意见及考核意见签字:部门:部门领导:检查人:2、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建立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级领导、和员工履职到位,根据公司各部门规章及安全生产标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我公司生产安全、稳定、长期运行,特制定本制度。二、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员工。三、术语和定义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和应当改进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出明确规定的制度。四、职责1、总经理负责组织制定、签发本公司各级责任制,对本公司各部门领导进行责任制的沟通与评估。2、部门领导和管理层人员要明确对公司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并用实际行动表明对安全生产的承诺。3、安全员负责在年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评审和绩效测量。五、内容与要求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1.1管理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1.2公司领导层、各部门、技术员、安全员、岗位从业人员均需制定适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覆盖所有岗位;1.3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如下要求:①实用并满足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时进行修订;②要与公司各种管理制度协调一致;③要根据部门、班组、岗位实际情况,责任制内容要描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能考核。1.4总经理和部门主管必须参加下列活动:①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确保目标实现所需资源;②在日常会议中与员工讨论安全生产问题;③至少每个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巡查;至少每月回顾纠正一次行动;④参加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⑤至少每年评审一次安全标准化系统;⑥参与风险评价;参与标准化系统评价⑦参与安全生产检查;认可安全生产表现;⑧参与安全生产培训;⑨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沟通公司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详细说明和交流,确保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充分理解,特别是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评审定期评审与更新,保持适宜性:(1)与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符合性;(2)与公司管理体制的协调性;(3)所有责任制的可操作性。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培训对公司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作业人员,均应接受相关的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的培训。5、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考核组由公司总经理和部门领导人组成,考核的内容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考核期为一年。3、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1目的为及时获取、识别并更新本企业安全生产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外来文件的获取、识别、定期更新的管理。3管理内容3.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范围:3.1.1国家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标准;3.1.2地方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及行政规章制度;3.1.3国际公约;3.1.4行业规定及标准。3.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渠道:由管理部通过各级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行业协会、数据库、服务机构、媒体以及网络等获取。负责每季度至少一次从如下途径获取、更新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3.2.1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时相关管理部门搜集及购买;3.2.2实时引用上级主管部门发来的文件;3.2.3不定时通过计算机上网搜集并下载。3.2.4订阅有关报刊杂志,予以摘要;3.2.5不定时地向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客户或顾问公司咨询及收集.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集,填写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将相关信息及时与管理部沟通。3.4管理部对所收集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与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定其适用性,并把适用于本公司的条款识别和摘录出来,编成《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3.5《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经公司安全责任人审批后,管理部负责将确定为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受控,再分发给公司相关部门并做好记录。3.6公司管理部将识别和获取的法律、法规、标准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要求、文件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贯与培训。对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等)进行传达。3.7公司各部门在接收到发来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后,应针对其中具体的条款内容组织相关员工学习,并做好培训记录。3.8需要时,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的具体要求纳入各个指导书中,以确保员工能贯彻执行;3.9安全领导小组每季度将相关的文件资料整理管理部归档。管理部应及时更新相关的文件及《适用的安全生产法规、法律、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3.10公司安全负责人组织每年不少于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查找违法违规现象和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加以消除,确保企业和从业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行为进行生产。3.1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更:当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内容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重新进行收集、识别、登记及管理控制,管理部根据《文件管理程序》中的规定来回收旧版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及时更新《适用的安全生产法规、法律、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4管理职责4.1管理部负责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填写《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负责向公司各部门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2管理部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发放和归档管理。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集,填写《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将相关信息及时与管理部沟通,并负责对本部门员工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教育培训。4、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第三条引用法规及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第四条术语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落实,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安委办)监督其规范使用。第三章实施程序第六条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按照“公司提取、安委办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第七条安委办根据安全生产费用的规定使用范围、公司安全生产情况、相关部门安全项目投资计划及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预算额。第八条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报送主管副经理、公司总经理审批。第九条公司财务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公司计划提取安全生产资金,纳入年度财务预决算,实行专款专用。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台帐。第十条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各相关单位应填写安全生产费用月度预算计划,由公司安委办审核,财务部确认,经相关领导审批后纳入公司月度资金预算计划,方可使用。第十一条用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材料,在领用时二级单位开具材料领用单,到安委办加盖“安全生产费用专用章”后,到物资供应部办理领用手续。物资供应部要对用于安全生产投入的出库材料单独建帐,并每月向财务部提供一份《安全生产投入材料出库明细表》。对属于安全生产费用规定范围内的材料,如未盖“安全生产费用专用章”,物资供应部严禁出库。第十二条财务部建立“安全费用”科目,按时入帐,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帐》,每月进行记录。第十三条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参照机械行业的标准),按照本单位上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实报方式,按照以下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标准一览表序号全年实际销售收入提取标准备注11000万元(含)以下2%2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1%3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0.2%4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至50亿元的部分0.1%5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部分0.05%第十四条安全生产费用应按照以下规定范围使用:(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生产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坠落、防毒、防静电、防腐、防尘、防噪声与振动、防辐射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支出,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支出;(二)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三)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四)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六)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七)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八)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九)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第十五条公司在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应将安全生产费用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要求的所需支出。第十六条年度结余转下年度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第十七条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相关资产进行管理。第十八条公司为职工提供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第四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财务部、安委办负责解释。第二十条本制度至下发之日起执行。5、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1、文控人员在起草文件之前,应首先了解事情的背景、起草该文件的目的及所需注意事项,并收集相关素材,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文控人员在起草文件的过程中,要做到内容详实、准确并根据文件的性质及运用场合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书写和表达方式,做到适时、贴切。3、各种文件在下发之前要经总经理审阅,文件下发时要迅速、及时,并做好下发记录;若是一些需要回收的表格和文件,还要做好事后的回收工作。4、文件下发后要及时进行整理存档;对于回收的资料也要及时整理存档。5、有限定发放范围的文件,要注意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二、档案资料管理1、档案资料在收发借阅存档销毁各环节中,应严格登记。2、借阅文件应在借阅指定地点进行并在指定期限内按时归还,借阅文件资料时严格按照文件密级管理为准执行,同时办理档案资料借阅手续。3、所有档案资料均要定期清查,借出的档案资料要在指定期限内归还,若发现丢失的要及时追查处理,并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绝密的档案资料要在主管的监督下进行核对,必须做到物单相符。4、借阅的文档资料未经领导批准,不得随意扩大阅读范围,否则将进行严肃处理。5、机密、绝密类文档资料如需复制和摘抄,必须经总经理批示。6、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绝密类文件时,应由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7、对各类文档资料应指定其存档期限,以便及时清理。8、在部门主管安排、监督下,定期对退档资料进行销毁,并且及时在文档目录上做出更改,确保现有文档资料与目录清单一致。9、档案柜中的资料应保持干净、整洁、明了。10、各部门文档负责人对自己所负责保存的文档资料要有详细的目录,对有价值的文档要及时备份并做好保密工作,若因丢失、文件备份不及时或泄露相关机密,从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人相应的处罚。11、文档资料负责人对所有保存文档要按顺序分类存放,同时做出相对应的文档目录清单,如果有新资料入档,必须在文档目录中及时添加。12、若文档负责人离职时,须按文档目录清单做好工作交接,按照文档目录清单与现存文档核对,如果出现物单不符,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人相应处罚。13、新接管档案管理的负责人要尽快熟悉负责保存的文档,继续做好文档的保存、保密工作,并及时对文档进行更新、备案。14、如因档案资料保管人工作疏忽或交接手续不严谨造成文件资料丢失的要追究相应责任。15、6、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识别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为控制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的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控制、重大风险和更新管理等。3定义重大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4职责4.1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4.2安全管理员4.2.1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汇总和记录以及具体组织实施;。4.2.2负责《危险源分布登记表》及《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的保存。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和记录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5.0程序内容5.1评价组织5.1.1组织组成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组织五金部、品保部、业务部、管理部、资材部、端子部、装配部、加工部、组立部、工程部、财务部、注塑部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岗位操作人员等。5.1.2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5.2风险评价5.2.1风险评价目的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5.2.2风险评价范围危害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具体应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5.2.3风险评价准则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法律法规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获取制度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的要求;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及其他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要求;合同规定、相关方的要求;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其它需要关注的要求。5.2.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各部门根据工作活动场所及其设施的特点,填写《作业活动清单》。根据《作业活动清单》中列举的作业岗位和作业活动分析辨识所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将辨识的危险有害因素填写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中,危险源的辨识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参照GB6441—199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分为的20类事故类别。序号事故类别名称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生产过程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分类要求中危险因素的六种类型,详细的见附件1。各部门填写《危险源分布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管理部汇总,报评价组审核和分析评价。管理部对各部门上报的《危险源分布登记表》进行汇总。汇总的原则如下:对员工以及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外部访问者、顾客等非操作人员)有极小影响可以除去;管理方法,危害影响相似的危害因素可以合并,汇总后形成整个公司的《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5.2.5风险分析评价按汇总的《危险源分布登记表》选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条件分析,每位评价组成员单独对各个作业活动打分,然后取均值汇总在《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中。根据《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分析评价的结果填写在《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中。对于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法律法规符合性等,采用安全检查表(SCL)法,然后将分析评价结果汇编在《安全检查表(SCL)》中。对于新建、扩建、改建、技改项目和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采用预先危险性法(PHA)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汇总到《预先危险分析评价表》中。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应的安全评价方法。5.2.6风险评价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a)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其中R、L、S的取值及判别准则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表-1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业未作出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制度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2危害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断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对声誉的影响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万元2套以上装置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万元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慢性病>10万元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万元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的影响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3风险评估表严重性可能性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表-4风险等级的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R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制度,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风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制度,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2年内治理4-8可接受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制度、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1-3轻微风险无需采用控制制度,但需保持记录b)根据以上的分析评价要求,对各个工作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将分析结果汇编在《工作活动分析评价表中》。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方法﹐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针值之乘积D(风险值),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伤后果,具体分值见表-1、表-2、表-3。表-1LEC三种因素等级及对应分值LEC分数值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数值暴露的频繁程度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完全可以预料每天都可能发生10连续暴露100大灾难,3人以上死亡,经济损失1000万元6相当可能每周都可能发生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或每天暴露一次40灾难,2~3人死亡,经济损失300万元3可能,但不经常,每月可能发生3每周暴露一次,或偶然暴露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经济损失50万元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每年才可能发生2每月暴露一次7严重,重伤;毒性大的伤害;有可能或能导致伤残的,或其它不可挽回的人身伤害,损失10万元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每三年才能发生1每年几次暴露3一般,身体局部不良反应,轻微中毒,必要就诊,损失5万元以下0.2极不可能0.5非常罕见地暴露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轻微,轻伤,不需要去医疗机构进行救护0.1可能性极小(实际不可能)表-2风险等级D=LEC的划分风险级别控制措施应急控制不可容许风险≥320分1.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可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必须禁止工作;2.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文件对于潜在的紧急情况,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可忽略风险160-320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文件中度风险70-160分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在中度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3.视情况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必须制定运行控制档可容许风险20-70分可视情况制定运行控制档,如通知、注意事项、标牌等控制,具体控制方法可根据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难易程度加以选择可忽略风险<20分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表-3危险等级风险值(D)危险等级及程度≥320分不可容许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分不可忽略危险,需立即整改70-160分中度危险,需要整改20-70分可容许危险,需要注意<20分可忽略危险,可以接受安全检查表(SCL)法安全检查表是根据相关要求编制安全检查的项目,查找是否满足法律法规、规范等要求,检查表的编制所需要的依据:a)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b)国内外事故案例;c)系统安全分析要求;d)研究成果等有关资料。安全检查表必须满足本制度中《安全检查表》中的基本条款。预先危险性法(PHA)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是: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后,预测本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并根据同行业、同类生产装置或同类生产场所在过去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形态,作为平行类比,推断出本项目相应的评价单元潜在的危险,辨识出危险源、危险和危害因素、事故类别、引发事故发生的条件、事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风险等级等,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安全预评价的预先危险分析通常采用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及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风险概率)表示危险性的大小,并作为相对量化程度的比较。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的划分见下表5.1-1。表5.1-1危险性等级划分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Ⅰ安全的(可忽视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Ⅱ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可采取控制措施。Ⅲ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Ⅳ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在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中,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的发生可能性如表5.1-2。表5.1-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级序号可能性等级事故发生频率说明1A级频繁发生,经常发生2B级很容易发生,相当可能发生3C级容易发生或偶然发生4D级很少发生5E级发生概率接近零,在设备使用寿命期内几乎不发生5.3风险控制5.3.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和经营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与评价组一起确定有限控制的顺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消解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5.3.2对于构成重大隐患的项目,建立重大隐患档案,档案中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等内容。5.3.3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具体的培训参照培训管理制度执行。5.3.4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按照《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执行。5.4风险信息更新5.4.1管理部每年一次(间隔近一年)应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识别。5.4.2安全评价组应每月对风险控制结果进行检查,填写《风险控制检查情况表》。5.4.3当发生下列情况时,组织安全评价组进行风险评价: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其他需要评价的状况。7、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能够自觉贯砌国家的安全方针和法令,认真地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防止事故发生。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教育管理。3.内容3.1

入厂教育新入厂人员(包括新工人、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和培训、实习、外单位调入本厂人员等),均须经过公司级、车间(课)级、班组三级安全教育。3.1.1公司安全教育(第一级),由管理部组织并负责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重要意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安全知识,消防知识,本公司生产特点,事故案例;厂规厂纪以及入厂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工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应急预案等。经考试合格,方可分配到车间及单位,安全的教育时间不少于8小时。3.1.2车间级教育(第二级),由车间主管负责,教育内容包括:车间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性能;安全技术与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事故教训、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经考试合格,方可分配到班组。安全的教育时间不少于8小时。3.1.3班组级教育(第三级),由班组长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技术与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经考试合格,方准到岗位学习。安全的教育时间不少于8小时。3.1.4厂内调动(包括车间内调动)及脱岗半年以上的职工,必须对其再进行第二级或第三级安全教育,然后进行岗位培训,考试合格,成绩记入“安全教育档案”内,方准上岗作业。3.1.5新工人由车间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和实操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操作。3.1.6三级安全教育及考核情况,应记载入《安全教育档案》。3.2

日常教育3.2.1各级主管和各部门要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遵章守纪教育,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研究解决职工安全教育中的问题。3.2.2利用各种形式定期开展对职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活动。3.2.3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每周一次。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参加班组的安全活动(每季不少于一次)。3.2.4管理部负责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3.2.5班组安全活动应做好记录,车间组长或班长每月对班组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3.2.6在项目检修,以及重大危险性作业(含重点施工项目)时,管理部应督促指导各检修单位进行检修前的安全教育。3.2.7职工违章及重大事故责任者和工伤人员复工,应由所属部门领导或安全技术部门进行安全教育。3.3

特殊教育3.3.1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特种作业人员还须经过公司三级安全教育方能上岗从事作业。3.3.2特种作业操作证,需定期复审登记,保证其有效期。由管理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3.3.3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投产前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岗位作业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独立作业。3.3.4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后,公司管理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3.4外来人员安全教育3.4.1对相关方外来人员进厂前必须接受入公司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由接待和使用部门负责。教育内容:本公司及车间(部门)的生产特点、从事工作的性质、及有关安全制度、典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等。并在工作中指派专人负责检查,督促遵守各项安全制度。3.4.2外单位进入公司施工人员或运输人员的安全教育分别由承办部门负责进行入厂安全教育,施工前与对方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安全责任,进场前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培训教育,方能进入车间(部门)施工。3.5安全教育计划3.5.1每年由管理部按照安全培训教育需求,组织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经公司领导审批后实施。3.5.2安全教育计如有改变,应填写变更审批表,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修改计划。3.5.3总经理、安全责任人、安全员,每年要参加有关部门安全培训;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36学时;员工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学习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技术知识、本企业安全改进措施预案等;特殊工种培训按国家规定执行。授课方式:一是参加政府培训,二是公司专职人员讲授。3.5.4公司管理部负责组织全员安全生产教育、考试(每年不少于一次)。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管理,持证上岗,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范围适用我公司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的管理。3职责3.1管理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及持证上岗。3.3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监督和管理。4管理内容4.1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起重机械操作、叉车驾驶、压力容器操作工、机动车驾驶等均为特种作业工种。4.2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经体格检查,身体健康,没有防碍本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4.3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安全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从事、装卸管理人员、取得上岗证方能从事作业。4.4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作业人员,还应经本公司的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方能上岗。4.5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4.6末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末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特种作业。4.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证”规定的操作项目范围内从事作业,并随身携带“操作证”,做到持证上岗,并接受本单位职能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4.8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对违章作业和造成事故者,根据违章或事故情节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调离岗位、接受安全教育并记录存档,对情节严重者,由发证部门吊销“操作证”,并追究责任。4.9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护,发现职业禁忌症人员,应立即调离岗位。4.10管理部负责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排送出培训、取证、复审及建立台帐、档案。9、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目的为加强生产设施的管理,提高生产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范围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设备、安全设施、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生产设施的安全管理。管理内容3.1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3.2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执行国家有关规定。3.3根据生产的特点和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火、灭火、防爆、防尘、防毒、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维护保养。3.4各部门负责对自己部门生产设施的管理,建立生产设施(设备)台帐,设备技术档案。3.5各部门定期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对自己部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各车间加强设备的巡回检查,班组日检、车间周检,消除设备的缺陷和隐患。3.6制订设备设施维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维护保养。3.7建立安全设施台帐,设备、设施应落实专人负责。3.8安全设施与设备设施相同管理,安全设施的维修、检修应编入设备的检修计划中。车间在安排设备检修的同时,必须安排安全设施同时检修,确保同时投入生产使用。3.9安全设施应齐全完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后应立即复原。3.10特种设备管理,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办理登记并按期进行检验。3.11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台帐(包括原始资料、检修资料、检测资料等)。3.12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按规定定期校验、检修,并建立台帐作出记录。3.13采购新的特种设备时,应采购有资质的生产单位的产品,并进行检验。3.14生产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报废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定。3.15设备制造、改造应制订方案。大修、中修项目应有安全措施计划,并确保实施。3.16应根据设备用、管、修的需要,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检修规程。3.17各部门应实行设备维护保养分工负责,确定每台设备、设施的保养人。3.18设备的润滑保养按润滑规定做到定点、定人、定质、定时、定量加油。操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油位,油温、油压和润滑部位的温度,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处理。3.19及时消除跑、冒、滴、漏。4职责4.1生产部门负责管辖范围的生产设施设备台帐。4.2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消防设施、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建立管理台帐。4.3品保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定期校验和建立台帐。1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凡新建、改建、扩建基、技改、革新项目,在编制方案、设计、施工、验收时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因素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公司应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六个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必须进行安全论证。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同时编制《安全专篇》;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安全设施的设计,并确保施工质量;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进行验收,不符合安全规程衙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得验收和投产使用;建设项目正式把投入运行后,安全设施必须与生产设施同时投入使用;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作好记录,并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新建、改建、扩建、技改、新等项目的设计,必须执行以下规定: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时,必须有鉴定报告。新产品转入批量生产必须符合下列条件:采用成熟的工艺方法。工艺条件的选择应符合安全要求。具备可靠的安全设施(包括可靠的控制手段、报警装置及发生事故的紧急处理装置等)。设备选型和建构筑物,应符合防火、防爆、工业卫生等标准和规定的要求。设计文件要有安全可靠性评价。审查初步设计或方案时,应有安全、职业卫生、环保、消防部门参加的评审工作,凡未经上述部门签署同意的,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凡引进先进的工艺装置和技术,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的安全、工业卫生、环保、消防设施和技术,或在国内配套相应水平的设施和技术。施工过程中,应有人负责安全、卫生、消防设施的施工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施工中的缺陷。公司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参加竣工验收工作。凡安全、卫生、环保、消防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试车,或经考核达不到原设计要求的,项目均不能验收。11、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1. 新购的各种设备设施到货后,公司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认真验收,填写验收报告单入库。设备部负责登记台帐、编号、建卡和图纸资料归档保管;财务部负责办理有关资产入帐手续;仓库负责设备和随机部件的妥善保管。验收中如发现质量等问题,机修课必须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2. 设备安装竣工后,应由总经理、设备负责人、工务人员、安全领导小组人以及工程施工单位、使用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共同验收并进行试运转,通过试运行发现的问题,必须彻底处理,待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方可交付使用。3. 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主要电气设备等检修竣工后,要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检修施工负责人共同检查验收。大修后的设备必须空负荷试运转,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准许投入使用。总经理、设备负责人和安全部门负责人必须定期参加集中检修检查,并分别在相关的检修检查记录中签署意见。4. 移动电气设备检修后要按规程要求进行试验和试运转,由负责验收的技术人员签发合格证。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记录和验收报告要统一交设备部存档。5. 新购的各种消防设备、设施器材,如抽水泵、柴油发电机、报警装置、消防栓高压水枪、水带、灭火器等必须经设备部和安全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填写验收报告单,验收签字后资料存档。6. 对设备设施验收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机设备部和安全部门应及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供货方或相关部门尽快解决,不留后患。12、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目的加强公司生产设施拆除、报废工作的管理,保证拆除报废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范围所有生产设施的拆除和报废职责3.1安全工作由管理部统一管理。3.2管理部负责组织拆除和报废的施工及安全管理工作。3.3所在单位负责协助或实施设备设施的拆除。4.管理规定4.1生产设施的拆除、报废由使用部门填写申请表,报机修课,由工务审核后报公司领导批准方可。4.2拆除和报废前,由管理部组织生产设施所在单位对拆除作业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拆除方案和控制措施,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4.3在拆除生产设施时,如果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案。4.4拆除、报废现场由具体实施单位指定安全管理人负责安全监管,并教学坚守岗位。4.5拆除、报废方案批准后,工程负责人应将施工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告知施工人员,并严格按照拆除方案很高行。4.6拆除施工时,必须在工程负责人统一指挥下进行。4.7拆除施工前,必须按规定办理各种安全操作票证。4.8拆除工程,应按自上而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未拆除部分应保持稳固,不许用挖空或推倒的方法拆除。4.9拆除物件不准自上而下抛掷,要求用吊装和顺槽流放和方法,并及时清理运出。4.10拆除和报废生产设施,有关电器、仪表方面的操作,必须由工务主管确认可行时,方可施工。4.11拆除、报废现场按规定设置一定数量消防栓和消防设施。13、施工和检(维)修、保养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落实生产设备、设施定期检修、维护、保养,,规范检修过程及检修人员的安全行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检修作业的管理。管理内容3.1设备检修,分为定期检修及日常维护。3.2定期检修:每年度初由生产部门编制年度检修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后由管理部按计划实施定期检修。3.3日常维护:设备使用部门实施设备每日点检制度,每台设备设定专人进行日常点检管理,进行日常维护。对于日常维护中发现的异常或使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维护人或使用人立即报直属部门主管,部门主管通知管理部安排机修课维修。3.4检修准备3.4.1根据年度检修计划,管理部在检修前填写检修通知单通知生产部门做好检修准备,检修通知单应明确填写检修设备、检修项目、对现场环境的要求以及安全措施等。生产部门应主动创造安全的检修环境并落实安全措施。3.4.2设备检修人对检修中的安全负责,对影响检修工作及不安全的环境或安全措施不到位,可中止检修并报生产部门。3.4.3设备检修人在检修前,要准备好检修工具,确保机具齐全,安全可靠。3.4.4生产现场设备的检修严禁使用焊接、切割,禁止使用可产生火花的工具,如需进行必须将设备搬移至固定动火区并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3.5检修设备3.5.1检修设备必须悬挂明显的检修标志。3.5.2检修人员对检修项目全面检查,以及防护工具、消防器材、安全措施符合检修规定后,方可进行施工。3.5.3检修结束后须做到所有安全设施恢复正常状态。3.5.4检修后的设备须经机修课确认签字后方可使用。3.5.5检修记录必须填写完整并存放于管理部。3.6动火作业的安全规定3.6.1禁火区内禁止进行电焊、气焊(割)、切割、使用电热器具或产生火花的作业,动火作业必须在指定的非禁火区的固定地点进行。在禁火区内动火,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证。动火作业具体要求按照本公司《安全作业管理制度》、《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执行。3.7高处作业安全规定3.7.1坠落高度与基准面(指最低坠落点的水平面)达到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3.7.2高处作业限定于机修课人员,其他部门人员禁止高处作业。3.7.3高处作业必须配备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的用具和工具。3.7.4高处作业时禁止交叉作业。禁止在无安全措施条件下作业。3.7.5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安全帽,随身携带的工具、零件、材料必须装入工具袋。3.7.66级以上强风、暴雨和雷电条件下,禁止露天高空作业。3.7.7高处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的物件清理好,防止落下伤人。3.8进入受限空间作业3.8.1进入罐、以及阴井、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具体要求按照本公司《安全作业管理制度》执行。3.8.2作业人员必须熟知设备内作业的有关安全事项,事先了解并掌握现场有害物质及其处理方法。3.8.3作业时必须保证在通风条件按下作业,通风不良的设备,作业人员应采取间歇作业,不准强行作业。3.9起重吊装作业3.9.1公司起重吊装作业一律外包作业,禁止内部人员进行吊装作业。3.9.2外包吊装作业必须经管理部审查,生产部门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3.10电气检修安全3.10.1电气检修,要按电气作业安全规程执行,非持证的人员不得进行电气设备作业。3.10.2凡是在导电设备、线路工作(不论高低压),必须停电作业,并在电源开关把上挂有“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标志,除专责挂牌人外,任何人不准拿掉或送电。3.10.3在停电线路工作地段装接地线前,必须放电、验电,验明线路确认无电方可装接。3.10.4停电、放电、验电和检修作业,必须由作业负责人指派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护,否则不得进行作业。3.10.5不准带电作业。必须带电检修时,应经管理部主管批准,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应由有带电作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3.11检修完工后处理3.11.1检修完毕后须做到一切安全设施恢复正常状态。3.11.2完工后必须清理现场。3.11.3检修后的设备必须按规程进行试运行,合格后双方办理验收移交手续,任务书归档保存。4职责3.1生产部门负责人、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3.2管理部负责检维修的安全管理。3.3管理部负责本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14、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GB18218-2009目的通过对本公司重大危险源的辫识和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定义3.1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物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3.2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公司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3.3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为重大危险源。3.4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共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5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6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3.7储存区专门用于储存危险物质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相对独立的区域。职责4.1管理部组织生产单位对生产场所及储存区危险物质最大储存量进行计算。4.2管理部负责组织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辫识、传递和建档。4.3管理部负责组织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监控。4.4管理部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传递至相关单位、从业人员。4.5管理部、各生产单位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4.6管理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4.7管理部负责将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5.工作程序5.1重大危险源的辫识5.1.1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物质的界定,本公司的天然气属于应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物质。5.1.2管理部组织相应的生产单位,对存在危险物质的生产场所和储存区进行计算单元的划分,并对各单元进行最大储存量计算。5.1.3管理部根据各单元的计算结果,按表I中临界量值对重大危险源或一般危险源,形成评估报告。5.2重大危险源的管理5.2.1管理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物质名称、数量、性质、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5.2.2将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和有关部备案。重大危险源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5.2.3重大危险源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新知识的获取、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报告修订后要重新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5.2.4定期(根据国家对设备规定的检测周期)对重大危险源和主要设备、安全设施和强检仪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复印件及时传递至管理部。5.2.5重大危险源的检查按《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中的规定执行。5.3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管理5.3.1管理部指导有关单位按本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中规定的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配备标准,对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所属岗位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设备设施,并将所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设备设施进行登记。5.3.2单位负责人和岗位人员经常检查防护器具、设备设施,保证防护器具、设备设施齐全。5.3.3管理部及时对防护器具进行校验和更新,保证岗位所配备的防护器具的有效性。5.4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的演练5.4.1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应制定相应重危险源应急救援处置方案。5.4.2管理部根据《危险化学品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5.4.3管理部、各生产单位每年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计划,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地点。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每年公司至少一次,各生产单位进行二次。5.4.4管理部、各生产单位负责人在演练前组织对参演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培训。5.4.5管理部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观摩人员参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将演练及评估情况做好记录。5.4.6管理部根据演练的评估情况,及时对《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15、承包商管理制度1总则1.1为规范对承包商(服务供方)的管理,确保施工作业、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雇用承担工程项目、日常劳务工作、运输和装卸的所有承包商的安全管理。1.3所有施工、检修、运输装卸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承包商都必须进行资格预审。2管理职责2.1管理部负责对承包商的资格预审、评定、建档和管理。2.2管理部对承包商的施工现场和安全措施落实负责监督检查。3资格审查和年度评价3.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管理部负责对承包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对承包单位的合法性、适应性、可靠性、技术资质水平和安全保证条件进行确认,验证如下证件。3.1.1验证承包方营业能力和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营业执照、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运证等。)3.1.2验证承包方管理能力和队伍素质能否满足要求(资质等级证书)3.1.3审核承包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操作规程)3.1.4审核承包方以往业绩表现。3.1.5审核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和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资格证。特种人员持证情况。3.1.6若存在工程分包,审查分包合同及分包队伍的资质。3.2管理部审查后,将承包商的相关资质审查资料及其编制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公司主管领导审核批准,选择承包商发包。3.3管理部每年对承包商安全生产表现作评价,并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作为选择和续用承包商的依据。档案包括承包商的资质证复印件、过去3年的安全生产业绩、安全生产机构、安全生产制度目录、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印件、安全生产表现评价报告等。4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4.1项目发包部门与承包方要按《合同法》规定签订合同书,合同书中必须有安全条款或安全作业协议书,明确承包方对施工或作业中发生事故的责任;存在分包的承包方要明确对分包单位所承担的安全责任。4.2承包单位进入生产区施工或作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及我公司各项规章制度。4.3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要制定确保相关项目安全进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报送我公司审核。4.4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开工前准备,编制项目安全生产计划和施工方案,按合同要求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为员工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查安全设施。4.5各类承包方必须承担对本单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4.6对进入我公司内施工或作业的承包方所有人员,由项目主管人员负责组织进行入厂安全教育。(管理部负责组织进行入厂安全教育)。4.7在进入本公司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区域施工前,由所在生产车间或部门再进行一次安全教育。4.8施工现场必须有指定人员监管,必须有警示标志及根据作业情况设置警戒区域和安全设施。4.9承包施工单位需进行动火、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吊装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等,须经生产部门同意,并严格执行本公司《安全作业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和落实各项措施,方能施工作业。管理部负责对施工单位现场的检查监督。4.10在重点、关键部位施工或作业,除承包商方设专人监护外,管理部必须安排专人在现场监管。4.11施工、作业临时用水、用电,要办理有关手续,严禁用消防栓供水。4.12工程项目主管人员及安全管理员应经常深入承包商施工或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承包方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下达整改通知并进行跟踪检查。对不落实安全措施的承包方,根据性质、严重程度,有权要求停工整顿和提出按合同有关规定处理。16、供应商管理制度1目的保证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供应商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本公司的供应方的选择、评价的控制。3职责3.1公司品保部负责对供应商的资格评定,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3.2各相关部门协助品保部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定,验证供应商的供货质量3.3公司总经理负责合格供应商的审批4管理内容4.1供应方的选择4.1.1由采购提供供应方的产品信息进行调查、收集(包括使用状况和质量情况);4.1.2对长期供应物资且质量稳定的供应方由采购直接评价选择;4.1.3供应方的选择从如下各方面确定:通过情况介绍、查阅资料对供应方进行评价;供应方的质量、供货能力和社会信誉度;对供应方的产品样品检验认定,对其单价及其他采购、运输费用进行审核4.2供应方的评定4.2.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危化品经营许可证、或生产许可证。4.2.2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质量水平、运输及交付能力和交付后的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4.2.4物资样品、试验结果报告或质保单;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4.2.5服务态度、价格、社会信誉等。4.3评定程序:4.3.1由采购对供应方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供应商选择、评价记录表》;4.3.2由公司总经理对采购评价的供应方进行审批,审批后由采购负责编制《合格供应方名录》,4.3.3每年年底,由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对供应方进行评价。供应方业绩评价资料作为调整合格供应方依据之一。每年年初发布当年《合格供应方名录》。4.3.4对新进或一次性采购的供应方由负责采购部门进行评定,报公司领导审批,同意后进行采购。4.4对合格供应方的控制4.4.1采购每半年将合格供应方提供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供货情况等收集和、整理后填写《供应商选择、评价记录表》,及时反馈给公司;4.4.2对供货质量、服务质量下降的合格供应方,采购及时向供应方发出整改信息,并在《合格供应方名录》中予以记录;4.4.3对不重视质量,无明显改进的合格供应方,由采购报公司品保部取消其合格供应方资格,并在《合格供应方名录》中注销其资格。4.5合同的审核、签订与实施4.5.1采购合同基本符合采购计划的内容与要求,并明确物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进货日期、进货方式、检验或验收的标准和验证方式。4.5.2重要物资和新材料采购合同经制造课、品保课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能签订,并对采购合同进行备案。4.6采购物资的验证4.6.1采购按采购文件(包括购销合同、加工合同等)组织物资进场。4.6.2仓管按采购文件(合同、协议等)、产品合格证明等,清点复核进场的物资,做好入库单,记录其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出厂名、交货地点、交货时间等。4.6.3对不合格品仓管员拒绝接收通知供应部门负责退货。4.6.4各项材料的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说明书等采购人员应及时连同材料一齐交仓库验收,材料验收后,所有的资料交公司管理部存档。17、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改管理制度1.目的及时发现生产环境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2.任务与要求2.1安全检查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督促整改,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防患于未然。2.2

安全检查应贯彻领导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检查包括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夜间抽查和日常检查。2.3安全检查必须有具体计划、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制订《安全检查表》,按检查表的内容逐项检查。做到边检查、边整改,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3.安全检查3.1公司级综合性检查由公司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组成安全检查组,对公司安全生产情况、岗位安全责任制落实等进行全面检查。每季不少于一次。3.2每月由管理部组织对车间、部门、仓库、重点部位等进行月度安全检查。3.3总经理负责组织车间管理人员、组长按照《车间安全表检查》对车间进行检查。每周一次。3.4班组级检查由班组长负责。对班组管辖范围对照《班组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每日一次。3.5其他各部门经理应组织本部门课长、组长等有关人员对本部门所管辖范围(包括后勤班组)开展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3.6节日检查分别由公司、车间负责人在节前组织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方面及节日期间带班安排、外单位进厂施工安全、重点部位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3.7专业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主管领导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二次。内容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电气装置、机械设备、安全装置、特种防护用品、运输车辆及消防设施、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表。3.8

季节性检查: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为重点;夏季安全大检查,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为重点;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为重点;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为重点。每季至少进行一次。3.9对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工程项目投产、试车运转中,装置开、停工前、检修中、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转时,由公司安全责任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3.10日常检查分班组岗位操作人员检查和管理人员巡查。3.10.1班组和岗位人员应严格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认真进行每天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特别要对安全监控危险点进行重点监控。作好各项运行记录,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逐级报告。3.10.2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